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艺术评析教案

西方艺术评析教案

西方艺术评析教案
西方艺术评析教案

西方艺术评析

第一讲:西方美术史回顾

一、艺术的起源学说

人类认识过去和未来都同样不容易,至今为止,人类对史前文化还有许多未解的谜团,我们现在所讲的史前艺术是零散的和不完整的。其中有许多推理和想象的成分。

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有五种观点

装饰说游戏说劳动说(是马克思主义一直坚持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一切,包括艺术)模仿说宗教说(图腾崇拜)

真正的艺术是伴随着图腾崇拜的出现而产生!

《受伤的野牛》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窟顶崖壁画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绘画作品,这些壁画主要用黄、红、黑等色绘制而成,描绘的是牛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件长达两米的《受伤的野牛》,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瞪大眼睛,蜷缩一团,挣扎着企图逃脱的情景。

原始社会艺术造型的基本规律:从不固定到固定从不整齐到整齐从不对称到对称

二、特定的地理条件与神学观形成的地中海文明时期艺术

水上交通的便利,使地中海沿海的民族较早的和欧洲各国及东方各国产生商业来往和文化交流

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的自然条件,使地中海沿岸的人们能更好的将理想和感性结合起来。

地中海文明时期的区域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两河流域文化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了以后,灵魂永存。于是就有了他们重视陵墓修建的观念。著名的金字塔就是在这种观念中诞生。

古希腊人民以“神人同形、同性论”的观点塑造了他们的神话世界

维纳斯(全胜时期)

古希腊人热爱体育,这对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掷铁饼者

最伟大的悲剧作品——《拉奥孔》希腊化末期

三、从禁欲主义的压抑到人性解放(基督教文化到文艺复兴艺术)

禁欲主义:泛指极端地节制个人的各种需要以达到道德理想和宗教理想的生活方式,以求在基督宗教世界中超越现实得到解脱

由于基督教的统治,中世纪艺术的主要成就就是教堂建筑艺术,绘画和雕塑都为教堂装饰服务。极端地表现了中世纪人们虔诚信仰上帝的思想。米兰大教堂

由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影响,中世纪的造型艺术中,几乎消失了人体雕塑和人体绘画,即

使是文学作品也很少涉及到爱情内容。中世纪是充满了人性压抑和宗教迷信的时期。

文艺复兴的社会根源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社会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初萌芽(经济基础)

2、与封建阶级的最后冲突(社会基础)

3、市民文化的发展(教育基础)

4、优秀文化遗产的发掘(艺术基础)

5、人文主义思想的确立(思想基础)

有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论指导,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极大限度地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高尚

人文主义的神学世界观相对立,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科学文化精神,主张人性解放,把人从神的世界拉回到现实中人的世界中来

文艺复兴的拓荒者乔托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女神的胜利》

四、法国革命与法国美术运动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古典主义重理性,重塑造,追求完美主义。

浪漫主义重感性,重创新,追求个性特征

古典主义前期代表:《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达维特

古典主义后期代表:《泉》、《坐着的浴女》安格尔

浪漫主义代表作:《自由领导人民》德拉克鲁瓦

《马赛曲》浮雕

现实主义画家主张客观而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他们不表现历史题材,也不表现宗教题材,单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自然风景

现实主义画家:《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库尔贝《晚钟》《拾穗》米勒

《干草车》康斯泰波尔

印象主义是人类绘画史上的一场伟大的色彩革命!

《日出印象》、《睡莲》、《桥》、《草垛》莫奈(1840~1926)《露天音乐会》雷诺阿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入浴者》修拉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一般是指塞尚、梵高、高更三人的绘画而言,他们都是印象主义的同时代人,而且也参加了印象派的独立沙龙展,只是他们的艺术更加强烈地表现了画家的个性,手法更辛辣概括,色调更单纯强烈而带装饰性

后印象主义比印象主义更强调表现人的主观世界,从此,艺术家的目标从表现外部客观世界到表现个人情感世界!这是从再现艺术到表现艺术的跨越!

梵高用跳跃的笔触,单纯的色彩,夸张的形式表现了他燃烧的激情和狂热的生命!

代表画家:塞尚(1839-1906)梵高(1853-1890)高更(1848-1903)

《静物:糖罐、梨、蓝色的杯子》——保罗·塞尚

梵高27岁学画,想借此来表达他的纯洁而狂热的思想,他曾说,我所描写的,第一是人道,第二是人道,第三还是人道

梵高一生中画了二千多幅作品,但在生时只卖出一幅:他在麦田中用手枪自杀,但子弹未打中心脏,回到家里口中还含着烟斗,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气绝身亡,时间为1890年7月29日,凌晨一点半,他最后的遗言是:“痛苦便是人生”

《星光灿烂的星空》、《阿尔的露天咖啡馆》、《丝柏》、《运河和洗衣妇》、《岩石和橡树》、《海上渔船》、《码头上从运驳船上卸沙的男子》、《有收割机围起来的牧场》、《星空》、《向日葵》、《麦田上空的乌鸦》、《自画像》——梵高

《自画像》、《塔希提岛的牧歌》、《塔希提岛的妇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高更

五、二十世纪此起彼伏的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1、资产阶级权贵们的审美变化

2、艺术家产生了探索新领域的愿望

3、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

4、摄影技术的发展

5、新的哲学思想的出现

新的哲学思想:

1、直觉主义(伯格森)

2、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

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他认为无意识是最根本的部分,每一种心理过程最初都是无意识的,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过渡到潜意识,最后进入意识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领域的本我本能,是独立于客观外界,超越时代和历史发展而存在的,是一些原始的冲动而组成的,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这些冲动以性欲和各种追求快乐的动机为代表,他认为这种无意识的冲动对意识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精神分析说认为梦作为人主观的外部表现,从心理活动的本质来说,是同人的梦和精神病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人在梦中得到的是幻想是非控制的、零散的、怪诞的,而精神病只让本能占上风。

艺术不仅让被压抑的欲望在想象中得以实现,更主要的是:人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将个人的本能欲望和种种冲突的表现加以升华。艺术家的活动,是在本能推动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的直觉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的冲突转化为人的本能欲望与外界压抑的冲突,而发泄欲望有二种途径:1、梦境2、艺术表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几乎一切现代派艺术思潮都和他的学说直接或间接有关,有的现代派直接宣告以他的学说作为自己流派的理论基础。

现代主义艺术家将表现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境界当作艺术的最高境界

否认传统,创象征主义的目标在于解决物质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冲突,他们希望画家用视觉形象表现神秘的内在生命

象征主义者认为艺术是一下几个方面:

观念的:因为它唯一的理想在于表达观念

象征的:因为它是以形式来表达观念

综合的:因为它是一种普遍认识的模式来显现这些形式和符号

主观的:因为所描绘的事物不是客观对象

装饰的:因为所有形式是具有装饰功能的

《眼睛像气球一样面对无限》、《叫喊的蜘蛛》鲁东

《逆光的裸女》波纳尔

维亚尔

新艺术运动

《吻》、《女人的三个阶段》、《金鱼》、《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克里姆特

野兽派

1905年在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马蒂斯的作品,被人称为“野兽之笼”的油画作,于是就有所谓“野兽派”艺术出现了。

野兽派的画家们,更加强调了个人的主观精神更加多用大色块和豪放的线条,以更加夸张和自由的形式,来强调单纯、强烈的效果。

《舞蹈》、《绿色的条纹》(马蒂斯夫人)、《室内裸女》、《特罗佩港》、《窗前裸女》、《生活的欢乐》、《镜前裸妇》——马蒂斯

《老树》——德朗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最主要的先驱是梵高,他们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扭曲的线条、刻意地夸张、表现人类极端的激情、常表现焦虑、恐惧,爱与恨基本情感。

