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张天瑞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考察,在放宽了霍特林模型假设的前提下,不仅同样解释了“卖方总是集中在街道中央”的人的行为,同时将解释力推广到“卖方总是集中在一起”的现象。新的假说以需求定律为基础,将“信息费用”作为引起行为转变的局限条件,从而将霍特林模型中“交通费用”的局限条件囊括其中,并且作为波普学派的一员,通过文中举出的两个验证条件,论述了为什么新的假说比霍特林模型提供的结论具备更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需求定律信息费用验证条件

正文:

我认为在霍特林(也译作豪太林)模型中对于“卖方都往中间移动而最终走在一起”的现象的解释是偏颇的。该解释声称,卖方移动的原因是为了降低买方的交通费用以吸引可能被竞争对手拉拢的消费者。要判断这一解释的命题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做一些验证的工作。支持此模型的人指出如果卖方难以移动的话,也会存在这种动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移动。在西南财经大学周围有一家麦德龙超市和一家佳乐福超市,他们相隔不出5公里,按照霍特林模型的解释,我们应该能观察到超市降低消费者交通费用的举措。我的确观察到了佳乐福超市为附近消费者提供的免费公车,但是我没有观察到麦德龙超市提供的公车。所以,由此引发,我对模型提供的解释表示怀疑。

其实以前经常观察到一些小商贩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虽然有时候他们不可能都聚集在一起,但是总会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同集团之间一定相隔很远。但我并未认真思考过,或者思考了但是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去解释它。直到有一次陪朋友去四川省体育馆参加华西英语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华西杯成都市高校围棋比赛,在路上看到两个提供修东西服务的人各自挂一个牌子站在一起,一时兴起我们开始讨论这个现象,我才算是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令自己信服的解释,并且说给朋友们听。

我注意到这些小商小贩们彼此间虽然是市场竞争关系,却总是要站在一起做买卖,这其中还有一些可挖掘的前提。比如首先这些商贩做生意的全部家当移动起来是方便的,这就有理由在我仅仅观察到聚

集在一起的结果时仍可以想象他们移动的过程;其次,这些做买卖的商贩们数量并不是很多,远远达不到或即使是仅仅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进一步说,往往连教科书上讲的垄断竞争也达不到。对于后者,使我思路豁然开朗。这些小商贩们提供的商品相互之间替代性往往是很大的,他们经营的规模也不大,技术含量是竞争者之间都具备的,进出市场较容易,这已经和完全竞争市场差别很小了,除去厂商数量的差别不谈,这其间最后一个大的差别就是信息。我在信息上面动脑子。假如那些小商贩们形成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意味着他们彼此之间对于对方的出售策略具有完全的信息。回到现实中来,小商贩们经营的买卖往往利润微薄,由于机会成本的缘故,参与到市场中做生意的人并不多,而市场中卖方数量稀少决定了他们作用形成的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各自有能力决定自己商品的价格。如果那些商贩做生意的时候不聚集在一起,就难以把握他的对手是用什么策略吸引买方的。商贩想了解的策略包括:对手如何制定价格,对手的服务态度,对手如何宣传自己的商品,对手是否有对自己诋毁的行为等,这些策略可能在对手策略不变时增加自己的市场分额,可能在对手策略不变时减少对手的市场分额。因为是非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可以灵活波动的,即使服务态度,交通费用等影响因素一样,一方也可以通过制定比对手更低的价格把本可以属于对手的消费者吸引到自己这边来,所以每一个卖方总是力图去了解他的对手的竞争策略,尤其是价格策略,宣传策略或者是自己的商品是否被对手诋毁。如果他们距离遥远,为捕捉这些信息而要支付的费用无论多高总是存在的,那么由需求定

律,商贩们总是力图使自己搜寻对手策略的费用降的更低,对于商贩而言,在可想象的方案中,移动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商贩们都聚集在一起。我想说的是,往中间挤节省消费者的交通费用从而吸引顾客的策略对每一个商贩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对手吸引买方的策略呢?商贩之所以想了解对手的策略,那是因为如果策略对自己有利时自己可以选用,如果对自己不利时可以采取应对措施,总之都是为了不至于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自己的商品相比其他商贩的商品价值要低(包括高价格,恶劣的服务态度,更远的距离等)。节省买方交通费用的策略可以增加自己的市场分额,所以在对手行使这个策略时自己也会行使这个策略,在霍特林模型中,就是卖方都往中间挤,最终全在一起。我已经说过了——我以为这很重要——在商贩移动的问题中,我们所考察的商贩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构不成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按照我的解释,如果商贩们彼此间是完全竞争的,他们就不会总是往使买方交通费用更低的地方挤,最终挤到一起,这一推测是可以在真实世界中检验的吧。而且按照霍特林模型的解释的思想,如果一条街上不住有消费者,消费者都住在街外面,那么商贩应该是都往街道的两边挤才是。是这样吗?像在我家乡天水的商业城处,那里有很多叫卖一种叫做“面皮”的小吃的商贩,沿着一条街各自排开,彼此间近似完全竞争,对对手的策略尤其是价格策略的获取是廉价的,我就没见过商贩们总是争着往中间或是两边挤。反对者可以说,那是因为存在市场管制,动机不等于实现。我的看法是,霍特林模型在这里有一个可验证的推论,那就是工商局可以对处在使消费

