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

4、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5、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西方创立。

6、西方典型论发展三阶段:17世纪前狄德罗类型说;18世纪后黑格尔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中国:五四后传入,陷入哲学视角。

7、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文学典型的特征:特征性: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及总特征制约下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生命形式真实性新颖性。

9、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0、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11、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中国古代文学创立。

12、意境论的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刘禹锡、王国维。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

14、意境分类法:刘熙载分类法、王国维分类法(有我无我)。

15、文学象征意象: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16、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内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泛化意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17、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基本表现手段)、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

18、象征意象化的方法:第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第二是准确把握对应点、第三是运用拟人化的方法。

19、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式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

20、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2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22、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

23、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

第四章叙事作品

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梁启超、王国维。

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3、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4、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包含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三分法)

5、文学叙事的意义:建立在两个方面上,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6、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7、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主要包含时距、次序、频率。

8、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9、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顺叙倒叙插叙。

10、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

11、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12、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13、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对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14、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意义:有时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显出来。

15、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包含人物、结构、行动。

16、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17、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18、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18、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19、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20、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21、圆形人物: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22、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包含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23、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24、真实的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25、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26、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27、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分为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者。

28、显在叙述者: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29、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30、接受活动的参与者分为三个方面:接受者、隐含的读者和真实读者。

31、真实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

32、接受者:与叙述者相对的概念。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第五章抒情作品

1、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论述文学抒情的重要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2、抒情作品的内涵: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以情感为本位。

3、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把狭义情感转化为广义情感,把日常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把个人情感转化为公共情感。

4、情感: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情感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情感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5、抒情的本质: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法国学者欧盖尼,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托尔斯泰的传达伦);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罗斯金投射论)。

6、抒情的原则:

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理性主义,凭借理性抑制感情的冲动。

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直抒胸臆,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

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一般性原则:诚挚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感染性原则。

7.抒情的途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8.抒情的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上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有两种:语法策略和修辞策略。

9.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10.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意象、隐喻、典故、悖论。

11.意象:心理画面。

12.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

13.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4.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

15.抒情的传统:中国: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西方: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

16.抒情作品的特征:

①题材与结构特征:选择特定的题材、特定的原型意象表达特定的主题;表现为跳跃性。

②意象与主题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表现为抒情母题生成。(伤春与悲秋、离情与别绪、思想与怀远。)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③文体特征:

抒情诗:指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分为颂诗、情诗、哀诗);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17、传达与表现的区别:艺术家在表现时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而在传达时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表现的目的是使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传达的目的则是使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1.论述风格问题的重要理论家:东方:印度伐摩那、毗首那他;西方: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威克纳格、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瑞士语言学家巴依、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

2.风格的诸种理论:

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着眼作品外在形式)

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着眼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从结合和统一方面看,强调有机性)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从读者鉴赏的角度理解)

3.文学风格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4.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作家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5.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

6.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关系: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7.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分为三层面: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8.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分为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9.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多用于诗歌)

10.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11.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用于戏剧文学。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12.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13.风格是言语结构显示出特色和稳定性的表现,是某种语体发展到极致的结果。

14.语言的编码和超码: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5.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

16.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17.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18.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19.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20.文学风格的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21.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风格在审美的形式中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各种生命状态、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的价值取向。

22.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3.民族风格:指反映出各种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

24.地域风格:指反映出各种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

25.流派风格:是指一些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26.婉约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婉约派的风格特色是情思绵密,语气吞吐,格调温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27.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有人认为是范仲淹开其风,有人则认为是苏轼发其端。就其成就和影响来说,当推苏轼和辛弃疾,故有“苏辛词派”之称。风格特色是气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势奔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

第七章文学创作

1、关于文学创作的几个重要理论

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287

胸有成竹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作家、艺术家在动手创作之前要先使描写对象的特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285

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内指性)

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2.作家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一方面是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特殊爱好。另一方面是独特素质:常处于创作激情中、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和驾驭能力。

3.文学创作主体: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有哪些特点:1、暂时放弃现实功利性关注。2、想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感情。

4.文学创作客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5.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由感性直观因素、理解因素和与二者相伴随的情感体验三方面交织而成。

6.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三大特征:

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7.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8.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

9.艺术想象: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三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10.再现性想象:主体对他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的复现。

11.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2.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13.艺术理解:指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4.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构成分为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15.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时的心理驱动力。