表现主义是指以蒙克为代表的一个艺术流派。蒙克早期受梵高、高更影响较大。其个人展览多次举行,经常因有疾病、死亡、绝望等重复出现的主题,引起太多的骚动而不得不提前结束。这样,使得官方艺术圈因此分裂。1908年,蒙克患精神病住院,仍创作作品,1944年1月23日逝世,终年80岁。

《月光》、《呐喊》、《圣母玛利亚》——蒙克

青骑士画派:“青骑士”是指1911年到1914年在慕尼黑活动的一个画派,在1901年,康定斯基(1866~1944),开办了一个称为“同志会”的艺术学校,到1909年,聚集在周围的年轻画家,打破了传统的美学的束缚,成立了“新艺术家协会”,并举办展览。

在这个协会的第三次展览会上,评审员拒绝康定斯基的作品《构图第5号》,康定斯基等人退出这个组织,并于1911年11月18日在德国慕尼黑的坦豪塞画廊举办展览,选取的标记是“青骑士”——作为这个运动的名字——它是来自康定斯基的一幅画的标题。

青骑士并非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而是一帮年轻艺术家,出自对探索的热情,出自有统一的反对目标结合在一起,他们注重画面“神秘的和内在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来表现艺术上的“神秘力量”,青骑士代表画家有康定斯基、吉利等。

康定斯基(1866-1944):俄国画家,1886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法律。1895年,莫斯科举行首届法国印象派画展,其中莫奈所作的《干草堆》等优秀作品触发了康定斯基对绘画艺术的向往,1896年,当一位大学聘请他为法律教授时,他毅然决定放弃这一职位,于同年底到慕尼黑学习绘画。

1903年至1908年间,他赴欧洲各地及非洲旅行,这次历时四年多的旅行不仅使康定斯基对整个欧洲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借此机会,对各地先锋艺术的现状作了第一手的考察。

立体主义

《少女》、《亚维农的少女》毕加索

在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的格尔尼卡遭受德国飞机的轰炸,消息一传到毕加索,激愤之下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格尔尼卡》

为了控诉战争的创伤这一残酷的事实,毕加索,他为世界万人聚集的博览会挥毫,画出了他以前未曾创作过的二十七平方米的画面。

毕加索一生爱好各种技艺,60岁学习版画技术,70岁学陶工,对其它门类的艺术手段的学习,丰富了他的表现技巧,也使他取得了更大自由。他能将到手的每一块纸片、铁片、破篓子、自行车、车座、泥巴、木头或节目单、菜票、饭票加以利用,制成艺术品。

《阿维尼翁姑娘》、《梦》、《裸体女人》、《拿烟斗的男孩》、《坐着的女人》——毕加索

毕加索成名以后,富裕的生活保证了他的多产和自由随意的探索。优越的经济条件使他能把各种奇思异想付之实现。

蓝色时期作品:《悲剧》、《一个盲人的早餐》、《人生》

玫瑰色时期作品:《马戏演员之家》、《杂技表演者一家和猴子》、《闺阁》、《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黑人时期作品:《立着的裸女》

新古典时期作品:《海滩上奔跑的妇人》、《熟睡的农民》

立体主义时期作品:《曼陀铃和吉他》、《穿衬衫的妇人》、《小提琴》

毕加索以法国的“特殊居民”度过了一生,毕生保持着旺盛充沛的创造力和活跃的想象力,直到他93岁高龄逝世前三个小时还在作画,他曾说:“我不怕死,死亡是一种美,我所怕是久病而不能工作,那是时间的浪费。”

他一生从不浪费时间,据1979年毕加索遗嘱宣布,毕加索仅自存的遗作就有油画1800件,版画3万件,素描7000幅,手稿100册。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者要求艺术歌颂“科学机械化的时代”,表现速度、暴力、机器、军艇和飞机的转动,歌颂和赞美战争、恐怖、冒险、杀人、和无政府主义的破坏行为,以及追求怪诞的形式。

《大回廊里的骚动》波丘尼《被拴住的狗的动态》巴拉

行而上绘画

《画家之家》契里柯

巴黎画派

《生日》、《玫瑰和女人》、《我和我的村庄》、《有七个手指的自画像》、《时间无彼岸》、《散步》夏加尔

极少主义:《泉》杜桑·马塞勒

超现实主义:《战争的预感》、《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记忆的永恒》、《追忆往事的少女胸像》——达利

《大象西利伯斯》恩斯特《向鸟投石子的女人》《自画像》、《女人和鸟》米罗

抽象主义:《红黄蓝构成》蒙德里安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作品

照相写实主义:《人体-莫娜》约翰·德·安德烈亚

大地艺术

行为艺术

冷淡的极少主义使现代艺术走向尾声

上个世纪后期,艺术界呐喊着取消架上绘画和架上雕塑。人类的精神思维转入了解构和多元的时代。于是,行为艺术在这前所未有的精神气候中出现了。

第二讲,艺术是总体的

艺术的总体:指艺术作品的范畴

艺术的整体:指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艺术品属于艺术家全部作品的总体

一个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就好像一个父亲所生的女儿一样,彼此有着显著的相象之处。

安格尔(法国古典主义大师)《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女》、《坐着的浴女》

达维特(法国古典主义大师)《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卡拉瓦乔(法国古典主义大师)《圣母玛利亚升天》、《参拜圣地的圣母》、《砍下施洗约翰的头》、《占卜者》

莫奈(法国印象主义领袖)《日出印象》、《桥》、《草垛》、《卢昂大教堂》、《睡莲》、《夏日的夫人》

托尔斯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战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哥萨克》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他自己的风格,并见于他所有的作品中

倘若是画家:

特有的色调(或鲜明或暗淡……)

特有的典型(或高尚或通俗……)

特有的笔触(或奔放或细腻……)

特有的形式(或传统或现代……)

特有的材料(或油画或水彩……)

蒙克则是用旋转的笔触表达了其激烈的表现主义精神

点彩派(新印象主义)的画家们用并置的小圆点笔触构成画面的光色关系,表现了大自然明丽的阳光和灿烂的色调

倘若是作家:

特有的人物(或激烈或平和……)

特有的情节(或复杂或简单……)

特有的结局(或悲壮或滑稽……)

特有的句法、预言、字汇

倘若是音乐家:

特有的音调(或高亢或低沉……)

特有的嗓门(或高音或中音……)

特有的节奏(或欢快或恬静……)

倘若是建筑师:

特有的材料(或钢材或石头……)

特有的结构(或榫头或钉铆……)

特有的形式(或传统或现代……)

特有的手法(或简洁或繁复……)

《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赖特

一个知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不用签名,也可能被人说出作者的名字,甚至能说出作品属于哪位作家的哪一个时期,并属于哪一种艺术流派或政治倾向

如:毕加索的作品有多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多角度立体主义时期黑人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

二、艺术家属于艺术家群的总体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产生的全部作品不是孤立的,他隶属于一个艺术家群的总体

莫奈——印象主义(莫奈、马奈、德加、西斯莱、毕莎罗、雷诺阿等)

安格尔——古典主义(达维特、安格尔、卡拉瓦乔)

梵高——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塞尚)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韦白斯忒、福特、玛星球、马洛)

这些不同的戏剧家所创作的不同的剧目,有同样暴烈与可怕的人物,同样凶杀和离奇的结局,同样突如其来和放纵的情欲,同样混乱、奇特、过火的情节,同样辉煌的文体,同样对田野与风景抱着诗意浓郁的感情,同样写一段敏感而爱情深厚的妇女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美国的文丘里、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波菲尔等,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和历史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新的折衷主义、手法主义和结构主义

三、艺术家群体属于特定的社会总体

艺术家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趣味和他一致的社会

虽说我们隔了数百年能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中,还能辨别出当时的群众的无穷无尽的伴音,象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古希腊时期的神学观决定了当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基督教时期的禁欲主义世界观决定了教堂建筑成为了当时艺术作品的最高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当时的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歌颂人智慧和思想

