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关系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关系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关系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关系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关系

摘要

建筑与景观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景观建筑学的最高境界。优美的环境只是环境,优雅的建筑也只是建筑,建筑与环境不伦不类的组合更会让环境不像环境,建筑不是建筑。只有将悠美的自然景观和典雅的建筑空间有机融合,才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景观建筑学正是研究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科学。它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美化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相得益彰而又浑然一体,真正实现人居环境的审美和实用的有机统一。本文在对我国景观建筑学进行回顾与展望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与环境的空间整合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景观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有所助益。关键词:景观建筑学;人居环境;空间组合;整合

序言

细品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与调整当中。我们的原始祖先为了躲避猛兽袭击和抵御自然灾害,用简陋的工具营造自己的安身之所;农业时代的人民手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建造了与自然基本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工业社会科技的空前发展使人类向自然索取的欲望空前膨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日渐恶化,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几近丧失。

建筑作为人作为人类利用自然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对自然敬畏、反抗、对峙与顺从的复杂的心路历程。传统的西方的建筑文化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建筑个性,主张建筑与自然必须绝对隔绝,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因此西方的每一座古典建筑物都是独立的,与自然隔绝的。我国的建筑文化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始祖老子就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阴阳和谐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古代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水乳交融。中国建筑受传统的中庸思想影响以建筑群居多。受“适形而止”思想的影响,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一般都不大,而木结构又使建筑的围护十分轻便灵活,建筑物前后一般都设有门窗,可同时打开,使自然空间与人为空间相互贯通。人置身于建筑中,也就置身于环境里。“山雨欲来风满楼”正体现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一体和谐关系。

出于对文化全球趋同的抗拒以及对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追求,同时基于对全球环境恶化的反思,我国当前的建筑设计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十分重视。虽然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本需求相对稳定;尽管对建筑时尚各有追求,但传统宇宙观、空间观、审美观依然依然是中国老百姓建筑精神的灵魂。

“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讲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使景观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持续而不断地生长与完善,整体的生态观体现于建筑环境协调中,就是从宏观创造和谐而适宜的人居环境,达到美学系统,生态系统,人文系统高度融合,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得以保护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

本文对景观设计的兴起与前景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分析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关系,对整合建筑与景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笔者对于实现景观建筑与环境协调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景观设计有所助益。

一、景观建筑学的兴起与前景

(一)景观建筑学的兴起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构筑物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以满足衣食住行等人类基本活动。概而言之,建筑就是发展人类聚居环境,更好地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中各种需求,景观设计无疑将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理想的生活环境。

景观首先应该是文化现象,然后才是自然现象。目前,景观设计正处于艺术大碰撞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成为景观设计发展的大背景。传统的景观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景观建筑学营运而生。

现代景观建筑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当时正值工业革命带来城市的巨变,城市规模扩大、功能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改善城市环境成为当时社会的燃眉之急。在我国,景观建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理论到技术都还不成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景观建筑学推向市场。

我国古代对于城市建筑和园林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传统。我国古代并没有建筑设计师这样称谓,只有所谓的“工匠”,然而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和关于建筑的理论却震烁古今、举世闻名。我们可以在诸多的建筑群和文人笔墨中探寻到关于营造的法式与经验。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理性思维、民主精神和科学的生态理念,但也必须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坚守我们建筑学的灵魂归宿。落后的自然会被摒弃,留下的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在传承与发展中,既汲取了西方文化的营养取得更大发展进步,又秉承了民族建筑学的精神,使我们在发展中不致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目前全球资源匮乏、环境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我国景观建筑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远不能满足城市急遽发展的的需要,各个城市出现的城市美化运动,如广场热、公园热,并且以形式主义占主导地位,规划师、建筑师、景园师各做各的事,景观设计与建设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与表现:

现象一:总体上说,只能满足城市个别地段的景观空间的改善,未涉及到整个城市景观体系的建构,缺乏规划层面上的系统化、网络化。

现象二: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等与城市景观脱节,忽视步行系统的建构。

现象三:城市建设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原生环境与人文环境,缺乏可持续发

展与生态概念。

现象四:规划师,建筑师、景园师三者工作不密切,出现脱节现象,园林景观设计成为装饰与点缀,或者仅是绿化与美化。

现象五:景观设计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的局限性与专业实践的广泛性的矛盾,使景园设计未能上升到景观建筑学层次,依然局限于风景规划、园林设计、绿化设计层面。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以景观为主导,景观以建筑为导向,彼此服务,相互融合,使景观与建筑在现实中难分彼此,真正融为一体。整合景园、建筑、规划,让三者互为融合与补充,建立密切的联系,使景观建筑学体现于城市建设的各个层次与全过程,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景观建筑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无沦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和建筑都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到环境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立的个体。最终达到建筑与观的融合、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人居最高境界。

(二)展望景观建筑学的未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景观设计学还是一个不被工商部门注册和认可的名词,而今却已成为备受社会和各大高校青睐的专业。中国景观设计专业经历了漫长的寒冬,终于迎来了春天,可这春天来得太晚太急。作为学科,景观设计学待完善,教育体制待健全;作为职业,景观设计队伍不成体统,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但毕竟,春天已经到来,景观设计专业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浩浩荡荡。他们或西装革履而来,带着异国情调;或长袍马褂而来,夹着士大夫园林的风骚;或花枝招展而来,带着村姑娘的质朴和艳俗;或绫罗绸缎而来,散发铜臭与脂粉的腻味……

这样的一个不成熟的专业,却要面对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和最难得的机遇:要为已经和即将进入城市的近十亿城市居民设计良好的栖居环境,同时,要帮助留在乡村的人民保护好家园;要治理和改善已经被污染和破坏的成千上万的大小江河、湖泊湿地;要使我们的城市、村镇、建筑物、道路、工厂和一切的人

