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消 化 性 溃 疡

消 化 性 溃 疡

消 化 性 溃 疡
消 化 性 溃 疡

消化性溃疡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滨

定义

消化性溃疡常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既GU和DU,其粘膜缺损深度超过粘膜肌层。

糜烂是指粘膜上皮层破损深度不超过粘膜肌层,修复后不留疤痕。

流行病学

全球性的常见病。10%人一生患过此病。

我国的发病情况

性别男>女2--3:1

南方﹥北方,城市﹥农村

DU好发青壮年, GU 多见于中老年人

DU与GU 比较多见DU:GU=3:1

病因和发病机理

?曾有过多种学说如:

炎症学说、神经学说、消化学说、天平学。目前比较公认的是1961年Shag 和Sun提出的天平学说

一、Hp

?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

?1983年Warren在发现,并与Marshall合作培养,分离了这种细菌,即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

1. 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出率高:DU90%, GU70—80%

2 . 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复发率:50%-70%→5%

3 . 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治疗有效。Hp、宿主和环境因素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1 . Hp-胃泌素-胃酸学说

Hp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胃窦黏膜中D细胞数量↓→生长抑素↓→G细释

放促胃泌素的抑制作用↓→胃泌素↑→胃

酸分泌↑→十二指肠的酸负荷↑

2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Hp只能定植在胃上皮组织上,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为Hp在十二指肠定植提供了条件,Hp感染导致十二指肠炎症,粘膜屏障遭破坏,最终导致DU发生。

3. HP感染减少十二指肠HCO3- 分泌,削弱粘膜的防御与修复功能,导致DU发生。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

?服用NSAID半数内镜下见胃粘膜糜烂/出血

?NSAID引起的溃疡以GU较DU多见

?与NSAID种类、剂量、疗程有关

?与高龄、服用抗凝血药、皮质激素有关

?局部作用:NSAID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呈非离子状态,可透过细胞膜弥散入粘膜皮细胞内→离子化→细胞毒损害粘膜屏障。

?系统作用:抑制环氧合酶(cox)。

COX是花生四稀酸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限速酶

结构型COX-1在组织中恒量表达,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参与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诱生型COX-2 在病理情况下由炎症刺激诱导产生,促进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

?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抑COX-2而减轻炎症反应,但特异性差,同时抑制COX -1,导致胃肠粘膜生理性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前列腺素E具有增加粘液HCO3-分泌、促进粘膜血流量增加、细胞保护等作用维持粘膜防御和修复功能。

三、胃酸/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肠道粘膜自身消化所致。

?1910年Schwarz就已提出无酸无溃疡?±概念,至今为人们所公认。

?盐酸-壁细胞分泌,是胃液的主要成分。

?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其活性与胃内pH有关,它能水解食物蛋白、糖蛋白,甚至自身组织蛋白,所以对黏膜有侵袭作用。胃液Hp升高到4以上时,胃蛋白酶就失去活性。因此胃酸是溃疡形成的决定因素。

DU患者BAO和MAO常大于正常MAO<10mmoul/h很少发生DU

GU患者MAO正常或低于正常

四、其他因素

?吸烟吸烟者PU高于不吸烟者,其溃疡愈合过程延缓,复发率显著增高。

?遗传因素

PU有家族史: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O型血人群发病率可高出40%,与胃上皮细胞表面表达更多粘附受体有利于Hp的定植。现遗传因素受到挑战,家族史可能为HP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

?应激和心理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溃疡以成共识。1932年Cushing报告11例颅脑手术或病变尸体解剖结果,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怀疑与间脑付交感中枢有关。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易患溃疡,特别是DU。

?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DU患者胃排空快→十二指肠酸的负荷加大→黏膜损伤

GU患者胃排空延缓→胃窦张力↑→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胃酸分泌↑

同时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损伤胃黏膜屏障

病理(1)

好发部位:DU球部前璧。GU胃角和胃窦小弯,在幽门腺区和泌酸腺区交界处幽门腺区一侧。

典型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洁净,肉芽形成,覆有灰白渗出物,活动期充血水肿,溃疡浅者仅达粘膜肌层,深者达肌层,溃破基底部血管,可引起出血。

?溃疡愈合:边缘充血,水肿减轻,上皮细胞再生,溃疡缩小变浅,完全愈合,一般需4-8周,最短者2周左右,最长者12周以上。愈合后常留有瘢痕(称瘢痕期)。

穿透性溃疡溃疡向深层侵袭可穿透浆膜引起穿孔。前壁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后壁穿孔穿入邻近脏器如胰、肝、横结肠等,称为穿透性溃疡。

对吻性溃疡十二指肠前后壁有一对溃疡者。溃疡发展损伤血管→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特点:

1. 慢性过程反复发作:

病程可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有10%无痛性溃疡。

2. 周期性发作:

发作期与缓解期互相交替。

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

3. 节律性疼痛:

GU疼痛: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至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规律。

DU疼痛: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缓解。腹痛一般在午餐前、晚餐前、睡前或半夜出现,空腹痛。GU位于幽门管处或同时并存DU时,其疼痛节律可与DU相同。

DU腹痛-进食-缓解

GU进食-疼痛-缓解

4.疼痛的部位:

GU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DU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

5.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溃疡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可描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压迫感、灼痛或剧痛和刺痛等。

6.其它胃肠道症状:

嗳气、反酸、反胃、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等。

体检:中上腹部或偏左、偏右有压痛

特殊类型的溃疡

1.复合性溃疡胃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DU先与GU。

2.幽门管溃疡50-60岁,餐后就出现腹痛,呕吐多见,易出现幽门梗阻、出血、穿孔,治疗效果差。

3.球后溃疡位于球部以下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症状重,易出血,夜间疼痛较明显,治疗效果差。

4.巨大溃疡直径大于2cm溃疡,易发展为穿透性。治疗效果差。

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多不典型,疼无规律性,贫血等症状较突出,位于胃体上部高位的溃疡以及巨大的溃疡较多见,须与胃癌鉴别。

6.无症状性溃疡15 %患者无任何症状。

实验室检查

一、内镜检查和粘膜活检

胃镜+活检是最可靠的首选方法

可直接观察、摄像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小、形态,还可直视下刷取细胞或钳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及Hp检查。可准确作出诊断及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内镜下溃疡表现

溃疡圆、椭圆形;边缘光滑,底平覆灰黄色或灰白苔,周围粘膜柔软,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溃疡分为三个时期:1、活动期(A1、A2)

2、愈合期(H1、H2)

3、疤痕期(S1、S2)

二、X线钡餐检查

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术。

直接征象:龛影是溃疡的征象,胃溃疡多在小弯侧突出腔外,球部前后壁溃疡的龛影常呈园形密度增加的钡影,周围环绕月晕样浅影或透明区,有时可见皱襞集中征象。

间接征象:多系溃疡周围的炎症、痉挛或瘢痕引起,钡餐检查可见局部变形、激惹、痉挛性切迹

三、幽门螺旋杆菌

?侵入性试验:

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Hp微需氧培养。

?非侵入性试验:

13C-UBT、14C-UBT (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抗Hp抗体检查)。

四、胃泌素测定与胃液分析

?血清胃泌素一般与胃酸分泌成反比,胃酸低,胃泌素高;胃酸高,胃泌素低

?胃泌素瘤时,两者同时升高,胃泌素>200pg/ml

?P U时血清胃泌素稍高,无诊断意义

正常为15-105pg/ml

BAO 2-5毫克当量/小时,MAO15-20毫克当量/小时

诊断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现,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消化性溃疡的确定诊断,尤其是症状不典型者,需通过内镜检查和/或钡餐X线发现龛影才能建立。

鉴别诊断

一、胃癌

年龄、周期性、腹块、一般情况,贫血、粪便隐血、胃液、X线、胃镜二、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

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肿瘤很小(<1cm), 生长缓慢,大多为恶性。美国Robert曾提出,如果血清胃泌素>1000pg/ml,胃内PH<2.5无毕罗氏Ⅱ型手术史都可确诊

特点

(1)多发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或不典型部位,如十二指肠第二、三段,上段空肠。(2)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性溃疡。

(3)对常规内科治疗无效者。

(4)伴有不明原因腹泻的溃疡。

(5)伴有不明原因高钙血症溃疡

(6)高胃酸BAO和MAO↑。BAO/MAO>60%,血清胃泌素>200pg/ml, 常>500pg/ml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指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无溃疡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症状可有腹痛,上腹饱胀,嗳气等,酷似消化性溃疡。

四、胆囊炎及胆石症

疼痛与进食有关,痛位于右上腹,典型胆绞痛,Murphy征阳性,可有发热及黄疸,胆囊造影,B超及ERCP(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可以确诊。

并发症

一、上消化道出血

二、穿孔

三、幽门梗阻

四、癌变

一、上消化道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占50℅溃疡患者15-25℅有过上消化道出血史,首诊以出血为表现有10-15℅

?常见症状黑便50-100ml 呕血200-300ml隐血阳性20ml

二、穿孔

急性穿孔

位于十二指肠前壁或胃前壁,穿孔后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向全腹扩散。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可抽的腹液,DU 可有胆汁。

慢性穿孔

十二指肠或胃后壁的溃疡深至浆膜层时已与邻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穿孔时,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称为穿透性溃疡。腹痛周期性、节律性消失,变的顽固而持久,痛向背部放射。

亚急性穿孔

邻近后壁的穿孔或游离穿孔较小时,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症状较急性穿孔轻而体征较局限。