者交通费用最为节省的地方的商贩征收比其他商贩更高的税!我在家乡吃了那么多年小吃,从来没听说商业城处哪一家面皮摊位交的税比其他家交的多。

回顾一下我的说法,我认为如果某一行业中的商贩人数众多,支撑起一个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那么即使他们移动方便也不会必然挤在一起。我针对的是霍特林模型提出的那一种情况,商贩人数稀少,对于他们之所以总是会往一起挤,我的解释是:商贩的移动是为了节约搜寻竞争对手策略信息的费用。搜寻对手的策略是为了对自己有利。因为使自己的位置处于使消费者交通费用更低的地方是一个好的策略,对自己有利,所以大家都挤在一起。对这一点,两个解释似乎都有理,若要区分对“挤在一起”的现象的解释哪一种更令人信服,一个办法是让商贩的数量增加,形成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假设这个时候每个商贩上税都一样,如果他们都不挤在一起,那就是我的解释比霍特林模型更有解释力,如果他们仍旧挤在一起,那就霍特林模型比我的解释更有解释力。如果借行成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去验证解释的努力是徒劳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商贩们征收不同的税。征税相同时他们会挤在一个“点”,按照霍特林模型的解释的思想,政府可以先对这个“点”进行拍卖,再以拍卖的价格为基准从这个“点”向远离这个“点”的方向依次征收更低的税收(对霍特林模型描述的情况是这样)。这样对政府而言,可以使它的税收收入最大化,那么在现实中应该是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的。可以观察到吗,我不知道其他人观察到没有,我没有观察到。

回到我文中开头对超市现象的论述,他们之间的竞争还存在一种现象,我觉得可以拿到这里来作为对我的解释的举证,或者说,可以拿我的解释去解释这一现象,这就是差价返还制度。佳乐福超市明确规定,若自己这里的商品比5公里之内其他超市同样商品的价格要高,对差额双倍奉还。这一制度的确立显然是为了节省搜寻5公里内自己竞争对手定价信息的费用,又与消费者交通费用的节约有什么联系呢?所以,我以为我的解释至少是比霍特林模型提供的解释要好一点的。

这些想法早先就已经形成于我的头脑之中,后来看到一期《经济学消息报》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张五常先生坚持认为人与人之间“物以类聚”是为了节省搜寻信息的费用,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的想法,自觉有些新意,但也难保是某位先贤的牙慧。虽如此,自己有想法总是好的,所以成文,以飨自己。

基于对霍特林选址模型的一些不同解释

基于对霍特林选址模型的一些不同解释 霍特林是最早对厂商空间地理区位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 他从厂商不同空间位置出发, 首次建立了一个线性( 直线段) 市场上的双寡头厂商定位模型。在没有价格竞争( 每一个厂商都以边际成本定价) 的情况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就是每一个厂商都倾向聚集在市场中心,即最小差异原理。因为在一条长度给定的直线上均匀地分布着消费者。 在这个市场上两个厂商都向消费者出售相同的产品。消费者到厂商的交通成本是厂商与消费者之距离的线性函数。在厂商出售产品价格相同的条件下, 每一个消费者都会到离自己距离最近的厂商去购买产品。因此, 每一厂商产品需求是由它吸引消费者的数量所决定的。即是由厂商占据给定线段的长度所决定的。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变成了如何在既定线段上选择一个点。使自己所占据的线段达到最大化。厂商在线段上的定位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霍特林从厂商到消费者之间

