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

土是土粒(固体相),水(液体相)和空气(气体相)三者所组成的;土的物理性质就是研究三相的质量与体积间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通过试验测定的,如含水量,密度和土粒比重;另一类是可以根据试验测定的指标换算的;如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

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土粒密度(particle density)

土粒密度是指固体颗粒的质量m s 与其体积Vs 之比;即土粒的单位体积质量:

s

s s V m =ρ g/cm 3 土粒密度仅与组成土粒的矿物密度有关,而与土的孔隙大小和含水多少无关。实际上是土中各种矿物密度的加权平均值。

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5 g/cm 3左右

粉质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g/cm 3

粉质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2.72g/cm 3

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7-~2.75g/cm 3

土粒密度是实测指标。

(二)土的密度(soil density)

土的密度是指土的总质量m 与总体积V 之比,也即为土的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中:V=Vs+Vv; m=m s +m w

按孔隙中充水程度不同,有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之分。

1.天然密度(湿密度)(density)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称天然密度,以下式表示:

v

s w s V V m m V m ++==ρ g/cm 3 土的密度取决于土粒的密度,孔隙体积的大小和孔隙中水的质量多少,它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砂土一般是1.4 g/cm3

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

粘土为1.4 g/cm3

泥炭沼泽土:1.4 g/cm3

土的密度可在室内及野外现场直接测定。室内一般采用“环刀法”测定,称得环刀内土样质量,求得环刀容积;两者之比值。

2.干密度(dry density )

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V

m s d =ρ g/cm 3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生,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饱和密度(saturatio density )

土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称为饱和密度。即,土的孔隙中全部充满液态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可用下式表示:

V

V m w v s sat ρρ+= g/cm 3 式中:w ρ :水的密度(工程计算中可取1 g/cm 3)

土的饱和密度的常见值为1.8~2.30 g/cm3

此外:

(1)浮密度

土的浮密度是土单位体积中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差,即 ρ’=(m s -v s ρw )/V 或w sat ρρρ-='

由此可见:同一种土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它的各种密度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ρρρρρ>>>>d sat s

(2)容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三)土的含水性

土的含水性指土中含水情况,说明土的干湿程度。

1.含水率(含水量)

土的含水量定义为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100%100?-=?=s

s s w m m m m m w

土的含水率也可用土的密度与干密度计算得到:

%100?-=s

s w ρρρ 室内测定:一般用“洪干法”,先称小块原状土样的湿土质量,然后置于烘箱内维持100~105摄氏度烘至恒重,再称干土质量,湿、干土质量之差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就是土的含水量。

天然状态下土的含水率称土的天然含水率。一般砂土天然含水率都不超过40%,以10~30%最为常见;一般粘土大多在10~80%之间,常见值20~50%。

土的孔隙全部被普通液态水充满时的含水率称饱和含水率

%100?=s

w v sat m V w ρ w ρ水的密度,又称饱和水容度。

饱和含水率又称饱和水密度,它既反映了水中孔隙充满普通液态水时的含水特性,又反映了孔隙的大小。

2.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 )

定义为:土中孔隙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100?=v

w r v v s 或天然含水率与饱和含水率之比:

%100?=sat

r w w s 饱和度愈大,表明土中孔隙中充水愈多,它在0~100%;干燥时Sr=0。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Sr=100%。

工程上Sr 作为砂土湿度划分的标准。

Sr < 50% 稍湿的

Sr = 50~80% 很湿的

Sr > 80% 饱和的

工程研究中,一般将Sr 大于95%的天然粘性土视为完全饱和土;而砂土Sr 大于80%时就认为已达到饱和了。

(四)土的孔隙性

孔隙性指土中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性质以及连通情况。

1.孔隙率(porosity )与孔隙比(void ratio)

孔隙率(n ):是土的孔隙体积与土体积之比,或单位体积土中孔隙的体积,以百分数表示,即:

%100?=V

V n v 孔隙比:定义为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以小数表示,即:

s

v V V e = 孔隙比和孔隙率(度)都是用以表示孔隙体积含量的概念。两者有如下关系:

e e n +=1或n

n e -=1 土的孔隙比或孔隙度都可用来表示同一种土的松、密程度。它随土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压力、粒径级配和颗粒排列的状况而变化。一般说:粗粒土的孔隙度小,细粒土的孔隙度大。

孔隙比e 是个重要的物理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天然土层的密实

程度。一般e<0.6的土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e>1.0的土是疏松的无压缩性土

饱和含水率是用质量比率来反映土的孔隙性结构指标的,它与孔隙率和孔隙比,有如下关系:

w d s a t

w n ρρ?= w

s sat w e ρρ?= 2.砂土的相对密度

对于砂土,孔隙比有最大值与最小值,即最松散状态和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

min e :一般采用“振击法”测定; max e :一般用“松砂器法”测定。

砂土的松密程度还可以用相对密度来评价:

nin

r e e e e D --=max max 式中:max e :最大孔隙比。

min e :最小孔隙比。

e :天然孔隙比。

砂土按相对密度分类:

33.00≤

66.033.0≤

166.0≤

通常砂土的相对密度的实用表达式为:

()()d d d d d d Dr ρρρρρρmin max max min --=

因为最大或最小干密度可直接求得。

Dr 在工程上常应用于:(1)评价砂土地基的允许承载力;(2)评价地震区砂土液化;(3)评价砂土的强度及稳定性。

(五)基本物理性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1、孔隙比与孔隙率的关系

设土体内土粒体积Vs =1,则孔隙体积e V v =,土体体积e V V V v s +=+=1,于是,由e

e V V n v +==1或n n e -=1 2、干密度与湿密度和含水量的关系

设土体体积V=1,则土体内土粒质量d s m ρ=,水的质量:d w w m ρ= 于是由:()w V

m m V m d w s +=+==1ρρ;w d +=1ρρ 3、孔隙比与比重和干密度的关系

设土体内土粒体积1=Vs ,则孔隙体积e V v =,土粒质量s s m ρ=,于是:由V m s =ρ得:e s d +=1ρρ;1-=d s e ρρ;1-=d

w s G e ρρ 4、饱和度与含水量,比重和孔隙比的关系

设土体内土粒体积Vs=1,则孔隙体积e V v =,土粒质量s s m ρ=,孔隙水质量s w w m ρ= 孔隙水体积:w

s

w w V ρρ= 由:v w r V V S =得e

wG e w e w S s w s w s r ===ρρρρ 当%100=r S 时,土饱和,则:

s m G w e

式中:m w ——饱和含水量,s G :土粒比重。

(六)土的颗粒组成

土的颗粒组成试验,在试验室为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其主要成果为土颗粒按粒径大小分组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即颗分曲线。

土的颗粒级配试验方法:

筛分法:适用于0.075mm≤d≤60mm 的土;

比重计法:适用于d <0.075mm 的土土的颗粒级配的评价。

根据颗分曲线可计算出下列粒径特征值:

界线粒径d 60:为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总质量的60%);

平均粒径d 50:为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

中间粒径d 30:为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总质量的30%;

有效粒径d 10:为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总质量的10%;