三、幽门梗阻

急性梗阻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急性炎症水肿和幽门管痉挛引起暂时性梗阻

慢性梗阻由于疤痕收缩而呈持久性

症状

(1)上腹饱胀、餐后疼痛

(2)恶心、呕吐大量宿食,吐后症状缓解

(3)可见胃型、蠕动波、震水音,清晨空腹抽胃液>200ml

(4)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四、癌变

GU癌变率<1% 注意癌变可能:

?长期慢性GU病史、年龄45岁以上

?无并发症而疼痛的节律性丧失,疗效差

?GI检查示胃癌

?粪OB试验持续阳性

?经一个疗程(6~8周)的严格内科治疗,症状无好转者

治疗

目的:消除病因

解除症状

愈合溃疡

防止复发

避免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心理状态,NSAID

二、药物治疗:

1. 抑制胃酸分泌剂

2. 保护黏膜治疗

3. 根除Hp治疗

(一)抑制胃酸药物

a. 抗酸(碱性)药物直接中和胃酸(70年代以前),铝制剂有刺激前列腺素合成,如胃达喜

b. H2受体拮抗剂(第一次变革)

c. 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H2RA可抑制基础及刺激的胃酸分泌,经肝代谢,肾排出,GU12周.有人提出夜间服一次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副作用:白细胞减少,血转氨酶升高,精神错乱,性功能障碍,心动过缓,过敏反应.

质子泵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拉贝拉唑

一种最强的抑制胃酸分泌,抑制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即质子泵,从而阻断了胃酸的分泌。作用强、持续时间长。24小时抑制酸分泌达90℅,短时间,小剂量.

用法:20-40mg,每天1次,2-4周一疗程。据报导治愈率可达78-94%。1.H2-受体拮抗剂

2.抗胆碱能药物

3.抗胃泌素药物

4.前列腺素

5.质子泵(H+-K+-ATP酶)阻断剂

6.碱性药物

(二)保护胃粘膜药物

硫糖铝:硫酸蔗糖与氢氧化铝,

(1)覆盖于溃疡或糜烂面形成保护性屏障

(2)吸附胃蛋白酶和胆汁酸

(3)促进胃粘液和重碳酸盐的分泌

(4)增加胃粘膜血流量

(5)促使前列腺素的合成

(6)有促使表皮生长因子聚集于溃疡病灶,增强促进溃疡愈合。

CBS:杀灭Hp作用

米索前列醇:孕妇忌用。

三. 根除Hp治疗

1. 根除Hp的治疗方案

a. PPI+ 克拉霉素0.5 + 阿莫西林1.0 Bid 一周

+ 灭滴灵0.4 + 阿莫西林1.0 Bid一周

+克拉霉素0.5 + 灭滴灵0.4 Bid一周

b.铋剂+ 两种抗菌素

铋剂+ 阿莫西林0.5 + 灭滴灵0.4 Bid两周

+ 四环素0.5 + 灭滴灵0.4 Bid两周

+ 克拉霉素0.5 + 灭滴灵0.4 Bid一周

c.雷尼替丁+ 枸橼酸铋+ 阿莫林+ 灭滴灵

2. 根除Hp治疗结束后的抗溃疡治疗

在根除Hp疗程结束后,按常规剂量完成1个疗程

DU总疗程PPI 2-4周,或H2RA 4-6周

GU总疗程PPI4-6周,或H2RA 6-8周

3. 根除Hp治疗后复查

根除Hp治疗结束后,4周后进行,GU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均宜进行胃镜复查,同时检查溃疡及Hp。

四、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1. 应立即停用NSAID或换用对粘膜损伤较少的NSAID如COX-2抑制剂。

2. 停用NSAID者,常规剂量疗程的H2RA或PPI治疗,对不能停用NSAID者,应选用PPI治疗因H2RA 疗效差。

3. 对于发生溃疡的高危患者,如既往有溃疡史,高龄,或严重伴随病同时应用抗凝血药或激素,应予以PPI或米索前列醇预防。

五、溃疡复发的预防

?有效根除HP及彻底停服NSAID

?需长期维持治疗来预防溃疡复发:

1. 不能停用NSAID的患者,无论Hp阴性还是阳性

2. Hp相关溃疡,Hp未能根除;

3. Hp相关溃疡,Hp虽已根除,但高龄,有严重伴随病者;

4. Hp阴性的溃疡;

长期维持治疗一般以H2RA或PPI常规剂量的半量睡前顿服,疗程可长达数年或更长。

六、手术适应症

a. 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时;

b. 急性穿孔;

c. 疤痕性幽门梗阻;

d. 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e. 胃溃疡疑有癌病。

预后

本病是一种良性慢性过程,预后良好,但易复发,大量资料表量5年内复发率可达50-70%,DU复发率比GU更高。复发诱因与某些发病因素有相似,如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劳累饮食不当某些药物都可能是复发诱因。

