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档案逻辑管理学

档案逻辑管理学

档案逻辑管理学
档案逻辑管理学

档案逻辑管理学

这本书内容量比较大,背的东西也不少。其中也有些不太好理解的地方,但是多看几遍书,都能明白的。

第一章档案逻辑管理概述

第一节档案逻辑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逻辑管理的概念与本质

1.概念:根据档案管理工具的存在形态—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将档案管理活动划分为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物理管理指制造和使用物质性管理工具的档案管理活动,例如建设库房、制作柜架等。逻辑管理指制造和使用意识性管理工具的档案管理活动,例如制定分类方案、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具体地说,逻辑管理的工具形态是意识性的,它通过大脑的思维虚拟转变而来,并通过符号载体转化为规则虚拟。即通过思维产生思想,通过符号表达思想,思想的组合最终成为指导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则。

2.本质—虚拟管理,具体是指规则虚拟管理,即逻辑管理要经过意识酝酿—形成规则—人化世界的过程。具体而言,人们首先要在头脑中思考如何管理档案,思维活动的结果就会形成一些管理的方法,经过整理加工就形成了文字性的管理规则,执行这些管理规则就形成了一个具有人化特征的,有序的档案世界。虚拟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在实施具体的实体管理之前,已经以意识的、逻辑的方式在头脑中、方案中对这种管理的种种情形做出了预设,预设了管理的方式方法程序,并按照预设的方案规则去执行,这就是逻辑管理的虚拟本质。

3.规则及其理解:逻辑管理的核心是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规则即在档案管理规程中,人们遵循的各种法律规章章程规定办法等,它是一种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有效性的意识表现。规则是人为制定的,它的主体是人,没有人也就没有所谓的规则存在;规则是一种规范,它指导人们怎样做,人们需要将它作为行为的准则;规则必须以客观规律为依据,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则才是合理的有效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发展。

二、档案逻辑管理的工作流程与工具制作

档案逻辑管理的工作流程四点+每点后面的一段

第二节档案逻辑管理的两个历史阶段

一、手工时代的档案逻辑管理(一)隐性规则时期—档案规则意识的产生:传统时代的逻辑

管理主要表现在规则的意识制定和执行等方面。隐形规则:只有规则意识存在,没有书面形式的规则文件。先秦档案管理的隐形规则以商代甲骨档案管理为典型代表。(二)经验规则时期—书面档案规则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制定的法律条文涉及了档案管理的规则方法。《商君书》《周礼》为代表,此后,我国档案管理的经验性规则日趋成熟,逐渐进入理性规则时代。(三)理性规则时期—档案法规的完善:其标志是专门性的档案规则的产生,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1794年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四月七日档案法》。我国档案管理的专门法规产生于民国初年,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管理理性规则的成熟。

二、数字时代的档案逻辑管理—系统规则时代

1.高度自动化:逻辑指令的执行者不再是人本身,而是机器自动执行。首先,这是一种在高度机械化基础上实现的高度自动化。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管理指令和程序都被计算机严格执行,因此,电子文档的逻辑管理要求有更高的科学性。其次,自动化中包含着一种人机关系。

2.高度集成化:是指在数字时代,所有逻辑要素都集中体现在管理系统中,管理软件系统是管理逻辑要素的集大成者。在高度集成化的过程中,元数据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些元数据表述了这些逻辑要素。

3.高度自由化:首先是指通过网络逻辑传输,我们可以进行随时的远程利用和远程管理。这里的自由包括两个方面:时间上的随时性和空间上的跨越性。

其次,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包括系统本身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开放性功能。4.高度多样化:传统空间的特性决定了逻辑管理具有单一选择的特征,而计算机系统逻辑管理允许多样性的同时存在—数字虚拟可以实现传统空间中的具有可能性的不可能。5.高度智能化:包括两部分,一是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即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二是人的智能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设计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促进了人本身智能水平的提高。

第二章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的。

一、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又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是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现阶段,我国存在三种档案所

有权,即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

(1)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必须按规定由本机关档案机构集中统一管理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

(2)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

2.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

(1)统一管理,是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主管全国档案工作,对全国档案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统一法规和业务标准及方针政策,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2)分级管理,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可按国家有光规定及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对本地区内的机关、团体等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分专业管理,是指中央各专业主管机关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下,针对本专业系统的特点,制定本系统的工作制度,对本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针对档案收集和日常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才能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1.维护档案的完整,包括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和整理系统两方面。

(1)收集齐全是指犯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都要尽量收集齐全,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反映一个单位、系统社会活动的历史面貌。

(2)整理系统是指必须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2.维护档案的安全,包括档案的实体安全和内容安全。

(1)维护实体安全,是指在管理和技术上使档案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寿命。

(2)维护内容安全,是指对机密档案严格管理,确保机密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针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档案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保证档案工作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档案工作中“便于利用”的范围是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体现了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的精神。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有三方面含义:1.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体现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质;2.是实现档案工作系统总目标的直接保证;3.是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出发点,支配者档案工作的全过程。

关系: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三个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核心,没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保证就不可能有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的目的也很难实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手段,没有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就不可能有档

案的方便利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目的,离开了这个根本目的,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方向。所以,应该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档案的归纳与接收

