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案例研究中的归纳逻辑

管理案例研究中的归纳逻辑

管理案例研究中的归纳逻辑
管理案例研究中的归纳逻辑

(2020年编辑)199管理类联考真题答案+真题最终版(数学、逻辑、写作)

欢迎来主页 2013 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答案 一、问题求解: 第 1—15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 A 、B 、C 、D 、E 五个 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1.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计划 10天完成任务,实际提前 2 天完成,则每天的产量比计划平 均提高了 ( ) A . 15% B. 20% C. 25% D. 30% E. 35% 【答案】 C 【解析】设原计划每天的产量为 a ,实际比计划平均提高了 x ,则 10a 8a(1 x),即 10 8(1 x )解得 x 25% ,故选 C 2.甲乙两人同时从 A 点出发,沿 400 米跑道同向均匀行 走, 若乙行走一圈需要 8 分钟,甲的速度是 (单位:米 /分钟 )( 解析】 8v 乙 =400 ,则 v 乙=50 . 25v 甲 25v 乙=400 得到 v 甲 =v 乙 400 =50 16=66 25 3.甲班共有 30名学生,在一次满分为 100分的考试中,全班平均成绩为 90 分,则成绩低于 60 分的学生至多有( )个 . A.8 B.7 C.6 D.5 E.4 【答案】 B 【解析】设低于 60 分的最多有 x 人,则每人可以丢 40分,30 人的总成绩为 30 90=2700 , 则 40x 30 100 2700 300,解得 x 7.5,故最多有 7 个人低于 60分. 4.某工程由甲公司承包需要 60天完成,由甲、乙两公司共同承包需要 28 天完成,由乙、丙 两公司共同承包需要 35 天完成,则由丙公司承包完成该工程需要的天数为 ( ) 25 分钟后乙比甲少走了一圈, ) A. 62 B. 65 答案】 C C. 66 D. 67 E. 69 A.85 答案】 E 解析】设甲每天完成 x ,乙每天完成 y ,丙每天完成 B.90 C.95 D.100 E.105 z ,则 1 60 x 1 1 28 即 xy 1 1 x 60 1 x y 所以 28 111 z 35 28 60 1 105 得到 1 105 , z 105 天, 5. 已知 f (x) 35 故选 E (x 1)(x 2) (x 2)(x 3) (x 9)(x 10) ,则 f (8) (

管理类联考逻辑命题规律及趋势

管理类联考逻辑命题规律及趋势 一、逻辑基础考查目标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基础部分,大纲规定的考查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指出:“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以及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说明,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并不考核专业的逻辑学知识,重点测试的是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提炼能力,特别是重点测试考生识别、比较、支持、反驳、评价以及进行各种推理或认证的能力。 从而,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考查目标也体现在以下几个考查特点上: (一)非专业逻辑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非专业”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测试”,逻辑考试不可能要求考生掌握逻辑专业知识,即使没有专门学习过逻辑学,只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其次,虽然试题中的具体事例涉及众多学科和社会现象,天文地理、生物医学无所不包,但也不可能要考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成了“专业能力测试”,同样也起不到“思维能力测试”的作用。归根结底,在逻辑考试中的试题中,如果违背了这两个“非专业化”的出题原则,就会造成同一套试卷,对不同学科背景的考生难度差异明显的事实,从而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从这一角度来讲,考查的目标不是考查考生的专业逻辑,而是更侧重一种日常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所以建议考生在学习基本逻辑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符合基本逻辑知识的日常思维模式。 (二)题量大、时间紧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阅读量相当大,30道题的阅读量在7000-8000字左右,个别题目甚至一题就有500-600字的阅读量,逻辑试题在综合能力试卷上一般要占据9-10面之多。而与此同时,考试的时间却极其有限,整个综合能力考试的时间是180分钟,考虑到逻辑考试的60分(30题,每题2分)占综合能力考试总分值200分的30%,那么逻辑考试所分得的时间应该是180分钟乘以30%,即54分钟,其中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平均不到2分钟,而事实上,考虑到考场上其他各种因素所损耗的时间,真正能用作读题、解题的时间是更少的。另外,再加上一部分题目的知识背景相对陌生,题目中又设下一些关键词语和文字陷阱,而这些文字要点又往往比较隐蔽,就使得考生不能快速读完后迅速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可能还要重复阅读和理解,此后,再对各选项进行阅读理解或重复阅读,就使得解题的时间显得异常的紧张。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 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 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 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 “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 (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 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 ,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 。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注重下属的心向、态度,“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 。不同的部下,心态、个性各不相同,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激励。企业中员工有个体差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需