16.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本质)。

17.艺术构思: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基本阶段:作品整体架构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展。

18.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概括和艺术变形。

19.艺术概括: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20.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21.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22.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第八章文学接受

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家:

马克思:文学产品也会商业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涉及传播;反应批评代表人物费什:谁是读者;鲁迅:读者也有相当的程度;反应批评代表人物卡勒:读者的潜在能力与接收方式;卢卡契:接受者具有自由的接受动机;叔本华:“静观说”(纯感觉鉴赏的完全无欲望状态);布洛“距离说”;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应文学的真善美。

1、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

2、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3、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4、文学接受: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

5、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效果。

6、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一

种“前理解”的心理状态,是文学接受活动的基础。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姚斯提出。分为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与价值的期待。

7、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是一种“前审美”的心理状态。三个特征:审美性、朦胧性与期望性。英加登提出。

8、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包括个人性与集体性两个互相渗透、交融的审美层面。

9、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一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10、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

11、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12、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13、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条件:文学功能的现实存在、接受者、接收功能。

14、心灵共鸣: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的情感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兴奋的审美体验。产生原因:人性情感的相通性;审美体验的共同性。

15、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16、文学批评: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理论与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文学批评的几种方法: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

17、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18、诠释式批评:解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

19、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评。

20、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

21、精神分析批评:强调泛性欲主义,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22、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23、结构主义批评:探求主宰具体作品的抽象结构。认为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是按语言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产物。索绪尔。

24、接受美学批评: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姚斯。

25、女性主义批评: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某种程度上颠覆和质疑传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传统。

26、后结构主义批评:否定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文学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是闪烁变化的语言符号的游戏。

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原始艺术:人类在史前社会创造的最初的形成中的艺术。

2、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3、巫术说: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是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艺术的诞生。

4、游戏说: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5、劳动说: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6、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

7、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8、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现实主义思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9、古典主义:17世纪。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以唯理论为其思想根据。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语言典雅;恪守“三一律”。

10、浪漫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个性的解放。

11、现实主义:19世纪。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2、自然主义:19世纪中期。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理论根据。

11、现代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包括现代西方许多的文学流派。包括象征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

12、后现代主义:20世纪中期。包括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新潮。

13、文学流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文学流派的特点: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户程序是通过( )请求操作系统服务的。 A.转移指令 B.子程序调用指令 C.访管指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2.关于操作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A.“运算器区分目态和管态” B.“管态时不可执行特权指令” C.“目态时可执行特权指令” D.“管态时可执行特权指令” 3.当外围设备工作结束后,将使等待该外围设备传输信息的进程变为( )状态。 A.等待 B.运行 C.就绪 D.结束 4.中断装置总是在处理器( )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 A.取出一条指令后 B.执行一条指令时 C.执行完一条指令后 D.修改指令地址时 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中完成地址重定位必备的硬件执行机构是( ) A.界限寄存器 B.下限寄存器 C.基址寄存器 D.可以不需要的 6.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表由( )建立。 A.用户 B.编译程序 C.操作系统 D.编辑程序 7.同一文件在不同存储介质上( )的组织形式。 A.可采用用户指定 B.应该用相同 C.必定采用不同 D.可以采用不同 8.在SPOOLING系统中,用来模拟脱机外围设备操作中输入外围机的程序是( ) A.预输出程序 B.缓输出程序 C.预输入程序 D.缓输入程序 9.终端用户控制终端作业的过程中,不.包括( )阶段。 A.用户注册 B.用户退出 C.终端的连接 D.终端的断开 10.如果一组并发进程是无关的,则它们( ) A.各自包含的程序都是不同的 B.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但没有共享变量 C.可以使用共享变量但各自有独立的工作区 1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毖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 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 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 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 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 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 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 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 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 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 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 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 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 C.叙述标记 D.叙述声音 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 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 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 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 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自考操作系统概论2018年10月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 (课程代码0232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不属于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是 A.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B.提供计算机应用程序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C.为应用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 D.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2.以下不属于分时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A.多路性 B.独立性 C.原子性 D.交互性 3. 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并发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引入了 A. 通道技术 B.中断机制 C. SPOOLing技术 D.多道程序系统 4. 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完成后,进程的状态会从