类活动与世界上最脆弱的土地生命和谐相处,创造健康、丰产且美丽的景观……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景观设计专业和广大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责任。没有其他任何专业像景观设计那样更有义务来承担重建中国人地关系和谐的重任。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生存的挑战:如何用世界7% 的资源来养活21%的人口,如何使一个75%地表水系统遭到污染的国土恢复生态,如何使600多个城市中的400多个缺水城市能有优美而健康的环境,又能让剩下的城市在避免洪水之灾同时又有亲切的人—水关系……

要做到不辱使命,中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回归生存的艺术,从世代先民的生存经验中,获取人与土地相和谐的技术与艺术,而非从士大夫的消遣的“园林”中去寻找生存之道。

第二,必须回到土地,回到乡土,重建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人地关系。

第三,通过景观引领城市和建设规划,通过“反规划”和景观城市主义的途径,建立国土、区域、城市、社区的生态基础设施,保障可持续的生态服务,重建生态健康且富有诗意的“新桃源”,而不是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补充和点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管会遇到多大阻力、面对多大的挑战,中国的景观设计学科和专业注定要发展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领导与中坚,并将改变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世界景观设计学的面貌。

二、建筑与景观的整合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居民对房屋的需求骤增。这对建筑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与经管的空间组合成为热点话题。空间设计的核心是人的实际体验,包括客观体验和主观体验。和谐的空间组合是良好客观体验的坚实基础,是获取美好主观体验的前提当人们对主观体验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作为物质载体的空间组合也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作为空间组合的三大基本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序列的和谐程度,直接决定了空间组合的和谐程度。下面就建筑与景观的空间组合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一)整合途径的基础

1、整合的目标和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者必须将建筑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设计,优化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力求达到人性化、多样化、经济化的目标。人性化主要是对作为审美主体的建筑使用者的尊重,强调的是人的主观体验;多样化主要是对建筑物本身的尊重,更强调人的客观体验;经济化则体现了实现的可能性,

对建筑设计可行性的考虑。

设计者须征求开发商、客户的意见,根据社会需求、规划条件和人文地理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合情合理合法的设计方案,以满足社会需求、使用者需求和开发商等各方的需求。

2、整合的方法

在整合过程中,为了实现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需要两者自始至终默契配合,相互妥协。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把景观放在建筑专业的从属位置,这样,势必导致两者脱节。整合的设计方法认为,建筑和景观在一定前提下,均可以成为主导。这意味着,两者都有可能为了保证对方的主导地位而作出必要的妥协。理想状态是两者达到丝丝人扣立体式整合,所有的规划条件均统一于整体的效益。

(二)整合途径

1、空间结构的优化

(1)尊重城市设计

总平面阶段,为奠定空间结构的统一性,建筑群体和景观环境均以城市设计为基础。愈孔坚大师在《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内提到,关于规划的大尺度一中尺度一小尺度的问题。城市空间的引入是从规划的大尺度上对空间的丰富,住区各空间层次则是中小尺度上对空间的深入探讨。遗憾的是,品牌机制和商业利益往往导致住区被封闭,从城市中划出来。无论是从“以人为本”考虑,还是要从保持城市与住区和谐、健康发展考虑,都要对那种创造孤岛式人间天堂的建筑模式加以综合思考,剔除其糟粕。

(2)清晰的轴线

运用轴线,能达到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空间组合的协调配合。适合营造具有对景性质的景观环境;适合营造人口空间的景观大道;适合住区精神较严谨的住宅。一般情况下,中小楼盘,往往需要一条明确的直线或者弧线骨架,才能够使得整个住宅区瞬间变得主次分明。大型楼盘,往往需要弧线或者直线形成的环路作为空间结构的骨架,空间结构才能瞬间变得明朗清晰。具体需要锁定楼盘的定位,确保使用简洁、明了的规划结构,避免耗费过多的资金。做到抓大放小,以点代面。以主要的骨架系统带动附属的骨架,尽量服从于整体的逻辑,实现经济化整合目标。

(3)和谐的图底关系

住宅区总平面的图底关系,主要是指作为图的建筑和作为底的景观之间的关系。一个具有和谐图底关系的总平面不一定是合理的总平面布局;反之,一个合理的总平面布局,必然拥有和谐的图底关系。当直观的鸟瞰图尚未生成以前,空间形态的处理对建筑的经验要求甚高,需要在建筑单体立体生成前,能够很好地把握未来的空间形态。为了避免空间形态处理对建筑师经验的依赖,图底处理应运而生。尤其是当主打套型尚未确定阶段的时候,是一种有效的推敲方案的手段。两者统一于共同的目标,相互交织而成一曲交响乐。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依托。大体上,越是规整的地块,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越是趋于灵活多变;越是异型的地块,越是趋于规整的组合方式,从而取得构图的平衡。图底关系具有的共同规律是:不同的规划条件下,规律源于构图的平衡。图底关系或者地块中部虚处理,形成空旷的中心,或者边界虚处理,形成流动空间。建筑(群体)空间为了强化中空的关系,常见的组合方式是顺势在中部布置点状组合。构图的重心往往自然成为景观环境的核心。不但取得构图的均衡,而且,景观核心由于处于重心位置,根据重心的几何特性可得,居于重心位置的景观核心,必然对地块具有最大限度的辐射力度。地块形状边界具有明显特征时,常常将边界线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成为图底关系构图的导向。

2、空间形态的优化

(1)尊重城市设计

总平面阶段,为奠定空间形态的统一性,建筑群体和景观环境均以城市设计为基础。界面进行渗透,利用街道与周边的其他城市公共空间串联起来,真正地融人城市,达到资源的合理共享,相得益彰。

