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法经济学原理的案例分析

法经济学原理的案例分析

法经济学原理的案例分析
法经济学原理的案例分析

请大家尝试用已经学过的法经济学的原理和思路来分析下列问题,案例一和案例二只需要思考,后面的四个案例需要文字作答。对于案例中不清楚的地方,自己可以分成不同的情况考虑分析。字数不限,下次上课前提交,计入最终成绩。下次课就讲解这六个案例(宋体,小四,A4纸打印,单倍行距,其他格式参照第一次作业)

案例一:

苏联解体后,一个苏联马戏团到台湾去巡回演出。一天,马戏团要载一只老虎从甲地到乙地去。这个货车载着老虎,但老虎是关在栅栏里面的,然后上面挂着个牌子,上面写着“老虎危险,请勿靠近,老虎伤人”等等。汽车开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一个红绿灯,就停下来了。刚好一个三十八岁的女士经过,这个女士觉得老虎毛皮很漂亮,正好老虎背对着她,于是她伸手去摸这只老虎。她刚把手伸到笼子里面,老虎一回头,就把她的手给咬断了。在这个案例中,谁要负责,负多少责。就两方,一是受伤女士,二是这个马戏团。

简单而言,上述案例责任分配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方案,女生负100%的责任,马戏团不用负责。

第二种方案,女生负责超过50%,马戏团负责少于50%。

第三种方案,女生负责少于50%,马戏团负责超过50%。

第四种方案,女生不用负责任,马戏团承担100%的责任。

你选哪一种,为什么?

第三种方案,女生负责少于50%,马戏团负责超过50%。因为马戏团尽到了一些警示义务,所以受伤女士伸手摸老虎手被咬断,她自己也要负责任。但是,马戏团所做的防护措施和警示义务并不够充分,应负主要责任。

用事前思维分析,马戏团负责超过50%有利于激励马戏团以后做好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受到危险动物的伤害。虽然马戏团已经把老虎关在栅栏里了,而且还在上面挂了个牌子,写了“老虎危险,请勿靠近,老虎伤人”,但是其他人仍可以接触到老虎,而且从一些角度并不能看到警示牌,很可能做出危险的举动。更好的方法是将老虎放在四周密闭的栅栏里,防止其他人与老虎接触。如果马戏团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责任少于50%,以后可能还会有马戏团采取不到位的防护措施,致使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用最低成本避损人原则分析,马戏团是最能控制老虎咬人风险的一方,控制风险的成本也比较低。

案例二:

这个案例发生在英国,有一些工人要去修马路,因为马路非常硬,所以需要用到炸药。中午到了,工人们去吃饭,所以就没有人看管,但有炸药在马路上,所以在炸药附近已经用线围起来,并且有清楚的告示:炸药危险,请勿靠近。几个小朋友放学回家,经过马路这边。由于小朋友比较好奇,所以尽管看到了告示,还是用脚踢一踢,结果炸药爆炸了,造成了死伤。各位同学,这个案例和摸老虎菊花的案例有没有什么相同相异之处?如果我们针对主要的相同之处,那么它们的相同之处何在呢。因为从主要的相同之处,或许你可以归纳出一个原则,从而类似情况类似处理。

相同之处:受害人都是因为自己所做的危险行为而受到了伤害,尽管另一方已经做了一些警示。

相异之处:受伤女士可能没有看到警示牌,而小朋友明确看到了告示;受伤女士已经成年,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小朋友未成年,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主要的相同之处:制造危险的一方都没有尽到有效警示和防范风险的义务。

所以这个案例可以和案例一类似处理。但是,工人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小朋友的监护人承担很小部分的责任。

案例三:

一种情况是,一个公司中A部门的上司性骚扰了A部门的下属,另外一种情况是A部门的上司性骚扰了B部门的下属,上述两种情况根据犯罪构成,都构成性骚扰。请问各位,这两个情景在判决上是否应有所不同?请给出相应的解释。

