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②把握《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基本内容;

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具体方法①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②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旨;③透过主旨引出课后作业《写给萧红的一封信》;④通过交流写作话题挖掘现代女性形象,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客观分析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学习态度;②感受现代社会优越性,增强爱国意识,树立现代女性独立自由的形象,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通俗,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写的是一出令人心痛的人间惨剧,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很高,同时学生也都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所以不存在阅读障碍。但是由于文章是节选部分,学生对小说内容缺乏全面了解和把握,再加上学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学生会在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作品主旨上出现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的现象。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

②了解作家作品以及小说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2.教学难点:

①分析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学习态度;

②感受现代社会优越性,增强爱国意识,树立现代女性自由、独立的形象,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导入

教师评价并引用矛盾的话导入新课,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从课文中获得了几点信息?”。学生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呼兰河后,集体朗P72页第一自然段读并感悟到呼兰河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地方。

活动2【讲授】活动二:速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交流故事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本文故事情节。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活动3【练习】活动三:合作、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解读、评价人物形象的表格,并举出填写范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思考、交流后,派代表发表组内观点,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小团圆媳妇和婆婆及众人的形象,并明确认识到小团圆媳妇和婆婆及众人都是作品所刻画和描写的悲剧形象。

活动4【活动】活动四:探究、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问题:“我”在文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有什么作用?通过“我”的叙述,请你说说作者萧红创作本文时的心境。学生交流后发表意见,同时能深入理解本文是作者在极度落寞和痛苦的心情下完成的,并由此引出作者简介的视频。

活动5【讲授】活动五:观看作者简介视频

教师播放关于萧红生平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能感悟到作者萧红的悲剧命运,并明确萧红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由此引出萧红的遗言。

活动6【讲授】活动六:品读感悟

教师课件展示萧红遗言,并引导学生理解萧红关于“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理解萧红内心深处的痛苦挣扎,理解萧红作品的精神指向。

活动7【作业】活动七: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回家作业:作文:《写给萧红的一封信》,要求: 1、书信体格式规范; 2、正文不少于400字; 3、内容要有真情实感,要谈及现代女性生活及工作状态。师生讨论交流写作内容及目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女性形象,从而体会现代社会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 品质》公开课教案

