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聚合物溶剂的选择

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抵消时,便达到了溶胀平衡。

三、药品与溶剂

药品: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硫化天然橡胶、聚乙烯醇、ABS树脂溶剂:水、乙醇、四氢呋喃、环己烷、甲苯、丙酮

四、实验步骤

选择洁净的试剂瓶,加入少许实验药品,自行选择不同的溶剂或混合溶剂,在静止和振动的情况下,不同时间时观察聚合物的溶解过程。

五、实验记录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丙酮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样品开始溶解,粘在锥形瓶底部

20

静止:样品表面有类似絮状的溶解胶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30

静止:样品表面有更多类似絮状的溶解胶,体积缩小了1/3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40

静止:样品表面有类似絮状的溶解胶,体积缩小了一半

振荡:样品表面类似絮状的溶解胶脱落,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60 静止:样品完全溶解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苯乙烯丙酮

静止:样品放进去瞬间溶解剩下薄薄一层

振荡:现象与静止时基本一致

10 静止:完全溶解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氯乙烯四氢呋喃0

静止:样品加入溶剂后瞬间大部分溶解

振荡:振荡后,样品约在1min后完全溶解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丙烯环己烷0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

静止:样品体积膨胀,开始溶胀

振荡:无明显现象

20

静止:样品体积变得更大了一些

振荡:无明显现象

30

静止:体积无明显变化

振荡:无明显现象

40

静止:体积无明显变化

振荡:无明显现象

60

静止:体积无明显变化

振荡:无明显现象

经查阅资料,环己烷不能溶解聚丙烯,只能溶胀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ABS树脂丙酮

静止:样品开始溶解,边缘从黄色变成浅黄色,溶剂开始变浑浊,样品

粘在锥形瓶底部

振荡:变色边缘开始溶胀,体积增大

10

静止:黄色颗粒完全变成浅黄色,溶胀变大,溶液较之前更加浑浊

振荡:边缘部分溶解成粉末散于溶液中

20

静止:样品从颗粒状溶成一团浅黄色物质粘锥形瓶底部

振荡:再有部分浅黄色物质溶解于溶液中,溶液愈加浑浊

30

静止:成团的浅黄色物质体积较之前减少

振荡:振荡后边缘部分溶解于溶液中,体积再减少

40

静止:成团的浅黄色物质变成白色粉末聚集体,体积减少

振荡:约一半变成粉末溶于溶液中

60

静止:剩下一点点白色物质粘在容器底部

振荡:振荡后白色物质完全溶解,溶液呈乳白色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硫化天然橡胶

环己烷

甲苯

(10:1)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

静止:样品溶胀,橡胶圈厚度增大

振荡:无明显现象

2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体积再增大

振荡:无明显现象

3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体积再增大一点点,颜色略变浅

振荡:无明显现象

4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体积继续一点点

振荡:无明显现象

6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但体积几乎不变

振荡:无明显现象

8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但体积几乎不变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但体积几乎不变

振荡:无明显现象

120

静止:样品继续溶胀,但体积几乎不变

振荡:无明显现象

药品溶剂

实验记录

时间

(min)

