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2)动力机器的革新

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被用做纺织机器的动力,并推广到其他行业,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蒸汽机的使用,是对自然力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能,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又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说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指导技术改革,技术改革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从而构成直接生产力。

如果说纺织技术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那么蒸汽机的出现才使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由蒸汽机引发的一场动力革命给人们增添了无穷力量。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工厂的出现

手工工场的“工场”能不能写成“工厂”呢?工厂是怎样出现的?它有什么意义?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生产的出现,意味着自然经济的消灭,意味着资本经济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工业从家庭中分离出去,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与传统的决裂。工业革命使工农业生产比重发生根本变化——这是一个重大转折。它开拓了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的持续变化,所以也被人们称做是“第二浪潮”。

随着工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销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简陋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势在必行。

(4)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虽然早在1783年法国人就造出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但却没有投入商业运营。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汽船成功并迅速投入商业运营,所以我们一般认为交通运输业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汽船的出现开辟了水上交通的新纪元,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他亲自驾驶着一列拖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也诞生了。用机

器制造机器,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工业革命完成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这表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世纪末,工业革命跨出了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1)前提条件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学生回答)1789年开始的大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中世纪的行会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度的过渡扫清了道路。

法国工业革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各是什么?(回答)内部条件:法国原来的工场手工业就比较发达,而且是仅次于英国的强大的殖民国家。外部条件:法国与英国是近邻,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1825年英国取消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后,大批机器输出法国。

(2)概况

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展,19世纪20年代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初,法国的煤产量只有英国的1/2,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1/4;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意志。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呢?阻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阻碍发展的因素

法国工业革命受到的阻碍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从资本条件的满足来看,资本的原始积累没有像英国那样,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剥夺农民的土地,而是通过租税盘剥。由于法国在与英国的争霸中失败,丧失了原来的许多殖民地,所以殖民掠夺对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另外,法国高利贷资本活跃,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了工业投资。②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③法国大企业发展缓慢,而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法国传统服饰业、高级化装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从法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国内形势来看,阻碍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是什么?--社会动荡不安。

2.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与法国几乎是同时,但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远比法国优越。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②国际环境优越,周边没有强国,远离欧洲强国;少受战争之害,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③大量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劳动力充足。另外,最具美国特色的条件是,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2)成果

基于上述原因,美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发明,如扎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北方的主要工业部门中已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为什么工业革命在北方首先完成?因为南方仍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到美国内战结束以后,南方工业兴起,农业也进行了改造,工业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可见,美国内战为工业革命的彻底进行扫除了障碍。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德意志的工业革命为什么晚于英、法、美三国呢?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进程。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意志工业革命在纺织、冶金、采煤等行业中兴起,初具规模,普法战争结束后,德意志结束了分裂割据,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德意志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使德国从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洛林的富矿区和50亿法郎的赔款,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到代末,德国工业革命最终完成,成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强国。

4.俄、日等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在西欧和北美进行的同时,向其他地区扩展。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从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首先在棉纺织业中采用机器,建立工厂。到80年代末,工厂制度在各主要工业部门中占了主要地位,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高潮。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屏幕显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雄厚的经济实力,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对政府的种种陈旧的框框束缚感到非常不满。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有力量凭自己的实力在市场上一争高低,反对政府给某些大公司以特权并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他们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甚至直接掌握政权。1776年,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奠定了为工业资产阶级服务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从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到1848年革命,再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兴起,资产阶级以自己的努力,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对于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工业革命功不可没。

2.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产阶级反动剥削本性的暴露,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3.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工业革命导致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而所有这一切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东方从属于西方。一工业革命传播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二同时野蛮的殖民掠夺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课堂小结

1.提问: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学生回答)

工业革命实质上是近代工业化的第一个浪潮,是欧美各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最初阶段。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欧美同时期发生的政治革命相呼应,一起推动着欧美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历史画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置作业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前后,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请结合中外有关史实加以论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工业革命给当时封建统治的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破坏性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先是在中国东南海域骚扰,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一、政治上,列强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破坏。如:从割占土地到强辟租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兵船可任意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列强还不断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控制。如: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立,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列强还帮助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经济上,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此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开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进而沿长江深入内地;英国人还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的管理权,确保他们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和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在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的情况下,列强还诱骗掠拐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 三、精神上,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门户洞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西方传教士。许多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以配合其政治方面的侵略,巩固其在华的利益。 列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侵略和破坏,使得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工业革命对中国也具有所谓的“建设性” 一、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盲目排外,所以政府内没有常设的外交机构,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愿以外夷身份与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样总理衙门建立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的设立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含答案)(2)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 题(含答案)(2) 一、选择题 1.下面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苏格拉底B.邱吉尔C.马克思D.列宁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A.凯伊B.哈格里夫斯C.瓦特D.斯蒂芬森 3.《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的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让你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在该书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有() ①曾经被西方国家征服②因内部矛盾而导致国力衰落③拜占庭灿烂的文化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 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 5.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 时间工人组织概况 1851年美国“机器工人混合工会”美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年英国“工会委员会”由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年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年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1865年美国“全国劳工同盟”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

