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2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2册课文翻译

Unit 1

善良之心,久久相依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是爸爸帮我保持平衡奥古斯塔斯? J ?布洛克

1 随着我渐渐长大,当别人看见我和爸爸在一起,我会觉得很尴尬。他身材矮小,走起路来跛得很厉害。我们一起走时,他要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才能保持平衡,人们就会盯着我们看。对这种不必要的注意我觉得非常难堪。他也许曾注意到,或着觉得烦恼,但他从来没有流露出来。

2 要协调我们的步伐并不容易,他(的步子)一瘸一拐的,我(走起来)则缺乏耐心。因此,我们走路的时候并不怎么说话。但出发时,他总是说:“你定步伐,我会尽量跟上。”

3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往,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不论生病还是碰到恶劣的天气他都去上班,几乎没有旷过一天工。即使别人无法上班,他也要去办公室。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自豪。

4 当地上有冰或雪的时候,即使有人帮忙他也无法走路。这时,我或者我的姐妹就用孩子玩的雪撬拉着他,穿过纽约布鲁克林的街道,直到地铁的入口处。一到那儿,他就能紧紧抓住扶手一直走下去, 地铁道里比较暖和,下面的楼梯不结冰。曼哈顿的地铁站正好是他办公楼的地下室,因此除了从布鲁克林我们去接他的地方到回家为止,他都不用再出去。

5 一个成年男子要有多少勇气才能承受这种屈辱和压力,我现在想来惊讶不已。他从没有痛苦或抱怨,他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我感到不可思议。

6 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同情的对象,也从不对更幸运的或更能干的人表示任何嫉妒。他在别人身上所寻找的是一颗“善心”。如果他找到了一颗善心,那么有这么颗心的人对他来说就是一位大好人了。

7 由于年龄的增长,我相信那是一种用来判断人的恰当的标准,尽管我还不能精确地知道什么是一颗“善心”。但是,当我自己没有的时候,我是知道的。

8 尽管很多活动我爸爸不能参加,但他还是尽量用某种方式参与。当本地的一支棒球队发现缺经理的时候,他使它维持下去。他是一个很懂行的棒球迷,经常带我去埃贝茨球场看布鲁克林的道奇队打球。他喜欢参加舞会和聚会,就是坐在一旁观看,也很开心。

9 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一次沙滩聚会上,人们打了起来,每个人都在推推搡搡,拳头你来我往。于是他无法袖手旁观,但没有人帮忙,在松软的沙滩上他站不起来。困窘之际,他开始大叫:“谁坐到我这儿来,我就跟他打!谁坐到我这儿来,我就跟他打!” 10 没人坐下和他打。但是第二天,人们都和他开玩笑说,拳击尚未开始,对手就故意认输了,这还是第一次。 11 我现在才明白,有些事他是通过我,他唯一的儿子,间接参与的。当我打球(打得很糟糕)的时候,他也在“打”。我加入海军,他也“加入”。当我休假回家的时候,他总要我去他的办公室。在介绍我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说:“这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如果不是这种情形的话,我也能做这些。”可是这些话从没有说出来。12 父亲已去世多年。但我还是经常想起他。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感觉到了我曾不愿意别人看见我和他走在一起。如果他感觉到了,我很遗憾我从没有告诉过他后来我感到多么难过,多么渺小,多么后悔。每当我为琐事抱怨的时候,每当我嫉妒别人好运的时候,每当我没有一颗“善心”的时候,就想起了他。13 在这种时候,我就把手放在他的手臂上,来重新获得平衡,并说:“你定步伐,我会尽量跟上。”

Unit 2

说着不同的语言

1 当火星人和金星人最初相聚时,也遇到了我们目前存在的许多人际关系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相互之间的差异。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良好的交流沟通。

2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交流沟通的成功却是因为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去找翻译帮助。众所周知,他们每个人都清楚火星人和金星人语言不同,因此,一旦遇到冲突,他们并不去评论是非或争斗,相反,他们会掏出自己的短语词典,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对方。如果这样无效的话,他们就去找翻译帮助。

