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油墨适性与调配

油墨适性与调配

油墨适性与调配
油墨适性与调配

油墨的适性控制

上乘的印品质量须由油墨适性作保证,而要掌握油墨的性能并控制其适性,就必须对影响印刷效果的油墨粘度、流动性、干燥性加以调整,从而与印刷中的种种变化及工艺相适应。

一.油墨粘度的调整

1. 油墨粘度对印刷的影响

油墨的粘度与生产工艺和印品质量有着极大的关系,粘度合适与否,直接支配着油墨的传递性、印迹的坚实程度、渗透性和光泽度。粘度过大过小都对印刷工艺不利。粘度过大,易造成传墨不匀,网点拉毛,还会破坏墨色中间断裂,版面墨层不足以保护图文区域而产生花版掉版。粘度过小,易造成油墨乳化。版面浮脏、油墨颜料堆积版面,网点扩大等现相、所以印刷油墨应具有一定的粘度。

1. 油墨粘度的调配

油墨粘度大小主要是由油墨本身的组分所决定的。通常胶印印刷每小时印6000印所用的油墨粘度在20-50Pa.s之间。印刷中应针对具体情况来调配油墨粘度,使其符合生产的条件。

(1)油墨粘度与纸张表面强度相适应

当纸张进入滚筒压印瞬时内纸张的表面强度必须足够,否则纸张就会产生严重的掉毛、脱粉。纸张剥离困难,印迹不清晰等弊病。此时应该降低油墨的粘度,满足纸张表面强度的要求。一般纸张质地紧密,表面强度大,油墨粘度可大些;相反,粘度则小。

(2)油墨的粘度与机器速度相适应

为了确保油墨良好的传递与转移,油墨粘度必须与机器速度相适应。一般是

车速越快,油墨粘度越低,否则油墨不能适应油墨迅速分离的需要。

(3)油墨粘度与版面图文结构相适应

印刷网点清晰、饱满,不扩大变形关键在于调配油墨的粘度。印刷半色调图文(半色调:色调值是用网点大小或疏密来表现的画面阶调,如印刷复制品所表现的画面阶调。所以,半色调图像又称为网目调图像)时尽量采用原盒油墨,以保证网点不变形。而实地印刷因载墨量大,要求墨层厚实平服,油墨粘度可低一些。

(4)油墨粘度与滚筒剥离张力相应

纸张经压印后从橡皮布表面剥离,所受的剥离张力的大小与印刷压力有关。压力大剥离张力则大;同时压力又与滚筒直径成反比,直径小则压力大。如果不考虑橡皮布表面粘度,则滚筒直径大,剥离张力小,油墨粘度调配应适当大些;滚筒直径小,剥离张力则大,油墨粘度可小些,否则纸张不易从橡皮滚筒表面剥离,会产生“剥皮”现象。

(5)油墨的粘度与温度相适应

油墨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数树脂型油墨。在没有恒温设施的印刷环境中冬天则温度低,粘度要减小,以保证传墨正常。夏天则气温高,粘度要增加,以避免版面起脏。

2. 掌握油墨粘度调配的方法

调配油墨粘度的常用材料有多种,且性能差异很大。只有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提高油墨粘度

提高油墨粘度就是增加油墨内聚力。目前使用的材料是0号调墨油或胶印厚树脂,0号调墨油是调墨油中聚合度和粘度最大的一种,南方俗称厚凡立水,

北方俗称老虎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先将0号调墨油称量,置放在调墨台(盘)上,用墨刀打开研松,越松效果越好,然后与油墨均匀搅拌使用。0

号调墨油用量控制在3%-5%。

(2)降低油墨粘度的材料有:

6号调墨油:6号调墨油加入油墨中会降低油墨粘度,同时又增加流动度,还会影响油墨的固着、凝结,抵消树脂油墨的优点。使用时注意控制用量,一般不超过10%,否则会增加油墨的乳化值,延长印迹干燥时间,降低颜色饱和度。

去粘剂:去粘剂是一种蜡类膏剂的混合物,质地松而润滑,有强力的展刷、润滑及降低油墨的粘性等特性。加入油墨中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减少纸张拉毛等弊病,并不影响油墨的色彩和流动性,从而提高油墨的印刷性能。去粘剂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不会超过5%,通常在2%以下为宜。否则当油墨粘度被剧烈降低,会引起起脏故障。去粘剂含有不干性和渗透性强的物质,因此减小粘度的同时要适量加入干燥剂。涂料纸印刷不宜使用。

稀释剂(高沸点煤油):高沸点煤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的低挥发性有机溶剂,有很强的去粘力、但它能溶解连结料,用量太多会增加其渗透性,从而降低油墨的干燥性和结膜性。使用经高沸点煤油调配的油墨,印刷后墨膜面会发暗无光泽。因此一般用于粗陋印件,结构疏松,纤维组织不致密的纸张,或者油墨过稠而传布不良时少量加用。

目前,生产中普遍使用油墨添加剂,这是一种很好的降低油墨粘度的辅助剂,能消除堆版、糊版、纸张拉毛等现象,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加入的量一般为3%-5%。

二、油墨流动性的调整

当油墨受到外力和重力的作用时,像其它液体那样向四面方向流动,人们把这种因受力而流动的性质称为油墨的流动性。在受力相同的条件下,其流开的距离愈大,在油墨流动性愈好。油墨的流动性受粘度、屈服值、触变性的影响。生产中为了使墨斗中的油墨保持不断地、均匀地下墨,经常搅拌墨斗就是调节油墨的流动性。

1.油墨流动性对印品质量的影响

油墨流动性过大过小,对印刷都是不利的。流动性不足,使油墨的传布不流畅、不均匀,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出现前深后淡,前淡后深以及其它供墨不正常的弊病。流动性过大,印迹不能准确地转印,几何尺寸扩大,会使图文层次不分明,墨色不饱满,色泽不鲜艳,降低了印刷质量。只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才能保证油墨正常转移。

2.油墨流动性的调配

调配油墨的流动性需根据印刷条件而进行主要涉及的有:

(1)印版图文结构

版面图文类别不同,油墨流动性调配的要求不同,实地印刷既要求全面接触印实,又要求迅速流平使墨膜表面光洁平服;网点印刷要考虑到是否会产生较大地扩张变形值。如果是混合结构,就应全面兼顾。

(2)纸张质量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的大小决定油墨流动性的调配。纸张表面强度差、纸面粗糙、吸墨性好,油墨流动性调配则大些;纸张表面强度高,纸面平滑,吸墨性差,油墨流动性调配则小些。