现象

聚乙烯醇水(90℃)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无明显现象

10

静止:无明显现象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开始溶解

20

静止:样品溶解了一小部分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

30 静止:样品溶解了一半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振荡时部分脱落

40 静止:样品溶解了将近3/4

振荡:样品粘在锥形瓶底部,振荡时部分脱落

60 静止:样品完全溶解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2, 3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 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2]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4] 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注意:用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如果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入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 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初学者常遇到问题: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如产品贵重,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作比较危险,甲苯、醚类、石油醚、环己烷等易燃溶剂慎用此法。注意:用热的重结晶母液淋洗滤纸和所有黏附溶质器具并冷却可减少结晶损失。 3、反常规操作热抽滤:吸滤瓶不能预热,布氏漏斗和滤纸放在溶解溶质的锥形瓶上面利用上升蒸气润湿,放在吸滤瓶上立即趁热抽滤。注意抽气压力不能太大以防止吸滤瓶中母液爆沸!初学者常犯错误:滤纸没有贴紧(可用双层的)、动作迟缓导致结晶在布氏漏斗中析出、抽气压力太大导致滤液被吸入泵中、过滤完毕没有立即卸压导致大量溶剂被抽进泵中。 总之,与“相似相溶“背道而驰就对了,大极性的东西,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这样,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合的。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一、基本概念(见资料1) 1、原油:天然原油一般都是黑色液体,其中含有几百种及至上千种倾倒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大体为石蜡基础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年产1亿两千万吨至1亿4千万吨(中国)。 2、基础油:原油在炼油厂经过减压蒸馏生的轻质产品可获得气、煤、柴油等产品,重质产品,经过进一步精制后即可获得基础油。 3、润滑油:为满足设备机具的具体润滑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础油及添加剂调制而成的产品。 4、基础油的品种一般国产分为32#、46#、68#、100#、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150BS等。进口的日本能源公司500SN、韩国1次、2次加氢基础油(高档)等 5、润滑油添加剂:添加不同性能的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的各种性能。(见资料2) 6、润滑油质量指标(见资料3、1-6) 二、车用润滑油的分类: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刹车液、润滑脂 1、什么是汽油机油、什么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级别的区分 2、什么是多级油,什么是单级油、什么是通用机油 3、5W、10W、15W、30、40、50的意思,代表的具体指标范围 4、GB标准的理化指标,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等要记牢 5、各种车型选用什么级别及黏度的油、以及夏、冬两季的选油 6、API SAE的含义国家标准、石化标准以及我们的企业标准制定有哪些 识别润滑油的规格 内燃机油 SF/CD 15W/40为例: SAE 15W/40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内燃机油黏度分类法的英文缩写 现在执行的是SAE J300 Apr。1991版本 表示该油品低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0W、5W 、10W、15W、20W等级别。“W”前面的数字越小,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能满足在更低气温条件下工作的发动机的要求 表示该油品高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20、30、40、50和50以上级别。数字越大黏度越大。可以保证润滑油在高温时仍然有足够的黏度和油膜厚度来达到润滑的效果。 另外SAE30、SAE40、SAE50只具有单黏度级别的特性,应注意适用的温度范围 API SF/CD 第一个字母“S”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SD、SE、SF、SG、SH、SJ~~等级别。 是美国石油协会对润滑油质量等级分类标准的英文缩写 第一个字母“C”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CD、CE、CF、CG-4、CH、CH-4~~等级别。 1)、API SF/CD表述的质量等级说明该油品是一种即适合汽油发动机同时又能满足柴油发动

塑胶材料的选用原则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树脂种类达到上万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也不下千余种。塑料材料的选用就是在众多的树脂品种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种。初看起来,可供我们选择的塑料品种太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树脂品种都获得了具体应用。我们所指的塑料材料的选用,并不是漫无边际的选择,而是在常用的树脂品种中选用。 塑料材料的选用原则: 一.塑胶材料的适应性; 1.各种材料的性能比较; 2.不宜选用塑料的条件; 3.选用塑料的适宜条件。 二.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 1.塑料制品的使用条件 a.塑料制品的受力情况; b.塑料制品的电性能; c.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要求; d.塑料制品的渗透性要求; e.塑料制品的透明性要求; f.塑料制品的外观要求。 2.塑料制品的使用环境 a.环境温度; b.环境湿度; c.接触介质; d.环境的光、氧及辐射. 三.塑料的加工性能 1.塑料的可加工性; 2.塑料的加工成本; 3.塑料加工的废料处理.

四.塑料制品的成本 1.塑料原料的价格; 2.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 3.塑料制品的维护费用. 五.塑料原料的来源。 在实际选用过程中,有些树脂在性能上十分接近,难分伯仲。究竟选择哪一种更为合适?需要多方考虑、反复权衡,才可以确定下来。因此说塑胶材料的选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可遵循的规律并不十分明显。有一点需提醒大家特别注意,从各种书刊上引用的塑料材料性能数据,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的,这些条件可能与实际工作状态差别较大。如不吻合则要将所引数据转换成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性能或按实际条件重新测定。 面对一个要开发制品的设计图纸,选材应遵循如下步骤。 首先要确定这个产品是否可选用塑料材料制造;其次,如果确定可用塑料材料来制造,究竟选用那种塑料材料是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产品精度选择塑料材料: 不同塑料材料对应的产品精度 精度等级可用塑料材料品种 1级无 2级无 3级 PS、ABS、PMMA 、PC、PSF、PPO、PF、AF、EP、UP、 F4 UHMW、30%GF增强塑料等,其中以30%GF增强塑料的精度最高. 4级 PA类、氯化聚醚 HPVC等 5级 POM 、PP、HDPE等 6级 SPVC、LDPE、LLDPE等 衡量塑料制品耐热性能好坏的指标有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和马丁耐热温度三种,其中以热变形温度最为常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400°C,而且大多数塑料的使用温度都在100到260°C范围内;只有不熔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聚苯酯(AP)、聚苯并咪唑(PBI)、聚硼二苯基硅氧烷(PBP)的热变形温度可大于300°C。因此,如果使用环境的温度长时间超过400°C,几乎没有塑料材料可供选用;如果使用环境的温度短期超过400°C,甚至达到500°C以上,并且无较大的负荷,有些耐高温塑料可短时使用。不过以碳纤维、石墨或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等热固性塑料很特别,虽然其长期耐热温度不到200°C,但其瞬时可耐上千度高温,可用作耐烧蚀材料,用于导弹外壳及宇宙飞船面层材料。