住户可以方便到达城市公共空间,激活了住区边界的消极空间。在住区的围合关系上,结合城市大尺度考虑,充分考虑城市肌理,顺应城市道路格局,强化住宅区与城市的联系,实现二者功能的互补,激发住宅区活力,实现住宅区与城市和谐的健康发展。

(2)多样化的组合方式

常见的组合方式为四大类:行列式、周边式、点式、混合式。在这四种的基础上,为了增进空间组合的协调性,不妨采用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错接组合

错接组合是指行列式单元之间错位并连。通过错接,必然形成富有变化的室外空间,景观环境的光影关系加强,建筑空间的韵律发生变化。错接组合可以增

强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的协调性,获取更加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关系,增强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的协调性。

2)环抱组合

环抱组合是指行单元之间通过旋转后产生的环抱的组合关系。通过环抱,必然形成富有变化的室外空间,景观环境的光影关系加强,建筑空间的韵律发生变化。环抱产生的弧线,给行列式平行的直线注入了柔性的元素,空间关系瞬间变得活泼灵动,加强了建筑(群体)空间和景观环境的协调性。环抱内的围合空间,会产生一个似橄榄状的庭院空间,很有归宿感;由此而来产生的背面也围合成一个似反弓的空间,颇有情趣。

3)钝角组合

建筑山墙面与路径的相交角度,常见的是接近直角的垂直相交的关系,形成比较冷漠的表情。如果建筑山墙面与路径的相交角度呈明显的钝角关系,瞬间便可以形成迎接表情的人性化空间关系,而且视觉开阔舒展。

(3)界面的融合

地面景观环境与墙面的结合是司空见惯的做法,体现了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的整合。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由于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的脱节造成弊端。其弊端主要是景观环境没有和墙面形成类似于造型手法的“穿插咬合”的紧密结合的状态,衔接的空间形态往往是隔靴搔痒,或是蜻蜓点水式的和墙面分离式的设计。如果地面景观环境与墙面的结合能从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和建筑立面通盘考虑,必然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空间组合效果,大大增强空间组合的趣味性。例如,景观环境用藤蔓植物缠绕底层架空的柱廊,或是假山的形式替代各简单的底层立柱,并延伸至地面景观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必须带来生机勃勃的实际空间体验。界面融合过程中,肩负着完善套型平面和立面的设计。套型的平面曲折,便形成立面三维的凹凸起伏关系,自然形成灰空间和利于立体植被的建筑空间。

3、空间序列的优化

空间组合过程中,尝试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空间序列模式,必然会带来整体空间关系的优化。空间关系力求通而不畅,虚实退让,颇有节奏,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主编,《梁思成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候幼彬著,《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技术出版社,1997

4 李允钚著,《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5 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吴良镛著,《广义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试题汇总整编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库一 一、名词解释 1、园林 2、绿化 3、体量对比 4、流动景框 5、尺度 6、建筑庭园 7、什么是园林建筑小品? 8、什么是花架? 9、什么是梯级与蹬道? 二、问答题 1、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创造中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2、园林的性质和使用功能来加以区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哪几类 3、述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 4、简诉承德避暑山庄在立意上的巧妙利用? 5、叙述园林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6、取得庭景的相互延伸效应,一般可以通过哪三种手法? 7、庭园组景手法 8、庭院灯可分为几类? 9、园林铺地分为几种? 10、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三、选择题 1、园林的基础地貌是() A. 土地和水体 B. 土地 C. 水体 2、研究如何去创造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学科称为() A. 造园学 B. 园林学 C. 环艺学 3、清代北方园林建设的主流是() A. 江南园林 B. 皇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4、“枯山水”起源于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法国 C. 日本 5、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 A. 古埃及和古希腊 B. 古埃及和古罗马 C. 古希腊和古罗马 6、()是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A.京都龙安寺南庭 B.桂离宫 C.茶庭 7、法国的凡尔赛宫,由()大师设计建造。 A.孟萨 B.勒诺特 C.勒沃 D.路易十四 8、颐和园又名()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9、()重建清漪园并改名。 A. 光绪十四年 B.咸丰十年 C.光绪十年 10、辋川别业是由()所设计。