穴位具有特异性作用_973计划_经穴特异性项目概览_杨洁

理论探讨 穴位具有特异性作用 ———“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概览 杨洁余思奕杨明晓吴曦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为什么针灸以穴位为刺激点,而不是人体其他部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穴位的 概念、特异性治疗作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切入,探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 划” )经穴特异性项目的研究意义,对穴位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穴位;特异性作用;“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中图分类号:R224;R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2015)02-0093-03DOI 编码:10.13593/https://www.sodocs.net/doc/c54210758.html,ki.51- 1501/r.2015.02.09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973”)计划项目(编号:2012CB518501)。作者简介:杨洁,女,198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效应中枢机制研究;E-mail :jenny_yang_jie@https://www.sodocs.net/doc/c54210758.html, 。 通讯作者:梁繁荣,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穴特异性研究,针灸文献研究。 — YANG Jie ,YU Si-yi ,YANG Ming-xiao ,et 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China ) [Abstract ]“Why the stimulate points of acupunctureareacupoints ,rather thanother parts ofthe body ”is the question t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This paper introducesthe concept andspecific therapeuticeffects ofacupoints ,influencing factors ,research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Meridian Specific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973”).This maybe has certain influence forthe popularization ofacupoints. [Key Words ]Acupoints ;specific effects 针灸疗法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治病方 法,其广泛使用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中华儿女的医疗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人们积累起极为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发现了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激发人体的调整功能,从而改善紊乱的功能状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正是由于针灸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历了千锤百炼,逐步形成完整的且能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体系,不但沿用至今,而且越来越受到了世界主流医学界和各国人民的关注。随着针灸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已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为此,国家科技部先后启 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基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说明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标本:体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试验原理: BFGF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BFGF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先将BFGF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LISA 检测试剂盒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然后加入底物A、B,和酶结合物同时作用。产生颜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BFGF的浓度呈比例关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自备材料 1.蒸馏水。 2.加样器:5ul、10ul、50ul、100ul、200、500ul、1000ul。 3.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安全性 1.避免直接接触终止液和底物A、B。一旦接触到这些液体,请尽快用水冲洗。 2.实验中不要吃喝、抽烟或使用化妆品。 3.不要用嘴吸取试剂盒里的任何成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 1.试剂应按标签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3.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4.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5.使用干净的塑料容器配置洗涤液。使用前充分混匀试剂盒里的各种成份及样品。 6.洗涤酶标板时应充分拍干,不要将吸水纸直接放入酶标反应孔中吸水。

7.底物A应挥发,避免长时间打开盖子。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避免用手接触,有毒。实验完成后应立即读取OD值。 8.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以保证所有反应板孔温育的时间一样。 9.按照中标明的时间、加液的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血清-----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收集血液后,1000×g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血浆-----EDTA、柠檬酸盐、肝素血浆可用于检测。1000×g离心30分钟去除颗粒。 3、细胞上清液---1000×g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保存------如果样品不立即使用,应将其分成小部分-70 ℃保存,避免反复冷冻。尽可能的不要使用溶血或高血脂血。如果血清中大量颗粒,检测前先离心或过滤。不要在37℃或更高的温度加热解冻。应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 试剂的准备 标准品:标准品的系列稀释应在实验时准备,不能储存。稀释前将标准品振荡混匀。 2.洗涤缓冲液(50×)的稀释:蒸馏水50倍稀释。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操作步骤 1.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充分混匀。不要使液体产生大量的泡沫,以免加样时加入大量的气泡,产生加样上的误差。 2.根据待测样品数量加上标准品的数量决定所需的板条数。每个标准品和空白孔建议做复孔。每个样品根据自己的数量来定,能使用复孔的尽量做复孔。 3.加入稀释好后的标准品50ul于反应孔、加入待测样品50ul于反应孔内。立即加入50ul的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盖上膜板,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小时。 4.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满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如果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增加一次。

特异性传导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

一、 特异性传导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 答: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引起不特定感觉。 六、三原色学说 答:三原色理论假定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不同的感光色素,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波敏感。①当这三种视锥细胞同等受到刺激时即形成白色感觉;②其中一种单独受到刺激时,导致相应的色觉;③三种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光的刺激时,则引起不同的色觉。 七、行波学说 答: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部位也不同。 声波频率越低,最大振幅所在部位越靠近蜗顶;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所在部位越靠近镫骨底板。因此认为频率的分析决定于基底膜行波的最大振幅所在部位,此即听觉的行波学说 八、。小脑各部分功能 答:1、协调肌群活动(调节平衡)——古小脑(绒球小结叶); 2、调节抗重力肌群活动,提供站立和运动时调节肌紧张强度 ——旧小脑; 3、接受大脑皮层的传入冲动,配合大脑皮层运动区实现对随 意运动进行时的调节和控制——新小脑。 五、氧离曲线是什么极其各段意义