3 你明白吗?你知道,火星语和金星语用的词相同,但是所表达的含义却不同,这要根据词的用法来决定。两种语言的措词尽管相似,但是措辞的内涵却不同,所侧重的情感也不同。相互之间很容易误解。因此,当交谈出现问题时,他们推断这只不过是一个误解而已,是预料中的,只要得到些许帮助他们就必定能够彼此理解。他们体验到的是一种相互间的信任和认同,这是我们今天很少能体验到的。

4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翻译。男人和女人即便用词相同,他们所表达的含义也很少相同。例如:当女人说:“我觉得你从不听我说话,”她希望对方不要从字面上理解“从不”这个词。使用“从不”这个词只不过是用来表达她此时此刻感到非常失望。不要把它当作真实的意思来理解。

5 为了充分表达她们的感受,女人们往往会把事实夸大一点以引起注意,并使用各种最高级,隐喻以及推论。男人错误地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些用语。他们误解了女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便常常以不赞同的态度,来回答她们。下面列有十句女人的抱怨话,这些都是很容易被男人误解的,同时也列出了男人以不赞同的态度可能做出的回答。容易被男人误解十种抱怨==女人这样说:男人这样回答:==“我们从不一起出去。” “不对,我们上周还出去过。”==“所有人都不理睬我。” “我敢肯定有人关注你。”==“我太累了,我什么也干不了了。” “要是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就辞职。” ==“我

讨厌所有的一切。” “我没觉得有什么让你讨厌的。”==“家里总是乱七八糟。” “并不总是这么乱。”==“再也没人听我说话了。” “我不正在听你说嘛。”==“没有一样东西管用。”“你是说这都是我的错?”==“你不再爱我了。”“当然爱你,要不我干嘛还在这儿。”==“我们老是处于匆忙状态。”“没有,周五我们刚轻松过。”==“我需要更多的爱情。”“你是说我不够多情?”6 可以看出,习惯于把语言用作传达事实和信息手段的男人们,从“字面”上去理解女人的话是怎样易于产生误解的。也可以看出,男人的回答又是怎样引起争吵的。含糊的、缺乏爱心的交流沟通是男女之间的最大问题。女人们在交往中的第一大抱怨是“我觉得没人听见我说的话。”7 即使这种抱怨也会被误解和曲解。8 男人从字面上去理解“我觉得没人听见我说的话”,这使他漠然地对待该抱怨。他认为只要他能重复说出她的话就表明他听到她所说的话了。对于女人所说的“我觉得没人听我说话”的正确理解是:“我觉得好像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真正想说的话,或者你不关心我的感受。你能不能表示一下你对我非说不可的话感兴趣呢?”9 如果男人能真正理解她的抱怨,那么他就会少些争吵,就能更积极地做出反应。当男人和女人到了要争吵的地步时,他们往往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这时候,重新考虑和解释自己所听到的话是很重要的。

UNIT3

生而成功

任何事都不可能由别人来教你,只能在别人的帮助下靠自己去发现。-----伽利略

1每个人生来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每个人天生具有要在生活中赢得成功的能力。每个正常人都能够听、读、触摸、品尝,并且思考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要自己特有的潜在性——能力和局限性。每个人都能凭自己的本事成为举足轻重、会思考、明事理、创造性成果颇多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2“成功者”和“失败者”这两个词有多种意思。当我们把一个人称作成功者时,我们所指的并不是那种通过优势控制他人、令其失败而获得成功的人。而是一个作出真诚回应的人,无论是作为个体或是社会的成员他都值得信赖、行动迅速。失败者是一个未能作出真诚回应的人。

3很少有人是绝对的成功者或失败者。这(失败)只是一个程度问题。然而,当一个人具备了成为成功者的能力时,(他)经常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4对成功者来说成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的人知道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赞赏他人的这一特点。

5成功者是不怕独立思考并运用自己的知识的。他能把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区分开来,而且不会装作能解决一切问题。他倾诉他人、评价他们说的话,却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6成功者能灵活变通。他遇事不会采用已有的、刻板的方式行事。他能根据形势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计划。

