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doc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doc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doc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doc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

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

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

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

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

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

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

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

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

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

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

《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

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

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

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

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

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 17.13章)?生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周围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实则无德。345

2020-02-08

教学目标: 1、掌握

“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

标志设计美术教案

标志设计美术教案 【篇一:标志设计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标志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上课的内容是美术第十二册(人教版)中的第九课内容。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本课内容设置注重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标志的观察和识别出发,展现设计艺术对我们生活的独特意义。学生在识别标志时,对标志的种类特征、表现形式、制作步骤等要素,没有系统的认知,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探究、思维想象,对标志设计产生了求知欲,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师及时引导和开发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收集各种标志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开发他们对标志的识别和审美能力,凸显标志的象征和凝聚的功能。 教学理念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强调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生活离不开设计,因此,这节课我注重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各种标志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陶冶美的情感,创造美的作品。 美术课标中要求“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学生是进行各种学习和创造活动的主体。标志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收集、欣赏和设计标志的同时,自己动手尝试不断地改善和创造设计一些标志,美化校园和生活。优良的设计是人们在使用时要符合种种要求,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经过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设计水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小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标志设计教案

标志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了平面设计中的标志设计。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标志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成功的标志设计作品,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过程,加深对标志设计中现代设计观念的渗透,逐步了解标志设计的方式方法,并能从学习活动中提高对标志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志的学习,了解标志的作用、分类和创意方法、设计流程等。 2.结合校园生活,设计学校、班级、运动会标志,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标志设计的创意方法,并通过创作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校园、班级、运动会标志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课前和学生一起分享几段文字,(媒体展示:第一段:老师读。接下来找学生读)读完之后学生就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 板书:标志设计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要跟各种各样的标志打交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标志。要设计标志就要来了解标志。 二、讲解新课 展示目标:什么是标志? 标志的类别 标志的设计原则 标志的设计流程 目标一: 师:什么是标志呢?欣赏过刚才的这几段文字,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一下?(引导学生:为什么看到这些符号的时候就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得出标志的定义) 标志:就是用一种图形或文字代表另一种事物的视觉符号 如:李宁标志。中国银行的标志 深入解析目标一 这些符号之所以能够起到快速传达他所代表的事物,是不是还要有一定的内涵,深入人心。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行? 如李宁标志:图形实际上是由LiNing的第一个字母LN演化而来。演化成成一棵刚刚出土的小幼苗,欣欣向荣。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中国银行标志:外形如铜钱,代表了银行的行业特点,与钱打交道。与中字融合在一起,突出了中国银行的主题。 北大标志:这个标志大家认识吗?

中庸教案

《中庸节选》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 2、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讨论、交流 2、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中庸之道的内容原则。 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文化背景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三、《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

初中美术:《标志设计》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标志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ogo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标志设计》 美术教案-《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教案 课业类别: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中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https://www.sodocs.net/doc/df278760.html,):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 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课件)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标志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

(初中美术教案)标志设计教案.doc

标志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 标志设计这节课属于综合课,不仅要进行标志的欣赏 ,还要进行标志的设计。由于学生对标志了解较少,缺乏热情 ,所以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考虑提供什么样的信 息给学生及如何呈现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他们熟悉的标志,增强他们的熟悉感 ,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作出好的创意。所以为了解决这点我让学生参阅大量的成功标志案例,分析它们的独到之处 ,特别是设计是的巧妙构思。这个过程让学生自主分析用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去了解 标志 ,然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设计标志。对于课上学生较好的作品及时加以展出、应用。以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肯定,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和欣赏各种标志 ,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表现形式。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的制作简单的标志。 教学重点 :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及方法 教学难点 :标志设计的创意 教学过程 :

一、入 ㈠教出示“肯德基” 志。 (学生比熟悉 ,容易引起学生趣 ) 提 :1、是什么 ? 2、看到形想到什么 ? 学生思考回答。 教 :个形代表了一个形象,代表了一个商品的品牌 ,我通常把它叫做商 ,是志的一种。此外 ,我看到“麦当”、李宁牌运服及其他的商。 ㈡、提 :除我常看到的商外,你看到或收集到什么志? 学生参看自己收集的料思考回答。 :交通志、公益志、企志?? 二、新授 ㈠、了解志的含及表方法 1、提 :夏二中学校的志是什么?有什么含 ? 学生思考回答 ,并解含。

:夏二中学校的志有一定的含,那是不是每个志都有一定的意呢? 2、大家仔察教收集的志(教挂出志 )然后告我 ①是什么志 ? ②有什么含 ? ③用什么的表手法 ? 学生小 ,并回答。 3、教根据学生果板。 名称 含 表手法 中国通 ?? 抽象 旗 ??