答;表达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或氧解离曲线。 曲线上段,相当于氧分压8.0~13.3千帕(60~100毫米汞柱)之间,氧分压变化虽然较大,但氧饱和度变化却较小。这一特征表明,即使外界或肺泡中氧分压有所下降,但氧饱和度依然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保证了全身组织氧供应。 曲线中下段,相当于氧分压8.0千帕(60毫米汞柱)以下,氧分压略有降低即可促使较多的氧解离出来,使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这一特点对供应组织活动所需的氧是十分有利的。 六、胃液分泌调节和胰液分泌调节 答:1、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按进食时食物刺激的部位的先后,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1)、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其传入冲动来自头部感受器。(2)、胃期这是由于食物刺激胃所引起的胃液的分泌。(3)、肠期可视为幽门窦神经---体液分泌的继续。 2、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七、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答:食物能促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八、尿的生成过程 答:(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生成的第一步是血液流经肾小球的超滤过。超滤过指的是经滤过不仅可以去除血液中较大的有形成分,而且连血浆中的大分子,如蛋白质那样的高分子,亦可绝大部分滤除的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检测作业指导书医学检验

《文件已阅声明表》 《Procedure circulation form》 文件名称: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检测作业指导书表号: KM-MP03?02?02 《文件修改记录页》

《Procedure amendment form》 表号:KM-MP03.02.03 《文件信息表》 《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m》表号:KM-MP03?02?04

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检测作业指导书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for analysis of NSE)1.原理(Test principle): 反应原理“三明治”法,总检测时间:18 分钟。 第一次孵育:20μl 标本和一份生物素抗NSE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一起孵育,一份钌复合体标记的NSE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后,反应形成一“三明治”样抗原-抗体复合

体。 第二次孵育:加入链酶亲和素包被的微粒,复合体在链酶亲和素和生物素相互作用下形成固相。将反应液吸入检测池中,检测池中的微粒通过电磁作用吸附在电极表面。未结合的物质通过ProCell 除去。在电极上加以一定的电压,使复合体化学发光,用光电倍增器检测发光的强度。 通过检测仪的定标曲线得到最后的检测结果,定标曲线是通过2 定标点和试剂条形码上获得的主曲线生成的。 2.样本收集和储存(Specimen Collection and Storage): 2.1样本收集(specimen collection):类型(type):血清(serum);用量(volume)50μL,仪器加样量(sample volume )20μL。 2.2拒收标本(specimen rejection):EDTA抗凝血、严重脂血标本、接受过鼠单克隆抗体者、严重溶血(hemolysis)标本拒收 2.3标本储存条件(sample storage conditions):室温(room temperature)保存6小时; 2-8℃24小时; -20℃3个月;十五天后处理标本。 2.4其他(others):为避免纤维蛋白对结果的影响,必须确定离心处理前样本已经完全充分凝集。对于正在接受抗凝剂治疗的病人样本,需要延长凝集时间。 3.试剂(Reagent): 3.1Elecsys NSE 试剂盒, 产品目录号12133113 3.1.1试剂内组份: 试剂包装,100个检测 M 链酶亲和素包被的微粒(透明瓶盖)每瓶6.5ml 链酶亲和素包被的微粒:0.72mg/ml,结合力:470ng 生物素/mg 微粒,微粒经防腐处理。 R1 生物素化NSE 特异性抗体(灰色瓶盖)每瓶10ml。生物素化单克隆抗NSE 抗体18E5 (小鼠):2mg/L;磷酸盐缓冲液:100mmol/L,PH值7.4;经防腐处理。 R2 钌复合物标记的NSE 特异性抗体(黑色瓶盖)每瓶10ml。钌复合物标记抗NSE 单克隆抗体(小鼠):84B10 1.0mg/L; 磷酸盐缓冲液:100mmol/L,PH 值7.2;经过防腐处理。 3.1.2未随试剂盒提供的组分 Modular Analytics COBAS601 免疫分析仪所需材料:

溃疡性结肠炎

一、溃疡性结肠炎 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答: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主要表现,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年。 2、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答:疾病多为慢性过程,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进行。消化系统的典型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同时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占80%以上。其他症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暖气、纳差、恶心、呕吐。全身性表现则多发生于中型或重型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水与电解质紊乱及水肿等。轻型甚至中型多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直肠指诊时可感觉黏膜肿胀、肛管触痛,指套有血迹。重型和急性暴发型可有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和反跳疼。有的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3、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吗? 答:常见的肠外表现有血栓栓寒病、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眼病、肝胆疾病等,这可能与自身免疫、细菌感染、病毒吸收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4、何时需要去看医生呢? 答: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时,近期无明显的食物不洁史,以前没有血吸虫接触史。 5、怎么样诊断溃肠性结肠炎? 答:医生需要了解您详细的病史、症状、体征、家族史、其他疾病用药情况、其他可能引起溃肠性结肠炎的疾病;然后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是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病变累及的范围、黏膜充血的程度;粪便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沉、自身抗体检测以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6、如何判断溃肠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腹泻每日四次一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速、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重型:腹泻频繁并出现明显粘液脓血便,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血红蛋白下降;中型: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7、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结肠镜的检查?什么样的患者不宜做或者不能做该检查? 答:结肠镜的适应征如下: (1)临床上有消化道症状,怀疑大肠或回肠末端病变诊断不明患者。 (2)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须明确病变分布范围及程度。 (3)大肠炎性病变诊断有混淆,需结合活检病理区分患者。 (4)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但怀疑有恶变患者,通过活检可帮助明确或排除。 本病的禁忌症为: (1)疑有肠穿孔及腹膜炎患者; (2)中毒性巨结肠、急性憩室炎患者; (3)严重心肺功能损害者或衰竭患者; (4)近期有急性心肺梗死或严重心率紊乱患者; (5)妊娠期妇女;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NK1.1+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γδT细胞、B-1细胞 作用时效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非特异性;特异性 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 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 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 免 疫 系 统 的 组 成 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 (一)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部屏障 (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 抗菌肽/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其他效应因子 (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NK1.1T细胞(一)屏障结构 1.皮肤黏膜屏障 (1)物理屏障作用 *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 肠蠕动; * 呼吸道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 分泌液和尿液冲洗作用。 (2)化学屏障作用 * 黏膜和皮肤的分泌液: *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 呼吸道、消化道粘液含溶菌酶、抗菌肽、天然抗体; * 胃酸 (3)生物学屏障作用 * 黏膜和皮肤寄居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 * 唾液链球菌形成的抗菌物质; * 肠道大肠杆菌能分泌细菌素

2.部屏障 (1)血脑屏障 * 组成 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 生物学作用 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 (2)血胎屏障 * 组成 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 生物学作用 防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 (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 1.defensin:α/β-defensin 对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病毒(包括HIV)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 2.complement 3.cytokine 4.lysozyme 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 5.其他效应因子 oxygen free radical、NO、脂质介质(PG、LTB4、PAF)、C-reactive protein(CRP)(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 1.吞噬细胞(phagocyte) 吞噬细胞穿越血管皮 募集至感染灶 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微生物/分泌物 吞噬 启动胞活化信号 杀菌 * 杀菌机制 1)氧依赖的杀菌途径: 吞噬细胞激活 活化胞膜结合氧化酶 还原型辅酶 II(NADPH)氧化 催化分子氧还原 反应性氧中介物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ROI) 杀伤微生物 LPS 、IFN- 巨噬细胞 产生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使精氨酸水解为胍氨酸 释放NO 与吞噬细胞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 产生过(氧化)亚硝酸盐基(酸性环境)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很高,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癌变率[1]。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的疾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的关系。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的胞膜和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失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临床意义: (1)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血清NSE明显增高,60-81%小细胞肺癌病例NSE浓度升高。尽管NSE浓度与转移部位或脑部转移没有相关性,但是与临床分期如疾病进展有很好的相关性。NSE的诊断灵敏度达80%,特异性达80%~90%,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无明显增高,故可作为SCLC与NSCLC的鉴别诊断。血清NSE水平与SCLC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因此,血清NSE检测对SCLC的监测病情、疗效评价及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神经母细胞瘤时,NSE阳性率可达96%~100%,其测定值明显增高,血清NSE 水平与病期及预后相关。测定血清NSE对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血清NSE增高还可见于少数NSCLC、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转移性精原细胞癌、黑色素瘤、胰腺内分泌瘤等。 临床医学的研究表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在临床上很有应用价值的分子学标记物。这是从2个方面的应用来评述的,一是NSE可以作为肺癌和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记物,用于肺小细胞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监测肺小细胞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治疗反应和预报复发。二是NSE的活性改变同神经损伤所致的许多神经性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将主要对NSE作为一种有用的肿瘤标记物来评述其临床意义。 胸膜腔穿刺记录 患者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II-III级右侧胸腔积液右肺占位?高血压病脑梗塞”,为缓解症状及明确胸水原因,予以胸腔置管,相关利弊均已向患者家属说明,表示理解,患者取坐位,穿刺点定于右肩胛下线第9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胸膜壁层逐层浸润麻醉后,胸穿针自穿刺点刺入胸腔,沿穿刺针导入导丝,沿导丝导入深静脉导管,深度约12cm,胶布固定,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外接引流袋,引流出黄色胸水800ml,予封管,胸水标本患方拒绝检查,嘱注意休息,继续给予休息、抗血小板、减轻心脏负荷、活血化瘀对症支持治疗,注意病情变化。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种类和用途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种类和用途 杨向有(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治046011)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用具有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对健康献血浆员进行免疫注射,即注射疫苗使献血浆员产生抗体,用单采血浆术获得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制备并经低pH放孵病毒灭活处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由于其内含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防治专一疾病比标准免疫球蛋白疗效好。下面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种类: 1、〔人〕百日咳免疫球蛋白pertussis immune globulin 用于预防和治疗百日咳 2、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cella-zoster immune globulin (VZIG) 用于接触水痘并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以预防与缓解水痘,以及其母在围产期患水痘的新生儿 3、〔人〕牛痘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VIG) 用于防治牛痘和天花 4、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e globulin 用于預防和治疗破伤风 5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abies immune globulin

