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安全、过滤器和防火墙

网络安全、过滤器和防火墙

网络安全、过滤器和防火墙
网络安全、过滤器和防火墙

网络安全、过滤器和防火墙

摘要:本文是对网络安全和因特网解决方案的一般介绍;重点将放在路由过滤器和防火墙上。作为一个建立一个安全网络的指南,它不是很明确的;它的用途仅仅是一个总的概括。虽然一些网络IP的知识不是决定因素,但是它是基本因素。

关键词:网络安全;过滤器;防火墙

在最近的十年中,计算机的使用数量已经达到非常之多。在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计算机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并且更重要的是应用到商业领域方面。回顾过去,计算机应用的增长是显著的,甚至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对话方面将有一个更大的突破(虽然有点延迟)。计算机领域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两个独立的因素,这两个因素目前拥有不同的目标和产品。第一个因素主要研究兴趣领域和实验领域;这个领域经常需要共享文件,电子邮件和其他的宽带信息。这项研究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些协议和方案,最显著的是传输控制协议TCP/IP。在网络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因素是商业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商业领域的兴趣主要放在共享办公室或校园网里面的数据,这导致了适合于这种特定领域里的各种不同协议的发展。

在最近的五年里,商业领域已经开始转向共享宽带数据。这就促使其努力把主要以局域网为基础的协议转换成以广域网为主的协议。这个结果导致了一个完整的咨询体系的诞生,这一体系知道如何操作路由器,网关并且可以通过点对点的连接(两种非常不同的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包的方式)实现网络协议的传输。最近(在最近的两三年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网络协议。通常选择的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IP,这是一个运行在因特网上的主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IP的出现,允许公司之间就像通过公共网络进行连接一样,通过私人网络建立互相连接。

这是一张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商业,政府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彼此沟通。而事实也是正在快速地接近这张理想化的图片,一些相关的较小的议题已经从先前的次态变得非常重要起来。安全或许是这些问题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商业领域通过网络传送个人信息的时候,他们为信息能完整无缺的到达目的地,提供了一个高的标准保障协议,并且不允许除了有意的接受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拦截。个体传送的个人的通信更加要求安全的通信。最后,连接一个系统到一个能对攻击自动打开本身系统的网络。如果一个系统受到危险的攻击,则数据损失的危险性则更高。

打破破坏网络安全性的有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方法是当它在网络上传输的时候保护数据

?一种方法是当它在网络上传输的时候管理数据包

虽然两种方法很明显的都是实现从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的传输,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

传送安全

目前,当数据在一个公众的网络上传送时,没有一个系统可以保证在宽带上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从而采取在一些并行站点之间加密的方法来实现。不幸地是,目前没有一个方案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特定的要求。支配这一领域的有以下两个一般的方法:

虚拟个人网络: 这是一个用传输控制协议TCP/IP提供一个低层的第二

TCP/IP协议的堆栈来创造一个个人网络的概念,这可能是一项比较难于了解的概念,并且通过与传输控制协议TCP/IP正常实现的比较,对此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简言之,IP传输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的物理层上。连接到网络物理层上的每一个系统为IP通讯在链路层上的传输提供了一个标准。这种标准为IP在各种不同类型已存在的连接上的传输提供了保障,最通常的是以太网和点对点的连接(PPP和SLIP)。一旦一个IP数据包被接收到,它则被传输到传输控制协议TCP/IP栈的高层协议上(如UDP, TCP和应用层)。当一个虚拟的个人网络被执行的时候,最低层的TCP/IP协议被用来执行一个已存在的TCP/IP连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在提取和效率之间达到一个权衡。它的优点是数据的安全传递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因为一个虚拟个人网络可以让你实现对物理层的完全控制,它是受到网路设计者的完全控制的,设计者可以在物理层(虚拟层)的连接上进行加密。通过实现这项功能,不论是在应用层(如邮件或新闻)还是在这个栈的最低层—物理层(如IP,ICMP),所有在虚拟个人网络上的任何种类的传输都将被加密。虚拟个人网络的主要优点是:它们允许分配个人私有的地址空间(你可以在同一个网路上同时连接多台电脑),并且可以允许数据包在一个专用的系统上进行加密和传输,以便在原机上减小负载。

包级别加密技术:另一种方法是在TCP/IP栈的更高层协议上加密。在安全保证,远程登陆加密和远程登陆协议(Kerberos,S/Key和DESlogin)等方面均采用了一些方法,这些是在栈的高层协议上加密的典型实例(应用层)。在高层协议上加密的优点是对一个虚拟个人网络进行处理的处理器是可以除去的,而当前应用软件的互用性是不受影响的,并且编译一个支持应用层加密的客户机程序比建立一个虚拟个人网络更加容易。从本质上说,在IP栈的任何层上加密都是可能的。尤其是允许在TCP层上加密,这一层对多数网络应用软件提供相当透明的传输加密技术。

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这两种方法均可在主机执行协议的时候表现出冲击现象,并且在网络上其他机器连接这些主机的时候也可表现出冲击现象。在载入或转换一个数据包到一种新的CPU请求时间形式和已用的额外网络容量的时候,这种方式是相对简单的。加密技术是一个真正的处理器密集的程序,而且加密后的数据包应被填补成一个统一的长度,以保证一些运算法则的正确性。更深层一点的说就是这两种方法会给其他的领域(相关的安全和其他的方面—如地址分配,容错处理和负载平衡)带来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考虑哪一个更适合于特定的领域。

传输规则

如今因特网在网络安全方面最通常的形式是管理哪一类数据包可以在两个网络之间进行传输。如果一个对远程主机具有破坏性行为的数据包不可能到达目的地,那么这个远程主机就不必对此数据包担心了。传输规则为主机与远程站点之间提供了一个屏蔽。这主要应用于网路的三个基本的领域内:路由器,防火墙和主机。每一个均在网络的不同的点上提供相似的服务。事实上他们之间的界限已经没有那么清晰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使用下列的定义:

路由器传输规则:任何一个规则都将在路由器和终端服务器(主机的主要目的是转寄其他主机传输的数据包)上进行传输并且根据数据包的特征确定相应规则。这不包括申请网关,但是包括地址的转换。