《品质》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阅读对话:反复阅读,品味文中语句,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2、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6年度三农人物乡村教师陆永康导入: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着叹服的人。为我们所叹服的,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人之立世,贵在立“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出下列各项中字音正确的一项() A 铺(pū)面稀薄(bó)褶(zhě)皱趿(tā)拉 B 气馁(něi)绥(tuó)靖诧(chà)异窥(kuī)视 C 橱(chú)窗赊(shē)帐怜悯(mǐn)撇(piē)开 D 羞怯(qiè)鬈(juán)曲结(jiē)实结(jiē)巴 2、选出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 想像心安礼得座落浸人心脾倒楣 B 开消劳神废心定货莫名其妙顶顶好 C 时髦慢不经心帐单不可思异钉书机 D 窥视心平气和趿拉凭心而论录像机 3、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简单介绍一下格斯拉。 三、思考讨论: 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1、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理解以下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1)“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2)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3)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2、介绍制靴人(肖像描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设想 《湘夫人》瑰丽奇幻,幽深含蓄,婉转委曲,后代学者对其评价很高。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利用名人的评论提出问题,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准备由“《湘夫人》惊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从不同层面感受诗歌的魅力,以期打开学生视野,加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诵读,涵咏诗句,体会《楚辞》语言的美。 能力目标: 1、以意逆志,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价值 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 其主旨。 教学难点 1、根据文中的感情线索,体会湘君情感变化,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2、理解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教学过程预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幻灯展示)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交流以下阅读体会,说说你感受到本诗的“惊艳”,表现在那里呢? 二、诵读涵咏 1.教师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 三、探究交流 1、诗歌语言的摇曳婉转之美。 2、人物情感的伤情之美。 3、意境的凄清优美。 4、作品中人物的纯净高尚之美。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是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下面,为大家分享公开课《火烧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 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 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tán)色的了。[①这段话写出了什么?]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 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②作者是怎样描写霞光的?这里用了几个“变”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shòu),您老是金胡子了。”[③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大地上的情景。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的,好像 是天空着了火。[④“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从地上转到天上,写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⑤这里连用了四个“一会儿”,突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火烧云的色彩繁多?]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⑥“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又说 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多。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 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miǎo)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⑦写马的姿态不断发生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主要从“马”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 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⑧作 者为什么描写狗?] 段导读:这段是从“狗”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自由、快乐的情感,迁移作者写法,想象练笔。 (重点) 3、由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猜想、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 孩子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4、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5、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 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题导入 1、出示:《祖父的园子》 2、引导质疑:预设:园中有什么,在园中做些什么,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板块二:整体感知:自由快乐之园 默读课文: 1、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又在园子里做些什么?请你拿起笔圈出相关的 词语。 2、交流明确: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为什么? 板块三:品读自由之园,快乐之源 1、自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最能读出这个园子里那自由的味道。 2、交流,重点交流体会17段。 (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 (1)指导朗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 ①指名读:谁能读出这份自由?②齐读;③师生配合读;④配乐朗读 3、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的。 板块四:迁移练笔 1、创设情境练笔: 这个自由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 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交流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自由的。 板块五:回归园子,体会快乐 1、引导质疑过渡:怪不得,作者叫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怪啊! 2、朗读: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摘花,我就摘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3、明确:()拔草()种菜()铲地()浇水 (感受我的淘气、顽皮祖父的慈爱、宽容、爱笑) 4、出示作者原作中的句子: “……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板块六:生命的园子 1、有这样的祖父,有这样的园子,有这样的童年。猜想一下,萧红的一生 应该是怎么样的? 2、出示: 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多数的时间。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一方面贫病缠身,另一方面祖国、家乡正处于战争的痛苦之中,在这样的境况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不久后,萧红在香港去世。可以说,《呼兰河传》是萧红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氓》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隰:xí角:jiǎo

新课改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范例:《信客》教学设计

新课改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范例: 《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2、把握人物的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1、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 2、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深情地朗读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王顺友的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是对当今乡村邮递员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来用心品读余秋雨先生讲述的20世纪初一位信客的一段苦涩故事。 二、进入文本 1、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形成如下脉络:从业缘起→信客生涯→改行之后 ①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②信客生涯: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

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代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终于无奈卸却差事。 ③改行之后: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校长。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2、感知信客的苦。 (1)工作劳苦:终年跋泼; (2)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3)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3、感知信客的品格。 指导学生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分析,从而得出信客的品格:任劳任怨、 诚心无私、善良厚道、恪尽职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

东坡专题——《游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文意。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巅峰”。 3.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难点】 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预习】 1、了解苏东坡的黄州生活。 2、预习《游沙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他是谁呢?他就是旷世奇才苏东坡,今天我们借助《游沙湖》这篇文章来给苏东坡开一个小小的专题。 (出示:东坡专题)让我们首先走进东坡诗文。 二、东坡诗文 Ppt展示诗文,师生共同回顾,教师总结东坡的精神。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的旷达 2.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豪迈 3.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东坡的深情 4.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东坡的理趣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东坡的闲情 三、东坡奇才 接下来让我们感悟他“奇”在何处? 1.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开创了湖州画派…… 2.他是美食家,发明家——东坡肉,东坡巾,东坡扇,东坡提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