这两个情景在判决上应有所不同,对性骚扰A部门下属的A部门上司的处罚应该比性骚扰B部门下属的A部门上司的处罚重。

从事后思维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激励大部分上司不再性骚扰本部门的下属,而性骚扰其他部门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可以减少上司性骚扰下属事件的发生。从下属的角度来说,被本部门的上司性骚扰,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忍气吞声,否则很难继续工作,这就使得性骚扰下属的上司们更加肆无忌惮;而被其他部门的上司性骚扰,下属可以选择向自己的上司举报或者向级别更高的领导举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对性骚扰其他部门下属的上司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因此,对性骚扰A部门下属的A部门上司的处罚应该比性骚扰B部门下属的A 部门上司的处罚重,可以减少上司性骚扰本部门的下属,而性骚扰别的部门下属很可能被举报,所以上司性骚扰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下属的事件都会减少。

从效率的角度分析,这样做可以减少上司性骚扰下属事件的发生,既降低了司法成本,又使得很多下属避免遭到上司性骚扰的危害从而可以认真工作来为公司创造效益。

从边际思维的角度分析,这样做促使很多上司不再性骚扰本部门的下属,而转向性骚扰其他部门的下属,但很多上司会认识到,性骚扰其他部门的难度较大,机会比较少,而且被举报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几乎不会性骚扰其他部门的下属。这样的判决把法律威慑和原有的制度威慑结合在一起,使得很多上司不再性骚扰下属。

综上所述,对性骚扰A部门下属的A部门上司的处罚应该比性骚扰B部门下属的A部门上司的处罚重,可以减少以后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案例四:

一个人养了一群中华蜂,生活的很甜蜜;不久搬来了一个新邻居,邻居养了一群意大利蜂。中华蜂个头小,产蜜量低;意大利蜂个头大,产蜜量高。很快这群意大利蜂就把中华蜂都吃掉了。中华蜂的养蜂人找了派出所的民警,如果你是民警,你的调解方案是什么?理由又是

什么?

如果我是民警,我的调解方案是由饲养意大利蜂的邻居承担饲养中华蜂人的所有损失,理由是这样调解可以减少以后此类事件的发生。

用事后思维分析,这样调解使得以后很多人准备饲养蜜蜂时,会先查看周围是否有人养蜂,自己将要养的蜂会不会对别人已经养的蜂造成伤害,如果会的话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避免导致其他人的损失。而且,很多人养蜂前,不会因为担心自己将要养的蜂受到其他人养的蜂的威胁而放弃养蜂或者选择比较厉害的蜂来养,有利于增加经济活动及其多样性,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效率的角度分析,这样调解可以减少未来此类侵权案件的发生,节约了司法成本。

从单一所有人的角度分析,这样调解使得养蜂人像单一所有人那样考虑,如果别人养的蜂是自己养的,他们还会养将会造成伤害的蜂吗?答案几乎上否定的。可能会有部分人在权衡利弊后,觉得自己养蜂的收益超过了自己投入的成本加上赔偿别的养蜂人的成本之和,于是就会养将会造成伤害的蜂,但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少的。而且,就算出现这样的情况,准备养蜂的人也不一定造成损失,他(她)可以和其他养蜂人协商,支付他们一定的补偿,使他们停止养蜂或者改为养其他的蜂(不会和该养蜂人将要养的蜂之间产生相互的负面影响)。

用最低成本避损人原则分析,准备养蜂的人能以最低成本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承担风险或者转移风险,他们最容易知道自己将要进行的养蜂行为会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失,最容易避免这样的损失。而已经养了蜂的人并不容易知道谁准备养蜂,会不会伤害自己的蜂。

综上所述,让饲养意大利蜂的邻居承担饲养中华蜂人的所有损失是比较合理的,可以减少以后此类损害事件的发生。

案例五:

在百货公司买东西,一般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所以你可以买好几个东西。例如你可以买A、B、C、D四个东西,然后开始分期付款。第一种做法是,如果你A货物某一期没有付款,就有工作人员通知你付款,如果你再不付的话,这百货公司就把该项货物回收,因为可以保障其债权的实现。第二种做法是,如果你对A货物没有付款,就有工作人员通知你付款,如果你再不付的话,这百货公司就把ABCD所有的货物回收。第一种叫单项回收,第二种叫全部回收。在美国就发生一个这样的案例,在一个单亲家庭,一个妈妈带好几个小朋友,所以她就买了好多家电、家具之类的,后来其中一个家电无法付款,然后百货公司根据当时的契约,全部回收所有的家具和家电。回收以后,这个妈妈觉得这个交易不公平。于是就打官司,这个案子一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决认为百货公司的做法显失公平,一个人一项货物无法付款就回收全部货物的做法应当禁止。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有没有值得争议的地方,百货公司的这种做法一定不好吗?

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有值得争议的地方,百货公司的这种做法不一定不好,它有助于激励顾客付清所有的货款,那么白百货公司也就有激励允许更多的顾客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商品,实现顾客和百货公司的双赢。

从事前思维的角度分析,全部回收使得顾客一旦没有付清任何一项货物的价款,就失去了拥有所有货物的权利,这样做很得不偿失,顾客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会努力按时偿还货款。同时,全部回收使得百货公司很有可能收回全部的货款,即使不能全部收回也可以通过收回所有的商品保障收益,那么百货公司是很乐意为很多顾客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的。如果单项回收,顾客是能得到更大的好处,但这会助长顾客欠债不还的现象,虽然百货公司能收回钱未付清的货物,但是其利益仍会受到损害,很多百货公司可能提高分期付款的标准,甚至收取更高的利息费用,这就使得很多想分期付款购买货物的顾客达不到要求,那些达到

要求的顾客所承担的成本也会提高。

从效率的角度分析,全部回收可以减少分期付款顾客违约事件的发生,节约司法成本。

从边际思维的角度分析,全部回收的后果对顾客来说更严重,对很多分期付款的顾客都有威慑作用,使得他们尽量不欠款,努力还清所有的货款。

从最低成本避损人的角度来说,分期付款的顾客能以最低成本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承担风险或者转移风险,他们最容易知道自己会不会违约,也最能避免违约,让分期付款的顾客承担全部回收的后果能以最低的成本避免损失。

综上所述,全部回收不一定没有单项回收好,全部回收可能有助于降低分期付款顾客的违约风险,避免百货公司提高分期付款条件和利息。所以,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有值得争议的地方,百货公司的这种做法不一定不好。

案例六:

当一个果树的果子掉到邻人土地上,这个果子属于果树主人所有还是邻人所有,为什么?

果子应该属于邻人所有,这样做可以使以后很多人把果树所占的空间控制在自己领土范围内,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用事前思维分析,果子属于邻人所有能够激励很多果树主人把果树种在自己领土范围内,保证果树长大后树枝不会延伸到其他人的领土上以使果子不会掉入别人的领土,很多人的领土也就不会被其他人的果树及其枝丫占据。如果果子属于果树主人所有,以后种果树的人就不会注意控制果树及其枝丫的覆盖范围,果树就很可能会侵占别人的领土。

从效率的角度分析,果子属于邻人所有使得果树主人种果树时倍加注意,尽量不让果子掉到其他人的领土上,可以减少争议事件的发生,降低司法成本。

从外部性的角度考虑,如果果子属于果树主人所有,就会对邻人产生负的外部性。果树主人侵占邻人土地的成本由邻人承担,果子的收益却归果树主人所有,损害了邻人的福利。所以果子应该属于邻人所有,因为邻人承担了土地被占的成本,得到相应的收益是合理的。

用最低成本避损人原则分析,果树主人能以最低成本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承担风险或者转移风险,他们最能控制果树的种植地点,从而控制果树长大后枝丫的覆盖范围,避免侵占比人的土地。而邻人很难在果树主人种植之前知道果树会被种在哪,就算知道了也很难改变果树主人的决定。一旦果树种下以后,如果将来可能侵占邻人土地,邻人也很难劝说果树主人重新种植。所以,掉到邻人土地上的果子应该属于邻人所有,使果树主人承担侵占土地的成本。

