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如此,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两个方向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论实践

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行着新的探索,力图通过改革来时体育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从整体上看,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受旧有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比较注重技术能力的教学,导致学生体育意识单薄,体育知识缺乏,没有引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足够兴趣,使得体育课程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重新得到了重视,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但是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https://www.sodocs.net/doc/bb14881885.html,、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11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最新整理)

体育课教学课程改革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发挥强身健体、塑造人的性格和品质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锻炼的习惯和理念,结合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教学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品质出发,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和未来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作为我院体育课 改革的目的。即通过改革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 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平等、自由的运动环境中身 心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使之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熟 练掌握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激 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之中。 2. 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之熟练掌握1--2个运动项目技术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其身体素质,并为大学后继续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奠定基础。 3.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将相关理论知识渗透到运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勇敢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树立学生公正、忠实、自由、合作的社会品质和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法律意识。 5.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具有一定专业运动水平、各具特色的运动团队。 四、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 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发表时间:2018-07-23T18:07:47.9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申建芳 [导读] 就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状况看,要想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所需要注重融入的内容,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内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摘要:就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状况看,要想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所需要注重融入的内容,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内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教育 前言: 青少年是各项身体机能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代高校环境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问题 1.1教育目标不清晰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大多数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也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运动技能考核上,追求运动技能考核的通过率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过于片面、狭窄,与大学生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相脱离,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目标不清晰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 1.2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方法的效果来说,产生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和双方失去了双边互动性,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限制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另外,体育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没有将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设备运用起来,久而久之,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示范法和讲授法等原地,这就使体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无法跟得上新时代的脚步。 1.3体育管理中存在体系不完善 体育课程规划和设置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综合考量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当下的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管理时,只强调了对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及院校利益的重视,而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的关注较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规划安排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当下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对课外体育活动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未意识到健康体育运动对学生和高校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时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果较差。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较之之前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强调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进行充分的认知和尊重,保持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观性与灵活性。当下的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简单地利用的规定、考试等较为陈旧的方式,在学生考核体系的建立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另外,考核完成后不能够利用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学生参加考核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学分。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课程建设的成与败。因此,要从多方面不断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强化和培养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根据学校的需要,要配置定额数量的体育教师,满足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开展;其次,学校应定期的开展体育教师培养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体育知识,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团体水平。另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体育活动相关设施、体育课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体育课程教材等方面。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学校体育活动相关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的相关各项管理制度,以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能够健康的高效的运行。在选用体育课程教材时,杜绝低劣的体育教材,选用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教材,保障体育教材质量。 2.2教学方式分层协同 以生为本,将不同健康群体的学生区别对待,科学地采用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满足每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根据不同的健康群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把握各方面的健康教育。若学生的心理较为急躁,教师会组织他们进行桥牌、围棋、太极拳等锻炼,提升他们的耐心及自控力;若学生内心较为脆弱、踌躇不前,教师会暗中对他们进行鼓励式教育,让他们参与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灵活性比较高、需要合作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与社交能力;若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可以安排养生保健等课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应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健康素质。 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持续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从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造为适应不同健康群体的培养计划,让每位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提升自我,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改变,改善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2.3创新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也要以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一方面,高校要转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把体育课程当作大学生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二、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健身的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职业病等现象,这使大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需要和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 3.对健美的追求。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健美锻炼,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过去,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几乎不向学生传授任何有关健美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美锻炼在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以及各种肌体练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4.对娱乐的渴望。娱乐性原本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乐趣,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5.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时,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竞技体育则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人文性,其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新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1期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需要的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促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体制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7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授课模式的高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大学生在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有的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体育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个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传统体育教学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以“重竞技、轻健身”为特征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如今在高校已没有“市场”。传统高校体育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材结构以技术传授为主,不注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机械模仿、被动重复,严重损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此外,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效能,致使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致使一些学生怕上体育课,结果既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又不能增强学生体质。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高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特征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具有思想独立,自尊心强,且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特点,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显得十分必要。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索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索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回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和提高,而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改革。 标签: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思考 (一)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 首先,大学体育属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但在体育教学理论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学校体育理论是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而大学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可以说如今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并不十分适合大学体育。虽然9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及指导。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未改观。 其次,对于体育教学理论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基层体育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比较缺乏的,致使在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缺乏变革。如今在高校所谓的“体育教学改革”仅局限于管理方法、形式层面。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体育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使学生仅仅学会了体育技能,而忽视了通过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但在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阳光体育的背景下,需要对大学体育系统理论的建构和体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变革,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与效果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没被教师理解与执行,也只能流于形式。而如今高校十分注重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却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导致如今高校师资素质和科研能力提高了,而作为高校体育核心的课堂教学却毫无起色和提高,更谈不上变革。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优秀的科研能力,还应不断更新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教体育教学理论,以求改变多年不变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三)高校对于体育教材的选择面窄,教材内容脱离体育教学 近年来关于体育类教材检索显示,偏重研究性的文献较少,而且多数教材内

