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4、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许断开。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5 、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6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7、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8、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压力水冲洗,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表面。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

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10、板支撑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保留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

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1.1总则

为使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1.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可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后浇带;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1.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2、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3、砼处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4、砼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5、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1.2术语、符号

1.2.1后浇带:是一种砼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

1.2.2自粘性膨胀橡胶止水条:是一种具有自粘功能,遇水后在一定时间内体积可以膨胀以达到止水效果的橡胶质止水条。

1.2.3补偿收缩砼:是在砼中添加一定比例膨胀剂或外加剂(按设计掺量)后,使砼在凝固过程中产生适度体积膨胀,以补偿砼收缩的一种砼。

1.3基本规定

1.3.1后浇带的留置必须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与尺寸,宽度宜为700-1000㎜;若后浇带位置因施工需要移动,必需经过设计院同意;后浇带砼施工的时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应在其两侧砼龄期42天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砼14天后进行。1.3.2后浇带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满足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

1.3.3后浇带的施工必须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3.4后浇带砼浇筑应留置砼强度检验试块及抗渗强度检验试块(设计有抗渗要求),后浇带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其两侧砼,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同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1.3.5后浇带处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若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并应按设计要求设附加钢筋。

1.4施工准备

1.4.1技术准备

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后浇带的做法、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1.4.2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后浇带砼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5—31.5㎜,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后浇带的砂子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3)中埋式止水钢板宜用3㎜厚400㎜宽的折形钢板条。

4)遇水膨胀止水条有10000×20×10㎜、10000×30×10㎜、5000×30×20㎜等几种规格。

5)橡胶外贴式止水带宜用300×8型,但外墙宜用400×8型。

6)钢丝网宜采用密目钢丝网和30×30型钢丝网,两种钢丝网配套使用。

2、质量要求:

1)碎石应满足试配强度要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3—92标准》。

2)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2—92标准》。

3)粉煤灰应用II级以上。

4)外加剂必须用合格一等品。

5)水泥应用32.5R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6)拌和用水应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的水源。

7)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面积不大于16㎜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 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 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8)选用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膨胀剂措施;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 50208—2002附录A中表A.0.5的要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1.4.3主要机具

1、自拌砼:砼搅拌机、砼塌落度桶、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2、商品砼:砼塌落度桶、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其它机具:电焊机、剪刀、锒头等。

1.4.4作业条件

1、后浇带的留置

1)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完毕。

2)后浇带的型式(可参本标准1.6.2条),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落实。

2、后浇带砼浇筑

1)后浇带两侧砼面上的浮浆、松散砼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砼界面处理剂或水泥砂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

2)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已将钢筋调整平直。

3)后浇带的模板已封闭严密,且应保证砼施工后新旧砼没有明显的接搓。

4)已将止水条或止水带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1.5材料和质量要点

1.5.1材料的关键要求

1、所使用的砼应有配合比报告单。

2、应采用比后浇带两侧砼提高一个等级的补偿收缩砼。在满足强度要求及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其塌落度宜尽可能小一些。

3、商品砼应有“砼开盘鉴定证明”。

4、防水材料、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膨胀剂和外加剂等材料均应有合格证,且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1.5.2技术关键要求

1、新旧砼界面应先放与所浇砼同强度等级的砂浆。

2、模板应严密、稳固、砼施工时不得漏浆与变形。

3、膨胀剂和外加剂掺量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性能要求。

4、止水条安装好后,应尽快安排后浇带砼浇筑。

1.5.3质量关键要求

1、砼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砼界面处的砼密实度。

2、砼浇筑后应覆盖保湿养护。

3、防水后浇带的施工应注意界面的清理及止水条、止水带的保护,并保证防水功能技术措施的落实。严禁后浇带处有渗漏现象。

1.6施工工艺

1.6.1工艺流程

1、后浇带的留置

1)地下室底板防水后浇带留置

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后浇带两侧钢板止水带下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焊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后浇带两侧砼施工→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注:若采用止水条时,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保证砼侧面平整、密实,以使止水条与砼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

