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走进巴西

中国走进巴西

中国走进巴西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2014级国贸四班朱耿松201440401110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都是“金砖国家”之一,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自1974 年建交,1993 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经贸往来频繁,目前,巴西上半年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6年1-6月,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09.9亿美元,下降12.0%。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197.7亿美元,增长7.0%,占巴西出口总额的21.9%,提高2.3个百分点;巴西自中国进口112.1亿美元,下降32.9%,占巴西进口总额的16.8%,降低1.4个百分点。1-6月,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顺差85.6亿美元,增长387.7%。 从表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位的商品是植物产品,且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0.8%,贸易规模达

到10625百万美元,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排名第一位的商品近几年都是植物产品。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巴西森林总面积为4.2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为49.8%。其森林蓄积量为560亿m3 ,居世界第2位 相对来说,我国现有森林1.33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01.3亿立方米,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由此看来,巴西无论在森林总面积上还是在人均面积上,均远超中国,致使其价格成本都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有各方面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巴西在植物产品和纸张等商品的出口上均利用了自己的要素禀赋,在出口上具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符合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同时巴西的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也占有较大比例,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属矿产巴西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锰矿、铝土矿、锡矿、铌钽矿、铜矿、铅锌矿、镍矿、金矿等。铁矿:巴西铁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160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淡水河谷矿业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巴西铁矿石类型绝大部分为赤铁矿和铁英岩。锰矿:巴西锰矿资源比较丰富,探明储量132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铝土矿:巴西铝土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7.0亿吨,占世界铝土矿资源的8.4%,居世界第三位,90%以上的铝土矿资源分布在巴西北部地区的巴拉州(Para)。锡矿:巴西锡矿探明储量77.7万吨,约占世界锡矿资源的12.4%。铌钽矿:巴西铌钽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分别为376.1万吨和88.4万吨,均居世界第一。铜矿:巴西铜矿探明储量1436.5万吨。金矿:巴西金矿探明储量1800吨,近年来巴西金矿储量大幅增长。镍矿:巴西镍矿探明储量830万吨,由于近年来世界不锈钢工业的发展对镍的需求大幅增长以及镍的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刺激了巴西镍矿的勘查投资,镍矿储量增长明显。锌矿:巴西锌矿探明储量620万吨,巴西锌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硅锌矿和菱锌矿,含锌16%~39%,闪锌矿,含锌5.0%~5.2%。三非金属矿产巴西非金属矿主要产包括石墨、高岭土、滑石与叶蜡石、菱镁矿、蛭石等。石墨:巴西石墨探明储量11300万吨,石墨资源非常丰富,石墨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高岭土:巴西高岭土探明储量77亿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英国的高岭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菱镁矿:巴西菱镁矿探明储量34500万吨,占世界菱镁矿资源的8.9%,最典型的菱镁矿呈细粒到中粒的白色或灰色的菱镁矿。滑石与叶蜡石:巴西滑石与叶蜡石探明储量12580万吨。磷矿:巴西磷矿探明储量24600万吨,是南美洲生产磷酸盐最多的国家。水晶: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生产国。蓝晶石:巴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蓝晶石。矿床分布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含矿岩层为前寒武系石英岩、片麻岩和片岩。年产蓝晶石5万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巴西在矿产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巴西对中国出口如此多的矿产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也就不足为为奇。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想巴西出口了大量的商品,排名前几位的商品如下图所示。

中国、巴西国情报告

中国和巴西国情报告 (一)国情基础 (二)人口概况 (三)年龄结构 (四)社会保障制度 (五)产业结构 (六)外贸结构 (一)国情基础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巴西政府推行“进口替代战略”、“高增长战略”和“综合平衡战略”,顺利地完成了经济的起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1960年人均GDP就已达到1049美元,与我国目前的水平(2003年底,1090美元)基本相当,到1980年达到2486美元,2000年为3604.48美元,2004年约合3330美元。但与此同时,巴西也是一个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的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份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1%的最富有阶层拥有的总收入甚至超过了最贫困的50%人口的总收入;10%的最富有阶层的平均收入相当于占人口40%的最贫困阶层平均收入的30倍。 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国家迈进,目前更是处于经济和社会的深刻转型时期,加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各项配套制度措施还不完善,使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增多,等等。截止到2000年我国仅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就约达1400万,全国基尼系数平均由1996年的0.375提高到了2003年的0.461。 (二)人口概况 巴西人口总数有2.01亿,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巴西人口在最近10年里增加了12.48%,从2000年的1.67亿增加到2010年1.9亿,尽管最近140年巴西人口增加了近1. 8亿,但平均每年人口的增长率只有1.17%。,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30万。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千八百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洲(圣保罗,七千万人口,MG 1千九百万,里约1千五百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 中国人口众多,在世界各国中位居首位。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3亿6000万,自然增长率为4.95‰。据2010年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的91.5%。中国大陆的人口密度为142人每平方千米,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83位。中国大陆从1970年代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近20年来人口结构问题日趋凸显,生育率极低,老龄化严重,儿童性别比畸高。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为1.18,为全世界最低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和15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均为118:100,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中国企业在巴西