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基础解析

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基础解析 一、逻辑基础考查目标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基础部分,大纲规定的考查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指出:“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说明,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并不考核专业的逻辑学知识,重点测试的是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提炼能力,特别是重点测试考生识别、支持、反驳以及进行各种推理或认证的能力。 因此,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考查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考查特点上: (一)非专业逻辑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非专业”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测试”,逻辑考试不可能要求考生掌握逻辑专业知识,即使没有专门学习过逻辑学,只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其次,虽然试题中的具体事例涉及众多学科和社会现象,天文地理、生物医学无所不包,但也不可能要考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成了“专业能力测试”,同样也起不到“思维能力测试”的作用。归根结底,在逻辑考试中的试题中,如果违背了这两个“非专业化”的出题原则,就会造成同一套试卷,对不同学科背景的考生难度差异明显的事实,从而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从这一角度来讲,考查的目标不是考查考生的专业逻辑,而是更侧重一种日常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所以建议考生在学习基本逻辑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符合基本逻辑知识的日常思维模式。 (二)题量大、时间紧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阅读量相当大,30道题的阅读量在7000-8000字左右,个别题目甚至一题就有500-600字的阅读量,逻辑试题在综合能力试卷上一般要占据9-10面之多。而与此同时,考试的时间却极其有限,整个综合能力考试的时间是180分钟,考虑到逻辑考试的60分(30题,每题2分)占综合能力考试总分值200分的30%,那么逻辑考试所分得的时间应该是180分钟乘以30%,即54分钟,其中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平均不到2分钟,而事实上,考虑到考场上其他各种因素所损耗的时间,真正能用作读题、解题的时间是更少的。另外,再加上一部分题目的知识背景相对陌生,题目中又设下一些关键词语和文字陷阱,而这些文字要点又往往比较隐蔽,就使得考生不能快速读完后迅速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可能还要重复阅读和理解,此后,再对各选项进行阅读理解或重复阅读,就使得解题的时间显得异常的紧张。 所以,考生必须通过大量练习题目,谙熟题目可能的考点和常见出题套路,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靠长期积累的“题感”直接解题,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最优答案 作为思维能力测试,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绝大多数试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当然,这并不是说试题在评分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光从逻辑试题的问题本身,

逻辑数学概念

逻辑数学概念 --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刘冷琴(老师) 一、数学是什么? 1 科学(精确性选择性) 2 秩序(幼儿秩序感的最高峰是2岁半) 3 艺术(黄金三角节拍音谱) 4 语言(例:ABCDEFGHIGKLMNOPQRSTUVWSYZ=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HARD WORK=98% LOVE GOD=101% ) 5工具(生活中索取) 二、数学的内容-- 算数、代数和几何 打开数学学习的迷失(敏感期0-6岁) 1 人类与生俱有基础在逻辑 2 数学学习基础在逻辑 3 学习数学不变的法则 ①数、量、形的具体学习 ②半具体的学习过程 ③抽象符号的迷知—概念化 ④要给孩子感官的具体经验(Baby最好的数字是“2”) 二、逻辑数学的概念(数学前的活动)

1观察与描述(依据东西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来描绘其特征) 2分类(性质相似之物予以组合,将性质相异之物予以区分) ①绝对单一类别的分类 ②相似性的分类(二三岁的儿童会依据相同性与相似性来分类) ③层面性的分类(根据物的属性、颜色、形状、大小来分类)3配对(将相同物、相似物或互补物配对,嵌插一对一之交换,取相同数量之物或利用绳子、线或粉笔画线来联结两个集合,以比较 多少或一样多之历程) 4比较(两个同属性的集合比较长短、多少、大小、浓淡、粗细、高低的历程) 5序列(依据某种属性的等级予以排列之历程) 6形式排列(仿造形式或发现 7相等化(依据某种属性[如长度、高度]使两个东西或两组集合变成相等之历程) 8组合与分解(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两个或多个多个东西或集合予以聚集与分离之历程) 9 保留概念(也叫守恒概念同样的量变出不同的图形,有数量、面积、容量 等,这些不管是排列或是形状及容量的改变都不会影响本质) 10 诵或计数(通过歌曲、儿歌、押韵诗 5只小鸭鸭去玩耍越过了小山丘走太远 鸭妈妈急得叫呱呱呱四只小鸭鸭跑回来 (手指游戏)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管