的距离差异这一独特的视角, 将相同厂商在出售相同产品时的差异看成是厂商在直线上定位的差异。尽管霍特林已经揭开了厂商空间区位竞争理论的神秘面纱, 但由于霍特林模型假设极其严苛,从而使其结论与现实相差甚远, 其理论现实解释力就大打折扣, 但这也激发了广大研究者对空间区位竞争理论研究的热情, 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霍特林模型假设进行放松, 从而使空间区位竞争理论与现实更加接近。 但是我认为在霍特林模型中对于“卖方都往中间移动而最终走在一起”的现象的解释是偏颇的。 该解释声称,卖方移动的原因是为了降低买方的交通费用以吸引可能被竞争对手拉拢的消费者。要判断这一解释的命题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做一些验证的工作。支持此模型的人指出如果卖方难以移动的话,也会存在这种动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移动。例如在财经大学周围有一家百润发超市和一家家乐福超市,他们相隔不出5公里,按照霍特林模型的解释,我们应该能观察到超市降低消费者交通费用的举措。我的确观察到了家乐福超市为附近消费者提供的免费公车,但是我没有观察到百润发超市提供的公车。所以,由此引发,我对模型提供的解释表示怀疑。 其实以前经常观察到一些小商贩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虽然有时候他们不可能都聚集在一起,但是总会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同集团之间一定相隔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霍特林模型拓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14819691.html,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霍特林模型拓展研究 作者:蓝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在传统的霍特林(Hotelling)模型中增加了一个商店,对三个商店的均衡价格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几种极端的情况,并运用计算结果对市场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霍特林模型;纳什均衡;均衡价格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1 在霍特林模型中,消费者认为每家厂家的产品在地理或产品特征空间中具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两种产品在地理或产品特征中越接近,它们就越是好的替代品。消费者在地理或产品特征空间中与卖方越远,则其购买的成本就越高。 现有如下假设: 1.假设有一个长度为1的线性城市,消费者均匀的分布在[0,1]的区间内,分布密度为1。 2.假设有三个商店,分别位于城市的任意位置,商店1位于,商店2位于,商店3位于,假设旅行成为为二次式,即旅行成本为td2 。将市场内企业的竞争归入霍特林模型。 3.为简单起见,假设两个商店的生产成本相等均为e,两个商店同时选择自己的销售价格,且所有消费者都只购买1个单位的产品。 4.假设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出行成本与距离商店的距离成正比,单位距离的成本用t表示。 5.假设消费者剩余相对于购买总成本(价格加旅行费用)足够大,所有消费者都购买1个单位的产品。 6.假设pi为商店i的价格,为需求函数,。 基于以上假设,则有拓展的三商店需求函数分别为: 其中第一项是商店自己的“地盘”,例如商店1左边的消费者都会去商店1购买,商店3右边的消费者都会去商店3购买;而介于商店1和商店2、介于商店2和商店3之间的消费者则会选择更靠近自己的商店,这用第二项表示;第三项/第四项则代表需求对价格差异的敏感度。

管理经济学作业

管理经济学作业

————————————————————————————————作者:————————————————————————————————日期:

西安理工大学MBA案例分析作业 《管理经济学》 2016级第一组 姓名:曹艳华学号:2162526160 姓名:张志强学号:2162526138 姓名:吴非惠学号:2162526139 姓名:董诗博 2016年7月

案例一:石油价格 一、该案例中涉及到哪些经济学原理? 答:1、供求定理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总量。当需求和供给的一撇一那相遇,便形成了十字交叉,这就是市场。从供给曲线可以看出,当产量下降时,价格量上升,当产量上升时,价格下降。在各国对石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伊朗和委内瑞拉强调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考虑提高石油生产数量,限制了石油供给,石油价格上升。 2、需求弹性原理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纵观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石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化、规模化工业的建立,陆海空运输体系的支撑,全赖石化工业体系的支撑。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其他资源可以接替,因此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大部分国家对石油有刚性需求,而且过度依赖进口,产油国可以通过提价来增加收益。 3、市场均衡理论 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

豪泰林(hotelling)产品决策模型

豪泰林(hotelling )产品决策模型 对伯特兰德悖论(Bertrand paradox )的一种解释是引入产品差异性。如果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异的,替代弹性就不会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偏好,购买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就不会等于边际成本。 产品差异有多种形式,豪泰林(Hotelling ,1929)提出了一个考虑空间差异的产品决策模型。在此模型中,产品在物质性能上是相同的,但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差异,因为不同位置上的消费者要支付不同的运输成本,这时他们关心的是价格和运输成本之和,而不仅是价格。 假定有一个长度为1的线性城市,消费者均匀地分布于[0,1]区间内,分布密度为1。假定有两个商店,分别位于城市两端,出售的产品性能相同,每个商店提供单位产品的成本为c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旅行成本与距商店的距离成比例,单位距离的成本为t 。这样,住在x 处的消费者若去商店1购买要花费tx 的运输成本;若去商店2去购买,要花费)1(x t -的成本。为简单起见,现假定消费者具有单位需求,即或者消费1个单位,或者消费个0个单位。 假定两个商店同时选择自己的销售价格,现考虑两商店进行价格竞争的纳什均衡。 在该博弈中,两个参与者为商店1和商店2,其可选择的策略分别为各自的价格1p 、2p 。设),(21p p D i 为需求函数,2,1=i 。 若住在x 的消费者在两个商店之间是无差异的,则所有在x 左边的消费者都将在商店1购买,所有住在x 右边的消费者将在商店2购买,需求分别为x D =1,x D -=12,这里,x 满足 )1(21x t p tx p -+=+ (1) 由(1)式得两商店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t t p p x p p D 2),(12211+-==