(3)车间温度

哟吗流动性与印刷环境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油墨变稀,流动性增大,则要

降低流动度,温度低,油墨变稠;流动性变小,则要增加流动度。

(4)车速

机器速度的快慢,决定墨层分离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会引起传墨的不同效果,同时涉及到墨辊辊隙墨层分离的流平速度问题。调配油墨流动性时必须考虑。调配油墨的流动性,通常采用的是;增大流动性,可采用低粘度流动性大的6号调墨油对油墨稀释,降低油墨分子的内聚力,增加油墨的流动性。使用时,须严格控制用量,一般不超过油墨用量的15%。降低油墨的流动性,可在油墨中加同色相的原盒墨或适当增加些0号调墨油,通过增大油墨粘度来达到减小流动性的目的。

三、油墨干燥性的调整

油墨干燥是复杂的理化过程。其干燥速度取决于油墨的性质、印刷环境和生产条件,为了满足印品质量要求和印刷工艺要求,需要通过加放适量的催干剂来调节油墨干燥速度。如果油墨未适时干燥,那么产品或半成品在堆放和转运中,稍受压力作用和摩擦,轻则背面粘脏,重则图文表面蹭脏,造成废品。

(一)油墨干燥的形式

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后,从流体膏状物变成固态薄膜,牢固地附着在纸张表面的过程称为油墨干燥。根据油墨连结料的性质,油墨有三种干燥形式。

凸印油墨是一种以矿物油为连结料制成的油墨,一般比较稀薄,渗透性好,印到纸面上很快地被吸收,遗留在纸面的颜料与树脂迅速固着,这种干燥称为渗透性干燥。

凹印使用的是挥发性溶剂为连结料的油墨是通过挥发达到干燥目的,称为挥发性油墨。

平印使用的是干性植物油和合成树脂为主体的连结料的油墨,印到纸张表面,便开始渗透-固着-氧化结膜的过程,墨迹生产皮膜固着纸面而呈现颜色。此种干燥称为氧化聚合结膜干燥。

采用高速多色胶印机印刷出墨色鲜艳、厚实、有光亮、网点清晰饱满、立体感强的印品,就是氧化聚合结膜干燥的效果。如果以快干亮光胶印油墨连结料的组分为例:树脂约为35%-40%,干性植物油30%左右,高沸点煤油为

15%-25%,这种混溶状态决定了油墨的干燥是渗透和氧化聚合结膜相结合的综合干燥形式。其干燥的机理:当快干光亮油墨印在纸张表面后,油墨中的高沸点煤油立即渗入纸内,剩余在纸面上粘稠的树脂部分很快发生凝固。同时干性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打开,这些双键一方面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产生氧化反应,另一方面由于氧化的缘故,引导双键交联,使油分子产生各种聚合反应。在催干剂的作用下,相对分子质量迅速增大,由原来线型分子结构聚合成立体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由于分子链大大增长,油墨分子运动能力降低,粘度逐渐提高,最后的凝固干燥于纸面上的树脂为骨架,油分子的网状结构紧紧地将树脂和颜料包裹附着在纸面。于是油墨由液体膏状物逐渐凝结变成固体薄膜,达到了既有较高的干燥速度又有很强光泽的目的。

(二)印迹干燥的重要性

油墨的干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印迹干燥的时间。印迹干燥速度的快慢,对印刷工艺,印品质量关系甚大。

1.干燥过快的危害

①印版糊脏。干性过大的油墨极性强,对印版空白部分的吸附性也大,造成低调图文并糊。

②油墨早期干燥,使其变稠和粘性剧增,造成纸张拉毛,甚至撕破纸张,

③橡皮布、印版、墨辊等表面,由于油墨的早期干燥,改变了原有的润湿吸附性质,亲油性减弱,造成印迹空虚和墨色趋淡。同时,墨斗辊表面干结了墨膜以后,也会使墨斗辊下墨困难,致使印迹墨色渐淡,还会产生“墨皮”“墨斑”。

①印迹表面晶化,印迹墨层过早干结,因墨膜表面光滑使后续色墨套印不上。

②干燥时放出的热量,会引起不耐热的油墨变色,尤其是色墨更为明显。

2.干燥过慢的危害

①油墨渗透量偏大,使印迹缺乏应有的光泽。

②印品背面蹭脏。

因此,欲获得墨层厚实、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印迹光泽的印刷产品,油墨的干燥速度必须适当。

(三)影响印迹干燥的因素

要使印迹墨层适时干燥,必须对影响印迹干燥的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印迹是否适时的干燥,与印刷的产品、条件和环境等情况密切相关。

1.纸张

纸张是目前印刷过程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承印物。纸张对印迹干燥的影响很大,主要有三点。

①纸张的PH值。油墨印在酸性纸上比印在碱性纸上干燥要慢。因此纸张酸

性越大,阻碍或破坏油墨氧化聚合反应的程度也越严重。表7-5是用不同PH 值的胶版纸在不同的生产环境条件下得出的油墨干燥时间。

②纸张的结构。纸张结构的物理状况是影响墨迹干燥的重要因素。表面粗糙、结构疏松、渗透性大,施胶度小的纸张,对连结料的吸收强,印在上面的墨

迹当然干得快。相同墨量的印迹,在光滑和坚韧的纸面上比在粗糙和疏松的纸面上,墨层显得厚实些,一则对油墨连结料吸收差,固着干燥速度慢,二则墨层内部不易与空气接触,因此,在表面光滑和坚韧的纸上印刷,其印迹干得慢。

③纸张含水量。含水量高的纸张,纤维处于松弛状态,分子间的引力小,毛细孔被水层薄膜阻塞,因此对油墨的吸收能力和对氧的吸收能力差,同时,纸张中水分子的蒸发,也要从有印迹墨层的部分逸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油墨氧化聚合干燥的速度或渗透干燥的速度。

2.润版液

润版液酸性越强,印迹干燥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实验表明,润版液的PH

值由5.6下降到2.5时,印迹干燥的时间由6h延长到24h,这是因为润版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会加剧它和金属盐催干剂的置换反应,使催干剂的原有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去催干作用。

3.水和油墨不平衡

印版表面的水墨平衡未掌握好,水大墨大造成油墨严重乳化,导致了油墨干燥时间延长。这是因为分散在油墨中的细小润版液液滴,阻碍了油墨干燥的进程,只有水分蒸发后,油墨干燥才能比较顺利进行。

4.油墨

油墨干燥的速度关键在于油墨颜料和连结料的性质。一般来说,有机颜料比无机颜料制成的油墨干燥得快;含油少比含油多的油墨干燥得快。

颜料的影响:各种无机颜料均为金属盐类、氧化物等,它们分散在连结料中,对干性植物油有催干作用,所以干燥速度快。例如,铬黄(铬酸铅和硫酸铅的混合物)、铁蓝(又称亚铁氢化铁钾)等,所以,一般由无机颜料制成的油