A.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 6.如图所示的人物是 A.但丁B.贝多芬C.达尔文D.马克思 7.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 8.下面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9.《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工业革命 D.里昂工人起义 10.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1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的成立等对世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来自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

第6讲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 人类政治发展的趋势 1.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1)英国: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美国: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4)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 (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 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 (1)兴起: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到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2)成就: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成果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从而使工业动力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影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促使列强进行殖民扩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兴起: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2)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化学和钢铁工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尤其在电力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影响: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进化论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姓名:丁胜 学号:1003607008 目录: 一、工业革命前,中国和西欧经济的对比 二、“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的辨析 三、林毅夫教授观点的思考与感悟 四、文化、政治制度因素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内容摘要: 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略强于西方,但工业革命却发生在了西欧,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将从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出发,结合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将历史对比,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必然性。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同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此后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前,中国和西欧经济的对比 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这使英国长时间以现代工业的鼻祖自居,从而令许多世界大国汗颜,其中就包括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赞叹英国人的开创精神的同时,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呢?先来分析一下工业革命产生时中国与西欧的不同 在15、6世纪欧洲形成了以一批科学家为主导的科学热潮,到16、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正是这些以发现、发明为主的科学家的引导,形成了一种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明的科学浪潮,之后与资本家结合,使这种浪潮引起巨大的产业效应,之后大批资本家跟进、利用,甚至发明各种生产方式,以致生产方式的彻底改变,即工业革命发生。 那么,工业革命发生时的中国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乾隆皇帝的统治时期,是整个清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其实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剥削,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自然不会得到发展。后来随着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朝代的更迭势不可挡。连年的战火,使得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所以清朝的前几位君主要做的是恢复农业经济,而不是现实地去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的辨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前提与条件,首先是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还有四个条件,市场,资本,劳动力,技术。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大家要牢记。第二,我们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这是需要大家重点了解的内容。还有就是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了欧美国家。大家要重点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尼纺纱机,而瓦特的蒸汽机则表示着工业革命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说完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以及其进程,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请大家集中精神,结合老师PPT上的材料以及课本“从工场到工厂”的内容,来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这段材料表现出了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呢。 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出现了工厂。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知道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工场指有若干助手或艺徒投入力量制作由师傅署名的作品的场所,而工厂则是指机器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材料二,很明显,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了,而工业增加了,这也表明了工业日益重要的作用。材料三,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场越来越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就明显加快了。材料四,工业资产阶级是指占有工业生产资料,

依靠购买工人劳动力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一生产过程,并依靠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赚取利润的经济阶级。相反的,无产阶级就是指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在材料五,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各国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对内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发展,对外则要求进一步的扩张和掠夺,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看完了这几个资料,我们来归纳一下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还有什么影响呢,贫富分化加剧,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越来越多。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这启示我们,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讲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需要大家重点理解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呢?请大家回去仔细阅读“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仔细探究,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谈谈看法。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后,很快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那么,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到底怎样呢?这个问题,历来在史学界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出现的标志是在一个主要工业部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棉纺织业,而不是所有工业部门,如前民主德国的著名经济史家库辛斯基。根据这样的标准,他在《论工业革命问题》一书中提出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830年左右;法国是从1789年到1849年;美国是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是整整一个19世纪;俄国则是直到1917年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另一些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相继不断的出现,并在许多工业领域引起了连锁反应时,才能算工业革命开始了,如珍妮机发明以后,英国纺织业出现了一连串的机器发明和使用,并很快波及到了动力、冶金、采矿、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紧随英国之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但是,由于比利时的影响较小,所以教材中没有介绍。根据这样的原则,有人把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大体定为:英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法国是19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是19世纪初至80年代;德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才算初步完成。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别企业已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发展迅速,60年代末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命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19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大体完成,但发展不平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德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70年代末,最终完成;俄国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本教材编者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起止年代宜粗不宜细,因此教材中采取了相对粗线条的说法。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前言: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它们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为主要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它首先发生在英国,接着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法国、美国和德国等。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到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这样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基本上完成。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如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177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36年,煤产量为3000多万吨,60多年间增加了10倍半。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二、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期间,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三、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人口的流动方向,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使大批的人由乡村涌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样城市人口激增,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它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劳动取代了个体工场的手工劳动,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凭借这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些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材料市场,倾销其工业品,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所谓的再工业化不断占领制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世界产业发展大势。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国人在中国这个资源丰富、劳动力不缺的国家开设工厂,发展产业,这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还给中国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形成巨大压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要成为产业革命的赢家,要成为先进发达的世界强国、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应对德国工业4.0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路线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推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这也是一个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1.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战略性、 前沿性制造领域,中国应该掌握整机或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于这些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 核心环节,同时建立起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参数体系,构筑国际公认的制造品质量标准体系;在高端制造和主流制造品方面,建立起“中国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标签,引领制造领域重要行业的发展方向。 2.拥有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题(及答案)(1)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试 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A.新航路的开辟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2.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 A.农业经济的发展B.交通工具的革命 C.工业革命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开辟 3.“该宣言发表于1848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第一国际”的成立 4.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 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 5.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B.第一国际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