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分析

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0T10:42:52.8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顾小艺[导读] 形成了传统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汲取我国传统景观建筑的精华,真正服务于当今人民。园林中的景观建筑,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有东省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园林中景观建筑富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形成了传统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汲取我国传统景观建筑的精华,真正服务于当今人民。园林中的景观建筑,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有恒久启示意义。 关键词:建筑;景观;园林 园林景观要想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不仅需要自然景观,同时还应适当融人人文景观,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内涵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园林设计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合理应用,以及在设计的时候采用富有艺术性的想法进行合理的搭配,整体的提升了园林景观建筑的优雅性,同时还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景观建筑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全面探讨。 1 园林景观中的亮点———景观建筑 景观建筑是建造在园林中供人观赏和游憩的建筑场所,有亭、台、楼、阁、小桥、曲廊、花池、围墙等等,在构成园林景观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景观建筑的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还有屋面、门窗、挂落、围栏、座凳等部分的装饰,使得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道景观,与周围环境互相衬托,起着点缀风景和组织环境视觉导向作用。成功的景观建筑可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带出亮点。在整个园林设计的环节中,通过立意能够将整个工程的各项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通过整体的设计规划,来实现设计师的艺术构想,立意将对园林工程有着系统性影响,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园林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准。 2 景观建筑的实际应用 2.1 亭 亭在园林景观中常用作点景、供游人驻足观景、小憩、纳凉、避雨。特征是通透玲珑,拥有相对独立的建筑形象。亭的形式主要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类。传统形式有单柱亭、圆亭、方、长方、三角、多边形、半圆、十字、梅花、海棠、双菱形、多单体组合等平面形式。屋顶则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悬山、歇山、攒尖、卷棚、盔顶、十字等形式。现代形式的屋顶则有平面、弧面、双曲面、坡顶、构架等形式,加上建筑材料有木、石、竹、草、钢筋混凝土、金属、拉膜等,使亭子的造型千差万别、变化丰富,有雄伟壮观,有灵巧飘逸,有简朴粗犷,有华丽精致、有亭亭玉立、有端庄华贵。亭是园林景观中的构景要素,有观景和点景的作用,所以其选址很重要。要满足在亭内朝外有景可看,又要满足整个园林景观构图的要求,能做到画龙点睛,作为构图的焦点,带出高潮的作用。 2.2 桥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中,通过加人河流的元素将能够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够扩展园林景观的心理空间,更重要的是河流还能够对园林的整体气候进行调节,使得空气变得更加湿润,这将使得园林环境极大改观。不仅如此,河流的流动还将使得园林更加富有活力,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多样,同时还能够通过河流与大自然产生更加亲近的感觉。如果园林规模相对较小,桥梁通常都是用来对水面进行划分,这样一来就使得景观的整体面积有所拓展,同时还能够使水面焕发出幽深的感觉,从而使河流的景观作用进一步展现出来。而且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可以设计成拱桥,这样一来就能够变得更加简约质朴,简化了人们的感官心理,能够更加沉静的与自然融含在一起。 2.3 廊的设计 廊也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景点之间的连接通道,对于园林建筑的内部与外部起到连接的功能。廊能够有效拓展园林的整体空间,尤其是不同的廊结构与形式更加能够丰富园林建筑的类型,同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廊与藤类植物的统一结合,形成多种植被覆盖的外部结构,能够使得游客在游玩时感到神清气爽,起到一定程度的遮阳作用。廊的存在有利于游客观赏景色时间的延长,使得游客能够更加细致、深入地观赏园林景观。除此之外,廊这种景观建筑类型也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廊在园林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2.4 假山的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假山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假山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好假山的格局以及空间分布,通过假山实现对园林空间的有效分割,并且通过假山的高低分布,实现对游客视觉的引导,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假山的形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因此,设计形态时往往可以根据景观的需求进行充分发挥,给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综上所述,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小品不仅能够提高园林的设计质量,还能够使园林整体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园林设计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设计出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日常休憩场所。 参考文献 [1] 肖丹. 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应用实践[J]. 商品与质量,2016(33). [2] 吴丽,弓弼. 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榆林学院学报,2012(1). [3] 凌士义,户天顺,魏韵佳. 论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 科技资讯,2012(3).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B答案解析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08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立意: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3.空间序列: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中,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 有次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4.舫:中国造园艺术中具有舟楫意象的组合式水景建筑。 5. 园林建筑小品: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设计者艺术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 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建筑)、(植物)。 2、借景的内容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 3、园林中常说的“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 (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 4、在园林建筑个体设计中,亭的造型在立面上一般可以分(屋顶)、(柱身)、(台基)。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颐和园又名( B )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2、园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园林景观的创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 ) A.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 B.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C.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3、用( C )铺地是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A.砖块 B.石材 C.青瓦 D.软石 4、在建筑物中,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A )类型的廊。 A.双面空廊 B.单面空廊 C.复廊 D.双层廊 5、设计自然式园林沿水体周边的道路一般要求(D) A.尽量贴近水面,有亲切感 B.避免接近水面,有安全感 C.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平行 D.与水面有远有近,若接若离 6、园林的基础地貌是(D ) A. 建筑 B. 土地 C. 水体 D. 土地和水体 7、(A )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的一种最多的建筑形式。 A.亭 B.廊 C.榭 D.坊 8、系列说法有误的是(B ) A.设于园中心地段的饮食的业建筑,辅助部分难于利用视野死角掩蔽。

浅谈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浅谈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摘要:旧建筑行业思想中把设计范围集中于室内空间,认为搞好室内环境规划才是工程设计的重点。随着审美观念的积极转变,广大业主开始关注于建筑物外部空间的规划情况,以此来衡量建筑物是否符合个人居住或使用的要求。外部空间设计并非单独式的设计处理,而是要经过多方面考察才能取得预期的设计效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整体角度出发,科学地编制空间设计方案。 关键词: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旧建筑行业思想中把设计范围集中于室内空间,认为搞好室内环境规划才是工程设计的重点。随着审美观念的积极转变,广大业主开始关注于建筑物外部空间的规划情况,以此来衡量建筑物是否符合个人居住或使用的要求。现以居住建筑为例,分析了外部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要性 从结构层次划分,建筑物由内、外两部分空间构成,主要空间范围集中于室内。这也导致早期设计师们将建筑设计的重点局限于室内规划,对外部空间设计缺乏必要的改进措施。新时期建筑行业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外部空间设计开始受到业务及设计师的高度关注,这同样关系着业主日常居住的生活质量。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现实意义,如图1,具体情况:首先,增加了住宅区内的空间感,对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距离详细规划,从宏观上呈现了建筑之美;其次,改善了居住环境的优越感,强调外部空间设计扩大了住户们的户外活动场地,为其提供休闲、运动、娱乐等场所。 图1外部空间设计的意义 二、外部空间设计的常用方法 外部空间设计并非单独式的设计处理,而是要经过多方面考察才能取得预期的设计效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整体角度出发,科学地编制空间设计方案。就目前建筑行业设计状况而言,外部空间比较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 1、渗透法。注重空间结构的有效划分,有助于外部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渗透法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的融合性,内外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这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灵活应用两种景象把不同的设计寓意整合起来,这种设计方法扩大了空间的美感度。 2、层次法。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就要考虑空间的层次。如:面对注重实用功能的住宅区,建筑设计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向,就要有序