第一节档案归纳与接收概述

一、档案归档与接收的基本内容P19两段

二、意义只记四个大点具体内容了解

三、基本要求只记四个大点具体内容了解

第二节单位文件材料归档

一、基本含义和必要性要了解

二、机关单位制定归档制度的要求只记三个大点具体内容了解

三、归档制度的内容

1.归档范围是指本机关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哪些可立卷归档,哪些不可立卷归档。这些办理完毕的文件是否归档主要取决于文件本身的保存价值。+四个方面P24+总之P25

2.归档时间整一段

3.归档的质量要求(1)系统性方面的要求。应归档文件要收集齐全,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按照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件的特征和价值分类立卷,使案卷能正确的反映机关活动的基本面貌,以便与保管和利用。(2)技术加工方面的要求。案卷封面的各项目均应填写清楚,要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注明每个案卷的保管期限,需要永久保存和长期保存的案卷,卷内文件应按次序排列好。(3)总体性方面的要求。向档案是归档的所有案卷,应按一定次序系统排列,编译案卷序列号,并编制案卷目录一式数份。

4.归档手续整一段后面不用看

第三节档案馆档案的接收与征集

一、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来源四点+每段一两句话

二、馆藏档案的收集范围只记大点

三、档案馆对现行机关单位档案的接收(一)期限:省级以上机关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省辖市和县以下机关10年左右。(二)方式:逐年接收,定期接收(三)要求:真实性完整性独特性质量优化+每点第一句话(四)手续略看

四、档案馆对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注意问题五点

五、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一)价值四点四大段(没必要全背,但是大意要表达清楚)(二)途径与方法:1.对各单位保存的历史档案的接收。(1)对保存在机关单位的历史档案的接收。应按照有关规定,由机关单位整理好,移交同级档案馆保存。明清时期中央机关形成的档案集中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民国时期中央机关形成的档案集中于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民国各地方机关形成的档案应交有关地方档案馆保存。(2)对保存在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部门的历史档案的接收。档案馆应根据国家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采取双方或多方协商的方法,尽可能把这些历史档案接收进馆,以确保馆藏历史档案的集中管理,便于国家和社会各项工作全面长远的利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接收、交换或复制。有些档案由档案馆保存,有些档案仍由原单位保存,档案馆应与这些单位在档案利用方面互相协作,这样既考虑到特殊历史档案的双重性,又维护了档案的有机联系。2.对个人手中历史档案的征集。(1)调查和了解本地区可能保存有关历史档案的地方,从中发现线索,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2)档案馆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历史档案的征集制度和实施办法,让捐赠者放下疑虑,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得到安慰。(3)档案馆应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4)档案馆在对历史档案征集时,一般不必追求档案的来源,可实行有价征集,对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也可重金征集。3.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征集。档案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接收与征集规划,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政

策水平;应结合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地区档案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档案的接收与征集,以实现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丰富和充实,为研究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4.对散失在国外的历史档案的征集。近年来,我国通过外交等手段,采取了回购和交换等方式进行征集,许多流失在国外的档案原件或其复制件重新回到祖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财富。今后,应该积极动员档案界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让更多的珍贵档案史料重返祖国,使我国档案馆馆藏更加丰富完整。

第四章档案的分类与整理

第一节档案的分类

重点看P46全宗内档案分类方法(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其他略看

第二节档案的整理

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一)内容:档案整理室对收集来的档案分门别类的组成有

序体系的过程,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分类、立卷、卷内文件系统化、案卷装封、案卷目录编制。档案整理包括系统排列和编目,局部整理,全过程整理。(二)原则:划分全宗。具体表述为:保持档案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利用原基础,便于保管和利用。

二、全宗内立档单元和文件档案(一)保持档案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构成立档单元、立档单位的条件1.保持档案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全宗是一组产生于同一人类活动过程的档案文件,他们之间联系紧密,划分全宗就是要将产生于同一相对独立活动过程的文件集中在一起,以便保持并充分显示档案文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本质有机联系。2.构成客体全宗立档单元的条件:立档单元作为客体全宗据以形成的核心,必须是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当规模的客体事物。对客体事物而言,构成立档单元的条件必须是:自成系统,具有完整性,具有一定规模。3.构成主体全宗立档单位的条件:有相对的社会职能,并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构成立档单位的社会组织不受所有制形式、组织方式的限制。只要该组织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职能,并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向外发送的文件,档案部门就需要征集收藏该组织的档案。(二)充分利用原基础:表现在全宗问题上就是要研究并利用档案文件在产生保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原基础。具体表现是:处理机关全宗问题时,要重视利用文书处理形成的自然基础,区分档案全宗时要充分利用机关全宗的原有基础。但是充分利用原基础并不等于一切照旧,不允许在组织档案全宗时对机关全宗作任何变动。当然,这种变动应力求达到最小限度,为此又必须加强档案馆对现行机关档案工作的超前控制。

(三)便于保管和利用略看

第五章档案的鉴定(重点章节)

第一节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含义(一)内涵:档案的鉴定是在档案管理活动领域中一项专门的

业务管理工作,它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档案管理活动的特点。从档案管理学角度来看,完整意义上的档案鉴定主要包括档案的真实性鉴定、档案价值鉴定、档案等级鉴定和档案密级鉴定等。在所有的档案鉴定行为中,档案价值鉴定是最重要最具复杂性的鉴定类型。(二)含义: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鉴定工作的重心,即对档案价值的评价和预测。档案鉴定工作就市档案管理部门按照一定原则标准方法,分析档案的内容和成分,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有价值的档案予以保存,并确定其保管期限,提取无需保存的档案予以处理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二、基本内容两段+123 P60