《中庸》教案

《中庸节选》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2015.3.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 2、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讨论、交流 2、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中庸之道的内容原则。 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文化背景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三、《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

标志设计教案设计

标志设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 ㈠教师出示“肯德基”标志。(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1、知道这是什么吗? 2、看到图形想到什么?(麦当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看到这个图形就知道这是麦当劳,它是代表麦当劳这一商品的品牌,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商标,是标志的一种。同学们仔细回想,除这个标志外,你还见到过哪些标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下面一起先来看看这些图,你每个图形都代表什么吗? 同学们通过刚才欣赏这些图形可以看出,每个图形都代表一种事物。那么,什么是标志呢?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图形和文字代表另一种事物的符号,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视觉符号。标志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一)、标志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标志的类别繁多,使用广泛。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类型的标志,一是交通、安全、场馆、产品使用、质量、操作等类型的公共标志。 例如:用于国家标志的国徽、国旗。用于团体标志的共青团团徽,团旗,少先队的星星火炬。用于商品上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轿车标志;用于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如公路局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公安机关的标志、红十字的卫生标志等;用于会议上标志,如奥运会标志,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用于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称交通标志;指示人们注意安全的安全标志;标明街道的路标等。此外,标志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多样化,如体育运动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等。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设计标志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内容】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下)第15课《设计标志》 【设计者】浙江省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潘长国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下)第三单元《网络应用》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本课的内容应该是建立在前两课《各种各样的标志》和《标志知识知多少》的学习基础上,是对标志认识的创新。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课关键在于第一部分的内容,即设计标志。而第二部分的制作标志是将构思付诸实践,包括Word 软件的自选图形的绘制、颜色和线条的设置、图形的组合、写上标语等,是这课教学的主体部分。 2.学情分析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代表一定意义的标志,这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更何况教学本课时,《各种各样的标志》和《标志知识知多少》这两课还没学习,学生对标志的认识仅凭日常生活的积累。不过,四年级学生的想像力比较丰富,所以如何引导他们设计就成了本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操作水平受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表现出水平差异也一定较大。不过,我在和学生见面的时候,大致了解了一下爱山小学的学生,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总体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可以把设计标志、制作标志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出不同的等级,体现出学习过程中的层次性。 【教学策略】 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在这节课中以“设计标志”为主题,借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标志来激发学生对班级、学校、集体等的热爱,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心。因此,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原有的设计标志和制作标志外,另加了标志的认识和欣赏,并把设计标志的主题分为三个等级主题任务:为美化校园而设计新教学楼的楼层标志、为保护校园绿化而设计的警示标志、为体现班级特色而设计的班级标志。这样的任务具体明确,难度不同,便于学生选择和操作。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 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 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 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 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xiǎ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 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 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 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17.13章、13.24章、17.24章: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

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导语: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授版面设计知识,承前启后; 1、解释版面设计包含内容:以课件演示为主,通过一幅作品进行分解。 版面设计就是利用报头、文稿、各级标题、栏图、题图、插图、尾花、花边等内容进行布局编排、装饰美化的过程。 2、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根据文稿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经验,进行版面设计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播放课件2第一步)一份手抄报的文稿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块面较小,我们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要针对文稿的主次进行大块面的分割布局,这样才能达到界面编排合理、块面活泼统一的