不均匀系数Cu (Cu= d 60/ d 10),Cu 越大,表示土的粒度组成越分散;

曲率系数Cc (Cc= d 30/ d 10× d 60),表示某种中间粒径的粒组是否缺失的情况。

Cu 愈大,表示土粒愈不均匀。工程上把Cu <5的土视为级配不良的土; Cu >10的土视为级配良好的土对于砾类土或砂类土,

同时满足Cu ≥5和Cc=1~3时,定名为良好级配砂良好级配砾。

第二节土的水理性质

一、粘性土的稠度(consistency)和塑性(plasticity)

(一)稠度与液性指数

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常以稠度来表示。

稠度的涵义是指土体在各种不同的湿度条件下,受外力作用后所具有的活动程度。

粘性土的稠度,可以决定粘性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建筑物作用下的性状。常采用下列稠度状态来区别粘性土在各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所具备的物理状态。

表1 粘性土的标准稠度及其特征

相邻两稠度状态,既相互区别又是逐渐过渡的,稠度状态之间的转变界限叫稠度界限,用含水量表示,称界限含水量。

在稠度的各界限值中,塑性上限(W L )和塑性下限(Wp )的实际意义最大。它们是区别三大稠度状态的具体界限,简称液限和塑限。

土所处的稠度状态,一般用液性指数I L (即稠度指标B )来表示

p c p

L W W W W I --=

式中:W —天然含水量

W L —液限含水量

Wp —塑限含水量

按液性指数(I L )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坚硬:0≤L I 软塑:175.0≤≤L I

硬塑:25.00≤L I

可塑:75.0≤L I

在稠度变化中,土的体积随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渐收缩变小,到一定值时,尽管含水量再降低,而体积却不再缩小,其变化过程见教材图所示。

(二)塑性和塑性指数(plasticity index )

塑性的基本特征:(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可被塑成任何形态,而整体性不破坏;即不产生裂隙。(2)外力除去后,物体能保持变形后的形态,而不恢复原状。

粘性土具有塑性,砂土没有塑性,故粘性土又称塑性土,砂土称非塑性土。

在岩土工程中常用二个界限含水量表示粘性土的塑性。

(1)、塑性下限或称塑限:是半固态和塑态的界限含水量,它是使土颗粒相对位移而土体整体性不破坏的最低含水量。

(2)、塑性上限或称液限:即塑态与流态的界限含水量,也即是强结合水加弱结合水的含量。

二个界限含水量的差值为塑性指数(plasticity index),即:Ip=Wl -Wp

塑性指数表示粘性土具有可塑性的含水量变化范围,以百分数表示。塑性指数数值愈大,土的塑性愈强,土中粘粒含量越多。(三)影响粘性土可塑性的因素

粘性土塑性大小决定于土的成分及孔隙水溶液的性质。土的成分包括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及交换阳离子成分;孔隙水溶液的性质是指化学成分及浓度。

二、土透水性(渗透性)

(一)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指标以土的渗透系数K表示,其物理意义为当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渗透系数k是土体本身所固有的参数,它反映了土体透水性的强弱,计算地下水的渗透速度或计算基坑涌水量时,必须事先知道土体的k值。k值一般可通过下述几种方法获得:

试验室室内测试方法有:

常水头法: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适用于透水性大(k>10-3cm/s)的土,例如砂土类。

变水头法:整个试验过程水头随时间变化,适用于透水性差,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

对于粘性土采用南55型渗透仪法或负压式渗透仪法。取样要求:Ⅰ—Ⅱ级试样,环刀面积30cm2或32.2cm2;对于粗粒土采用70型渗透仪或土样管法。试样要求:风干试样不少于400-4000kg。

(二)土的渗透变形:水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或破坏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渗透变形是水工建筑物发生破坏的常见类型

1. 渗透变形的基本类型:

流土:在向上的渗透作用下,表层局部土体颗粒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当j≥γ'时,土粒间的接触压力便会消失,土粒悬浮在水面,随水一起流动,工程上称为流土现象。

产生流砂时的水头梯度——临界水头梯度I cr

j = γ w . I cr= γ' I cr= γ'/γ w

一般情况下:粉、细砂土中,如果I值在1附近,施工时就极有可能产生流砂现象。而粘土中,由于粘聚力,颗粘之间呈整体、团聚状态,

不容易产生流砂现象。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发生移动,最终在土中形成与地表贯通的管道

流土与管涌的比较

三、土的毛细性

土的毛细性是指:土中的毛细孔隙能使水产生毛细现象的性质。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这种细微孔隙的水被称为毛细水。

试验室对土的毛细性测试成果主要为,土的毛细上升高度。

毛细性对工程的影响主要有:

1.毛细水的上升是引起地基湿化、软化地基强度降低;

2.对于渠道建筑物,毛细水的上升会是引起渠道冻涨破坏的原因之一;

3.毛细水的上升可能引起土壤的沼泽化和盐渍化。

第三节土的力学性质

定义:是指土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主要为变形和强度特性。

一、土的压缩性

(一)土的压缩变形的本质

土的压缩性是指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压缩小的性能。从理论上,土的压缩变形可能是:(1)土粒本身的压缩变形;(2)孔隙中不同形态的水和气体的压缩变形;(3)孔隙中水和气体有一部分被挤出,土的颗粒相互靠拢使孔隙体积减小。

试验表明:土的压缩是气体压缩的结果。接近自然界的假设:土的压缩主要是由于孔隙中的水分和气体被挤出,土粒相互移动靠拢,致使土的孔隙体积减小而引起的。

研究土的压缩性,就是研究土的压缩变形量和压缩过程,既研究压力与孔隙体积的变化关系以及孔隙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侧限压缩(无侧胀压缩):指受压土的周围受到限制,受压过程中基本上不能向侧面膨胀,只能发生垂直方向变形。

无侧限压缩(有侧胀压缩):受压土的周围基本上没有限制,受压过程中除垂直方向变形外,还将发生侧向的膨胀变形。

研究方法:室内压缩实验和现场载荷试验两种。

(二)压缩试验和压缩系数

1.压缩曲线:若以纵坐标表示在各级压力下试样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e ,以横坐标表示压力p,根据压缩试验的成果,可以绘制出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称压缩曲线。

压缩曲线的形状与土样的成分,结构,状态以及受力历史等有关。若压缩曲线较陡,说明压力增加时孔隙比减小得多,则土的压缩性高;若曲线是平缓的,则土的压缩性低。

2.压缩系数:e-p 曲线中某一压力范围的割线斜率称为压缩系数。

1221p p e e tg a --==α 或pi

p e ei p e a i i --=??-=++11 此式为土的力学性质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压缩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压缩系数,用a 表示,单位是1/Mpa

压缩系数是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压缩系数大,表明在某压力变化范围内孔隙比减少得越多,压缩性就越高。

在工程实际中,规范常以p 1=0.1Mpa ,p 2=0.2Mpa 的压缩系数即a 1-2作为判断土的压缩性高低的标准。但当压缩曲线较平缓时,也常用p 1=100Kpa 和p 3=300Kpa 之间的孔隙比减少量求得 a 1-3。