防火墙传输规则: 传输或过滤规则均通过申请网关或代理服务器执行的。

主机传输规则:传输规则运行在数据包的目的地上。主机在与过滤路由器和防火墙的传输规则上起到越来越小的作用。

过滤器和路径列表

调节数据包以便其可以在两个站点之间传输,这是一个在表面上看来非常简单的概念,对任何一个路由器或防火墙来说,决定是否传送一个特定的站点的数据包不应该是并且不是困难的。不幸的是,大多数人连接到因特网的目的是以便他们可以和远程主机交换数据包。开展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允许正确的数据包在正确的时间内传输并且否定恶意的数据包,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这项研究超出了本文所讨论的范围。然而,一些基本的技术是值得讨论的。

?限制内部路径,而非外部路径:几乎所有的数据包(除了那些在最低层上处理网络能动性的协议)都被送往UDP 或 TCP目的地上。典型的是,来自远程主机的数据包将试图到达我们已知的端口。这些端口将被应用软件所监控,这个应用软件将提供像是邮件传送,新闻组服务,时间申请检测,域名服务和各种不同的登录协议等服务。它对现代路由器或防火墙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仅仅允许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包传输到提供给定服务的特定机器上。将不被允许试图传递其他类型的数据包。这可以保护因特网内部的主机,但是仍然允许所有的数据包的传出。不幸的是,它似乎不可能是万能的。

?接收数据包的问题:让我们假设除非远程用户使用一种安全的、加密的申请如S/Key,否则你不允许他们登陆你的系统。然而,你希望允许你的用户试图通过远端登入或 ftp连接到远程站点上。起初,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你仅仅限制一种类型数据包进行远程连接,并且允许任何类型的外在连接。不幸地,由于交互式协议的本性,他们必须确定一个唯一的端口数去连接到一个确定的连接上。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里,仅仅有一种类型的交互式协议在两个给定的主机上进行传输。这就导致了一种困境:突然,一个远程站点将要试着传送一个指定的数据包到任意的一个端口。正常地,这些数据包应该被拦截。但是如果数据包已经在同一个端口从一个内部的网络传输到外部网络,则现代路由器和防火墙为

这些数据包的传输提供一个小型窗口。这开始允许在内部网络间进行连

接,然而,除非他们被需要,仍然否认外部网络的连接尝试。

动态路由过滤器:一种相对的最新技术是当一系列特殊的情况发生时,能够有能力地动态的为远程站点添加一系列的路由过滤器的设置。由于这些

技术,路由器能够可以自动的发现可疑的行为(如ISS 或 SATAN),并且

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拒绝主机或整个站点的访问。在一些情况下,这

将阻止任何类型的自动攻击对站点的破坏。

虽然过滤器和路径列表在路由器上是常见的,但是他们仍被列为具有代表性的,被放置在所有这三种类型的系统上。

地址转换:另一个优点是路由器可以把输出数据包修改为它自己的IP地址。这将阻止外部站点从内部网络上获取内部站点的任何信息,它也允许某一个技巧的运行,这些技巧可以用一个小的已分配的地址空间为额外的内部主机提供极大的空间。路由器可以用一个内网的地址和套接字来映射一个外部IP地址和套接字。当一个内部数据包被传输到外部网络的时候,可以简单的从IP头的原域中判断出路由器的IP地址。当一个外部数据包到达的时候,在它被送往内部主机前,将分析它的目的端口和映射地址。这套程序也有它的缺陷;因为他们建立在部分IP上,并且一些上层的协议编码/依赖IP地址,所以应该核对和必须重新计算。这些协议将不能运行在简单的地址转换路由器上。

网关和代理服务器的应用:防火墙和路由器的主要区别是防火墙实际上主要运行在应用层。这些应用通常包括邮件运行后台,ftp服务和网络服务。防火墙也通常运行在我们所知的网关和服务器上。这些是对程序的最好描述,这个程序可以掌握一个协议的结构,但是不执行协议的任何一种功能。然而,在打开或关闭文件的读写校验之后,来自一个外部站点的信息则是合理的,他们传送这些信息到一个真正的因特网中用于邮件收发的后台程序上,在那进行数据的处理。这就保证了那些特别易受网络交互式攻击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使用防火墙作为这些服务的一个优点是,它使监控所有的活动变得非常的容易,并且可以非常容易的快速控制网络的传入和传出。

结论

两种基本的网络安全,传输安全和传输规则,这些组合可以保证正确的数据安全地传送到正确的地方。这应该是显然的,当主机接收信息的时候,仍需要确保主机可以对此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这给主机的安全带来了忧虑:对每一个类型的系统来说,宽带区域的变化是可怕的。随着因特网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网络安全已经快速的成为网络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安全将成为我们每日所需的因特网和其他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Network Security, Filters and Firewalls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and solutions in the Internet; emphasis is placed on route filters and firewalls. It is

not intended as a guide to setting up a secure network; its purpose is merely as

an overview. Some knowledge of IP networking is assumed, although not

crucial.

Key words:Network Security, Filters and Firewalls

In the last decade,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in use has exploded. For quite some time now, computers have been a crucial element in how we entertain and educate ourselves, and most importantly, how we do business. It seems obvious in retrospect that a natural result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in computer use would be an even more explosive (although delayed) growth in the desire and need for computers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The growth of this industry has been driven by two separate forces which until recently have had different goals and end products. The first factor has been research interests and laboratories; these groups have always needed to share files, email and other information across wide areas. The research labs developed several protocols and methods for this data transfer, most notably TCP/IP. Business interests are the second factor in network growth. For quite some time, businesses were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sharing data within an office or campus environment, thi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rotocols suited specifically to this task.

Within the last five years, businesses have begun to need to share data across wide areas. This has prompted efforts to convert principally LAN-based protocols into WAN-friendly protocols. The result has spawned an entire industry of consultants who know how to manipulate routers, gateways and networks to force principally broadcast protocols across point-to-point links (two very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packets across networks). Recently (within the last 2 or 3 year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need to settle on a common networking protocol. Frequently the protocol of choice has been TCP/IP, which is also the primary protocol run on the Internet. The emerging ubiquitousness of TCP/IP allows companies to interconnect with each other via private networks as well as through public networks.