墨,干燥速度比较迅速。但是,采用炭黑为颜料的黑墨对干性植物油无催干作用,所以黑墨干燥就比较慢。大多数有机颜料对连结料的干燥并无催干作用,相反有的能延缓干燥,有延缓时还相当显著,一种连结料的氧化和聚合反应,起着抗氧剂的作用。凡是有机颜料结构上有苯酚、萘酚、苯胺、胺等基团时,它们对连结料的氧化聚合反应都有减缓作用,例如金光红墨的化学结构上有萘酚基团,其干燥速度很慢。又如射光蓝墨的化学结构上有多个苯胺基团,具有较强的抗干燥的能力,如果调配油墨时,加一定量的射光蓝墨作提色之用时,则应考虑干燥速度问题,以防不干。射光蓝墨不应在印刷中单独使用,否则不仅干燥慢,而且油性太重,容易脏版。

调墨油的影响:调墨油的主要成分是干性植物油。0号至6号调墨油,有稠厚和稀薄以及粘度大小之分,它们的干燥速度随粘稠度的增加而提高,粘度越大越稠厚,干燥速度就越快。

含油量的影响:含油量是油墨在制造中连结料和颜料的用量比例。含油量大的油墨干燥慢,含油量小的油墨干燥快。

5.图文分布和墨层厚度

大面积均匀分布的图文,消耗的水量均匀,所以油墨乳化也较一致,只是印版两侧的图文与空白部分相邻,接触地水量多,乳化值也比他处要大些,所以二端印迹不易干燥。同理,印版上图文面积越小,油墨乳化值就越大,越容易出现印迹不干现象。对此,除了适当增加催干剂用量外,更重要的严格控制版面水分,减少油墨的乳化,保证印迹适时干燥。

印迹墨层过厚,还减少墨层中间部分与空气接触,当墨层表面干结皮膜后,墨层中部只能依靠聚合而固着,所以过厚的墨层干燥速度慢。印刷中控制墨层厚度很重要。同时,务必防止和避免由于错误判断和工艺措施所造成的墨

层过厚。例如:

①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印迹不结实,而错误地加厚印迹墨层。

②版面水分过大造成墨淡,却通过加大供墨来提高墨色浓度。

③版面强调印迹鲜艳厚实,不适当地加大供墨量。

④油墨着色力过低,却以加大印迹墨层厚度的途径来补救。

6.辅助剂

调配油墨使用的辅助剂具有抑制油墨干燥的性质,使印迹干燥慢。

维利油:透明冲淡墨(维利油)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连结料,氢氧化铝不仅本身不干,还要吸附催干剂,使催干剂失效。同时,氢氧化铝吸湿性强,遇水易离解,在印刷中会增加油墨乳化程度,反使印迹墨层慢干。

白油:白油本身就是白色不透明的乳化物,质地松,有一定的吸湿性,极易促进油墨的乳化,使水分吸入墨层后,再逐渐蒸发出去,阻碍了油墨的氧化聚合进程,严重影响了印迹墨层干燥的速度。

去粘剂:当纸张出现掉粉、拉毛现象时,加入一定量的去粘剂以降低油墨的粘性。但是,去粘剂是不干性辅料,又含有蜡类物质,密度较小,会浮于墨层表面,阻碍连结料的氧化聚合结膜,使印迹墨层慢干。

7.环境温湿度和印刷品的堆放

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度也加快,促进油墨氧化结膜干燥。

氧化聚合干燥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反过来又促进了印迹的干燥。

夏天,一般亮光快干油墨不需催干剂,而冬天则需要加放催干剂来促使油墨干燥。油型油墨中的黄墨,在夏天一般只需要加放1%-2%的催干剂足够了,如果印刷用纸有利于印迹干燥,则不需加放。但在冬天,却需成倍地加放,

可见,环境温度影响着催干剂的用量。

环境湿度的影响:环境湿度的高低对乳化油墨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湿度增高,空气中氧的活动性会削弱,降低了干性植物油对氧的吸入,从而干燥速度减慢。由表7-5可知,对于PH值接近7的胶版纸,相对湿度由65%升到75%时,印迹干燥的时间延缓了一倍多;PH值为4.4的胶版纸,当相对湿度由65%增加75%时,干燥时间延缓了10余倍。因此,控制环境温湿度,对掌握印迹干燥速度十分重要。

印刷品堆放对印迹干燥的影响:印刷品堆放情况与干燥关系很大。若印张面积小,纸面粗糙,又是少量叠放,有利于印迹和空气充分接触,对干燥有利;若印张面积大,纸面光滑,堆垛较高,空气很难同印迹墨层接触,因此干燥速度慢,尤其是印张中部更为明显。

(四)常用催干剂的类型、性质和掌握

能促使干性植物油氧化聚合并使之干燥结膜的化合物称为催干剂(又称燥油)。印刷用的催干剂,一般为锰、钴、铅、铬及铁等的氧化物、盐类以及它们的皂类(见表7-6)。

这些金属的干燥性能强弱,与该金属的活动序数有关,即金属性质越活泼,干燥性能越强。它们的干燥特性,按其性质排列次序为:锰>钴>铅>铬>铁

印刷中常用的催干剂有白燥油和红燥油两种。

1.白燥油的性质

白燥油是以金属铅、锰、钴为原料制成的乳白色膏状流体物。型号为78号。它的组成成分是:酸铅49%、硼酸锰2%、锰膏11%、四号调墨油11%、四号桐油26%、萘酸钴1%。是一种混合燥油。白燥油的主要功能是促使墨层上下内外一起氧化聚合成固体皮膜,其干燥形式:由内向外,全面干燥。不论何

种色相墨都适用。

2.红燥油的性质

红燥油是褐色半透明膏状流体物,其成分为:亚麻仁油酸钴(含钴量为6%)40%、松香20%、五号调墨油40%等。是印刷油墨良好的催干剂。能促使印迹表面墨层很快结膜。红燥油干燥形式是由外向内的干燥。适宜深色墨使用,不然浅色墨使用时会变色。

3.钴、铅、锰的特性比较

钴、铅、锰三种成分在印刷中的干燥性能和作用是不相同的,见表7-7.