分析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案例教案资料

分析高中语文优质课 的案例

近年来,我指导了不少青年教师在省内外开设各种类型的公开课。2010年11月,我指导一位教师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了省一等奖,这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怎样的课才算得上优质课,上好优质课的奥秘在哪里?哪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解密呢?我想,一节优质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教材 精髓,内化教材主干知识,更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以在福建省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课例《巩乃斯的马》为案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构成一节优质语文课要素的理解。一、精心选择“抓手”作为教学突破口“抓手”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住了,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或展开不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抓手”,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的艺术效果。一个巧妙的教学抓手就好像一根省力的杠杆,选对了,抓准了,抓牢了,它就会使文本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就有了基础和凭借,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这次赛课的课题是语文 版(必修二)的一篇文章《巩乃斯的马》,文章篇幅较长(约3400多字),意蕴丰厚。要让高一的学生通过短短的一课时来全面把握马的形象,深刻领会作品深邃的内韵,难度非常大。那么,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到一个“抓手”作为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入文本,进而与文本对话,把握作品深刻的内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堂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从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是我最先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文本结构与作品主题的探究,我觉得《巩乃斯的马》的创作思路恰好依次折射出了新时期三种文学现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是这三种文学现象的综合体。教学之初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三种文学现象,并以此为“抓手”来感受作者怎样一步步地从绝望中思考“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民族带来灾难的原因到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性实质进行深刻的反思,直至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 文化质地中去,这样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通过对这三种文学现象的了解,可以进一步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刻画在作者心中的“巩乃斯马”的形象,更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以“马”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一个巧妙的教学抓手就如一把打开文本奥秘的钥匙,一旦拥有了它,你就能深入探究文本潜藏的 秘密,不仅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能使他们迅速提高自主探究学习 的能力,高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这是优质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二、根据学 情营造认知“落差” 叶澜教授认为,一节优质课首先是有意义的课。有意义的课就要有变化,就是要根据学情营造认知“落差”。试想,假如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课前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形成认知上的“落差”,还停留在原先的认知水平,那么,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效率可言?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效率,这效率往往就从“落差”上体现出来。教学起始阶段,我没有按照常规教学进行作者和背景的简介,而是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作者由马所引发的情感起伏变化曲线图,并以这个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学生一开始对作者由马所引发的情感不甚理解,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电影海报导入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找学生概括节选的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舞会上的幸福(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为了爱的争吵(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热情、兴奋、快乐等。 2、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 明确:能。如: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9+优质公开课18新编

《呼兰河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回忆童年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这些作品中对童年的描写都是欢喜的,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 二.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三.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四.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

优秀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优秀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引导语:课堂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教案而那里可以找打相关的优秀的高中语文教案模板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问题: 1.三首诗写的各内容? 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 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 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一:2015刘国钧中学公开课教案】 2015靖江刘国钧中学高三开放日“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 module one unit two reading home alone 执教者: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陈燕时间:2015-12-01 teaching aims 1. help students know how to review and what to review. 2. improve their skills on how to review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3.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applying the language points in writing. 4. to encourage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oup work and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introduce some method enlarge vocabulary 2.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important sentences structures. 3. how to help students applying the language points into writing.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practice what they learned in exercises. 3.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finish the paragraph writing in limited time. 4.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to use the learned language points in a writing.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teaching, group work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player,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prevision and lead-in check their work in the preview sheet before class and enjoy pictures together. step 2:direct the students to review from what aspects.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精心制作课件、教具,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资料和各种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集中体现了外交辞令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这一课要好好体会劝说的艺术。 二、学生第一课时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及课本中的注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检查自学效果后重点强调文言实词和虚词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劝说的艺术,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 2、能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3、能理清层次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五、教学过程 1.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成果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提出翻译要求:一一对应,尽量直译;直译不能的意译。 2.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标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语。 (1)晋侯、秦伯围郑的理由是什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秦军驻扎地的什么特点?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谁推荐的烛之武?如何推荐的?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烛之武如何推辞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郑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烛之武的劝说分哪几个层次?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六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能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和怎样培养浩然之气? 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学过程:(第一段) 一、导语: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前两段,第三段初中已学过了。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讲解: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作为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敢的力量,当然还必须是行正义之事,不能行苟且之事还踌躇满志,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有义和道相匹配。)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讲解:这告诉我们培养浩然之气要坚持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去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否则这就是你人生的污点,就像如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