中国企业在巴西黑大市营版权所有

引言 本次论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巴西的国情进行概括的介绍,其中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第二个部分是对巴西现有的中国企业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对其中存在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其中前两部分是对企业发展整理的相关资料,第三部分是对目前中国企业状况的个人见解、建议。 一、巴西的面貌 (一)巴西的政治 1. 巴西基本政治状况 巴西奉行独立自主、人民自决、尊重主权、不干涉原则、和平解决冲突和友好共处的对外政策。确定对外关系的重点为美国、西欧、日本 和拉美国家等。 巴西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双方政治、贸易关系密切。 美国是巴西主要的贸易对象、最大的债权国和投资国,投资额占外国在 巴西总投资额的1/3。1991年两国贸易总额近百亿美元。但两国在核能、环保、外债、贸易等领域存在分歧与摩擦。 巴西同西欧国家有着传统的密切关系。西欧是巴西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资金、技术的来源地。西欧各国在巴西的投资额约占同期外国在巴西 投资的50%。1991年巴西向欧洲共同体出口额为97.7亿美元。 日本是巴西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重点,是巴西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对象和原材料市场。日本在巴西直接投资占全部外国投资的9.7%, 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中东地区是巴西石油主要来源和重要贸易市场,1991年贸易额达28亿 美元。 2. 巴西与中国 巴西与中国于1974年8月15日建交,此后,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发展。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最大贸易伙伴。巴西因有中国这个伙伴而免受金融危机冲击。考虑到中国的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这种关系近 期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然而,巴西如今正重新评估对华经贸关系,巴西许多人担心中国只是把 巴西当成又一个大宗商品供应国。细究巴西对华出口暴增数字背后会发 现,该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较少。 (二)巴西的经济 1. 巴西经济概况 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历史上巴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20 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 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 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 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后近30年的时间里,巴一直为外债和通货膨胀所困 扰,经济发展陷于停顿。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亚尔计划”,以联系 汇率制为核心,成功地控制了长期困扰巴经济发展的恶性通膨问题,使 巴经济在1994年至1997年出现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但巴政府依赖 举债来维持雷亚尔汇率稳定,财政和经常性项目双赤字问题日益严重, 对外资依赖急剧加深。1999年,在经历了多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 经济萧条后,巴被迫于1999年初宣布采取浮动汇率制,转而执行以控制 通膨为核心的经济政策。造成当年雷亚尔兑美元大幅贬值。国内通膨率 短期内急剧上升。由于巴政府执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严厉的财政调 整措施,增收节支,巴经济迅速走上恢复之路,2000年经济增长达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阿根廷经济危机和 国内电力危机影响,巴经济增幅仅为1.51%。 2. 巴西经济指标 目前,巴西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除小麦等少数作物外,主要农产品均能实现自给并大量出口。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大豆产量世界第二,玉米产量世界第三。

中国文化对巴西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巴西的影响 汉硕1102 张长宝 1936年,巴西社会学家、东方学家吉尔贝托·弗莱雷指出:“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对巴西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提出“巴西是美洲的中国”这一命题。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与巴西远隔重洋,分属两个半球,中国文化是怎样影响巴西的?何时开始的?产生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解答这些疑问要从巴西的历史说起。 见诸文字的巴西历史并不长,1500年葡萄牙大贵族卡币拉尔率领的“探险队”占领巴西后,开始在巴西殖民,实行奴隶制度(1888年废除),先民是葡萄牙拉丁人、非洲人,当然还有土著印第安人。16世纪以来,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移民进入巴西。19世纪后,中国人、日本人进入巴西。白色的欧洲人、黑色的非洲人、黄色的印第安人等各色人种混婚产生的咖啡色人逐渐成了巴西人种的主流,甚至一个家庭会有三色人种的背景,巴西因此有“人种大熔炉”之称。1822年9月7日,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建国。 巴西立国几百年来,一直受各种思潮、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成为各种理论、思想的“殖民地”。但巴西文化根植于欧洲文化,在演进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巴西人热情奔放,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民间创作丰富,流行桑巴舞,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世界闻名。 中国与巴西早在一百多年前开始交往。1881年中国清政府与巴西签订《中国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条约》,20世纪50年代初,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

