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保护孩子的真善美

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保护孩子的真善美

李冬君: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保护孩子的真善美

12月5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教育的精神重塑:生长与生活“年度盛典在北京拉开帷幕,全国教育界专家、学者、媒体人及教育机构领军者等600余人汇聚一堂,就中国教育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以下是在《生存VS生活教育生活与精神美学》论坛中,著名历史学者李冬君女士的现场分享:

M:我想问一下李冬君女士,您能否从历史学者的视角跟我们分享您对教育生活和精神美学的认知?

L:我一直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如果我们能从美的角度看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我有一句话叫“一个人在污泥中生长,他所看到的东西就是污泥,他也看不到阳光,看不到玫瑰色”。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我到宁波博物馆,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的典故流传至今,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励志典故,但我看来更多是越王个人的权利欲望在作祟。如果以此对小学生甚至对幼儿园进行励志教育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是不美的,这也可能会潜在地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没有底线。

还有比如三国演义,一般有两个角度看这个故事,一是苏东坡的角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觉得这是从美学的角度。另一个就是从市场的角度:把诸葛亮打造成一个用计的圣人,这不是审美的角度,反而是人性幽暗面的东西。

这就是我说的从美的角度看历史。这些年我一直研究历史,也在做历史的普及推广工作,就是想把历史中美好的东西留下来。此外,美学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会我们批判、批评,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历史。

M:在历史上有没有一个您自己比较满意、比较理想的教育生活的时代?

L:我特别羡慕的是古希腊的“广场教育时代”,像苏格拉底在广场上一站,碰到一个人他就不停的问下去,不停的答下去,我觉得这是教育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但有时候我对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失望。我上大学的时候是79年,每天除了食堂吃饭,宿舍很晚回去,其他时间都在图书馆。但是现在的学生都在那低着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像问他一些问题他都无法回答。以前的我们对教育有激情有理想,但现在的教育缺乏独立性,而没有独立性的教育很难持续。另外教育也太功利化,离美的教育还非常远。

因为有教育社会才有理想,美又是最高理念。知识针对的是求真,人的个人意志面向的是善,艺术等面向的是美。美学不仅仅是针对艺术的评判,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评判标准,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社会生活方式,最终由美来体现。

美理念的可以被贯通到教育中的。只有在美的理念里面,大家才没有善恶是非的争论,才能取得共识。比如我们在一起喝茶这种茶道美的仪式,听音乐会的时候美的欣赏,都是没有争论的。

M:我们刚才谈的是现实,现实很沉重。您能否描绘下你所向往的教育生活和精神美学是什么状态?

L:只要有孩子在,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因为孩子身上生来就带着善,带着美,带着真,我觉得我们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维护这种东西,不要用后天更多其他的色彩,把这些东西给掩埋掉。就像现在一样,现在各种主义,各种东西乱七八糟太多了,在我的研究中,我想把这些东西排斥掉。太多的东西,会把本真的东西抹杀掉。希望从事教育的老师们,能够把孩子们身上带来的真善美,把它保护、维护、支撑下去,那就是最好的教育状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