低压缩性土:a 1-2<0.1Mpa -1

中压缩性土:0.1≤a 1-2<0.5 Mpa -1

高压缩性土:a 1-2≥0.5 Mpa -1

3.压缩指数(Cc):将压缩曲线的横坐标用对数坐标表示。Cc=(e1-e2)/(lgp 2-lgp 1),因为e-lgp 曲线在很大压力范围内为一直线,故Cc 为一常数,故用e-lgp 曲线可以分析研究Cc ,Cc 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

当Cc <0.2时,属于低压缩性土;当Cc >0.4时属于高压缩性土。 压缩系数和压缩指数关系:Cc =1

lg 2lg )12(p p p p a --

a=)1/2lg(1

2p p p p Cc 4.压缩模量(Es ):是指在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压应力δz 与相应应变qz 之比值;即

Es = δz/ qz 单位:Mpa

压缩模量与压缩系数之关系:Es 越大,表明在同一压力范围内土的压缩变形越小,土的压缩性越低。

Es =1+e1/a

式中:e1 :相应于压力p1时土的孔隙比。

a :相应于压力从p 1 增至p 2时的压缩系数。

(三)载荷试验和变形模量

室内有側限的压缩试验不能准确地反映土层的实际情况,因此,可在现场进行原位载荷试验,某条件近似无側限压缩。载荷试验结果可以绘制压力P 与变形量s 的关系和变形量s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

从载荷试验结果可看出,一般土地基的变形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压密变形阶段:相当于曲线oa 段,s-p 的关系近直线,此阶段变形主要是土的孔隙体积被压缩而引起土粒发生垂直方向为主的位移,称压密变形。地基土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变形,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趋于稳定。

2.剪切变形阶段:相当于曲线的ab 段,s-p 的关系不再保持直线关

系,而是随着p的增大,s的增大逐渐加大。此阶段变形是在压密变形的同时,地基土中局部地区的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而引起土粒之间相互错动的位移,称剪切变形,也称塑性变形。

地基由压密变形阶段过渡到局部剪切变形阶段的临界荷载,称为地基土的临塑荷载或比例界限压力。

3.完全破坏阶段:塑性变形区的不断发展,导致地基稳定性的逐渐降低,而且趋向完全破坏阶段。即b点以下的一段。地基达到完全破坏时的临界荷载,称为地基的极限荷载。相当b的压力。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若作用在基础底面每单位面积的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临塑荷载,则一般能保证地基的稳定和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故常选用临塑荷载作为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载荷试验的结果,除了用以确定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外,还可以提供地基计算中所需要的另一个压缩性指标——变形模量E0。

变形模量E0:是指在无側限条件下受压时,压应力与相应应变之比值,即

E0=δz/εz

土的变形模量,一般是用载荷试验成果绘制的s-p关系曲线,以曲线中的直线变形段,按弹性理论公式求得,即

E0=(1-U2)P/Sd

式中:U:土的泊松比;

P:载荷板上的总荷重;

S :与载荷P 相应的压缩量;

d :相应于园形荷载板的直径cm, 即πA

d =(式中A 为载荷板面积)

(四)土的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

土的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是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地基压缩变形量的重要指标。

为了建立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的关系,在地基设计中,常需测量土的側压力系数ξ和側膨胀系数μ。

側压力系数ξ:是指側向压力δx 与竖向压力δz 之比值,即:

ξ=δx/δz

土的側膨胀系数μ(泊松比):是指在側向自由膨胀条件下受压时,测向膨胀的应变εx 与竖向压缩的应变εz 之比值,即

μ=εx/εz

根据材料力学广义胡克定律推导求得ξ和μ的相互关系, ξ=μ/(1-μ)或μ=ε/(1+ε)

土的側压力系数可由专门仪器测得,但側膨胀系数不易直接测定,可根据土的側压力系数,按上式求得。

在土的压密变形阶段,假定土为弹性材料,则可根据材料力学理论,推导出变形模量E 0和压缩模量Es 之间的关系。

Es u E u )121(02

--=,令β=u u --1212

则Eo =βEs

当μ=0~0.5时,β=1~0,即Eo/Es的比值在0~1之间变化,即一般Eo小于Es。但很多情况下Eo/Es 都大于1。其原因为:一方面是土不是真正的弹性体,并具有结构

性;另一方面就是土的结构影响;三是两种试验的要求不同;

(五)土的受力历史和前期固结压力

膨胀曲线:在作压缩试验得到压缩曲线后,然后逐渐御去荷重,算出每级御荷后膨胀变形稳定时的孔隙比,则可绘出御荷后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称膨胀系数。

弹性变形:在御荷后可以恢复的那部分变形,称土的弹性变形,主要是结合水膜的变形封闭气体的压缩荷土粒本身的弹性变形等。

残余变形:御荷后,仍不能恢复的那部分变形,称土的残余变形。因为土粒和结构单元产生相对位移,改变了原有接触点位置;孔隙水和气体被挤出。

试验结果表明:土的残余变形常比弹性变形大得多。

1.扰动饱和粘性土的压缩曲线:

由图(见教材P97图6-7)可见,再压缩曲线和膨胀曲线只能在压缩曲线的左方,并以压缩主支曲线为界线。若以半对数坐标,即用lgp为横坐标,则试验证明压缩主支曲线是一条直线。

2.重负荷载作用下的压缩曲线:

条件:用不太大的同一压力重复加荷和御荷,弹性变形和残余变形将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压缩曲线越来平缓,其中残余变形

减小的更快,荷载重复次数足够多时,新的残余变形将会更小,直至完全消失,土就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质。见教材P97图6-8。

3.扰动土和原状土的压缩曲线

由于原状土具有较强的结构联接力,当外加荷重较小,没有克服这种阻力时,土不会发生压缩;只有当外荷大于土的结构阻力,土才开始压缩。因此原状土的压缩曲线一般比扰动土的压缩曲线要平缓。一般来说重复加荷、御荷以及土的结构、成分、状态对土的压缩性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土体的受力历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历史上的荷载作用,使土层保留一定的结构性,对土的压缩性有一定影响。

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通常用P c来表示。前期固结压力也是反映土体压密程度及判别其固结状态的一个指标。

固结比:O cr=Pc/Po

目前土层所承受的上覆土的自重压力Po进行比较,可把天然土层分三种不同的固结状态。

(1)Pc=Po,称正常固结土,是指目前土层的自重压力就是该地层在历史上所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2)Pc>Po,称超前固结土,是指土层历史上曾受过的固结力,大于现有土的自重压力。使土层原有的密度超过现有的自重压力相对的密度,而形成超压状态。

(3)Pc<Po,称欠固结土,即土层在自重压力下尚未完成固结。

新近沉积的土层如淤泥、充填土等处于欠压密状态。一般当施加

常用岩土材料参数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一览表

(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 ) 21(3ν-= E K ) 1(2ν+= E G (7.2) 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 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 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 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