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留置

外墙常规钢筋施工→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处柱分离箍筋焊接(见图1.6.1-1)→焊短钢筋头于止水钢板上和剪力墙竖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封剪力墙外模,并加固牢固→后浇带两侧砼浇筑→后浇带两侧砼养护。

3)楼板面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模板支承(应独立支撑)→楼板钢筋绑扎→焊短钢筋应于板面筋和底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后浇带两侧砼浇筑→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4)地下室底板大梁后浇带模板支撑详见图1.6.1-2。

2、后浇带砼浇筑

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砼浇筑

凿毛并清洗砼界面→钢筋除锈、调整→抽出后浇带处积水→安装止水条或止水带→砼界面放置与后浇带同强度砂浆或涂刷砼界面处理剂→后浇带砼施工→后浇带砼养护。

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砼浇筑

清理先浇砼界面→钢筋除锈、调直→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若采用钢板止水带则无此项),→封后浇带模板,并加固牢固→浇水湿润模板→后浇带砼浇筑。

3)楼板面后浇带砼浇筑

清理先浇砼界面→检查原有模板的严密性与可靠性→调整后浇带钢筋并除锈→浇筑后浇带砼→后浇带砼养护。

注:内墙后浇带留置与后浇带砼浇筑参照1.6.1(1.2)条和1.6.1(2.2)条施工。

1.6.2操作工艺

1、地下室底板防水后浇带的施工见图1.6.2-1、图1.6.2-

2、图1.6.2-

3、图1.6.2-

4、图1.6.2-5。

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的施工参照图1.6.2-1和图1.6.2-2施工。

3、楼板面防水后浇带的施工可参照1.6.2(1.1)条取消止水钢板施工;楼板面非防水后浇带的施工可参照1.6.2(2.2)条,取消止水条进行施工。

1.7质量标准

1.7.1主控项目

1)后浇带所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和中埋式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后浇带、埋设件等细部作法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若设计无要求时,可选用本工艺标准中的一种,经设计确认后施工。

3)砼必须内实外光,对出现的缺陷应有书面处理方案或措施,并保存处理记录。

1.7.2一般项目

1、后浇带的模板必须稳固、密封、平整,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砼的成型几何尺寸。

2、后浇带的钢筋必须除锈干净,位置正确,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止水条、止水条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4、接缝处砼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

1.8成品保护

1.8.1后浇带浇筑完毕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1.8.2在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其它作业。

1.8.3后浇带砼未浇筑前宜有保护钢筋的措施,可用模板盖住钢筋(见图1.8.4);防止地下室大梁和设备基础后浇带处有积水锈蚀钢筋,应预留截面为350×350,深度比梁或基础底标高低250的小积水坑,以便可用潜水泵及时把积水抽出。

1.9质量记录

1.9.1砼施工记录

1.9.2砼试块强度报告(砼试块抗渗强度报告)

1.9.3砼配合比报告单

1.9.4砼中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带、膨胀剂和防水材料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1.9.5砼外观质量检查记录

1.9.6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记录表

1.9.7后浇带隐蔽检查记录

1.9.8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结构设计≯2010-08-15 15:17:03 阅读625 评论1 字号:大中 小订阅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 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 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 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

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 间不得少于28d.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后浇带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后浇带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后浇带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主要建筑功能为三期旅客航站楼。地下局部一层(与停车场连通),地上二层加局部上、下夹层。地下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围为剪力墙结构,地上结构体系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采用钢屋盖及肋梁楼盖,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部分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结构高度24.300米。根据建筑体型,主体结构沿横向设置2道变形缝将航站楼划分为3部分,自左至右分别为A、B、C区。 2.各部位混凝土(非后浇带)浇筑要求 柱下独立基础、大直径旋挖桩基础、基础梁:C35;基础垫层:C15。 底板、水池:C40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水中养护14d的限制膨胀率≥0.025%;水中养护14d空气中28d的限制干缩率≤0.005%; 地下室侧壁:C40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水中养护28d的限制膨胀率≥0.025%;水中养护28d空气中28d的限制干缩率≤0.005%; 梁、板:C40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28d的限制膨胀率≥0.027%;水中养护28d空气中28d的限制干缩率≤0.005%; -1.40(-0.10m)层及以上层梁板:C40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28d的限制膨胀率≥0.02%;水中养护28d空气中28d的限制干缩率≤0.005%。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市场商品混凝土资源,按业主相关要求,选定四家信誉可靠的商品混凝土公司,保证每次混凝土浇筑按工期计划顺利进行。

