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案例背景

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是一篇启迪生命感人至深的文章,教学目标是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理解母亲对残疾儿子的担心、关爱和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的痛悔。上完这一课后我突然感慨万千,作者在艰难的处境中作者找到了自己成功的路,可是我们许多身体健全的人却没有找到成功的路,真是惭愧啊!另一方面学生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课文,可是许多学生的品德却不高尚,如不遵守纪律,乱扔垃圾,逼父母买名牌衣服,顶撞父母,还有近年来发生的许多悲剧-----校园欺凌事件,学生殴打老师事件,更甚者一位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一名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竟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当警察抓获他时,他竟然微笑。我的心悲凉到极点,课文又学完了有什么用?语文的人文性如何体现?德为什么立不起来呢?该怎么办呢?原因是分析完课文只是了解一些客观信息,学生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反思不足在哪里,更没有在生活中磨砺自己的品德,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所以道德素质就培养不起来。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注重让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

案例主题

写《我与地坛》读后感《生命如何升华》或《妈妈,我想对你说》,家长和老师阅读后写评语,家长在家落实生命和感恩的教育,教师在学校落实生命和感恩的教育,定期交流孩子的表现,这样课文、学生、老师、家长形成四位一体、知行合一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

案例过程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布置的《我与地坛》读后感《生命如何升华》或《妈妈,我想对你说》,小组内互相传阅然后展示。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开始阅读、讨论。十五分钟后展示开始。我们先请五个小组的同学选代表展示《生命如何升华》。

李雅楠:“考试结束之后,我看着那惨不忍睹的成绩,痛苦失望到极点,不经意间竟看见细长的柳条已经发出细小的嫩芽,它们冒着严寒勇敢地迎接春天,我受的这点挫折又算什么呢?于是我看着自己的成绩,继续努力的心坚定了。”

陈梦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赢得师父的承认,这何尝不是生命的升华。佛门讲“四大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可以在这世间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不必在意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乐观面对人生坎坎坷坷。

张云倩:“一个人的一生如果碌碌无为,那么他来这世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老人让座,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些小事都会让我们

的生命得到升华。我们生活中的小举动可能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却可以给他人带来安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人,为你的梦想付出努力,生命就不断升华。”

史玉婷:“有时我常常会想生命在何处升华,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让我豁然开朗,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在大选获胜后给他昔日的对手坎贝尔一个部长的职位,他的宽容使他三次荣登总理宝座。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敌人多堵墙,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在宽容中我们便能得到生命的升华。”

许晨燕:“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在西山美景中忘记了贬谪的忧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乐观与豁达中生命得到升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自然中心灵得到宁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美景能净化人的灵魂,让我们常到自然中走走。”

这段话写的很精彩,大家纷纷鼓掌。我趁机说:“几位同学的发言有的是生活小事感悟,有的引经据典表达自己的感受,都非常好。生命在爱里升华,爱使生命结构中的杂质被融化、被净化,使一个愚昧野蛮躁动暴戾的人学会文明、学会创造和付出,从而使一个浑人变为一个俗人,一个俗人变为一个凡人,凡人变为贤人、贤人变为仙人,如果没有爱的熏陶和洗礼,一个人将永远处在最原始的状态中,永远无法知晓天国的秘密。”

接下来我们请四个组的同学分别展示《妈妈,我想对你说》

的读后感。

申俊杰:“妈妈,我和弟弟就是您的全部。您用尽心血教育我们俩,过去的我一听到您唠叨就心烦,经常冲动与您顶嘴,惹您伤心。有一次我玩手机时间过长,您说别玩了,我当时就顶嘴,您说一句我说十句,最后您对我只有失望。我经过冷静后想了想这件事,完全是我的错误。现在您的儿子长大了,不会和您顶嘴,好好孝顺您。”

妈妈评语:“你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不像以前倔强了,懂得替妈妈做些家务,我感到很高兴,只是玩游戏时间还是有点长,希望能减少些。”

苗天育:“妈妈,回想过去和您的点点滴滴,我成为过您的骄傲,但更多地时候我让您伤透心。升入初中有了手机之后,我基本上没让您省过心,每次都会因为手机吵起来,吵完之后,您一句话也不说。我反省过自己,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为什么故意气您,我错了,我会尽力改正,让您少操点心。”