A. 阻塞态变为就绪态 B.执行态变为阻塞态 C.就绪态变为执行态 D.执行态变为就绪态 5. 临界区是 A.一段共享数据区 B.一个缓冲区 C.一段程序 D.一个同步机制 6. 系统要求所有进程执行前一次性地申请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这样可以预防死锁发生的条件是 A.互斥条件 B.请求和保持条件 C.不剥夺条件 D.环路等待 7.在优先权调度算法中,能够解决低优先权进程无穷等待问题的技术是 A.老化技术 B.饥饿技术 C.调度技术 D.抢占技术 8. 以下可以用来避免死锁的算怯是 A.银行家算法 B. SPF调度算法 C. SSCF算法 D.死锁检测算法 9.在实时系统的调度中,为了保证对截止时间要求较高的实时进程能及时运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求系统具有快速的硬件中断机制 B.应使禁止中断的时间间隔尽可能短 C. 应减少进程切换的时间开销 D.应使得时间片尽可能短 10.以下对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比FCFS而言,对短进程不利 B. 相比FCFS而言,长进程可能会长时间得不到调度 C.相比FCFS而言,紧迫进程更能得到及时处理 D.相比FCFS而言,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 11.内存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访间文件系统 B.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C.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D.增加磁盘容量 12.在请求分页系统中,记录描述页的各种数据的数据结构称为

操作系统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 OS)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者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它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有效地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知道操作系统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习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操作系统的概念。本章主 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当不同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占用系统资源并且有不同的控制需求。 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早期没有操作系统→原始汇编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可以看到,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推动而形成的。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加亮) 1、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2、分时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中,一个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3、实时操作系统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它是较少有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把若干计算机联合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网络中各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在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这一点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差别不大,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使得各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操作系统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直接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工作的,所以在研究操作系统之前,先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章就是讲述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 五种文学观念(注2)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 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 实用说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艾布拉姆斯 C.苏珊·朗格D.英加登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萨丕尔B.王力 C.伊格尔顿D.索绪尔 3.最早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4.“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5.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化家是( )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6.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小说B.戏剧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创作须先“胸有成竹”。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 ) A.苏东坡B.欧阳修 C.王安石D.司马光 11.游戏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弗雷泽B.斯宾塞 C.康德D.肖伯纳 12.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 A.摹仿说B.游戏说 C.巫术说D.劳动说 13.文学接受的对象是( ) A.文学文本B.文学生产 C.文学流通D.文学消费 14.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 A.生产者B.消费者 C.购买者D.学习者 15.以下著作论述到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的是( ) A.《文心雕龙》B.《典论·论文》 C.《文赋》D.《六一诗话》 16.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的人是( ) A.恩格斯B.马克思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7.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 A.《论语》B.《老子》 c.《庄子》D.《淮南子》 19.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精品】2018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全国自考2012年7月操作系统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下列软件中,不属于 ...应用软件的是( D ) A.学籍管理软件 B.交通控制软件 C.网络订票软件 D.接口软件 2.在配置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户可直接调试自己的程序 B.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不同的外围设备 C.能对外部事件实时响应 D.允许用户联机干预作业的执行 3.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是( B ) A.让多个程序同时占用处理器运行 B.允许用户跟他的程序进行交互 C.增加了多个程序完成运行所需的总时间 D.增加了并行工作的道数,以提高处理器效率 4.为了区分各个不同的进程及记录各个进程执行情况,系统把有关进程的信息保存在( B ) A.PCD B.PCB C.PSW D.PSD 5.自愿性中断事件是指正在运行的进程对操作系统有某种请求。自愿性中断事件可能是用户进程( D ) A.使用了特权指令 B.设置了定时时钟 C.发现了定点操作数大于1 D.执行了访管指令 6.假定一个分时系统允许20个终端用户同时工作。若对每个终端用户的请求需在2秒钟内给出应答,那么可以分配给终端用户的最大时间片为( C ) A.20毫秒 B.50毫秒