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 f ,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 。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 f 值是2 Gpa 。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 f ,不用折减。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 f 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在FLAC 3D 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 tf 与孔隙度n ,渗透系数k 以及K f 有如下关系: ' f f k K n t ∝ ? (7.3) 对于可变形流体(多数课本中都是将流体设定为不可压缩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的固结系数νC 来决定改变K f 的结果。 f 'K n m k C + = νν (7.4) 其中 3 /4G K 1 m += ν f 'k k γ= 其中,' k ——FLAC 3D 使用的渗透系数 k ——渗透系数,单位和速度单位一样(如米/秒) f γ——水的单位重量 考虑到固结时间常量与νC 成比例,我么可以将K f 的值从其实际值(Pa 9 102?)减少,利用上面得表达式看看其产生的误差。 流动体积模量还会影响无流动但是有空隙压力产生的模型的收敛速率(见1.7节流动与力学的相互作用)。如果K f 是一个通过比较机械模型得到的值,则由于机械变形将会产生孔隙压力。如果K f 远比k 大,则压缩过程就慢,但是一般有可能K f 对其影响很小。例如在土体中,孔隙水中还会包含一些尚未溶解的空气,从而明显的使体积模量减小。 在无流动情况下,饱和体积模量为: n K K K f u + = (7.5) 不排水的泊松比为: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主要包括压应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压缩性和在剪应力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抗剪性,.其次是在动荷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质。第一节土的压缩性. 一、土压缩变形的特点与机理 土的压缩性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压缩变小的性能。土受压后体积缩小是土中固、液、气三相组成部分中的各部分体积减小的结果(主要是气体、水分挤出、土粒相互移动靠拢的结果)。 二、压缩试验压缩定律试验方法 : 室内现场据压缩条件: 无侧向膨胀(有侧限)试验有侧向膨胀(无侧限)试验主要是室内无侧向膨胀压缩试验 土的无侧向膨胀压缩试验是先用金属环刀切取土样,然后将土样连同环刀一起放入压缩仪内,由于土样受环刀和护环等刚性护壁约束,在压缩过程中只能发生竖向压缩,不可能发生侧向膨胀.。 试验时,通过加荷装臵将压力均匀地施加到土样上,压力由小到大逐级增加,每级压力待压缩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压力,土的压缩量可通过微表观测,并据每级压力下的稳定变形量,计算出与各级压力相应的稳定孔隙比。 若试验前试样的截面积为A,土样原始高度为h0,原始孔隙比e0, 当加压P1后土样压缩量为△h1,土样高度由h0减小到h1=h0-△h ,相应孔隙比由e0变为e1. 由于土样压缩时不可能产生侧向膨胀,故压缩前后横截面积不变,加压过程中土的体积是不变的.即: A h0/(1+e0)=A(h0-△h1)(1+ e1) e1=e0-△h1/h0(H e0) 通过试验,求的各级压力Pi作用下,土样压缩性稳定后相应的孔隙比ei,以纵坐标表示孔隙比e, 横坐标表示压力ρ。据压缩试验数据,可绘制出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压缩曲线。

附表2岩土工程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11-1 岩土参数建议值表 岩土分层岩 土 名 称 时 代 与 成 因 岩石地基 承载力特 征值 土承载 力特征 值 桩侧摩阻力 特征值(钻孔 灌注桩) 桩端阻力特 征值(钻孔灌 注桩) 桩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钻孔 灌注桩) 桩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钻孔 灌注桩) 土体与锚固体极 限摩阻力标准值 岩石与锚 固体极限 摩阻力标 准值 地基系数 的比例系 数(灌注 桩) 岩层或土 层水平基 床系数 岩层或土 层垂直基 床系数 静止侧压 力系数 岩土泊桑 比 岩石质量 指标 基底摩擦 系数 边坡坡度高 宽比允许值 (1:n) 土石可挖性 分级 f a f ak q sa q pa q sik q sik q s q s m K s Kc K0μRQD f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MPa) (MPa/m2) (MPa/m) (MPa/m) (%) (1-1) 填土Q4ml60 18 18 12 0.40 0.29 0.28 支护Ⅰ~Ⅱ(3-4) 粗砂Q2al190 30 40 50 18.0 20 18 0.40 0.29 0.28 1.25 Ⅱ(4-2) 粉质粘土Q2el210 30 43 50 22.0 35 30 0.39 0.28 0.30 1 Ⅱ(11)-1 全风化板岩P t220 35 50 55 40.0 35 30 0.38 0.28 0.30 1 Ⅲ(11)-2 强风化板岩P t350 70 700 75 750 0.12 150 120 0.38 0.28 0.33 0.75 Ⅲ~Ⅳ(11)-3 中风化板岩P t800 130 1300 170 1600 0.30 170 135 0.28 0.22 10~150.38 0.5 Ⅳ(11)-4 微风化板岩P t1200 135 1500 180 1800 0.50 200 175 0.26 0.21 10~20 0.45 0.5 Ⅴ说明: 1、本表的岩土参数值,是根据勘察结果,按工程类比(工程经验)的方法经过查阅有关规程、规范、手册或通过计算而提供的可用于设计的岩土参数。 2、根据场地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室内试验成果,结合相关规范规程以及工程经验,给出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侧摩阻力特征值、桩的端阻力特征值、边坡坡度高宽比允许值等参数建议值。 3、根据场地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给出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等的参数建议值。 4、根据场地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室内试验成果,结合相关工程经验,给出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岩石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土的泊松比等的参数建议值。 5、根据勘察结果,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给出基底摩擦系数、边坡坡度高宽比允许值等的参数建议值。 表11-2 岩土参数建议值表 岩土分层岩 土 名 称 时 代 与 成 因 天然 密度 天然含 水量 孔隙比 岩(土)体剪切试验 压 缩 系 数 压 缩 模 量 变 形 模 量 渗 透 系 数 单轴极限抗压强 度标准值 导温系数导热系数 比热容 C 水上坡角 (°) 直接快剪固结快剪 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 干燥天然饱和 ρw е c φ c φa0.1-0.2Es1-2E0K fd fc fr (g/cm3) (%) (kPa) (°) (kPa) (°) (MPa) (MPa) (m/d)(MPa) (m2/h) (W/m·K) (kJ/kg.k) (1-1) 填土Q4ml 1.96 28.0 0.822 17100.27 7.30 1.0 0.00179 1.44 1.25 (3-4) 粗砂Q2al 1.97 23.3 25 5.0 0.00179 1.13 0.89 (4-2) 粉质粘土Q2el 1.96 26.46 0.783 26 120.24 7.70 29 0.04 0.00189 1.31 1.34 (11-1) 全风化板岩P t 1.99 26.7 0.770 28 14 0.19 9.30 32 0.10 0.00189 1.37 1.12 (11-2) 强风化板岩P t 2.70 85 30 100 0.50 7.0 1.0 1.0 0.00193 1.45 1.21 (11-3) 中风化板岩P t 2.79 90 33 0.40 10.0 5.0 3.00.00199 1.51 1.27 (11)-4 微风化板岩P t 2.76 100 35 0.20 15.0 10.0 8.0 0.00203 1.55 1.39 说明: 1.本表所称的岩土参数建议值,是根据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结果的统计值,按工程类比(工程经验)的方法而提供的岩土参数。 2.表中岩土层热物理指标建议值系根据相关工程经验的室内热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综合提出。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主要包括压应力作用下体积缩小 的压缩性和在剪应力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抗剪性, .其次是在动荷作用下所表现 的一些性质。 第一节 土的压缩性 . 、土压缩变形的特点与机理 土的压缩性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压缩变小的性能。 固、液、气三相组成部分中的各部分体积减小的结果 粒相互移动靠拢的结果 ) 。 、压缩试验压缩定律 试验方法 : 室内 现场 据压缩条件 : 无侧向膨胀(有侧限)试验 有侧向膨胀(无侧限)试验 主要是室内无侧向膨胀压缩试验 土的无侧向膨胀压缩试验是先用金属环刀切取土样 ,然后将土样连同环刀一起放入 压缩仪内 ,由于土样受环刀和护环等刚性护壁约束 ,在压缩过程中只能发生竖向压缩 , 不可能发生侧向膨胀 .。 试验时 ,通过加荷装臵将压力均匀地施加到土样上 ,压力由小到大逐级增加 ,每级压力 待压缩稳定后 ,再施加下一级压力 ,土的压缩量可通过微表观测,并据每级压力下的 稳定变形量 ,计算出与各级压力相应的稳定孔隙比。 若试验前试样的截面积为 A,土样原始高度为hO ,原始孔隙比eO,当加压P1后土 样压缩量为△ hi, 土样高度E 减小到h1=hO- △ h ,相应孔隙比由0变为e1. 由于土样压缩时不可能产生侧向膨胀 ,故压缩前后横截面积不变 ,加压过程中土的体 积是不变的 .即: A hO/(1+eO)=A(hO- △ h1)(1+ e1) e1=eO -△ h1/hO(H eO) 通过试验 ,求的各级压力 Pi 作用下,土样压缩性稳定后相应的孔隙比 ei ,以纵坐标表 示孔隙比e,横坐标表示压力p 。据压缩试验数据,可绘制出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 线 压缩曲线。 在压力曲线上,P 较小时,曲线较陡。随P 增大,曲线变缓,。这表明在压力增量 不变情况下对土进行压缩时 ,其压缩变形的增量是递减的。 1 、压缩系数 土的力学性质 土受压后体积缩小是土中 (主要是气体、水分挤出、土