化学反应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教学文稿

化学反应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

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注意:用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如果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入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初学者常遇到问题: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如产品贵重,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作比较危险,甲苯、醚类、石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 季戊烷 6.3 甲乙酮9.2 异丁烯 6.7 氯仿9.3 环己烷7.2 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 氯苯9.5 正庚烷7.4 四氢萘9.5 二乙醚7.4 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 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 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 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 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 丙酮9.8 松节油8.1 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 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 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8.3 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 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 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丁腈10.5 醋酸丁酯8.5 正己醇10.7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 硝基乙烷11.1 哌啶8.7 正丁醇11.4 二甲苯8.8 环己醇11.4 二甲醚8.8 异丙醇11.5 甲苯8.9 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 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 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 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 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 乙醇12.9 二丙酮醇9.2 甲酚13.3 苯9.2 甲酸13.5 甲醇14.5 苯酚14.5 乙二醇16.3 甘油16.5

水23.4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冷冻机油选用原则

冷冻机油选用原则 冷冻机油的选择取决两方面:制冷压缩机的机型及所使用的制冷剂。一般,制冷剂决定了所使用的冷冻机油的类型;制冷压缩机的机型决定了所使用的冷冻机油的粘度牌号。在为用户提供油品时,就制冷设备的具体信息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1、根据制冷剂类型选用 制冷系统所用的制冷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氨、R11、R12、R13和R22等几种,此外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乙烯、丙烯、氯代烷及其他制冷剂如R134a、R410a、 R407c等。因为几乎所有制冷剂都要与制冷压缩机中的冷冻机油接触,根据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相互溶解的程度、有无化学反应等都会影响冷冻机油的粘度、凝点等因素。而且考虑到应用不同制冷剂时的制冷系统工作条件(如排气温度、压力等)也不相同,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冷冻机油的润滑条件,所以选择冷冻机油时必须考虑所用的制冷剂。 2、根据制冷压缩机类型选用 制冷压缩机的种类很多,由于冷冻机油在不同种类的制冷压缩机所处的工作条件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制冷压缩机必定对冷冻机油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 不同类型制冷压相机对冷冻机油的要求 在活塞式、离心式和螺杆式三种制冷压缩机中,冷冻机油所处的工作条件以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最为苛刻,所以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对冷冻机油要求也最为严格。一般说来,若能满足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要求,也能满足离心式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要求。因为在使用温度上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平均气缸壁温度虽然只有70℃左右,但其排出口温度可达150℃或更高。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由于在机内大量喷油,所以排出口温度在90℃以下。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由于主轴穿过外壳的地方有设计良好的轴封,只允许少量制冷剂泄入油箱,而润滑油基本上不会泄入制冷剂中,也不会进入冷凝蒸发系统,所以原则上润滑油只起轴承润滑及密封作用。因此润滑油工作温度也不高。 由于冷冻机油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工作温度最高,润滑油就容易氧化变质,要求使用抗氧化安定性好的油。由于气缸排出口处温度高,也要求润滑油有较高的闪点,一