最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编版

2020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编版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 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 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 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 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 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

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改革应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体育课程设置老一套,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 (二)体育工作在一些高校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对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难以引进,原有的人才不断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人员过剩富余人员难以流动;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课时占较大的比例,而理论课的课时相对比较少,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质,而忽略素质教育,脱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没有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观念滞后。 二、提高认识,才能加大改革力度 《体育大词典》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供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按其主要任务和形式、方法的特点,可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群众)体育等”。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因此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质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主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体质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高校中的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一系 列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体育课堂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工作经历,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措施 一、高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具有一个强壮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 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存在各种 各样的问题。当前,在国家十分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当抓住 机遇,对体育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体育教学系统,努力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体能素质[1-3]。所以,目前进行高校体育改革具 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创新并改革教学手段 当前,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过于传统的问题,亟需得到改进与完善,进一步的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目标,更为关键点的是高 校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 主要是填鸭式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改革后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需要教师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并探索新的知识。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还 需要引入和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内容及观念,大胆的创新一些教 学手段[4-6]。笔者认为,创新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体育教学的目标明确;2)创新教学方法。让高校的体育教学更加满足 现代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 2.改革并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是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上的,这样的教学评 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大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的态度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 一些奖励与表扬。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的,它的作 用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体育知识,同时还能够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高校体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给大学生进 行全方位的评价,当前很多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未能复合高校的教学要求 以及学生体育学习的要求,同时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广大的高校需要积极的抓紧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隐形和显性的教学模式相融合,眼前和长远 的教学模式并重发展,进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制度,不断的推进高校体育 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7]。 3.努力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水平 广大的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面对的对象,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爱好,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水平十分的关键,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开发体育课程的能力、训练能 力以及教学能力。同时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自 身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水平及意识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 的理解体育的真正意义所在[8-9]。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来讲,高校体育教 师还应当具有以下的一些基本素养:专业及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教师行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侴朕 摘要: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已势在必行。而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基础体育课应逐渐向专项体育课过渡 1979年教育部颁布施行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开设“普通体育课”。之所谓“普通”,理解其意思是要与“专业”区分,区别于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课,而并不是区别于现在的“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根据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未预见到会有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的出现。自改革开放后,普通体育课演变成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二十多年来,在高等学校广大体育教师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92年8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比《教学大纲》的灵活性就大多了。但是,因为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正在探索,新的格局尚未形成,难以 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从普通体育课到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普通体育课之所以被淘汰,其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没有积极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开设的普通体育课内容繁杂,基础教材达十八个项目之多,而大多是中学教材的简单重复。在两个学期144学时

之内完成所有教材,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已。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学生什么都学过,什么也没学好,脱离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基础体育课之所以被取代,其原因是跳不出普通体育课的框框,虽然它不像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教学大纲》统得那么死,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大纲》则要求既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中学时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又要加强身体全面训练,基础体育课实际上是普通体育课的改头换面,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基本没变,不过换了个称呼而已。而且只有一学年72学时,要考虑选择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教材,又要考虑选择《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测验项目的教材,还要求“实践”部分中用于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学时应不少于教学时数的50%,教材选编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内容又要“少而精”,还要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教材确实难以选择,难以取舍。而且再上一学年的体育基础课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打了十二年的基础,再上一年的基础体育课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还不如利用这有限的课时,多满足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激发一点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多培养一些体育意识,以学生受欢迎的专项体育课来取代基础体育课。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专项体育课被正式确定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但究竟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上还是二年级以上上为好。本人认为大学生一年级就应该上专项体育课,在目前情况下,高等学校体育课难以争取较多课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也只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2-04-25T08:45:46.10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郝保花[导读] 加强学生课外体育的改革步伐,扎实推动全国中小学课外活动园地的建设。郝保花(河北省临城县第二小学 054300 )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学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贯彻“课程标准”必须做好教学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表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不完全一致;学生的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任务落不到实处;教学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现实;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程管理强调统一,知识性不强等等。因此,为了基础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总目标。 1.要认真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试验工作。结合试验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器材改革。要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从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人才的需求。 2.加强学生课外体育的改革步伐,扎实推动全国中小学课外活动园地的建设。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把学校运动会真正变成为广大学生乐于参加的体育会。在总结十多年来学校体育课训练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我国学校体育实际的体育课余训练方法,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鼓励并推动学校体育为国家竞技体育多做贡献。 3.加强体育师资培养工作,尽快建立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体育教学需求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根据目前学校体育师资的现状认真研究对策,并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4.要始终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切实能够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重点解决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 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另外,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6.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7.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贯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改革是关键 开展学校体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增强自豪感。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中的落实,学生将会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校体育在这一标准下开展,将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思想,以快乐为整堂课的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区别对待,使快乐真正深入学习当中,从而使青少年体会到健康的效果,使青少年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开展学校体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增强自豪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