效果。 A。讲解第一步的两种布局方式: a.对称式布局 b.均横式布局 在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方面,我们经常运用的有两种布局,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事例,观察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师出示课件3、4演示,学生观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观察结果的概括能力) a.请看第一幅作品,从布局上看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以及这种布局的设计特点。 b.生观察并自行给第二种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运用学过知识概括能力。 B。利用两个事例,辨别两种布局方式,加深理解。 (2)第二步:设计报头、栏图、题图及标题字体。 (课件5)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运用前几节课所掌握的报头、题图、栏图及标题字体几方面内容,在版面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第三步:誊抄文稿、画插图。 (课件6)誊抄文稿时,字迹要工整,插图要与文稿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看看我们的版面上还缺少什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中庸之道》教学设计部分答案(完美整理版)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部分答案 课件教案 0831 0721 :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2、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花儿因为小草的衬托而格外鲜艳,鸟儿因为天空的广阔而显得格外自由,夜晚的天空因为星光闪烁而光彩夺目。(摘自学生作文) 2、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才能在山水相依时展现出如诗般的永恒;花的艳丽,蝶的活泼,才能在蝶和花相拥时迸放出一瞬间的精彩;月的明,酒的幽,方能在那“举杯邀明月”中才能将那洒脱尽情挥洒。 这一切如此之美都是因为万物之间有存在。(和谐)不仅是自然之间需要和谐,而且作为自然界主宰的人更是需要和谐。 二、释和谐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明确有关“和”的段落。 学生找出:第五段和第六段 2、请一个学生读第五则及其译文

【原文】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点拨要注意的字词:斯:这。由:遵循。之:它,代词,指和谐的原则。节:节制。 3、思考:请同学们据此写下一段文字评论“和谐”。 明确: 需要理解两层含义:礼要达到的目的是和谐,“和为贵”之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不可为和谐而和谐,这种“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需要礼加以节制。(举例:孔子的那个时代礼崩乐坏,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如果大家只是为了表面上社会的和谐而纵容这种现象,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同样的,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比如,有个学生抄作业,其他学生为了一时的朋友情深,维持着这种不正常的和谐,而纵容他去抄,那么肯定是害了这个人。因为这种做法是不合礼的。) 4、请学生读第六则以及译文 13·23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思考:区别“和”与“同”的意义。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 明确:

标志设计教学教案

《标志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章、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 当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标志的应用范围也在日益广泛,它不仅是企业与商品的代表,而且是质量的保障,是沟通人与产品、企业与社会的最直观的中介之一.在品牌效应普遍重视的今天,著名标志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地位的炫耀,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一种企业形象的展示.标志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和文明的象征,展示了其新的价值. 不难看出,标志在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富有现实意义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标志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课题. (一)、标志的定义 标志由“标”与“志”两个字组成.所谓“标”是指标准,而“志”的含义为记号.标志,是指代表特定内容的标准识别记号. 广义的标志,包括所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所识别的各种标准识别记号.狭义的标志是指: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内容的符号象征图案.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同性质、目标、质量、规模等内容的信息,都可以用标志的代表作用,加以有效地限定和区别.标志可以说是将事物抽象的精神内容,以具体可见的文字、图形表达出来.同时,它也是代表商品以及各种组织、机构特定的标记和荣誉的象征.设计优秀的标志兼有优美的艺术形象与完整的构图,使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二)、标志的分类 标志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特性分类 标志从其特性上分类,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徽标 2.公共标识 3.商标 (1)企业标志 (2)品牌标志 (3)商务行业标志 按照物化结构分类 按照物化结构来分类,标志有平面标志、立体标志、声音标志和时间维度标志等4种基本形式. 1.平面标志 2.立体标志 3.语音标志 4.时间维度的标志 (三)、标志的特点 由于标志设计在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特殊性,导致了标志设计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段、设计语言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1、醒目性 2、识别性 3、简洁性 4、准确性 5、文化性 6、艺术性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背诵重点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

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 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 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 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 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2、阅读6.29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

(完整版)标志设计教案

标志设计教案

课题:标志设计 课时:36学时 课件介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学生学习和了解标志设计而设置的。人们用形来表情达意是不言而喻的。而标志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典型。大量的信息、高度的概括、浓缩在极简练、美观的图形中,在人们视觉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在形的选择与设计上就要做到一形多用,既要信息传达准确,有要做到形象美观、简练,而组合形式更要单纯,整体形象又必须个性鲜明,设计要求是比较高的。通过分析与作业训练,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标志的设计特点,学习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创作设计,最终使学生掌握用形来传递信息,表达概念与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艺术特征。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实物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第一章标志设计概述 第一节标志的概念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标志的起源,掌握标志的概念 教学重点:标志的概念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一些较好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点名(1分钟) 二、讲授新课: 人类运用图形符号来传达信息,比运用文字还要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视觉图形作为个人或群体的识别要素,如:代表 个人的私章,代表家族的家纹,代表国家的国徽。进入信息化社会后, 通过产业化进程和国际化影响,标志已被注入了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等 视觉表现的内容,从国家到政府部门,从企业到个人,从商务活动到公 益活动,标志符号到处可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标志 的设计及应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标志的起源