法国革命运动时期促使促使艺术家用古典主义的理性技巧去表现英雄主义

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表现精神

艺术让人的本能在压抑中升华和突破

艺术让被压抑的欲望在想象中实现

艺术家是人,不是神。只有真实的艺术家的思想与真实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他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他有他的爱和恨,他有他的崇拜与嫉妒,他有他的追求与信仰。与常人不同的是,艺术家更趋向于极端,更典型,更敏感。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从事艺术,而且从事艺术领域中的某一门类?为什么特别喜欢某一类题材和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他所处的那个社会民众中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这才是艺术品最好的诠释,也是决定一切艺术品的基本动因。

艺术作品属于艺术家的总体

艺术家属于艺术群的总体

艺术群属于特定社会的总体

第三讲、从文化历史的角度

审视西方艺术的变化

一、西方艺术的开放式文化策略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的发展受到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丰厚的哲学基础与批判精神共同构成了西方艺术的开放式文化策略。

破坏——创新——破坏——创新

这种文化策略即是:

破坏——创新——破坏——创新

1、生活方式的破坏

生活方式的不停顿的运动成为西方艺术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精神气候状态。

从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艺术的繁荣到逐渐走上尾声,是基督教的宗教哲学体系的确立所起引的。而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是离不开当时特有的文化精神所引起的。

我们知道大约三千年前,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和海岸上出现了一个很优秀很聪明的贵族,他们抱着一种全新的人生观。他们既不象印度人埃及人沉溺于伟大的宗教观念,也不像亚述人波斯人致力于庞大的社会组织,也不像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经营大规模的工商业。

这个种族不采取神权统治和等级制度,不采取群主政体和官吏制度,不设立经商与贸易的大机构,却发明了一种新的东西,叫做城邦。

每个城邦又产生别的城邦、嫩枝离开了躯干,又长出新的嫩枝。单是米兰一个城邦就化出了三百多个小邦,把全部黑海海岸全部做了殖民地。

别的城邦也一样。从赛利到马赛,沿着西班牙、意大利,(埃及之西,古希腊城帮)希腊、小亚西亚,非洲的各个海峡和海湾,兴旺的城邦在地中海四周紧紧棋布。

我上一讲课中已提到,城邦的人如何生活呢?公民很少亲自劳动,他们有下人和被征服的人供养,而且总有奴隶服侍。最穷的公民也有一个管家的奴隶。雅典平均每个公民有四个奴隶。普通的城邦如爱琴城邦、科林斯城邦、奴隶就有四五十万。

上一堂课我曾谈到,这里的人生活简单,三颗橄榄,一个玉葱(我们称为洋葱),一个沙田鱼头就能度日。全部衣服只有一双凉鞋,一件单袖短褂,(单袖短褂:是希腊人的衬衣往往只有一只袖子),一件像牧羊人穿的宽大长袍。住的是狭小的屋子,盖的马虎,很不坚固,屋子主要用途是睡觉,里屋家具主要是一张床。公民没有多大生活上的需要,平时都在过露天生活。

在这种生活情调中,公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比较平静,自由!

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古典的艺术风格:典雅、含蓄、秀美、平和、温存。

因为在公民上面没有国王或祭司需要侍奉,公民在城邦中完全是自由自主的人。就是法官是公民自己挑选的。不论皮革匠、铁匠,都能在法庭上判决最重大的政治案件,在公民大会中决定国家大事。

总之,公民事物与战争便是公民的职责。公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会打仗,其余的事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因为周围都是跃跃欲试,想来侵犯的蛮族,做公民不得不武装戒备。

这样,慢慢地,希腊的城邦与城邦之间就互相故视,其它地方的蛮族所发生的侵略往往时而会攻进城墙,焚烧神庙,驻扎在废墟上。

战争是极其残酷的:一个战败的城邦往往夷为平地,任何有钱的人,可能一夜之间就家破人亡,财产被抢光,妻女卖入妓院,他和儿子变成奴隶,不是出去开矿,就在鞭子之下推磨。

在如此严重的危险之下,自然要人人关心政治、关心国事,要会打仗。不问政治就会有性命之忧。

后来,每个城邦都想制服和压倒别的城邦,夺取船只,征服别人或剥削别人。公民老在广场上对话,讨论如何保存自己与扩充自己的城邦,讨论联盟与条约,宪法与法律,听人演说,自己也发言,最后亲自上船,到别的地方去跟野蛮人作战。

以前的这种平静和安乐,自由得到了破坏。

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候破坏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候的建立带来了艺术另一种形式的出现。

以前的典雅变成了壮美。

拉奥孔(图)

怎样创新!因为战争的需要,就需要好的身体。所以,希腊人很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

●投掷铁饼

●赛跑

●孩子常在一起拳打足踢,睡在露天。

●只喝清水,吃得很少,很坏。

●忍受恶劣气候。

2、宗教的破坏

图腾的出现→图腾艺术

古希腊神话的出现→神雕艺术

西方基督教的出现→教堂艺术(德国科隆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国佛教的出现→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

3、政治的破坏

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18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杰出的画家达维特的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就是站在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的政治立场歌颂英雄主义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幅画,而这张画的创作背景,就是控诉二战期间德国侵略西班牙格尔尼卡小镇的残酷事实。

4、哲学的破坏

从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艺术的繁荣到逐渐走上尾声,是基督教的宗教哲学体系的确立所引起的。人文主义哲学又使文艺复兴运动产生。

20世纪西方哲学的共性:1、反传统2、非标准化

尼采高呼:“上帝死了,权威、标准死了”(反传统)

“人类是一个大实验场”(实验性艺术)

“人类没有终极状态,没有目的!”(重生命过程,重表现)现代主义哲学是由尼采“发疯”开始的,他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古典哲学的崇高理论顷刻之间瓦解。

象征主义——被米罗仿效

新的物理学——被毕加索、蒙德里安解说

空想社会主义——被浪漫主义画家采用

新的心理学——被希勒、蒙克演绎

直觉主义——被现代主义画家照搬

潜意识的研究——通过米罗、达利传递出来

存在主义——被贾克梅蒂说明了

精神分析学说——超现实主义作为行动纲领

5、科学的破坏

任何一种科学成果、成就都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直接作用于艺术

19实际照相技术的出现,动摇了“再现”的艺术观念,促进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牛顿的光的色散和光的合成原理,启发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捕捉光和色,使印象主义艺术家得到了启示,并发展了印象主义

印象派——体现了光学,色彩的规律

立体派——利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构成主义——具有工业技术的效果

未来主义——表现了机械运动的动感,速度感

波普艺术——采用了商品批量生产的程序

极少主义——从现代空间技术实验中获取新的证据,追求无限与永恒的感觉

二、西方艺术的动力形态

人的生活是本能的体现,而艺术则是本能的触角。社会发展中文化状态决定着艺术的超前性质

社会总体的价值观与批判精神常常通过艺术的开放性与超前性去引导人们追求本真的生活和完美的境界。

历史是由一条条时间线来组成的。而每条时间线由各种别具特色的“异点”连接而成。每个点又具有迥然不同的历史价值

——异点——异点——异点——异点——

时间线上的异点

“异点”从哲学上讲是“非延性”、“抗争性”。人是活的力量而非静止的物体,人能说“不”以否定这个世界,是人性活力的作用

也正是点的意义所在,它们存在于“异”,发展着“异”,后者破坏前一个结构,再建一个新结构。不同的结构、形态、类型、就是在“异”的发展和变化中出现新的形式。

纵观各个艺术时期的变更与转换,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前卫艺术,“前卫艺术”才能承担起引路领航的重任,在各个文化困境中冒险突围

正如哲学家E·弗洛姆所言,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勇气说一个“不”字。有勇气拒不服从强权的命令;拒不顺从公众舆论的旨意。(艺术家的素质)

