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子发射光谱法剖析

分子发射光谱法剖析

分子发射光谱法剖析
分子发射光谱法剖析

仪器分析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分子发射光谱法

学生姓名:王凯鸿

学生学号:130111116

专业班级:13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班

2015年11月初

分子发射光谱法

摘要

本课程名为仪器分析,顾名思义仪器分析就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就是利用能直接或间接地表征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理性质的实验现象,通过探头或传感器、放大器、分析转化器等转变成人可直接感受的已认识的关于物质成分、含量、分布或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而分子发射光谱法作为仪器分析中重要的一种分析手段,更是有它独特的地位的。

关键词:分子发射光谱;发射光谱;仪器分析;跃迁;辐射。

承诺

本人对抄袭行为不抱好感,也不会在本人身上发生抄袭行为,借鉴与参考的文献和资料将会于文章末尾列出。本人在此郑重发誓:本篇论文纯属个人编辑,绝无抄袭。望周知,谢谢。

一、什么是(分子)发射光谱

1.1发射光谱

望文生义,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会在向较低能级跃迁时产生辐射,会将多余的能量发射出去。如果此时进行光谱检测,那么形成的光谱就叫做发射光谱。

那么,如果要使原子或分子处于较高能级就要供给它能量,以便使之激发,并处于激发态。

图1.1-1原子发射光谱原理图

分子(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电子不稳定,被激发的处于较高能级的分子(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频率为n 的光子,也就是以光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发射)出能量,而回到基态或其他较低的能级。如果此时进行光谱检测,得到的线状光谱即是分子(原子)发射光谱。

举例而言,单个氢原子处在正常状态时电子是在离核最近的n=1的可能轨道上运动,依照能量最低原理,这时它的能量最少也相对最稳定。而当原子受到外界因素的激发时,电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而跃入其他能量较高的可能轨道上后,这时电子相对不稳定。它就能自发地跳跃到较低能级的可能轨道上并发出一个光子。

图1.1-2电子能级示意图

那么,试想,多个单一的,被激发后电子可能不处于同一能级的氢原子大量聚集会是怎么样的状况呢?处于激发态的众多氢原子就会发出各不相同的谱线,也就组成了氢原子发射光谱的全部谱线。以此类推,各个分子(原子)的发射光谱的概念也就明了了。

1.2分子光谱

分子发射光谱被囊括在分子光谱之中。分子能级之间跃迁(1.1中所述)形成的的光谱就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与分子绕轴的转动、分子中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和分子内电子的跃迁相对应。分子光谱的种类非常丰富,除发射、吸收光谱外还有许多大家一向熟知的,在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1.3分子发射光谱

经过1.1与1.2的详细解说,分子发射光谱,顾名思义,也就是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发射光谱了。

二、分子发射光谱法如何操作

二、分子发射光谱法如何操作

2.1总述

分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的基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2.2分子发射光谱法的一般分析步骤

(1)在激发光源中,将待测物质蒸发、解离、激发,产生特征辐射;(2)将待测物质发射的复合光经分光装置进行色散,形成光谱;(3)通过检测器检测待测物质中元素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3分子发射光谱法光谱的分析方法

2.3.1谱线的强度

在热力学平衡时,单位体积的基态原子数N0与激发态原子数Ni 的之间的分布遵守Boltamann分布定律(公式一):

其中Ei为激发电位;k为玻耳兹曼常数(1.38×10-23 J/K);T 为激发温度;gi、g0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g=2J+1,J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2J+1为能级的简并度,又因为存在公式(公式二):

I ij =N

i

A

ij

hv

ij

则两者结合后出现如2.3.2的公式。

2.3.1影响谱线的强度的因素

结合公式一合公式二,得出谱线强度表现试(公式三):

从上式可以看出,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温度、处于基态的粒子数、跃迁概率、统计权重有关。其中:

(1) 激发电位Ei 当N0、T一定时,激发电位越低,越易激发,Ni 越多,谱线强度越大。每一元素的主共振线的激发电位最小,强度最强

(2) 跃迁概率Aij从式中看出跃迁概率与谱线强度成正比

(3) 统计权重谱线强度与统计权重的比值成正比

(4) 激发温度T,T 既影响原子的激发过程,又影响原子的电离过程。在一定范围内,激发温度升高谱线强度增大,但超过某一温度,温度越高,原子发生电离的数目越多,原子谱线强度降低,离子线谱线强度升高。

基态原子N0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密度N0成正比I∝N0在一定条件下, N0与试样中元素含量成正比N0∝C,谱线强度也与被测定元素含量成正比I∝C I= ac I= acb(b为自吸系数,极稀溶液无自吸,b=1)AES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即赛伯-罗马金公式

2.4分子发射光谱法光谱的分析方式

2.4.1总述

分子发射光谱法光谱的分析方式一共有三种,1、定性分析2、半定量分析3、定量分析

2.4.2定性分析

2.4.2.1定性分析的原理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激发光源的作用下,得到的特征光谱不同。一般只要在试样光谱找出待测元素的2条以上元素的灵敏线,就可以确定试样中存在该元素。

(1)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跃迁概率大的谱线,

(2)最后线:当元素含量减至很小,最后仍然能观察到的少数几条谱线。最后线一般是最灵敏线

2.4.2.2定性分析的方法

2.4.2.2.1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和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是否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从而进行定性。如果只定性分析少数几种指定元素,同时这几种元素的纯物质又比较容易得到时,采用该方法识谱比较方便。

2.4.2.2.2元素光谱图比较法(铁光谱比较法)

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铁光谱比较法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定性鉴定。

2.0.4.3备注

注:半定量、定量分析颇为不常见,本人及读者应均熟于胸,鉴于篇幅关系,不予列出,万望理解。

三、借鉴与参考值文献与资料出处

1、百度百科:https://www.sodocs.net/doc/e014831824.html,/link?url=TZpFmBDtaIRIDfHR7-

CiA_SJRHOron6iTvV-0gBzDuqC5jO-HW1D2rQTCVjP9_XAUUxu4vaVOZcZudnC_IhG4_

2、百度文库中所列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指导方案

3、百度文库中所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彭志敏等人:《基于分子发射光谱的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王凯鸿

2015年11月07日

【正文共2386字】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习题答案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2、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荧光效率(Ψ?)=发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分子总数。荧光效率越高,辐射跃迁概率越大,物质发射的荧光也就越强,则Ψ?=K?/( K?+∑Ki), 一般来说,K?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而∑Ki则主要取决于化学环 境,同时也与化学结构有关,其影响因素有: ①分子结构:发荧光的物质分子中必须含有共轭双键这样的强吸收基 团,且共轭体系越大,л电子的离域性越强,越易被激发而产生荧光。 随着共轭芳环增大,荧光效率提高,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②a其次,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的产生,有些有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 形成螯合物后荧光大大增强;b给电子取代基如-OH、-NH 2、-NR 2 和-OR等可 使共轭体系增大,导致荧光增强;吸电子基如-COOH、-NO和-NO 2 等使荧光减弱,c随着卤素取代基中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物质的荧光减弱,而磷光增强。 ③环境a溶剂的极性增强,对激发态会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结果使物质的荧光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增大;b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概率增大,荧光效率降低;c大多数含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受溶液PH的影响很大;d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减小非辐射跃迁的概率,提高荧光效率;e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使激发态单重态分子向三重态的体系间窜跃速率加大,会使荧光效率减低。 3、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异同,并说明为什么 荧光法的检出能力优于吸光光度法 答: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而荧光分析法是由于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最低能级的分子以辐射跃迁的形成返回基态各振动能级时产生的荧光的分析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研究的是吸收光谱,且电子跃迁为激发态的振动能级到基态的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仪器:荧光分析仪器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差别有:a 荧光分析仪器采用垂直测量方式,即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以消除透射光的影响;b 荧光分析器有两个单色器,分别用于获得单色器较好的激发光和用于分出某一波长的荧光,消除其它杂散光干扰。 因为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高,其检出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选择性也比分光光度法好,这是由于:a 荧光分析仪器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与分光光度在一直线上测量相比,消除了透射光的影响,测量更为准确,灵敏度高;b 吸光光度法只采用一个单色器,而荧光分析仪器有两个单色器,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共20题) 1. 2 分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 极大值(2) 极小值(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 2. 2 分 在紫外光谱中,λmax最大的化合物是( ) 3. 2 分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1) 配合物的浓度(2) 配合物的性质 (3) 比色皿的厚度(4) 入射光强度 4. 2 分 1198 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UV 光谱测得其λmax为302nm,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