成功者热爱生活。他乐于工作、喜爱游玩、享受美食、欣赏他人和自然带来的乐趣。他心安理得地从自己的成就中享受乐趣。(他)也毫无妒忌地欣赏他人的成绩。

7成功者关心天下、关爱世人。他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他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即使面对国内和国际上的难题,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尽己所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8即使人们生来注定会成功,但也是生来就要完全依赖于周围环境的。成功者顺利地完成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失败者则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的某个时候失败者开始回避独立。这种情况通常始于童年时期。营养不良、非人道待遇、不愉快的人际关系、疾病、长期的失望,以及身体护理不足等经历都会促使人们成为失败者。

9失败者不善于通过一系列可能采取的作为来恰当地展现自己,这阻碍了他获取成功。如果他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毫无前途的话,他可能不知道对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他不敢尝试新食物。他不仅重复自身的错误而且常常重复自己家庭和文化群体的错误。

10一个失败者很难去爱别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爱。他不知道和家人建立亲密、真诚、直接的关系。相反,他试图使别人按照他的期望生活,也努力使自己按他人的期望生活。

Unit 4

人体内有医生吗?

1 当你去看病时,你总希望走时能拿到一张药方。知道你能得到一些药,你会感觉好些。但是医生清楚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药。有时病人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一切都会好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就会开安慰剂。

2 安慰剂可以是糖丸,无害的针剂,或者空的胶囊。尽管安慰剂中没有任何药的成分,但似乎也能使人康复。病人以为

这就是药,然后开始好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3 安慰剂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有关人体怎样自愈的新知识领域。就好像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医生一样。这位“医生”能治好我们的病,如果我们让他治的话。4 但是,我们仍然不清楚安慰剂究竟是如何治病的。有些人说,它能起作用是因为人脑会欺骗自己。这些人说如果能使人脑上当, 误以为得到了药物治疗,那么人脑就会像真的得到了药物一样行事,于是病体就会好转。5 另一些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病人希望身体好转,而安慰剂能促使这种愿望成真。如果病人知道是安慰剂的话,那它就没有效果了。这表明人体并没有上当受骗。情况似乎是这样:如果病人以为他们得到了药物治疗,他们就会充满希望。他们感到在得到治疗。这就使得他们更加强烈地希望身体好转,而正是这种希望有助于他们康复。6 安慰剂并不总是有效。这种疗法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取决于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如果病人非常信任医生,而医生又真心想帮助病人的话,安慰剂就更有可能起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是最有效的安慰剂。7 有一项研究可以作为例子来说明医生在促使安慰剂发挥效用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些溃疡出血的病人被分为两组。第一组病人由一位医生告诉他们用了一种新药,并且相信这种药能够缓解他们的疼痛感。第二组病人由一位护士告诉他们用了一种新药,但是药效如何却不太了解。结果,第一组中百分之七十的病人病情明显好转。第二组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病人情况有了好转。实际上,两个组都用了同样的安慰剂。8 人们已发现安慰剂能在很多不同的病例中发挥作用。它对于晕船、咳嗽、感冒、甚至术后疼痛这样的病症都有帮助。曾经有过一项实验来检验安慰剂是否能帮助老人健康长寿。9 这项实验是在罗马尼亚的150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中做的。他们被分成三组,每组50人。第一组的老人什么也没给。第二组用了安慰剂。第三组用了真药,并被告知这种药对于因年老而出现的疾病有帮助(实际上它根本不是针对老年人的药)。对三个组的老人的研究持续了很多年。第一组与那个村庄里老年人一贯的状况没有什么区别。第二组(用了安慰剂的)身体要健康得多,死亡率也降低了。第三组(用了真药的)与用安慰剂的那组人结果非常一致。10 安慰剂也会有不良后果。如果病人认为药物会有不良反应,那么他们用了安慰剂之后也会显示不良反应。这似乎表明药物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一些医生仍然认为如果安慰剂有可能存在不良后果,那就不该使用。他们觉得对于安慰剂的了解还不够。11 尽管如此,人们知道在别的一些国家安慰剂的使用已有好几百年了。在一些非洲国家,部落的医生早已知道,如果病人认为自己会好起来,他们的健康就会好转。他们采用的很多“疗法”看似不可能治好病人,但居然行之有效。12 安慰剂的奇效似乎确实表明人的精神力量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更强一些。有些人认为你可以用精神来治愈自己的疾病。有趣的是甚至那些信誓旦旦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人,也因为用了安慰剂而完全康复了。