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艺术上任何一次新的发现,新的变革,新的实验,都会遭遇误解和招致顽固的抵抗。这也决定了“前卫”的品质:预言,参与,牺牲。=而它的精神本质是对人类的良知和责任。

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印象派之后的梵高,达达派的杜尚等大师的境遇,都是在历史的异点中体现其艺术的改革精神的。

我们把西方艺术的历史概括为模仿的艺术、再现的艺术和表现的艺术三大类型板块。试图使如此浩瀚、如此鲜活、如此奇异的艺术历史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和易于理解。

模仿的艺术——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

事实上,上述三个类型板块的更迭与衍进,也正与西方社会三大文化场的形成和三大重大的文化转型相对应着,并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由于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文化观点的变化。大文化的更迭,带动了一种艺术从另一种艺术中脱颖而出,导致了整个艺术形成的转型和重新定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历史就是不断革新与反叛艺术自身的历史,求新求变是历史赋予

艺术家的历史性责任

第四讲关于西方现代艺术转型的思考

让我们看看二十世纪世界大师的名字:

凡高、高更、塞尚、毕加索、马蒂斯、康丁斯基、蒙得利安、达利、米罗、马蹄斯、杜尚、马列维奇……

回顾20世纪的世界艺术状况,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这是一个西方的世纪。可以这样说,20世纪的世界艺术史乃是西方艺术史,它是西方艺术大师的记录。离开了这些西方艺术大师,20世纪的世界艺术史将是不可思议的。与此相反,任何一位非西方的艺术家对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似乎都无关紧要而只是陪衬。

一、同一或者差异

在现代艺术发生之前(20世纪之前),世界艺术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多元并立,各区域性艺术之间的巨大差异将世界艺术史分割成各自并行不悖的领域,这一时期的世界艺术史乃是各区域艺术家共同书写的历史。

20世纪在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现状,西方艺术家成了世界艺术史主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世界”的含义变了,“世界”对艺术家的要求变了。

通常我们不经意地使用“世界”这个词眼,但我们很少追问它在具体使用中的历史内涵。其实,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只有20世纪才开始形成。这“世界”指的是全球范围内有机的统一体。在20世纪之前,这种意义上的“世界” 是不存在的。

二十世纪前的“世界” 具有两个含义:

其一: 如果从有机统一的角度看,它指的是区域性文明划界的世界,一个区域性文明就是一个世界,因此,那时有多个世界,而这种世界只有区域性,并不具有全球性。

其二: 如果从全球范围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一些松散的,彼此不相干的多元区域的集合,这种形式上的世界不具备有机性

在二十世纪前的世界状态中,对艺术有实质性关系的是它处身其中的区域性世界,那个形式上的区域性集合体的世界对艺术来说事实上不存在。

因此,在20世纪之前,全球性的各区域间艺术是互相隔离的。到了20世纪,全球范围内的世界化使各区域文明一体化,从而被整合为有机整体。在此世界中,任何区域性艺术孤立封闭9*9+8的状况都成为不可能。“在世界之中”就意味着你必须服从一种来自于自身区域外的全球性、统一的世界性要求。

这种“世界性要求”是20世纪艺术现代性的历史基础。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任何一种艺术要成为“现代的”就必须打破或改造自身的“区域性话语”,使之成为“世界性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的世界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亦即各区域性艺术进入世界化的历史起点不一样。西方艺术的立足点是18世纪以来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给整个西方社会带来极端丰盈的物质生活,使人们迅速地进入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中,构成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激烈的时代。这就给艺术家提供了一套全新感觉、理想、冲动。

工业文明的社会观念,使艺术家更加具有自由、自发、独立的思想动态。每个人都在试图决定自己的命运,个人中心主义驾驭着艺术家奋勇前行,去创造新的个人的艺术。艺术世界的

背景改变了艺术的内容。也随之改变了艺术的形式。

西方艺术的立足点是十八世纪的工业文明,而非西方艺术的立足点,则是古老的农业文明。这一差异非同小可,因为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20世纪的“世界化”进程就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改造。

为此,20世纪的“世界化”事实上就是“西化”,20世纪的世界性要求就是西方现代文明的要求。正是这种要求,20世纪处于同一世界中的东西方艺术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即非西方向西方认同的关系。

二、模仿与被模仿

作为现代文明之一部分的西方现代艺术是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唯一合法的现代典范和尺度。换句话说,20世纪艺术的现代性是以西方现代为尺度和参照的,只要这个以西方现代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不瓦解,东西方艺术之间这种摹仿和被摹仿,摹本和原本的关系就不可移易。

不过,问题在于:西方现代艺术在其本质上又是不可摹仿的,这不仅在于众多的历史原因,更在于西方现代艺术本身就是反摹仿的。

在今天,凡对西方现代艺术有所领悟的艺术家都清楚,西方现代艺术最根本的实质,在于它的差异性和个别性立场。正是这一立场注定了它的不摹仿性和反摹仿性。

因为,你一旦摹仿它,你就不是它了;你摹仿得越像,你就愈不像它;你与它同一之时正是背叛其差异之日。因此,不在于你摹仿什么,而是“摹仿”这种方式和立场本身就是反现代的。

就此而言,20世纪在摹仿认同意义上的艺术西化恰好与现代艺术精神背道而驰。这种趋向构成了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的特殊景观:

一方面,在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内,各种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形式不断花样翻新,可以说是其差异性和个别性原则得到了充分实施;

另一方面,在世界现代艺术的范围内,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摹仿、追随、复制又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同一性状况。

虽然,从局部看,某一地区的艺术也可能是“百花齐放”的,(比如中国的新潮艺术),但从它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关系看,这种百花齐放不过是摹仿的百花齐放,是一种虚假的差异状态。

在一些西方大师看来,20世纪是西方中心瓦解的时代,我认为这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巨大幻象,(我们似乎也相信这种幻象)因为事实刚好相反,20世纪才是西方中心真正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起来的时代。

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看,随着19世纪文化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西方人突然发现在西方文明之外同时并存着多个自身完备且异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形态,于是他们意识到所谓的西方中心不过是一种无知而自爱的幻象。而20世纪的解构思潮更是从理论上强化了这一意识:世界性的文明中心是不存在的。

从一个东方人的角度看,历史的基本事实告诉我们:20世纪之前的世界并无统一的中心,尽管那时西方人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正如中国人也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一样);20世纪的世界恰恰有一个起统一作用的中心,那就是西方中心。

十分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全盘西化就是确立西方中心的具体方式。任何一个非西方民族都品尝过和正在品尝这种“确立”的滋味。在20世纪,任何非西方文明的传统都被搁置起来了。

不用说,20世纪确立西方中心的时代恰恰是非西方民族丧失自身个性的时代。中国现代艺术在20世纪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非个性化的痛苦历程。

如果要在事实上而非话语上解构西方中心,就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彻底贯彻差异性原则。

确立差异性是否要作为目的是另一话题,但同一性导致了摹仿西方将近一个世纪的东方文明悲剧!

三、游戏或者儿戏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还确立了艺术的游戏规则,它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尤其深远。

艺术的游戏原则有三个主要规定:

一、否定艺术的终极所指,将艺术还原为止尽的,不确定的能指游戏。

→最终艺术能表达什么?

二、否定永恒的艺术法则,将艺术还原为按人为约定的法则灵活展开的游戏。

→偶然性、临时性、无定性的构成。

三、否定艺术的外在功利目的性,将艺术还原为自律自娱的游戏。

→无目的

20世纪一百年已过去了,回顾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游戏以其受其影响的整个世界现代艺术的游戏,其后果并不令人乐观,尤其是70-80年代后,现代艺术的游戏正迅速儿戏化。游戏的儿戏化带来带来一系列的思考:

一、否定艺术的终极所指是否意味着艺术一无所指?

艺术一无所指。

二、否定永恒艺术的法则是否意味着艺术可随心所欲?

艺术可随心所欲。

三、否定艺术的功利目的是否意味着艺术毫无目的?