This is a very rosy picture: businesses,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across the world. While reality is rapidly approaching this utopian picture, several relatively minor issues have changed status from low priority to extreme importance. Security is probably the most well known of these problems. When businesses send private information across the net, they place a high value on it getting to its destination intact and without being intercepted by someone other than the intended recipient. Individuals sending private communications obviously desire secure communications. Finally, connecting a system to a network can open the system itself up to attacks. If a system is compromised, the risk of data loss is high.

It can be useful to break network security into two general classes:

?methods used to secure data as it transits a network

?methods which regulate what packets may transit the network

While both significantly effect the traffic going to and from a site, their objectives are quite different.

Transit Security

Currently, there are no systems in wide use that will keep data secure as it transits a public network. Several methods are available to encrypt traffic between a few coordinated sites. Unfortunately, none of the current solutions scale particularly well. Two general approaches dominate this are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This is the concept of creating a private network by using TCP/IP to provide the lower levels of a second TCP/IP stack. This can be a confusing concept, and is best understood by comparing it to the way TCP/IP is normally implemented. In a nutshell, IP traffic is sent across various forms of physical networks. Each system that connects to the physical network implements a standard for sending IP messages across that link. Standards for IP transmission across various types of links exist, the most common are for Ethernet and Point to Point links (PPP and SLIP). Once an IP packet is received, it is passed up to higher layers of the

TCP/IP stack as appropriate (UDP, TCP and eventually the application). When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is implemented, the lowest levels of the TCP/IP protocol are implemented using an existing TCP/IP connection.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to accomplish this which tradeoff between abstraction and efficiency. The advantage this gives you in terms of secure data transfer is only a single step further away. Because a VPN gives you complete control over the physical layer, it is entirely within the network designers power to encrypt the connection at the physical (virtual) layer. By doing this, all traffic of any sort over the VPN will be encrypted, whether it be at the application layer (such as Mail or News) or at the lowest layers of the stack (IP, ICMP). The primary advantages of VPNs are: they allow private address space (you can have more machines on a network), and they allow the packet

encryption/translation overhead to be done on dedicated systems, decreasing the load placed on production machines.

Packet Level Encryption: Another approach is to encrypt traffic at a higher layer in the TCP/IP stack. Several methods exist for the secure authenticatio n and encryption of telnet and rlogin sessions (Kerberos, S/Key and DESlogin) which are examples of encryption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stack (the application layer). The advantages to encrypting traffic at the higher layer are that the processor overhead of dealing with a VPN is eliminated, inter-operability with current applications is not affected, and it is much easier to compile a client program that supports application layer encryption than to build a VPN. It is possible to encrypt traffic at essentially any of the layers in the IP stack. Particularly promising is encryption that is done at the TCP level which provides fairly transparent encryption to most network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both of these methods can have performance impacts on the hosts that implement the protocols, and on the networks which connect those hosts. The relatively simple act of encapsulating or converting a packet into a new form requires CPU-time and uses additional network capacity. Encryption can be a very CPU-intensive process and encrypted packets may need to be padded to uniform length to guarantee the robustness of some algorithms. Further, both methods have impacts on other areas (security related and otherwise- such as address allocation, fault tolerance and load balancing)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before any choice is made as to which is best for a particular case.

Traffic Regulation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network security on the Internet today is to closely regulate which types of packets can move between networks. If a packet which may do something malicious to a remote host never gets there, the remote host will be unaffected. Traffic regulation provides this screen between hosts and remote sites. This typically happens at three basic areas of the network: routers, firewalls and hosts. Each provides similar service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network. In fact the line

between them is somewhat ill-defined and arbitrary. In this article, I will use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Router traffic regulation: Any traffic regulation that occurs on a router or terminal server (hosts whose primary purpose is to forward

the packets of other hosts) and is based on packet characteristics. This

does not include application gateways but does include address

translation.

Firewall traffic regulation: Traffic regulation or filtering that is performed via application gateways or proxies.

Host traffic regulation: Traffic regulation that is performed at the destination of a packet. Hosts are playing a smaller and smaller role

in traffic regul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filtering routers and firewalls.

Filters and access lists

Regulating which packets can go between two sites is a fairly simple concept on the surface- it shouldn't be and isn't difficult for any router or firewall to decide simply not to forward all packets from a particular site. Unfortunately, the reason most people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is so that they may exchange packets with remote sites. Developing a plan that allows the right packets through at the right time and denies the malicious packets is a thorny task which is far beyond this article's scope.

A few basic techniques are worth discussing, however.

Restricting access in, but not out: Almost all packets (besides those at the lowest levels which deal with network reachability) are sent to destination sockets of either UDP or TCP. Typically, packets from remote hosts will attempt to reach one of what are known as the well known ports. These ports are monitored by applications which provide services such as Mail Transfer and Delivery, Usenet News, the time, Domain Name Service, and various

login protocols. It is trivial for modern routers or firewalls only to allow these types of packets through to the specific machine that provides a given service.

Attempts to send any other type of packet will not be forwarded. This protects the internal hosts, but still allows all packets to get out. Unfortunately this isn't the panacea that it might seem.

?The problem of returning packets: Let's pretend that you don't want to let remote users log into your systems unless they use a secure, encrypting application such as S/Key. However, you are willing to allow your users to attempt to connect to remote sites with telnet or ftp. At first glance, this looks simple: you merely restrict remote connections to one type of packet and allow any type of outgoing connection. Unfortunately, due to the nature of interactive protocols, they must negotiate a unique port number to use once a connection is established. If they didn't, at any given time, there could only be one of each type of interactive session between any given two machines. This results in a dilemma: all of a sudden, a remote site is going to try to send packets destined for a seemingly random port. Normally, these packets would be dropped. However, modern routers and firewalls now support the ability to dynamically open a small window for these packets to pass through if packets have been recently transmitted from an internal host to the external host on the same port. This allows connections that are initiated internally to connect, yet still denies external connection attempts unless they are desired.

?Dynamic route filters: A relatively recent technique is the ability to dynamically add entire sets of route filters for a remote site when a particular set of circumstances occur. With these techniques, it is possible to have a router automatically detect suspicious activity (such as ISS or SA TAN) and deny a machine or entire site access for a short time. In many cases this will thwart any sort of automated attack on a site.