2018考研专业课:管理类联考题型分布及分值比例

2018考研专业课:管理类联考题型分布及分值比例 考研对么每个考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长期的复习,最终我们会在战场上决一胜负。对于2018考研备考,我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需要了解对于每门学科的题型,每部分的题型分布以及比例,下面文都网校小编整理了考研专业课管理类联考的题型分布以及题型的分值比例。希望小伙伴们能及时的了解这些! 计划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会计硕士的考生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初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和英语二。这里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管理类联考综合这个科目。 管理类联考综合总分200分,包含三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其中数学75分,知识点范围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包括两个题型,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问题求解15小题,每题3分,全部都是选择题,跟我们过去考试的选择题题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由四个选项变成五个选项。条件充分性判断题是管理类联考的独有题型,在过去的考试中从未见过,无论是平时练习还是最后考试,这个题型得分率均较低。原因主要在于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目无形中增加了题量和做题难度,在考场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会给考生带来极大的压力。 来感受一下条件充分性判断这个题型 (2015年1月第21题)几个朋友外出游玩,购买了一些瓶装水,则能确定购买的瓶装水数量C (1)若每人分三瓶,则剩余30瓶 (2)若每人分10瓶,则只有1人不够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题目要求:

条件充分性判断:第16-2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要求判断每题给出得条件(1)和(2)能否充分支持题干所陈述的结论.A、B、C、D、E五个选项为判断结果,请选择一项符合试题要求得判断,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得字母涂黑.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来感受一下逻辑题目: (2015年1月第33题)当企业处于蓬勃上升时期,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企业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其时间和精力就开始集中在修建办公大楼上。所以,如果一个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则该企业离解体的时间就越近。当某个企业的大楼设计和建造趋向完美之际,它的存在就逐渐失去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办公大楼法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某企业的办公大楼修建得美轮美奂,入住后该企业的事业蒸蒸日上。 (B)一个企业如果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修建办公大楼上,则对其他重要工作就投入不足了。

199管理类联考真题逻辑部分真题

199管理类联考真题逻辑部分真题 凯程洛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感谢。 三、逻辑推理,第26~5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 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6、认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可以考虑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但任何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就不能受制于人。我国的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涉及信息和新技术。如果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不努力自主创新。我国的网络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根据倪教授的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我国有些网络建设项目不能受制于人。 B.我国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不能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 C.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所有项目都不能受制于人。 D.只要不是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网络安全就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E.如果能做到自主创新,我国的网络安全就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27、结果都不可能凭空出现,它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均可以被人认识,而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为假? A.人可能认识所有事物。 B.有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毫无规律。 C.那些可以被人任识的事物,必然有规律。 D.任何结果出现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E.任何结果都可以被人认识。 36、进入冬季以来,内含大量有毒颗粒物的雾霾频繁袭击我国部分地区。有关调查显示,持续接触高浓度污染物会导致10%至15%的人患有眼睛慢性炎症和干眼症。有专家由此认为,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改善空气质量,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的并发症将会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上述被调查的眼疾患者中有65%是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男性。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归纳

MBA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归纳 MBA初试内容是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管理类联考中包括逻辑。很多人经常会被逻辑的弯弯绕绕闹的糊里糊涂,本文将给大家梳理逻辑的几大命题,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联言命题 联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为真的复合命题,标准形式是“p并且q”(记为p∧q)。p、q称为联言肢。在考试的语言中,表述联言的联结词最丰富,如“不仅p而且q”,“虽然p,但是q”等等。具体而言,常见的考试语言的以下三种情况,其逻辑含义实质都是联言关系,应于充分重视。 1.表示转折的。如,他非常有钱,可是他过得并不幸福。 2.表示递进的。如,中国队不仅进入了世界杯,而且还打进了四强。 3.表示并列的。如,他和我一样都是工程师,你也是工程师。 联言命题的逻辑涵义是联言肢都真,联言命题才真,因此联言命题的关系包括:联言命题与联言肢命题的关系;联言命题的否定。 选言命题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命题。在汉语的表达中,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两种。 相容选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p或者q”(记为p∨q);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选言肢至少有一真,也可以都真。(这就是相容的含义)。也就是说,相容选言判断只有在选言肢都假的情况下才假,在其余情况下都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要么p,要么q”,断定选言肢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也就是说,不相容选言判断在选言肢不能同真。 两种选言命题也涉及到选言命题和选言肢命题的关系以及选言命题否定的涵义。