(完整版)标志设计教案——完成

教案首页 2011年8月23日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章概述 什么是标志?它该如何表现?它该用在什么地方? 一、标志的定义:标志是大众传播的一种视觉符号,以明确的,易于识别及记忆的图形、图像、文字象征表示事物。主要功能属于区别性的形象标志。 第二节标志的分类 一、公共标志 二、专用标志专属于某个团体、个人、事物,是具有个性特征第三节标志的特征 一、识别性二、符号性三、信息性四、象征性五、审美性六、个性七、引导性八、亲和性九、延展性、领导性、统一性、系统性、权威性十、时代性 第四节标志的功能 一、信息传达二、区分商品、企业、活动、项目等三、表现信誉第五节商标 一、商标的命名二、商标的文字三、商标的图形四、商标的色彩第六节标志的应用 第二章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标志的起源和发展 二、国外标志的发展 三、标志设计的未来趋势 1.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 2.民族化民族化语言-国际化语言 3.设计集成程度越来越高覆盖到企业和产品的每个角落 4.表现能力空前拓展任何表现形式手段 5.人文主义设计的复兴艺术性、文化性增强

教案 2011年8月23日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节市场调研 标志是企业的核心元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考察让学生体会注意到身边的标志,设计理念和企业的形象、店面展示设计等。 起名称也是一样,重复得名称商标局是不给予注册的,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起名称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调研中我们考察为设想中自己的企业和虚拟的企业起名称。 找一个市场中的企业为之重新设计标志,来练习做实际项目,首先我们要写调研报告,了解企业的背景、色彩、风格及文化、面对的客群等。 第二节作业制作前期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找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企业为之重新设计标志 要求: 1.教师分组,组长抽签选择项目,每人从不同角度考虑,每组做 同一企业,每人一个方案。 2.了解企业的调研报告400字,稿纸手写,在调研中了解企业, 写调研报告400字,包括企业的背景、色调、风格、销售群 体、主旨……

中庸的教案

中庸的教案 关于中庸的教案 《中庸》教案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常识积累 1、《中庸》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 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 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 终身受用不尽。 2、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 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二、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 论著作。《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中庸》强调中庸 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 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是说人性是由 天赋予的。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 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 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三、课内阅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四、拓展讨论: 什么是"中庸"精神实质?你心目中的“中庸”是什么呢?学完本课,你的感想是什么呢?你认为“中庸之道”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参考: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之道. 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在我看来, 它是做人的完美境界。 具体的思想是: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统治者要仁政爱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标志设计 教案

《标志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种类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3、欣赏作品,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生活中的标志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春季万物复苏之际,你们愿意丢卸掉沉重的书包,换上自由随性的衣物,去看看外面的美妙世界么?”边说边放映课件《生活中的标志》中的吉普车,跑鞋和背包客图片,并放映相应的标志。 (2)情景导入,以设置“印度之行”的情景模式导入新课《标志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揭示主题,深入课题。 (1)放映印度国情PPT,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师顺带介绍印度的风土人情,并引导“印度是一个文化深厚,非常富有神秘气息的国家,并有非常多有趣的标志。” (2)介绍标志的起源(源于上古时期的图腾)。 (3)放映印度两个商业标志(印巴文化/天堂眼)图片,让学生欣赏理解并指出标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其作用是信息传达,并让人通过特定的符号记住其含义。 (4)讲解标志的形式,通过具体图形PPT放映,让学生加深理解。 (5)讲解英联邦运动会(在新德里)图示的设计说明,指出优秀标志的标准。 (6)结合优秀标志的标准,指导学生来讨论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的意义。 (7)放映不同奥运会标志,感受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 (8)介绍标志的主要类别。