CH 3CH CHCOCH 3 CH 3CH 3(4)(3) (2) Br O HO O CH 3 3 CH 3(1) 5. 5 分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 ) (1)乙烯 (2)1,4-戊二烯 (3)1,3-丁二烯 (4)丙烯醛 6. 2 分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 (3)波长不变 (4)谱带蓝移 7. 5 分 对化合物 CH 3COCH=C(CH 3)2的n — *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 是 ( ) (1)环己烷 (2)氯仿 (3)甲醇 (4)水 8. 2 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

(3) 原子的电子结构(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9. 1 分 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1) σ→σ*(2) n→σ * (3) π→π* (4) π→σ* 10. 2 分 化合物中CH3--Cl在172nm有吸收带,而CH3--I的吸收带在258nm处,CH3--Br 的吸收 带在204nm ,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1) σ→σ*(2) n→π* (3) n→σ * (4)各不相同 11. 2 分 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max乙醇=287nm,而在二氧六环中λmax二氧六环=295nm,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是() (1) σ→σ* (2) π→π* (3) π→σ* (4) π→π* 12. 2 分 一化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其λmax己烷=305 nm,而在乙醇中时,λ乙醇=307nm,引起该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 (1) σ→σ * (2)n→π * (3) π→π* (4) n→σ* 13. 2 分

分子光谱分析法习题

分子光谱分析法 5. 9 Fe 2+用邻二氮菲显色,当L g c Fe /202μ=+时,于λ=510 nm ,吸收池厚度b = 2 cm 时,测量的T / % = 53.5,求摩尔吸收系数ε为多少? 解:根据光吸收定律:A=εbc 及 A =-lg T =-lg 53.5% = 0.272 1 1231079.385.5510202272.0---???=??==cm m ol L bc A ε 5. 10 某钢样0.500 g ,溶解后将其中的锰氧化为MnO 4-,准确配成100 mL 溶液,于λ=520 nm ,b = 2 cm 时测得的吸光度A = 0.62,已知ε520 = 2.2×103,计算钢中锰的百分含量。 解: L mol b A c /104.1102.2262.043-?=??==ε 1.4×10-4 (mol / L )×54.94(g / mol ) = 7.7×10-3(g / L ) Mn 的摩尔质量为54.94 g / mol %15.0%1001001000500.0107.7%3=???=-Mn 5 5. 11 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钢中硅含量时。根据下列数据绘制校正曲线: 标准硅含量 / mg ·mL -1 0.05 0.10 0.15 0.20 0.25 吸光度值 0.210 0.421 0.630 0.839 1.01 试样分析时称取钢样0.500 g ,溶解后转入50 mL 容量瓶中,在与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 A = 0.522,求试样中硅的百分含量。 解: A 硅含量 / mg·mL -1 由图中查出试样的浓度为0.12 mg ·mL -1。 %2.1%100500.0105012.0%3 =???=-Si 5. 12 1.0×10-3 mol / L K 2Cr 2O 7溶液在波长450nm 和530nm 处的吸光度A 分别为0.200和0.050;1.0×10-4 mol / L K 2MnO 4溶液在波长450nm 处无吸收在530nm 处的吸光度A 为0.420;今测得某K 2Cr 2O 7和K 2MnO 4混合液在450nm 和530nm 处吸光度A 分别为0.380和0.710。试计算该混合液中K 2Cr 2O 7和K 2MnO 4的浓度。假设吸收池厚1cm 。 解: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建立方程后求解。 (1)先计算摩尔吸收系数ε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学习资料)