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概述岩体与岩块本质的区别

第二章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第一节概述 岩体与岩块本质的区别: ①岩体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 ②不同于自重应力(场)的天然应力场和地下水。 第二节岩块 一、岩块的物质组成(substance composition) 1.岩块(rock or rock block) 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 国内外,有些学者又称为结构体(structural element)、岩石材料(rock material)及完整岩石(intact rock)等等。 2.岩石(rock) 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含结晶和非结晶的)集合体。 3.岩块的力学性质 一般取决于组成岩块的矿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造岩矿物五大类:含氧盐、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自然元素。 其中,含氧盐中的硅酸盐、碳酸盐及氧化物类矿物最常见,构成99.9%的岩石。 (1)硅酸盐类矿物: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及云母和粘土矿物等。 ①长石、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硬度大,呈粒、柱状晶形,如含此类矿物多的岩石:花岗岩、闪长岩及玄武岩等,强度高,抗变形性能好。多生成于高温环境,易风化成高岭石、水云母等,无以橄榄石的基性斜长石等抗风化能力最差,长石、角闪石次之。 ②粘土矿物:属层状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有高岭石、水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具薄片状或鳞片状构造,硬度小。含此类矿物多的岩石如粘土岩、粘土质岩,物理力学性质差,并具有不同程度的胀缩性。(2)碳酸盐类矿物 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类的主要造岩矿物。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岩石中CaCO3及酸不溶物的含量。CaCO3含量↑,如纯灰岩、白云岩等强度高,抗变形和抗风化性能比较好; 泥质含量↑,如泥质灰岩、泥灰岩等,力学性质较差; 硅质含量↑,岩石性质将娈好。 碳酸盐类岩体中,常发育岩溶现象。 (3)氧化物类矿物 以石英最常见,是地壳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 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石英↑,岩块的强度和抗变形性能明显增强。 4.岩块的矿物组成与岩石的成因及类型密切相关 (1)岩浆岩:多以硬度大的粒柱状硅酸盐、石英等矿物为主,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很好。 (2)沉积岩:粗碎屑岩如砂砾岩等,力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结物成分及其类型;细碎屑岩如页岩、泥岩等,多以片状的粘土矿物为主,力学性质一般很差。 (3)变质岩:与母岩类型及变质程度有关。 浅变质岩如千枚岩、板岩等,多含片状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及粘土矿物等),岩块力学性质较差。 深变质岩如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多以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角闪石等)为主,力学性质好。 二、岩块的结构与构造(structure and construct) 1.岩块的结构(岩石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及岩屑)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结构连结特点及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即内部缺陷)。 二者对岩块(石)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附表2 岩土工程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11-1岩土参数建议值表岩石地基土承载力特征 值 f ak (kPa) 60 190 210 220桩侧摩阻力 特征值(钻孔 灌注桩) q sa (kPa) 30 30 35 70 130 135桩端阻力特

征值(钻孔灌 注桩) q pa (kPa) 700 1300 1500桩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钻孔桩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钻孔岩石与锚土体与锚固体极固体极限地基系数的比例系岩层或土层水平基 床系数 K s(MPa/m) 18203535150170200岩层或土层垂直基 床系数 Kc(MPa/m) 12183030120135175岩 土 分 层岩

名 称时 代 与 成 因承载力特征值 f a (kPa)静止侧压力系数 K 0.40 0.40 0.39 0.38 0.38 0.28 0.26岩土泊桑

0.29 0.29 0.28 0.28 0.28 0.22 0.21岩石质量 指标RQD (%)10~1510~20基底摩擦 系数 f 0.28 0.28 0.30 0.30 0.33 0.38 0.45边坡坡度高宽比允许值(1:n) 支护

1.25 11 0.75 0.5 0.5土石可挖性 分级Ⅰ~Ⅱ ⅡⅡⅢⅢ~Ⅳ ⅣⅤ限摩阻力标准值摩阻力标数(灌注灌注桩)灌注桩) 准值桩)q sik(kPa) 40435075170180q sik(kPa) 75016001800q s(kPa) 18505055q s(MPa) 0.12 0.30 0.50m(MPa/m2) 18.0 22.0