工程其它各种材料的加工与制作也按照分区布置的原则,在两个场区分别设立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其它加工区。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提前和商品混凝土厂家联系,特别注意配合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微膨胀剂的掺入。 2.机具准备 后浇带位于基础和墙体及梁的部位上采用振捣棒振捣,位于现浇板部位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1)插入式振捣棒电机8台,振捣棒60型8根;平板振捣器电机8台,振捣棒60型8根; 2)手推车20辆,塑料覆盖膜。 3)放料工16人,振捣插入式震动器16人,抹面收平16人。 3.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应该注意混凝土配合比的情况,做好操作人员的交底工作,单独做好钢筋隐检的工作,注意留置试块。 浇筑混凝土施工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全部安装完毕,报验监理,经检查符合要求,交接手续齐全。 4.作业条件 满足设计施工图规定的时间,并在沉降观测得到设计部门认可后、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该项目工期特别紧,为此我们特别制定了应急施工预案,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套临时发动机组,并在我公司银川市机具设备租赁站预备相关机械设备作应急之需。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 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人防后浇带施工方案

登封市滨河新苑(一期)建设项目 人防地下室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河南嵩山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三、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四、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留设要求 五、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六、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七、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八、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九、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登封市滨河新苑(一期)建设项目人防地下室,基础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第二章后浇带施工工艺及设置 第一节:后浇带施工工艺: (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第二节:后浇带设置: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为C35、P8抗渗混凝土;地下车库顶板厚度为120mm。后浇带宽度800mm,地下室底板、顶板均设有后浇带。 第三章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墙均设有后浇带。由于底板、墙板与顶扳均为双层双向钢筋,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且须设止水钢板,因此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特别是车库的后浇带,连接长,工程量大。由于与其他楼栋连接长,

后浇带设置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2010-07-16 10:04 一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 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 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 凝土。 二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 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 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 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 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工艺

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工艺 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探讨 摘要:房建后浇带广泛应用于房屋建设行业中,它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进行探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概要介绍了后浇带工艺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它在房屋建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后浇带工艺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某些房屋建筑构件会发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达到构件受力极限时,就会导致构件破坏产生裂缝。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后浇带施工技术逐步形成。通过施工缝的预留,可以有效化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硬结收缩形成的形变应力,而施工缝填充则可以确保房屋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的整体性。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先分别进行高层主楼和裙房建筑施工,再在二者间进行后浇带施工将各部分连成整体,可以有效防止沉降裂缝的出现,为建筑安全作出了保障。 二、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探讨 1、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在房屋建筑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根本意义是要让建筑结构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整体性,并不是简单的将建筑施工结构整体分割为 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如何划分结构,需要进行科学的考量。比如,层数在22层以下的建筑,其楼板和基础中受力钢筋不能分割,否则就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对建筑施工安全也产生了威胁。如果是建筑物后浇带跨度很大的情况,就必须对受力的钢筋实施断开、切割处理,等后浇带进行浇筑时实施焊接联接处理,这样处理后,可以有效巩固楼板结构,使之不会因其两头受力过大导致结构下垂弯曲。这种情况下的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要控制在7米以上。关于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问题,要以施工图纸为准,当施工图纸有留设时,就必须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施工。相对而言,施工构建的间距,可以不按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 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 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 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 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 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 后浇筑;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 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 ,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 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5.2 条 5.2.1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5. 2.2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 5.2.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设计 5.2.4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