3、教授设计过程,点明注意事项。 (1)标志设计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2)标志设计是一个多元吸收整理的过程。 (3)标志设计要突出重点吸引眼球。 (4)标志设计方法(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 (5)标志和色彩【A:提问: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发现标志用的最多师哪几种颜色? B:用三原色较多(红黄蓝)最能吸引眼球】 4、拓展延伸。 (1)为自己喜欢的国家或地方设计一个标志。 (2)作业要求:设计简明,富有创意,注意颜色搭配和造型变化。 5、学生作品展。展示学生作品。

高二语文选修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2.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3.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并区别于“折中之道”。 2、从其它章节中举例说明孔子是怎样把“中庸之道”贯彻于自己的言行的。 3、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文本 1.诵读感知(略) 2.整体感知 (1)概括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德(6.29) 中行(11.16、4.10、13.21、13.24、17.13) 中礼(1.12、17.24) 中和(13.23 ) (2)中庸的“中”是否为折半以取中,搞平均主义? 二、深入探究文本 1、结合译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2、探究文本。 (1)“中德”:探讨“民鲜久矣”的原因。 (2)“中行”:说说“过犹不及”的含义,总结“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讨论“乡原”在现实生活的危害。 (3)“中礼”:结合《沂水春风》,具体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具体认识和把握中庸之道。 (4)“中和”: 收集并交流有关“和”的熟语、格言;通过交流的信息和链接的内容,概括说明“和”的含义; 孔子的“和同之辨”与晏子的“和同之辨”完全相同吗,说明理由;

联系生活或具体材料,体会“君子和而不同,小子同而不和”的深刻内涵。 三、补充阅读 关于中庸原理,散见儒家论述,并不完全集中在子思传作的《中庸》章句。中庸之道的要旨大体上可从下面四句纲领性口诀去领会:?允执厥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所贵者权?是也(厥与其通,允执厥中即允执其中)。下面逐项说明之,希望有助於?很好地解释一番?。 (1)允执其中 中庸之道者,?用中为常道也?。《礼记》解释中庸为?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论语.尧曰》称中庸要?允执其中?,道统之传,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书.大禹谟》)者,舜之所以授禹也也。是谓尧、舜、禹三位传说中的圣王,都以中庸之道为传世之宝,授受之际,叮咛告诫也。 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的?两端?是指矛盾对立的两极,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诸片面,必须?叩其两端?,从两端中作出优化选择,即求中是也。这就是说,在一个命题涵盖范畴的极端情况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发而中节?,契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接受程度最高,恰到好处的优化解答,这就是中。 一旦得中,即?致和?,或称?致中和?,与上文借无线电学名词用的?调谐?同义;这里的?和?,亦即?和谐?或称?和合?。?和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中者,天下之大本也?。《论语.雍也》乃有高度评价?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的?思想实验?中谈到:如将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为对立面的调谐(统一)和变革(斗争),其中变革是手段,变革的目的是追求调谐,而不是为变革而变革。调谐不仅是变革的目的,即便变革本身或即事物发展和运动的过程,也应讲究和追求调谐,以减少损失(痛苦),提高效率。 先秦时代,许多学派都研究过事物对立面的调谐(统一)和变革(斗争)的关系。其中道家认为祸福、正奇、善妖等对立面之间可以反覆无条件转化,颂扬弱胜强的转化,但不明确变化的目的性;法家则强调对立的绝对性,主张强凌弱,大制小。儒家观念与他们不同,以实现调谐为变革的目的,也以调谐为变革的高明手段。?允执其中?就是调谐观念在方法论范畴的表述方式,也是中庸思想的高度概括,贯彻於儒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荀子.宥坐》篇记载孔子在鲁桓公之庙,看到欹器,有感而发的故事。夫子问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听说过?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满则覆。?於是让弟子注水试验,可见?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这里说的?虚?和?满?都是两种极端倾向,宥坐之器因而产生?倾斜?和?倒覆?的现象,只有?中?才能正,?守中?为?聪明圣智?之举欤! 如前所述,作为?调谐?的?和?,是包括人际、人与自然,人自身生理和性灵,以及万物之间的一切相互关系的优化相处原则;仁学讲求的中庸之道,追求的主要是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调谐。尚?中?致?和?,做人要中,处世要中,思虑要中,审事要中,惟中是求,惟中是律也。

《标志设计鉴赏》教案

《标志设计鉴赏》教案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教学目的】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 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从用途上分: 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 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 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 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 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 (2)从造型特点上分: 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到简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