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 共20题 ) 1. 2 分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 (4) 极大或极小值 2. 2 分 在紫外光谱中,λ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 ) 3. 2 分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1) 配合物的浓度 (2) 配合物的性质 (3) 比色皿的厚度 (4) 入射光强度 4. 2 分 1198 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 UV 光谱测得其λmax 为 302nm , 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 ) CH 3CH CHCOCH 3 CH 3 CH 3(4)(3) (2) Br O HO O CH 3 3 CH 3 (1) 5. 5 分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 ) (1)乙烯 (2)1,4-戊二烯 (3)1,3-丁二烯 (4)丙烯醛

6. 2 分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 (3)波长不变 (4)谱带蓝移 7. 5 分 对化合物 CH 3COCH=C(CH 3)2的n —π*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 是 ( ) (1)环己烷 (2)氯仿 (3)甲醇 (4)水 8. 2 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 (3) 原子的电子结构 (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9. 1 分 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1) σ→σ * (2) n →σ * (3) π→π * (4) π→σ * 10. 2 分 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 带在204nm ,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1) σ→σ * (2) n →π * (3) n →σ * (4)各不相同 11. 2 分 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max 乙醇=287nm,而在二氧六环中λmax 二氧六环=295nm ,该吸收峰的跃 迁类型是( ) (1) σ →σ * (2) π→π * (3) π→σ * (4) π→π * 12. 2 分 一化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其λmax 己烷=305 nm ,而在乙醇中时,λ 乙醇=307nm ,引起该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 (1) σ→σ * (2)n →π * (3) π→π * (4) n →σ * 13. 2 分 在分子CH 3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 中不发生 ( ) (1) σ →π * (2) π→σ * (3) n →σ * (4) n →π * 14. 2 分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 )

紫外光谱分析法习题答案

紫外光谱分析法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3 ) (1) 消失 (2) 精细结构更明显 (3) 位移 (4) 分裂 2.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4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3.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1 )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 (3) 钨灯 (4) 空心阴极灯灯 4.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1 ) (1)波长变长 (2)波长变短 (3)波长不变 (4)谱带蓝移 5. 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 4 ) (1) 硅碳棒 (2) 激光器 (3) 空心阴极灯 (4) 卤钨灯 6.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 1 ) (1) 热电偶 (2) 光电倍增管 (3) 光电池 (4) 光电管 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2 )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分子的电子结构 (3) 原子的电子结构; (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8.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2 ) (1) 光电比色法 (2) 荧光光度法 (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红外光谱法 9. 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4 ) (1) 原子荧光光谱法;(2) 分子荧光光度法; (3) 光电直读光谱法;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10.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六、红外吸收光谱法(193题) 一、选择题 ( 共61题 ) 1. 2 分 (1009)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1) KBr 晶体在 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2)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3)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4)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 2 分 (1022) 下面给出的是某物质的红外光谱(如图),已知可能为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 一结构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 ) 3. 2 分 (1023) 下面给出某物质的部分红外光谱(如图),已知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一结构 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4. 2 分 (1068) 一化合物出现下面的红外吸收谱图,可能具有结构Ⅰ、Ⅱ、Ⅲ或Ⅳ,哪一结构与 光谱最近于一致? 5. 2 分 (1072) 1072 羰基化合物中, C = O 伸缩振动 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1) I (2) II (3) III (4) IV 6. 2 分 (1075)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 7. 2 分 (1088) 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1)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2)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3) 因为分子中有 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 (4)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8. 2 分 (1097) 下列四组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 CH2-CH = O的吸收带( ) 9. 2 分 (1104) 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 10. 2 分 (1114) 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1) 气体 (2) 正构烷烃 (3) 乙醚 (4) 乙醇 11. 2 分 (1179)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 (1) 2 个,不对称伸缩 (2) 4 个,弯曲 (3) 3 个,不对称伸缩 (4) 2 个,对称伸缩 12. 2 分 (1180) CO2的如下振动中,何种属于非红外活性振动 ? ( ) (1) ←→ (2) →←→ (3)↑↑ (4 )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解读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 2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 3.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4.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 (1) I-N基(2) ?S-lg c(3) I-lg c(4) S-lg N基 5.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 (1) 红外光谱法(2) 荧光光度法(3) 分光光度法(4) 核磁共振波谱法 6.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1) K(2) Ca(3) Zn(4) Fe 7.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 9.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10. 在下列激发光源中,何种光源要求试样制成溶液?( ) (1)火焰(2)交流电弧(3)激光微探针(4)辉光放电 11.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 (1)钠(2)碳(3)铁(4)硅 12.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 13. 发射光谱法用的摄谱仪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的部件是(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 14. 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 15. 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6.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17.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 18. 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绪论-分子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⒈ 解释下列名词 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 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 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μ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⑴ x =n 1(x 1+x 2+…+x n )=0.37; S=1 )(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 -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又称原子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由特征谱线的特征性和谱线被减弱的程度对待测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的方法。 中文名 原子吸收光谱法 外文名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光线范围 紫外光和可见光 出现时间 上世纪50年代