园林建筑在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建筑在景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7T10:32:1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潘海芬柯海军[导读] 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设计,交织出了不同的人文景观,设计师依据不同风格的景观环境创作出相应整体风格协调的园林建筑。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园林建筑在景观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应该具备相应的园林建筑,并突出其场所功能,展示人文风格、艺术气氛。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在对艺术的呈现,需要借助不同的素材来表现,尽量增加其自然的部分,结合园林建筑的有关知识,起到相应的微观调控设计模式,达到园林建筑设计和自然的协调,营造出空间、层次的美感。 关键词:园林建筑;景观;设计 引言: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设计,交织出了不同的人文景观,设计师依据不同风格的景观环境创作出相应整体风格协调的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的概念 园林建筑指的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二、园林建筑风格 (一)婉约型 我国南方园林建筑风格多为婉约型,在建筑风格设计上体现恬静的美感,在建筑形式的处理上比较细腻。在婉约型的园林建筑内,其房屋屋顶结构形式多为圆形扇形半圆等,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混凝土的运用,使传统园林的建筑结构更加的灵活巧妙,能够呈现出时代特点。 (二)豪放型 我国园林建筑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其风格发展多种多样,豪放型的园林建筑风格多在北方,在建筑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因为北方气候雨水较少,所以在屋顶设计上坡度较低,在色彩上多采用黑白两种颜色,古人有诗称园林为“黛瓦白墙”,黑白两种色彩组成会给人一种心轻气静的感受,而且在古代时期对于色彩工艺有专门的传承人,在装饰上常常用图案,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经常见到在门、窗、隔断、屏风上有一些图案,这些图案采用传统的工艺去雕刻而出,在豪放型的园林建筑中,图案是代表传统文化特征的元素之一。(三)简约型 随着现代园林建筑工艺的发展,诞生了一种与传统园林建筑形式相结合的建筑园林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简单明了、节约时尚,在园林建筑设计上给人一种观赏的感受,受到大众的喜爱。 三、园林建筑在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建筑风格主要是用来观赏,通过相应的风格来吸引人们的旅游兴趣。以下就是对其做出的介绍:(1)观赏景观 把园林建筑设计成一个观赏的场所和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通常会设定一个主题,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展示,来给人们观赏的趣味。在观赏景观中,建筑的朝向、空间的划分等都是取决于景观设计的需要。这种呈现多是以风景布局为主,在图画作图的基础上进行对实物装饰。 (2)点缀风景 这种园林建筑依托于山水,通常在景观布局中,它会把相关建筑作为画面的中心,通过对四周的建筑布景来表现中心部分的建筑风格构造,这种建筑风格取决于周围园林的环境。 (3)空间引导 通过园林建筑的自然延伸划分出部分的园林建筑区域,制造出一穿插布景的方式,来引导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观赏。这种建筑主要是为人们的观赏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自身的人文景观的构建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4)空间层次表现 园林建筑结合水景、山石、绿化二设计,使景观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空间,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有很大的观赏价值,这种形式结合当前的园林建筑风格与风貌,呈现的空间组合类型应用在园林建筑当中。 四、园林建筑在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对于园林建筑的规划,主要是为强调其建筑风格,设定建筑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找到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表现风景园林的环境效果和质量[3]。 (一)风景园林的建筑原则 园林建筑的风格和自身的建筑内容息息相关,在建筑时要注意建筑结构的设定,是否与整体风格相吻合,例如在门廊的设计中,是否是体现中式的门廊设计,利用相关的柱式庭院式门廊来表现,还是在偏向自然,对门廊进行合理设计。对整体的尺度考量上要求非常严格,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观赏感受,做出一步一景的层次要求。 规模不同的园林建筑,对整体的尺度要求不同,园林建筑分为大中小三种建筑规模,从三种建筑的规模上对建筑比例进行设定。给人不同的尺度感受,让人一看就能够发现其整体的建筑风格。 园林建筑的内外空间布景不,所以在景观的呈现上,要注意好相关的空间大小尺度,利用空间视角去推断建筑的结构构建。园林建筑讲究整体风貌,在建筑师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的建筑比例,把建筑景观的比例尺做出相应的规定,讲究一定的和谐,在空间分布中考虑好园林物件的摆放位置和大小。 (二)园林在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设计者要考虑好园林建筑整体的空间层次格局,对园林建筑中物件的序列做好研究。 (2)设定好园林空间之间的连接,在相邻的空间中,没能达到内外渗透和流通的重要建筑原则。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源义信,他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全书通过四章对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外部空间的形成,根据一般常识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的。 因此,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当然,最近墙壁与天花板形成一体的曲面结构以及地面构成了原来的墙壁与天花板的地下建筑等,也有上述三要素不明显的情况。不过,即使在进入宇宙时代的今天,考虑建筑空间时,从重力上承托人的地面,无论如何也还是必须的。室外空间也和室内空间一样,地面的质地、纹样、高差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书中介绍了意大利的空间和日本的空间,意大利的内外空间很相似,外部空间也只是比内部空间少了屋顶,内外分隔明确,而日本的内外空间则相互渗透。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 外部空间要注重尺度和质感。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空间是有领域性的,但人们都不提它。例如:在日本,不是把房间按餐室、起居室、卧室等功能区别来称呼它,而是有着按空间大小来分类的习惯。日本式建筑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就像日本有所谓“四张半席文学”这个名词一样,男女二人在四张半席中生活,对日本人来说,恐怕就是给予罗曼蒂克印象的沉默语言吧。 如果在外部也要谋求这样的亲密空间,适用上面所述的第一件说,将尺寸加大至8~10倍,即得每边为21.6~27米的外部空间。这是正好包含着可以互相看清脸部距离的广度,所以在这个空间里的人谁都可以看清楚,这样就可以创造出舒适亲密的外部空间。 八十张席房间或一百张席房间时日本宴会大厅的通俗称呼。这一广度的空间是按照人们互相联欢,并作为一致的内部空间限度和传统性来考虑的。 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与质感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预先了解从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楚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材质,这在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上时有利的。 在确定空间大小时,如前所述,那就是要明确它是用于何种目的的空间,从空间的视觉结构来说,虽然国小的空间不行,而没有意义的过大空间则更不好。在构成外部空间时,是可以把几个这样大小的空间连接起来,在空间商安排秩序和顺序的,这就恰像在室内设计上,是有大小和性质不同的房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幢建筑一样。 第三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1.外部空间的布局 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