霍特林模型的思路整合

On Hotelling ’s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 by C. d'Aspremont, J. Jaskold Gabszewicz and J.-F. Thisse 一.论文概述 基于霍特林1929年发表的论文的最小差异化理论是无效的,本文作者提出了与霍特林模型相左的观点,以厂商距离一定近时会破坏价格均衡为理由,反驳原模型中寻求最大利润下均衡时两厂商集中靠拢的趋势。通过建立新模型,佐证“最大差异化”这一说法。 二.回顾霍特林模型(这一部分可以只谈假设和结论,推演过程略过) 假设前提: 1、消费者沿着长度为l 个单位的直线均匀分布 2、一厂商在a 点上,另一厂商在1-b 点上 3、两家厂商AB 提供同质产品,与产品差异化的基本空间模型不同假设两家为竞争厂商 生产成本为零。消费者每次只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消费者购买价格(效用)=产品价格+运费。 假定纳什均衡下,整个市场需求得以满足。 设位于X 位置的消费者,两种产品对其而言无差异,因此效用相同。即 x )c -b -l )(21(+=-+p c a x p ac b a l c p p xc 2)()(212+--+-= a b a l c p p x +--+-= 2)(2)(12 X 为厂商A 市场份额 (l-X)为厂商B 市场份额 22)(2)(12a b a l c p p l x l ----+--=- c p p b b a l l 2)(22)2(21 -++---= b c p p b a l +-+--=2)()(2121

)3()3(21b a l c p b a l c p --=*-+=*222)3(2a b l c x p -+=?=π2)(22 )(21 221p a b l c p p b a l c p +-+=+-+ = 综上,函数关系反映在图像中可见其是不连续的。即,不是所有情况下,两个厂商都能卖出产品。间断点代表出现无差异人群。 第一段图像反映的是人们买A 产品花的最大金额小于B 的价格,因此,人们会只选择购买A 。 而第三段图像反映的A 产品价格大于人们能买到B 花的最大金额,此时人们只会购买B 。 当两个厂商共同占领市场时,即图中第二部分, 以A 厂商为例,厂商A 利润最大化时,即 02)(21121=-+--+='c p c p b a l a π 得 同理 因此两厂商最大化利润时 )](21)(21[)3b)-(a (1211p p c b a l l c x p -+++?+=?=π2)3(2b a l c -+= 若某一厂商以低价占领整个市场时,设AB 的利润为 以A 为例,如Figure1所示,人们购买A 所花的最大金额应该不大于B 的价格

博弈论基础作业及答案

博弈论基础作业 一、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占优战略均衡纯战略混合战略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共同知识 见PPT 二、问答题 1.举出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的现实例子并进行分析。 囚徒困境的例子:军备竞赛;中小学生减负;几个大企业之间的争相杀价等等; 以中小学生减负为例: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给定其他学校对学生进行减负,一个学校最好不减负,因为这样做,可以带来比其他学校更高的升学率。给定其他学校不减负,这个学校的最佳应对也是不减负。否则自己的升学率就比其他学校低。因此,不论其他学校如何选择,这个学校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负。每个学校都这样想,所以每个学校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负,因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请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例子。 智猪博弈的例子: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小企业模仿;股市中,大户搜集分析信息,散户跟随大户的操作策略 以股市为例:给定散户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大户的最佳选择是跟随。而给定散户跟随,大户的最佳选择是自己搜集资料进行分析。但是不论大户是选择分析还是跟随,散户的最佳选择都是跟随。因此如果大户和散户是聪明的,并且大户知道散户也是聪明的,那么大户就会预见到散户会跟随,而给定散户跟随,大户只有自己分析。 请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例子。 2.请用博弈论来说明“破釜沉舟”和“穷寇勿追”的道理。 破釜沉舟是一个承诺行动。目的是要断绝自己的退路,让自己无路可退,让自己决一死战变得可以置信。也就是说与敌人对决时,只有决一死战,这样才可以取得胜利。否则,如果不破釜沉舟,那么遇到困难时,就很有可能退却,也就无法取得胜利。穷寇勿追就是要给对方一个退路,由于有退路,对方就不会殊死抵抗。否则,对方退无可退,只有坚决抵抗一条路,因而必然决一死战。自己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古诺模型实例

例:两企业A 、B ,需求曲线为 ,MC=0。 1.几何分析过程:A 自行,决定产量为600,价格为6;B 进入,认为A 600的产量不会变,决定自 己的产量为300,价格P =12-12×(600+300)/1 200=3;A 追求π最大,决定将产量减为450,价格变为P =12-12×(300+450)/1 200=4.5…… 2.几何过程总结:A 先进入市场,则A 为防守型,B 为进攻型。市场容量为 。 =