?Filters and access lists are typically placed on all three types of systems, although they are most common on routers.

Address Translation: Another advancement has been to have a router modify outgoing packets to contain their own IP number. This prevents an external site from knowing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rnal network, it also allows for certain tricks to be played which provide for a tremendous number of additional internal hosts with a small allocated address space. The router maintains a table which maps an external IP number and socket with an internal number and socket. Whenever an internal packet is destined for the outside, it is simply forwarded with the routers IP number in the source field of the IP header. When an external packet arrives, it is analyzed for its destination port and re-mapped before it is sent on to the internal host. The procedure does have its pitfalls; checksums have to be recalculated because they are based in part on IP numbers, and some upper layer protocols encode/depend on the IP number. These protocols will not work through simple address translation routers.

Application gateways and proxies: The primary difference between firewalls and routers is that firewalls actually run applications. These applications frequently include mail daemons, ftp servers and web servers. Firewalls also usually run what are known as application gateways or proxies. These are best described as programs which understand a protocol's syntax, but do not implement any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protocol. Rather, after verifying that a message from an external site is appropriate, they send the message on to the real daemon which processes the data. This provides security for those applications that are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interactive attacks. One advantage of using a firewall for these services is that it makes it very easy to monitor all activity, and very easy to quickly control what gets in and out of a network.

Conclusion

There are two basic types of network security, transit security and traffic regulation, which when combined can help guarantee that the right information is securely delivered to the right place. It should be apparent that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ensuring that the hosts that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will properly process it, this raises the entire specter of host security: a wide area which varies tremendously for each type of system. With the growth in business use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security is rapidly becoming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oon, security will b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y to day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other networks.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王凯 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它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在当前日益成熟的网络环境下,探讨信息安全问题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风险,并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信息安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信息安全 信息时代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一种资源而被社会各个领域所开发利用,而且,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普及,跨国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为信息犯罪提供了便利。近几年,社会上的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正是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对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加强信息安全的措施。 一、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风险 由于互联网有着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因此信息的安全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下面笔者就网络环境中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一)系统存在漏洞 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计算机软件、硬件也不例外,在设计完成之后,都会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漏洞与缺陷。比如有时候,程序员在编制程序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留下漏洞。而且这些漏洞存在之后,就很难被发现,这些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所掌握,他

们就会以这个薄弱环节为切入口,攻击计算机系统,致使计算机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二)局域网遭受攻击 局域网遭受攻击主要是来自于网络的蓄意攻击,比如一些网络黑客对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恶意攻击;伪装成合法用户窃取、删改网络信息;破坏机密信息;在网络中间点对信息进行窃取、拦截等等,这些都将对网络用户构成严重威胁。 (三)电脑病毒 最近几年,电脑病毒出现的频率,危害程度都有所增加,比如蠕虫、冲击波、愚人节病毒以及熊猫烧香等等。自网络诞生以来,电脑病毒就一直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头号敌人,由于电脑病毒能够借助网络迅速扩散,只需依靠邮件接收、资料下载等方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破坏网络系统,因此,其危害极大。 (四)软硬件水平比较落后 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都是盗版软件,很少能够购买正版软件。与正版软件相比,盗版软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想要加强信息安全,就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软硬件水平。特别是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硬件设备过于陈旧的计算机,必须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转。在更新软件时,必须选择正版软件,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并且及时下载补丁,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 (五)用户的操作方式存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功能在不断增加,操作也日趋复杂,这就对用户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出现用户操作不当的情况,出现了配置不正确的情况,必然会留下安全隐患。比如用户对防火墙设置不当,防火墙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用户的安全意识不高,也会出现一些信息安全问题,比如用户把自己的账号借给别人使用,让别人登录自己的账号等等,这些都会为网络安全埋下隐患。 二、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议 (一)健全网络安全协议 网络安全协议是处理数据信息在传送过程中相应问题的重要依

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论文

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论 文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亮点,Internet逐渐发展成为电子商务的最佳载体。然而互联网充分开放,不设防护的特点使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日益紧迫。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经济信息、资金都要通过网络传输,交易双方的身份也需要认证,因此,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是网络平台的安全和交易信息的安全。而网络平台的安全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对抗网络攻击、病毒,使网络系统连续稳定的运行。防火墙技术、数据加解密技术、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安全电子商务的国际规范等。 关键字:安全技术防火墙数据加密 防火墙技术 1.防火墙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如路由器、网关等。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其中被保护的网络称为内部网络,另一方则称为外部网络或公用网络,它能有效地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及数据传送,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不受外部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过滤不良信息的目的。所有来自Internet的传输信息或你发电子商务资料库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这样防火墙就起到了保护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在特定的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等安全的作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该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 (1)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 (2)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3)封堵某些禁止行为; (4)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 (5)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根据网络开放系统互连7层模型制定了一个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用来解决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如表1所示 2.防火墙的基本准则: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

浅谈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

浅谈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校园网络在高校教学、科研、实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日显突出。目前很多高校已经重视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环境,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校园网建设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当下众多校园网络现状,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应对思路。 【关键词】校园网络维护网络安全 1引言 现今众多学校校园网络,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差距很大。电子邮件、FTP等服务是每一个校园网都要提供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系统、期刊论文数据库、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总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校园网,但又缺乏统一的规划。一方面我们看到学校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校园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管理不科学、管理技术单一。在校园网络上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意识不