(仅供参考)后浇带施工工艺

后浇带施工工艺 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8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问,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挠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3.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b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4.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挠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gB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挠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5.后挠带四周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6.后挠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培头板作侧模,培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7.后挠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伽网或钢丝队网械陈稽解)。朗混盼的钠,细办水冲洗。 8.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 9.后浇带两姻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册规定的施工腑和规定的时间,挠筑后挠带混凝土。“混胜挠筑蹦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挠筑时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统。 10.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挠带混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11.后挠带混胀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挠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12.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夕内脐队提高强凝土入模朗,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二、质量标准 l.保证项目 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的钢硅和型钢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1.2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1 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2%; 2 膨胀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5.2.10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5.2.11 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1.26条的规定。 5.2.12 采用膨胀剂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 5.2.13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 2.14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图5.2.14)。 条文说明 5.2.1 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虽然先后浇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但后浇带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5.2.2 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一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可时,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13. 5.9条的要求,对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这里所指按规定时间应通过地基变形计算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并在地基变形基本稳定情况下才可以确定。 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必要时,还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测定建筑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如工程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5. 2.3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为了使新旧混凝上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Ⅱ 设计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一、后浇带的定义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 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 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在柱距三等分 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 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案

海阔名园住宅小区12#楼 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零零六年四月十六日 张家湾建筑公司第五项目部

目录 1、施工准备 2、施工工艺流程 3、质量要求

海阔名园住宅小区12#楼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将后浇带两侧砼接茬处表面浮浆及松散砼清除干净,剔到 实处。 2、将后浇带处的钢筋表面水泥浆和铁锈用钢丝刷清理干净, 并将钢筋进行调整,需进行重新绑扎的进行重新绑扎,加 好砼保护层垫块。 3、对预埋在后浇带内的水、电管线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破 损及遗漏现象,对破损及遗漏的管线进行及时修补和埋设。 二、施工工艺流程 1、基础后浇带 ①施工顺序 钢筋调整、清理→支模板→模内清理→浇筑砼 ②施工方法 A、将后浇带处钢筋清理、调整到位,并在后浇带砼接 茬处预留槽内加入30×30mm的膨胀橡胶止水条。 (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B、支模板:基础底板两侧后浇带处用1.2mm厚竹胶板 和50mm×80mm木方进行支模。(具体做法详见下 图): C、砼浇筑:在后浇带砼表面洒水湿润涂刷一层水泥浆 结合层,在浇筑一层与后浇带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 浆,然后再浇筑,后浇带砼强度等级为加膨胀剂砼 C40P6砼内掺膨胀剂(12%~14%),浇筑后砼及时 进行洒水养护。 2、墙体后浇带 ①施工顺序 钢筋调整,加好保护垫块→支模板→模内清理→浇筑砼 ②施工方法 A、将后浇带处钢筋调整到位,并绑扎好保护层垫块, 在地下室墙体后浇带砼接茬处墙中心位置加入30× 30mm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条与底板后浇

带止水条相连。(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B、支模板:墙体模板采用竹胶板配合50×80mm木方, 穿墙螺栓加固,地下室墙体采用加止水螺栓。(具体 做法详见下图): C、砼浇筑:将后浇带砼表面软弱层全部清除,冲洗干 净,露出石子,且不留明水。涂刷水泥砂浆结合层 一道,并及时浇筑砼,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步分 层厚度控制在70cm以内,砼由高处自由倾落不应 大于2mm。振动棒的插距控制在其作用半径的1.5 倍范围内,砼应振捣密实,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 时间应使砼表面全部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砼浇筑完成后12h内应立即进行养护。