三、鉴定工作的特点1.前瞻性和滞后性。前瞻性是指档案的坚定工作在档案管理尚未开始之前就应提出鉴定的价值标准、质量标准、密集标准等,规范明确哪些文件材料应当归为档案、档案质量应如何保证等方面的问题。滞后性指许多档案鉴定工作,如划分保管期限和密级等

都是在收集后或整理后进行的,所以鉴定又是一项滞后性工作。2.客观性和主观性。档案鉴定的客观性是指鉴定的对象时客观存在的。文件形成后,其内容和载体相对固定。因此,文件的价值也相对稳定。档案鉴定的主观性是指鉴定结论是由人这个主体决定的,人在鉴定时往往带有主观性,鉴定的结果受鉴定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理解能力、对环境的认识等因素的制约。3.预测性和确定性。通常而言,鉴定工作是依据已经存在的事实和有关标准,从专业角度对事物的当前情况作出评判结论,但是鉴定还要对文件的未来使用价值作出预测,并作出决策性的选择。但这种预测未必准确,又必须有结论。也就是说,档案鉴定工作要依据文件对人们使用价值的大小,对文件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作出确定性的判定。

四、意义三大点

第二节档案鉴定的原则和标准(扫描15+16+17)

第三节档案保管期限表重点看P71类型以及P74划分标准

第四节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确立与执行

一、主要内容1.鉴定原则和标准的建立:目前,全国通用性档案鉴定标准有2006年12月国

家档案局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以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等。这是鉴定工作指导性文件,也是全国统一的鉴定标准,各地区各机关都可以即根据国家鉴定标准制定适应本地区,本单位档案实际情况的鉴定标准。2.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档案价值统一标准确定后,档案鉴定工作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无论是机关档案室还是档案馆,都应该建立不同规模的鉴定组织,并由有关领导负责组织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建立鉴定工作组织是为了加强对鉴定工作的领导,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防止片面性和草率行事。3.档案销毁的批准与监销:档案经过鉴定后,可能有部分档案确定无保存价值而进行销毁。销毁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编制档案销毁清册,办理批准手续,并实习监销制度。历史档案的销毁,除主管领导机关同意外,还应同时报请国家档案局批准。未经检定和批准,一律不得销毁档案。销毁档案还应安全保密,按照监销制度执行。4.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查批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指出,各机关应根据本地定,结合本机关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编制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有垂直领导关系的中央、国家机关应根据本规定,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编制本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经国家档案局审查同意后执行。

二、组织领导:档案的鉴定工作必须有组织有领导进行。档案鉴定组织领导的任务是(1)监督指导档案室(馆)的档案鉴定工作;(2)审查档案销毁清册和你销毁档案内容的分析报告,必要时,还须直接审查或抽查有关档案;(3)对档案的存疑作出决定,并报请有关领导批准;(4)鉴定工作结束后提出鉴定工作报告。

(一)机关档案室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必须在机关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档案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分为三个阶段:1.是机关文件归档时对归档范围的界定,初步确定对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归档,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由机关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保存一两年后销毁。2.确定归档文件的保管期限。各机关在每年的归档文件目录中初步确定保管期限,平时根据每份文件的内容和价值分别归入不同的档案盒内,带证式整理时再以件或卷为单位依据档案保管期限表确定其保管期限。这一阶段,由文书整理人员和档案工作人员共同进行。3.到期年限复审。对于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永久和部分分期档案,当达到一定保管期限向档案馆移交时,机关档案工作人员和档案馆接收人员要共同对进馆档案进行复审。

(二)档案馆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基本上是由机关单位经过鉴定程序后进馆的档案,所以档案馆的档案鉴定工作,只需定期复审挑出保管期限满的档案予以

销毁即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档案馆如接收了未经鉴定的档案,仍需全面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档案馆档案鉴定工作,应组织专门的鉴定委员会或鉴定小组来进行。

三、档案销毁:对经过鉴定失去价值的档案作销毁处置的过程。对于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建立完整的档案销毁制度。编制档案销毁清册;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简要说明;报请检查批准;实行监销。

第六章档案的检索与利用

第一节档案的检索

一、档案检索工作的一般过程(一)检索概念: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选择、浓缩

和记录,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出各种目录,并根据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运用档案检索工具准确检出档案的过程。广义的档案检索包括存储和查找两个过程,狭义就是查找档案中有用信息的过程。

(二)过程1.档案存储过程的主要内容:(1)著录标引:著录标引是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在对档案的内容特征准确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检索语言将主题概念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标识。每件档案经著录标引后形成的一条记录称为一个条目。(2)编制检索工具:编制检索工具是对著录标引后形成的条目加以系统排列。手工检索形成卡片式或书本式目录,计算机检索则将条目输入计算机,建立机读文档或数据库。2.档案查检阶段的主要内容(1)确定查找内容:即根据用户的检索提问进行细化分析,确定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的具体内容,形成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借助检索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标识。(2)条目查找操作:查找,即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把表示利用需求的检索标识或检索表达式,与存储在手工检索工具或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将符合利用要求的条目查找出来。(三)指标:查全率漏检率查准率误检律