妈妈评语:“你知道自己错了,我很欣慰。每周玩手机两个小时,好不好?你会像以前一样懂事的,妈妈相信你。”

曹润智:“妈妈,如果说您是一个河蚌,那我就是你怀抱中一颗小小的珍珠,您用毕生的心血来哺育我。我伤心难过时,您安慰我,学习失败时,您鼓励我,我生病时,您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流水匆匆,秋风吹落您年轻的容颜;岁月无情,骄阳晒弯您柔弱的脊背;冬雪皎皎,覆盖了您那满头黑发,但您对我的

爱却日久弥坚。”

妈妈评语:“你是懂事、乖巧的孩子,能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用妈妈操心。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不乱花钱。我感到很欣慰,你是妈妈的骄傲。”

郭冯娜:“妈妈,您总是望女成凤,总是希望我成为最好,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希望自己十全十美,也在不断地去突破,去改善自己。但每每当您在我的面前提起他人的优点,批评我的不足,我会感到莫名的悲伤。请您不要拿我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我相信有一天您会发现我的优点,也会对我充满希望。”

妈妈评语:“我会改变教育观念,欣赏你的优点,多鼓励你,希望我们能多沟通交流,让妈妈了解你内心的感受,生活中你吃苦耐劳,帮妈妈洗碗我很高兴。”

这些感受来自日常生活,引起很多学生的共鸣,学生听得很专心,神情严肃,仿佛想起一些伤心的往事。下课铃响起,没有像平时一样跑出教室,一时沉浸在回忆之中。

教师总结:生命在升华中伟大,在感恩中崇高,在知行合一中蜕变,希望我们欣赏美文共同成长。

课后针对“感恩父母”这一品德的培养继续进行,家长们表示孩子思想认识有转变,懂得理解父母良苦用心,争吵现象减少。同时我和家长共同分享青春期教育的方法,品德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采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才能有很好的效果,靠传统的落后的方法根本行不通。

案例结果

整节课读后感展示课,学生兴趣很高,流露出真情实感。在联系生活体验中反思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育了丰富的情感。课后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强化在实践中培养品行。定期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感恩”德行表现,直至表现良好!品德有丰富的内涵还需逐项培养,任重道远。

案例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了课文和学生生活脱离的问题。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有“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3、根据教育心理学,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而我们以往的品德培养重在讲解和惩罚,违背教育的规律。

4、本节课部分学生写的读后感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没有认真地反省自己。在实践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需反复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在言行举止上体现对父母的感恩!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然而,看到现在的教育状况,似乎与立德树人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各类培训企业的“早教文化”,种种现象似乎都在说明“育分”比“育人”来得更重要。但考试分数上去了,社会水平也上升了,而自身的道德水准却不见得会有多高。为此,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升学率、不是论文和奖励以及头衔多少的排名、不是大楼和设备,等等。 必须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不是一般性地讲育人是根本任务,而是进一步指出要“立德树人”,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而在当下,却往往是重视“发文章”,或可戏称为“立言”为先。殊不知,真正能立得住的文章,必定是“道德文章”。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若竟有文,岂不是“鬼话”?! 立德,树立德业。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为看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曾经,我们总是以书本的方式,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为典范,对所谓的德育教育进行宣传和宣扬。却总忘了,这只是书本上,那些死记硬背的历史,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却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没有切实体会上的意义。将“德”字铭刻在自己的心头,除了学习什么叫“德”,也要学会“德”该如何表达,如何体现。例如,学会助人为乐;学会尊师重道;学会爱护环境。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成为一个正道之人,不仅仅是一日或几日就可成的。要的是持之以恒,要的是努力不懈。如何让下一代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自觉。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从而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认识到作为老师的责任,不要以为只有上课才是育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学生:我们认真负责就是教学生认真负责,我们敷衍马虎就是教学生敷衍马虎;我们热情就是教学生热情,我们冷漠就是教学生冷漠;我们公正就是教学生公正,我们偏私就是教学生偏私。 特别重要的是,要超越“灌输”型教育,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以教师的育人自觉启迪学生的成人自觉、立德自觉,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德育的落实不是落到教材里、课堂上和活动中,而是要落到人心里。“树人”即人的成才,关键在内因。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