40.0(1-1) (3-4) (4-2) (11)-1 (11)-2 (11)-3 (11)-4 说明: 岩 土 分 层 (1-1) (3-4) (4-2) (11-1) (11-2) (11-3) (11)-4 说明: 1.本表所称的岩土参数建议值,是根据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结果的统计值,按工程类比(工程经验)的方法而提供的岩土参数。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讲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之一) 一、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讲述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强度特性。 二、重点、难点: 岩石的强度特性,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作一般了解。 一、概述 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力学性能的理论和应用的科学,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对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的变化作出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所谓的岩石是指由矿物和岩屑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成的自然体。由于成因的不同,岩石可分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体是指在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通常认为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所谓的结构面是指没有或者具有极低抗拉强度的力学不连续面,它包括一切地质分离面。这些地质分离面大到延伸几公里的断层,小到岩石矿物中的片理和解理等。从结构面的力学来看,它往往是岩体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控制岩体的力学特性,控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 【例题1】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三大类。 A.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B. 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 C. 火成岩、深成岩、浅成岩 D. 坚硬岩、硬岩、软岩答案:A 【例题2】片麻岩属于( )。 A. 火成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答案:C 【例题3】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岩体的力学特性,控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的是( )。 A. 岩石的种类 B. 岩石的矿物组成 C. 结构面的力学特性 D. 岩石的体积大小答案:C 二、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一)岩石的质量指标 与岩石的质量有关的指标是岩石的最基本的,也是在岩石工程中最常用的指标。 1 岩石的颗粒密度(原称为比重)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值。岩石颗粒密度通常采用比重瓶法来求得。其试验方法见相关的国家标准。岩石颗粒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2 岩石的块体密度 岩石的块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块的质量。按照岩块含水率的不同,可分成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湿密度。 (1)岩石的干密度 岩石的干密度通常是指在烘干状态下岩块单位体积的质量。该指标一般都采用量积法求得。即将岩块加工成标准试件(所谓的标准试件是指满足圆柱体直径为48~54mm,高径比为2.0~2.5,含大颗粒的岩石,其试件直径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直径的10倍;并对试件加工具有以下的要求;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得大于0.3mm;试件两端面的不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0.05mm;端面垂直于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得大于0.25。)。测量试件直径或边长以及高度后,将试件置于烘箱中,在105~110℃的恒温下烘24h,再将试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重温,最后称试件的质量。岩块干

土石坝中土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石坝中土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摘要 随着筑坝技术的发展,近代的高土石坝大量地使用了当地的粗颗粒土石料(以下简称土石料)。铁路、公路以及一些高层、重型建筑物,目前也遇到了此类材料的问题。“土石料”一词,一般泛指诸如砂卵石、石料、石碴料、风化料、砾质土、冰磺土以至人工掺合土等粗颗粒的土石材料。其最大粒径一般都超过75(60)毫米而达到600甚至800毫米以上。近年来,由于筑坝技术的发展,对筑坝材料的要求已逐渐放宽。土石料中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土石坝的设计,施工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修好土石坝,必须研究清楚土石坝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 关键字 土石料砂卵石石碴料风化料物理力学性质

类型 土石坝常按坝高、施工方法或筑坝材料分类。 土石坝按照坝高分类,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我国《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规定:高度在30米以下的为低坝;高度在30米~70米之间的为中坝;高度超过70米的为高坝。 土石坝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均质坝。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砂壤土)筑成。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15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土名 容重 γ (kN/m3) 地基土 承载力 基本容许值 fao (kPa) 内聚 力 C k (kPa) 内摩 擦角 φk (0) 压缩 模量 Es (MPa) 岩石天然单轴 极限抗压 强度frc (Kpa) 岩石饱和单轴 极限抗压 强度fr (Kpa) 素填土18.5 90 15 10 5.0 含卵石粉质粘土19.5 160 25 15 6.0 粉质粘土19.0 140 20 12 5.5 细砂19.5 80 22 7.0 稍密卵石21.0 320 30 25 中密卵石22.0 550 35 30 密实卵石23.0 850 40 45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22.0 300 1500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23.0 850 350 30 4500 3000 强风化粉砂岩23.0 500 2000 中风化粉砂岩24.0 1200 600 40 7000 5000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表16 土名 基床 系数 K MPa/m3 地基土的水 平抗力系数 的比例系数 m 底摩擦 系数 μ 土体与 锚固体 粘结强度特 征值f rb kPa 钻孔灌注嵌岩桩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 桩摩阻力 标准值qsik (kPa) 竖直水平 杂填土 4 素填土 6 0.20 15 20 含卵石粉质粘土25 18 12 0.30 45 40 粉质粘土20 16 10 0.30 40 35 细砂16 11 14 0.25 50 30 稍密卵石22 18 50 0.40 80 140 中密卵石36 27 75 0.45 100 180 密实卵石65 55 90 0.50 120 300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100 80 0.45 100 140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220 200 0.50 150 200 强风化粉砂岩120 90 0.45 120 160 中风化粉砂岩240 220 0.55 200 240

常用土层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 ) 21(3ν-= E K ) 1(2ν+= E G (7.2) 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 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 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 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