最全的常用有机溶剂参数表

溶剂危害性分类 一类溶剂:应避免 致癌物;备受怀疑的致癌物;环境危害物 二类溶剂:设定残余量,限量使用 非基因性动物致癌物;可能导致不可逆中毒,比如神经性中毒,畸形;可能导致其他可逆性中毒 三类溶剂: 低毒 对人体有潜在毒性,可以接触,但不超过50mg/day。 Solvent Other Names Structure Class Acetic acid Ethanoic acid CH3COOH三类溶剂 2-Propanone Acetone CH3COCH3三类溶剂 Propan-2-one Acetonitrile CH3CN二类溶剂 Anisole Methoxybenzene三类溶剂 Benzene Benzol一类溶剂 n-Butyl alcohol 1-Butanol CH3(CH2)3OH三类溶剂 Butan-1-ol sec-Butyl alcohol 2-Butanol CH3CH2CH(OH)CH3三类溶剂 Butan-2-ol Butyl acetate Acetic acid butyl ester CH3COO(CH2)3CH3三类溶剂 tert-Butylmethyl ether2-Methoxy-2-methyl- propane(CH3)3COCH3三类溶剂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 CCl4一类溶剂 Chlorobenzene二类溶剂Chloroform Trichloromethane CHCl3二类溶剂 Isopropylbenzene Cumene 三类溶剂 (1-Methyl)ethylbenzene Cyclohexane Hexamethylene二类溶剂 1,2-Dichloroethane sym-Dichloroethane CH2ClCH2Cl一类溶剂

润滑油试题

润滑油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 1、润滑的类型有流体润滑、边界润滑。 2、润滑油主要作用有减少摩擦、清洗、散热、防锈、密封、传递动力等。 3、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外观、粘度、粘度指数、酸值、闪点、水分、机械杂质、倾点和凝点、氧化安定性、灰分和残炭等。 4、润滑油的组成:基础油 + 添加剂 = 润滑油。 5、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添加剂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不足,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6、影响润滑剂类型的俩个主要因素速度和负荷。 7、润滑油的粘度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变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8、润滑油变黑原因:外界杂质进入油箱、油品变质、超过换油期、机器零件磨损。 9、酸值是评定新油和判断运行中油质氧化程度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 10、温度是油品影响油品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1、润滑管理的“五定”是指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 12、油样应在补加新油前取,以免受新油干扰,或在停机前油仍热时或设备低速运转时取样。 13、盛油样品标签,应填写单位名称、油品名称、设备名称、取样位置、取样时间等,送样单位需将样品标签的内容全部填写,不得有遗漏。 14、常规检测需取油量一般为250ml,在盛油前应先去检查盛样品是否干净、干燥,必要时用少量油样将盛样瓶冲洗一下。 15、对于正确润滑最重要的润滑油特性是粘度,随着负荷的增加,润滑油的粘度也应增加。 16、随着温度的上升,需要具有 ___更高_____ 粘度的润滑剂;随着速度的增加,需要具有 ____低______ 粘度的润滑剂。 17、润滑油压力低的主要原因:油泵出力不够,冷油器泄漏,油系统管路泄漏,溢油阀故障或误开,油箱油位过低等 18、齿轮油使用中出现腐蚀现象,可能因缺少防锈剂、油中含水、油氧化产生酸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 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 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 溶剂化原则: 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放热的。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比如尼龙6是亲核的,要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 亲电基团:-SO3H,-COOH,-C6H4OH, =CHCN, =CHNO2,-CHCl2, =CHCl 亲核基团:-CH2NH2,-C6H4NH2,-CON(CH3)2,-CONH-,≡PO4,-CH2COCH2-, -CH2OCOCH2-,-CH2OCH2- 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1.7~2可以溶解。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 (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对应于高分子的。 (2)溶胀度法,将高分子适度交联后,达到平衡溶胀时有最大溶胀度的为高分子 的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在为某种用途选择单体时需要考虑下列性质:自身的黏度、稀释能力、溶解性、挥发性、闪点、气味、毒理性质、对UV的活性、官能度、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聚合时的百分收缩率和表面张力等. 1.低黏度、稀释能力和易溶解性 单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黏度.若单体有较强的降低黏度的能力,则可使其用量达到最低.这样,可使材料的主体---齐聚物对固化后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大挥发.应指出的是,低黏度的单体未必降低黏度的能力就强.同一单体的稀释能力往往对不同的体系相差很大.但高黏度的单体一般少用于降低黏度用.至于易溶性,它包括对光引发剂的溶解能力以及与体系其他组分相互间的溶解情况. 2.挥发性、闪点和气味 对单体官能单体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的分子量低,常为闪点而气味强烈的挥发材料.3.毒性 这是在选择单体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辐射固化材料应用早期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忽视了它们的危害以及缺乏健全的管工作.其中大部分问题可能与采用的单体有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单体的毒理性质,尤其是对皮肤的刺激.由此开发了一系列刺激性非常低的新单体.利用这些新单体又可配制出对操作者健康影响比许多常规的热固化型材料更小的体系. 4.活性、官能度和聚合收缩率 对材料的特性(例如固化速率、柔顺性、硬度、耐用性以及对各种不同基材的附着力等)有很大影响.聚合反应期间,涂层密度随双键消耗而增高,这就造成了总体积收缩.这种收缩可能非常严重(使用某些单体时可大于20%),从而对涂层性质的影响颇----UV固化材料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固化后的收缩,从而影响固化膜对基材特别是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因些,使用低收缩的单体在很多场合是很重要的. 5.聚合物的Tg 对于某些用途来说,Tg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至于希望所得材的Tg高还是低要视用途而异.例如,同为光纤涂料,希望内层涂料的Tg很低,以获得较好的柔顺性;而外层则希望有较高的Tg,以具有更好的机械及耐化学品的性能.固化材料的Tg与材料的每个组分皆有关,因此,单体的性质也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宁波大桥化工有限公司

