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第14章彼得·纽马克和他的贡献

一、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述

1.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翻译教育家和理论家。著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2. 纽马克与奈达理论比较

(1) 纽马克略倾向于直译,因为他崇尚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奈达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而纽马克认为它并不是科学。

(3) 纽马克和奈达一样都认为交流是翻译的首要任务。

3. 纽马克的理论涉及的面广,既包括翻译的基本理论,也涉及到翻译的某些具体问题,而且讲解通俗易懂。

4. 纽马克的理论中最重要的是他对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的区分(semantic/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s)以及他对语篇类别的仔细区分。

二、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

1. 纽马克感到直译和意译的两元模式束缚译者,所以他创立了一个多元的模式,其中有8种供选择的方法: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在这8种方法中,最下面的两种,即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是核心。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2. SL emphasis(强调源语)

左边的几种方法都是强调源语的,只是程度不同,但即便是最自由的语义翻译法也是强调源语的。

(1) 逐字翻译

①逐字翻译指不仅保留源语的语序,而且也将原文中的词逐一译进译入语,将源语放在上面,将译入语直接写在下面,以便上下对照。

这种方法根本不顾及上下文等因素。有关文化的词都以直译法搬到译入语中。

②目的:用这种方法揭示源语的结构,或对比源语和译入语间的差别,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工具,没有交流的作用。

(2) 直译

直译指将源语的语法结构转换成译入语中与之最接近的结构,但源语中的词仍然一个一个地译进译入语,不顾及上下文等因素。

(3) 忠实翻译

①忠实翻译指在译入语语法结构的限制内精确地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但文化词照搬到译入语中,并保留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异常”结构(abnormality)。

②目的:旨在试图完全忠实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结构。

(4) 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也是以源语为依归,但它更多地考虑源语的美学因素,而且对一些不十分重要的文化词可以用文化上中性的,但功能相似的词来译。在一些非重要的地方,译者愿意为读者多考虑一点。

3. TL emphasis(强调译入语)

这四种译法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写也算是一种翻译,但最自由,交流译法是4种译法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中最严谨的一种。

(1) 改写

改写最自由,常用于戏剧。主题、人物、情节均保留,但源语的文化被移植成译入语的文化,语篇则彻底重写。

(2) 自由翻译

自由译法就是重现原文的内容,但不重视原文的表达形式。一般来说,这很像释义(paraphrase)。

(3) 习语翻译

习语翻译重现原文的信息,但却使用一些原文中并不存在的方言与成语,因此,原文的意思略有些走样。

(4) 交流翻译

交流翻译重现原文内容和准确的上下文意义,而且是以读者可以接受、可以懂的方式翻译的。

4. 这种分类法的优点

译者选择的范围多了很多。在两元框架中找不到“安身之地”的译法,都可以在纽马克的这个模式中找到落脚点,如报社翻译中的编译等。

5. 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

(1) 语义翻译忠于的是原文的语篇,交流翻译忠于的是译文的读者。

在交流翻译中,意义不仅仅是在纸上的文字,同时也来自文字所处的大环境。例:

①Bissiger Hund或Chien mechant译成dog that bites或savage dog是语义翻译,但如译成Beware of the dog就是交流翻译。

②Frisch angestrichen!译成Recently Painted!是语义翻译,但译成Wet Paint!就是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交流翻译。

(2) 语义翻译较具体、较复杂,更能反映出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容易造成超额翻译(overtranslate);

而交流翻译则较流畅、清楚,符合译入语的习惯,容易造成欠额翻译(undertranslate)。

(3)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两种译法都持肯定态度。在纽马克看来,有时要用语义翻译,有时要用交流翻译。

(4) 英汉翻译中交流翻译法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

三、对语篇的分类

1. 纽马克从语言的功能切入,采用的模式是Buhler的语言功能分类。

(1) 经纽马克改造后的模式包括三个语言功能:

A.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B.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C. 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2) 定义

A类是以作者表达自己为主,比较主观,是以作者为中心的语篇,如文学等。

B类是以语言之外的信息为主,是十分客观的,重点是语言所描写的客观内容,如科技报告等。

C类是以读者为中心,语篇的目的旨在影响读者,特别是影响读者的情感和行为,如广告或政治宣传。

2. 纽马克又借用了Frege的模式,加以改造。

(1) 他用了XYZ作为译者在翻译时要不停参照的“系数”。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2) 具体内容

①Y是语篇的语言(language of the text)。译者显然要从Y出发,Y是翻译的最基本的落脚点。

②X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情况,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形成文字(Y)前的客观现实,包括文字的所指意义(referent)和句子间最简单的逻辑结构(参考奈达的核心句)

③Z,即文字在人头脑中可能产生的图像,是个十分主观的因素。例: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是文字Y,其所指X即为Bill Clinton或the man who presides over the U.S.,而可以在人头脑中产生的图像2即权威。

3. 两组参照的“系数”

(1) 具体内容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2) 使用方法

①首先,译者在看原文时要看一下原文是属于A,还是B,或C。

如原文是一首文字形式非常重要的诗歌,则主要着眼点应为A(expressive);如果原文是技术报告,则重点应为B(informative);如原文是商业广告,则应侧重C(vocative)。

②但在一个语篇中语言的功能可能不止一种。例:

A和B两类合一,如在一首诗歌中出现的一段描写自然的文字;或B和C两类合一,如兜售一个科技报告,兜售部分属于C,报告部分则是B。

四、分类方法的几个应用实例

1. 译者一定要从Y(text)出发,但他必须不停地参照X和Z。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彼得

(1) 如原文为科技类翻译,显然突出的是客观信息,所以要在X层上下工夫。这时要尽量减少Y(语言本身)的影响。

(2) 如原文是一则广告,要突出的是如何影响读者的购买行为。这时要在Z层上下工夫,唤起读者头脑中的图像,影响读者的购买决策,为此要尽量减少Y层上语言对译者的束缚。

(3) 如原文是一个以语言取胜的严肃的文学作品,那么语言本身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工夫要花在Y层上。

2. 案例研究

(1) MLS(microwave landing system)would allow pilots to make steeper and curved descents, cutting noise and boosting airport capacity.

[译文1]MLS将使飞行员以较陡的角度,呈弧形下降,减少噪音和增大机场容量。

[译文2]MLS可使飞行员飞行坡度增加,呈弧形下降,结果机场附近的噪音减少,机场飞机降落的次数亦因之增加。

[分析]译文1是一个比较照顾到Y的译法。要准确地描述Y,就有必要了解X,也就是在语言形成前发生在机场上的情况。

在本句中,X是指没有MLS导航,飞机下降的曲线弧度很小,低空飞行时间长,显然噪音就很大;那么利用MLS导航后,飞机下降的曲线弧度很大,高空飞行时间较长,低空飞行时间短,噪音就小。此外由于MLS导航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跑道,就可以增加机场降落次数。

因此,离开Y(语言),到X(现实)中去理解原文,就可以产生译文2,将原文中隐含的“结果”解读了进去,并把“机场容量”具体为“飞机降落的次数”。

(2) This is THE ear/This is No.1.

[译文]举世无双/无与伦比

下载文档原格式(PDF原格式,共8页)
相关文档
  • 英国文学复习笔记整理

  •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 新闻采访写作知识点

  • 彼得原理解析

  •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