立德树人,提高综合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研究

立德树人,提高综合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29T14:58:25.3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作者:王晓芹 [导读]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求,也是新时代和新社会的客观需求。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要求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有纪律的全方位人才,简单来说,即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未来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求,也是新时代和新社会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学校教育当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环境,让其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培养自身发展创新能力[1]。这对学生有较高要求,不仅要良好的道德素养、专业素质,对于学生的体魄和心理也有较大需求。为此,我们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 1 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内涵 (1)道德文化素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道德文化素质一般是指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道德品质(包括责任感、勤奋、真诚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等)。 (2)专业素质。主要指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 (3)心理素质。学生应该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健全的人格。 (4)身体素质。健康体魄是学习的基础前提,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面对生活和学习。 以上四个部分需要得到均衡发展才能确保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主动提供有利的教育条件以及较好的教育方法。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并适应社会体制经济需求,完善教育制度,把握教育大方向[2]。同时还要丰富校园生活,给予学生们广阔的活动舞台。 2 我国教育体制下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我国教育体制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文化熏陶较差,学生整体人文素养不高。 (2)专业教育涉及面较窄,导致学生视野不宽阔。 (3)功利主义倾向度较高,学生素质培养不够。 (4)过强的共性制约,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的根本目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依托,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达到统一[3]。 3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1)充分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很多,例如口头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多种形式在内的鲜明性、准确性和生动性。 (2)完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4]。当学生走进社会时,需要像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处理自身人际关系,协调好各职业间的平衡,使自身交际能力能够符合社会节奏。 (3)具备优秀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从全局出发,贯彻多角度管理,处理好工作以及日常行政、业务等多个环节,在繁琐的工作中保持稳定,做到有条不紊,并且承担一些领导职能,肩负起工作责任。 (4)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具备正确决断能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案,也是实现问题解决的最佳办法。 (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沉着解决的能力包括很多,如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和策划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并具备较好的临时应变能力,在处理问题时做到急而能安、缓儿不辍,在忍让的同时不失去自我原则,学会沉着冷静的看待问题,并学会变通的解决问题。适应能力一般体现在素质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上,需要学生对社会、环境具有较好的主动适应,而不是通过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达成对问题的妥协。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产生认同,并与其同流合污,适应需要同步发展,也要进行改造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作用的发挥[5]。其次,策划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很大一部分作用,只有有效的把握时机,抓住有效空间,对各色各样活动进行筹办和开展,展开全面业务工作,才能让工作更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6)锻炼自我控制能力。在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心平气和的看待问题,压制心头怒气,冷静对待问题,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量,可以避免因为某件小事而铸成大错。素质发展的创新新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核心要点。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使人类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坚实基础。素质发展包含多方面内容,例如细致观察力、强烈好奇心、提前预判力、大胆假设猜想。积极探索等,而且素质发展具有很明显的个性化,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让个人也能展现自身的特点。目前各个行业竞争压力都在逐渐上升,迫切需要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发挥个人的优势。机遇每个人都有,但只会留给做好准备的人,而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于职业的需求程度、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要求学生改变自身传统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全方面发展,并且具别独当一面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抑制内心焦急和冲动,理性的看待问题,并谋划解决方法。在社会中尽可能的表现自我独特一面,增加社会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光和热。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关键词:树立榜样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多年来一直秉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具体做法是: 一、培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我校逐步理清教育的内涵,立足教育的本源,努力培育适合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一是与时俱进,合乎规律,引领发展,培育先进的理念文化。二是专业引领,同伴合作,个体反思,打造浓郁的学习文化。三是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和融竞进,营造合谐的管理文化。四是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建设轻负有效的课堂文化。五是立足校本,注重体验,熏陶育人,构筑全面发展的课程文化。六是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体现风格,铸就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七是人在实小,心想实小,汗洒实小,培育教师的精神文化。八是志存高远,不怕困难,勇担重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文化。九是精心设计,符合规律,简明实用,打造走廊的墙体文化。十是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热情诚恳,建设教师的礼仪文化。 二、着眼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性。 童年是人一生中不可重复的、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它应该是绚烂多姿,充满快乐和欢笑的。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原生态的教育乐园的定位,促使我们要把儿童视为儿童,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宣威市落水镇初级中学:雷广定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把德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德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么,教师如何“树立榜样,以德育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德育”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文明的学习场所。可在校门口挂有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标语。在布置教室时,也用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学生耳濡目染,置身于这样一个德育氛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二、教师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以德来“成人”的教育,其次才是“成才”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把德育工作切切实实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时时处处渗透好德育教育。 三、经常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到孤寡老人家慰问,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白河县城关小学德育工作纪实 近年来,白河县城关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气氛日益浓厚。 几年来,我们经历了一个摸索与尝试、学习与借鉴、开拓与创新的过程,逐步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模式。“以德立校”是学校的根本,基础教育要培育的是身心健康的、个性健全的高尚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白河县城关小学创造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导向、动力作用,总结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创建德育特色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城关小学“文明,进取,诚实,活泼”的良好校风,“乐学,善思,探究,合作”的优良学风,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学校领导对学校德育工作高度重视,真正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校长书记亲自抓,学校形成了校长负责,党支部为核心,政教处为龙头,少先队辅导员、年级主任、班主任及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德育组织系统,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性、一贯性和实效性。 一、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创办德育特色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关键。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培养。我们提出,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高定位、创特色、献爱心。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行在自己的老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他们才会信服,才会效仿,才会激发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我们要求班主任,必须是受教育者的楷模,必须具有高尚的师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然而,目前教育中的“育分”似乎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甚至有社会道德大滑坡的情况。来看几个个案:案例一: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案例二: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案例三: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案例四: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案例五:男生,四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师学习钢琴,八岁学习书法,获奖无数,十岁加入国家冰球队,