溶剂溶解参数

涂料工业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 依靠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并不能准确预测高聚物在某溶剂内是否溶解。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氢键力的作用,在下表列出的溶解度参数仅适用于外极性混合体系,而对于强极性分子体系,就会产生误差。 美国涂料化学家Burrell认为对第一液体有两个因素与液体溶解能力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液体的氢键力。根据氢键力的强弱,Burrell将溶剂定量地分成3组: 1.第一组:弱氢键(烃类,酯类,氯化烃类,硝基化烷烃); 2.第三组:中氢键(酮类,酯类,醚类和醇醚类); 3.第三组:强氢键类(醇类与水) 第二因素是溶解度参数,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按溶剂氢键力大小分成3个等级。 1.强氢键溶解度参数δs 2.中氢键溶解度参数δm 3.弱氢键溶解度参数δp 判断是否溶解时,首先确认树脂和溶剂的氢键力大小的等级,然后依据树脂和溶剂在相同氢键等级,由溶解度参数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来判断树脂是否溶解。 Lieberman设想以氢键程度的表征平均值(相对值)来定量氢键力,设定,弱氢键力平均值为。中氢键力平均值为,强氢键力平均值为。且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可以用下式计算 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φ1A+φ2B+…… 其中φ1,φ2——为溶剂A、B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分数。 A,B——溶剂A,B的氢键力表征平均值。 如E-20的环氧树脂为中等氢健溶解度参数,δm为8~13,因此可以溶解在中等氢键溶解度参数。即第二组和其相近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溶剂内,如醋酸正丁酯,丙酮,乙二醇单丁醚。也可以将70%(体积计算)的二甲苯和30%正丁醇配成混合溶剂。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而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所以E-20环氧树脂可以溶解在此溶剂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 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1原料选用的原则