复合命题 1.联言命题: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例如:“鲁迅是文学家并且是思想家”。 联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p并且q”或者记为“pùq”。 真假情况:p和q同时为真时pùq为真,其余情况都为假。 2.相容选言命题: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命题。例如:“他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劳动模范。” 相容选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记为“púq”。 真假情况:p和q同时为假时púq为假,其余情况都为真。 3.不相容选言命题:断定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有且只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例如:“要么武松打死老虎,要么老虎吃掉武松。”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要么p,要么q”。 真假情况:p和q真假情况相同时为假,p和q真假情况不同时为真。 4.假言(条件)命题 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①充分条件:例如“如果某人发烧了,那么他有病。”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如果p,那么q”或者记为“p?q”。有p必有q 考试中也常用“只要…就…”表达充分条件的意思。 ②必要条件:例如:“只有甲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年满十八岁,那么就没有选举权。”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只有p,才q”或者记为“?p??q”。无p必无q

考研联考逻辑快速高效解题法则

考研联考逻辑快速高效解题法则 虽然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考试并不是考专门的逻辑知识,题目所直接用到的逻辑知识很有限,也很简单;但是也应该看到,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考题本身并不简单。其主要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考试涉及的面很广,试题内容几乎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一般性常识在内的一切领域。二是,题目的量很大,要求考生能够快速阅读,并善于撇开不相干信息,提取和把握关键信息,从而迅速找出答案。可以说,只要不受时间限制,未学过任何逻辑学的多数考生初次做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题也都可以答对大部分考题,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要取得逻辑高分,就一定既要答得对还要答得快。而要做到这点,一个基本方法就是:边读题边用箭头、符号、图表来简化推理关系,明确逻辑主线,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下面提供七种解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1.划线法(圈阅题眼法) 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信息。由于逻辑考题的阅读量较大,时间有限,所以不可能慢慢地阅读,而要在快速阅读中抓住关键信息,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是关键性信息?一句话,与题干中问题相关的信息就是关键性的,否则就是冗余的起干扰作用的信息。加快阅读的考试技巧是阅读时圈阅题眼。所谓“题眼”,就是关键的字词、语句。边阅读边给题眼做明显的标记,将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具体做发法是,边读题边在题目上划出重点或将待处理的元素、条件都在读题过程中记在草稿纸上。 可供收养的孩子数量比起想要收养的孩子数量要少得多。目前有200万对夫妇在排队等待收养孩子,但在1982年(我们最后所能查到的统计资料)只有大约5万个孩子被收养,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推论? A.想要收养孩子的夫妇的数目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B.寻求收养孩子的人们往往要通过中介机构进行长期的访问和调查。 C.今年被领养孩子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 D.在一年中被收养孩子的数量基本上与同期可供被收养的孩子数量相等。 E.那些寻求收养孩子的人一般来讲能够成为好父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三个数量:想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在边读题的过程中边在题上划出来,以利于推理。 所谓支持,就是把待选的选项放入题干中,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题干的结论是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远小于想收养的家庭的数量,论据是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5万,想收养的孩子的数量:200万。由D项,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这样加上题干论据,就可以使“可供收养的孩子数量比起想要收养的孩子数量要少得多”这个推论成立。 2.排除法 通常,逻辑题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难以排除,其他三个选项可能根本与问题目的无关,所以排除法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其实,逻辑出题人在编写选项时也往往非常困难,既要保证一个选项正确,又要使其他选项具有迷惑性,所以许多逻辑题的四个错误选项的出法往往是荒谬的,考生必须从大量训练中体会正确选项的模式,找出错误选项的特征。 在实际解题时,在排除法不复杂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让人感到最放心的方法),首先上来就先划掉绝对不可能的选项。现举三例: 关于确定商务谈判代表的人选,甲、乙、丙三位公司老总的意见分别是:

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总结

一、逻辑考试的实质及其要求 逻辑错误:包括混淆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不当类比、以偏概全、机械二分、诉诸无知、集合体误用、不当同一替代等。诉诸无知: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作为充分性证据证明该种情况不存在。 集合体误用:整体具有的性质和特征部分并不具有,论述却误认为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也具有。 不当同一替代:当在一个断定中出现某个概念A,又“A=B”,则在该断定中以B替代A,则所得到的断定在一般情况下仍然成立,问题在于,这种同一替代不一定都成立。 二、逻辑基础知识——概念 1.辨析“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B”) 集合概念是指概念是一个集合;非集合概念是指概念是个体。 A是B,B在谓项位置,并且主项A是个体,那么B就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 B是C,当B在主项位置时,B是否是集合概念根据谓项所表示的性质(C)是否能被每一个B所具有来决定,若能,则B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否则B是集合概念。 2.前提之间或者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概念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便属于混淆(主观无意为之)概念或者偷换(主观有意为之)概念。 3.机械二分,就是把属概念机械地分成两个看似矛盾但实际并不矛盾的种概念。属概念或叫上位概念,种概念或叫下位概念。

三、矛盾 1.矛盾关系:是两句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既不同真、也不同假的关系,即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反对关系: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2.判断的种类 (1)简单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 简单判断的三个特点:性质、范围、程度 性质:肯定和否定;逻辑关键词:“是”或者“不是” 范围:全称、特称和单称;逻辑关键词:“所有”或者“有些”,Ⅰ“有些”表示判断的范围是特称,对于特称判断的理解是:判断的对象不涉及全部但不排除全部。 Ⅱ当主项是单独概念(主项仅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等),不具有范围,这种判断称为“单称判断”。 程度:必然、可能和现实;逻辑关键词:“必然”或者“可能”,表示程度的常项是“模态词”,不具有模态词的判断称为“现实 判断”。 必然:无条件的发生; 现实:有条件的发生,并且条件成熟; 可能:有条件的发生,但条件是否成熟不确定 一件事情必然发生,那么它就会发生,那么它就可能发生。即必然的肯定就是现实的,现实的肯定就是可能的。不能相反,即可能发生的

2018年考研管理类联考之逻辑题备考方法及答题技巧整理

2018年考研管理类联考之逻辑题备考方 法及答题技巧整理 凯程考研建议考生们对于管理类联考逻辑题,不仅要掌握相关推理知识,还要学会解题规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类联考里面纲领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种种信息的理解、剖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但是要学好逻辑课程,掌握必要的逻辑推理知识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成绩的提升会有帮助。所以必要的逻辑规律大家一定要掌握。 这里所说的规律,是指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从不同的角度保证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遵守逻辑规律,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即遵守了逻辑规律,不能完全保证人们的思维就是正确的,但违背了逻辑规律,人们的思维就一定是不正确的。 正是由于逻辑规律制约着所有的思维形式,所以在联考逻辑考试中就总有涉及逻辑规律的试题。这种类型试题的显着的特征是在题干中出现这样的条件: 几句话中只有一句(或二句)是真的。 几个预测中只有一个(或二个)是假的。 逻辑考试中逻辑规律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我们先看一道直接运用逻辑规律就可以得出正确谜底的例题: 1、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乙也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只有一个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丙,丁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E.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这道试题涉及矛盾律,没有矛盾律的基本知识,想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矛盾规律是逻辑试题中用得较多的一条规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认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或者说,对同一个对象不能有相互矛盾的思想。 既然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认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是,那就讲明这两个相互否认的思想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哪些形式的命题组成相互否认的关系呢?下列几对命题就是经常涉及到的: (1)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2)这个S是M,这个S是P; (3)这个S是P,这个S不是P; (4)所有S是P,有的S不是P; (5)所有S不是P,有的S是P;

逻辑学的概念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

2017年管理类联考真题(完整整理版)

2017年管理类联考真题(完整整理版)

2017年管理类联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 、B 、C 、D 、E 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从1、2、3中抽取一个数,记为a ;乙从1、2、3、4中抽取一数,记为b ,规定当b a >或者b a <+1时甲获胜,则甲取胜的概率为( ) (A )61(B )41(C )31(D )125(E )2 1 2.已知ABC Δ和C B A &&&Δ满足π,3:2::='∠+∠='=''A A C A AC B A AB ,则ABC Δ和C B A &&&Δ的面积比为( ) (A )3:2(B )5:3(C )3:2(D )5:2(E )9:4 3.将6人分成3组,每组2人,则不同的分组方式共有( ) (A )12(B )15(C )30(D )45(E )90