二者竞争的结果:,由图:对应价格为:P =4, 二者的利润之和为:。这就是古诺双寡头模型的 结论。 3.推广n 头模型:0 00 P P P Q Q =-,0P 、0Q 为D 在P 、Q 轴上的截距。 n =1时:独家垄断,总产量为 02 Q ,价格000P P P Q Q =-02P =。 n =2时:双头垄断,总产量为,价格000P P P Q Q =- 03 P =。 …… 寡头数量为n 时:n 头垄断,总产量为 1 nQ n +,价格000P P P Q Q =- 01 P n =+。 n →∞时,完全竞争,总产量为 1nQ n +0Q →,价格0 01 P n →+(0)MC = 4.利用实例数据采用产量反应函数分析:,TC=0(设 TFC=0) , ,

得厂商A 产量反应函数: ,同理B 产量反应函数为: 。 A : B : A : B : …… …… 竞争过程中 ,最终双方利润达到最大化,市场实现均衡, 两个反应函数的交点为最大产量。 5.用产量反应函数推广为不勾结n 头: 1212 12()1200 n P Q Q Q =- +++ ,211 112312()100100n Q Q Q Q Q Q π=--+++ ,由1 0π'=得到:123112()050100 n Q Q Q Q - -+++= ,整理得: 12321200n Q Q Q Q ++++= ,同理可得: 12321200n Q Q Q Q ++++= ,…,12321200n Q Q Q Q ++++= ,将上述n 个式子相加,得到:1231200/(1)n Q Q Q Q n n ++++=+ ,但方程中的i Q 是对称的,所以解得: 。 本例参考文献:《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183~190页。

复旦-mba-课程-管理经济学-试题

助教提示重点:需求供给分析(曲线变动,市场政策评价框架,税收/汇率变动)),价格歧视(三级,市场定价),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先动优势,古诺模型),信息不对称及解决办法等; 以下解答根据助教口述提示和我的理解整理而成,供参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2006秋《管理经济学》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时间:2007年1月7日13:00-15:30(150分钟) 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成绩: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10=20分) 1、下面关于需求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P—Q关系图中,如果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数量,那么,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由所有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得到。 (B)当某种产品所在的市场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而消费者又无法区分时,那么,正宗产品的生产者面临的真正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C)需求曲线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边际价值评价。 (D)都不对。 解答:A 应为纵向,参见书P313第一段;B 应向左下方移动,参见书P330页古董案例及讲义第11讲64及65页;C 正确参见书P35页第二行 2、下面关于边际收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在完全(又称为一级)价格歧视中,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一致。(B)生产者的边际收益递减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引起的。 (C)当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时,其边际收益曲线可能不是水平的。 (D)边际收益曲线总是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解答:A 正确,B 边际收益递减与边际成本没有直接关系;C 是水平的,参见书P158-159页分析;D 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叠;同样参见P158-159页分析; 3、大多数电话公司都免费赠送电话簿给其顾客。由于电话簿有广告及吸引顾客

博弈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博弈?博弈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3、举出烟草、餐饮、股市、房地产、广告、电视等行业的竞争中策略相互依存的例子。 4、“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举出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的具体例子。 5、博弈有哪些分类方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6、你正在考虑是否投资100万元开设一家饭店。假设情况是这样的:你决定开,则0.35的概率你讲收益300万元(包括投资),而0.65的概率你将全部亏损;如果你不开,则你能保住本钱但也不会有利润,请你(a)用得益矩阵和扩展形式表示该博弈;(b)如果你是风险中性的,你会怎样选择?(c)如果你是风险规避的,且期望得益的折扣系数为0.9,你的策略选择是什么?(d)如果你是风险偏好的,期望得益折算系数为 1.2,你的选择又是什么? 7、一逃犯从关押他的监狱中逃走,一看守奉命追捕。如果逃犯逃跑有两条可选择的路线,看守只要追捕方向正确就一定能抓住逃犯。逃犯逃脱可以少坐10年牢,但一旦被抓住则要加刑10年;看守抓住逃犯能得到1000元奖金。请分别用得益矩阵和扩展形式表示该博弈,并作简单分析。 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上策均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纳什均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 3、找出现实经济或生活中可以用帕累托上策均衡、风险上策均衡分析的例子。 4、多重纳什均衡是否会影响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对博弈分析有什么不利影响? 5、下面的得益矩阵表示两博弈方之间的一个静态博弈。该博弈有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6、求出下图中得益矩阵所表示的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7、博弈方1和2就如何分10 000元进行讨价还价。假设确定了以下规则:双方同时提出自己要求的数额S1和S2,,如果s1+s2≤10 000,则两博弈方的要求都得 到满足,即分别得到s1和s2,但如果是s1+s2>10 000,则该笔钱就被没收。问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博弈方,你会要求什么数额,为什么? 8、设古诺模型中有n家厂商、qi 为厂商i的产量,Q=q1+…+qn 为市场总产量、P为市场出清价格,且已知P=P(Q)=a-Q(当Q<a时,否则P=0)。假设厂商i生产qi产量的总成本为Ci=Ci(qi)=cqi,也就是说没有固定成本且各厂商的边际成本都相同,为常数c(c<a).假设各厂商同时选择产量,该模型的纳什均衡是什么?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博弈分析是否仍然有效? 9、两寡头古诺模型,P(Q)=a-Q等与上题相同,但量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同,分别为c1和c2。如果0<ci<a/2,问纳什均衡产量各为多少?如果c1<c2<a,但2c2>a+c1,则纳什均衡产量又为多少? 10、甲乙两公司分属两个国家,在开发某种新产品方面有下面得益矩阵表示的博弈关系(单位:百万美元)。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有哪些?如果乙公司所在国政府想保护本国公司利益,有什么好的办法? 11、设一个地区选民的观点标准分布于【0,1】上,竞选一个公职的每个候选人同时宣布他们的竞选立场,即选择0到1之间的一个点。选民将观察候选人们的立场,然后将选票投给立场与自