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标准

中南控股集团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标准

单位:中南控股集团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部门:技术质量部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公司标准编号:NZ-BG-01-2009 代替:NZ-BG-01-2006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第1 页;共31 页 1.总则 1.1制定目的规范公司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力求后浇带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施工,达到施工方便、保证质量、节约成本的目的。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1.2 适用范围可适用于总承包公司及其分公司所有的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后浇带;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2.编制依据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5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2.6砼处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 2.7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2.8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3.相关的说明和特点 3.1后浇带的概念 3.1.1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是一种在施工期间留存的,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作用的临时性带形缝。 3.1.2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沉降、收缩、温度作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后浇补齐后,才能充分发挥结构的整体刚度。 3.1.3建筑物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 3.1.4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型式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书面确认。 3.2后浇带的分类 3.2.1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 3.2.2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 3.2.3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3.3后浇带的施工特点 3.3.1后浇带处往往断面大,钢筋密集,模板支设难度大。 3.3.2杂物垃圾容易落入,清理十分困难,若清理不彻底将会影响结构质量。 3.3.4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 3.3.5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问题。

后浇带规范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

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后浇带做法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后浇带施工标准化做法【最新版】

后浇带施工标准化做法 主要技术要求: 一、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后浇带的做法、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1.2 材料要求1、品种规格1)后浇带混凝土所用碎石应根据所浇后浇带的钢筋密度确定,一般为5~31.5㎜,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2)后浇带的砂子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中埋式止水钢板宜用3㎜厚400㎜宽的折形钢板条。4)钢丝网宜采用密目钢丝网和30×30型钢丝网,?为什么夫妻“云雨”,女性很难达到“癫峰”?与这几点有关两种钢丝网配套使用。2、质量要求:1)碎石应满足试配强度要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3标准》。

2)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2标准》。3)粉煤灰应用II级以上。4)外加剂必须用合格一等品。5)水泥应用32.5R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6)拌和用水应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的水源。7)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面积不大于16㎜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 50208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 50208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8)选用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膨胀剂措施;其物理性质应符合GB 50208附录A中表A.0.5的要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1.3 主要机具1、自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桶、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2、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桶、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3、其它机具:电焊机、剪刀、锒头等。1.4 作业条件1、后浇带的留置1)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完毕。2)后浇带的行式,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落实。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1)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松散混凝土应予凿除,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砂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2)

后浇带专项方案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车库地下室一层,主楼地下室两层,均相互贯通,地上主楼11栋;地下室平面面积达5.86万m2 ,整个基坑同时进行施工;因基坑面积大和局部荷载不一致,所以设计就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宽800mm,总长达4841.6m,其中底板后浇带2369m,地下室外墙后浇带83.6m,地下室内墙后浇带20m,地下室顶板后浇带2369m。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本工程后浇带根据其功能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两类,主楼周边为沉降后浇带(也兼有温度后浇带的功能),其余均为温度后浇带;后浇带设置在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内墙及车库顶板上。 二、后浇带做法分类 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按其做法分为四类: 1. 底板后浇带施工示意图

2.地下室外墙后浇带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示意图3.地下室内墙后浇带 内墙后浇带施工示意图 4.地下室顶板(梁)后浇带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示意图

梁后浇带施工示意图 三、后浇带设计要求 1.混凝土要求 混凝土构件中心与外表面的最大温差不高于25度,并控制降温速度,浇灌混凝土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养护剂及草帘等进行保温和保温养护,也可采用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黏塑性,并可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当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时,可降低水化热约15%),还可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密实性和强度,提高抗裂性。粉煤灰的掺量约为水泥用量的15%~30%,地下室结构底板,外墙板,顶板采用复合型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2%。后浇带混凝土强度比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标号(C35 P6)。 2.钢筋要求 2.1.本工程后浇带,均设有垂直于后浇带的加强钢筋。 2.2.后浇带钢筋成品保护。由于后浇带钢筋外露时间较长,所以在钢筋安装完,就需对外漏钢筋采取防锈保护措施,刷素水泥浆,再用模板覆盖。 3.混凝土浇筑时间要求 3.1.沉降后浇带。原则上是根据主楼结构施工时,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来取决封闭时间,但本工程经设计核算,施工至地上十层时,便可对沉降后浇带进行封闭施工。 3.2.温度后浇带。原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后浇筑的一侧的时间,往后60天可封闭后浇带,但考虑工期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经与设计沟通,本工程温度后浇带可在原设计基础上,提前15天对后浇带进行封闭施工。