二、档案的著录与标引(一)档案的著录P90最后一段,著录原则和要求P91两段。剩下的要了解,基本方法要知道。

(二)档案标引P97最后一段+P98第一段;P98—P102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扫描18)三、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

重点看P104查检性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1)分类目录。是依据分类表将分类标识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检索工具,具有较强的族性检索功能,但不便于按照事物进行特性检索。(2)主题目录。是依据主题词表将主题标识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检索工具,具有较好的特性检索功能,不便于按同类事物进行族性检索。(3)专题目录。是按照特定专题以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档案检索工具,具有良好的按专题报道和检索档案的功能,不能用以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检索。

第二节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一、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概述: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指档案馆通过各种各样的逻辑管理方法和

工具将档案信息及其相关衍生品提供给利用者利用的整个过程。档案的利用时档案工作的目的,也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特点1.服务性。服务性是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根本特性,这是因为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对象时组织机构内部人员和社会公众。因此,满足利用者的档案利用需求是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工作的根本所在。2.效益性。高效益是任何一种管理活动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而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工作是最能体现档案管理工作效益的环节。可以认为,之前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为档案管理工作效益的取得做前期准备,而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则将前期猪呢比转化为档案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3.

多样性。作为一项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工作,与档案管理其他工作程序相比,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体现出了工作内容与服务方式的多样性。(二)意义。三大点,重点看第三点“是档案工作诸环节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

二、档案提供利用方式:档案阅览服务,档案外借服务,制发档案复制本,举办展览,制发档案证明,参考咨询,档案网站服务。

重点看“制发档案证明”(概念,形式,程序)和“档案网站服务”(概念,特点,主要内容,注意事项)

第七章档案的编研

第一节档案编研工作概述

一、档案编研工作内容三大点+几句话展开P133—P134 二、意义四大点

三、特点:四大点+几句话展开P135—P136

四、要求四大点,重点看第四点“注意编研的保密问题”

第二节记述类档案成果的编研方法

大事记(概念,体例,结构,要求),组织沿革(概念,体例,结构)

第三节汇编类档案成果的编研方法

共六大类,重点看档案馆指南的结构P146和全宗指南的结构P149

第八章档案的登记和统计

第一节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概述

档案登记和统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含义P163—P164,二者关系P164—P165

意义和要求只记大点即可P165—P167

第二节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步骤)

一、档案统计指标和档案统计指标体系

二、档案统计调查:(一)概念:根据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和统计资料的过程。主要任务是获取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并对其中有关数据进行核算。(二)主要形式:基本情况统计(统计报表为主),专门调查统计(分为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三)基本原则:1.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搜集真实可靠的资料;2.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调查形式和方法,各种形式,方法合理;3.遵守观察的同时性和定期性。

三、档案统计资料整理:对档案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和数据等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反映统计对象的总体特征。包括统计资料的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填写统计报表。(一)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核心。(二)统计汇总和档案统计表:统计汇总方式(纵向横向)。对档案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归纳整理汇总的结果,表现在统计表中。档案统计表可分为简单统计表,分组统计表和复合统计表。(三)档案统计表设计原则:表格适当紧凑,自成体系,标题精确,格式规范。

四、档案统计分析:对档案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大量的,经过整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并总结出具有典型性的经验教训,为科学管理档案提供依据。(一)程序:选题;收集、鉴定统计资料;具体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二)方法:对比分析法,因果分析与相关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分组分析法。(三)结果:统计分析报告,文字说明,统计图表。

第三节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重点基本形式(档案室档案馆)

第九章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管理

(这一章不太好理解,只需看以下页数的内容,自己归纳总结即可)

P193分布式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

P195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贯彻文档一体化原则

P196对数字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进行绑定

P207元数据逻辑管理模式

第十章数字档案的逻辑防护

第一节危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软件技术不成熟:当前国内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仍处于发展阶段,各层级的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大多数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都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技术层面上,又难以进行更新维护,导致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对硬件只吃不兼容,易产生错误。二、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故意设计的专门破坏计算机程序、数据、硬件等程序。目前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从仅从破坏系统程序发展到对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更改、删除或窃取,破坏性日益增强,他还会不断进行自我复制、传播等。

三、软件程序的误操作。人为错误在所有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中发生频率最高。据调查,在所有数据丢失的案例中,百分之八十是有人为错误引起的,操作员的困倦劳累经验不足等都有可能造成错误操作。数据一旦丢失,恢复十分困难。

四、系统升级造成技术过时。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发展迅速,系统升级使原有系统被淘汰,基于原有系统的电子档案信息就有可能因无法识别而变得毫无意义,这种信息无法识别是全面性的,会导致电子文档无法读取。

五、网络信息泄露。近年,数字档案开放性共享性受众范围扩大,数字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上各种新业务兴起,数字档案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张,使得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环境下生成的电子档案一旦泄漏,后果极为严重。

第二三四节各种防护手段,记住大点,了解即可。重点看P224数据销毁

第十一章档案法规体系

档案法规体系概念,特点P228—229

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

一、档案法律:指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各种关

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专门的档案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二是其他法律中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规范,如《宪法》《刑法》《文物保护法》《统计法》《会计法》《保密法》《合同法》。我国现行《档案法》的制定历时八年,最终于1987.9.5问世,从此我国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走上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档的发展轨道,在保证我国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档案法》期间经过两次修订,现行《档案法》共6章27条,包括总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管理、档案的利用和公布、法律责任和附则。其基本内容可按其主体性质划分为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等。