《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

《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 1、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称为我国造园四要素。 2、园林建筑大都具有使用和(景观创造)两个方面的作用。 3、一幢单体建筑物,往往是(静观)园景画面的一个欣赏点;一组建筑常与游廊相连,往往成为(动0观园景的一条观赏线。 4、园林建筑在造型上,体量宜(轻巧),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 5、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园林环境特色及单体的工艺特色。 6、精于体宜是园林(空间)与(景物)之间最基本的构图原则。 7、园椅的位置选择:总的原则是布置在人们需要(就坐休息)、(环境优美)、(有景可赏)的地方。 8、湿热地区:(宜在通风良好处布置,以迎轻风)。 9、干热地区:宜在荫凉之处布置,以利凉爽。 10、设在道路旁过的园椅,应退出人流路线以外,以免(人流干扰),(妨碍交通)。 11、小广场设园椅,宜采用(周边式布置),利于形成好的休息及更有效地(利用空间)。 12、结合建筑物设置园椅时,其布置方式应与建筑的使用功能相协调,并衬托、点缀室外空间。 13、园椅的剖面形状应符合人体的(就坐)姿势,符合人体尺度,使人坐着感到自然舒适,不紧张。 14、坐板高度为(350-450mm);坐板水平倾角为(6度-7度);椅面深度为400-600mm;靠背与坐板夹角为98-105度;靠背高度为350-650mm。 15、桌面高度一般为700-800mm。 16、在园灯的设计中,为了形成均匀的照度,灯柱的高度与灯柱间的水平距离之比一般为(十二分之一----十分之一。) 17、俗则屏之,佳则收之是(园林景物)与景墙选址的重要原则。 18、园墙一般分(墙基、)(墙身)(墙顶)三部分。 19、花格韵律包括(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替韵律)。 20、北式亭和南式亭在造型上的风格特征可分别用(雄)和(秀生动)(形象的概括)。 21、亭子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屋顶的形式及体形比例等。 22、建筑上的舫是依照船形的造型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23、廊子一般是长条形建筑物,从平面和立面看都是相同的建筑单元“间”的连续和发展,相当于一条带屋顶的园路。 24、亭廊组合是我国园林建筑的特点之一,它可以丰富立面造型。设计时要注意建筑组合的完整性与主要观赏面的透视景观效果,使亭廊有统一风格的整体。 25、在南方园林中,为了防止雨水溅入及增加廊子的稳定性常将坐凳做成实体短墙。 26、花架是攀援植物的棚架,是建筑与植物相结合的造景物,因而与自然环境易于协调。 27、花架作长线布置时,就象游廊一样能形成导游路线,也可以用来划分窨增加风景的深度。 花架作点状布置时,就象亭子一样,形成观赏点,既可以在这里组织对周围景色的观赏,它本身也

浅析公共建筑建筑内外部空间

浅析公共建筑内外部空间 摘要:本文浅析了公共建筑中的内外部空间组合设计。并利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筑 空间 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是极为特殊而重要的的一类。公共建筑所形成的总体空间环境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场所。人们身处建筑之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是为了生活,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要求。 一、建筑外部空间——室外环 境空间与建筑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说:“对空间的占有 是存在的第一表征,然而任何 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中,故提高 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 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 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 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 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 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 果等。而在这之中建筑应位于 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当形成 一定的格局之后将对其它因素 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在具体布局中,主体建筑是构图的核心。 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与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要强调各种对比。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1 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在不同的公共建筑中,有的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比较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要充分考虑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有的在道路和交叉口处,为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 盖蒂中心 位于洛杉矶太平洋海岸马里布的盖蒂博物馆和它所收藏的大量艺术精品,都属于“盖蒂基金会”所有。 包括主体的博物馆建筑,盖蒂基金会所属各相关部门都有专属的建筑,合为一处建筑群。位于山丘顶端。” 建筑本身充分体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丰富性。在外部空间上,盖蒂中心的群体建筑物环抱一处充满花卉的美丽庭园,由于盖蒂博物馆规模巨大,设计师有心籍着串联不同时代的展厅之际,让人们在参观途中不时地接触自然景物,使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很好的结合。利用外部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如左下图)营造舒适开敞空间。空间形式上运用大体量的对比,使建筑越显大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合理交通流线。

园林建筑设计教案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研究园林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设计方法和技巧,重点介绍园林建筑单体和小品设计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程设计进行实际设计练习。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同时又有重要的艺术性,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学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和掌握园林建筑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2)了解和掌握各类型园林建筑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 (3)通过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训练,掌握小型园林建筑的设计。 (4)重视绘图技能的训练。 考核以理论考试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方式进行。 理论考试40% 课程设计40% 平时作业和课堂考勤20% 1.2认识园林 古代有多种名称:苑、囿、园、圃、园池等。园林最早的功能是专供帝王游猎,随着发展除供帝王游猎、观赏动物之外,还有欣赏音乐、提供贵族子弟学习的场所及供百姓打柴、猎获动物等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

