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

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

(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

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

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六、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王昌龄在诗格中最早提出了意境。

八、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虚境);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九、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的艺概中分四类:明丽鲜艳的美热情崇高的美

悲凉凄清的美和平静穆的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为两类: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十、叙事: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全过程。

十一、故事和情节的区别: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十二、如何呈现人物的两重性: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十三、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十四、视角: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

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十五、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 p250

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有古希腊中的“七弦琴”演变而来。十六、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十七、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1比喻与象征、2倒装与歧义、

3夸张与对比、4借代与用典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十八、风格的观念与思路:1独特地言语形式2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3.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十九、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区别: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世俗功利所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另外源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则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二十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简分法和繁分法 P289

二十二、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 P299

二十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1)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1文学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产品);2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生产的需要。(2)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1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实现,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3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十四、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种商品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一般物质产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2、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态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3、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消耗,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然而文学产品却具有超时代性。4、文学产品消费具有在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积极参与。

二十五、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二十六、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

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二十七、文学接受为审美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答: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二十八、形象异变:读者以自身的经验还原形象时会发生改变。

情感异变:读者从作者赋予的同一种情感中体会出不尽相同的情感。二十九、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1某些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

2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3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

4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5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

三十、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共鸣现象产生的原因:1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染力

2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共鸣产生的原因:1思想观念相通2情感经验相似3意志愿望相近

净化: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领悟:潜思默想、东西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态与过程。余味:继共鸣、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三十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首先,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1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2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3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其次,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就美学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史学观点而言,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另一方面作为评判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才能对作品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确定他在历史中的价值地位和在现实中的意义与作用

三十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问题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艺术标准怎样评价作品艺术性:1文体的评价2艺术形象的评价3意蕴批评

三十三、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

传统批评模式: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心理学批评: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冶金概论复习题与答案

1.金属是如何分类的?黑色金属宝库哪些? 答: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黑色金属包括:铁、铬、锰。 2.简述各种冶金方法及其特点? 答:(1)火法冶金。它是指在高温下矿石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的金属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金属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为原料准备、冶炼和精炼三个工序。过程所需能源主要靠燃料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来提供的。 (2)湿法冶金。它是在常温或低于100℃下,用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所要提取的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其他杂质不溶解,然后再从溶液中将金属提取和分离出来的过程。由于绝大部分溶剂为水溶液,故也称水法冶金。该方法包括浸出、分离、富集和提取等工序。 3.钢铁冶炼的任务是什么? 答:在炼铁炉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以生铁为原料,用不同方法炼成合格的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 4.提取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 答:提取冶金学:是研究如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由于该过程伴有化学反应,故又称化学冶金。 物理冶金学:是通过成形加工制备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研究其组成、结构的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有效地使用和发展特 定性能的金属材料服务。它包括金属学、粉末冶金、金属铸造、金属 压力加工等。 (3)电冶金:它是利用电能提取和精炼金属的方法。按电能形式可分为两类: 1) 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变成热能,在高温下提炼金属,本质上与火 法冶金相同。 2)电化学冶金:用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的盐类的水溶剂或熔体中 析出,前者成为溶液电解,如铜的电解冶炼,可归入湿法冶金;后者 称为熔盐电解,如电解铝,可列入火法冶金。 5.钢铁与的区别 答:钢和铁最根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中含碳量大于2%,钢中含碳量小于2%。钢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机械性能(抗拉强度、韧性、塑形)比生铁好得多,因而用途也比生铁广泛的多。 6.为什么要进行选矿?常用对选矿方法有哪几种? 答:选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矿石品位; 常用的方法有:重力选矿法、磁力选矿法、浮游选矿法。 (1)重力选矿法:简称重选,是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矿粒在选矿介质中具有不同沉 降速度的特性,将在介质中运动的矿粒混合物进行选别,从而达到 使被选矿物与脉石分离的目的。 (2)磁力选矿法:简称磁选法。磁选法是利用矿物和脉石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的磁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总结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着名的“四要素”说。 2、模仿说与表现说 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表现说:“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1)“言志说”。《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诗以道志”。(2)“缘情说”。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1)情感表现说。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2)本能表现说。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作家愿望的实现。合理性与不足:本能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丰富的心理蕴涵,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但片面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忽视了文学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冶金概论试卷