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 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 f ,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 。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 f 值是2 Gpa 。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 f ,不用折减。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 f 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在FLAC 3D 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 tf 与孔隙度n ,渗透系数k 以及K f 有如下关系: ' f f k K n t ∝ ? (7.3) 对于可变形流体(多数课本中都是将流体设定为不可压缩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的固结系数νC 来决定改变K f 的结果。 f 'K n m k C + = νν (7.4) 其中 3 /4G K 1 m += ν f 'k k γ= 其中,' k ——FLAC 3D 使用的渗透系数 k ——渗透系数,单位和速度单位一样(如米/秒) f γ——水的单位重量 考虑到固结时间常量与νC 成比例,我么可以将K f 的值从其实际值(Pa 9 102?)减少,利用上面得表达式看看其产生的误差。 流动体积模量还会影响无流动但是有空隙压力产生的模型的收敛速率(见1.7节流动与力学的相互作用)。如果K f 是一个通过比较机械模型得到的值,则由于机械变形将会产生孔隙压力。如果K f 远比k 大,则压缩过程就慢,但是一般有可能K f 对其影响很小。例如在土体中,孔隙水中还会包含一些尚未溶解的空气,从而明显的使体积模量减小。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1 黄土的物理性质 试验用黄土采用甘肃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工程现场扰动土,其物理性质主要由它的物理性质指标来体现,其物理性质指标主要有:孔隙率、天然含水量、容重和液塑限等。 由于黄土的生成与存在条件比较特殊,它的孔隙率比普通土的孔隙率要大。一般黄土中存在肉眼易见的孔隙,这些孔隙多为铅直圆孔,这类孔隙通称为大孔隙。大孔隙比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湿陷性的大小,大孔隙多的黄土湿陷程度大;反之则小。 试验所用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很低,一般在10%以下。含水量在剖面上的变化与黄土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黄土的容重、比重取决于黄土的矿物成分、结构和含水量,而黄土的颗粒分散度、矿物成分、形状和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土的液塑性。 黄土的物理性质随成岩时代、成岩地区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为了得到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我们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要求,分别采用联合液塑限仪、烘箱和重型击实等方法进行了有关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如表2-1所示。 黄土的物理性质表2-1 一.主要成分分析 组成黄土的矿物约有60种,其中轻矿物(d﹤)含量占粗矿物(d﹥)总量的90%以上。黄土中粘土矿物(d﹤)以不同的方式同水和孔隙中的水溶液相互作用,显示出不同的亲水性,故粘土矿物的成分和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黄土的湿陷性。 水溶盐的种类和含量与黄土的湿化、收缩和透水性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工程性质。 水溶盐包括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三种。易溶盐(氧化物,硫酸镁和碳酸钠)极易溶于水或与水发生作用。它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黄土的湿陷性。 中溶盐(石膏为主)的存在状态决定其与水的作用情况。以固体结晶形态存在时,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形成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形成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由于土的形成年代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是各种土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一、土的物理性质的形成 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粒密度、土的密度、含水性及孔隙性等,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细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一般土的胀缩性、崩解性、毛细性级透水性。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土的物理性质直接受到其矿物成分的影响,包括原生矿物及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成分中含有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因此其物理力学性质较为稳定,但颗粒粗大,为卵石、砂砾、粉粒的主要组成成分,性质坚硬。而次生矿物又分为可溶矿物和不可溶矿物,可溶矿物含有卤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经结晶沉淀,填充于土粒空隙中,构成不稳定胶结物;不可溶矿物常见的有游离氧化物和粘土矿物,这些成分组成的土颗粒,大都细小,并且有一定的亲水性,胶结能力十分强。 矿物成分影响土颗粒成分及大小,进而影响土的透水性、胶结性并对土的结构和构造起相当的影响作用。比如土的膨胀性,对于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性质,最普遍的看法是粘粒与土中水作用后,由于双电层的形成使扩散层或若结合水的厚度发生变化;或由于某些亲水性较强的粘土矿物层间结合水的吸入或析出有关。而土的毛细性,则同时受内外因的作用而形成,主要受以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水溶液的化学成分、土的结构为主的内因和以气温、蒸发等因素为主的外因有关。 至于土粒密度、土的密度、含水性及孔隙性等物理性质,主要受矿物成分矿物密度级配土颗粒排列的疏密程度决定。 二、土的力学性质的形成 土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土的压缩性、抗剪性和击实性。 土是三相介质,多孔、松散,土粒间仅有微弱的连结或无连结,因此,土在外力作用下易变形,强度低,但土的力学性质说明了土有一定的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 土的压缩性,是在外力作用下,土的体积缩小的性质。因为是三相介质,所以土的压缩,有三种可能:○1土粒本身的压缩变形;○2孔隙中水和气体的压缩变形;○3孔隙中部分水和气体的排出,土颗粒相互靠拢使空隙减小。因此影响土的压缩性的因素中,密实度最为主要。还有土的矿物成分是否坚硬、土体的结构是否松散、土本身受到的外力的大小,土颗粒的连结和摩擦是否紧密等。土的压缩变形,体现了结构、孔隙比和含水率的变化。而且,由于物质组成的关系,不同粒径的土的压缩性也不尽相同。粗粒土颗粒大,矿物亲水性弱,单粒结构,无连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塑性指数 plasticity index 塑性指数是液限和塑限之差称为塑性指数,用不带百分号的小数表示,符号为IP。 概述 塑性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来表示;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IP,即IP=WL-WP。过去的研究表明,细粒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和变形参数均与塑性指数有密切的关系。 特征 塑性指数 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作界限含水量,也称为阿太堡界限,有缩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流)限含水量、粘限含水量、浮限含水量五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前三种含水量。固态与半固态间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含水量,简称缩限,用ω表示。半固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塑限含水量,简称塑限,用ωp表示。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液(流)限含水量,简称液限,用ωl表示。含水量用百分数表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时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天然含水量小于缩限时,土体处于固态;天然含水

量大于缩限小于塑限时,土体处于半固态;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小于液限时,土体处于可塑状态。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因素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其中: Ip>17 黏土 Ip>10 粉质黏土 Ip<10或Ip=10 粉土 2、液性指数liquid index 对黏性土来说,有一个指标叫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相对关系的指标。 液性指数公式 IL=(ω-ωp)/(ωL-ωp)。 ω:土的实际含水量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 土是土粒(固体相),水(液体相)和空气(气体相)三者所组成的;土的物理性质就是研究三相的质量与体积间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通过试验测定的,如含水量,密度和土粒比重;另一类是可以根据试验测定的指标换算的;如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 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土粒密度(particle density) 土粒密度是指固体颗粒的质量m s 与其体积Vs 之比;即土粒的单位体积质量: s s s V m =ρ g/cm 3 土粒密度仅与组成土粒的矿物密度有关,而与土的孔隙大小和含水多少无关。实际上是土中各种矿物密度的加权平均值。 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5 g/cm 3左右 粉质砂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g/cm 3 粉质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68~2.72g/cm 3 粘土的土粒密度一般为:2.7-~2.75g/cm 3 土粒密度是实测指标。 (二)土的密度(soil density)