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1.2.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以狩猎为主、兼具群聚生活功能。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有了最初的造园者和特定的造园设计思想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早期的“公共园林”,更加明确和现实的造园目的和园林建造者。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出现“园林城市”,区域性大地景观规划,公共性参与性加强。 园林四种基本要素: 建筑、土地、水体、植物 建筑艺术可谓集中中国古典建筑大成,均为人工营造,“山水”从自然的山水园逐步转向人工山水园,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代表:宋代宋徽宗参与的“艮岳”,人工山水极致。还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 1.2.2园林的四种形式 (1)规整式园林 园林规划讲究对称均齐的严整性,讲究几何形式的构图。建筑物的布局对称均齐,植物配置和筑山理水也按轴线左右均衡几何对位关系安排,强调园林总体和局部的图案美。

课内训练单元五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

课内训练单元五: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 作业目的: 1.通过一个小品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训练,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设计过程与步骤,即从实例调研、场地勘察、任务分析开始,经过多方案构思、优化选择、修改调整、深入完善等步骤,一直到正式方案表现之全过程; 2.初步学习并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包括如何进行总图布局、平面、剖面设计、立面造型处理、空间组织以及简单的外部环境设计等; 3.尝试把形态构成的原则、手法运用于建筑造型及空间组织之中; 4.进一步练习工作模型和正式模型的表现,重点掌握方案草图、工具墨线制图的方法与技巧。 作业要求: 1.为了深入理解、把握具体建筑的功能需求,以及使用者、管理者的活动特点,方案构思前应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任务书,并进行一定量的实例及对象调查。要求每人调查3个相关实例,了解其具体使用及管理状况,分析其优缺点,按比例草绘平、立、剖、总图,并整理成文; 2.方案设计应遵循尊重环境、利用环境并积极改造环境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所属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应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调研。调研的重点包括地形、地貌、景观、朝向、气候环境、道路交通以及周边建筑形态等内容; 3.方案形象应具有明确的类型特征和时代特点。要求方案在考虑建筑的结构、构造、材料等基本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构成原则、手法进行建筑及空间造型设计,即通过适当的归纳提炼,利用单元、分割、变形等具体原则、手法,把建筑落实为具有明确的线、面、体特征的形态关系,并符合一般形式美的法则; 4.方案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材料设备及建设标准应符合经济可行的原则; 5.最终方案应在多方案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草阶段要求完成3个方案构思; 6.正式方案的表现形式为A1工具墨线图和1:50模型。具体内容包括: (1) 总平面图, 1个, 1:100; (2) 平面图, 1-2个, l:50; (3) 剖面图, 2-3个, l:50; (4) 立面图, 2-3个, 1:50; (5) 透视图, 1个,限定为正常视点透视;

最新外部空间设计与场地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与场地 分析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外部空间设计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外部空间的组合 1.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图底关系(建筑物布置的基本框架) (1)从场地周围建筑物的规划布局现状出发 (2)考虑用地情况与朝向 (3)处理好使用功能的关系 2.外部空间构图的主要手段 (1)主从与重点(整体性):对称、轴线、向心 (2)对比: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多样统一) 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长与短、虚与实、疏与密、简单与复杂、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色彩的冷与暖、明与暗 (3)韵律和节奏:同一形体或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交替使用或秩序的连续变化 常用于沿街、滨河等线状布置的建筑群的空间组合 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一下几种不同类型 注意:简单重复的数量不宜太多——单调、呆板、枯燥 (4)比例:建筑群的整体或局部在其长宽高的尺寸、体量间的关系——和谐 街道等线形空间:两侧建筑高度与其距离的比例关系H/D=1:1~1:2.5 小于1:1产生幽闭感,大于1:2.5造成空旷感 在庭园与广场空间中形成围合感,其空间的高宽比H/D≥1:4 一般在建筑高度的两倍距离2H内将无法看到建筑的全貌 3.场地空间美的创造(景意兼备为上品,有景无意居中流,景意皆无为下等) (1)整体美:①注重全局的整体性(整体的结构布局、形体轮廓、基本色调的和谐完整为先我,其后进行质感、色彩、细部处理) ②形成体系、突出重点 自上而下的层次与秩序:不同体形、规模、外观的建筑体系;不同级别、内容、形式与质感的空间体系;人、物、 能、污和信息的流动体系;商务、卫生、文体、游憩等服务体系 层次与秩序中明确重点(视觉焦点):尽端、转折、交叉、汇集处 ③使建筑、空间和人融为有机整体:建筑与空间的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水地貌、建筑 风格等因素的整合 (2)生动美:①新:时代感(思想、技术、形式、材料) ②动:实动与虚动 ③活:气、势 (3)充实美(繁琐与简洁的适度):多样(形式与内容)、多趣(联想与情趣的直接表现或暗示)、多场所(休憩、交往、娱乐、活动)、多景(树木、花草、水体、雕塑、小品、室外家具)、多对比、多功能 (4)乡土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风俗、民族、自然、经济 (5)亲和美: 适用:以人为本 安全:空间的稳定与均衡、舒适而无压迫感、防火与防震等防灾安全、交通安全、减少犯罪——归属感(“可防卫”的空间设计) 可达:人与车的关系(交通顺畅、便捷无折返) 人性化尺度(比例关系):使步行者感到舒适与被尊重,空间亲切有人情味(小空间) 私密性与邻里感: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 追求自然:绿地、水面、室外活动场所 4.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 (1)对称式(实轴与虚轴):适用于位置、形体、朝向等方面无严格功能制约关系的建筑群 空间特性 (2)自由式:因地制宜,适应性较强

