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二)关于文化定义的学术性探讨1、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典籍里面,它是文和化的复合。2、1952年,Kroeber(克罗伯)和Clyde Kluckhohn(克鲁克洪)发表了一本专门研究文化定义的著作《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3、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文化包括大小写字母的“C”文化。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3.文化是一个体系。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5.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文化会影响到交际。当我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和他人交往时,我们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反应。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想完全去掉自己原有的文化烙印而换上一种新文化是难以办到的。文化特点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人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都与文化密切相联。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特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交际语言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表现形式: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1.种族间的交际;2.民族间的交际3.国际间的交际;4.同一文化中不同亚文化间的交际;②从社会学的角度分:1.个人层次;2.组织层次;3.国家层次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双方文化共享性差;(1)编码发音和形状不同(2)词汇量不同(3)各种编码本中共有词汇的文化涵义相同与不同掺杂在一起。(4)编码次序不同2.各种文化差异程度不同;3.无意识的先入为主;4.误解、矛盾与冲突增多;

5.文化变异性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1,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理由:因为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2,在跨文化交际中更重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因为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应该放在首位。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个人之间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把他们当作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顺序:主流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对外汉语导入文化因素进行教学:1、历时文化和共时文化,历时研究:从纵的方面考察某一文化或文化现象的起源、发展、演变,它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共时研究:从横的方面考察某一文化或文化现象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表象和特征。2、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由于各地域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只有结合语言教学,真实介绍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才能使外国学生真切了解中国,对汉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使他们更为便利地在各个地区与当地人进行交际。3、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语言交际文化主要指蕴含在语音、词汇、语句中的文化因素。非语言交际文化的范围更广,如动作姿态进行交际,交际时的距离,交谈时的眼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时让留学生尽快掌握目的语和相应的文化,用目的语进行交际)。4、词语文化和非词语文化。词语文化: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系统中,完全等值的词所占的比例不大。不等值词和不完全等值词(指不同语言中意思、色彩、用法不完全相同的词),蕴含着自己的文化特质。非词语文化:语法系统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不能忽视。语音中的表现主要是音系和谐音。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当代中国交际文化,尤其是语言交际文化,当然,对非语言交际文化,知识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也不能排斥。

第二章:影响交际的文化方面的制约因素三个方面:1,价值观念;2,民族性格;3,思维方式。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用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价值观念体系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人们的语言也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二)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看不同的文化差异表现:(1)世界观(是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A、中国: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先整体后局部。B、西方:天人相分。人与自然是相分对立的,人处在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地位。体现在语言上,重逻辑,求精确。而且是分异型句式。2、群体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A、中国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B、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存在的价值,崇拜个人奋斗

3、时间取向:过去取向和未来取向A、过去取向还是未来取向。中国人以过去为主,人们崇尚老祖宗,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都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很少崇尚老祖宗,敬老尊师,也不像中国人那样重经验,重年龄。

B、对时间使用的差异。中国人是时间的主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灵活性很强,美国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时间紧缺的意识。民族性格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总体的价值取向。中国的民族性格体现了以人生为核心的人文特质,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是入世的。西方人对人生的探讨不像中国人那么感兴趣,他们偏重于追求世界的本体,关注的是怎样认识自然或客观世界,而不是怎样为人处世,西方民族性是创世的。三、思维模式。整体思维的特点: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思维,就是指思维的对象、成果及运用思维成果对思维对象加以改造,都表现出整体的特征。分析思维的特点:分析性思维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分门别类,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具体的细节或者简单的要素,然后深入考察各个部分、细节、要素在整体中的性质。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西方人的分析思维模式是先局部后整体,是归纳式、线条式的思维模式。在感知时间、地理位置,表达组织,介绍人物等方面,英语的表达顺序是从小到大。汉语是从大到小。英语注重“形和”,就是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汉语注重“意和”,虽然也有关联词语,但是远不如英语的多