Unit 6

饮食与文化

1 对于什么样的食物好吃,我们都有自己的主见。对于什么样的食物不好吃,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某种文化背景的人常常会觉得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吃的食物难以忍受或者令人作呕。比如,在著名的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访问非洲时,团里的一名成员看到有人抓起一只蝴蝶就吃了下去时便恶心得想呕吐。许多人会发觉吃老鼠肉令人恶心,但世界上有42种不同文化的人认为鼠肉是合适的食物。

2 在非洲有些人认为非洲白蚁可以做成美餐。对于许多其他人来说,如果非吃(白蚁)不可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呕吐。但是,如果拿100克的白蚁和100克制作好的汉堡包相比,前者所含的热量是后者的两倍多,其所含的蛋白质也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3 不过,对食物的好恶似乎并不一定与营养有关。例如,花椰菜在营养最丰富的常见蔬菜中排名第一,但它在美国人最喜欢的蔬菜中仅名列第二十一位。西红柿在营养最丰富的蔬菜中排名十六,但它在美国人最喜欢的蔬菜中却名列榜首。

4 但不喜欢并不是某些文化(中人们)不吃某种食物的唯一原因。在有些文化中,有些食物是禁忌。“禁忌”一词来源于斐济群岛的语言, 用来表示禁止做的事。有些食物在某些宗教中被列为禁忌,但也有一些饮食禁忌与宗教无关。通常我们不去考虑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些东西是禁忌。我们也许甚至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禁忌。人类学家试图发现禁忌背后隐藏的原因。例如,印度“圣牛”为人们所熟知。牛可以在印度的大街上到处走,它们可以吃街上食品摊主所供应的食物中任何它们想吃的东西。结果,牛就成了问题。可是,在印度没人会去杀牛或吃牛肉。杀牛或吃牛肉是禁忌。这种习俗在其他人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人类学家相信这自有其原因。首先,牛是很宝贵的,因为农民需要它们帮助犁地。其次,牛粪可作地里的肥料。在印度,许多农民买不起肥料。还有,牛粪弄干后可用来烧火做饭。因此,杀牛食肉的农民很快发现他们无法犁地,无法给庄稼施肥,或者无燃料做饭。

5 再比如,美国人不吃狗肉, 尽管其他一些文化背景的人视狗肉为佳肴。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为重要。通常它们被视为家庭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把狗当成自己的孩子。此外,狗的价值还在于防范罪犯。盗贼一般不进入有狗的住宅,因为狗会吠叫,而且可能会袭击试图进入屋子的陌生人。显而易见,狗在社会中作为伙伴及防范罪犯的卫士的角色使吃狗肉成为禁忌。

6 不止一种文化忌食猪肉。有迹象表明一些古埃及人不吃猪肉。古代以色列人也视猪肉为禁忌。对禁食猪肉的一种解释是,未被煮透的猪肉可能会传播一种疾病,叫旋毛虫病。但大多数人不再认为这能很好地解释禁食猪肉的原因。另一种解释是以色列人原属游牧民族——他们总是居无定所。要养猪,人们就得在某地定居下来。从前以色列人不愿在一个地方定居,因为他们不想改变自己的文化。正因如此,他们便不食猪肉。

7 人类学家相信,对食物的好恶大多是不同人不同生活方式的结果。有些人生活在既有大型动物又有许多昆虫的地区。他们杀死大型动物有困难,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对他们来说,以昆虫为食要容易些,因为捕捉昆虫既不困难又不需花太大的力气。四处流动、过游牧生活的人不愿意为吃肉而养猪。人们也不吃像狗那样的宠物。美国人牛肉吃得很多,因为有大量的土地可用来养牛,而且牛肉可以通过铁路以低廉的价格进行长途运输。