综上,当一个果树的果子掉到邻人土地上,这个果子应该属于邻人所有,这样可以减少以后此类事件的发生,避免邻人无谓地承担成本,提高效率。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 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1.2 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1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 2.2 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2.3 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3.【判断题】时间的利用隐含着机会成本。( T )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T ) 2.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学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了。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为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有益和必要的帮助。 一、第三块三明治 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当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戈森法则 二、是赚了还是亏了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卷纸上。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B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3、亨利花了一个小时购物并买了一件价值30美元的衣服,购买该衣服的机会成本是()。 A.一个小时 B.30美元 C.一个小时加30美元 D.一个小时加30美元的次优用途 4、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6、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7、假如某教授的年薪是20万元,若他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他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 A. 20万元 B. 17万元 C. 3万元 D.不确定 8、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1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2、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3、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14、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 A.折旧 B.间接税 C.所得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15、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16、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17、如果其他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精修订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 理现象和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扞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题库1-9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关键术语定义 --------------稀缺性1、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 --------------经济学2、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状况 --------------效率3、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 --------------平等4、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理性5、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的情况 --------------机会成本6、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的使整体社会 福利最大化的原理 --------------边际变动7、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激励8、社会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 的经济 --------------市场经济9、经济活动的波动 --------------产权10、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看不见的手”11、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市场失灵12、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 --------------外部性13、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市场势力14、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垄断15、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生产率16、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 --------------通货膨胀17、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 --------------经济周期18、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的做到最好判断正误--------------1、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2、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4、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5、如果我们取消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美国在经济上就会获益,因为我们将被迫生产更多的、我们自己的汽车和衣服。 -------------6、当一家喷气式飞机从头上飞过时,噪音引起了外部性。 -------------7、酒类的税收提高了酒的价格,并提供了消费者对喝酒的激励。 -------------8、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意外结果是降低了学费,为许多原本不想再学习的人提供了上州立大学的激励。-------------9、Sue更擅长打扫卫生,Bob更擅长做饭。如果Bob专门做饭而Sue专门负责打扫卫生,这将比他们平等地分摊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少。 -------------10、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是由经济中货币量的过度增长引起的。 -------------11、在短期中,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失业的减少。 ------------12、即使增加的汽车产量的成本大于所得到的价格,只要有利可图,汽车制造商就应该继续生产额外的汽车。-------------13、单个农民在小麦市场上可能拥有市场势力。 -------------14、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价格和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价值。 一、-------------15、美国工人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设计权衡取舍()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2、以上各项都涉及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3、边际的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一、案例研究报告的培养目标 《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案例研究报告拟要求学生针对课程所学知识,选择某一具体经济学现象或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把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案例分析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我们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①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③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基本素质;④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案例写作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①结合微观经济学某一章节,也可以结合多个章节,把一个经济学理论点如供给、 需求、弹性、产量、成本、价格、市场结构、资源、政府管制等(学生在选择理 论点时,不要局限于上述理论点,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理论点),在结合现实 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写作工作。 ②在撰写案例时,要按照规范进行写作,案例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③案例写作要阅读至少5篇文献,如表1所示。学生要把文献笔记附在案例报告后 面,案例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文字、数据、图表等,要标明出处,精确到引用文 献的页码。 ④案例写作要对经济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对你打算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起因、过程和 结果进行充分、细致的叙述,要有逻辑性,最好有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支持。 ⑤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把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两层皮”, 即理论和案例内容脱节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报告格式示例 题目(如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 要求说明这篇报告分析的经济现象、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方法特色、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与观点。 关键词: 要求论文观点表达、逻辑构建的最关键词汇,切忌一般化。把案例分析报告的关键词列示时,要有3-5个关键词。 1 问题的提出 确定本文要采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主要经济现象,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运用政府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运用政府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案例:“白色恐怖”依旧,绿色餐具赔钱 “我们的环保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卖不出去,巨额的亏损压负下,我们不得不另找出路。”望着办公室外3万多个平方的厂房,佛山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棉森沉重地对记者说。现在,他以整个“佛山绿洲”入股了被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自1995年国家宣战“白色污染”,以纸质用品取代发泡塑料餐具以来,先后有100多家企业投入人力和资金转向环保餐具的研究与开发。专业从事一次性纸浆模塑制品的生产、销售的佛山绿洲公司成立于1998年,第一期总投资达5000万元,年生产能力1.28亿只,现日产量为40万只。但几年来,发泡餐具仍然大行其道,在白色的“汪洋大海”中,环保餐具的第一批淘金者们不是仆然倒地就是只剩下苦苦挣扎的份儿。比较而言,“佛山绿洲”还是其中支撑较久的。 在生产成本上,环保餐具竞争劣势相当明显。一吨塑料和一吨纸浆板材的价格分别是1.2万元和1.3万元,但制成产品后,价格却相差5倍左右。其原因在于材料的利用率上,后者的成本要高几倍。在生产工艺上,前者技术已经成熟,后者则要经过打浆、成型、消毒和包装等6道程序,成本便居高不下。 “环保餐具产业是一项微利产业,规模经济将是我们采用的杀手锏。”广东“绿洲”将在原“佛山绿洲”的基础上新建生产线,第一步目标是形成每年3亿标件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我国市场的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在每年100亿只以上。韶能集团的另一负责人透露了他的隐忧,“发泡餐具一日不从生产源头上禁止,环保替代品的生产发展就一日不成规模。” 发泡餐具公司不理解 “我的产品不降解,它也不降解,为什么它能用,我的就不能用?”深圳德丰盛有限公司日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万只,投资总额是3500万元,去年销售额是4400万元。可是,慑于禁白令的威力,与德丰盛合作了5年的零售商“沃尔玛”日前转用了其他产品,仅此一项“德丰盛”每月将损失几十万元。其总经理姚佩佩女士注意到,替代他们的产品是CT产品(聚炳烯与滑石粉的复合环保产品)。目前CT产品还没有列入我国一次性可降解餐盒餐具能用技术条件的检验目录中。德丰盛和另外13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甚至联名斥责,数次发布大幅广告表达对禁白令的不解。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1月发布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的产品已达标,可是,市场上尚未找到不含化工材料而性能、卫生指标又较高的环保餐具;不少产品不过是往聚丙乙烯里混合了改性淀粉等,不可能完全降解。 此外替代品普遍成本过高,生产数量有限,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是否接受都是未知数。“真正的环保是要鼓励少用、重复使用,而不是替代使用。”姚女士举上海为例,上海的管理原则是:“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工厂每月按照生产量或者销售量交纳回收处置费购买“回收标识”,这个标识贴在发泡餐具上犹如有了“准生证”。政府则将收费用于回收、运输、清洗、再利用等善后工作上。目前深圳市面上一次性发泡胶餐具销售量每天有336万只,以此计算,深圳每天大约需要10万元回收费用,姚女士认为这个数目用于回收应该够了,企业也愿意承担这项费用,但是却不得其门。 离不开政策和消费者 后来,在京城发生的一场激烈争论却将姚女士们的“反弹”升级。一个发泡餐具污染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但会议似乎一开始就走了调,整个会议的主题变成了“发泡餐具究竟有无毒性”的辩论,部分塑料专家和北京市消协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经济学原理》(a卷)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a卷答案) 20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 级别: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c)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 a、既定资源的配置b、资源总量的决定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d)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 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c)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c) a、与数量轴平行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b)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d)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1、假定某国2006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而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150,则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为(b) a、20% b、25% c、50% d、125%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每单位所需的劳动(小时) 酒棉布 英国 4 2 葡萄牙 2.5 5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10)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存在货币之间的交换,只有物物交换 劳动数量(小时/ 年)劳动生产率(单位/1小时) 酒棉布 英国1000 0.1 0.2 葡萄牙1000 0.5 0.25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正误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得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得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得指标,但就是,比起其她发达国家,美国得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得加剧,慢性疾病、保险与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得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就是,好得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得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得公共养老金体系,但就是与欧洲与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得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得医疗保健费用得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得美国社会造成极大得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得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就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得社会财政与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就是美国,人口老龄化就是21世纪得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就是新世纪人类发展得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就是进入老年社会得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就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就是由于较高得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与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得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就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得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得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得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得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得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发展,领取退休金与养老金得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得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得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得资本投资与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