具象思维的特点:整体思维倾向于具象的思维模式,它由类比、比喻和象征等思维方式组成。中国文化思维具有较强的具象性,习惯于用“实”的形式表现“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思维中的逻辑性联系可以不明显,只要有相关性,就可以建立联想,不需要准确定义的概念,严格的程序,也无需追求精确。抽象思维的特点:抽象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思维的形式,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等途径加以系统化、精确化,并形成相关体系。西方文化思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语言、文字上的不同表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结构;汉语形象化、隐喻性较强,英语抽象化、逻辑性较强。【中国的汉字是典型表意文字,以形写意,形音义三位一体,这种特点正是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具象思维的必然结果。西方文字属于表音文字系统,拼音字母和语言中的声音单位相联系,以形标音,是线性文字】

第三章.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音与跨文化交际:语音对语言表达的风格(style)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1.声调。声调语言、非声调语言。2.汉语中存在的大量同音词汇,为中国文学和曲艺的某些特色提供了沃土。

3.在汉语和日语中描绘自然声音的拟声词要比英语多。词汇与跨文化交际:1.词汇意义的特征(1)词汇意义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化性,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2)词汇所表示的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字面的意义(本义)和引申义。【了解不同语言中由于文化不同而形成的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的异同,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之一。】2.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问题(1)重合词汇: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都相同。(2)平行词汇:指两种语言中字面意义不同,但是引申意义相同的词汇。(3)全空缺词汇:指一种语言某些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都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4)半空缺词汇:指两种语言中字面意义相同,但在一种语言中有引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该引申意义的词汇。(5)冲突词汇:指在两种语言中那些字面意义相同,但是引申意义不同甚至褒贬含义截然相反的词汇。【1、“白象”牌电池(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意为“多余的负担”)

2、“飞鸽”牌自行车(Flying pigeon在英语中引起联想是“幼小软弱而又要求保护的动物”)

3、“金鱼”牌卫生纸(Gold Fish的联想是多水易滑)】。句法指语法中联词成句的规则:1、英语的句子有两种基本类型:主语——谓语,主语——系动词——表语,句子中主语不可缺少。2、汉语基本上属于主语——动词——宾语,但句中可以没有主语。中国的称呼语受到社会结构、传统伦理、血缘、宗族社会因素的影响,它远远比西方的称呼语复杂。首先,中国的称呼语种类繁多,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比拟不了的。其次,中国是礼仪之邦,汉语中的称呼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礼貌习惯。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规则在称呼行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的称呼语言:在西方社会,因为其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与东方截然不同,对相互“称呼”语的使用和对其意义的解释也自然相差悬殊,至少不像中国社会中的称呼语那样纷繁复杂。【中西方的拒绝语言最大的区别在对待地位较低者的拒绝语言上。】【中国人的请求行为的语言或者过于直接或者过于间接。】道歉语中国比西方少的原因:(猜测的原因)1、中国自古强调等级制度。2、传统的农业生产劳作方式和解放后公有制的体制影响。而西方奉行个体本位原则。(原因):1、中国文化注重集体的和谐,注重人际关系,但是英美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很重视个人的区域、时间和其它隐私。道歉的频率较高。2、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典型的家长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关系的本质是等级关系。而英美国家的社会结构是平等的,他们追求个人主义,讲人权至上。