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

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 标签建筑设计电气建筑装饰设计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学研究 作者: 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在园林地貌中,无论是自然的河流湖泊、山地丘陵,还是小型园林中的池水溪泉、假山土岗,都应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运匠心于丘壑泉池,以构成园林佳景。 (一)因地制宜 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貌。因此进行园林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园林内自然地貌条件的特点: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岗、沼泽等,可能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设计要求,这就应在原有的地貌基础上,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加以利用和改造,可就低掘池,因势掇山,“宜亭则亭,宜榭则榭”。使之“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其中改造地貌,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挖湖堆山,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非常大,所以设计时更要考虑到财力等条件,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力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起伏,自由布局,引造出坡陇坪谷,矶渚洲岛、溪涧池湾、山峦平台、叠嶂错层、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等。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全面分析,并贯彻对原地貌坚持“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若需改造的地貌,也应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 城市和郊区园林绿地对原有地貌的利用,因随各自的性质、功能要求以及面积大小等而有较大的差异。如城市中的公园、花园、小游园等在利用原地貌的基础上,还需有一定的改造,以满足使用和造景等方面的要求。而郊区的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休疗养地等在较大程度上是追求自然景观,所以它不必大兴土木,应偏重于对原有地貌的利用,做到因地制宜,就低挖池,就势堆山。在设计园林佳境的同时就考虑到施工的需要,使人力物力都得到最大节省,同时缩短施工时间。 (二)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 游人在园林内进行各种游憩活动时,对园林空间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园林地貌的设计要尽可能为游人创造出各种游憩活动所需的不同地貌环境。如游人开展集体活动、野餐、唱歌、日光浴等活动,就需要有一个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进行泛舟、游泳等水上活动,则需要有一定面积的水面;登高远眺常需要有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的层次丰富的山林等等。同时为使不同性质的活动互不干扰,可利用地貌的变化来分隔园林空间。在一个高密度的小区中,可用的绿化空间很小,那么园林就要充分利用地形,分割制造出较多空间,为小区营造出有各种使用功能的空问。

浅析公共建筑建筑内外部空间

浅析公共建筑内外部空间 摘要:本文浅析了公共建筑中的内外部空间组合设计。并利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筑 空间 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是极为特殊而重要的的一类。公共建筑所形成的总体空间环境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场所。人们身处建筑之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是为了生活,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要求。 一、建筑外部空间——室外环 境空间与建筑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说:“对空间的占有 是存在的第一表征,然而任何 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中,故提高 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 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 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 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 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 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 果等。而在这之中建筑应位于 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当形成 一定的格局之后将对其它因素 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在具体布局中,主体建筑是构图的核心。 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与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要强调各种对比。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1 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在不同的公共建筑中,有的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比较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要充分考虑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有的在道路和交叉口处,为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 盖蒂中心 位于洛杉矶太平洋海岸马里布的盖蒂博物馆和它所收藏的大量艺术精品,都属于“盖蒂基金会”所有。 包括主体的博物馆建筑,盖蒂基金会所属各相关部门都有专属的建筑,合为一处建筑群。位于山丘顶端。” 建筑本身充分体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丰富性。在外部空间上,盖蒂中心的群体建筑物环抱一处充满花卉的美丽庭园,由于盖蒂博物馆规模巨大,设计师有心籍着串联不同时代的展厅之际,让人们在参观途中不时地接触自然景物,使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很好的结合。利用外部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如左下图)营造舒适开敞空间。空间形式上运用大体量的对比,使建筑越显大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合理交通流线。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将对园林建筑的作用、特点以及它的具体应用、 审美等方面做出以下阐述: 一、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建筑的功用价值。 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但就园林总体而言,中国园林建筑与欧洲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中心、不惜使建筑化不同,它在园林中居于次要地位,往往表现出建筑自然化的特点。从局部讲,建筑又往往成为景域构图的中心,这与英国,日本的风景式园林异趣。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 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功能: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等。 2、组织游览路线: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在一建筑为主的内部空间,常以廊、墙、路、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建筑明显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 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3、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已经来。正像《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题词是起点景作用的,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

当前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当前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一、简述 传统的中国建筑是封闭式的,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对建筑的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美国,最初是由一位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风景建筑学”的概念,他使浪漫的英国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活相结合,对建筑的外部环境质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把园林扩大到了城市环境。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 二、功能与分区 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开放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功能要求。 1、功能分区 建筑外部空间按功能分为人的领域,及除人之外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而要获得舒适的人的逗留空间,就需要以限定空间的手法创造一定的封闭感,如芦原义信所谓的积极空间。利用标高的变化及墙的运用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封闭感。同时,作为外部空间,它不同于内部空间,它应该具有开敞,流动的特点,意念空间的设计也是限定区域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的福特希乐学院的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采取了独特的空间布局,强调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①边界区:即与邻近土地相连的界区 ②停车场道路系统区 ③步行区

④建筑群中的开敞空间 ⑤小区庭院 三、规模与尺度 建筑外部空间的规模与尺度受城市规划,日照及不同的生活习惯所影响。其尺度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建筑师应该利用这种尺度的差异来创造不同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也可以弥补原有空间的先天不足。 四、空间分类 建筑外部空间按使用性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活动型 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一般规模较大,能容纳多人活动,其形式以下沉式广场与抬起式台地居多。如合肥市的明珠广场,其为下沉式广场。而北京天坛的园丘却是抬起式的园台。不同的围合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2、休憩型 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以小区内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间为多,一般规模较小,尺度也较小。 3、穿越型 城市干道边的建筑及一些大型的观演、体育建筑常有穿越型的外部空间,或者是城市里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商业街。如合肥市的淮河路步行商业街和花园街,其间点缀绿化、小品等,即可穿越,也可休息,也可活动,可以说是多功能的外部空间了。 五、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运用

园林建筑设计的论述

园林建筑设计的论述 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一、功能: 1、满足功能要求: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工人们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随着园林活动的日益增多,园林建筑类型也日益丰富起来,主要由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园林景观要求: (1)点景:点景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园林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成为主景,控制全园布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赏景: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管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 (3)引导游览路线: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乘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就是这个意思。 (4)组织园林空间: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园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间的变化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圆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二、特点: 1、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2、情景交融园林 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成,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4、造型园林 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