艺术毫无目的吗?

我以为游戏与儿戏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轻易跨越的。只不过,20世纪一系列游戏”理论的含混性和“游戏”做法的随意性为这种跨越准备了桥梁。

在当今,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艺术全面儿戏化而背离游戏原则之初衷时,澄清这些“暗含界限”是推进我们艺术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

艺术真的一无所指吗?

游戏的随心所欲(儿戏化)就是对游戏规则和限制的破坏和取消,也是对艺术本身的破坏和取消。

艺术的随心所欲不是什么艺术革命,而是艺术的不幸,这种不幸可以引导人们去把一切都成了艺术,或一切又不是艺术,一旦艺术界限消失,我们凭什么说这是艺术那不是艺术呢?

正因为如此,当代艺术家和批评家是最难又最容易做的。

说其难做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做?

说其容易做是因为他可以随心所欲?

“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限制艺术工作的自由。这是一个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中生效的规则。遵循这个限制自由的当代规则,划定每个人选定的形象语言领域,努力于富有逻辑感的推进工作,是我们扬弃胡思乱想新潮进入冷静学术状态的标志。”

第五讲、现代艺术的思考

一、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

“抽象变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抽象表现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抽象主义,如:康定斯基,波洛克这样强调力量与动、充满激情抽象艺术;另一种则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更纯粹的抽象艺术,它给人以安静与和平之感,称冷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康定斯基

杰克逊·波洛克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铺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

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所以我们通常也称这种绘画为“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

波洛克自己这样描述他的作画过程:“我的画不是从画架上来的,作画前,我很少绷钉画布,我宁愿把未绷紧的画布钉在坚硬的墙壁或地板上。我需要一块坚硬的平面顶着。在地板上我觉得更舒服些,这样我更能成为画的一部分,因为我能绕着它走,先在四边入手,然后真正地走到画中间去,这很接近西部印第安人用沙作画的方法。”

他说:“当我作画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我才看到我是在做什么。我不怕反复改动或者破坏形象,因为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我力求让这种生命出现。

只要我与画面脱离接触,其结果就会一团糟。反之,就有纯粹的和谐,融洽自然,画也就完美地出来了。”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被称为“冷抽象主义”的先驱。他用直线和简练的三原色创作的朴质绘画对兴起的各类非写实画派有着重要的影响。

冷抽象主义者在画面中:

消除曲线,消除复色,消除渐变,以追求人类纯粹的基本精神。

《红黄蓝构成》1927 蒙德里安

美国画家巴尼特·纽曼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中最为理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充满着神秘感和不可知的东西。

他的作品通常表现为单一的色块被一条或几条贯通全画的垂直线加以突破,给人以色块的平涂和分割的感觉。

冷淡的极少主义使现代主义走向了尾声!

二、现代主义的尾声: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以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

极少主义的特点:

1、非人格化、非客观化,取消个性表达姿态。

2、在作品中使用工业化材料(不锈钢有机玻、荧光灯管、铁片、橡胶塑料)。

3、创作手法使用工业生产的方式。

4、形态简约、明晰,追求单一性,不作任何表面修饰。

●极少主义表现在雕塑上

极少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尤其在雕塑方面更为突出。他们追求纯粹抽象,追求纯粹的物体“物质感”,完全消灭个人情绪的“具体感”。

在极少主义的雕塑中再也见不到浪漫优雅的人物造型。极少主义雕塑家比亨利·摩尔、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这样已将人物进行变形的大师就走得更远,他们完全采用工业方式,制造简单明了的几何化造型,其庞大的尺度完全反映出新的工业时代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雕塑最重要的阶段是以两个艺术家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人戴维·史密斯和英国人安东尼·卡罗,他们也成为通向极少主义的重要连结点。

作品《哈德逊河风景》象是用金属做的线描,尽管雕塑是以二维平面构成的,但透过镂空的空间看那自然的风景时,作品便带出了无穷的深度和色彩的运动。

这段时期戴维·史密斯创作的一系列东西都与风景相关,这批作品大大打破了传统雕塑的规矩,其镂空的开放性预示着新的发展可能。

戴维·史密斯最重要的技巧是焊接,这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20年代中期他曾在印第安那州南湾的一家工厂工作,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焊接经验;二次大战期间,他还在申尼克塔底的美国机车公司重操旧业。另一个原因是他对毕加索和朱利·冈查列兹的焊接雕塑十分仰慕。

与之不同的是,自50年代以来,戴维·史密斯在风格和处理上都更加带有工业色彩,工业技术为他提供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

在戴维·史密斯最后一个阶段的创作中,他的风格越来越抽象。在一系列大型作品《Zig》和《立方体》中,艺术家运用立方体和圆柱体来改造建筑般具有观念性的宏大作品。

此外,史密斯还十分注重雕塑表面的光泽效果,时而采用抛光的不锈钢,时而选择磨得有些发毛的材料;有时给作品着色,有时只是略施一层清漆。

戴维·史密斯作为极少主义最有影响力的一位雕塑家,他曾说:“以艺术作品去赞美自己的感情和人类思想的自由,就相当于对各种束缚的反抗。我相信这种艺术的功用只有极少主义才能实现。”

安东尼·卡罗被称作史密斯的继承人。1959年卡罗在访问美国期间结识了雕塑家戴维·史密斯,这种接触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他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做出决定性的重大转变。

安东尼·卡罗说:“我意识到抛弃历史并不会有什么损失,美国人让我看到没有障碍和规矩,当了解到雕塑或绘画的唯一限制是是否它实现了自己的意图,而不是是否它是…艺术?时,你会感到极大的自由。”

他与史密斯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与史密斯的作品不同的是,卡罗的作品通常是平摊的,既占据空间,又占地面。雕塑的底座取消了,每件雕塑都占很大一块地盘,因而对观众而言比传统的雕塑更为直接。

史密斯的雕塑常常置于空旷之中,而卡罗则偏爱庭院空间。作品的尺度及其开放性将观众带入一个色彩与空间的世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涂成单一的色调,而且有意选择使人无法判断质感和轻重的颜色。

菲利普·金在《然后鸟儿开始歌唱中》,外锥沉稳的宁静淹没在内锥内部充满动力的活力,两种色彩的对比给人产生一种有五个圆锥的印象。金的形状一眼看去如此简洁,但在脑海中的形象则富于内涵和感情的力量,十分简洁的几何形似乎被赋予了生命。

塔克作品的特点也反映出当时一部分艺术家的倾向,即这些人的雕塑作品几乎都是趴在地上的,作品放置在视平线以下。

唐纳德·贾德在1965年创作的《无题》,十个箱子每个只有四英尺(121.9厘米)见方,间隔12英寸(30.5厘米),但加在一起,却形成了庄严的力量。这些毫无变化的立方体,既没有心智的余地,没有情感的空间。但就是这种单纯和宁静给观众以一种力量。

卡尔·安德烈则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选择了单纯、原本的形式。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象自然物一样存在,可以在自然的情况下自然地消逝。

●极少主义表现在雕塑上:

在建筑上,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

极少主义追求的是空间的质量,材料的体现。在这之中会有一种抑制不了的激情,在一失神间,他会喷发而出,然后他又会慢慢分解,直至融入他的氛围。

密斯·凡德罗就创造了这种激情,他“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耐人寻味的意味,可以于纷乱之中保持清晰的脉络,更能在观者的记忆里提供精炼的索引信号,给人留下深刻整体印象。”

当密斯做出范思袄思住宅时,一个时代来临了。

当范思袄思最后迫不得已要把它卖掉时,密斯这样写道:“那玻璃盒子轻得像漂浮在空中或水中,被缚在柱子上,围成那神秘的空间—今天我所感到的陌生感有它的由头,在那葱郁的河边,再也见不到苍鹭,它们飞走了,到上游去寻找它们失去的天堂了。”

二、对现代艺术的反思

现代主义的种种弊端:

1、无穷尽的形式探索走向极端而与生活断裂。

2、“纯艺术”的独往独尊逐渐丧失了社会的亲和力。

3、艺术的自我中心性质与大众的文化消费相脱节。

4、在完善理性秩序和逻辑结构一切经典化,标准化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文化权威和文化专制。

时代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艺术,同时,艺术又作用于时代。

它以制造出来的个体趣味假冒真正的个人趣味。

它以模仿出来的独特形式假冒真正的个人风格。

它以抄袭的异质探索假冒真正的个人探索。

它以重复他人的劳动成果假冒借鉴和学习。

从而形成了覆盖大众社会的一种伪个人主义意识形态。

无可否认,20世纪的现代化是史无前例和具有革命性作用的,形式和风格为我们带来了百花齐放的20世纪。但是,其消极因素同时孕育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危机!