二、中央档案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性文件。其特征具有法律从属性,内容主导型,制定先行性及下行约束性。从立法的根据划分,可分为档案法实施办法行政法规和职权管理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从制定者划分,可分为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三种类型。主要有《档案法实施办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档案馆工作通则》。

三、中央档案行政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为了实施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在各自权限内依法按程序制定并颁布施行的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特征有:规章制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要依据一定程序;有上行的档案法规依据;要与地方档案行政法规相协调。主要类型有国家档案局制定发布的档案行政规章;国家档案局与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联合制定发布的档案行政规章以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制定发布的档案行政规章。

四、地方档案行政法规和地方档案行政规章:(一)地方档案行政法规(1)指由依法享有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在其各自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2)地方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档案法律

和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他的制定要以档案法律和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为依据,在与档案法律和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地方档案事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3)特点有立法主体的地方性,效力作用的地方性和内容构成的地方性。(4)如《辽宁省档案条例》根据辽宁地区特点,规定了重大项目档案验收制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验收重大项目,未进行档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竣工或鉴定。

(二)地方档案行政规章:指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为了实施档案法律,中央档案行政法律,地方档案法规,在各自权限内以法定程序制定并颁布施行的档案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效率层级最低。其特征有:规章的制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依据是上行档案法规;要按照法定程序;属于档案法规的范畴;效力等级低于上性法规。主要分为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档案行政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或转发的档案行政规章,如《沈阳市文书立卷规则》。

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档案检索效率是指在检索过程中满足利用者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其中能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准确程度的是() A、查准率B、查全率C、检索效率D、漏检率 2、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比较多,将著录条目连续排列并装订成册的检索工具是()A、馆藏性检索工具B、书本式检索工具 C、查找性检索工具D、介绍性检索工具 3、大事记的种类很多,记载国家或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的大事记是()A、机关工作大事记B、国家或地区大事记C、专题大事记D、个人生平大事记 4、档案展览和陈列的性质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能表现档案内容,能更具吸引力并能受到良好服务效果的是() A、现实性B、思想性C、艺术性D、翔实性 5、对档案数量、存在与保管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登记的形式有多种,其中详细登记每一个全宗情况的形式是() A、全宗名册B、卷内文件目录C、档案登记簿D、全宗单 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的不同类型,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因某一特定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统计点调查是() A、综合性调查B、抽样调查C、专门调查D、随机抽样调查 7、编写组织沿革可以有多种方法,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组织概况的是() A、阶段法 B、系列法 C、编年法 D、系统法 8、档案文摘汇编的编辑、出版形式比较灵活,根据社会某一方面问题汇编公布的档案文 摘是() A、学术论文文摘 B、科技成果文摘 C、现行文件文摘 D、专题档案文摘 9、档案标引步骤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确定被标引档案主题概念过程的是() A、主题因素 B、主题分析 C、概念转换 D、标引规则 10、为了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有三个指标应该掌握,其中能确认档案所有程度的是() A、标引的专指度 B、标引的一致度 C、标引的网罗度 D、标引质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10%)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 班级管理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3、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学生观。 4、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5、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6、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德鲁克。 7、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8、小学班主任工作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 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生操行评定、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9、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对优等生 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5、要贯彻德育原则。 10、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1、简述班主任的工作: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1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制。 1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5、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1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 康的班级风气。主要功能是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17、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18、群众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1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 21、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 好形式。 22、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专断型、民主型。勒温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 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2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 24、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25、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 义。 26、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27、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8、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2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课堂气氛。 30、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1、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 32、校级晨会包括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33、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34、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5、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1、档案的萌芽时期是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形成时期是原始图画,成熟时期是原始文字,总之,档案的产生以文字为条件,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推动了档案的发展成熟。 2、我国档案演变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 3、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按照一定规律以备查考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基本含义1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的多样性。4档案具有特有的原始记录性。 4、文件与档案的关系:第一,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延伸;第二,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升华;第三,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5、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一般属性是知识属性和信息性。6、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 7、档案的作用:第一,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第二,政治的必要工具;第三,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第四,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第五,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第六,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8、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第一,档案的时效律和扩展律;第二,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递增律;第三,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第四,档案价值共享律。 9、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外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2)社会档案意识 第二,内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价值的实现;(2)档案管理的手段现代化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3)档案管理状况,即物质保管条件。 10、国家档案全宗是指一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11、我国“国家档案全宗”按历史时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机关、部队、团体、人民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国家征集或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的档案;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1)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1、产生的条件 ①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国家的出现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和铁器的的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的总称) 简牍档案(竹简、木牍) 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 纸质档案 3、档案的概念概念: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的档案的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的概念: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③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⑤档案的形成客体是社会活动。 4、档案的性质(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1)、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档案的信息性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相同点:知识性和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③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识不同。②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③实存形态不同。(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具有直接性、