这两个巴西最大的城市相继成立了巴西中国文化协会。此后,巴西文化界、经济界一些著名人士应邀到中国访问。1974年,新中国与巴西建交,1993年中巴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巴西与中国贸易总额保持高速增长。1999年中巴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2004年7月,中巴合作生产的支线飞机首次进入我国国内航空市场。2009年4月,中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 中巴之间的人员往来开始于19世纪初。1810年前后,一批来自中国内地的茶农被葡萄牙王室招募经澳门前往巴西里约热内卢种茶,建立在里约热内卢市蒂茹卡森林公园内的中国亭就是为纪念中国茶农而修建的。这批茶农中后来存活下来又不得不放弃种茶的一些人逐渐扩大了活动空间,中国文化也随之扩大了传播范围。 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巴西劳动力短缺形势的出现和加剧,外国移民增加。20世纪中后期,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巴西奇迹”,急需各类人才,巴西政府因此颁布了鼓励外国人移民巴西的法令。现在的巴西华人绝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之后移居巴西的,主要是广东人、台湾人等,华人在巴西各州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据华裔女议员李少玉估计,现今巴西华人超过30万人,巴西26个州和1个联邦区都有华人。 中国器物进入巴西始于16世纪末,主要有瓷器、茶叶、水磨等。“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 巴西就已有超乎寻常估计的中国产品, 包括各种质地的布品(普通丝绸、南京丝、手帕、被服、衣褂、缎质床单、南京棉布等) 、纸画和绢画、扇、女士饰物、漆盒、普通陶器、陶罐、瓷器、傢俬(家具) 、艺术品、烟花等。”18世纪末,有人在巴西生产粗瓷,仿造中国漆。19世

中国与巴西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近几十年来,中国与巴西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巴西经济贸易仍然有良好的互补性,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两国经贸交往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详加研究中国与巴西贸易的贸易历史、贸易结构,并从中找出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研究,我们可以找出中国与巴西,乃至中国与各个与巴西类似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贸易发展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与巴西等新兴大国的贸易互惠之路。 一、关于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周志伟介绍了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除在1985年达到12亿美元外,在1993年之前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之内。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2009年3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4月,中国取代美国保持70多年的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巴西也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进品来源国,中国成为继葡萄牙、英国和美国之后,巴西历史上第4个最大贸易伙伴国①。据巴西外贸秘书处最新统计,2013年,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33.3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460.3亿美元,增长11.6%;巴西自中国进口373.0亿美元,增长8.9%;巴方顺差87.2亿美元,增长25.0%。 魏子清、徐子明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程与中国与巴西的政治发展历程相类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疏离阶段,另一个是发展阶段。疏离阶段始于16 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与澳门的商船往来。1881 年,巴西与清政府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是拉丁美洲国家中较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13 年,巴西政府承认了中华民国政府。1949 年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后,巴西同中国大陆也断绝了外交关系,直至1973年,中国与巴西关系仍处于僵局。此阶段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迟缓,只有少量的民间贸易往来。发展阶段始于直至1973 年10 月,巴西出口商协会主席科丁纽受我国贸易促进会邀请,率工商代表团访华。并于1993年,中国与巴西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自此中国与巴西贸易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②。郑秉文等介绍了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60年,中国与巴西关系是中国与拉美关系的重要一环,中国与巴西贸易关系主要经历了民间交往、政府建交、共同发展、平稳发展和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③。董全英、毛在丽也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和现状,也是主要从中国与巴西建交开始,至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始快速发展。 ①周专伟.巴西崛起和世界格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②魏子清、徐之明.中国与巴西关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 ③郑秉文、孙洪波、岳云霞.中国与拉美关系60年:总结和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 摘要:中国与巴西同属金砖五国成员,分别为亚洲和南美洲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双边贸易取得了稳步发展。本文主要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01-2003三年间以及2008和2010年中巴两国之间的SITC0类产品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选取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标对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以及对影响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的分析,得出中巴两国的综合贸易形式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品差异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如何发展我国同巴西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拓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巴产业内贸易G-L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078-02 引言 目前,巴西已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33.77亿美元。其中巴西从中国

