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世上有一种爱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的改变,也不会如爱情般起起伏伏;它像涓涓的溪流缓缓地划过我们的全身,流淌于我们的心间。这是一种伟大、无私、高尚的爱!——父母之爱。母亲的爱,犹如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帮助,给予我们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而父亲的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父亲的爱,总在我们犯错误时,给予我们正确的提醒;父亲的爱,总是在我们遇到难题时,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导……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厚重。

⊙课内素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是我们的“自然世界”;父亲注重我们的精神成长,以理智和行为来教育我们,是我们的“思想世界”。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爱护着我们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房。父母的养育之恩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

父母用双手托起儿女的锦绣前程,却被岁月凋零了年轻的容颜;父母曾像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却被岁月压弯了挺拔的脊背。感恩,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心中最美的境地,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都闪烁着感恩的光华。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健康成长,一次次牵挂惦念,一声声叮嘱问候,就像小溪涓涓流淌。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追悔莫及。

[运用角度]“父爱”“母爱”“感恩”等。

⊙运用示例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体贴,柔情似水。但母爱是一成不变的酒,酒多必醉,爱得太浓,会导致溺爱、纵容。

父爱厚重深刻,深沉而无言。父爱也许有时严厉,但严厉背后是不易察觉的几许温柔。有父爱和母爱为我们护航,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无畏无阻。

水是流泻轻盈的,灵秀而畅达。母爱似水,水有很多种。有时候,她是甘露,亲吻着干涸的泥土;有时候,她是细雨,用温情感化冷漠的冻土;有时候,她是冰石,用坚毅期待闪着碎光的沃土。母亲永远是儿女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会使你走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路。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母亲用涵养了一生一世的水,汇成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山有着岿然不动的庞大身躯,变化无穷的颜色,山沉郁苍茫,雄壮奇伟。父爱似山的沉稳,岁月匆匆流过后,你才能从父亲指尖淡淡的烟味中体会到父爱蕴藏的深远韵味。水流有声,山却无言。狂风暴雨中,有父亲山一样的脊背在我们灵魂深处撑起一片晴空。漫漫人生路,有父爱静静地伴我们上下求索。前面的路再艰难,还怕什么?

(选自高考满分作文《爱似高山流水》)

不肯死去的心

朋友告诉我:他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

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了50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骗着,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群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一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外婆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有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餐桌上,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准备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菜放在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

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外婆之女)也坐了下来,一边同客人客套,一边顺手从盘中捡菜吃。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其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

的一声,她大哭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诞.生(dàn)刹.那(shà)

给.予(jǐ) 缺陷.(xiàn)

B.依赖.(lài) 遵循.(xún)

渊.源(yuān) 履.行(lǚ)

C.辜.负(ɡū) 罪孽.(niè)

专横.(hénɡ) 谛.听(dì)

D.羸.弱(yínɡ) 秩.序(zhì)

惩.罚(chénɡ) 成熟.(shóu)

解析:A项,“刹”读chà;C项,“横”读hènɡ;D项,“羸”读léi,“熟”读shú。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仁慈孤立无援辨认休戚相关

B.撕碎结外生枝自恋拙拙逼人

C.传染惶恐不安纯萃不足为奇

D.幼稚归根结蒂嶂碍言简意赅

解析:B项,结—节,拙拙—咄咄;C项,萃—粹;D项,嶂—障。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华尔街时报》评论称,特朗普在辩论时,显出了咄咄逼人

....的气势。正如

《今日美国》所估计,罗姆尼的表现比较具有攻击性。

②出租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它的安全性与我们的生活质量休戚

..

相关

..。

③小李在学习上很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疑难都要归根结蒂

....,弄个明白。

④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

濡以沫

...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⑤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然

....,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⑥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往往优柔寡断

....,畏首畏尾。殊不知,这样很可能会错过一个好的机会。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⑥D.③④⑤

解析:①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②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③归根结蒂:指归结到根本上。句中是把问题彻底弄明白,应该用“寻根究底”。④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境中没有“同处困境”的意思。⑤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应改为“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⑥优柔寡断: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项,语序不当,应把“孤立无援”调至“自己弱小”后,以使句式整齐,合乎逻辑;D项,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的高度”,使之充当前面动词“达到”的宾语。

答案:C

5.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很多方面,它需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处要注意前面的“质疑”一词,“质疑”什么?当然是前面学校开展的给父母洗脚的感恩活动。②“简单地”是指做法,指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而“一刀切”模式的感恩教育。③既然感恩教育“牵涉很多方面”,那么单靠学校一方则很难做得很好,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②“一刀切”的模式③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目送

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

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C.“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D.“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细腻的爱。

解析:C项,“孩子的无情”不对。

答案:C

7.文章的题目是《目送》,作者分别记叙了哪两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目送”?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从目送儿子和目送父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答题时,要先分别概括目送儿子和父亲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由主要内容分别概括出作者的情感。如目送儿子时,主要是围绕儿子成长的背影来写,把对儿子的牵挂与面对儿子的成长无法释怀的落寞感情表达出来。目送父亲,要围绕父亲的渐渐老去的背影来组织答案,把对父亲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之情表达出来。

答案: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8.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

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如这两句话采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意在着重表明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由儿子感悟到了生命的开始、成长、自立、逃离;由父亲感悟到了生命的衰老、终点,生命是一个自然的循环过程。

答案:①第一次:表明儿女并不属于“我”,他们是“我”生命的延续,由“我”而生,“我”可以给他们亲情和爱,但却不能左右他们的思想,也无法控制他们生命的过程。②第二次:表明父母的生命历程并不能按着“我”的想法行进。他们给予了我们亲情和爱,却常常不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来回报。③作者采用重复的手法,意在着重表明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开始、成长、自立、逃离、衰老、终点,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法预设,无法阻止,无法追逐。

三、创新语用

9.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为“母亲节”,为了宣传动员,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出下联。

亲恩才知恩重如山倍温馨生当长成

反哺千回母亲叮嘱

(1)母爱深似海,岂止怀胎十月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叨总逆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亲恩重如山,生当反哺千回

(2)长成才知恩,母亲叮嘱倍温馨(注意:内容意思一致,句式吻合)

10.“别人家的孩子”是个无处不在的“奇特生物”,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有被

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痛苦经历。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你对家长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要求:语言简明、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家长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挑剔自己的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每个人都需要一种被认可感,如果家长一味以别人家孩子之长度自己家孩子之短,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讲,无疑是冷水浇头,本来的一腔热情也可能会瞬间冷却,这难道不是一种打击吗?

(示例二)家长的做法能够理解但不值得提倡。家长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要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给自己长脸;另一方面,想发现孩子的不足,借此给孩子压力,以此形成竞争氛围。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孩子就会像是桀骜的小兽,容易有逆反心理。

11.下面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表现画面应有的涵义。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连贯、得体,合理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剪影的涵义不难理解,表达的是“父子”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父子之间的这种关系,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即可。

答案:(示例一)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感到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奋不已。

(示例二)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