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的例子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001 姓名:尹皓 学号:10411348

本学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第七章的关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学习,让我影响深刻,并有所思考。 众所周知,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意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三个类型,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又因为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很严格,是理论分析中的极端的市场组织,在现实的经济生活里,几乎不存在。而通常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我们就这两个市场终点展开阐述。 一、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接近,指的是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主要有一下三点形成条件: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中间 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以 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 意和反应。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比如 说牙膏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其他厂商要推出可能会与佳洁士和高 露洁等品牌竞争的新品牌牙膏相对比较容易。这就限制了生产佳 洁士和高露洁的盈利性。如果利润很大,其他厂商就会花费必要 的钱(用于开发、生产、广告和促销)推出他们自己的新品牌, 这就会降低佳洁士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性。

因此生活当中很多的市场模型都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比如说:饭馆、香烟、饮料、方便面、理发行业、零售业、机械维修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垄断竞争市场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很很普遍的。 甚至房地产也属于这个市场,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看,上述特征都存在着:企业虽然都是生产和销售同种产品即商品房,但每个企业开发的楼盘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楼盘有所差别,不存在绝对相同的楼盘。目前,全国房地产企业达2.3万余家,不可谓不多。同时,进出房地产业的门槛也并不高。显而易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另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之间既存在这价格竞争,也存在着非价格竞争。就价格竞争而言,它虽然能使一部分厂商得到好处,但从长期看来,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因此非价格竞争就成为了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例如,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不少家电生产厂家普遍感到产品难销,经营者感觉生意难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家电生产厂家和商家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降价风,最为突出的有微波炉大战,空调大战以及蔓延至今的彩电大战,不少商家的降价让利已打破市场淡旺季之分。在这扑朔迷离的家电价格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价格战给家电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改善了家电的供求状况,提高了家电的品牌集中度,推动了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但在以价格战为主旋律的市场竞争中,家电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难以令人乐观。由于连绵不断的价格战,使家电的价格一直低迷运行。过度的价格战背后,隐藏着不少隐忧。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家电零售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施非价格竞争战略尤为重要,通过培育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建立牢不可破的客户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这样,企业才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战”带来的不利困扰,在市场上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寡头在生活中的实例 寡头,顾名思义,即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和销售的市场组织。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同垄断竞争市场一样,都是中

对多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的研究

对多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的研究 一、对博弈问题研究的扩展 对局中人和策略集的扩充。将两人,两策略博弈推广到任意n 个局中人,m种策略集以及策略集可为无限,连续策略集。 假定一个博弈有三个参与人甲、乙和丙,参与人甲有U和D两种纯策略可供选择,参与人乙有L和R两种纯策略可供选择,参与人丙有A和B两种纯策略可供选择。 A B 采用相对优势策略下划线法容易知道,这个博弈存在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U,L,A)和(D,R,B),并且前者帕累托优于后者,所以该博弈的结果应当是(U,L,A)这个纳什均衡。 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参与人之间存在共谋的可能性,则(U,L,A)并非博弈的最终结果。因为如果参与人丙按照纳什均衡(U,L,A)的指引选择矩阵A,则只要参与人甲和乙达成一致行动的默契,分别采用策略D和策略R,他们就都能获得1单位的利益,大