1原料选用的原则:a原料的质量要求:成分、粒度、REDOX值、含水率等。B易于加工处理c成本低廉、储量丰富、供应可靠、d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引入二氧化硅原料:石英砂、砂岩;引入氧化铝原料:长石;引入氧化钠原料:纯碱或芒硝;引入氧化镁和氧化钙的原料: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白垩石。 2影响玻璃澄清的因素:a配合料中的气体率:气体率过大、溶质泡沫多延长澄清时间;气体率过小,玻璃液难以形成强烈翻滚气泡难以消除b澄清温度:温度低、澄清时间不足、温度高、澄清时间长c窑压:窑内需保持微正压或微负压:负压大,使冷空气吸入产生大量气泡。正压大,不利于气体的排除。 3影响均化的因素:a玻璃液中不均匀体的溶解与扩散:温度粘度。B玻璃液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小,条纹和不均匀体容易被均化。C玻璃液的对流d玻璃液中的气泡上升:气泡上升有利于均化e玻璃液强制均化的应用:鼓泡、搅拌。 4玻璃液的五个阶段:a硅酸盐的形成阶段:在800到1000摄氏度进行,变成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结构,硅酸盐形成速度取决于配合料性质和加料方式。B玻璃形成阶段:在1200摄氏度,硅酸盐和石英粒完全溶解,成为大量可见气泡、条纹在温度上和化学成分上不够透明的玻璃液c玻璃液的澄清阶段:1400到1500摄氏度玻璃粘度降低、气泡大量排出到完全排除e玻璃液的均化阶段:由于对流、扩散熔解等作用,玻璃液中条纹逐渐消除化学组成和温度逐渐趋向均一,此阶段结束时温度略低于澄清温度f玻璃液冷却阶段:将澄清和均化了的玻璃均匀降温使玻璃液成型所需要的黏度。 5什么是熔制制度?简述不同的温度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A山形曲线:热点突出,热点与1#小炉及末对小炉间的温差大,泡界线清晰稳定。 B 桥形曲线:有一个热点热点前后两对小炉的温度与最高温度相差不大,温度曲线似拱桥形,其特点是融化高温带较长,有利于提高玻璃配合料熔化速率和玻璃液的澄清。 C 双高曲线:a配合料较多的1、2#小炉投入较多燃料使配合料在此基本熔化b适当减少处在泡沫稠密区的3#,4#小炉的燃烧量以降低此处耐火材料热负荷c增加5#小炉燃料量,以利于强化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作用d6#小炉半开或开小,以适应成型需要。 6泡界线的含义是什么?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泡界线是指泡沫稠密区与清净玻璃之间形成的一条整齐明晰的分界线,在线的里面玻璃形成反应激烈的进行,液面有很多的泡沫而在线外,液面像镜子一样明亮。作用:通过泡界线位置、形状、澄清度来判断熔化作业正常与否。 7如何保证锡槽气密性? A使锡槽内气体保持微正压b锡槽的材料不能有连通性气孔且内衬耐火材料外包钢罩c锡槽端部和操作孔处要有气封装置。D在出口端设置一道或多到耐火挡帘 8什么是二次气泡? 由于物理或化学的原因,是溶于玻璃液中的气体重新析出而形成的气泡。原因:硫酸盐和其他盐类的继续分解;溶解气体的析出;耐火材料气泡;玻璃液流股间的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 9简述窑压波动的原因 烟囱的抽力:烟囱抽力大,窑压小;烟囱抽力小窑压大。 气体沿程阻力:如蓄热格子砖倒塌严重,格子体堵塞和漏气 10窑炉气氛的设定,芒硝应如何应用 为保证芒硝的高温分解,必须添加煤粉做还原剂:a1#2#小炉需要还原焰、不使碳粉烧掉b3、4#小炉是热点区需要中性焰,否则液面会产生致密的泡沫层,使澄清困难;c5# 6#小炉是澄清均化区,为烧去多余的碳粉不使玻璃着色需用氧化焰。 11什么叫做平板玻璃池窑前脸墙?常用的玻璃池投料机有几种类型?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润滑油? 答:润滑就是用润滑剂减少(或控制)两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坏的作用,从而减少磨擦。因为两个不同的表面接触,会互相产生摩擦,并产生下列后果:磨损、噪音、高温。如果我们在两者之间加上了润滑剂,便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润滑油也是润滑剂其中的一种,它可使机件表面形成一个油膜,并介于两个互相接触的机件之间。从而使两者间的活动变得更容易、平滑、快捷,大大降低摩擦所产生的损毁;因此,如果希望发动机达到最佳的润滑效果,选择正确的润滑十分重要。 二、润滑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控制摩擦:在摩擦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形成润滑膜,减少摩擦面之间金属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阻力减少功率消耗。 2、减少磨损:摩擦面之间具有一定强度的润滑膜,能够支承负荷,避免或减少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可减轻接触表面的塑性变形、溶化焊接、剪断再粘接等各种程度的粘着磨损。 3、冷却降温:润滑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热产生。 4、密封隔离:润滑剂特别是润滑脂覆盖于摩擦表面或其它金属表面,可隔离水气、湿气和其它有害介质与金属的接触,从而减轻腐蚀磨损,防止生锈,保护金属表面。 5、减轻振动:润滑剂能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到减缓冲击,吸收噪音的作用。 三、润滑油内的各类添加剂有什么用途? (1)清净分散剂的作用有增溶作用、分散作用、酸中和作用、吸附作用四种。 (2)抗氧和抗氧抗腐添加剂的作用是抑制油品的氧化过程,钝化金属对氧化的催化作用,达到延长油品使用和保护机器的目的。