生产中通常把钴、锰、铅的不同比例混合制成干燥油(白燥油)来使用,互相弥补不足。但也有钴、铅等混合使用的,也有锰、铅混合使用的。

4.催干剂用量的确定

油墨中催干剂的加放量(重量比),须根据不同的,灵活运用。调配油墨时,确定催干剂的用量,一般根据五个条件:

①油墨本身的干燥性能:各种色相油墨因颜料分子结构、性质和种类的差异以及与连结料的配比不同,干燥性是有差异的,无机颜料制成的油墨比有机颜料制成的油墨干燥快。黑墨除外。

②纸张吸墨的性能:表面平滑,纤维交织紧密的纸张,吸墨性差,催干剂用量大些,反之则小。对具体纸张来说,催干剂用量为:铜版纸>胶版纸>新闻纸

③气候条件决定油墨的干燥速度:夏季,气温高,催干剂用量小,冬季,气温低,催干剂用量大。

④产品套印次数和印刷数量:套印次数多,数量小,印刷周期短,催干剂用量大,套印次数少,数量大,印刷周期长,催干剂用量小。

⑤油墨的稀稠度:一般稀薄油墨,含油量高,流动性大,催干剂用量大;稠厚的油墨,含油量低,流动性小,催干剂用量小。

(五)印迹干燥的控制

为了保证印迹墨层适时干燥,就必须控制干燥速度。通常,从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来加强控制和管理。

1.印前的预测

印刷之前对原材料的测定,是有效控制印迹干燥速度,提高印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①对原墨进行自然干燥的测定。对各种油墨测定,以获得自然干燥和实际印刷时的干燥差异,从油墨配比成分中测知干燥时间。

②测定承印物的表面吸收性,PH值和含水量。

③测试的条件尽可能与实际印刷过程一致,模拟和接近实际印刷时的环境温、湿度,油墨乳化值、印张堆放的情况,采用印刷适性实验仪作测定。

④加强所印油墨的管理和控制。不得随意改变所用油墨的印刷适性。加放辅料须与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和认可。

2.印刷过程中的观察和及时纠正

印迹墨层的干燥情况在印刷过程中会通过各种迹象反映出来,如能及时发现不良症状,随即采取对症措施,就能避免不干或干燥过快的问题,保证印刷顺利进行,这些症状一般是:

①墨辊和墨斗上的油墨有无早期干燥的迹象。

②使用铅类催干剂时,印版表面泛黄的深浅程度。

③能否嗅到氧化聚合结膜干燥型油墨干燥时的特殊气味。

④检查印张图文墨层的沾手情况(它反映了印迹墨层以及固着干燥是否适时

的实际状况),或堆放数百张后的背面是否有沾脏的情况发生。

⑤由看样台上的签字付印样的干燥状况,间接得知在制品的大致的干燥情况。

⑥刮样检测印刷品的干燥情况。

⑦测定纸跺产品的温度,推测是否干燥。

⑧墨量大的印刷品堆垛干燥时,容易粘连在一起,在抖透印张时,应有某种响声,并能嗅到印迹墨层干燥时的特殊气味。

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

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深色或浅色专色油墨,在调配时应遵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印刷色彩学和印刷工艺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点: (1)尽量采用同型号的油墨和同型号的辅助材料。此外,能用两种原色油墨调配成的颜色就不要用三种原色油墨。同理,若需要某种间色调配的,亦须用间色原墨,以免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和鲜艳度。调配深色墨时,应根据用墨的重量,将主色油墨放入调墨盘内,然后逐步加辅助色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 (2)凡以冲淡剂为主、原色或深色墨为辅,所调配的油墨统称为浅色油墨。浅色墨的调配在方法上和调深色墨略有不同,是在浅色油墨中逐渐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再加浅色墨,因为浅色油墨着色力差,如果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浅色油墨的方法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会使油墨越调越多。 (3)调配专色油墨前要调配小试样。这是说根据原稿色相初步判断所要采用的油墨颜色,然后按比例从各色油墨中用天平称取少许油墨,准确称量,放在调墨台上调配均匀后,用刮刀刮取小色样与原样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妥善保存。 (4)调配复色专色油墨时,运用补色理论纠正色偏。例如:当某种复色墨中紫味偏重时,可加黄墨来纠正;若红味偏重,则可加入青墨(如孔雀蓝或天蓝墨)来纠正;再如黑墨偏黄黑度不够时,可加微量的射光蓝作为提色料,因为射光蓝是带红光的蓝墨,有利于提高黑墨的黑度。 (5)掌握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例如,在调配淡湖绿色油墨时,宜采用天蓝或孔雀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样道理,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青的淡黄墨效果较好,又如,调配桔红色油墨时尽量要用金红油墨,因为金红油墨的色相是红色泛黄光,可增加油墨的鲜艳程度。另外,有些油墨的选用要根据画面效果来定,例如,印刷人物肖像和风景画选择的油墨应有所区别。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是多色或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的调配,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油墨颜色的调配是印刷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色彩真实再现与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市场空间占有率,在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不仅有专门的调配师,而且应该要做到最好的让客户满意。下面为您讲解一下如何通过油墨色彩的调配技巧,来提高油墨的质量: 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颜料通常占油墨成份的8-35%,它的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对油墨影响作用很大,如油墨的相对密度、透明度、耐热性、耐光性和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等。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 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的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也应该考虑是否是同一样油墨,如里印油墨或表印油墨。 必须为同一种油墨调配,避免混合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

专色油墨调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专色油墨调配 碰着专色打稿及专色印刷时,偶尔都会问技师,调配专色油墨时,是依据什幺理论、什幺方式,来将原色墨作调配,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说:「凭经验」。心总是想着,调配又怎能「打乱章」呢?总有其依据。 油墨减色法油墨是依据色料的三原色,黄、洋红及青蓝,它们均属非发光体,特性是分别吸收(或减去)白光内三分一色光,而反射其馀两色光合成后而得的,就如黄色,它吸收(或减去)白光内的紫蓝色光,反射出红绿两色光,而这两色光合成后而得出黄色,洋红吸收白光内的绿色光,而青蓝则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油墨三原色被称为减色法原色(Substractive Primaries或Substractive Primary Colours)。颜色 的特性油墨颜色的性质取决于: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及明度(Luminosity)。色相是因油墨反射的色光在可见光的光谱中,都具有一定的波长,这波长就是油墨颜色的色相或就是某油墨色彩的相貌。饱和度就是指颜色的纯度。纯度最高时,就是完全根据油墨减色法的理论,吸收(或减去)三分一色光和反射三分二色光。明度是指油墨表面反射出来光量的多少,而直接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而油墨颜色的色相是不变的。 第二次色为原色墨相加的色彩。如红=黄+洋红,绿=黄+青蓝,紫蓝=青蓝+洋红。三原色等量调配时,就是中心的灰位。举凡原色墨混调另一油墨时,都已形成带灰度及亮度减低。专色的调配将原色墨用密度仪量度后,绘画右图,就可检视油墨的色相及饱和度,和互相关系。即黄、洋红各1:1;黄、青蓝各1:1,洋红、青蓝各1:1,调配出大红、绿及蓝紫,叁色等份就偏向黑。从图中亦可检视出各色的互补关系,如黄与紫蓝,洋红与绿,青蓝与红,当调配的油墨色相有色偏现象,如色相偏绿时,可加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变化。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3.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通常出厂的丝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丝网目数、印速、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