于他们在纳什均衡(U,L,A)时得到的都是0的收益。 而纳什均衡的精髓,是单独偏离没有好处,即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选择没有好处。问题是在纳什均衡要求的单独偏离没有好处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存在若干参与人集体偏离或者说共谋偏离的激励。如果一个纳什均衡虽然因为纳什均衡本身的要求排除了参与人单独偏离的激励,但是却存在若干参与人集体偏离的激励,就难以认为它是博弈的稳定的结果。 二、多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 多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的纳什均衡,有两个大系。 2.1 二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有唯一的纳什均衡解,就是两台都挤在1/2即中点的地方,三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没有纳什均衡解;当N=2k-1个点将线段分为2k等分,在1/2k、3/2k、7/2k……(2k-3)/2k、(2k-1)/2k处各有两台,在5/2k处有一台时,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其实,单独的那一台的位置在3/2k到(2k-3)/2k的任意一个分点都可,但最两端的点必须是两台挤在一起,这些对局都是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时候,两台挤在一起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k,单独一台的市场份额为2/2k;当N=2k时,用2k-1个点将线段分成2k 等分,在1/2k、3/2k、5/2k……(2k-3)/2k、(2k-1)/2k处各有两台时的对局,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个时候,每台的市场份额都是1/2k。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41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经济学实验班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研究策略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参与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化的一门课程。无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会经常碰到利益相互影响的博弈问题,也会经常使用博弈去选择策略,不管是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加深了经济学的分析,有以博弈论为基础重构经济学大厦的趋势。萨缪尔森曾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见博弈论的重要性。而作为经济类本科生,尤其需要掌握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目标1: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博弈分析方法, 目标2:能建立和分析简单的博弈模型, 目标3:并能应用博弈思想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博弈论,包括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质上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包括委托-代理理论、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等内容。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这两类基本博弈模型要讲透,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可做简单讲解,信息经济学可以穿插在博弈论的讲解中。通过各类博弈模型的对比讲解,可以更好的突出重点,掌握难点,并结合实例,加强重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为实现教学目标,除了课堂讲授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课后自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实际,尽量多的介绍现实中的例子,并使学生学习将博弈思想应用于现实的方法。 该课程从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熟练经济分析的工具软件的操作,能够运用数理对经济机制建模和分析,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博弈论 1、博弈论的概念

Hotelling模型[za]

豪泰林(Hotelling )价格竞争模型 在古诺模型中,产品是同质的.在这个假设下,如果企业的竞争战略是价格而不是产量,伯特兰德证明,即使只有两个企业,在均衡情况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企业的利润为零,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一样.这便是所谓的伯特兰德悖论. 解开这个悖论的办法之一是引入产品的差异性.如果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异的,替代弹性就不会是无限的,此时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偏好,价格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唯一变量.在存在产品差异的情况下,均衡价格不会等于边际成本,垄断性提高. 产品差异有多种形式.我们现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差异,即空间上的差异,这就是经典的豪泰林模型.在豪泰林模型中,产品在物质性能上是相同的,但在空间位置上有差异.因为不同位置上的消费者支付不同的运输成本,他们关心的是价格与运输成本之和,而不单是价格.假定有一个长度为1的线性城市,消费者均匀地分布在 [0,1]区间里,分布密度为1.假定有两个商店,分别位于城市的两端,商店1在x=0,商店2在x=1,出售物质性能相同的产品.每个商品提供单位产品的成本为c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旅行成本与离商店成比例,单位距离的成本为t .这样,住在x 的消费者如果在商店1采购,要花费tx 的旅行成本;如果在商店2采购,要花费t(1-x).假定消费者具有单位需求,即或者消费1个单位或者消费0个单位.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消费剩余为s .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参与人:2,1,=i i ; 战略空间:(21,p p ) 支付函数:2 1,ππ记博弈问题为:{} ),(),,(;0,021221121p p p p p p G ππ≥≥=我们现在考虑两商店之间价格竞争的纳什均衡.假定两个商店同时选择自己销售的销售价格.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定s 相对于购买总成本(价格加旅行费用)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对于霍特林模型结论的不同看法和另外的解释 张天瑞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考察,在放宽了霍特林模型假设的前提下,不仅同样解释了“卖方总是集中在街道中央”的人的行为,同时将解释力推广到“卖方总是集中在一起”的现象。新的假说以需求定律为基础,将“信息费用”作为引起行为转变的局限条件,从而将霍特林模型中“交通费用”的局限条件囊括其中,并且作为波普学派的一员,通过文中举出的两个验证条件,论述了为什么新的假说比霍特林模型提供的结论具备更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需求定律信息费用验证条件