进口值为307.86亿美元,向中国出口值为2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60.2%和46.0%[1]。两国的相互贸易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现状及概况,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分析其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得出相关结论。 一、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1.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概况 1.1中巴贸易的现状 最近几年,中巴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之间的全局性、战略性和互利性合作日益增多。从2009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主要向巴西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品等,而巴西对中国出口主要是豆类产品、铁矿砂、机电产品、钢材、纸浆、汽车零件等[2]。中国的工业品物美价廉,因此在巴西市场上很受欢迎。在投资领域,中国2009年在巴西的总投资只有3亿美元,但到2010年猛增到17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巴西的主要投资者。 1.2中巴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1.2.1中国出口巴西的商品结构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得出了1995-2012年间,中国出口到巴西的商品构成情况及其变化情况的上数据分析

巴西将与中国在非洲展开投资竞争

巴西将与中国在非洲展开投资竞争 * 巴西企业与中国对手展开竞争 * 对中国作法的抱怨日渐增加,为巴西企业开启商机 * 巴西以文化联系及共同利益为卖点 * 中国企业因享有庞大的融资优势而受惠 记者David Lewis 编译张明钧/程琳/李富强/王翔琼/王兴亚 路透利比里亚2月23日电---在利比里亚中部闷热的森林中,一群工人正在开辟一条长长的铁路线,穿越这片由荒烟蔓草覆盖的大地.随着工人们对精心搭建的钢轨进行最後的修整,虫鸣鸟啼都被震耳欲聋的鉆头声及榔头敲打声给淹没. 监督这批工人的主管是Lewis C. Dogar,他是利比里亚铁路修筑的老将.Dogar和为数不多的同僚原已退休,但又被请出来协助在丛林中建造数百公里的铁路.现年64岁、轻声细语的Dogar忆及利比里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蓬勃时期,当时一辆辆列车满载着从云雾缭绕的宁巴山(Mount Nimba)矿脉开采的铁矿石,运往湿热的布坎南港.这样的光景因为内战爆发而戛然而止,而接连发生的两场内战延续了14年之久.冲突终于在2003年画下句点,超过2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且利比里亚的金融及基础建设被破坏殆尽. 这群利比里亚铁道工人的际遇,可能是事况终于有所改善的微弱迹象.他们当中有些人才刚刚卸下戎装,换上工作服和安全帽."我们有些年轻人念完了中学,"Doger表示."我很高兴能够训练他们." 在廉价劳工过剩的非洲大陆上,聘用本地人似乎没有什麽好奇怪的.但近几年来由谁来建造非洲的重大基础工程已然成为关注焦点.从安哥拉到赞比亚的建筑基地,常常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在那儿工作着,尽管也有聘用当地人士,但中国管理阶层对他们的严苛待遇已经引发怨言.去年10月,在一场对薪酬及劳动条件进行抗议的事件中,赞比亚Collum矿脉的中国籍管理人员向抗议工人开枪,造成11名当地煤矿劳工受伤. 对中国日益升高的怨恨情绪,是巴西工程集团Odebrecht再度取得利比里亚铁道工程的原因之一,该公司刻意雇用当地劳工,并给他们开出良好待遇. "这样的运作极为顺畅."项目经理Pedro Paulo Tosca表示;他决定将240公里长的铁道分段施工,并指派沿路的数十个当地村落进行清理工作."大部分的粗重工作可利用当地人力完成,不用输入精良的设备." 当然了,Odebrecht的策略并不全然是不求回报.这家未上市公司预期可以在非洲取得巨额获利.但随着该公司在非洲大陆展开工作,Odebrecht和其他巴西企业要把握每个机会追赶中国竞争对手;拜中国方面的财力雄厚之赐,中国业者往往享有极为庞大的融资优势,而中国企业不太注重劳工人权等因素.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非洲的外资直接投资从21世纪初的约100亿美元激增至2009年的近590亿美元.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当地国家的期望也不再局