强、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技术不先进等因素,致使计算机容易受到非法的网络攻击和侵害。校园网不同于企业网络,没有很强的营利性,所以受到外部攻击的几率远远小于来自校园内部的攻击。重建设轻管理是各高校校园网建设的通病,只想依靠单一的安全产品来保障校园网的安全,忽略了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的作用。安全管理措施的不完善造成了很多问题:IP地址冲突、盗用他人帐号、没有定期更改服务器和口令密码、重要数据没有备份等等。 2.2校园网络规划混乱。网络的发展是在很多问题不断涌现和解决中实现的,校园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络在建设时,没有很好地规划,没有考虑到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或者说看不到随后出现的网络功能,只是实现了当时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最初的校园网是一个开放、无序的状态,不部署防火墙,也不设置入侵检测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2.3系统漏洞和病毒入侵。Windows系统是目前校园网中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而且大多是采用的默认安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操作系统都存在很多已知未知的漏洞,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网络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利用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4章防火墙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4章防火墙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4章防火墙技术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 A )。 A.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B.每个子网的内部 C.部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结合合 D.内部子网之间传送信息的中枢 (2)下面关于防火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防火墙可以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 B.防火墙可以防止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传输 C.防火墙会削弱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能 D.防火墙可以防止错误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胁 (3)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 C )。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会话层 (4)防火墙中地址翻译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提供代理服务B.隐藏内部网络地址 C.进行入侵检测D.防止病毒入侵(5)WYL公司申请到5个IP地址,要使公司的20台主机都能联到Internet上,他需要使用防火墙的哪个功能( B )。 A.假冒IP地址的侦测B.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C.内容检查技术D.基于地址的身份认证(6)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内部用户之间攻击的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7)关于防火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防火墙不能防止内部攻击。 B.如果一个公司信息安全制度不明确,拥有再好的防火墙也没有 用。 C.防火墙是IDS的有利补充。 D.防火墙既可以防止外部用户攻击,也可以防止内部用户攻击。 (8)包过滤是有选择地让数据包在内部与外部主机之间进行交换, 根据安全规则有选择的路由某些数据包。下面不能进行包过滤的设备 是( D )。 A.路由器B.主机 C.三层交换机D.网桥 2. 简答题 (1)防火墙的两条默认准则是什么 (2)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3)防火墙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 综合应用题 图所示的拓扑图中是某公司在构建公司局域网时所设计的一个方案,中间一台是用Netfilter/iptables构建的防火墙,eth1连接的是内部网络,eth0连接的是外部网络,请对照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公司局域网拓扑图 【问题1】 按技术的角度来分,防火墙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请问上面的拓扑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防火墙 答: 防火墙可分为包过滤、应用网关、状态检测。 上面的拓扑是属于包过滤 【问题2】

4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北邮课件

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 典型攻击示例 ?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 防火墙技术
阙喜戎
rongqx@https://www.sodocs.net/doc/d13021185.html, rongqx@https://www.sodocs.net/doc/d13021185.html,
1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2
典型攻击示例
Windows 2000的登录漏洞 2000的登录漏洞
3
4
缓冲区溢出攻击
内存映像
int abc(int a, ...) { char s[256]; ... scanf(“%s”,s); ... } 栈 的 生 长 方 向 地 址 的 生 长 方 向 SP
一个例子 Windows 2000 的登录漏洞
函数局部变量 字符缓冲 s[] 函数返回地址
SP
攻击代码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5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6
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1
Hacker 不安全的计算机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2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2
Hacker 被控制的计算机(代理端)
1
攻击者使用扫描工具 探测扫描大量主机以 寻找潜在入侵目标。
2
黑客设法入侵有安全漏洞 的主机并获取控制权。
Internet
Internet
Scanning Program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7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8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3
Hacker 被控制计算机(代理端) Master Server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4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4
Hacker 被控制计算机(代理端) Master Server
黑客在得到入侵计算机 清单后,从中选出满足建 立网络所需要的主机,放 置已编译好的攻击程序, 并能对被控制的计算机发 送命令。
3
Internet
Using Client program, 黑客发送控制命令给主机, 准备启动对目标系统的攻击
4
Internet
Targeted System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9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10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5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5
Hacker Master Server 被控制计算机(代理端)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6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步骤6
Hacker Master Server 被控制计算机(代理端)
5
主机发送攻击信号给被控 制计算机开始对目标系统 发起攻击。
Internet
6 目标系统被无数的伪 造的请求所淹没,从而无 法对合法用户进行响应, DDOS攻击成功。
Request Denied User
Internet
Targeted System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11
Targeted System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
12
2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 摘要:中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精进,中国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出 现以后为社会各个行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在保护计算机的时候最经常使用 的方式就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可以更好地保障计算机的性能,本文主要讲 述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出现的问题以及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 21世纪到来以后,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计算机是以前没有的东西,现如今发 展得如火如荼。因为计算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 然了,有利就有弊,在便利的同时也为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安全存在的问题 1.病毒威胁 计算机不仅仅能够为人们带来便利,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危险。我们在使 用计算机的时候经常会蹦出很多的网页,这个时候只要我们点击这个网页,计算 机就会出现瘫痪,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经常潜在网页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家每天接触的信息非常多,所以面临的风险就会更大。只要计算机被病毒侵入以后,就麻烦了,大家的信息、财产说不定都会面临威胁。而且本身对于计算机来说就是一种伤害,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计算机的系统出现紊乱,缩短计算机的寿命。在工作的时候,计算机遭遇病毒会导致人们的工作进程 减缓,效率低下,在传输信息的时候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2.黑客对计算机进行攻击 黑客这个职业我们经常听说。黑客在侵入计算机系统以后,就会破坏计算的 正常运行。黑客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对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改变,通过删除、传播等形式对人们的财产以及健康安全进行威胁。黑客利用自身的技术将需 要授权才可以获得的信息,不用授权就可以得到,可以任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而 篡改信息。对于黑客来说,具有十分强大的破坏性,可以对任何的计算机进行破坏,所以说在计算机运行的时候需要对计算机进行保护,防止黑客的侵入。 3.计算机中的拒绝服务攻击 计算机中的安全威胁不只上述的两种方式,拒绝服务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威 胁计算机安全的因素。这种威胁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的运行。 例如,邮箱炸弹,在人们点击邮箱的时候就会使得邮箱瘫痪,导致信息变成了乱码,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破坏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性。 二、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1.防火墙概念 现如今,计算机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想要保护计算机网络,就需要有良好 的保护技术,防火墙技术就是非常好的保护技术,它可以对计算机进行很好的安 全防护,是可以防止外来的网络入侵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防火墙技术利用自身的优势防止非正当用户侵入,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计 算机中的信息。②计算机的主人一旦访问有威胁的网站时候,防火墙技术会自动弹出阻止的信息,这样用户就不会再继续进行访问,这样计算机的安全就可以得 到有效的保障。③计算机的防火墙技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防护,保障计算机在休息和运行时候的安全。 2.计算机防火墙技术工作原理