一选择题 1.高炉生产得产品有: A)生铁B)炉渣C)高炉煤气D)炉尘 2.高炉干式除尘得方法有: A)文氏管B)布袋除尘C)电除尘D)洗涤塔 3.高炉内对煤气阻力最大得区域为: A)块状带B)滴落带C)软熔带D)风口回旋区 4.炼钢过程得主要反应就是: A)碳得氧化B)硅得氧化C)锰得氧化D)磷得氧化 5.常用得氧枪喷头类型为: A)直孔型B)拉瓦尔型C)螺旋型D)扇型 6.炼钢终点控制主要控制: A)钢水成分B)钢水温度C)冶炼时间D)终渣量 7.碱性电弧炉炼钢按工艺方法可分为: A)双渣留渣法B)返回吹氧法C)氧化法D)不氧化法 8.氧枪得常用冷却保护介质为: A)水B)气态碳氢化合物C)燃料油D)植物油 9.采用顶吹氧底复合吹炼时,底部吹入得可能就是: A)N2 B)Ar C)O2 D)H2 10高炉中配加焦炭得作用就是: A)作还原剂B)燃烧后产生热量C)作料柱骨架,起支撑料柱作用D)氧化剂 1:A、B、C、D 2:B、C 3:C 4:A 5:B 6:A、B 7:B、C 8:A 9:A、B、C 10:A、B、C 二名词解释 1)冶金学2)热脆3)硫负荷4)烧结矿5)炉外精炼 1、冶金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经济地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用一定 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得金属材料得科学。 2、钢材在轧制与锻造时,由于温度升高,晶界上得富含硫化物得网状结构又变成液态,在力得作用下,就会引起这些富硫液相沿晶界滑动,造成钢材得破裂,产生了所谓得热脆现象 3、冶炼一吨生铁由炉料带入高炉硫得总量称为“硫负荷” 4、将各种粉状铁,配入适宜得燃料与熔剂,均匀混合,然后放在烧结机上点火烧结。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与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作用下,部分混合料颗粒表面发生软化熔融,产生一定数量得液相,并润湿其它未融化得矿石颗粒。冷却后,液相将矿粉颗粒粘结成块。这一过程叫就是烧结,所得到得块矿叫烧结矿。 5、炉外精炼就是对炼钢炉得钢水在钢包或专用容器中进行再次精炼,又称“二次精炼”。包括对钢水得温度、成分进行调整,进一步去除有害元素与夹杂物,使钢水达到洁净、均匀与稳定。 三填空 1 钢铁工业得主要污染包括、与。 2 渣中与浓度之比值称为炉渣碱度。 3 氧从气相进入金属液有与两种途径。 4 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料沿料层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分为,,,,。 5 高炉冶炼过程中送往高炉得热风就是由提供得。 6 钢液浇铸得任务就是,常用得方法就是。

文学概论复习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精)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题型 单选(30 x 1 =30 多选(15 x 2 =30 简答(4 x 5 =20 材料分析(2 x 10 =20 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础。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 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理论内容及其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六,党的建设理论。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冶金概论题库

冶金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 1、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可归结为三种: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其中电冶金按电能形式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学冶金。冶金分类: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 2、炼钢原材料(高炉炼铁原料)主要由铁矿石、溶剂和燃料组成。 3、铁矿石入炉前处理步骤包括破碎和筛分、焙烧、混匀、选矿。选矿包括重选、磁选和浮选。 4、非高炉炼铁按工艺特征、产品类型及用途分为直接还原法和熔融还原法。 5、高炉炼铁常用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 6、高炉炼铁主要产品是生铁,副产品是炉渣、高炉煤气及其带出的炉尘。 7、高炉炼铁其主体设备除了高炉本体以外,还包括炉后供料和炉顶装料系统、送风系统、煤气除尘系统、渣铁处理系统和喷吹系统等。 8、转炉炼钢原材料按性质分类,可分为金属料、非金属料和气体。金属料包括铁水、废钢、铁合金、直接还原铁及碳化铁,非金属料包括石灰、白云石、萤石、合成造渣剂,气体包括氧气、氮气和氩气等。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金属料、造渣剂、化渣剂、氧化剂、冷却剂和增碳剂等。 9、火法炼铜主要工艺步骤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即造镏熔炼、铜镏吹炼、火法精练和电解精练。 10、从矿石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分为酸法和碱法两大类,酸法未能在工业中应用,碱法分为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和拜耳-烧结联合法,其中以拜耳法为主。 11、冶金工业废气治理方法分为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和催化转化法。 12、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和污染大气。 二、简答题 1、高炉炉渣有什么作用,它是如何形成的? ①渣铁之间进行合金元素的还原及脱硫反应,起着控制生铁成分的作用。比如,高碱度渣能促进脱硫反应,有利于锰的还原,从而提高生铁质量;SiO%含量高的炉渣促进Si的还原,从而控制生铁含Si量等。②炉渣的形成造成了高炉内的软熔带及滴落带,对炉内煤气流分布及炉料的下降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炉渣的性质和数量对高炉操作直接产生作用。③炉渣附着在炉墙上形成渣皮,起保护炉衬的作用。但是另一种情况下又可能侵蚀炉衬,起破坏性作用。因此,炉渣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高炉寿命。 形成原因:炼铁所用的铁矿石中金属铁的品位一般都不会太高,含有其它矿物,在炼铁的时候由于密度差异这些杂质会上浮,再通过渣铁分离,分离出的渣即为炉渣。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冶金概论》