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就像我们上大学的选择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不上大学就会得到一份工资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们三年所放弃的其中一项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上大学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这个学费再乘以三就是我们所付出的实实在在的成本。并且我们不可能不吃东西,我们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项生活开支,这也是一项比较大的机会成本。最后就是我们所投入的时间成本,这也是我们上大学投入的最大的机会成本。当我们把时间用来听课读书时,我们就不能用它来工作或干别的事了。从这些方面就可以衡量出我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而且可以看到的是这个机会成本是相当之大的。 原理三、运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做出抉择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飞机票的价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没有全部售完,现在机长提出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这样有可行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它的边际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飞机上喝的饮料或吃的饭,这些肯定小于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将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损失好些票的价格。所以权衡之下得出边际效益要大于边际成本,理性的销售人员都会将票低价处理掉,而不是白白损失它们的价值。原理四、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预计影响消费选择 经济学现象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价格提高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吃苹果的成本高了。对于果园园主就会增加种植和采收人员,以提高产量,因为苹果的价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北京大学经济学原理考试题

经济学原理I(2004年秋季学期) 期中考试1(B卷答案,A卷只有顺序不同) 注意:请全部用中文回答(留学生可用英文。)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试题纸和答题册一并上交。 一、判断题(判断并必须说明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图形。每题5分,共40分) 1、因为历史数据表明,基础教育的平均社会收益大于高等教育,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应该优先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错误。这里应该考虑的是给定的新增投入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也即边际收益,而不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平均收益。(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2、某大学决定将拥挤的学生澡堂扩建一倍。这一做法必定会使得澡堂的拥挤程度下降一半。错误。在学生的洗澡行为(特别是洗澡频率)不变时,澡堂扩建一倍会使得其拥挤程度下降一半。但学生会对澡堂拥挤下降的激励做出反应,增加洗澡频率,这样澡堂的拥挤程度会有所回升。(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Certain very talented people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everything they do. 错误。他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有绝对优势,但不会都有比较优势。 4、单个农民减少自己的产量并不能使自己受益,但农产品总量的减少可能使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正确。在市场上,单个农民面对的是既定的市场价格,减少产量只能使自己的收益下降。但市场供给总体上的减少,由于市场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可以使得价格上升,其幅度大于销售量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得卖者的总收益上升,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5、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notebooks raises the quantity of notebooks demanded, but not the quantity supplied. 错误。练习本的需求提高了练习本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数量同时代表者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所以供给量也增加了。这一说法混淆了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两个术语。实际上,随着需求增加,开始会出现短缺现象,推动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量增加(和需求量下降),最终回到供求平衡。 6、“非典”期间,口罩的价格上升了,购买的人也大大增加了。这一现象违背了需求定律,因为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非典”事件是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因此,这一变化不能用需求定律(沿着需求曲线移动)来解释。实际上,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和数量上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7、出版社的张编辑是某著名经济学教科书的销售负责人,他认为,由于允许学生将旧的教科书再次出售,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某著名化学家对此建议,出版社可以使用一种他本人发明的印刷墨水,当教科书使用半年后,这种墨水自动褪色,使得书页变成空白。如果张编辑接受这一建议,其结果是必然导致新书价格上升和出版社盈利增加。 错误。这里的分析虽然看到了旧教科书和新教科书为替代品,随着旧教科书的供给下降(甚至消失),旧教科书价格上升,引起新教科书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这可以增加出版社盈利。但是,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购买新教科书的需求者来说,他原来使用教科书实际支付的价格仅是新书和旧书的差价,而现在必须支付新书的全部价格,相当于新书的市场 ..价格而言,现在的需求曲线会左移(需求下降)。两方面的影响相反,抵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