专色印刷技巧

1专色的检测 专色配墨系统由电脑、配色软件、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匀墨仪、展墨仪组成。用该系统将公司经常使用的纸张、油墨的参数收入数据库中,应用配色软件对客户提供的专色进行电脑自动配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CIE Lab值、密度值、△E,从而可以实现专色配墨的数据化管理。 2影响专色色差的因素 2.1纸张对颜色的影响 纸张对墨层颜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纸张白度:白度不同(或带有一定颜色)的纸张,对印刷墨层的颜色显现有不同的影响。 (2) 吸收性:同一种油墨在相同条件下印刷到吸收性不同的纸张上时,会有不同的印刷光泽。非涂料纸与涂料纸相比,黑色墨层会显得灰暗、无光泽,并且彩色墨层会产生漂移,由青色墨和品红色墨调配出的颜色表现明显。 (3) 光泽度与平滑度:印刷品的光泽度取决于纸张的光泽度与平滑度。印刷用纸的表面属于半光泽表面,尤其是涂料纸。 2.2表面处理对颜色的影响 包装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有覆膜(亮光膜、亚光膜)、上光(罩亮光油、亚光油、UV光油)等。印品经过这些表面处理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相变化和色密度变化。覆亮光膜、罩亮光油和UV油时,色密度增加;覆亚光膜、罩亚光油时,色密度降低。化学变化主要来自覆膜胶、UV底油、UV油内含有的多种有机溶剂,它们会使印刷墨层的颜色发生变化。 2.3撤淡剂对颜色的影响

撤淡剂是一种油膏状的无色透明物质,在专色印刷中主要起冲淡颜色的作用。撤淡剂的加入量不同,对色相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蓝色表现得明显。 2.4干退密度差异的影响 刚印出的印品,油墨尚处于湿态,与干态时有一个密度差。湿色密度大于干色密度的现象称为干退密度现象。这是因为刚印出的墨层有一定的流平性,所以表面反射以镜面反射为主,看上去色彩鲜艳,光泽好。当墨层处于干燥状态时,表面反射以漫反射为主,色泽自然比刚印刷出来时显得要暗淡无光。 2.5.系统差异的影响 用匀墨仪、展墨仪制作色卡的过程是"干印"过程,没有水参与,而印刷是"湿印"过程,有润湿液参与印刷过程,所以在胶印中油墨必然要发生油包水的乳化现象,乳化后的油墨由于改变了颜料粒子在墨层中的分布状态,必然要产生色差,印出的产品也就显得色泽灰暗、不鲜艳。 3专色的控制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同批、不同批产品的色差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我们在印刷过程中对专色进行了这样的控制。 3.1.制作色卡 首先根据客户提供的颜色标准样,用电脑配色系统给出专色油墨比例;再调出油墨小样,用匀墨仪、展墨仪"展示"出不同密度的颜色样;然后根据国家标准(或客户)对色差的要求范围,用分光光度计确定标准、浅限、深限,制作印刷标准色卡(色差超标需进一步修正)。色卡一半是普通颜色样,另一半是经过表面处理的颜色样,这是为了方便质检时使用。 3.2.验证专色

印刷高温油墨颜色的调配原理及注意事项

印刷高温油墨颜色的调配原理及注意事项 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简单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进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两者之间大约相距一厘米左右,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 待油墨表面干燥后,可以薄敷部分观察油墨色相,在黑带部分鉴定油墨遮盖力、透明度,在厚敷部分判断两者之间光泽的差别并观察整个颜色外观。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刮色纸,而白墨则采用黑刮色纸。 二、油墨配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观察色样,特别注意观察被印基材,从基材粗糙与光滑、反射程度来选择油墨。例如,油墨印刷在光滑、反光极强的铝板或易拉罐上,选择透明性高的油墨,将有助于大大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学生在参加调墨实训之前须学习过《印刷色彩学》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在调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重点理论,讲解要透彻。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

油墨调配基本基础知识

(一)油墨调配的基本知识 油墨调配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工作,要在有专用的房间进行,主要是把握好色相以及防止砂尘落入油墨中。 调配油墨的器材与参照物 (1)调墨工作台:坚硬光滑表面的桌子(或石板)即可当作工作台。 (2)调墨刀:二把调墨刀(最好是一宽一窄)可以调匀。 (3)台秤、刮刀、刮样纸张、装墨盘盒。 (4)配方记录每次应该记下各组分及多种添加物的比例 (5)色表(谱) 除了配方外,墨样及打出的样张均应该保存下来。 室内四周应保持整洁,墙壁不能有面积较大的其它鲜明的色彩。因为环境色对正确辨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色错觉,同是一种灰色的色块,在绿色的环境里偏红,而在红色的环境里却偏青。同一块颜色,周围都是深色,它就 显得偏淡。周围都是淡色,它就显得偏深。因此调配油墨时,无论是观看原稿的 色样,还是调墨后的墨样,都必须避免环境色的影响。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方法 对于连续调原稿的复制,必须用网点组合的方法得到。而对于实地原稿,如果用四色网点组合的方法,复制难度极大,复制效果不好,色彩模糊不实,色相 也容易产生偏差,这时就需要按照原稿调配出多种专色来配合印刷。 1、深色油墨的调配 仅用三原色或间色原墨,不加任何冲淡剂来进行油墨调配,统称为深色油墨的调配。深色油墨的调配有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色料减色法成色规律,将原稿色样与色谱对照,分析确定色样中 三原色含量的比例关系,排出主色、辅助色顺序。 (2)选用同型号的三原色油墨备用,精细产品可选用亮光快干油墨,一般 产品可选用树脂型油墨。 (3)确定调配数量后,然后按调配比例,依次从大到小的顺序加放油墨。 先秤取含量最多的主要原色,再秤取含量较少的辅助色,然后分几次将辅助色油墨加入主色油墨中,并调合均匀。 (4)利用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调配的茶色、假金、赤紫,古铜,橄榄绿 等一系列深淡不等的色相,在调配过程中必须注意色相准确,另外,要掌握好燥油的加放量以及根据不同的色相采用不同的燥油。