简称 AAS 测定方法 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别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在线性范围内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A=KC 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由于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AAS现已成为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法主要适用样品中微量及痕量组分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谱线轮廓 原子吸收光谱线并不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占据着有限的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即有一定的宽度。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波长和半宽度来表征。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半宽度是指在中心波长的地方,极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吸收光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或波长差。半宽度受到很多实验因素的影响。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

(完整版)红外光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烷烃主要特征峰为2 3 3 ,,,CH s CH as CH H C δδδν-, 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低于3000cm -1。 烯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高于3000cm -1。 νC=C 峰位约在1650 cm -1。H C -=γ是烯烃最具特征的峰,其位置约为1000-650 cm -1。 炔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其中H C -≡ν峰位在3333-3267cm -1。C C ≡ν峰位在 2260-2100cm -1,是炔烃的高度特征峰。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两个或三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C 上时,则吸收峰s CH 3 δ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 位于1385 cm -1和1375 cm -1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1365 cm -1和1395 cm -1左右,且1365 cm -1峰的强度约为1395 cm -1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来确定: 芳氢伸缩振动(ν=C-H ),3100~3000cm -1 (通常有几个峰) 泛频峰2000~1667cm -1 苯环骨架振动(νc=c ),1650-1430 cm -1,~1600cm -1及~1500cm -1 芳氢面内弯曲振动(β=C-H ),1250~1000 cm -1 芳氢面外弯曲振动(γ =C-H ),910~665cm -1 14.试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羧酸、酯、酸酐。 羧酸的特征吸收峰为v OH 、v C=O 及γOH 峰。v OH (单体)~3550 cm -1(尖锐),v OH (二聚体)3400~2500(宽而散),v C=O (单体)1760 cm -1 (S),v as C=O (二聚体)1710~1700 cm -1 (S)。羧酸的γOH 峰位在955~915 cm -1范围内为一宽谱带,其形状较独特。 酯的特征吸收峰为v C=O 、v c-o-c 峰,具体峰位值是:v C=O ~1735cm -1 (S);v c-o-c 1300~1000cm -1 (S)。v as c-o-c 峰的强度大而宽是其特征。 酸酐的特征吸收峰为v as C=O 、v s C=O 双峰。具体峰位值是:v as C=O 1850~1800 cm -1(s)、v s C=O 1780~1740 cm -1 (s),两峰之间相距约60 cm -1,这是酸酐区别其它含羰基化合物主要标志。 7.某物质分子式为C 10H 10O 。测得红外吸收光谱如图。试确定其结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和答案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 一、选择题 ( 共85题 ) 1. 2 分 (1010)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 (1) 消失 (2) 精细结构更明显 (3) 位移 (4) 分裂 2. 2 分 (1019) 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 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 ) 3. 2 分 (1020) 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 (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 (3) 光度滴定法 (4) 分光光度法 4. 2 分 (1021)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 10%.如果更改参 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 光率应等于 ( ) (1) 8% (2) 40% (3) 50% (4) 80% 5. 1 分 (1027) 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 滤光片? ( ) (1) 红色 (2) 黄色 (3) 绿色 (4) 蓝色 6. 2 分 (1074)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 n→*.→*.→*跃迁的化合物是( ) (1) 一氯甲烷 (2) 丙酮 (3) 1,3-丁二烯 (4) 甲醇 7. 2 分 (108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在1和2处吸收之差 (3) 试样在1和2处吸收之和 (4) 试样在1的吸收与参比在2的吸收之差8. 2 分 (1082)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 (4) 极大或极小值 9. 2 分 (110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红外光谱习题答案解析