4.甲、乙、丙三人每轮各投篮10次,投了三轮,投中数如下表: 设321,,σσσ分别为甲,乙,丙投中数的方差,则 (A )3 21σσσ>>(B )231σσσ>>(C )312σσσ>>(D )132σσσ>>(E )123σσσ>> 5.将长、宽、高分别是12,9和6的长方体切割成正方体,且切割后无剩余,则能切割成相同正方体的最少个数为 A3 B6 C24 D96 E648 6. 某品牌电冰箱连续两次降价10%后的售价是降价前的( ) (A )80%(B )81%(C )82%(D )83%(E )85% 7. 甲、乙、丙三种货车载重量成等差数列,2辆甲种车和1辆乙种车的载重量为95吨,1辆甲

2012年管理类联考MBA逻辑真题与答案

2012年管理类联考MBA逻辑真题及答案 三、逻辑推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从下面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6. 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吕宋岛上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大喷发,2000万吨二氧化硫气体冲入平流层,形成的霾像毯子一样盖在地球上空,把部分要照射到地球的阳光反射回太空。几年之后,气象学家发现这层使得当时地球表面的温度累计下降了0.5℃ .而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前的一个世纪,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温度效应已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1 ℃。某位持“人工气候改造论”的科学家据此认为,可以用火箭弹等方式将二氧化硫充入大气层,阻挡部分阳光,达到地球表面降温的目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科学家提议的有效性构成质疑? (A)如果利用火箭弹将二氧化硫充入大气层,会导致航空乘客呼吸不适。 (B)如果在大气层上空放置反光物,就可以避免地球表面强烈阳光的照射。 (C)可以把大气中的碳取出来存储到地下,减少大气层的碳含量。 (D)不论何种方式,“人工气候改造”都将破坏地球的大气层结构。 (E)火山喷发形成的降温效应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温度将再次回升。 27.只有具有一定文学造诣且具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的人,才能读懂这篇文章。 如果上述命题为真,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小张没有读懂这篇文章,他但的文学造诣是大家所公认的。 (B)计算机专业的小王没有读懂这篇文章。 (C)从未接触过生物学知识的小李读懂了这篇文章。 (D)小周具有生物学专业背景,但他没有读懂这篇文章。 (E)生物学博士小赵读懂了这篇文章。 28.经过反复核查,质检员小李向厂长汇报说:“726车间生产的产品都是合格的,所以不合格的产品都不是726车间生产的。” 以下哪项和小李的推理结构最为相似? (A)所以入场的考生都经过了体温测试,所以没有入场的考生都没有经过体温测试。 (B所有出厂设备都是检测合格的,所以检测合格的设备都已出厂。 (C)所有已发表文章都是认真校对过的,所以认真校对过的文章都已发表。 (D)所有真题都是不怕批评的,所以怕批评的都不是真理。 (E)所有不及格的学生都没有好好复习,所以没好好复习的学生都不及格。 29. 王涛和周波是理科(1)班同学,他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发现办理每一个人或者喜欢物理,或者喜欢化学。王涛喜欢屋里,周波不喜欢化学。 I.周波喜欢屋里。 II.王涛不喜欢化学。 III.理科(1)班不喜欢物理的人喜欢化学。 IV.理科(1)班一半喜欢屋里,一半喜欢化学。 (A)仅I (B) 仅III (C) 仅I、II (D) 仅I、III (E) 仅II、III、IV 30. 李明、王兵、马云三位股民对股票A和股票B分别做了如下预测: 李明:只有股票A不上涨,股票B才不上涨。 王兵:股票A和股票B至少有一个不上涨。 马云:股票A上涨当且仅当股票B上涨。 若三人的预测都为真,则一下哪项符合他们的预测? (A) 股票A上涨,股票B才不上涨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管理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赵程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闪烁着管理思想的光辉,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西方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旨在对19世纪末至今的管理学发展历程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作一总结、评析,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管理理论服务。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特点;趋势; 1 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 1.1中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 13 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 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1.2外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以及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不自觉地进行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