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第二位是马加爵。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杀4名同学,2004年6月枪毙。第三位是韩寒。上海人,中国作家,职业赛车手。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亚洲周刊风云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第五位是李天一。李双江、梦鸽之子,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毕业,后就读人大附中,再到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学院留学。成就不小: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奖,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因斗殴拘留教养1年,2013年2月因强奸罪判刑10年。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德江县八一爱民学校李淑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番思考,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以此文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立德树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于立德树人,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如是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没有先进价值体系的引导、凝聚、支撑,没有主流信仰信念,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之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 党中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 二、学校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设校园文化 ①每所学校都要在显目位置展示自己的校训,把“立德树人”放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然而,看到现在的教育状况,似乎与立德树人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各类培训企业的“早教文化”,种种现象似乎都在说明“育分”比“育人”来得更重要。但考试分数上去了,社会水平也上升了,而自身的道德水准却不见得会有多高。为此,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升学率、不是论文和奖励以及头衔多少的排名、不是大楼和设备,等等。 必须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不是一般性地讲育人是根本任务,而是进一步指出要“立德树人”,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而在当下,却往往是重视“发文章”,或可戏称为“立言”为先。殊不知,真正能立得住的文章,必定是“道德文章”。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若竟有文,岂不是“鬼话”?! 立德,树立德业。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为看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曾经,我们总是以书本的方式,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为典范,对所谓的德育教育进行宣传和宣扬。却总忘了,这只是书本上,那些死记硬背的历史,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却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没有切实体会上的意义。将“德”字铭刻在自己的心头,除了学习什么叫“德”,也要学会“德”该如何表达,如何体现。例如,学会助人为乐;学会尊师重道;学会爱护环境。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成为一个正道之人,不仅仅是一日或几日就可成的。要的是持之以恒,要的是努力不懈。如何让下一代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自觉。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从而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认识到作为老师的责任,不要以为只有上课才是育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学生:我们认真负责就是教学生认真负责,我们敷衍马虎就是教学生敷衍马虎;我们热情就是教学生热情,我们冷漠就是教学生冷漠;我们公正就是教学生公正,我们偏私就是教学生偏私。 特别重要的是,要超越“灌输”型教育,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以教师的育人自觉启迪学生的成人自觉、立德自觉,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德育的落实不是落到教材里、课堂上和活动中,而是要落到人心里。“树人”即人的成才,

省级德育示范校申报材料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新)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永昌县第五中学德育示X校事迹材料 迎着教育现代化的春风,踏着立德树人的坚定步伐,永昌县第五中学的各项工作焕发出无比昂扬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环境幽雅,整洁怡人。学校设备先进,学风浓厚。这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也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智慧的舞台。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回顾近年来,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了实施德育教育的基本策略,以德育工作为灵魂,以教育教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素质为目标,追求和谐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和谐,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学校概况 永昌县第五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初级中学,位于县城东关大道南侧,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373人,教职工18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4人,中学一级教师122人。学校自办学之时就坚持“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的办学目标和“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每一位家长殷切期望铺路”的办学理念。在“博、雅、勤、健”校训的感召下,学校致力于“敦品砺学、求是创新”的校风,“爱