巴西城市化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巴西城市化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兼与中国城市化相比较 【原文出处】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延吉 【原刊期号】200602 【原刊页号】58~62 【分类号】C8 【分类名】新思路 【复印期号】200604 【作者】李瑞林/王春艳 【作者简介】李瑞林,王春艳,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题】百花论坛 【正文】 1.1过度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 巴西属于过度城市化国家,巴西的过度城市化大约始于1950年。1950-1980年的30年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从36.2%上升到了67.6%。而同样的城市化水平增幅,发达国家多花了20年才实现。在这一城市化增幅内,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而巴西只增加了60%,这说明巴西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到1996年,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78.4%,2000年为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过度城市化带来的首先是城市人口过度膨胀。1950-1970年间,城市人口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增长,乡村的人口增长还不到2%;1970年之后,城市人口的增长有所下降,但仍然大于2%,而乡村人口却呈现出负增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1950年人口为250万人,1980年达到1350万人;同期,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人口由290万人增加到1070万人。现在全国51%的人口居住在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其中9个大都市占全国人口的29%。其次是城市失业问题严重。在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发展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远远满足不了不断扩张的城市人口的就业需求。1998年以来,巴西的失业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三是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巴西贫富差距的悬殊程度在世界上是有名的,1960年基尼系数为0.5,1995为0.6。1999年,占巴西人口1%的富人拥有国家53%的财富,而占人口20%的贫困家庭仅拥有2.5%的社会财富。同年,全国贫困人口为5410万人,占总人口的34.9%。赤贫人口为1360万人,占总人口的8.7%。四是城市环境恶化。由于城市规划的滞后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圣保罗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受污染严重的城市。 与巴西不同,我国的城市化属于明显的滞后型城市化,也就是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据经济学家分析得出,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间的合理比例范围是1.4-2.5:1,但中国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例一直小于1。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人口因素。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二,历史因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户籍政策强制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锁定在有限的土地上,阻止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其三,中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国家整合资源,利用工农业价格剪刀差重点扶持重工业发展,导致工业化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后,尽管放开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户口限制,并开始了由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影响,使中国滞后城市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 1.2城市化过程中区域差异明显 巴西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大。1949年,东南部的

中国公民进入巴西须知

中国公民赴巴西须知 一、巴西签证须知 巴西签证共有七种: 1、过境签证 2、旅游签证 3、临时签证 4、永居签证 5、礼遇签证 6、公务签证 7、外交签证 临时签证按发放对象共分为七类: 第一类(ITEMⅠ),以文化交流或学术研究为目的的人员,签证有效期最长为两年。 第二类(ITEMⅡ),进行短期商务旅行的人员,签证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但每年在巴西境内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九十天。 第三类(ITEM Ⅲ),演艺人员或体育运动员等,签证的有效期最长为90天。 第四类(ITEM Ⅳ),学生签证,有效期最长为一年,但可以多次延期,直至预定学习课程结束。 第五类(ITEM V),按劳务合同来巴西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签证的有效期最长为两年,但可以在司法部有关部门再延期两年。 第六类(ITEM Ⅵ),外国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新闻机构的记者或其他的新闻从业人员,签证的有效期最长为四年。 第七类(ITEM Ⅶ),宗教团体的神职人员和其他宗教人士。 上述七类签证中,第二类实质是临时访问签证,第五类实质是临时工作签证(或短期工作签证),它们是中国赴巴西人员中使用最多的两种签证。旅游签证发给那些来巴旅游或参观的外国人,但这些人不能有移民目的,更不能在巴从事营利活动。旅游签证需提供的文件