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于已知或怀疑患狂犬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的病例 6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 主要用于临床器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及治疗,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要应预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治疗用于易感接触者被动免疫,对抗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麻疹及水痘,并用来治疗γ-球蛋白缺乏。 7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用于接触HBSAg阳性物质后,进行接触后预防,也用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 8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 用于病毒性感染,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 9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主要用于临床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及治疗,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要应预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治疗10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HCMV-IgG 临床应用HCMV2IgG用于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治疗婴儿先天性HCMV 感染,有一定疗效。 11、乙型脑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human encephalitis B immunoglobu—lin,HEIG 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和改善环境有利于控制乙脑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新进展 【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病理 病变开始时为粘膜基底Lieberkülin隐窝有淋巴细胞和中性多核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光镜下可见覆盖的上皮细胞染色过浅和空泡形成。电镜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间隙增宽以及内浆网质增宽。随着病变进展,隐窝脓肿联合和覆盖上皮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邻近则有相对正常的粘膜,但有水肿,成为自肉样外貌,在相邻的溃疡间变得很孤立。溃疡区被胶原和肉芽组织放纵地生长所占领,并深入溃疡,但罕有穿透肌层者。在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时,这些病变可穿透整个肠壁,导致穿孔。所幸,这种类型的病变不多见,分别占15%和3%。病理变化为临床表现提供了清楚的解释。几乎每天有20次以上的血便。因为肠壁光剥、明显变形的粘膜已不能吸收水和钠,每一次肠蠕动都将从暴露的肉芽组织面上挤出大量血液。早期X线表现为结肠袋消失是粘膜肌层麻痹之故,钡灌肠中结肠短缩和僵直呈烟囱管状则是反复损伤后瘢痕形成的结果。 诊断标准 ①有结肠镜或X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一项;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结肠镜或x线表现或病理活检证实;③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及Crohn病、放射性肠炎等结肠炎症。 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多呈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性。 2.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和腹泻最为常见,腹痛位于左下腹,隐痛、绞痛。 3.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 4.肠外表现:常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口腔溃疡等。 5.左下腹压痛 6.并发症相应表现。 6、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2.腹痛 3.其他症状 二、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常有眼色素、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四、临床类型: (一)轻型 (二)重型 (三)暴发型 7、在内窥镜下的表现 ①急性期表现 轻度: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有密集分布的小出血点,并见散在渗血及出血。 中度:粘膜充血,水肿明显。 重度:粘膜出血,水肿更显著,病变部位几乎无正常粘膜,粘膜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及假性息肉。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梗死面积;认知功能障碍 因急性脑梗死(ACI)常伴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故临床医生对其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缺血、缺氧、中毒或损伤时,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动物实验表明,脑脊液NSE可用来判断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和鉴别脑的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变化,这是许多现代影像学技术如CT、磁共振成像等所不能代替的〔1〕。本文检测206例ACI患者血清NSE水平,探讨其对ACI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住院ACI患者206例,男112例,女94例,年龄48~79〔平均(5 2.3±2.8)〕岁。病程4~24 h;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2〕,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我院健康查体者120例,

其中男女各半,年龄50~80〔平均(55.3±2.1)〕岁,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最近有感染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外伤者。ACI组于入院次日清晨以及正常对照组体检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保存待测。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69例,年龄49~72岁,男42例,女27例;中度组56例,年龄52~79岁,男28例,女28例;重度组91例,年龄48~75岁,男42例,女39例。参照陈明生等〔4〕对脑梗死灶大小的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10 cm3)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50~72岁;中面积梗死组(5~10 cm3)77例,男43例,女34例,年龄48~75岁;小面积梗死组(5 cm3)64例,男女各半,年龄49~79岁。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于入院当天对ACI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MMSE评分小于等于参考值者〔评分标准:满分30分,文盲≤17分;小学(受教育年限≤6年) ≤20分;初中及以上者≤4分〕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者124例;评分 24分者为非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者82例。根据MMSE评分结果,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者分为轻度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8~76岁;中度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2~73岁;重度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0~79岁。 1.2标本采集和处理ACI组于入院次日清晨以及正常对照组体检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凝固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70℃低温冰箱冻存。所有标本均无溶血。 1.3检测方法NSE试剂盒由解放军总院放射免疫学研究所提供,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由于小细胞肺癌(SCLC)是最常表现由神经内分泌性质的肿瘤,目前NSE也是SCLC 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近年来,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标志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一、生化特性 NSE是催化糖原酵解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由3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编码3种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亚基α、β、γ,组成5种形式的同工酶αα、ββ、γγ、αγ、βγ。二聚体是该酶分子的活性形式,γ亚基同工酶存在于神经原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中,称为NSE。α亚基同工酶定位于胶质细胞,其结构和免疫学特性与肝脏中的烯醇化酶相同,称为非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NE);NSE和NNE的分子量分别为78kD和87kD。 二、测定方法与正常参考值 烯醇化酶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酶活性测定法,一是酶含量测定法。酶活性测定法主要有直接分光光度法、酶偶联速率法、生物发光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酶含量测定主要采用免疫化学法。 目前NSE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有RIA和ELISA两种,RIA有放射污染,而ELISA无RIA的不足,并且灵敏度较高。国内陈惠鹏等建立的ABC-ELISA灵敏度为2ng/ml;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的ELISA测定试剂盒,灵敏度达1ng/ml,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最近国外学者报道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NSE,其重复性好,灵敏度、特异性与RIA法一致,相关系数为0.99,正常参考值女性为2.9?9.6μg/L,男性为3.4?11.7μg/L,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方法的NSE测定值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健康成人血清NSE水平在10ng/ml以下均属正常。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