自学考试科技档案管理听课笔记简答题

自学考试科技档案管理听课笔记简答题 三、简答题: 1简述科技档案定义的基本含义? 科技档案的定义是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 (1)定义揭示了科技档案的产生领域和内容性质,规定了科技档案同其他档案在性质上的区别。科技档案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是一种科技信息及其载体。 (2)定义明确了科技档案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记录,规定了科技档案同科技资料在性质上的区别。科技档案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利用自然活动的原始记录。科技资料则是为了科技、生产活动参考的需要而交流、购买来的间接性的材料。 (3)定义明确了科技档案是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科技文件,规定了科技档案同一般科技文件的区别。科技档案是履行了相关手续,集中保管起来的科技文件。 2简述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及其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影响作用? 专业性是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T) (1)它的专业性特点,集中表现在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两个方面。 1)它产生的领域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点。任何一项科技、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的,科技档案作为这种活动的记录,都形成于特定的专业领域。 2)科技档案的内容性质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 (2)专业性特点是实现科技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确立,科技专业档案馆的组建,科技档案的整理分类等,都是建立在这一特点的基础之上的。 3简述科技档案类型的多样性特点及其对科档工作的要求? (1)科技档案是一切档案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这是由它所记载的社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决定的。 (2)这一特点,为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如科技档案的各项具体管理环节,都必须根据这种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实现对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4简述工程档案的基本内容(构成)? (1)项目前期准备文件; (2)工程设计文件; (3)工程竣工文件; (4)工程使用、管理、维护、改建、扩建中形成的文件。 5简述设备档案的种类及其基本特点? (1)设备档案从来源看有两种:一种是自制设备的档案,另一种是外购设备的档案。 (2)设备档案的基本特点同产品档案的特点是一样的,即以型号成套。 6简述科研档案的基本特点及其内容(构成)? (1)科研档案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课题成套。一个课题的档案材料,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2)内容(构成)包括:研究准备工作文件、研究试验文件、成果总结鉴定文件、成果奖励申报文件、成果推广应用文件、其他有关文件。 7简述科技档案的功能? (1)科技档案具有知识储备和依据凭证功能。 (2)科技档案具有情报功能,是指科技档案的内容信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具有的科技参考作用和科技交流作用。 (3)科技档案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

健康管理第三章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了解)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与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了解) 分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小结: 预防医学的特点: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着眼于个提及确定的群体(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三、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熟悉) ·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 特征和遗传因素 2.卫生服务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 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4.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交通运输产生的 有害物质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决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而影响健康的?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自身特征,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会对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健康。 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 四、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五、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一季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

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 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6月20日至31日,我参加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通过为期13天的系统培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的功能利用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次培训,使我学习、成长、收获,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运用。我将培训期间的笔记做了整理,现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和大家相互学习。 一、熟悉档案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必须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想要熟悉档案,首先要熟悉档案概念: 通俗的说,档案是公司各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档案工作人员去粗取精、分析归纳、分类编目、认真整理形成的。是公司开展各项工作的见证,是反映公司历史的真实资料,也是研究改进、提高创新发展的宝贵史料。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

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公司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一个公司的档案记载着这个公司的发展史,对本公司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可见,档案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性和服务性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档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级档案管理工作都在改革创新,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档案的利用服务上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我国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为公司申报的多项证件、奖项、业绩证明、追交尾款等提供了最原始、真实的资料,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档案 随着档案需求的剧增,只有不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改变管理者的内外素质,增强其专业的知识,实现档案共享价值,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企业发展步伐。 1、对每个环节的档案工作严格控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因此,只有对档案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式的管理以后,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和不泄露。 2、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档案入录的及时与灵活性,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和效率。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增加了信息化的管理,将以往的纸质档案与现代的电子档案结合共同管理,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成果,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3、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严格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填空1、《文件整理规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13)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5、A4型纸的成品幅面尺寸为(210X297)mm。 6、全宗号用(4)位代码标准。 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归档)。 8、立卷说明是对档案的补充和概数,具有资料积累和(检索)的双重功能。 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左右。 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鉴定法。 13、档案代理卡又称(代卷卡)。 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七)项。 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馆藏档案情况介绍)。 、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资料分类目录)。17. 18、照片档案主要由底片、照片及(文字说明)构成。 19、档案著录时,时间项一律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0、档案著录的结果是(条目)。 单选 1.档案著录的结果是(D)。 A卡片B记录C目录D条目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发的界线,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B)。 A 10种 B 13种 C 15种 D 18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D)。 A B5 B十六开 C B5 D A4 5.A4纸的成品尺寸为(A)。 A 210x297mm B 210x265mm C 184x265mm D 225x156mm 6.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B)。 A 13-16℃ B 13-15℃