红外光谱习题 一. 选择题 1.红外光谱是(AE ) A :分子光谱 B :原子光谱 C :吸光光谱 D :电子光谱 E :振动光谱 2.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ACE ) A :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 B :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 C :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D :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 E :吸收光子的波数越大 3.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C ) A :乙炔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B :乙醚分子中不对称伸缩振动 C :CO 2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D :H 2O 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E :HCl 分子中H -Cl 键伸缩振动 4.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D ) A:O H 2 B:2CO C:HCl D:2N 5 分子不具有红外活性的,必须是(D ) A:分子的偶极矩为零 B:分子没有振动 C:非极性分子 D:分子振动时没有偶极矩变化 E:双原子分子 6.预测以下各个键的振动频率所落的区域,正确的是(ACD ) A:O-H伸缩振动数在4000~25001 -cm B:C-O 伸缩振动波数在2500~15001 -cm C:N-H 弯曲振动波数在4000~25001 -cm D:C-N 伸缩振动波数在1500~10001 -cm E:C ≡N 伸缩振动在1500~10001 -cm 7.下面给出五个化学键的力常数,如按简单双原子分子计算,则在红外光谱中波数最大者是(B ) A:乙烷中C-H 键,=k 510?达因1 -?cm B: 乙炔中C-H 键, =k 510?达因1 -?cm

C: 乙烷中C-C 键, =k 510?达因1 -?cm D: CH 3C ≡N 中C ≡N 键, =k 510?达因1 -?cm E:蚁醛中C=O 键, =k 510?达因1 -?cm 8.基化合物中,当C=O 的一端接上电负性基团则(ACE ) A:羰基的双键性增强 B:羰基的双键性减小 C:羰基的共价键成分增加 D:羰基的极性键成分减小 E:使羰基的振动频率增大 9.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者是(E ) A: B: C: D: E: 10.共轭效应使双键性质按下面哪一种形式改变(ABCD ) A:使双键电子密度下降 B:双键略有伸长 C:使双键的力常数变小 D.使振动频率减小 E:使吸收光电子的波数增加 11.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小的是(E ) A: B: C: D: E: 12.下面四个化合物中的C=C 伸缩振动频率最小的是(D ) A: B: C: D: 13.两 个化合物(1) ,(2) 如用红外光谱鉴别,主要依 据的谱带是(C )