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作用

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防火墙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先进的防火墙已经能从应用层监测数据,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判别。我们称这种防火墙为检测性防火墙,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能够检测大量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因此安装了此种防火墙以后如果对于单纯的外部网络攻击是无法导致内部数据泄露的。 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导致数据泄露,有相当比例是因为来自网络内部攻击,或者内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存在能够入侵的漏洞导致。比如新增了一个新的应用程序,肯定会出现新的安全漏洞,必须在安全策略上做一些调整,不断完善。再说,网络本省就是病毒传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径之一。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或软盘、人为投放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有些病毒会在你的系统中自动打包一些文件自动从发件箱中发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另外在对网络管理上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网络的使用者对自己账号密码等私人数据管理不严格呆滞泄露,让黑客有机可乘,窃取大量机密数据。这些情况才是网络泄密真正应该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需要避免网络泄密,防火墙只是硬件上一个保障措施,但并不能完完全全的去依赖防火墙。我们还应该做好对整个系统软件,尤其是应用软件的安全策略。例如引入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也就是通常讲的认证技术。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 1、身份认证。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 2、报文认证。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

网络安全及防护 ——防火墙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信息安全技术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 学院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成绩 摘要:防火墙是部署在两个网络之间,按照预先制定的安全策略惊醒访问控制的软件或设备,主要是用来阻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侵扰。防火墙基本技术主要有包过滤、状态监测和代理服务三种、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安全需要,其部署方式可以分为屏蔽路由结构、双重宿主主机结构、屏蔽主机结构和屏蔽子网结构几种方式。

关键字: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防火墙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自网络诞生之初,就一直是一个困扰网络的建设者和使用者的难题。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以及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网络社会中的关键问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计算机病毒、蠕虫、恶意软件、黑客、网络犯罪等正对计算机与网络的攻击也越来越多,信息安全事件逐年增加。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本文分析了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护的主要方式,并着重从防火墙就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是指为建立信息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以实现电子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换工具。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互联性、连接方式的多样性及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再加上本身存在的技术弱点和人为的疏忽,致使网络易受计算机病毒、黑客或恶意软件的侵害。面对侵袭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必须考虑信息的安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网络信息安全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网络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即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运行服务安全,即保证服务的连续性、高效率。信息安全则主要是指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备份、程序等。 网络信息安全可分为: 1、硬件安全。即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体的安全。要保护这些硬设施不受损害,能够正常工作。 2、软件安全。即计算机及其网络中各种软件不被篡改或破坏,不被非法操作或误操作,功能不会失效,不被非法复制。 3、运行服务安全。即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改变不安全状态,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4、数据安全。即网络中存储及流通数据的女全。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它是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

CIW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试卷(第三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一.单选题 a b d c a a b a a d b a c d c 二.多选题 abcd P1-15 abc P3-10 abc P4-12 abcd P4-28 abcd P6-15 abcd P6-16 abcd P7-3 abcd P7-4 abc P7-18 abcd P9-3 abcd P9-6 abc P3-10 abd P cd abcd P8-4 三.判断题 1 0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A )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 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漏洞?。 A拒绝服务B. 文件共享 C. 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2.( B )使用Windows 2000的组策略,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该实例是何种功能的应用? A访问控制列表 B.执行控制列表 C.身份验证 D:数据加密 3.(D )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哪种防火墙的特点? A. 包过滤型; B. 应用级网关型; C. 复合型防火墙; D. 代理服务型 4.( C )计算机犯罪的统计数字都表明计算机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 A.黑客攻击; B. 计算机病毒侵袭; C. 系统内部; D. 信息辐射 5.( A )下列协议中哪个是VPN常用的安全协议? A. PPTP B. SSL C.帧中继 D.TLS 6.( A )电路级网关是以下哪一种软/硬件的类型? A.防火墙; B.入侵检测软件; C.端口; D.商业支付程序 7.( B )随着网络中用户数量的增长,Internet连接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考虑改善网络性能时, 以下哪个是应该考虑的部分? A WINS服务器; B. 代理服务器; C. DHCP服务器; D.目录服务器 8.( A )哪种加密方式是使用一个共享的密钥? A.对称加密技术 B.非对称加密技术; C. HASH算法; D.公共密钥加密术; 9.( A )公司财务人员需要定期通过Email发送文件给他的主管,他希望只有主管能查阅该 邮件,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A.加密; B.数字签名; C.消息摘要; D.身份验证 10.( D )下列不属于WEB管理员的管理工作的是: A.监视WEB服务器性能; B.确保站点安全; C.维护站点更新链接等; D.根据站点的发展升级软件 11.( B )下列证书不使用X.509v3标准的是: A.服务器证书; B.数字证书; C.个人证书; D.发行者证书 12.( A )以下代理服务器哪个可被Linux客户端使用? A. Microsoft proxy; B. FTP proxy; C. Winsock proxy; D. SOCKS proxy. 13.( C )用户希望在Windows 2000上配置文件的审核功能,首先应该做什么? A.扩大磁盘容量 B.使用FAT32格式化磁盘 C.使用NTFS格式化磁盘 D.使用RAID5 14.( D )以下哪个命令或工具可以使用户从远程终端登录系统? A. HOST; B. Finger; C. SetRequest; D.Telnet 15.( C )防止盗用IP行为是利用防火墙的什么功能? A.防御攻击的功能; B.访问控制功能; C. 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功能; D. URL过滤功能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16.(ABCD )网络安全工作的目标包括: 8

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论文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亮点,Internet逐渐发展成为电子商务的最佳载体。然而互联网充分开放,不设防护的特点使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日益紧迫。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经济信息、资金都要通过网络传输,交易双方的身份也需要认证,因此,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是网络平台的安全和交易信息的安全。而网络平台的安全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对抗网络攻击、病毒,使网络系统连续稳定的运行。防火墙技术、数据加解密技术、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安全电子商务的国际规等。 关键字:安全技术防火墙数据加密 防火墙技术 1.防火墙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如路由器、网关等。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其中被保护的网络称为部网络,另一方则称为外部网络或公用网络,它能有效地控制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及数据传送,从而达到保护部网络的信息不受外部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过滤不良信息的目的。所有来自Internet的传输信息或你发电子商务资料库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这样防火墙就起到了保护诸如电子、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在特定的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等安全的作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该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 (1)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 (2)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3)封堵某些禁止行为; (4)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容和活动; (5)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根据网络开放系统互连7层模型制定了一个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用来解决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如表1所示