档案职称重难点速记档案事业概率第三章

第三章档案法治建设 档案法治建设,是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法治建设应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总要求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档案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档案法规体系;二是档案行政执法,维护档案法律权威,严格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三是档案行政救济,确保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四是档案法治宣传,营造自觉守法的法治环境。本章主要阐述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救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档案立法工作 一、档案立法的概念 档案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档案法律文件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的活动。通常所讲的档案立法一般是从广义上理解。这一概念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一)档案立法是立法主体依法定职权所进行的活动 档案立法的形式主要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职权立法是指立法主体依照我国《宪法》、《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的档案立法。授权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授权所进行的档案立法。 (二)档案立法是遵从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所进行的活动 立法主体在档案立法活动中要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如国家档案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通过法律案、公布法律等阶段;档案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分为规划、起草、审定、发布等阶段;档案规章制定程序分为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解释与备案等阶段。立法程序的系统化、规范化,为实现档案立法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证。 立法技术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活动中为实现立法目的所运用的操作方法或技术性规则,在任何一个国家,立法主体都必然会运用一定的立法技术来表现阶级的意志,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发挥法的作用,实现立法的目的。 (三)档案立法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的活动 档案立法,包括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以《档案法》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 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 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 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 论: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P5 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 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 3、确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根本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DA的本质特性:P6 “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还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对DA的管理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尤其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DA的实存形态: 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只有具有DA属性者,才是DA.根据定义,尤其是DA的本质特性,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目前DA的实存形态主要仍是各种文书,尤其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程度最高的稿本。 简:制作时是否有意,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有意看作的优点:为久存,制作材料较好,格式规范,留存较齐全、完整。 缺点: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易产生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 2、无意制作的优点:无意中留下真实客观的记录,较好地体现DA的原始记录性。 缺点:制作材料的质地不好,耐久性差,书写格式往往不规范,且留存状况不好,不易齐全完整。不利于DA的保存和日常管理使用。 论:准确理解DA的真实可靠性: DA,尤其是它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不是绝对的,准确、客观、真实、正确是相对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DA的真实可靠性。种种不客观、不真实、甚至伪造的DA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A的真实可靠性有至少2层含义: 1、如DA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2、如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其不实之客观事实,也恰是由DA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DA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假”的也是“真”的。 简:DA与信息的关系: 逻辑上是种、属概念的关系。 DA是一种最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而信息理论认为: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或确定性、可靠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所谓“错误、混乱或不可靠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依赖、需求程度越高,对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程度也就越高。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DA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是信息之根——确定性与可靠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和实存形态。

档案管理学笔记

档案管理学笔记参考资料 目录 第二章档案价值的鉴定 (2) 知识点1:档案价值及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理解 (2) 知识点2: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2) 知识点3: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意义 (2) 知识点4、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2) 知识点5、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 (3) 知识点6、档案保管期限表 (3)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 (4) 知识点1、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4) 知识点2、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 (4) 知识点3、归档制度 (4) 知识点4、档案室在形成文件与组织归档工作中的作用 (5) 知识点5、馆藏档案的补充源 (5) 知识点6、档案馆对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 (5) 第四章档案的整理 (6) 知识点1、含义、内容和意义 (6) 知识点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6) 知识点3、全宗相关知识 (6) 知识点4、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7) 知识点5、案卷知识 (7) 知识点6、档号 (7) 知识点7、档案整理中的组织管理 (7) 知识点8、文号索引 (7) 第五章档案保管 (7) 知识点1、档案保管概念 (7) 知识点2、档案保管工作任务 (8) 知识点3、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要求 (8) 知识点4、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 (8) 知识点5、基本概念 (8) 第七章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8) 知识点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含义 (8) 知识点2、开发的意义 (8)

知识点3、开发原则 (8) 知识点4、开发面临的主要障碍 (9) 知识点5、开发应采取的措施 (9) 知识点6、简述档案提供利用、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9) 第八章档案检索 (9) 知识点1、档案检索 (9) 知识点2、检索效率 (9) 知识点3、档案著录 (9) 知识点4、档案标引 (9) 知识点5、档案检索工具 (10) 知识点6、档案目录中心 (10) 知识点7、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10) 第九章档案的编研 (10) 知识点1、概念和内容 (10) 知识点2、编研意义 (10) 知识点3、编研特点 (10) 知识点4、大事记 (10) 知识点5、组织沿革 (11) 第十编档案提供利用 (11) 知识点1、档案利用工作概念 (11) 知识点2、档案利用工作的地位 (11) 知识点3、怎样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11) 知识点4、档案利用服务利用方式 (11) 知识点5、档案提供利用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11) 知识点6、开放档案 (12) 备注说明 (13) 绪论 一、档案管理学现状 1.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2.档案管路学历史:从无到有的过程

档案管理员自我评价

档案管理员自我评价(精选多篇) 本人工作上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力争有新意、有突破,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中均有突出表现。平时能能独挡一面,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遇事冷静,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还发扬互助协作精神,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井然有序地分类排列档案,建立了便于查询的目录,并对零散档案进行登记和及时归档,防止了档案的遗失,对档案分放了如指掌,随时随地都能快速地查找档案,还预备利用数据库软件完善档案管理,简化工作程序,此项工作正在筹划进行中。全年共整理档案2套,送往市组接收验收

合格,收集零散档案439份,查阅档案66人次。在负责的部内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的管理维护上,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有问题及时解决或送修,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中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分工不分家,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乐于助人,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和好评。 数据管理员自我评价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我思想、工作、学习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十六字**精神的鼓舞下,我励精图治,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 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政治思想取得新突破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善于提练和总结。**年5月至7月借调解放思想大讨论办公室期间,负责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参与各阶段活动实

施和总结,无论思想或是政治理论水平都有飞速进步;之后,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掀新高潮活动中,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再创新成绩,撰写的总结在《**组工快讯》第39期发表;积极参加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完成各阶段总结和整改,政治素质得以提升;还于今年10月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理论培训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于今年年底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 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针对分管工作的特点,我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力争有新意、有突破,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中均有突出表现。所负责的党校工作较繁杂,在人员仅配备一名的情况下,我能独挡一面,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极力办好各类培训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21期,完成调研文章2篇,参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决策