其他功能性油墨

其它功能性油墨: 1、遇水变色油墨 本公司生产的遇水变色(滴水消失型)油墨颜色有白色,还有黄色、粉红、灰色、咖啡色等,遇水后变成透明,显露出底色。目前市场上的遇水变色油墨只有白色,而我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出客户指定的颜色,一种颜色只提供给一家客户,给予其防伪独特性,各客户互不影响。该油墨承印标识的图案或文字,遇水后褪为无色,水干燥后图案或文字又会复原。此油墨承印不干胶纸、普通卡纸、塑料薄膜等基材有很好的附着力及变化效果。 2、光学变色油墨(折光变色油墨) 折光变色油墨图文颜色随视角的改变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当视角改变60度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第一种颜色是全反射时所见到的,也就是视角90度时所见的颜色,当扭转60度到视角为30度时,第一种色彩被抵消,第二种色彩被强化。这是一种高科技安全防伪油墨,可以使用传统的雕刻凹版方式印刷,不需要复杂或额外的检测设备来分辨真伪,适用用于钞票、票证、包装等。折光变色油墨有很好的隐蔽性,难以破译,是针对快速发展的彩色复制技术,如激光扫描分色机和彩色复印机等,所开发生产出来的安全性油墨。 3、遇水扩散油墨 遇水扩散油墨是我公司采用独特工艺制造而成,属于不可逆型防伪油墨。用此油墨承印的图案或文字,遇到水后会逐渐渗透扩散,图案或文字变为模糊状态,水干燥后扩散的颜色不会复原成原有的图案,该油墨承印的标识检测后,标识不能重复利用。油墨的颜色有红色、蓝色、黄色、黑色等。 4、红外激发油墨 红外激发油墨印刷图文在阳光和日光下不显示颜色,为无色透明,当在980纳米的红外光线照射下显示刺眼、鲜艳的可见光。目前市场上只有红外绿和红外红两种红外激发油墨,而我公司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生产出不同颜色的红外激发油墨,例如:红、绿、蓝、紫等。此油墨技术含量高,不易仿制,具有较高的防伪能力,安全性能好;并且所用的鉴别仪器简单、方便、易操作。适合在防伪印刷中广泛应用,现在人民币、发票、烟草包装使用该技术。 5、化学变色油墨 用一种特殊溶剂更改、抹消而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显色、变色或褪色的化学反应油墨。 6、多重效果防伪油墨 多重效果防伪油墨是用几种防伪材料组而成的物质加入相应的油墨连接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防伪油墨。该技术配方涉及化学、原子能、光学、物理、材料学、测控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油墨配方配比可任意调整和设计,各种油墨都是在通过配比、色比、研磨工艺、混合工艺、压辊工艺等系列标准化工艺程序下生产,且该技术配方和工艺本身的科技含量很高,即便是这方面的专家,要想真正掌握这项技术配方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般造假工艺根本无法仿制。多重效果防伪油墨有温变+荧光、多重温变、荧光+红外、双波段荧光、红外+温变、荧光+温变+红外等品种,可由客户提出各种多重防伪组合的建议,公司将根据客户要求开发生产。 7、液晶变色油墨

油墨调色心得体会

油墨调色心得体会 篇一:油墨调色技巧 油墨调色技巧 蓝铂化工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企业。专业生产水性光油,UV光油,吸塑油等系列。打底光油,触感光油,连线触感光油,耐磨光油,哑光光油等水性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纸张表面处理,符合国家检测标准,质优价廉。 油墨色相的调配是印刷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很抽象的工作。简单的色料三原色,黄、品红、青可调配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几十种颜色。而在实际调配过程中,仅靠三原色油墨无法获得的色彩,这是由于油墨厂家所选用的颜料、染料根本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三原色的饱和度、色浓度、亮度等,三等份原色墨相加只能是茶灰色,而不是黑色。因此在实际调色过程中离不开黑墨、白墨、冲淡剂等油墨和助剂。 调墨过程: 1.掌握所用油墨的体系、颜色、色饱和度、黏度、细度等指标。 2.对样张及客户要求、工艺要求、色相要求、油墨使用要求进行审定,对每一色组色序的排列、产品的印数、油墨的用量、主色调的调配等要深入了解。

3.稀释剂与油墨树脂的溶解性、气温偏差和稀释剂的配比是相关的,如气温高则稀释剂应采用慢干型。同时,溶解效果,挥发速度对产品的印刷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相关条件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4.印刷前要做好油墨、稀释剂的准备工作。 5.在开机套印的短暂时间里,要根据颜色的搭配,适当利用原色墨,并把握好比例,依照样张对每一色组油墨的色相进行调配,使印刷车速稳定后,稍加调整即可达到样张效果。在正常印刷中,批量控制色相相同,对调墨人员来说难度较大,如稀释剂的添加量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颜色效果,这就要求调墨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调墨注意事项 1.在色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所用油墨的色彩种类越少越容易调配和控制。能采用间色油墨就不要采用复色油墨,按照减色法,专色油墨采用的颜色越多其饱和度就会越低,黑色成分就相应增加。 2.确认印刷品的主色调及所含的辅色调,主色调墨作为基本墨,其他墨作为调色墨,以基本墨为主,调色墨为辅,这样调配专色油墨才会更快,更准确。 3.调配打样和小样油墨时,尽量使用与印刷所用纸张相同的纸,因为油墨 的颜色会随着纸张吸收性的差别等因素而变化。只有保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pp油墨快干油墨慢干油墨耐汽油性油墨玻璃油墨金属油墨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

油墨的调配

油墨的调配 在包装品、广告、书刊封面等彩色印刷中,所采用的颜色以专色实地平涂为多数。这些设计中的专色色彩,不能在印刷机上通过青(C)、品(M)、黄(Y)、黑(BK)四色叠印而成,在印刷厂里往往找不到原装的油墨直接使用。不同颜色的专色油墨必须由操作人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状况,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配色方法,对原墨进行不同比例的调配而得。 一、经验配色法 许多中小型印刷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大型印刷企业仍普遍采用经验型的配色方法。即利用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根据色彩变化规律和原理,配调出各种色彩的油墨,印刷出符合原稿要求的印刷品。 对于经验配色法可分三步进行: 1.分析彩色原稿 对原稿进行色彩构成及特点分析,判断原稿色属于哪种复色色调,以便确定需用油墨的色相、比例及冲淡剂的种类和比例。 利用印刷色谱确定三原色油墨比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配色方法。油墨配色与三原色网点面积有类似规律,色谱中每个色块旁边都标注有原色网点面积百分比,可以根据这些数值来确定原稿色样中三原色含量比例。计算时应注意,在印刷色谱中的单位面积上,除去三原色含量,余下的白纸面积百分比,就是白色墨含量。 例如:原稿色样与40%的品红网点形成的淡红色相同,计算方法如下: M:W=40%:(100%-40%)=40%:60%=4:6=2:3 即按照2份品红原墨与3份白墨的比例调配可得淡红色。 又如:原稿色样与50%黄色网点、50%青色网点组成的淡绿色相似,计算方法如下: Y:C:W=50%:50%:[(100%-50%)十(100%-50%)]=50%:50%:100%=b:b:10=1:1:2 即按照1份黄色原墨、1份青色原墨、2份白墨的比例调配。但由于等比例的黄墨与青墨混合,可得绿色墨,根据减色法理论,调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否则会降低所配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的饱和度,使墨色灰暗不鲜明。也就是说,用两种原墨能够调出来的颜色,最好不用三种原色油墨调。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实际配墨时,均按1份绿色原墨加2份白墨的比例调配。 2.调墨 按照计算出的配比,先用少量的原色墨进行调试,同时,将调和均匀的油墨一小部分稀释到印刷要求的程度,用两块小纸片打成小色样(一定要把油墨打均匀,并且墨层越薄越好)和原稿对照。为了保证打出色样色相的准确性,用手捻看色样时应注意:打小样的纸张最好是与印刷时所用的纸张相同;在对照时要观看小色样油墨最薄最淡的地方:最好在标准光源或充足的自然光线下对照观看,以保持与印刷色相符。待调配出来的油墨达到原稿要求后,根据印刷数量的多少来确定调配油墨的重量,进行大批量调墨。 3.记录 将调墨用的各色油墨的配比、调墨油、燥油、油墨型号、数量、厂家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方便以后配墨时作为参考。 此外,在实际调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配灰色油墨 从理论上讲,可用等量的三原色墨来调得灰色系列墨,但这样做会浪费很多彩色油墨,而且很难实现正确的某一灰色。所以,实用中常根据原稿的要求,用不同比例的黑墨和白墨来产生各级灰色。