后浇带设置依据及施工注意事项

后浇带设置依据及施工注意事项 【摘要】 后浇带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出现,已经有20多年了。它的应 用确实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创新。但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 环节注意不到,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给施工 带来不便,给结构造成隐患。结合我们近年来施工工程后浇带的做 法,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理解及选用、依据、施工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混凝土的理解及选用 对于后浇带至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它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有多大,又有什么理论和计算的依据,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这方面的学术争论和技术研讨一直在延续。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 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 后浇带是否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均匀的地质条件,各建筑物的沉降量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发生相对的沉降差,那后浇带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后浇带中的钢筋就一定要产生附加的瓒余应力。这个部位一定是结构最弱部位之一。之所以有人提出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变形的理由,是源于地基规范的一些构造规定。地基规范规定,同一个建筑的基础,必须落在同一个土层内,这就减小了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所以,把后浇带能解决沉降问题,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 综上所述,后浇带解决温度应力的说法可以理解,能解决沉降问题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大家在应用后交代是应该适当,对于温度应力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规范的规定适当放宽限制的长度,但相应的技术措施一定要明确,采用的施工方法一定要有实际效果。不能无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工程工程位于合肥市紫云路与包河大道交叉口,建筑占地面积5593m2,总建筑面积55212m2,地下1层,主楼地上15层,辅楼地上10层,裙楼地上3层。地下建筑面积12957M2,总建筑面积55212M2。建筑物主楼檐高58.2m,室内外高差150mm,±0.000相当于22.85m(吴淞高程)。基础为桩承台—有梁式筏板基础,开挖深度-5.8m,基础底板厚400mm。 2.作业准备 (一)、机具准备 (1)、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氩弧电焊机、钢锯、标识笔、尺子等。 (2)、运输机具:塔吊、卡车。 (二)、材料准备 (1)、钢筋型号、规格:φ12热轧盘条钢筋,φ8、φ10光圆钢筋; (2)、钢板网,焊条等。 (三)、作业条件: (1)、测量放线:弹好后浇带模板位置线、50控制线、标高线。 (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做好预控预检措施。 2.基础后浇带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1)、基础沉降后浇带施工流程:施工附加层内的防水层→绑扎后浇带附加层钢筋→浇筑后浇带附加层混凝土→绑扎基础底板钢筋

→施工钢板止水带→施工后浇带钢板带→浇筑底板混凝土→清理污染钢筋、整理后浇带钢筋→待主体封顶,沉降稳定之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2)、后浇带平面布置图及后浇带剖面图(具体详见附图)。(二)、钢板网施工要点 (1)、钢板网在后浇带钢板止水带完成后即开始安装。 (2)、先根据后浇带的尺寸裁锯好合适的钢板网,钢板网背部采用φ12的钢筋棍作垂直支撑间距500mm,水平向采用4根φ12,采用电焊机将钢筋焊接成钢筋网片,根据后浇带位置线固定钢筋支撑,底板钢筋和钢板网之间用扎丝绑扎牢固。 (3)、钢板网牙口朝向后浇带外侧(即底板一侧)。 3.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1)、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流程:绑扎后浇带附加层钢筋→绑扎地下室外墙钢筋→施工钢板止水带→施工后浇带钢板网→浇筑外墙混凝土→后浇带外侧砌筑砖砌体保护层→清理污染钢筋、整理后浇带钢筋→待主体封顶,沉降稳定之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2)、后浇带平面布置图及后浇带剖面图(具体详见附图)。(二)、钢板网施工要点 (1)、钢板网在后浇带钢板止水带完成后即开始安装。 (2)、先根据后浇带的尺寸裁锯好合适的钢板网,钢板网背部采用φ12的钢筋棍作垂直支撑间距500mm,水平向采用4根φ12,采用电焊机将钢筋焊接成钢筋网片,根据后浇带位置线固定钢筋支撑,底板钢筋和钢板网之间用扎丝绑扎牢固。 (3)、钢板网牙口朝向后浇带外侧(即外墙一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