C.100毫秒 D.200毫秒 7.下列存储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 ) A.RAM B.硬盘 C.光盘 D.U盘 8.对页式管理中页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页表主要指出主存中块号与磁盘中块号的对应关系 B.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固定的,由操作系统指定 C.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不同的,由作业所占页的多少而定 D.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不同的,由用户事先指定 9.存储管理实际上是管理( B ) A.主存中的操作系统部分 B.主存中的用户区域 C.整个主存储器 D.主存和辅存 10.文件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以( D ) A.磁带卷为单位 B.磁盘片为单位 C.光盘片为单位 D.卷为单位 11.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存取权限仅为读、写和执行三种操作的组合。采取这样的措施的目的是( C ) A.防止天灾人祸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B.防止系统故障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C.防止用户共享文件时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D.防止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12.在用户指定电影的片名后,要求在数秒内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存放在文件系统中的影片文件,并流畅地读出来播放。由于文件系统的容量有限,管理员经常会把该文件系统中的过时影片删除,及装入新片。对应于这样的使用需求,该文件系统( C ) A.只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B.只可以采用链接存储结构 C.只可以采用索引存储结构 D.既可以采用链接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索引存储结构 13.从使用的角度对外围设备进行分类时,磁带机属于( C ) A.系统设备 B.用户设备 C.独占设备 D.可共享设备 14.操作系统在外围设备管理中采用缓冲池技术,设缓冲池中共有4个缓冲区,每批数据进入缓冲区的时间为20ms,用户进程对每批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ms,把每批数据从缓冲区送

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内含答案)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重在 A.以色彩描绘世界 B.以声音抒发情感 C.以语言描写世界 D.以形体表达情感 4.“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白居易《秋蝶》)。这句诗运用的音律类型是 A.双声 B.叠音 C.叠韵 D.押韵 5.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认知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下列诗句中偏向于“有我之境”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A.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C.境生于象外 D.缘境不尽日情 8.下列人物形象属于“扁平”人物的是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D.《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9.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属于 A.隐含作者 B.叙述者 C.真实作者 D.虚构作者 10.首次对“审美情感”概念做出阐释的是 A.黑格尔 B.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11.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自考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2016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6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真题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操作系统中,属于自由软件的操作系统是 A MS-DOS B Windows98 C UNIX D Linux 答案:D 2. 非特权指令运行在 A 管态 B 目态 C 操作系统核心层 D 硬件固化层 答案:B 3. 在单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中,整个系统用于存放程序状态字的寄存器数量应该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当前运行程序的个数 答案:A 4. 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进程为就绪态,这个操作的原语是 A 撤销原语 B 创建原语 C 阻塞原语 D 唤醒原语 答案:B 解析:用于控制进程的原语有: (1)创建原语。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该进程为就绪状态。 (2)撤销原语。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收回它的工作区和进程控制块 (3)阻塞原语。进程运行过程中发生等待事件时,把进程状态改为等待态。 (4)唤醒原语。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把进程的状态改为就绪态。 5. 下列不属于进程特性的是 A 多样性 B 动态性 C 并发性 D 异步性 答案:A 解析:进程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1)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进程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2)并发性。若干进程是可同时执行的,它们轮流占用处理器交替执行。 (3)异步性。进程的执行速度取决于自身与外界原因以及进程调度策略,因此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6. 分时操作系统中,经常采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 A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B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C 最高优先级调度算法 D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答案:D 7. 不可能被共享的存储器是 A 寄存器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坚实的积累 B.真挚的情感 C.理性的分析 D.正确的立场 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2012年4月操作系统概论自考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员接口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手段之一,该接口是指() A.一组操作控制命令B.一组系统调用程序 C.一条访管指令D.一条I/O指令 2.在一个能提供多个用户同时直接输入、调试和运行自己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应配置()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D.嵌入式操作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指的是() A.在实时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B.同一时刻在一个处理器上运行多个程序 C.在网络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个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4.进程有若干属性,它们是() A.进程是静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B.进程是动态的、只有一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C.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不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D.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5.控制进程的原语中,创建原语的功能是() A.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运行态 B.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就绪态 C.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等待态 D.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挂起态 6.操作系统会按若干原因选择进程运行,不是 ..立即进入操作系统进行进程选择的情况是()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B.运行进程出错 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发生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 7.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D.时钟寄存器 8.存储管理实际管理的是() A.辅助存储器B.全部主存储器 C.主存储器中的用户区D.主存储器中的系统区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 案】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自动化 c.习惯化 b.麻木化 d.习俗化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c.景中含情式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4-242 a.丰厚的积累 c.真实的情感 b.合理的想象 d.卓越的技巧 b.情中见景式 d.直接抒情式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 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3-161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 度的叙述是(c)4-202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d)6-344 a.宗教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b)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