第三章决策 1.决策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过程包含6个步骤。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按决策的多寡划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4)按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划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5)按决策者的手段划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3比较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自具有的优缺点。 个体决策的优点:①果断性强②责任明确③决策成本低 个体决策的缺点:①决策缺乏连贯性②决策的可实施性欠缺 群体决策的优点:能更大范围的汇总信息;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的认同;能更好地沟通;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群体决策的缺点:决策所用的总时间一般比个人决策要长;过多的依赖群体决策,会限制管理采取迅速,必要行动的能力;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 4决策的特点 ①目标性②可实践性③可抉择性④满意性⑤决策的信息依据性⑥过程性 5.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讲,原因有: (1)决策者很难获得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 (2)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3)决策者很难准确的预测出方案将来的结果 (4)决策者评估并选择最优方案的代价相对较大,经济上不合适 6.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何种发展? (一)古典决策理论

档案管理学笔记

绪论 一、档案管理学现状 1.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2.档案管路学历史:从无到有的过程 国外 苏联 我国:20世纪20、30、40年代 1935年周连宽《县政府档案处理法》 1936年程长源《县政府档案管理法》 1938年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 1940年龙兆佛《档案管理法》 特点:照搬照抄 3.档案管理学现状 二、学科类型、定位与特点 (一)学科类型 1.文书档案或普通档案管理学 2.科技档案管理学 3.专门档案管理学 4.综合性档案管理学 (二)学科定位 档案学是以档案及档案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各门系统性专业知识体系的总称,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三)科特点 1.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2.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3.社会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三、在学习档案管理学时应掌握如下具体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研究法 第一章档案实体管理概论 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 1.实体:(1)所有触之有形的实际物 (2)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实物 (3)表示数据库中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 (4)真实具体的东西,第一性的东西 (5)能够独立存在,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

虚拟:(1)不一定符合事实虚拟的情况 (2)编造的 (3)由高科技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 虚拟管理:(1)网络时代公司成员分布于不同地点的管理,跨时空组织边界的实时沟通和合作,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效益最大的目的。(宏观) (2)对虚拟团队进行协调,提高团队效益。(微观) 2.档案实体管理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 收集:分散到集中 整理:无序到有序、零乱到系统 鉴定:判断档案是否保存或销毁 统计:反映数量的关系 保管:目的是延长档案的寿命 2.实体管理与内容信息开发利用的关系 档案实体管理是手段,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目的 二、档案实体管理原则 原则:(1)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2)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 1.来源原则: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2.全宗原则 (1)全宗:一个国家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文件整体,是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统计单位。同一全宗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全宗档案不 能混淆。 (2)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全宗原则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全宗原则深刻揭示并维护历史活动的有机联系 全总原则对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全宗原则在方法上简便求实 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全宗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尊重历史,作为档 案管理的基本方法性原则和理论基石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 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3)实践价值:○1维护了历史本来原貌,最大限度体现了档案的本质属性 ○2使分类方法简便易行 (4)面临的问题:○1在管理实践中难以彻底贯彻落实 ○2社会各组织之间关系界限模糊 ○3组织和个人共同活动中形成的独立性较强的档案全宗划分问题 三、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 1.方法:历史方法 逻辑方法 二者区别:○1历史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客观现实存在状态及界线对事物进行直接认定性的区别与划分 ○2逻辑方法是根据事物抽象属性和特征来区别 2.实体管理中应用历史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20 分 ) 1.文件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文件 ________阶段和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档案的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的档案才具有 ________功能。 3.馆藏建设的四大原则是 ________原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和弹性原则。 4.档案法规总的来说,是从 ________和保管期限两个方面,对档案信息的输入、 储存问题进行了规范。 5.归档不仅仅是文件的转手和移交,它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性、 ________ 性行动。 6.智能控制是对档案信息更高程度的控制。智能控制的深化有助于导致实体控制 的 ______。 7.档案信息处理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以分为分类法语言、 ________语言和代码 语言等。 8.立档单位必须是具有相对独立 ________,并主要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的社会主 体单位。 9.全宗之下、案卷之上的档案实体分类层次,可以称为 " 系列 " ,对" 系列分类表 " 人们一般称其为 ________方案。 10.档案整理首先是从 ________开始的,这是因为档案信息的有机关联性首先是 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来的,而且,它也是档案馆 ( 室) 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的 基本单位。 11.档案著录是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 ________的过程。 12.对档案内容所涉及事物的著录所形成的条目,是编制 ________的基础。 13.所谓按事由类同性分类,就是主要按社会职能的 ________类分档案信息。 14.档案检索工具具有存储、检索、 ________档案信息三项功能。 15.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________年向社会开放。 16.档案展览本身就是提供 ________的现场,利用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和系 统的材料。 17.档案指南有全宗指南、 ________、专题指南三种。 18.________ 是用来统计档案馆保存的全宗数量,并固定全宗号的登记册。 19.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 ________统计、档案管理活动统计和档案 事业统计三方面的内容。 20.借阅服务是应用面最 ________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所谓馆藏建设就是对文件或档案加以 ( ) ,使之入藏于档案馆 ( 室) 的行为或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