荧光法习题

荧光分析法 一、选择题 1.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 A. 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 B. 增加激发光的强度 C. 增加待测液的体积 D. 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 2. 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是 A. 苯酚 B. 苯 C. 硝基苯 D. 碘苯 3. 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 A. 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 C. 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 D. 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 4. 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 A. 自熄灭 B. 自吸收 C. 散射光的影响 D. 溶剂极性增大 5. 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A. 1 B. 2 C. 7 D. 14 6. 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 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B.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 C.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 D.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 7.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 A. 激发光 B. 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 C. 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D. 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 8. 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 A.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B. 只有在和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C. 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 D. 克服散射光的影响 9. 荧光法中,荧光效率Φ的计算式是 A. Φ=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 B.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 C. Φ=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 D.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 10. A. 钨灯 B. 氢灯 C. 元素灯 D. 溴钨灯 λ=256nm)可用作光源。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 max (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作光源。 11. 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 A. 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 C. 化学发光 D. 拉曼散射 12. 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 A. 全充满 B. ↑ C. 基态 D. ↓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开放分类:化学科学 收藏分享到顶[1]编辑词条 目录 ? 1 概述 ? 2 基本原理 ? 3 特点 ? 4 仪器组成 ? 5 应用 ? 6 影响因素 ?展开全部 摘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好等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 图4.3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如(图4.3),胆甾酮(a)与异亚丙基丙酮(b)分子结构差异很大,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峰。两分子中相同的O=C-C=C共轭结构是产生紫外吸收的关键基团。 紫外-可见以及近红外光谱区域的详细划分如图4.4所示。紫外-可见光区一般用波长(nm)表示。其研究对象大多在200-380 nm的近紫外光区和/或380-780 nm的可见光区有吸收。紫外-可见吸收测定的灵敏度取决于产生光吸收分子的摩尔吸光系数。该法仪器设备简单,应用十分广泛。如医院的常规化验中,95%的定量分析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如平衡常数的测定、求算主-客体结合常数等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 (图)图4.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光的照射下待测样品内部的电子跃迁,电子跃迁类型有: (1)σ→σ* 跃迁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 (2)n→σ*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 (3)π→π* 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n→π*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

中山大学仪器分析习题集

二、填空题: 分子的能量主要为电子能、振动能、转动能三项能量之和。 在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是指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分配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在色谱分析中,分离度指相邻两个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 仪器分析所涉及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校正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 在31S0-31P1、31S0-31D2、33P2-33D3、43S1-43P1跃迁中,不能发生的是31S0-31D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于分子中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的跃迁;红外光谱产生于分子中振动能级的跃迁的跃迁;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的跃迁。 通常,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光度计的吸收池材料分别为玻璃和石英。 色谱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外标法,内标法,归一化法三种。当样品中不是所有组分都能出峰,不要求对所有组分作定量分析时,宜采用外标法或内标法。 组分A从色谱柱流出需15.0min,组分B需25.0min,而不被色谱柱保留的组分P流出柱需2.0min。(1)B 组分对A组分的相对保留值是 1.77 。(2)A组分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 6.5 。(3)B组分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11.5 。 如果在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相的用量增加一倍,样品的调整保留时间会增大。GC用气体作流动相,又叫载气。常用的载气有H2 ,He ,N2 三种。 气相色谱检测器可分为质量型和浓度型两类,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有氢火焰离子化和火焰光度,属于浓度型检测器的有热导池和电子捕获。 原子光谱的特征为线光谱,分子光谱的特征为带光谱。 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而紫外光区则用石英吸收池进行测量。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离子,常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 1 个光源, 2 个单色器和 1 个吸收池。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对归一化法要求的最主要的条件是所有的组分都要出现色谱峰。 在AES中,元素的原子从中心发射电磁辐射,所发射的电磁辐射可能被处在边缘的同一元素基态原子或较低能级的原子吸收,使检测器接受到的谱线强度降低。将这种在高温时原子所发射的某一波长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 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程序升温指:对组成复杂、沸程宽的多组分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时,通过逐渐升高色谱温度,使各组分依沸点低高的顺序依次流出色谱柱而获得好的分离的方法技术。 梯度淋洗指:对组成复杂、含有多种不同极性组分样品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通过逐渐调节溶剂非极性和极性成分的比例而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逐渐将不同极性的组分依次洗出色谱柱而获得良好分离的方法技术。 若共存元素在气相中生成气体分子、氧化物、盐类等分子,由它们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与光源发射的分析元素共振线重叠,将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常称为背景吸收。 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 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400nm~760nm B、200nm~400nm C、200nm~600nm D、360nm~800nm 2、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I/I0称为( )。 A、吸光度 B、吸光系数 C、透光度 D、百分透光度 3、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移动方向不确定 4、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0时的透光度为T0;如果其浓度增大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A、T0/2 B、2T0 C、2lgT0 D、0.5lgT0 5、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 )。 A、T2 B、T/2 C、2T D、T1/2 6、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 D、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 C、光度计没有调零 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 B、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C、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 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 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A、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 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 10、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 A>M B。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 A、εA>εB B、εA<εB C、εA=εB D、2εA>εB 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A、比色皿的厚度 B、入射光的波长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又称原子分光光度法,就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由特征谱线的特征性与谱线被减弱的程度对待测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的方法。 中文名 原子吸收光谱法 外文名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光线范围 紫外光与可见光 出现时间 上世纪50年代 简称 AAS 测定方法 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别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就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就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在线性范围内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A=KC 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此式就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由于原子能级就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就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AAS现已成为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法主要适用样品中微量及痕量组分分析。