(3)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油品的凝点,使油品在低温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提高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 (4)粘度指数改进剂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特别是能满足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要求。 (5)油性剂和极压抗磨剂能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反应膜,防止金属表面的磨损、擦伤和熔焊。 (6)防锈剂的作用包括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性保护层、防止腐蚀介质与金属接触、起到防锈作用。 (7)抗泡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泡沫的产生,以免形成安定的泡沫,它能吸附在泡膜上,形成不安定的膜,从而达到破坏泡沫的目的。 (8)抗乳化剂能改变油/水界面的张力,使油水分离,达到改善油品的抗乳化性能的目的。 四、什么是倾点? 答:油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选用润滑油时通常要考虑润滑油的倾点,润滑油的倾点应该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至10度。 五、什么是闪点? 答: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润滑油,当油温达到某温度时,润滑油的蒸气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火现象,最低的闪火温度,称为润滑油的闪火点。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考虑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六、什么是酸值? 答:润滑油的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有机酸总含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油品中不含无机酸)的质量指标。中和1g石油产品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润滑油酸值的大小,对润滑油的使用有很大影响。润滑油酸值大,表示润滑油的有机酸含量高,有可能对机械零件造成腐蚀,尤其是有水存在时,这种腐蚀作用可能更明显。

展开剂的选择以及常用溶剂极性表

展开剂的选择以及常用溶剂极性表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er, 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之间,定量测定在~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混合溶剂。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f截然不同 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 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其极性的大致归属,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开剂考虑,多因素综合衡量! 溶剂: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关系极大。在柱层析时所用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溶剂为洗脱剂;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剂。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

润滑油脂选用的基本原则

一、润滑油脂选用的基本原则 选择润滑油脂首先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上要求及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科学的选择。设备的设计者若对其机械系统结构、润滑方式及装置、工作条件等已有充分的考虑,并根据摩擦副工作条件推荐了适用的油品,企业可以采用该油品,否则他们推荐的油品仅作参考。 1、当设备密封性要求不高、防护要求很高,又不可能采用经常加油的方式解决,以及低速重载不易迅速形成和保持良好油膜的设备,应选用润滑脂润滑。选脂时应注意脂与密封件材质(特别是橡胶)的相容性。对静密封应选锥入度高一些的润滑脂,对动密封应选锥入度小一些的润滑脂。若与润滑脂接触的介质有水和醇类时,则应选用酰胺脂或脲基脂,当介质是油类时应选用耐油密封脂。 2、在有特殊要求的工况下,如工作温度太高或太低,或要求润滑油脂使用寿命较长,不宜使用矿油型油脂的场合,应选用合成油脂。 3、当工况温度过高或过低,不能选用任何一种油脂作润滑油脂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或经常在有酸、碱介质强腐蚀的环境下工作或在高真空、高辐射条件下运行的设备,可以选用固体润滑材料。 不同的摩擦副润滑特点也不尽相同,润滑状况良好与否,主要与其结构设计、润滑系统及使用的润滑油脂性能密切相关。所以合理选择润滑油脂不仅与设备使用者有关,从一开始就与机械设计者与制造者密切相关。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根据工况条件选择最适用的润滑油脂,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润滑点有适当的油脂供应,使摩擦副正常而可靠的运行。 1、工作温度:摩擦副的工作温度是影响选择润滑油脂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温度高低会影响润滑油的粘度变化和氧化变化。工作温度越高,选用的润滑油粘度应越大,选用的润滑脂锥入度应越小,并应增加润滑油量或循环油量,以保证润滑油脂在温度较高时有一定的油膜厚度;工作温度越低,选用的润滑油粘度应越小,选用的润滑脂锥入度应越大,以保证在温度较低时有良好的流动性。当摩擦副的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应选用粘温特性较好即粘度指数较高的润滑油脂,保证设备润滑良好。矿物油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20~150℃,酯类合成油和硅油最高使用温度为220~250℃。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季节气温差异大,室内外温差也大,因此应根据设备运行时实际的工作温度选用粘度适宜的润滑油脂。 2、运动速度:摩擦副的运动速度是影响选择润滑油脂的另一主要因素。运动速度越快,选用的润滑油的粘度应越小,润滑脂的锥入度应越大,并应增加润滑油量或循环油量,以减少摩擦副的运动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和降低温度;反之,运动速度越慢,选用的润滑油的粘度应越大,润滑脂的锥入度应越小,有利于建立适当的油膜厚度和避免润滑油脂流失,当然如果粘度太大和锥入度太小,反而会增加摩擦造成的功率消耗,这点也应注意。 3、工作载荷:摩擦副油膜的建立与工作载荷的大小直接相关,也与润滑油的流动性和抗磨性直接相关。当摩擦副承受的工作载荷较大时,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以保证有足够的油膜强度;反之,当摩擦副承受的工作载荷较小时,应选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以减少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 选择适用的润滑油脂上述三方面通常应综合考虑,但有时还需综合设备的具体参数,如滚动轴承润滑油脂,粘度或锥入度的选择就与轴承的平均直径与转速的乘积有关。国外著名的大轴承公司都有详细的轴承综合型手册提供用户使用,可查到选用合适润滑油脂的具体方法。 4、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指空气温度、湿度、粉尘及腐蚀性介质等润滑点周围的状况。当相对湿度较大时,常导致水汽的凝聚,对润滑油脂产生侵蚀、腐蚀,导致润滑油脂乳化变质。设备在潮湿的工作环境中或在与水接触机会较多的工作条件下,应选择水分离能力强和油性及防锈性较好的润滑油脂。条件苛刻时应选用加有防锈剂的润滑脂,不宜选用钠基脂。处在化学介质影响严重的润滑点,应选用合成润滑脂。