正文: 我认为在霍特林(也译作豪太林)模型中对于“卖方都往中间移动而最终走在一起”的现象的解释是偏颇的。该解释声称,卖方移动的原因是为了降低买方的交通费用以吸引可能被竞争对手拉拢的消费者。要判断这一解释的命题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做一些验证的工作。支持此模型的人指出如果卖方难以移动的话,也会存在这种动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移动。在西南财经大学周围有一家麦德龙超市和一家佳乐福超市,他们相隔不出5公里,按照霍特林模型的解释,我们应该能观察到超市降低消费者交通费用的举措。我的确观察到了佳乐福超市为附近消费者提供的免费公车,但是我没有观察到麦德龙超市提供的公车。所以,由此引发,我对模型提供的解释表示怀疑。 其实以前经常观察到一些小商贩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虽然有时候他们不可能都聚集在一起,但是总会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同集团之间一定相隔很远。但我并未认真思考过,或者思考了但是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去解释它。直到有一次陪朋友去四川省体育馆参加华西英语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华西杯成都市高校围棋比赛,在路上看到两个提供修东西服务的人各自挂一个牌子站在一起,一时兴起我们开始讨论这个现象,我才算是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令自己信服的解释,并且说给朋友们听。 我注意到这些小商小贩们彼此间虽然是市场竞争关系,却总是要站在一起做买卖,这其中还有一些可挖掘的前提。比如首先这些商贩做生意的全部家当移动起来是方便的,这就有理由在我仅仅观察到聚

霍特林模型的思路整合

On Hotelling '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 by C. d'Aspre mont, J. Jaskold Gabszewicz and J.-F. Thisse 一.论文概述 基于霍特林1929年发表的论文的最小差异化理论是无效的,本文作者提出了与霍特林模型相左的观点,以厂商距离一定近时会破坏价格均衡为理由,反驳原模 型中寻求最大利润下均衡时两厂商集中靠拢的趋势。通过建立新模型,佐证“最大差异化”这一说法。 二.回顾霍特林模型(这一部分可以只谈假设和结论,推演过程略过) 假设前提: 1、消费者沿着长度为I个单位的直线均匀分布 2、一厂商在a点上,另一厂商在1-b点上 3、两家厂商AB提供同质产品,与产品差异化的基本空间模型不同假设两家为竞争厂商 生产成本为零。消费者每次只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消费者购买价格(效用)=产 品价格+运费。 假定纳什均衡下,整个市场需求得以满足。 设位于X位置的消费者,两种产品对其而言无差异,因此效用相同。即 口(x a)c p2(l -b-x)c 2xc (p2 p-i) c(l a b) 2ac (P2 P i) (I a b) x a 2c 2 X为厂商A市场份额

rr\{p\. p^ - - a - b)p^—p y p z-—p\, iF jpi —卩工|忘巩『一m -Q); =叽 if pi pi^-c(l -a- 6); (l-X)为厂商B市场份额 I % l( P2 P i)(l a b) 2a 2c 2 L)a b b(P I P2) 2 2 2 2c 1 (P i P2) u -(I a b) - - b 2 2c P2) bp2-^l(l - a - b}p2 ~ pipz ~if !Pi "Psi ^c(i-a -6); 1C Lc -lp2, if p2p\-^c(i —a —b). 综上,函数关系反映在图像中可见其是不连续的。即,不是所有情况下,两个厂商都能卖出产品。间断点代表出现无差异人群。 Fioufte I

模拟卷1

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企业处于规模经济递减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A. 左端 B. 右端 C. 就在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2.如果在需求曲线上有一点,Ed= -3,P=30元,则MR为()。 A. 30元 B. 60元 C. 20元 D. -10元 3.消费者剩余是指()。 A. 消费商品获得的总效用 B. 获得的总效用超过所支付的货币效用的部分 C. 增加消费单位商品获得的总效用的变化 D. 都不对 4.理性消费者在消费商品过程中()。 A. 总效用不变 B. 总效用不断下降 C. 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 不可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5.如果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生产者应该()。 A. 停止生产 B. 维持生产 C. 减少产量 D. 扩大生产 6.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下降,消费者的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右上方移动 B. 向右下方移动 C. 向左下方移动 D. 向左上方移动 7.下列各项中绝对值递增的是()。 A. 边际转换率 B. 边际替代率 C. 边际技术替代率 D. 不确定 8.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5,收入效应XX2=-6,则该商品是()。 A. 吉芬商品 B. 一般低档商品 C. 正常商品 D. 不确定 9.在下列关于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 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 价格的变动量与需求变动量的比值 D. 需求变动量与价格的变动量的比值 10.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8,供给弹性等于0.5,则其销售税()。 A. 主要由生产者承担 B. 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C. 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均等承担 D. 全部由生产者承担 11.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等于0.4,则这两种商品是()。 A. 独立品 B. 互补品 C. 替代品 D. 完全替代品 12.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5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亏损 C. 继续生产且有利润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3.面临突点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斯威齐模型),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 A. 降价销售 B. 增加产量 C. 利润不变 D. 产量及价格不变14.消费者剩余最小的价格歧视策略是()。 A. 一级差别价格 B. 二级差别价格 C. 三级差别价格 D. 无差别价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