简要介绍网络安全中防火墙和IDS的作用

简要介绍网络安全中防火墙和IDS 的作用 简要介绍网络安全中防火墙和IDS的作用作者:天缘源自:天极网 业界的同行曾经说过“安全,是一种意识,而不是某种的技术就能实现真正的安全。”随着工作的时间渐长,对这句话的体会就越深。再防守严密的网络,利用人为的疏忽,管理员的懒惰和社会工程学也可能被轻易攻破。 因此,在这里我介绍的防火墙和IDS技术,只是我们在网络安全环节中进行的一个防御步骤。在网络内进行防火墙与IDS的设置,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就绝对安全了,但是设置得当的防火墙和IDS,至少会使我们的网络更为坚固一些,并且能提供更多的攻击信息供我们分析。 接下来,让我们正确地认识一下防火墙和IDS的作用吧。 防火墙 一、防火墙能够作到些什么? 1.包过滤 具备包过滤的就是防火墙?对,没错!根据对防火墙的定义,凡是能有效阻止网络非法连接的方式,都算防火墙。早期的防火墙一般就是利用设置的条件,监测通过的包的特征来决定放行或者阻止的,包过滤是很重要的一种特性。虽然防火墙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了很多新的理念提出,但是包过滤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同四层交换机首要的仍是要具备包的快速转发这样一个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一样。通过包过滤,防火墙可以实现阻挡攻击,禁止外部/内部访问某些站点,限制每个ip的流量和连接数。 2.包的透明转发 事实上,由于防火墙一般架设在提供某些服务的服务器前。如果用示意图来表示就是Server—FireWall—Guest 。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的请求与服务器反馈给用户的信息,都需要经过防火墙的转发,因此,很多防火墙具备网关的能力。 3.阻挡外部攻击 如果用户发送的信息是防火墙设置所不允许的,防火墙会立即将其阻断,避免其进入防火墙之后的服务器中。

(完整版)浅析防火墙技术现状及发展

浅析防火墙技术现状及发展 1.防火墙概述 网络安全技术的主要代表是防火墙,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种技术。 网络安全所说的防火墙是指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安全防范系统。它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之间或与其它外部网络之间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用来保护内部网络。防火墙通常安装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连接点上。所有来自Internet(外部网)的传输信息或从内部网发出的信息都必须穿过防火墙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包括: (1)防火墙可以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从而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 (2)防火墙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它还能禁止特定端口的输出信息。 (3)防火墙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可以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和控制非法用户对网络的访问。 (4)防火墙可以控制网络内部人员对Intemet上特殊站点的访问。 (5)防火墙提供了监视Internet安全和预警的方便端点。 2.防火墙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现在的各企业中应用的网络非常广泛.所以防火墙在企业中自然也是受到了非常多的应用下面介绍(论文发表向导江编辑专业/耐心/负责扣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下防火墙在企业中具体的应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关口设备.只有在关键网络流量通过防火墙的时候.防火墙才能对此实行检查、防护功能。 (1)防火墙的位置一般是内网与外网的接合处.用来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 (2)如果内部网络规模较大,并且设置虚拟局域网(VLAN).则应该在各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 (3)通过公网连接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应该设置防火墙 (4)主干交换机至服务器区域工作组交换机的骨干链路上 (5)远程拨号服务器与骨干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 总之.在网络拓扑上.防火墙应当处在网络的出口与不同安全等级区域的结合处。安装防火墙的原则是:只要有恶意侵入的可能.无论是内部网还是外部网的连接处都应安装防火墙 3.防火墙技术发展趋势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策略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策略 社会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受到网络上不安全因素的困扰。针对互联网安全问题,文章以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策略为主题,围绕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特征、防火墙的特征和类型以及防火墙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标签:防火墙;网络安全;安全策略;类型 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Internet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安全隐患。自互联网兴起以来,世界各国均发生过互联网黑客案件,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计算机都曾遭受过黑客的攻击,银行、金融行业更甚,加强网络安全是人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网络安全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也有很多安全技术,其中最常见的是防火墙技术,它为网络安全带来了保障,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1 网络安全策略与防火墙 1.1 网络安全策略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品交易、邮件互传、资金转账等活动,如果网络存在安全威胁,那么人们的财产以及一些个人信息也将会受到威胁,实施网络安全策略,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从而保护用户的安全。常见的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操作系统自身漏洞、防火墙设置不当、用户的有意破坏等,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策略势在必行[1]。 1.2 网络安全特征 网络安全是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活动的前提、是最重要的保障。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应该具备以下九个特征:一是要具有保密性,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料不被泄露,所有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授权的基础上;二是要具有真实性,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一些账户注册时,要保证其信息是真实的,鉴别真伪便是真实性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要具有完整性,保证信息的完整,使其不受到恶意的破坏;四是要具有可靠性,在一定的时间内,网络系统能够完成预先设定的要求;五是要具有可用性,网络信息在被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被用户获取并使用;六是具有非抵赖性,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操作的用户,其真实性被确定,因此对于其的网络行为不可抵赖;七是具有可控性,对于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要进行控制,使其不能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八是具有授权功能,能授权给予某些特定用户,使其具有访问一些资源的权利;九是具有认证功能,被授权的用户,需要通过身份认证才能行使权力。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伴随着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产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首先对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网络安全要求的构架思想,最后主要是对网络安全的主要防范技术进行叙述。目的在于希望能够通过防火墙技术对网络安全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进而能够较好的完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工作。 标签: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防火墙 引言 计算机办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通的办公方式,人们已经习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工作,或者说,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办公用具。但是在网络信息安全越发得不到保障的今天,如何获得较好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成为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防火墙隔离技术,能够极好的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避免出现信息被窃取或是篡改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进行叙述,阐述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保障技术。 1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1.1资源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的突出特征及时其资源的共享性,这是由网络的开放体系决定的。这种共享性的确能够让人们轻松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一些交流沟通,但是近年来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网络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加,出现了一大批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对信息进行偷窃或是篡改,以此来进行牟利。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受害人没有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有效隔离,所以对方才能乘虚而入,最终导致受害者信息受到损害。 1.2网络操作系统漏洞 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内部系统的各种应用协议与服务请求结合体,故而理论上而言,系统漏洞是每台计算机都会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系统漏洞的不断升级才能够不断对系统漏洞进行修复工作,进而提升系统的安全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系统漏洞进行更新后,仍然会存在各种协议或是程序之间的不兼容,进而产生新的漏洞。 1.3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一般是在计算机联网状态下出现,主要表现为病毒木马的植入,或者是通过钓鱼网站使得计算机内部系统出现崩溃,进而对计算机内的数据文件进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开展各项活动的信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步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推动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要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防火墙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同时也要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从而营造更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本文主要分析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防火墙技术的措施。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加强防火墙技术,从而保证网络安全。 1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1.1 用户个人的防范措施 对于个人用户要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 保密措施,要学习计算机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在平时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隐藏IP地址的方式来防止黑客使用IP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可以有效地预防黑客利用其专业技术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探测后进行攻击。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常用的软件和端口要及时关闭,这样可以减少黑客进入个人计算机的路径,降低计算机的安全威胁。 1.2 严格的管理和来宾账户保密 (1)计算机管理员要做好自己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管理的保密度,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管理员的账户要做好保密工作,对于管理员的账户密码首先要