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就是“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类型:时间学、空间学、身势学、体触学、外表、目光学、副语言、嗅觉学。非语言交际系统包括1、体态行为(身体行为)这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从头到脚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即眼神、手势、身势、目光、面部表情等等行为。2、类语言行为(声音行为,又叫伴随语言行为)包括音质、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有声的非言语行为。3、外表行为(外表形态)包括体型、服装、头发、气味、化妆、饰品等各种要素。4、时空行为(时空利用)包括体距行为和时间行为。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在五个方面存在着区别(特点):1,语言交际要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没有固定的结构,所以要正确的解读非语言交际行为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2,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3,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非语言交际与此不同,它是连续不断的。4,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手段则是靠后天习得的。4,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在从事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时使用的大脑半球不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第一、非语言行为单独使用时的功能:1,表示情感2、代替语言3、发送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4、礼仪和宗教仪式。第二、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混合使用时,非语言行为的功能。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文化对非语言交际的影响:1、人们相见行礼的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中国、日本、美国、印度、欧洲和拉美、波利尼西亚、安达曼人)2、接受礼物的动作:(中国人、穆斯林)重合:同一非语言行为在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平行:两种不同文化中,不同的非语言行为符号表达形同的意思。全空缺:在一种文化中有的一种非语言行为符号,而在另外一种文化中却没有这种非语言行为符号。半空缺:在两种文化中都有某种行为方式,但是在甲文化中有意义的行为在乙文化中没有意义。冲突:相同的非语言行为符号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跨文化对比手势语:(1)手势语中的冲突词义,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麻烦。(2)手势语中的全空缺“词汇”,有时也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惑。跨文化对比目光语和面部表情语言:(1)目光语是人们重要的交际手段,它的表义功能是非常丰富的。(2)面部表情也是身体语当中的重要方面。世界各种文化的面部表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第一种障碍: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过程当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对方和自己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和自己的期望相差很远时,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第二种障碍:文化定势和偏见。(文化定势,是对某些人或某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从心理学上讲,它是具有某种信念或者情感性质的态度,是对外界事物进行简单分类的感知过程的产物,是“人们头脑中的画面”。定势的特征:1,不加鉴别地简单化2,强大的感染力3,稳定性和变化性。形成定势的原因:(1)定势的形成与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2)定势完全是后天文化熏陶的产物。(3)媒体对形成定势思维的影响很大。)定势思维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有效交际的角度而言,对交际对象所属全体先入为主的印象,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能带来交际障碍,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交际失误。偏见指与本群体比较而产生的对他群体毫无根据的态度。它是关于文化的不正确的信息,是未经数据证实的否定性品质和意图。(偏见常常导致失败的交际。)第三种障碍: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民族中心主义不可避免,和文化共存。)第四种障碍:语用迁移。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语用迁移造成的后果有时会很严重。跨越文化障碍的原则。1、平等相待2、尊重私人权3、求同存异。

对我们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及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们应该时刻保持以下三种意识。

1、多元共生意识

2、平等对话意识

3、求同存异意识。

平等对话意识:1,在对外汉语领域的文化教学上,教师要对汉文化进行介绍。2,我们教师也要对留学生的文化有个大概的了解,至少要了解班上每个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他们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饮食禁忌、风俗习惯等。3,我们要明确介绍汉文化与留学生接受汉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代表或者体现什么样的文化,既是所谓的文化依附。(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定义为:教师因教学对象为异文化群体成员而进行文化选择时和留学生因学习内容为汉语言文化而进行文化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

1.我们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文化态度,运用目的语文化来进行交际。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文化。2、跨文化交际的训练中如果能向学生提供一个汉英交际方式对比的材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要真正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在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双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所谓“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自觉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1、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尤指对汉语词语中的文化因素的发掘和讲解。2、与交际相关的非语言因素。指的是影响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一些非语言因素。3、与语境相关的因素。尤指跨文化交际中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因素。4、与价值体系相关的因素。指对人们的语言或行为起着规定性作用的价值观、信仰、处世哲学、评价标准、行为规范等。【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一个跨文化交际训练者和指引者,他应当具备良好的外语修养和双文化意识。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和交际中文化因素的敏感,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混融现象:文化混融现象:文化的混合与文化的融合这两种情况就叫做文化混融现象。文化的混合:交际过程中两种文化交替出现。文化的融合:一种文化吸收融合了外来文化,使自身的文化发生了变化的情形。产生的原因:1,心理因素的影响,2,文化认同因素的影响。“中介文化行为”就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行为。或者说,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带有中介文化特征的言语行为。【中介文化行为产生的原因:1、母语文化的迁移2、目的语文化的“过滤”3、目的语文化的“泛化”。】母语文化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等来实现目的语文化中特定的文化行为和交际功能。母语文化迁移的表形形式如下:(1)母语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迁移;(2)母语文化行为方式的迁移;(直呼其名,“谢谢”的使用频率。)(3)母语语用功能的迁移。(打招呼的方式)【学习者母语文化迁移反映了学习者在文化习得过程中普遍运用的一种交际策略。一个初学者初次接触目的语文化,唯一可依靠的认知手段就是他的母语文化系统。】目的语文化的“过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表达的目的语文化受到母语文化的“过滤”。目的语文化的“泛化”:把目的语文化的规范和准则推而广之,超越了使用的范围。