6.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7.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 8.分析下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9.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10.有位同学正在整理这些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请问这位同学可能在研究哪一历史主题 A.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 D.工业革命 11.18世纪中后期,随着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动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应运而生的技术成果是 A.珍妮纺纱机 B.万能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樊君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一.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学生板演,老师完整,归纳出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规律、近代化含意、社会转型。 二.经典考题:(明确如何考)——点明考点、设问角度、能力要求 1、(2012年江苏单科3分)左图是十八世纪七 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马克等《世界史考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2、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深刻影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使它在国内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到19世纪40年代,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居统治地位。 接着,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 再次,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国内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最后,英国工业革命使国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并逐渐激化。 2.2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中国35年走完西方350年的路美国恍然大悟

中国35年走完西方350年的路美国恍然大悟 在中国经济减速的时候,说中国必然成为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全球创新领头羊,是要有足够底气的。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助理副行长,清华大学经济系CCB讲席任教(2008-2015),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客座教授文一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入手,归纳历史上成功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基本发展规律,剖析了中国崛起为何必将实现的原因。他不落窠臼,既不基于西方中心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偏见对中国盲目悲观,也不基于中国曾是持续几千年的全球最强大文明这一事实来推断中国必将重返巅峰。 他说,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奇迹已经基本结束:经济增长率已经从两位数降到了7%,甚至更低。中国的股市低迷,人民币也倍受攻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测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似乎是过于乐观了。 但是,这些悲观论者或许知道如下历史事实:美国在整个19世纪崛起的过程中发生过15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一次长达四年的内战,而且在成功追上英国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强国之后,美国经济还在1907年和1930年两次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美国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还在整个20世纪主宰和引领了全世界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除本文外,作者在其新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中文版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将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中,对支撑上述结论的理论框架给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仅用35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一个令人敬畏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和制造业中心,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是如何在鸦片战争一个半世纪后突然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呢?要知道,很多具有更“优越”的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条件的小国都一直无法做到这一点。探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其中有两种颇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 一种属于盲目悲观派,认为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超高速增长不过是政府靠海量投资制造出来的“振兴假象”,是靠牺牲环境和人民长远利益炮制出来的经济泡沫。 这一泡沫的不可持续性在于,中国缺乏一系列使得西方当年能够崛起并维持其经济繁荣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文化和政治元素,比如民主、人权、言论自由、法制、私有银行和独特知识体系,以及完美的市场机制、资本自由流动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因而中国必须靠不断山寨和剽窃西方技术和商业秘密,以及更多的低效国企投资来维持基本增长和就业。 一旦廉价劳动力用光(即所谓刘易斯拐点到来)和政府债台高筑,除非能够实现政治体制向民主制度转型,完成彻底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全面的国企和土地私有化,中国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崩溃将不可避免。 另一种观点属于盲目乐观派,认为中国的崛起不过是向曾经拥有的上千年辉煌历史地位的自然回归。中国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一历史地位至少从公元前200年保持到公元后1800年,也就是英国工业革命初期。 中国曾创造了无数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奇迹,包括促成文艺复兴后西方全面崛起不可或缺的四大发明以及在陶瓷、纺织和炼铁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因此,中国一旦觉醒,回归它以前灿烂文明的巅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拿破仑曾形容中国是一头睡狮,“让他睡吧,因为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而这个时间点已经到来。 但是这两种观点都缺乏严格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经不起推敲。它们或是基于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或是基于对历史的肤浅线性外推。一个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包容性政治文化的国家如何可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国外有三种不同的提法,其内容也不完全一致。第一种叫“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二种叫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第三种叫“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种提法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始于18世纪末,基础是以煤冶炼铁矿石及纺织机械化;第二次始于19世纪40年代,标志是蒸汽机、铁路和酸性炼钢;第三次始于本世纪初,标志是电力、化学制品和汽车制造。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基础是计算机、遗传工程、新型材料和新型能源等。第二种提法认为,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于8,000年前,人们从狩猎、游牧的生产方式过渡到农业生产;第二次浪潮发生于三百年前,人类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使用化石能源(煤、石油等),社会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集中化、大规模化、同步化和中央化;第三次浪潮始于1955年,首先在美国,然后波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经过这次革命,工业化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其基础工业是电子工业、空间工业、海洋工业、光纤维工业和遗传工程等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工业。