有;护照、国际免疫证明和往返机票,有时需出示所需资金款项证明。 巴西政府规定持非工作签证者在巴西境内不得从事任何有报酬的工作,一经查出,将被拘留,并在护照上加注“限8日内离境”章。 商务考察和体育和教育的短期签证一般能在巴西逗留90天。留学和宗教性质的签证为一年,其余按聘书或政府规定的期限定,一般工作签证为两年,适用于一切在巴有工作报酬的外国人。巴方对我驻巴机构人员只给一次入境两年期限。 巴西永久签证申请的对象是:1、外国投资者及其家属;2、企业管理人员、公司经理、科研工作者;3、年满21岁以上的巴西籍公民或在巴持有永居或短期身份证的外国人可申请未满21岁的子女、父母、祖父祖母和未满18岁无人抚养的兄弟、姐妹、孙儿、孙女及配偶。 二、巴西入境须知 所有中国公民进入巴西均须申请签证。进入巴西境内之前须填写入境单,一式2联,白色一联留入境处,绿色一联须妥善保存,待离开时交给入境处,如丢失将面临罚款。 三、巴西海关规定 1、进入巴西境内可携带的物品有: 旅客进入巴西海关时可免税携带个人随身物品、报刊杂志和总额不超过500美元的其它物品,超过部分需缴纳500%的进口税。在巴西境外停留超过1年的旅客可另外携带部分家用和工作用品。个人携带现金或旅行支票折合不得超过1万巴币(约3000美元)。 2、不能作为行李带入的物品有: 用于销售或工业用途的物品; 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飞行器;

巴西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贸易 中英文双语

目标国家:巴西 Target Market:Brazil 巴西,中文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地处于南美洲东南部,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家领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位。人口:186,957,906((2008年),占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GDP总计2,517亿美元,人均GDP10816美元。首都是巴西利亚。宗教:天主教。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Brazil, whose Chinese name is "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 azil ",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South America, It’s Latin America's largest country. With territor- ial area of 8,514.9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 ranking fifth in the world .The population of Brazil is 186,957,906 ( according the dates of 2008 ), accounting for 2. 8%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 ranking first in Latin America. In the year of 2011,the total GDP of Brazil is 2,517 millions of dollars , and the per capita GDP is 10,816 dollars . Catholic is the main religion of the country. Portuguese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Brasilia is the capital of Brazil. 中巴于1993年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两国经贸关系保持稳定增长。1993年,双边贸易额仅10.55亿美元,到2000年,双方贸易总额翻番,上升到28.45亿美元;之后又以加速的态势猛增至2008年的48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

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摘要】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两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稳步发展。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于2009 年4 月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介绍了中巴经贸关系现状,提出了中巴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中巴应加强双边贸易,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加大我国对巴出口,充分挖掘两国贸易的合作潜力,优化商品结构,有效应对反倾销,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市场多元化。 【关键词】中巴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商品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和巴西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目前,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于2005年超过德国并连续3年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 并于2008年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仅次于美国, 是巴西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和金砖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巴贸易额达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5%。2005年至2010年间,中巴贸易平均增速高达43.3%,高出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23.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是巴西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巴西重要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巴西农产品的最大买主。 一、中巴经贸关系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 中巴两国就有民间贸易来往。20世纪70年代初, 巴西工商界积极要求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 军政府随之松动了对华政策, 两国遂于1972年恢复了直接贸易。1974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1978~2004年期间中巴签订了9个重要性的经贸往来文件, 两国贸易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得到稳步、持续的发展。中巴两国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1、中巴贸易关系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 万美元, 1979 年贸易额就增加到2116亿美元, 是1974 年的12倍。其后, 20世纪80年代中巴年均贸易额达7155亿美元, 90年代年均贸易额又增至14194亿美元, 到20世纪最后一年(2000年) 中巴双边贸易额增至28145亿美元。[4]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巴西的统计数据: 200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50亿美元, 达到66181亿美元; 2005年突破100亿美元, 达到121188亿美元; 2007年突破200亿美元, 达到233167亿美元(表1) 。从贸易差额来看, 在2001~2006年期间, 都是中国处于贸易逆差, 巴西处于贸易顺差。到2007年, 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巴西处于贸易逆差, 差额为18169亿美元。 表1 2001~2010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情况(单位: 亿美元)