文化混融现象、中介文化行为和对外汉语教学:一、突出交际性教学原则,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首先是要充分利用课堂环境加强交际训练,因为课堂能提供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1、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做有交际意义的问答练习,设置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情景或话题进行交际训练。模仿课文情境进行分角色表演。2、还可以通过汉外对比导入符合中国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其次,可以配合一些声、像等教学手段。影视不仅提供了真实环境中的言语交际,而且还给观者提供了观察目的语文化的非言语交际模式。再有就是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直接接触中国社会,在与中国人的实际交际中学会交际技能。

二、追求表达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提高第二语言的自我监控调节能力。留学生在进行了有效的交际之后,他们一方面会增强信心,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放松对表达的正确性与得体性的要求。

(在实际交际中,由于文化混融语境、中介文化行为的影响,这些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方面的问题往往得不到纠正,甚至不能被发现。我们不能因为听懂了学生的表达意思,完成了有效的交际而放松对正确语言形式和语用得体的要求,相反要针对学生的这类错误在课堂上加强训练)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f hi 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istent i 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ace, ideol 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any of huma 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l. The story of h 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mple name-calling to i 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mpe 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d peop 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 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n our own neigh 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 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 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 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 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 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 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early childhood what matters, what to prefer, what to avoid, and what to do. Culture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他定势” 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4)文化冲突 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5)文化曲解 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6)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7)文化距离 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 (8)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跨文化交际答案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水平测试题(一) I. Multiple Choice(20 points, 2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tatement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移民each year and has referred to as a melting-pot大熔炉society. This trend can reflect the theory of ___A__. A. macroculture B. microculture C. globalization D. modernization 2. A teenager dresses like and talks like a gang member but not a member of any gang. This case reflects the ___A____ characteristic of subgroup. A. deviant label B. temporality C. wanna-be behavior D. unexamined 3.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B___ perspective. A. anthropological人类学 B. intellectual有才智的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心理 4.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B__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5.There is a Chinese belief that “One is good in natur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imilar habits. However, if he is not well educated, his nature changes”. This belief can reflect that____C___. A. Human nature is evil but perfectible B. Human nature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C. Human nature is good but corruptible容易 堕落的 D. None of the above 6.Mr. Wang, a Chinese immigrate in U.S, has adapted himself so well to American culture that he gradually lost his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is process is called__C___. A. 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隔离 B. integration整合一体化 C. assimilation吸收同化 D. marginalization边缘化 7.Liming, a Chinese student, just began his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first week in U.S., h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new and exciting,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Liming is in__A___ stage of culture shock. A. honeymoon蜜月 B. crisis危机 C. reintegration再整合 D. gradual adjustment逐渐适应 8. ___C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9.___A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歪曲曲解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10.___D__ refers to that portion of the receiver response of which the source has knowledge and to which the source attends and assigns meaning.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trend,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and the shock or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is inevitabl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aste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 that we can exchange and cooper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uch better. This article may give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al function of getting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capabilities we need to know,and how to improve abilit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 f hi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 istent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 ace, ideol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 any of huma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 l. The story of h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 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 mple name-calling to i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 mpe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 d peop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 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 n our own neigh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 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组成员。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他共出版了专著6部,教材4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一直享有盛名。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因此,作者就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的特点、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第五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为提高跨文化意识,也就是教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应对跨文化的有关问题。 胡文仲编写的这本书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就像之前的文章大都只侧重于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角度,仅仅关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没有更

新编跨文化交际课后翻译中英对照

Translation1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f hi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istent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ace, ideol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any of huma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l. The story of h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mple name-calling to isolationism t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s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 it impe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peop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n our own neigh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uld peac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民族与文化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甚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Translation 2 Culture is something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 our “software of the mind.”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s.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e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m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e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early childhood what matters, what o prefer, what to avoid, and what to do. Culture also tells us what ought to be . It gives us assumptions about the ideal beyond what individuals may experience. It helps us in setting priorities. It establishes codes for behavior and provid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