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所体现的发展危机:

1、现代科技文明导致了工具理性的畸形发展与人文精神传统的萎缩。

2、高发展、高消费、向自然无限索取,造成了人类生物圈的破坏,生态失衡;

3、高速的工业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人的异化。

4、高新技术的残酷战争导致了被侵略者的心理恐惧及仇恨心理。

5、现代城市的迅速扩展,传统记忆符号丧失。

自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政局全面动荡,全面暴露出人类不完善的一面:战争、暴力冲突、种族骚动、通货膨胀、价值贬值、抗议示威等种种严酷的事实,使只重形式美的艺术家软弱无力了,他们的作品更显得麻木和死气沉沉,不仅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反而遭到反感和厌烦。

现代主义的整个文化形态的缺陷与已进入多元化的后工业社会背道而驰。文化与社会出现了裂痕!

艺术作为人类与世界的调解工具,要随着世界精神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决不单是艺术形式和风格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动力已经消失!

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存在.现代主义的结束并非是艺术本身,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现实总是否定历史的,社会总是在变化中前进!

第六讲后现代主义艺术

特征及其制作方法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对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现代主义(modernism)”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之关系

“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后现代主义属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也有人称后现代主义为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后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它依附的哲学思想基础使它的艺术观和创作手法与以往的艺术思潮、流派和风格都有明显差别。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容纳了众多领域的特征,它包含了索绪尔和雅可布森的语言学、列维斯特欧斯的人类学、拉康的精神分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德律兹、罗兰·巴特和克利斯蒂娃的文学理论以及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家、音乐家和视觉艺术家的艺术见解。

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并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下列社会状态的批判与解构:

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学校莱西市成人中专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师姓名刘奎华

莱西市成人中专刘奎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刘奎华,是成人中专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欣赏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课的外部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都力求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吴宇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内容,是大纲规定的重点欣赏曲目;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该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欣赏该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生动鲜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能。 本课应训练的基本能力: 1、通过学唱名句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唱能力。 2、让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民歌、歌剧、戏曲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曲艺音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1]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赏析论文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201001020204 董硕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 摘要:在音乐中,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大学生影响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雨果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古典音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郎朗的演奏、F1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卡门》、北京残奥会盲人演奏的《c 小调幻想即兴曲》,甚至是《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根据尼采作品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被运用于《2001太空漫游》……还有流行歌曲借用古典旋律:SHE的《不想长大》、Hayley Westminster的《never say goodbye》等等。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了解和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会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 欧典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特点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第三时期是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得彪西、舒曼、舒伯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让·弗朗索瓦·米勒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米勒便是其中的一位。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祷》等名作。

高中音乐鉴赏《聂耳》教案-最新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聂耳》教案-最新范文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渔舟唱晚》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渔舟唱晚》音乐鉴 赏课教学设计 潘桥中心学校潘正容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识古筝: 师:这是什么乐器?(教师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发明了它,后来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 三、初听音乐 1、教师弹奏全曲: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板书课题,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3、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 师:音乐和我们的文章一样,是有乐段的,请大家用心地听一遍,根据乐曲的速度变化来为乐曲分段。 四、分段欣赏 师: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们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教师演奏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并提问:

西方音乐赏析

论《西方音乐赏析》 这一个学期开始了,也到了选择选修课的时候了,每一次选课就像是在打仗一样,而在这一个学期的选修课争夺战中,我选择了《西方音乐赏析》这一门课。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门课程,主要是因为我看到了“音乐”这两个字,于是我就在想,选修课嘛,就不要再让自己受罪了,选一个轻松的课就好了嘛。照我想的话,这一门课就是听听音乐啥的。听什么音乐呢就是一些老掉牙的音乐。在原来我完全不理解西方音乐的魅力,虽然我喜欢的是现代的流行音乐,在后来我才明白,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不懂,不了解他的内涵,以及它所包含的情感。自从学习了这一门课程之后,总算明白了西方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不分国界的东西,你或许听不懂他的语言,但是你完全可以听懂他里面所包含的感情,起伏的音调是可以感染其他的人的感情的。虽然喜欢现代流行音乐的人很多,但是有几部作品能历经时间的冲刷经久不衰的。反而那一些我们认为是老掉牙的西方音乐,往往历经几百年的时间而俞显辉煌,就像一些美酒,愈陈愈香,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正是这一门课给我们了一个了解西方音乐的机会。 科学证明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有强力的引导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分为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心灵感受,好的音乐能改善人的心情,不好的音乐会影响人的情绪。音乐史无私的,无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王公贵族们可以享受奢华的宫廷音乐,而平民百姓也有民间小调来述

说自己。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在这一门课开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大体分为几个时期,还有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以及西方音乐的种类。但是这些东西给我的冲击力远远不够,就仅仅在我的脑海里过了一下,不久我就忘光了。留下一些依稀证明他存在字句,巴赫、莫扎特、斯特劳斯、圆舞曲、歌剧……之后我就找了一些西方的音乐听。我找了贝多芬的曲目第五交响曲《命运》,这一部作品给我了很大的冲击,在作品的开头“当当当当”四个重音就有一种悲愤不屈的情绪产生,说的通俗一点就像是当头一棒,很有节奏,很有气势。这是一种让人恐惧的、充满震撼力的开头,接着仿佛狂风暴雨般的后续弦律接连不断,让人有一种就要窒息的感觉,是一种震动人心的旋律,激荡的弦律里充满了不屈的意味。我结合贝多芬的背景仿佛可以明白一些,让人不禁在想,这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东西,在困难来临的时候为什么要放弃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不能放弃!究竟是命运让你放弃,还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究竟是命运打败了你,还是困难和挫折打败了你贝多芬凝练他的苦难成就了这一乐章,了解了他,在听这一曲目的时候,就越容易与音乐产生一种共鸣,容易被这一个曲子感染,告诉我们不应该放弃。贝多芬的音乐给我很大的震动。《月光奏鸣曲》、《致爱丽丝》等一些听起来也比较有感觉,但是其他的音乐人的音乐,我就有一种不是很听得懂的感觉,尽管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伟大音乐家,也有很大的原因是我没有深入了解他们创作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所包含的深刻情感。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西方现代艺术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授课时间:2018年4月3日星期二 主讲人:陈吉玉 课题:西方现代美术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一书中的第十三课时,此教材共20课时,1至8课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9至20课为不同的鉴赏内容,美术语言的基础知识篇幅不少。在学习第13课时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美术鉴赏知识。所以这一课更容易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去认识美术作品和美术事件及我们的艺术家,也更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利用教材学习。 学情分析: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2.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本 教学过程:

西方音乐赏析

西方音乐赏析 第一编资本主义前音乐发展概况 一、引言 二、氏族社会音乐的特征 三、奴隶社会音乐的特征 四、封建社会音乐的特征 第二编资本主义时期音乐发展概况 第一章向往自由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二)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水上音乐等〕 (三)克利斯托夫·威利巴尔德·格鲁克〔阿尔赛斯特序曲等〕 第二章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时期 一、交响乐的出现 二、交响乐队的编制 三、新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一)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小夜曲等〕 (二)沃尔夫冈·阿马杜斯·莫扎特 〔弦乐小夜曲等〕 (三)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四、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一)弗朗兹·瑟拉富·彼德·舒伯特 〔小夜曲等〕 (二)艾克多尔·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三)菲里克斯·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 (四)罗伯特·舒曼 〔梦幻曲等〕 (五)约翰尼斯·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等〕 (六)乔亚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 〔威廉·退尔序曲等〕 (七)朱瑟贝威尔第 〔饮酒歌〕 (八)贾科莫·普契尼 〔歌剧:蝴蝶夫人等〕 (九)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十)乔治·比才 〔歌剧:卡门等〕 (十一)弗朗茨·雷哈尔 轻歌剧〔风流寡妇〕 (十二)费德里克·法朗索·肖邦 钢琴作品:〔练习曲、即兴曲、夜曲、前奏曲等〕(十三)弗朗茨·李斯特 〔爱之梦等〕 (十四)小约翰·斯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等〕 (十五)别德里奇·斯美塔那 〔沃尔塔瓦河〕 (十六)安托宁·德沃夏克 〔斯拉夫舞曲等〕

《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

《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时间上的界定指出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西方“现代艺术”是一种与其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而被理论家称为“现代性的断裂”。 第二部分“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第三部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是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辨识西方现代艺术。这里先是对“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这两个概念做了简单的分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部分“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巨大发展变化,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欣赏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二)第二部分: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板书:1.摄影的发明——这可以视为西方艺术转变的内部原因。因为摄影的发明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古典—写实艺术的根基,从而使美术产生了自我意识; 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这是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外部原因。因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分工和对自我的重视,它孕育了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创新意识; 3.宗教的衰落——宗教情感在西方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现代大工业的社会中人的情感日益现实化,由此造成人的现实理想与终极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艺术中就是其物质性的加强和精神性的失落; 4.哲学的影响——从19世纪末开始,许多西方哲学家都极力提倡个人意识和精神的重要价值,反对以往的工具理性思想,使人们从深层上看到了社会转型的必然。当然,其动力源还不仅有这些,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方面,但这四点概括的是四个主要方面——艺术、社会、宗教和思想。这是从西方艺术和社会发展的总的过程来说的。 (三)第三部分: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关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这里主要提出了四点: 板书:1.哲学化——这表明西方现代艺术与现实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表现出艺术自身的独立; 2.理论化——哲学化与理论化不是一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注重理论表明现代艺术的出现和现代艺术家的努力不是偶然和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集体趋向; 3.形式主义——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4.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课教案详案《森林之王》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课教案详案《森林之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园音乐教案(大班) 音乐欣赏活动 森林之王

第一章:设计思路 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单纯地学习唱歌,记住歌词,已经是没有难度的学习。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萌发了设计一堂通过节奏感受音乐的音乐欣赏课程。 本课由故事引入,再引导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了解到森林之王——狮子在森林中漫步的节奏感。第二步由教师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打出音乐中的不同节奏。第三步分小组分发不同的乐器,让各小组通过乐器,跟着音乐,来表现教师刚才所画出的图形节奏。最后再合着音乐,所有幼儿跟着音乐节拍一起来演奏。 本节音乐欣赏课适合年龄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所选奥尔夫音乐一共分为四段。第一段为缓慢旋律中夹杂着有节奏的沙沙声,音效似串铃,表示森林中树叶被风摆动。第二段是一段类似进行曲的有节奏的旋律,音效是手鼓,表示大狮子稳重的进场脚步。第三段是与第二段相似,节奏稍快的旋律,音效是小木鱼,表示紧跟大狮子身后的小狮子进场。最后三段一起地合奏。由于现代的音乐教育已经多样化。所以单纯的节拍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一节好的音乐课必须是复合型的。因此我设计了故事——聆听——幼儿自由想象——图形引导——节拍掌握——分组表演节奏——乐器表演节奏——合奏这样一个活动过程。

通过对这样一段奥尔夫音乐的欣赏,将音乐与故事结合,与乐器演奏结合。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敏感,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在分辨不同的声音时,还能感受节奏的不同、节拍的长短,从而作出应变,表现出音乐中所呈现的节拍。 第二章:音乐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奥尔夫音乐中不同乐段的旋律长短快慢,能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 2、能够使用乐器串铃、手鼓、小木鱼,来表现不同乐段的节奏。 3、使幼儿能通过图形初步了解音乐旋律 4、培养幼儿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5、让幼儿能感受到合声之美,培养其稳定的节奏感。 二、活动准备: 1、奥尔夫音乐《森林之王》 2、黑板一块,红黄蓝粉笔各一支,白粉笔一支 3、串铃、鼓、小木鱼若干 4、音乐《小火车》 三、活动过程: 1、入场-导入 听着音乐《小火车》,带领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跳着进场,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座位事先已围成半圆形状,黑板在圆心。)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跟着跳的音乐好听吗?听到那‘呜呜呜’的声音,小朋友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幼儿:“是火车。” 教师:“对啦。现在,我们正跟着小火车,一起开进了一座大森林。”稍停顿。继续说:“热闹的大森林里,平时都会有许多小动物,它们一起玩游戏,可开心了。只不过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动物们全都躲起来了。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开动脑筋回答。 教师:“嗯,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可是让小动物躲起来的真正原因啊,是因为今天,我们的森林之王——狮子,带着他们的孩子,小狮子们,来森林里巡视啦!所以我们的小动物们,全都害怕得躲了起来。”教师作大狮子要吃人的姿态扑幼儿。 幼儿笑。 教师:“瞧瞧我像什么?” 幼儿:“大狮子。”

西方音乐鉴赏感想

西方音乐鉴赏感想 经济与贸易学院 08金融1班何茵 200836650237 西方音乐欣赏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来了解和欣赏一下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和优秀作品,而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自觉这门课程真的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虽说不上大有长进,但总的来说已经对西方音乐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有了起码的印象,不会再是一问三不知的囧样了,这就是我上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吧。 西方音乐发展史可说的上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人物传记。 首先登场的是巴洛克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萌芽和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政治与思想意识的转变,巴洛克音乐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於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巴洛克音乐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名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是说到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不得不提J.S.巴赫,他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师,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而这个时期的演奏乐器——管风琴最令我为之惊艳,印象深刻。管风琴的体积之大,声音之洪亮,气势之磅礴都是那么的独树一帜,让人深深着迷。另外,亨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闻名遐迩。 然后要介绍的是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而这就是古典主义音乐的萌芽。古典音乐的风格表现为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家个个都是声名显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一代音乐巨子,他在命运上的坎坷经历与他的音乐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让世人对他更加充满了尊进和崇拜。他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有《月光》《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悲怆鸣奏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更是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

音乐欣赏课《xx》教案

音乐欣赏课《xx》教案 《赛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乐曲《赛马》,用打击乐器伴奏,了解二胡这一民族乐器。过程与方法:采用导入法,提问法,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听、唱、演等课堂活动进一步感受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蒙古族的音乐特色,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强感。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节奏乐器或人声模仿赛马时马的声态和动作,进一步感 受蒙古族的民俗习惯与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律动性强的节奏型。 教具:多媒体,二胡,打击乐器 课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建起来的大家庭,那谁来告诉老师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学生:族、藏族、回族、傣族 打开幻灯片……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听听以下的歌曲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学生:《掀起你的盖头来》族 《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草原赞歌》蒙古族 老师:在这三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民族中,哪个民族是最擅长骑马的民族呢? 学生:蒙古族。 老师:同学们对于蒙古族的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 老师:大家都说的很好,那下面随着老师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打开幻灯片) 幻灯片……蒙古族民族服饰,饮食喜好,娱乐文化——那达慕大会。 老师: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那达慕是蒙语“娱乐”“游戏”之意。于每年草长羊肥的八月举行。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打开幻灯片,模仿游艺动作)。用时10分钟左右 二,欣赏赛马 1.提问:同学们听出来了这个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回答:二胡。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贝多芬的《月光》 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 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 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 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 前我还不能结婚。 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 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 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 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 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 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幻想奏鸣曲》 《月光》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幻想奏鸣曲》、《幻想朔拿大》,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吴旺维创作的成熟期。这 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 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 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 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