专色油墨调配技巧知多少

专色油墨配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其他包装,对胶印机操作者来说,如何正确调配油墨至关重要,它也是衡量操作者胶印技术的关键手段之一,更是印刷企业技术力量的体现。因此,掌握专色油墨的调配技巧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专色油墨调配方面的几点认知浅谈拙见: 在实际印刷中北人集团,根据原稿设计需要,有时需专色做衬托。另外,一些用四色原墨印刷出来的产品由于套印问题及水墨平衡不易控制,不易达到理想的复制效果,有时也需要专色印刷制版,尤其是在包装装潢印刷中,有些产品追求个性,所以,更多的选择了专色印刷。 一、调配油墨前要认真分析色稿或样稿 分析色稿时,主要是对色稿上的颜色和所用的油墨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是:色料三原色是调配一切墨色的基础色《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万变不离其宗。同时要尽可能地弄清楚该色稿是以网线印刷为主,还是以实地印刷为主。如果以网线印刷为主,在调配油墨时就要侧重于底色一致,如果以实地印刷为主,调配油墨时可以侧重于面色为主输纸,如果两者兼而有之,那么调配油墨时底色和面色都要兼顾。机构/组织 当色稿分析完毕后,要对所用油墨的颜色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油墨调配操作者或机长,对油墨颜色的观察特别敏感评奖,能看出其中的成分,例如黄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黄相还是带蓝相(或带绿相),对于品红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蓝相(或紫相)重组,对于青墨,则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绿相(或带黄相)。如果用带红相的青墨和带红相的黄墨调配绿墨,则混合所得的绿色就会发暗,因为这实际上等于在青墨和黄墨中加入了品红墨(黄+青+品红=黑),所以胶印机,对油墨颜色的观察是胶印操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深色或浅色专色油墨,在调配时应遵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印刷色彩学和印刷工艺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十点: 1、尽量采用同型号的油墨和同型号的辅助材料。此外,能用两种原色油墨调配成的颜色就不要用三种原色油墨。同理,若需要某种间色调配的包装容器,亦须用间色原墨,以免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和鲜艳度。调配深色墨时,应根据用墨的重量,将主色油墨放入调墨盘内。然后逐步加辅助色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 2、凡以冲淡剂为主、原色或深色墨为辅个性化印刷,所调配的油墨统称为浅色油墨。浅色墨调配的方法上和调深色墨略有不同,是在浅色墨中逐渐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再加入浅色墨,因为浅色墨着色力差,如果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浅色油墨的方法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会使油墨越调越多。打样 3、调配专色油墨前要调配小试样绿色印刷,这是说根据原稿色相初步判断所要采用的油墨颜色,然后按比例从各色油墨中用天平称取少许油墨,准确称量,放在调墨台上调配均匀后,用刮刀刮取小色样与原样进行检查书刊印刷,并做好相关记录,妥善保存。 4、调配复色专色油墨时,运用补色理论纠正色偏。例如:当某种复色墨中紫味偏重时,可以加黄墨来纠正;若红味偏重,则可加入青墨(如孔雀蓝或天蓝墨)来纠正;再如黑墨偏黄黑度不够时设备操作,可加微量的射光蓝作为提色料,因为射光蓝是带红色的蓝墨,有利于提高黑墨的黑度。 5、掌握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例如,在调配淡湖绿色油墨时绿色印刷,宜采用天蓝或孔雀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理印刷检测,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青的淡黄墨效果较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样道理凹印,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轻的淡黄墨效果较好。

油墨印刷的原理和特点

目录 绪论 (5) 第一节丝网印刷分类 (6) 第二节丝网印刷原理 (7) 第三节丝网印刷特点 (8) 第四节丝网印刷广泛用途 (9)

绪论 丝网印刷技术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丝网印刷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却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在丝网印刷设备方面,发展最早的应该是德国和意大利,特别是德国,生产的网印设备品种齐全,制造精良,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即使在网印业日趋发达的今日,德国的全自动滚筒丝印机仍然领导着世界高精度、高速度网印的潮流。 受欧美日益升温的丝网印刷技术的影响,我国台湾的丝网印刷业首先发展起来,80年代中期,在印制电路板、电子、塑料等行业的丝网印刷的从业人数达十万人之多,在此期间,台湾的丝印设备制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时至今日,台湾的丝印及其印前设备仍然有高品质的美誉。在中国内地,丝网印刷设备的初期发展应该是80 年代中期,早期较有影响的设备厂家有广东胜江网印机制造厂和北京706厂,我国内地的首批半自动丝印机就是在这两个厂家诞生的。到了80 年代末期,生产丝印设备和丝印周边设备的厂家逐渐增多,产品也初步形成系列化,但大部分设备设计简单,加工也不够精细,由于此时的丝印工业正处于高速的成长期,从事丝印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加,据统计当时丝网印刷的从业人数达15 万人,这种状况极大地剌激了中国内地丝网印刷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到了21 世纪初,设备制造厂商已增加到近1000 家,制造厂商的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通过这种竞争的优胜劣汰,使我国的网印设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专业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年代。 总结我国的丝印设备的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备市场品牌化:由于生产、经营丝印设备的厂家越来越多,许 多设备使用厂家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市场公认的品牌,这些品 牌产品一般都有成熟的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使用的基本原器件 均为世界名牌产品,且产品都经历过长期市的检验。 2、高、中、低档产品共存:中国内地的丝印厂家,目前为止仍然是 手动印刷机、半自动印刷机、全自动印刷机共存的一种局面。其 中以使用半自动丝印机的厂家占多数,其次为手动丝印机、全自 动丝印机。

十分钟学会调专色油墨!