分子吸收光谱解析

分子吸收光谱 首页资讯法规技术质量检验标准资料仪器图库商城人才英语课堂专题网刊网址论坛当前位置:首页>>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仪器分析>>正文 分子吸收光谱 一.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一)分子能级与电磁波谱 分子中包含有原子和电子,分子、原子、电子都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且都是量子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物质分子内部运动状态有三种形式: ①电子运动:电子绕原子核作相对运动; ②原子运动: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其平衡位置上作相对振动; ③分子转动:整个分子绕其重心作旋转运动。 所以:分子的能量总和为 E分子= Ee +Ev +Ej +⋯ (E0 +E平) (3) 分子中各种不同运动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级。三种能级:电子能级E(基态E1 与激发态E2) 振动能级V= 0,1,2,3 ⋯ 转动能级J = 0,1,2,3 ⋯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时,就有较低的能级基态能级E1 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及激发态能级E2 ,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量差∆E 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 图1 双原子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示意图

对多数分子对应光子波长光谱∆E 约为1~20eV 1.25 ~ 0.06㎛ 紫外、可见区(电子) ∆E 约为0.5~1eV 25 ~ 1.25㎛ (中)红外区(振动) ∆E约为10-4~0.05eV 1.25cm~ 25㎛ (远)红外区(转动) 分子的能级跃迁是分子总能量的改变。当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则同时伴随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改变,即“电子光谱”——均改变。 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是由许多线光谱聚集在一起的带光谱组成的谱带,称为“带状光谱”。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 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 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物质分析的依据。 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电子跃迁的类型 许多有机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可见光辐射。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是由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的价电子有: 成键电子:s 电子、p 电子(轨道上能量低) 未成键电子:n 电子(轨道上能量较低) 这三类电子都可能吸收一定的能量跃迁到能级较高的反键轨道上去,见图-3: 图2 分子中价电子跃迁示意图 1. s - s* 跃迁 s-s*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l<150nm) 饱和烃只有s 、s* 轨道,只能产生s - s*跃迁,例如: 甲烷吸收峰在125nm;乙烷吸收峰在135nm ( < 150nm ) ( 因空气中O2对< 150nm辐射有吸收,定量分析时要求实验室有真空条件,要求一般难达到) 2. p-p* 跃迁 p-p*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l200nm左右) 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p电子,也有p* 轨道,能产生p-p*跃迁:CH2=CH2 ,吸收峰165nm。(吸收系数e 大,吸收强度大,属于强吸收) 3. n- s*跃迁 n- s* 能量较低® 收峰紫外区(l 200nm左右) (与p-p*接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