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复习笔记(第二编)【圣才出品】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复习笔记(第二编)【圣才出品】

第六章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1.新中国的外交策略

(1)新中国在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

①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不需经过谈判便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对于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及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是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②先谈判后建交,积极建立同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缅甸。印度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印尼成为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未经谈判就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2)意义

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5年底,中国先后同23个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它表明新中国真诚愿意在独立、自主和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平等、和平与友好的关系,也表明这些国家对新中国的理解与支持。

②中国在同非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时,一般坚持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独立与主权,但对个别的国家也采取了未经谈判就建交的做法,它对于促进中国的和平友好对外关系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1949年2月14日,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同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签订了《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2)在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上述条约和协定的当天,两国外长还通过互换照会,声明苏联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均失效;中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苏联将其在中国东北自日本人手中获得的财产均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

(3)影响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诞生,便同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协定,它对巩固新生的中国政权,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加速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密切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保障两国的安全,以及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是巩固革命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31日在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背景

中国和印度于1950年4月正式建交,但在两国关系中依然存在一些分歧和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西藏问题。于是,从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就双方

在西藏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了谈判。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1954年4月29日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印度在中国西藏地区曾经保有的一些特权。

(4)意义

这次中印两国的谈判之所以比较顺利并获得成功,其基本原因就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协定》的签订,也是首次在国际条约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准则,并迅速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赞同与接受。

(5)完善

1954年6月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平等互惠”原则改为“平等互利”,后来,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中,又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新的发展

①中、印、缅三国总理通过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它对制止侵略,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缓和紧张局势,保障亚洲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②十个月后,在亚非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十原则,不仅包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而且有了新的发展。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的公布,也是中国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地解决同邻国关系的范例。

③此后,中国政府继续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和平协商,友好地解决了同其他邻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以及打破帝国

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

4.中美大使级会谈

(1)背景

①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会议期间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闭幕会上重申,“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和缓与消除,应该由中国和美国坐下来谈判解决,但不能丝毫影响中国人民行使自己主权——解放台湾的正义要求”。美国政府于7月13日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中美双方互派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

(2)准备

①日内瓦四次会谈

中国代表是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美国代表是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会谈的主要内容是美方在中国被扣押人员回国问题以及中国在美侨民及留学生回国问题。在会谈中,由于美方代表的态度固执、政策僵硬,此次会晤未取得任何结果。

②领事级会谈

继续就前一阶段未获解决的两个问题进行谈判。结果,仍无进展。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接触,实为中美大使级会谈作了必要的准备。

(3)大使级会谈

①时间:1955年8月1日

②地点:日内瓦

③代表:

a.中方代表是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于当年4月出任);

b.美方代表仍是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

④会谈的议程

a.双方平民回国问题;

b.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

⑤结果

经过多轮会谈,中美于9月10日就第一项议程达成协议,双方承认在各自国家的对方平民享有返回的权利。这是中美大使级会谈达成的唯一协议。此后,会谈转入第二项议程——其他实质性问题。

a.中方代表王炳南大使提出,在这项议程内应讨论台湾问题和两国外长直接谈判问题。但美方却主张讨论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保证不诉诸武力。

b.中国代表就放弃使用武力问题于10月27日提出两国大使协议声明草案。草案援引了联合国宪章关于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的条款,提出中美两国举行外长会议。美国代表既不同意援引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也不愿规定中美举行外长会议。

c.1958年6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美国政府自即日起15天内指派参加会谈的大使级代表。美国政府正式指派了其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为美方代表。这样,中断了9个多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终在1958年9月15日在华沙复会。

d.比姆要求中国在台湾海峡地区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并说中美两国的共同任务是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王炳南大使当即指出,中国政府对盘踞在金门、马祖的蒋介石部队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e.9月18日,美方代表提出协议草案,要中国同意“除非进行单独和集体的自卫,放弃对金门群岛和马祖群岛使用武力与武力威胁”,遭到中方代表的拒绝。

f.1961年9月,美方代表比姆奉调回国,由美国新任驻波兰大使卡伯特继续参加会谈。

g.1964年,王炳南大使调任外交部副部长,由中国新任驻波兰大使王国权接替参加谈判。在以后的谈判中,由于美方顽固地拒绝从台湾地区撤出其一切武装力量,致使会谈未能在缓和并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取得任何进展。