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 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 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 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 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 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 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 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 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 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 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上半世纪,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 “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 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 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 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 光曲……”。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 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 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 “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unaFantasia)。

美术《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1)》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部分同学对美术作品了解的较少,甚至于不会去主动鉴赏美术作品,并不了解鉴赏美术作品活动。在第二单元中通过对中西美术经典作品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大家对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角度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只是对美术作品喜欢就认为是鉴赏美术作品了,其实是错误的。他们仅仅只从色彩和像与不像去判断作品的好坏。进入第三单元对美术作屏风格特点的描述,侧重中西美术历史中重要时期的总特点,为大家对美术作品、美术家个体的认识,提供一个宏观的背景。本课通过对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激起对美术鉴赏的学习热情,然后逐一进入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但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也有他们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强,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普及,老师如果能够抓住本课学习的要点,还是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 由此看来,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讲好本课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情而不是单凭课本内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既简练又要点明确的完成教学内容。(二)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了解后印象主义的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鉴赏具体的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影响。 2. 内容结构: 本课由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后印象主义给予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及其画派特点和代表画家。 第二部分简述了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部分代表性的流派,但没有很具体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后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2、掌握现代派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大量的流派,而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认识现代美术的双面性。 (四)教具:多媒体设备、后印象派典型作品幻灯片、现代派部分作品幻灯片学具:导学案、纸、笔 二、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现代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大大刺

高中音乐鉴赏《影视音乐》精品教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影视音乐》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影视音乐,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享受 2.在欣赏过程中,能了解主题歌、插曲、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并分 析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掌握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授法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一、课程导入: 问题:该歌曲出自哪部影片 欣赏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 二、教学过程 (一)主题歌 1.定义:主题歌或主题曲是在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用来代表作品的主题 思想的歌曲。有时主题歌化为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2.影片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将要欣赏的影片---《泰坦尼克号》 3.歌曲介绍:《我心永恒》歌曲荣获:第七十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 4.欣赏主题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其中三个片段,分析各个片段音乐的作用 分别是什么? 视频一:引入故事情节,提前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气氛中 视频二:渲染场景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进入爱情故事的高潮 视频三:凄美婉转的歌声似在诉说感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对画面起到烘托、突出主题的作用 5.总结主题歌的作用 主题歌贯穿全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影片的爱情主题,是整个爱情故事的凄美缩影。

(二)插曲 1.定义:是配置在影片中的歌曲,常常伴随着重要的场景及人物出现,与 剧情发展。 2.欣赏:《天竺少女》 3.问题:从音乐中你能判断出故事发生在: A、新疆 B、云南 C、印度 4.音乐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刻画人物形象 B、渲染场景气氛 C、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D、展现异域音乐风情 (三)主题音乐 1.定义:主题音乐是一段完整的纯器乐演奏段落,能深刻的表达一定的思想 感情,是影视剧的核心音乐。 2.学生影片介绍:《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讲述的是德国商人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目睹了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民残暴虐待、血腥屠杀的场面后,唤醒了良知,最后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拯救犹太人民免遭屠杀,人们永远感谢他怀念他的真实历史事件。 教师介绍作曲家,主题音乐曾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 全球奖:最佳电影音乐 英国学院奖:最佳电影音乐 3.欣赏主题音乐完整出现的段落,问题: (1)主题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音乐中包含着人们怎样的情感?对犹太人民,对辛德勒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尔雅答案解析

1.现代艺术导论 1. [单选题]请问西方现代艺术的灵魂是什么? A.怀旧情结 B.新之崇拜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本质是() A.再现性 B.表现性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泉》 B.《欧米哀尔》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 A.创新精神 B.怀旧情结 我的答案:A 5.[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现代艺术的有() A.罗丹的《欧米哀尔》 B.范安格尔的《泉》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D.埃菲尔铁塔 我的答案:ACD 6.[多选题]“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我的答案:AC 2.印象主义艺术:阳光下的诗篇 1.[单选题]被誉为“印象派之父”的艺术家是() A.爱德华·马奈 B.爱德华·德加 C.克洛德·莫奈 D.雷诺阿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若一物体不吸收任何光谱色,则该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 A.灰色 B.白色 C.黑色 D.七彩色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奥林匹亚》 B.《阳光下的裸女》 C.《草地上的午餐》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3.jpg A.《印象·日出》 B.《睡莲》 C.《威尼斯大运河》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 构图上被称之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A.爱德华·马奈 B.埃德加·德加 C.克劳德·莫奈 D.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我的答案:B 6.[单选题] 《阳光下的裸女》的作者是谁? A.爱德华·马奈

初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初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初中音乐鉴赏课《青春舞曲》教案 一、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二、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各种打击乐器或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 (一)情景引入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 b.学生聆听音乐,对新疆的音乐有初步的感知) ⑴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答:维吾尔族 ⑵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新疆。同学们,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 答: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让学生直观感知,对新疆充满好奇之感。 2.播放新疆风光幻灯片。(学生观看大屏幕。欣赏新疆的美丽风光。) 3.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感受与体验,感知新疆音乐的共同点。) 4.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认为是新疆的音乐。培养他们自主性,探究性。(1)你了解到那些有新疆特色的音乐( 课前收集) 答:《我们新疆好地方》《达坂城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你觉得他们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共同点? 答:它们都是通过音乐来描写新疆的人,物事。 (3)今天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的音乐特色。 首先我们来欣赏新疆音乐,聆听的过程中,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聆听音乐。然后回答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深入体验新疆的音乐。 a.这首歌是新疆哪个民族的歌曲? 答:维吾尔族的。(给学生设置一些引导性的或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在启发学生积极的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 b.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答:热瓦甫。 c.描写了新疆人民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赞扬社会主义。 5.问题答疑小结。 6.介绍乐器热瓦甫和手鼓: ⑴播放热瓦甫演奏的音乐。(学生聆听) ⑵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答:音量较小,声音较柔和细腻。 ⑶音乐中还用到了哪些伴奏乐器? 答:手鼓 ⑷播放手鼓伴奏的音乐。(学生聆听,可以模仿手鼓节奏) 四、感知新疆维吾尔族典型节奏(让学生在练习后进行运用,并直接感受在新疆音乐中的新疆典型的节奏的编配) 1.表演手鼓节奏 学生聆听教师的手鼓节奏,并进行模仿。(x·x x x x 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学生双手拍腿练习。(x·x x x x x x x x) 3.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邀请同学表演。

美术《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课 业类型: 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模块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第13 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西方现代美术和音乐的比较,学生能复述出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并能简单的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流派及其艺术主张和代表艺术家。 过程与方法:在视觉上观看现代艺术流派及其作品,听觉上欣赏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能总结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特点,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出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围绕本课的主题——“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 2、教学重点: 围绕本课的主题——“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重点讲述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及 其重要的代表流派。 3、教学难点: ①本课采取了音乐与美术融合的教学新形式,如何让两者有机融合,并能简练而又准确的反映出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难点所在。 ②本课涉及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学习。

4、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和音乐作品展示西方现代艺术的面貌,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利用学生亲身创作的实践方法,学生能体验感受西方现代艺术的魅力所在 5、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全方位的展示西方现代艺术的面貌。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装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 讨论。 6、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 1、大家上过美术音乐课或者音乐美术课吗?(引起好奇和关注) 2、从板书题目当中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一、 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假如我们突然穿越到19 世纪末的欧洲,你会看到怎样的自然环境? 学生想象回答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 世纪以来的艺术。 环节二、西方现代艺术的源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