设置一些相对比较难破解的密码,其次是要设置多重密码,从密码本身以及密码破解的渠道来增加黑客破解密码的难度,这样就会加强管理员账户的安全性。 (2)对于一些暂时的来宾账户,在使用完毕后及时进行删除,如果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删除的话也要设置一个难度非常高的密码,这样可以加强账户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防止黑客趁其之便,在Guest账户中实现账户入侵,做好其他防御工作,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1.3 加强病毒防范措施和检测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大,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破坏性也在不断增强。所以,计算机病毒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面临的最大威胁,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以及整个计算机网络环境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和破坏。这就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监测,降低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破坏度。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首先可以人为地进行病毒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对已知的病毒信息进行防御,对一些带有不安全因素的进入信息要及时地进行拦截,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防范过程中,可以考虑其他非技术性因素,例如身份鉴别技术,加强计算机防范的人为安全意识,使计算机防范的技术措施和非技术测试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保障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2 防火墙技术的分析 2.1 防火墙技术的功能 防火墙主要是作用和保护内部网络的,其主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能够使用内部网的人非法使用网络资源的行为进行限制;(2)能够帮助网络管理员有效地进行网络安全的监视 和防控,从而降低网络安全的威胁;(3)限制别人进行内部网络,对于有一些危险因素的用户进行过滤;(4)有效地防止入侵用户接近网络防御设施,从而提高内部

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2011年10月刊 改革与开放 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探讨 程博(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637000)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越来越受人们所关注。探究网络安全产生的原因及其在我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以下叙述: Abstract:The computer technology obtain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various trades and occupations,the computer network safe receives the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more and more.Inquired into the network security produces the reason and in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will make the following narration: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患措施 Key word: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Guards against mishap the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92-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网、企业外部网[W1]、全球互联网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的原因 (一)薄弱的认证环节 网络上的认证通常是使用口令来实现的,但口令有公认的薄弱性。网上口令可以通过许多方法破译,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把加密的口令解密和通过信道窃取口令。 (二)系统的易被监视性 用户使用Telnet或FTP连接他在远程主机上的账户,在网上传的口令是没有加密的。入侵者可以通过监视携带用户名和口令的IP包获取它们,然后使用这些用户名和口令通过正常渠道登录到系统。 (三)易欺骗性 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等客户系统关机后来模仿该系统。许多组织中Unix主机作为局域网服务器使用,职员用个人计算机和TCP/IP网络软件来连接和使用它们。个人计算机一般使用NFS来对服务器的目录和文件进行访问(NFS仅仅使用IP地址来验证客户)。一个攻击者几小时就可以设置好一台与别人使用相同名字和IP地址的个人计算机,然后与Unix主机建立连接,网络的电子邮件是最容易被欺骗的,当Unix主机发生电子邮件交换时,交换过程是通过一些有ASCII字符命令组成的协议进行的。闯入者可以用Telnet直接连到系统的SM TP端口上,手工键入这些命令。接受的主机相信发送的主机,那么有关邮件的来源就可以轻易地被欺骗,只需输入一个与真实地址不同的发送地址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导致了任何没有特权的用户都可以伪造或欺骗的电子邮件。 二、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一)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 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副主任张健介绍,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日常监测结果看来,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据2001年调查,我国约73%的计算机用户曾感染病毒,2003年上半年升至83%。其中,感染3次以上的用户高达59%,而且病毒的破坏性较大,被病毒破坏全部数据的占14%,破坏部分数据的占57%。 (二)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 网络信息系统具有致命的脆弱性、易受攻击性和开放性,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95%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 (三)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 面对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我国的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据英国《简氏战略报告》和其它网络组织对各国信息防护能力的评估,我国被列入防护能力最低的国家之一,不仅大大低于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信息安全强国,而且排在印度、韩国之后。近年来,国内与网络有关的各类违法行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三、网络安全的防患措施 (一)技术层面 (1)、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1、强化访问控制,力促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正常。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非常访问,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2、加强设施管理,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注重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和能信链路上狠下功夫,并不定期的对运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清洁度、三防措施、供电接头、志线及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着力改善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的能力,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的工作环境。 (二)政府层面 1、在国家层面上尽快提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国家网络安全计划”。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计划能全面加强和指导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保护。 2、建立有效的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改变原来职能不匹配、重叠、交叉和相互冲突等不合理状况,提高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效率。 3、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改变目前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太笼统、缺乏操作性的现状,对各种信息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做出明晰的法律界定。 4在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安全关键产品的研发方面,提供全局性的具有超前意识的发展目标和相关产业政策,保障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安全产品市场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预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余建斌.《黑客的攻击手段及用户对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邓文渊、陈惠贞、陈俊荣.《A 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 19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