从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共举行了136次会议,它使中美两个大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情况下,有了一个保持某种接触和联系的渠道。

二、美国对朝鲜的武装干涉

1.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的武装干涉

(1)南北对峙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企图把整个朝鲜半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其成为控制亚洲和阻止苏联势力在亚洲扩张的前哨基地。

①1945年9月8日,美军在仁川和釜山登陆,开始占领朝鲜南部地区。同时,推进到三八线以南部分地区的苏军相继撤退到三八线以北。这样,就形成了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的局面。由于美苏在各自占领区实行不同的政策,致使朝鲜南、北部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②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李承晚出任总统。同时,美国在南朝鲜的军政府宣告结束其使命,致使朝鲜走上分裂的道路。

③1948年9月8日,选举产生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中央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南、北朝鲜分别建立政权,标志着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

(2)朝鲜战争爆发

①时间: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

②联合国安理会应美国的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南北朝鲜“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以便为美国进行武装干涉制造借口。

③10月4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向北进犯。

④10月7日,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通过英国等8国提案,授权“联合国军”总司令用武力“统一朝鲜”。

⑤10月21日,美军占领平壤。

⑥10月24日,麦克阿瑟下令美军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进逼,其险恶居心洞若观火。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背景:美国对朝鲜的武装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面对美国武装入侵的严重危险,中国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

(2)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迅速扭转了战局。

中朝军队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进行了5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歼敌19万余人,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3.朝鲜停战谈判与停战协定

(1)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2)影响

①朝鲜战争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在三年多的侵朝

战争期间,美国投人了1/3的陆军、1/2的海军和1/5的空军,支出200亿美元的直接战费,还以联合国的名义纠集了15个国家的兵力,结果仍以失败告终。中朝部队共歼敌109.3万人,其中含美军39.7万人,击落和击毁敌机1.2万多架,击沉和击伤舰艇和船舶560多艘,击毁和击伤坦克3000多辆,把美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②中朝人民的伟大胜利,粉碎了美国企图用武力吞并整个朝鲜半岛和扼杀新中国的阴谋,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使其从顶峰上开始跌落下来,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极大地鼓舞了日益兴起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三、美国单独对日媾和与日美“安全体系”的确立

1.旧金山和会与《旧金山对日和约》

(1)背景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打乱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美国决心把对亚洲政策的重点转向日本,以挽回其对华政策失败的影响,力求在远东继续维持有利于美国的战略格局。这样,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政策中作为新的战略基地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把日美关系由原来的敌对国转变为同盟国,美国决定结束远东委员会的约束和对日军事占领,通过缔结和约,使日本恢复所谓合法地位。

(2)时间:1951年9月4日

(3)地点:旧金山

(4)对于美国公然违反和破坏国际协议的行径,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严正声明:“美国政府在旧金山会议中强制签订的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和约”,“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朝鲜、蒙古、越南也都发表了不承认《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声明。

2.《日美安全条约》

(1)1951年9月8日,日美签订《日美安全条约》。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条约》、《日美行政协定》与《对日和约》同时生效。

(2)影响

和约的生效给日本的独立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但由于随即签订的《日美安全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军事同盟条约,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和限制。日本为了早日实现片面媾和独立,免费乘坐美国战车,不得不付出了半独立的代价。

3.日台“和约”

(1)时间:1952年2月

(2)争论焦点:条约的适用范围。

日本代表主张,由于“国民政府”没有现实地统治大陆,因此日本只能承认其对中国局部地区的统治权力,即条约仅适用于台湾。而台湾代表则强调,它具有代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全中国政府的资格,因而条约应适用于整个中国。

(3)影响

日台和约的签订,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和强烈反对。由于日本与台湾当局缔结了所谓和约,这就给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致使战后20多年里中日两国迟迟不能结束战争状态。

4.《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