巴西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

巴西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 贺双荣 1992年10月卡多佐就任巴西外交部长后,对巴西外交政策和外交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定把亚洲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作为其稳定的进口来源、出口市场以及科技合作的伙伴。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在亚洲和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巴西把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放在其“亚洲战略”中最重要的位置。1993年5月朱镕基副总理访问巴西时,巴西提出同中国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的互利合作关茶”。此后,巴西领导人多次提出把发展同中国“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作为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本文就巴西加强同中国关系的原因和目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同中国发展“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原因 巴西决定同中国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及长远考虑。从经济方面看,存在以下因素。 (一)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对巴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巴西前外长卡多佐提出“重新评估亚洲”时指出,“在贸易方面,巴西不能失去有11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巴西驻中国大使罗贝托·阿布德努尔在《中国和巴西的利益》一文中指出:中国在新的部门和地区对外国资本开放,“同意外国资本参与诸如服务、旅游、能源和交通基础没施、电信、空运、消费品贸易等部门的活动,为外国伙伴进人这个消费市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巴西《圣保罗州报》也在1993年2月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应成为巴西投资者选择的目标。如果巴西企业家不行动起来,就可能错过前往中国的列车。”在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关系方面,巴西尤其希望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料咨询服务和工程技术方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伙伴关系”。这些合作项目包括:以巴西的铁矿石换取中国的焦煤、巴西参加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等。巴西外长阿莫林指出,巴、中两国之间这种“战略性伙伴关系通过双边贸易、空间协定、技术交流和巴西公司可能在中国获得修建水电站的合同而得到完善”。 (二)巴西的传统出口市场受到了限制。欧共体是巴西最大的传统出口市场。近些年由于欧共体的贸易保护主义,巴西对欧洲的出口停滞不前。巴西同南锥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已接近饱和。在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进口总额中,巴西所占比重已高达25%①,很难再有突破。美国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70年代以前,巴西在政治、经济上与美国结盟,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巴美贸易摩擦加剧。巴西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70年代中期的15%②降至1993年的10.6%。近些年,美国与巴西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1993年美国对巴西出口的钢材征收附加税,引起巴西的不满。巴西决定采取报复措施,把从美国进口煤炭的比重从占巴西煤炭进口的30~35%逐步减少到占20%,中国是钢材的主要进口国和煤炭的出口国,所以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对稳定巴西的出口市场、保证其可靠的进口来源和抵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巴西产生了强大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享受多种优惠,巴西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失去了竞争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巴西希望把自由贸易从南方共同市场扩展到整个南美大陆。目前南方共同市场以外的南美洲国家每年的进口总额达360亿美元,而巴西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巴西政府认为,巴西同这些国家发展贸易的潜力很大,它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额至少可以增加4倍。为了推动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和自由贸易,1994年2

中国与巴西关系论文

中国与巴西关系探讨 内容提要:中国和巴西同为发展中大国,并且同为金砖四国的成员之一,在国际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的相似性,在当今贸易和国际经贸活动中,有许多共同利益,中巴两国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所以,深入研究、正确处理中国与巴西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在世界经贸领域里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国巴西经济合作关系互补 一、巴西与中国的基本历史概况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它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300多年前当葡萄牙的殖民者来到巴西时在这里发现了一种红色的树木,从中可以提取一种名贵的染料故将此树命名为“红木”,后逐渐演化为国名。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派远征队在巴西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葡萄牙在巴西的统治曾于1553年和1660年分别受到了法国和荷兰的威胁,但葡萄牙最终还是将其他国家驱逐出去保持了对巴西的占有。1807年法国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统治而独立,建立巴西帝国。佩德罗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巴西帝国成立后,原来旧的王朝体制和葡萄牙势力并没有较大改变,大庄园和奴

隶制依然长期存在,巴西在政治和经济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佩德罗一世及继承他的佩德罗二世均实行专制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不满。在各个势力的斗争下巴西于1888年5月废除奴隶制度,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巴西工业化始于19世纪80年代,其工业化道路是介于美国式道路与前苏联式道路之间的混合型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巴西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工业国。其工业化的特点是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成为指导者、投资者、调节者和决策者,国有企业对工业化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参要)。巴西的农业现代化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政府的努力、欧洲移民和外资的促进等因素作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巴西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时起步,到1980年城市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66%,进入了高度发达的城市化阶段。 与巴西不同的是,中国在近代史上虽被各个国家所侵略乃至瓜分但始终没有完全沦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殖民地。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进入近代史的发展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对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的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中国准备如何投资巴西