生、敬业、求真、笃行”的教风,“尊师、好学、明理、乐群”的学风和“勤勉、务实、、团结”的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人重德、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科学管理、全面发展”的治校方针,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下,永昌五中坚持德育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全校党政工团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XX省两基先进学校”、“XX省交通安全示X学校”、“XX省五四红旗团委”、“金昌市先进学校”、“永昌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德育工作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组织有力,统筹布局德育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作为事关办学方向、学校美誉度和人才质量的生命线工程。为此,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以两位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学生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负责日XX 育工作的布署和开展。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德育工作专门会议,研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曾经看到网上热传的一个帖子:一名小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必须要开始努力了,因为我如果不努力,就会读不好书,读不好书就会不能毕业,不能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了钱……” 虽然有些好笑,但仔细思量起来,却不能不发人深思。这个小学生说的因为学习不好将来不能找到好工作、不能赚到钱,是很实在的话。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没有很好的工作技能,就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没有高质量的就业,就没有办法增加收入。深层次讲,我们的教育又不单单是培养人谋生的能力,一个民族的延续,是要从根本上延续传统文化。是要培养公民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全面发展进步的各项品质。 所以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来培养合格的人才,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公平问题、学术诚信问题、考试作弊问题、学生厌学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教育投入问题等等,都对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造成冲击和挑战。所以,“立德树人”应该永远是教育的

根本任务。 扬州有个“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是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这位中学生在骑车上学时不小心刮蹭了一辆汽车,在原地等待了车主二十多分钟后,因为上学要迟到了,就在车窗上贴了一张道歉字条,并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这个孩子做了一件最重要的小事,这件事情看起来确实不大,但是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上给社会交出 了一份最高分的答卷。” 其实这件事情本来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现在社会诚信缺失、缺乏担当的大形势下,徐同学的勇于担当就非常可贵了。 培养一个人的诚信品质,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还是说划车这件事。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爱车被划事件频发,一搜“划车”,出来接近几千条信息,几乎百分百 是负面新闻,有酒后划车的,有因为嫌挡路划车的,有的是因为泄私愤划车的,这些情况下划车的人大多数是成人,小孩子划车多是因为好玩,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本应负起应负的责任,却是大多数家长采取逃避或是赖账的手段,给社会添加了好多不和谐的音符。 曾经有一个小区被发现有12辆私家车被类似钥匙的硬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要求也比较苛刻,为人要清、立身要正、做事要实,时时刻刻注意语言、仪态、仪表,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用师德去影响、能力去示范,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用适时、适当的表扬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少一些批评,要求学生做到,教师自己必须做到,家校合作,让养成教育有生活的土壤,逐渐形成生活的一部分。还要坚持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不断完善教育,培养适合新时代的接班人。 正文: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在这里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教师本身如何树立德业,为人师表?其次是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他的教育对象是性格各异的人,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的要求也很高,为人要清、立身要正、做事要实。我们要端端庄庄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这就是

树立德业,那么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呢?十八大报告已经给出了 答案,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新时代的人才,那么接下来我就针对“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师德影响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学生潜移默化模仿的榜样,他们模仿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言谈、举止,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是漫长的,而教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小学阶段时间较长,学生的辨识能力也比较弱,比较信服教师。那么“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就是教师的行为准则。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班的学生跟他们的班主任一样爱干净。从这句话里我们能从侧面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反过来学生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要利用好这面镜子,随时随地的自我批评、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最优秀、优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二、能力示范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多数人都认为小学阶段的知识很简单,小学教师的知识含金量不高,而现实中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学教师要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今天,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情境下,强调“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爱因斯坦曾经在名篇《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谆谆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话是对受教育者说的,更是对教育工作者说的,这样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多年前,中央就提出,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并未真正理解德育的深刻内涵。一些学校名义上重视德育,实际上忽略了德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对大学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务实作风应当成为大学教师必备的品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诚如人言: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

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师也者,教人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所谓师技,是指教书育人所需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师爱,则是指教师对学生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爱。“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师责,就是要求教师把教育事业当作终生事业去做,当作神圣使命去完成。师品,是要我们教师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具有优良作风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对学生的行为、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在言传的同时注重身教。 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在学校,教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心理素质、创造意识、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和影响。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二[20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德树人是根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 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