第三种提法则认为,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发明的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为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为标志。上述三种提法的内容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其实质则是基本一致的,即:目前工业化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这场变革以电子计算机、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为基础。导致这场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工业化社会的大规模生产。而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又为这场工业革 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首先是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能使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成十倍、甚至百倍地提高,并实现各种工作的自动化,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这就使得电子计算机很快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生产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生物反应塔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打下了技术基础;非晶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贮氢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材料的出现和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构成了未来的电子工业、海洋工业、空间工业和基因工程的物质基础。此外,人类知识的迅速增加,为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打下了知识基础。不少专家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会发生,而且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读训练单 【重点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2、难点:工业革命改变了历史的面貌 【关键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知识链接】 专利法和标准化生产欧洲13世纪产生了商法,商法中已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英国的专利记录始于1617年,立法于1624年.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之所以连续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个人财产权,其中包括无形资产,即知识产权.瓦特研究改进蒸汽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四项技术专利.1773年,经过博尔顿的努力,英国下院批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到1800年.博尔顿和瓦特正式签订合同,成立了博尔顿瓦特公司.博尔顿是有远见的企业家,他资助瓦特继续研究,同时也是瓦特专利股份的持有者.另一个英国人发明了镗床,解决了活塞和气缸加工的精度难题,为瓦特完善蒸汽机打下了基础.1782年和1784年,瓦特又获得两项专利,至1790年他完成了复动式蒸汽机的整个发明过程.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有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随着蒸汽机的推广,瓦特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仅在的1790年以后的11年里,瓦特就获得了专利税76000英镑.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一:知识清单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劳动力:________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3)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_”。 (2)主要发明: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______________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误区警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15世纪是一个崭新而别样的世纪,更是一个影响力直达今天的世纪,世界的大变局由此开始。自那时起,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勃兴。侵略与开拓相联系,贸易与搏杀相混淆,经济与军事相纠缠,崛起与争霸相伴随。 500年来,世界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王雄争霸的正剧,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世界各大国家江山代代,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去了不同程度的伤痛。而今天,实力和信心日增的中国,选择了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真正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历史和现实。 15世纪的中国正值鼎盛,郑和率领当时天下第一的舰队七下西洋,彰显着大国无与伦比的风范。15世纪的欧洲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早起期殖民主义的开端。21世纪的欧洲不管是经济,军事,或是政治,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1世纪的中国,正趁着改革开放的良机,努力发展,已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500年的时间漫长的足以颠倒世界的格局,鸦片战争的屈辱还历历在目,抗日战争的惨烈至今无法忘怀,到底是什么让曾经一度领先于世界的中国被狠狠的抛弃,中间的原因可能有千千万万,但工业革命这一因素绝不会被忽略,发生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为什么工业革命无意垂青正值鼎盛的中国,而对新生的欧洲情有独钟?个中原因,恐怕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了。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土地兼并和大地产的产生,而土地兼并和大地产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仍然是小块土地经营,所以仍是小农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局限下,土地占有方式趋向集中,而土地经营方式则趋向分散。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人口来说,土地都是稀缺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土地是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的,所以不得不采取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生产方式。男耕女织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最典型写照。事实上,中国的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农业。在通常情况下,小块土地的产出除供一家人的口粮外,已经剩余不多,而往往还要缴纳繁重的税务,所以农民常常是不得温饱的。因此,农民必须通过家庭手工业来补充个土地的产出,通过出售手工业产品获得收入以补充口粮的不足。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阻碍商品生产,阻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成长。 清朝入都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决定强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饥寒迫身;同时又强迫汉族农民“投充”,补充其壮丁队伍。清朝时的圈地更是给汉族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所圈之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门,背乡离井,因此纷纷起而反抗。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碎的圈地、换地、带地投充仍不断发生。康熙八年六月十七日作出永远不许再圈的决定,圈地至此最后停止。清初大规模地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赖租种旗地为生”。 清朝的这项政策,更是让中国与工业革命背道而驰。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并持续发展。这时中国的经济虽然繁荣,但这种繁荣只是以农业为主的手工贸易的发达,没有上升到工业上面去。例如,中国的纺织历史要比欧洲国家早好多年,中国汉代和唐代是两个鼎盛期,中国被世界各国誉为“丝国”。不同的是,中国永远是手工作业,永远是人代替机器。北宋的繁荣不是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