中国准备如何投资巴西 2015-05-20 14:03 [摘要]改变重资源、轻制造,重服务中国市场、轻参与当地市场的投资贸易旧模式,既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又深受巴西及拉美政府欢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腾讯财经智库特约雷扬华尔街投行分析师、拉美投资权威专家 本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远赴重洋,展开上任以来首次南美之行,将于八天内国事访问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四国。同时,国人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与中国距离最为遥远的南美大陆。李总理此次出访的四国,对华贸易额占中国-拉美进出口总额的近六成;而作为访问首站的巴西,无论面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是当之无愧的拉美第一大国。 以GDP及内需市场计,巴西更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新兴市场、第七大经济体。自2001年至2013年的12年间,中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3倍;从2009年起,中国更超越美国,连续六年蝉联巴西最大贸易伙伴。贸易的大发展带来投资的大飞跃。 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国有银行向巴西贷款累计超过200亿美元,在拉美仅次于石油巨人委内瑞拉。李总理此行,在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官方会谈之后,更签署了高达530亿美元的中国对巴贸易、投资大单。 相较于最近中国频频布局全球的各项重大发展战略,如资本金5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投资400亿美元推出的丝路基金,以及启动资本高达千亿美元的亚投行,此次的中巴大单仅就数字而言并不出彩。然而,530亿美元对于巴西来说,却相当于几乎一整年的外来直接投资(FDI)。 在全球新兴市场全面放缓、整个拉丁美洲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不超过1%的大背景下,在巴西面临主权信用评级被调降至垃圾级风险、政府致力于财政开支紧缩、2015年GDP可能衰退超过1.2%的巨大挑战下,李总理带来相当于巴西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对巴西的借鉴意义

China and Brazil after the great recession XVI ENCONTRO DE ECONOMIA DA REGI?O SUL área 5: Economia Internacional André Moreira Cunha – PPGE/UFRGS and CNPq. E-mail: andre.cunha@ufrgs.br Julimar da Silva Bichara. UAM/Spain. Email: julimar.dasilva@uam.es Marcos Tadeu Caputi Lélis. Unisinos. Email: mcaputi@https://www.sodocs.net/doc/ce16775246.html,.br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sing the impacts of China’s rise o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The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has stressed the emergence of an asymmetrical pattern of relationship, where the region would be trapped in a less dynamic status of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raw materials. We focus on identifying the post-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rends, providing fresh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o-Latin American economic relationships, emphasizing the Brazilian experience. Ours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ticularly in the Brazilian case, there is evidence of the emergence of an increasingly regressiv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specialisation. Key Words: regressive specialisation; great recession; Brazil, China JEL: F5; F63 Resumo: Este trabalho analisa a evolu??o recente, nos marcos do quadro da grande recess?o, das rela??es entre China e América Latina, com ênfase para o caso do Brasil. A despeito das inten??es de reorienta??o do seu modelo de crescimento, a resposta chinesa àcrise refor?ou a dependência das exporta??es e dos investimentos. Assim, para além do papel de fornecedora de recursos naturais, as economias latino-americanas passam a ter uma importancia renovada como destino das exporta??es de manufaturas e capitais chineses. Países com estruturas produtivas mais maduras e diversificadas, como o Brasil, ir?o deparar-se com o risco de um processo de regress?o em seus padr?es de especializa??o. Palavras-chave: especializa??o regressiva; grande recess?o; Brasil; China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offers a Brazilian perspective on China′s rise. Many commentators have argued that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be increasingly Asian-centred and Sino-centred in the decades to come1, which has stimulated a growing literature about the impacts of such a transformation o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Jenkins, 2010; Phillips, 2011). The emergence of an asymmetrical pattern of relationship, where the region would be trapped in a less dynamic status of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raw materials, has received particular attention (Bittencourt, 2012; Rosales and Kuwayama, 2012; Ferchen, 2012). Accordingly, China′s interaction with the region could reinforce long-term problems such as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Sachs and Warner, 1987; Sinnot, Nash and De La Torre, 2010), the “Dutch Disease” and the deindustriali sation (Rowthorn and Wells, 1987; Palma, 2007). As a consequence the region?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could be undermined. This paper highlights how China′s rise as a global power has affected Latin American economies, draw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ost-2008 period. Most previous analyses have focused on pre-crisis tendencies. Considering that the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hip has evolved rapidly 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w landscape brought about by the great recession2. We provide some fresh evidence 1 See, among others: Goldman Sachs (2007); Castro (2008); Cepal (2011); Canuto and Giugale (2010); Halper (2010); Subramanian (2011); Jacques (2012). 2 Phillips (2011) argues that “(things) are changing very rapidly in Chinese, Latin American and Sino-Latin American landscape, and one wonders, reading these volumes, whether many conclusions that the authors draw from their analyses will stand the test of time”. Moreover, tha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