十分钟学会调专色油墨! 专色油墨:是指一种预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黄色、珍珠蓝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它不是靠CMYK四色叠印出来的,套色意味着准确的颜色。 专色油墨的调配 1油墨调色基础 1、基本色油墨 基本色油墨按混合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原色墨、标准间色墨和标准复色墨。 原色墨:是指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的三原色油墨、如黄、品红、青色墨。油墨的三原色从理论上讲,按不同比例和方式混合,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在实际中,无论怎样拼配也不能配出纯墨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大都采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来叠印墨。 另外,不同国家和厂家生产的四色油墨的标准也不一样,如我国的胶印亮光快干四色油墨的颜色指定为中黄、洋红、天蓝和黑。 标准间色墨:指任何两种原色等量混合形成的色墨。 标准复色墨:指任何两种间色等量混合或三个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彩色墨。 2、深色专色油墨调配 用一种和几种原色墨,不加任何冲淡剂进行拼色统称为深色专色墨的调配。根据减色法原理,调配深色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数。否则会降低油墨的亮度和色彩鲜艳度。但某些产品对墨色有特殊要求,如深棕色墨一般用红墨、黄墨加少量黑墨调配。另外,以不同比例的三原色混合的古铜、赤紫、敢榄绿等深浅不等的复色,必须用补色理论来纠正其偏色,如绿相太重,可加少量红墨来校正;红相太重,可加少量蓝墨来校正;紫味太重,可加少量黄墨来校正;如果要加深黑墨的浓度,可加少量深红、射光蓝来调整。正如在胶印黑墨的生产中,用射光蓝、耐晒大红、酞青蓝等颜料

来调整黑墨色相的原理一样。射光蓝常用在专色墨中,它能消除黑墨中原有的棕色底,使黑墨更深、更浓。 3、浅色专色油墨的调配 凡需加入冲谈剂或白墨进行的墨色调配统称浅色墨调配。调配浅色专色油墨不能采用在原色墨中加入冲淡剂的方法,因原色墨在冲谈剂中显色能力较强,而各原色墨着色力不一,容易造成色相不准和浪费原墨。正确的调配方法是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加入原色墨,待色相达到要求后,再扩大比例调配需要的墨量。 浅色油墨可分为三种: 1〕以冲谈剂为主的冲淡型油墨:它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适合油墨的多色叠印。 2〕以白墨为主的消光型油墨:具有很强的遮盖力、墨色较鲜艳。一般合成纸用浅色油墨都用白墨调成。 3〕用冲淡剂和白墨混合调配的浅色油墨。 专色油墨的调配方法 1、比例法 油墨颜色调配,首先要认真观察、分析墨样或印样。墨样,可以是道林纸上刮片样,也可以用印刷适性仪打印出印样,一般四段辊墨量为0.1m、二段辊墨量为0.15ml。首先要观察、分析该印样可能由哪几色的油墨组成,可用带刻度的铜吸墨管,按比例粗调。看粗调的油墨印样(刮片)与标准样是不接近,并记录下墨配比和墨量。若接近,则把比例数换算成百分比,然后用分析天平细调;若不接近,应更改名色墨比例,继续调配。 2、减量法 已确定标准样(客户提供的标准色样或不接近标准样的墨样)由哪几个颜色的油墨组成后,找出所含油墨,用硫酸纸名称10g或5g放在玻璃板上,任意调取所用油墨,当墨色接近标准样时,可用少许墨样刮片,观察面色、底色、刮片时所用的油墨要收回。若接近标准样,称取剩余的墨量可换算出该专色油墨的百分比含量。然后用天平细调,若按近标准样,继续调配。 3、PANTONE配色法

亚克力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技巧

亚克力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技巧 1.调色。配墨前,先应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 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免受错觉的影响。配置新鲜墨时,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切忌一次加入过多,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干后的墨色往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干态及发包泡态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 丝印油墨(印料)的色彩调配是丝印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调配的基本原理离不开色光的加色法和色料的减色法等基本原理。 色料三原色中以任意两色等量混合,便能产生光的三原色的某一色相。这三种色相从颜色的角度讲,称为间色(或叫第二次色),如黄、青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即为间色。间色与间色混合产生的色相称为复色(或称为第三次色)。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如图3-60所示。图3-60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 2.油墨调色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如表3-15所例举。

油墨颜色调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

油墨颜色调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7-9-4 【字体:大中小】 一、首先,要熟悉对油墨颜色的分析 印刷用专色油墨都是以油墨的三原色为基础调配以及与油墨的色调,亮度和纯度的三种特征加以确定。 我们要知道油墨的三原色以及他们的混合情况: 三原色:青、品红、黄 黄色+青色绿色 青色+品红蓝(紫)色 黄色+品红红色 黄色+品红+青色黑色(近似) 我们在实际调配专色油墨中,在三原色油墨的基础上再加上冲淡墨、白墨、黑墨,即可得到我们想要的所有颜色。 二、要熟悉对标准色样的分析

对于标准色样我们要估计色样所带的色相,以便用来决定用什么色相的油墨来调配,同时调配时还要了解色样颜色的印刷条件,如使用什么印刷方法,凹版还是平版,实地还是网线等,因为不同的印刷方法其墨层厚度是不同的,颜色也是有差别的,知道了印刷方法和版面情况以后可以在调制时尽可能模仿其墨层厚薄来作对比,对于色样版面是以网线为主,在调色时可以侧属于底色一致,如果是以实地为主,调色时可以侧重面色一致。如果二者都有时,那底色和面色就都要兼顾了。对色样的分析时还要看色样所印的是什么纸张,纸张对油墨颜色是有影响的,在调色时最好用色样所印的纸张来进行对比,这样调配的颜色将会更加接近标准色样。 三、油墨颜色调配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是不同厂家油墨不要混在一起调配,不同厂家的油墨很有可能油墨体系不同,若混合在一起调配的话,会使油墨变质,凝固、发稠、沉淀,印刷中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印刷不能正常进行。 专色油墨多数是一次性短版使用,剩余油墨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很容易结皮、发稠、变质,最后不能使用,因此,一定要精确计算专色油墨的调配量,以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用以下公式可精确计算出油墨用量: Q=M×N×A×D Q:油墨用量 M:油墨损耗系数一般为1.15 N:印刷纸张数量 A:每张纸的印刷上墨面积 D:每张纸的印刷上墨厚度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

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