材料选用原则设计

5.3.3 材料统计规定 a)工艺安装专业材料统计内容包括管道材料、涂漆材料、绝热材料、管道支架材料;b)材料统计范围以装置边界线为准; 5.3.4 管道组件 管子 a)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执行GB/T 8163-1999,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级允许 偏差执行GB/T17395-1998 中系列2(小外径)尺寸。除与设备连接外,管子公称直径应按以 下系列优先选用: 15、20、25、40、50、8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700、800、900、1000mm, 公称直径大于1000mm 时,宜按200mm 递增。 b) 除仪表连接管、蒸汽伴热管和特殊要求者外,管子最小公称直径应为15mm,且管子 内径不应小于6mm。 c) 最小选用壁厚应符合下表5.1 规定。 度参数较高或承受机械振动、压力脉冲及温度剧烈变化的管道,应选用无缝钢管。碳钢、低合金钢无缝钢管应符合《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 -1999)、《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95)、《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6479-86),不锈钢无缝钢管应符合现行《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94)的规定。 e) 常用钢种的无缝钢管使用温度,不宜超过下列范围: 10#、20# -20~450℃ 16Mn -40~450℃ 09Mn2V -70~100℃ 12CrMo ≤525℃ 15CrMo ≤550℃ 1Cr5Mo ≤600℃ 奥氏体不锈钢-196~700℃ 阀门 a) 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工艺物料及有毒、可燃介质如油品、油气、液化石油气、氢气、添加剂和化学药剂等介质管道用闸阀、截止阀、球阀和止回阀,应选用严密性好、安全可靠的石油化工专用阀门。阀门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国标阀门的标准(GB12232、GB1223、GB12234、GB12235、GB12236、GB12237、GB12238、GB12239、GB12240、GB12241、GB12242、GB12243、GB12244、GB12246 和ZBJ16006 )规定。 b) 管道阀门全部选用钢阀,不能选用铸铁阀。 c) 用于切断管内流体的阀门宜选用闸阀、球阀、旋塞阀;用于调节流量的阀门宜选用截止阀、节流阀。 d) 用于工艺物料及剧毒、可燃介质管道的球阀、旋塞阀及其他通用结构的特种阀门,宜有防火防静电结构。 e) 具有软质密封的阀门,其密封的压力温度参数应满足设计条件的要求。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表

树脂溶解度参数 参数差值绝对值<1.3-1.8即可相溶。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配方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 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 正庚烷 7.4 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 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 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 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 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 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 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 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 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 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 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 醋酸丁酯 8.5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 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 环己醇 11.4 哌啶 8.7 异丙醇 11.5 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 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 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 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 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 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 四氢呋喃 9.2 二丙酮醇 9.2 苯 9.2 苯酚 14.5 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 氯仿 9.3 甘油 16.5 三氯乙烯 9.3 水 23.4 氯苯 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