Unit7

从容得体德跨越文化沟壑

1 在外语学习中,学会一些简单的词组就能让你不知不觉地进入另一种文化,而丝毫不暴露你作为一个外国人的身份,但你为什么总是学不会呢?每本汉语课本都,一律从问候语开始的。但是作为美国人,每当我要送客出门时,我总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唐突的说声再见是不行的,然而,这就是我从这些课本里所学到的一切了。因此我只能微笑,点头,像个日本人似的鞠躬,并拼命的想找些话来说,以缓和离别的气氛,使他们觉得我确实欢迎他们再来。因此,我常常靠我中国丈夫的彬彬有礼来掩饰自己的慌乱。

2 后来,通过听别人说话,我开始学会一些使客人听了舒服的言辞,感到送客这项重要的任务,我不仅顺利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出色。

3 对中国人来讲,送客需要有一定的礼仪和很多胜人一筹的本领。尽管没有人期望我去遵守甚至了解所有这些规矩,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还得学会那些在送客时必不可少的表示客气及推让的话。

4 中国人觉得送客必须送到尽可能远的地方——送下楼梯到马路上,或者也许一直送到最近的汽车站。有时候,我等了半个小时甚至还要长的时间,才等到丈夫送客人回来,因为他一直把客人送到汽车站并等到下一班汽车到站。

5 对一般的或比他年轻的客人,我丈夫也许只是说:“我不送你了,行吗?”当然,客人会让她相信,从没想过要麻烦主人送他:“不要送!不要送!”

6 这样好倒是好,但当我成为别送的客人时,我的推让总是无效;而且,女主人或男主人甚至两个人都要送我下楼,并陪我走好一段路,而每下一段楼梯我都照理说一遍“不要麻烦送我了”。如果我是想走得快一点以免让他们跟上来,那只会使他们更不舒服:他们得在我后面紧追。最好还是接受着不可避免的礼节。

7 而且,那也是违背中国习俗的,因为“匆忙”最要不得。你跟别人分手时说什么呢?“慢走”。不说“再见”或“一路顺风”,而是“慢走”。对中国人来讲,她的意思是“小心”或“脚下留神”或是诸如此类关照的话,但其直译是“慢走”。

8 同一个“慢”字还被用于另一句客套话中,那就是在一顿极其丰盛美味的饭后,主人向客人(说“怠慢了”)表示他是一个不称职,招待不周的主人。

9 美国和中国的文化截然不同。美国的女主人,当别人赞扬他的烹调技术时,很可能会说:“哦,你喜欢,我就高兴。我是特地为你做的。”而中国的男女主人就不一样(通常是男主人做一些高难度的菜),他们会认为“没什么好吃的”,以及没有合适的菜不成敬意而道歉。

10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对待小孩。美国的父母谈起自己的孩子的成就时十分自豪,会说约翰尼是如何成为校队的一员,简是如何被评为优秀生上了光荣榜的。中国父母则不同,即使他们的孩子在班上名列前茅,也总是说他们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以及4从来不听大人的话等等。

11 中国人谦虚为荣;而美国人则崇尚“直率”这种谦虚使许多中国人去了美国人家里吃饭时不能吃饱,因为按照中国的礼节,任何东西需要再三推让才能接受,而美国主人则认为“不要”就是“不要”,不管是第一次,第二次还是第三次。

12 最近,美国某大公司访华的一位成员向我抱怨说,关于他们愿不愿意修改某提议,中国人竟问了他们三次,而且每次美国人都清清楚楚,斩钉截铁的说“不”。我的朋友很生气,因为中国人没把他们第一次说的话当回事。我马上就意识到问题所在,而且奇怪这些美国人为什么没在去中国之前彻底研究一下文化差异。那样他们在谈判中就可以免去很多困惑和挫折。

13 一旦你知道了应答的信号和方法,生活就变轻松多了。当客人刚到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马上问他们要不要喝茶。他们会说:请不要麻烦了。”这正是我该去泡茶的信号。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4页)
相关文档
  • 精读第二册课文翻译

  • 新编大学英语2课文

  • 新编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

  • 新编大学英语3课文

  • 高英课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