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3)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4)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2)缓解期: 1)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 2)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3)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4)潘氏细胞化生。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见肉眼及组织学上溃疡性结肠炎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2)具备1项同时,具备2或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 (3)如再加上4或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或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其临床特点是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趋势,失治或治疗不当会造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后期常会导致肠纤维化,甚至恶变。本病发病机理虽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与免疫、精神神经、过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肠澼”、“泄泻”、“痢疾’’等范畴,其中慢性复发 型又属中医“休息痢”范畴,慢性持续型属中医“久痢”范畴。 二、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的背景了解2min 本技术是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吴焕淦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不同中药按一 定配方研末制成药饼,在穴位上施以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通过长期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技术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捉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2006午入选国家中医约管理局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三、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的机理 1.隔药灸中的中药具有温阳、行气活血的作用,能够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有利于止血及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溃疡部位肉芽组织的新生、粘膜上皮修复的目的。 2.隔药灸能有效地纠正结肠粘膜病变,消除各种刺激因素,从而使结肠粘膜的分泌功能恢复止常。 3.隔药灸能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患者的自身免疫异常状态,从而使肠粘膜病变得以有效的纠正。 4.隔药灸对细胞因子、蛋白和基因表达等均有凋节作用。 四、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掌握9 min (一)西医诊断标准 l·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脆变、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 )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等。 3还可通过钡剂灌肠检查;黏膜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来确诊。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群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和并发症。 (二)中医辨证分型 l.大肠湿热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痛,身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2.脾气虚弱证: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纳差食少,肢体倦怠,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久痢迁延,脐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腹胀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为主。该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我国发病也明显增高,也常有重症报道。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 一、溃疡性结肠炎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右图为溃疡性结肠炎肠镜检查图片。 (二)病理 1.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2.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很少侵入肌层。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那么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三)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为一种慢性经过,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该病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和病期有关。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2)黏液脓血便。 (3)腹痛,最常见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 (4)其他表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要注意中毒性巨结肠或肠穿孔。 2.全身表现 (1)高热: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到中度发热,如出现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急性爆发性。(2)其他表现: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 3.肠外表现

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

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 如今,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不断攀升,而它又是一种恶性顽疾,久治不愈且易反复发作,那么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如何能及早摆脱疾病困扰,防止病情恶化,下面就来一起看一下吧。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疾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自身免疫机制为根本,感染、神经因素为诱因,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肠道粘膜发生炎症,充血、水肿、黏膜渗出增加,刺激肠子蠕动,大便固化作用消失,出现便血、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症状 腹泻 这是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有的症状,也是平时生活中极易发生的症状,轻症患者每天腹泻3-5次,重症患者每天腹泻十几次。 腹痛 患者腹痛主要局限在左下腹或下腹部,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隐隐作

痛。 便血 它是衡量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由于炎症范围扩展,导致新肉芽组织难以生长,肠道收缩和粪便摩擦致使新肉芽组织受损出血,便血过多会导致休克,严重危及生命。 早期症状在患者所忍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患者对其漠不关心,直到疼痛难以忍受才去医院诊治,很多患者都是因为疏忽轻视才使病情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甚至因癌变而痛苦不已。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平时要合理膳食,保证充分休息,贫血严重者可输血,腹泻严重者应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2、药物治疗。这是患者倾向选择的疗法,主要是西药和中药,但是长期服用药物对身体有巨大副作用。 3、灌肠治疗。近几年,灌肠疗法开始普遍,这种疗法是把导管插入肛门通过导管把中药药汁和抗生素注入患者肠道内,这种疗法难操作,而且会引起患者高度紧张,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4、手术治疗。这种疗法主要针对于肠穿孔、严重出血、肠梗阻、癌变、中毒性巨结肠、多发性息肉等。 5、干细胞疗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溃疡性结肠炎疗法不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