土的密度是指土的总质量m 与总体积V 之比,也即为土的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中:V=Vs+Vv; m=m s +m w 按孔隙中充水程度不同,有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之分。 1.天然密度(湿密度)(density)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称天然密度,以下式表示: v s w s V V m m V m ++==ρ g/cm 3 土的密度取决于土粒的密度,孔隙体积的大小和孔隙中水的质量多少,它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砂土一般是1.4 g/cm3 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 粘土为1.4 g/cm3 泥炭沼泽土:1.4 g/cm3 土的密度可在室内及野外现场直接测定。室内一般采用“环刀法”测定,称得环刀内土样质量,求得环刀容积;两者之比值。 2.干密度(dry density ) 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V m s d =ρ g/cm 3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生,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3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3.1软岩的成分 软岩一般是由固体相、液体相、气体相三相组成的多相体系,有时由两相组成。固体相是由许许多多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矿物颗粒按照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软岩的主要部分,称为“骨架”。在颗粒间的孔隙中,通常有液相的水溶液和气体形成三相体,有时只被水或气体充填形成二相体。颗粒、水溶液和气体这3个基本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地、机械地混在一起,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过程的建造和改造作用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软岩的物质基础,并决定软岩的力学特性。 固相颗粒是软岩的最主要的物质组成,构成软岩的主体,是最稳定、变化最小的成分,在三相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一般居主导地位。对于固相颗粒部分,在进行软岩的工程地质研究时,从颗粒大小的组合、矿物成分、化学成分3个方面来考虑。组成软岩的液体相部分实际上是化学溶液而不是纯水。将溶液作为纯水研究时,基于颗粒的亲水性而形成的强结合水、弱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对软岩工程地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3.1.1软岩粒组及粒度成分 软岩的粒度成分是指软岩中各种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粒组是将粒径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粒组划分的原则是,首先考虑在一定的粒径变化范围内,其工程地质性质是相似的,若超过了这个变化幅度就要引起质的变化。而粒组界限的确定,则视其主导作用的特性而定。其次要考虑与目前粒度成分的测定技术相适应。 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粒组划分是: (1)卵石组(d>2mm)。多为岩石碎块。这种粒组形成的软岩,孔隙粗大,透水性极强,毛细水上升高度极小,无论在潮湿或干燥状态下,均没有连结,可塑性、膨胀性、压缩性均极小,强度较高。 (2)砂粒组(d=2~0.05mm)。主要为原生矿物,大多是石英、长石、云母等。这种粒组软岩孔隙较大,透水性强,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小,可塑性和膨胀性较小,压缩性极弱,强度较高。 (3)粉粒组(d=0.05—0。005mm)。是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混合体,它的性质介于砂粒与黏粒之间。由该粒组形成的软岩,因孔隙小而透水性弱,毛细水可上升到一定高度,有一定的压缩性,强度较低。 (4)黏粒组(d<0.005mm)。主要由次生矿物组成。由该粒组形成的软岩,其孔隙很小,透水性极弱,毛细水上升高度较高,有可塑性、膨胀性,强度较低。 3.1.2软岩中矿物成分的类型 软岩的固体相部分,实质上都是矿物颗粒,并且是一种多矿物体系。不同的矿物其性质各不相同,它们在软岩中的相对含量和粒度成分一样,也是影响软岩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1)原生矿物组成软岩固体相部分的物质,主要来自岩石风化产物。岩石经过物理风化、迁移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而形成软岩。原生矿物仍保留着风化作用前存在于母岩中的矿物成分。软岩中原生矿物主要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此外尚有硫化物类矿物及磷酸盐类矿物。 硅酸盐类矿物中常见的有长石类、云母类、辉石类及角闪石类等矿物。常见的长石类矿物有钾长石(KAlSi308)和钙长石(CaM208),它们不太稳定,受风化作用易形成次生矿物。常见的云母类矿物有白云母[KAl2(AlSi3 010)(OH,F)2]和黑云母[K(Mg,Fe,Mn)3 AlSi3 O10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工程编号:2006-G-177 工程编号 颗粒 土层 0.50.25 层号 土层名称 ㎜ % ①1 ①2 ② ③1 ③2 ③3 ④ ⑤1 ⑤3 填土 浜填土
土 层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参 数 表
0.250.075 ㎜ % 0.0750.05 ㎜ % 0.050.01 ㎜ % 0.010.005 ㎜ % <0.005 ㎜ % 含水量 W % 重度 Y KN/m3 / 比重 G 饱和度 Sr % 孔隙比 e 液限 WL % 塑限 WP %
32.8
22 3.18 0.10 8 3.01 0.08 14 3.50 0.12 15 3.47 0.08 50 2.49 0.05 24 1.74 0.05 3
18.4 18.9 17.6 17.7 18.0 17.1 18.7 19.7 17.9 17.3 17.8 17.0 16.7 17.1 16.3 17.7 18.0 17.1 18.0 18.1 17.7
22 0.04 0.02 8 0.03 0.02 14 0.05 0.03 15 0.03 0.02 50 0.02 0.01 24 0.02 0.01 3
2.73 2.74 2.73 2.72 2.73 2.72 2.70 2.71 2.69 2.73 2.73 2.72 2.75 2.76 2.73 2.73 2.75 2.72 2.72 2.73 2.71
22 0.00 0.00 8 0.00 0.00 14 0.01 0.00 15 0.00 0.00 50 0.01 0.00 24 0.01 0.00 3
96 99 92 97 99 95 95 99 90 97 99 94 97 100 94 96 99 92 96 97 96
22 1.49 0.02 8 1.69 0.02 14 2.27 0.02 15 1.70 0.02 50 1.58 0.02 24 1.75 0.02 3
0.932 1.113 0.811 1.119 1.297 1.033 0.834 1.024 0.666 1.200 1.348 1.055 1.428 1.579 1.277 1.098 1.262 1.009 1.010 1.078 0.973
22 0.08 0.09 8 0.08 0.08 14 0.10 0.12 15 0.09 0.07 50 0.06 0.05 24 0.05 0.05 3
37.3 40.3 35.4 34.3 39.9 31.0
22 1.07 0.03 8 2.74 0.09
21.0 21.9 19.2 20.3 23.1 19.4
22 0.78 0.04 8 1.19 0.06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 质粘土
32.4
38.8 27.4 40.0 46.4 36.7 29.3 37.4 23.6 42.6 48.8 36.8 50.7 56.6 44.3 38.5
砂质粉土 淤泥质粉 质粘土 淤泥质粘 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78.4 3.4
20 24.3 9 0.77
12.6 23.4 4.3
20 5.11 0.42
46.0 77.2 6.9
20 22.60 0.50
2.9 7.0 0.5
20 1.89 0.67
6.1 11. 3 0.6
20 3.55 0.60
35.3 37.9 30.7 43.5 49.6 37.6 37.8 40.9 34.9 36.8 39.0 34.5
15 2.03 0.06 50 2.60 0.06 20 1.73 0.05 2
20.6 22.7 17.9 23.2 27.1 20.5 21.2 22.9 19.6 21.4 22.1 20.7
15 1.31 0.07 50 1.51 0.07 20 0.79 0.04 2
43.1 35.4 35.7 37.8 21.7 23.9
26 1.25 0.05 20 2.45 0.08 28 2.99 0.12 6 0.51 0.03 8 3.20 0.13
19.4 19.9 19.0 18.7 19.2 18.4 19.0 20.0 18.0 20.1 20.5 19.8 19.4 20.8 18.8
26 0.02 0.01 20 0.02 0.01 28 0.04 0.02 6 0.02 0.01 8 0.06 0.03
2.73 2.73 2.72 2.70 2.71 2.68 2.69 2.70 2.68 2.72 2.73 2.72 2.69 2.69 2.69
26 0.00 0.00 20 0.01 0.00 29 0.01 0.00 6 0.01 0.00 8 0.00 0.00
92 94 90 96 99 91 9.4 99 89 94 99 90 97 98 95
26 1.17 0.01 20 2.48 0.03 29 2.59 0.03 6 3.55 0.04 8 1.08 0.01
0.710 0.776 0.637 0.829 0.904 0.711 0.755 0.925 0.591 0.605 0.623 0.581 0.716 0.794 0.496
26 0.03 0.05 20 0.05 0.06 29 0.08 0.11 6 0.02 0.03 8 0.09 0.13
32.8 35.9 30.4
26 1.42 0.04
18.1 19.9 16.0
26 0.95 0.05

粉质粘土
39.7 42 25.7 9 0.66 78 14.8 5 0.20 13.7 24.4 1.9 9.1 22.2 1.4 42 5.19 0.38 78 4.84 0.53 37.6 81.7 2.9 12.2 60.4 1.1 42 23.62 0.64 78 10.28 0.85 2.7 7.7 0.5 1.7 5.1 0.1 42 1.53 0.58 78 1.03 0.60 6.3 14. 3 0.0 3.1 9.7 0.0 42 4.14 0.67 78 2.15 0.69
26.7 21.7 29.6 33.3 25.0 26.4 33.1 21.1 20.9 21.8 20.3 71.4 15 12.5 2 0.18 7.9 15.1 3.6 15 3.48 0.45 10.7 25.3 3.7 15 5.69 0.55 2.8 5.0 1.1 15 1.27 0.47 7.2 18. 2 3.4 15 4.74 0.68 25.8 28.7 17.9
⑦1
砂质粉土
0. 0 1. 0 0. 0
86.0 1.2 78 0.16 4.56 73.8 95.4 23.6
⑦2
粉细砂
30.3 33.0 28.0
6 1.56 0.06
16.7 20.2 14.5
6 1.97 0.13

粉质粘土

粉细砂
87.8 4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