《冶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冶金工程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吕俊杰 适用于本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教学时数:32学时 一、课程概况 《冶金概论》课程是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冶金工程中金属冶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冶金工业的基本工艺流程,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的技术特长打下冶金行业知识基础。本课程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等。 本课程的后修课程主要有《表面工程设备与设计》、《金材或表面设备与设计课程设计》、《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简要介绍了冶金工业概况,炼铁、炼钢、钢液炉外精炼、钢液浇注、轧钢、常见有色金属冶金及粉末冶金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以及相应的冶金新工艺技术概况。重点介绍钢铁生产的基本原理、主要工艺及设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全面,实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原理及工艺,认识冶金工业通用设备。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冶金的基本概念、冶金方法、主要冶金过程简介、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冶金工业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了解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冶金工业发展简史,掌握当前全球冶金工业生产概况。 重点:全球冶金工业生产概况。 难点:冶金工业发展简史。 2.高炉炼铁 教学内容:铁矿石和熔剂、高炉用燃料、高炉冶炼产品和技术经济指标、高炉冶炼基本原理、高炉及附属设备的结构和作用、高炉操作、铁水预处理、炼铁技术的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高炉炼铁原料、理解高炉冶炼基本原理和操作工艺,掌握高炉冶炼产品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重点:高炉炼铁原料和高炉产品。 难点:高炉炼铁基本原理。 3.炼钢 教学内容:炼钢基本原理、炼钢原料生产、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电炉炼钢技术、钢液炉外精炼技术、钢液浇铸技术、炼钢新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各种炼钢主要过程,理解炼钢基本原理,掌握各种炼钢技术的特点。 重点:炼钢技术的特点。 难点:炼钢基本原理。 4.轧钢 教学内容:轧钢概述、轧钢基本原理、轧钢主要设备、各种钢材的生产、轧钢产品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轧钢新技术。

文学概论_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接受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J )。 2、 风格形式的客观因素指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创作的影响。(X ) 3、 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X ) 4、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X ) 5、 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而,比苴它文学体裁更自由。() 6、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7、 文学作品的容指作家从客观生活中提炼岀来的生活素材。(X ) 8、 文学形彖的意象性即指间接性。() 9、 文学的真实性是客观生活的真实。(X ) 10、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属于精神现象。() 11、 “二为”主向是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岀来的。(X ) 12、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 13、 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一种自然形态下的纯客观的事物。(X ) 14、 文学作品的形式即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方式。(X ) 15、 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 16、 主题是以素材为基础,在素材的确定和提炼中形成的。(X ) 17、 “三一律”是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主。多采用开放式结构。(X ) 18、 艺术发现指作家、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一种带情感性、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 19、 创作欲望中渗透了作家的感性因素。(X ) 20、 完成艺术传达的必要条件是作家要有熟练的艺术技巧。() 21、 制约整个创作过程的是灵感思维。(X ) 22、 典型化即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X ) 23、 艺术感受力指发现生活意蕴,获取丰富体验的能力。() 24、 世界观制约着和支配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25、 浪漫主义就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X ) 26、 文学革新就是继承中外优秀古典文学之精华。(X ) 27、 文学鉴赏对于鉴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的再创造。() 28、 文学批评中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X ) 29、 把批判和继承结合起来,通俗化地名之为“推出新”。() 30、 作家的文艺思想往往受到思想的影响。() 31、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征。() 32、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X ) 33、 灵感思维是从对自在之物的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活动。() 34、 典型环境影响甚至改变典型人物。(X ) 35、 艺术构思即写作阶段,是将教材转化为泄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X ) 36、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37、 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貝它社会意识形态。(X ) 38、 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起源说。() 39、 典型环境是指环境在人物周围的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X )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重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13、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的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14、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15、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17、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18、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19、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名词解释: 1、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