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设计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

Mechanical Design

【学分】4 【学时】64 【性质】学科基础【实验】10

(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液压等)、交通运输、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以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设计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最后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学习好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也要求能综合应用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联系生产实践和机器的具体工作条件去设计适用的零(部)件或简单的机械,以便为顺利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具有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的设计性课程的特点,起着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零部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等。

2.掌握如下基本理论及方法

(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2)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

(3)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能力的计算准则、摩檫、磨损与润滑、寿命与可靠性,以及热平衡、稳定性等;

(4)计算载荷、条件性技术、强度计算、试算法等;

(5)改善载荷和应力的分布不均匀性,提高零件强度,减少摩檫,改善局部品质,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与方法,以及预紧力、变形协调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如下基本技能

(1)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制图技能;

(2)实验及编制机械零部件设计计算程序的技能;

(3)编制技术文件的技能等。

(四)课程相关能力培养

1.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

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G2)。

2.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G3)。

3.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G5)。(五)教学内容

1.绪论(G2,G5)

(1)机器的作用,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零件);(2)零件的概括分类;(3)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重点:机器的组成和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G2,G5)。

2.机械设计总论(G3,G5)

(1)机器的组成、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和主要要求;(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要求、设计准则、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及标准化问题;(3)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发展动向。

重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设计方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及其标准化(G3,G5)。

3.机械零件的强度(G2)

(1)疲劳曲线的意义及用途,零件极限应力简化曲线图的绘制;(2)单向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和应力等效转化的概念;(3)双向变应力时的强度校核方法。

重点:疲劳曲线、极限应力线图的意义以及机械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的绘制;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G2)。

难点:机械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的绘制;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4.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G2)

(1)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流体摩擦的机理;(2)磨损的一般规律及各种磨损的机理;(3)润滑的作用及润滑剂的主要指标;(4)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概念及楔效应承载原理。

重点:摩擦和磨损的机理、物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原理(G2)。

难点: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原理。

5.螺纹联接(G2,G3,G5)

(1)螺纹的类型、特点及螺纹联接的类型、应用场合及预紧和防松;(2)螺纹联接强度计算及设计的理论和方法;(3)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重点: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的受力分析(G2,G3,G5)。

难点:螺栓组的受力分析以及设计。

6.带传动(G2,G3,G5)

(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2)普通V带的结构及标准、V带传动的张紧方法及装置;(3)普通V带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以及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4)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其设计准则;(5)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设计步骤;带轮的结构设计及带的张紧(G2,G3,G5)。

难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

7.链传动(G2,G3,G5)

(1)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2)滚子链条与链轮的结构、规格和尺寸;(3)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受力分析;(4)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重点: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G2,G3,G5)。

8.齿轮传动(G2,G3,G5)

(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2)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强度计算方法;(3)齿轮结构设计的原则。

重点: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载荷系数的选取;直齿、斜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设计原理及强度计算方法(G2,G3,G5)。

难点:直齿、斜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设计原理及强度计算方法。

9.蜗杆传动(G2,G3,G5)

(1)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选择方法;(2)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3)蜗杆传动的热平衡原理和计算方法。

重点: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及刚度和热平衡计算;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G2,G3,G5)。

10.滑动轴承(G2,G3,G5)

(1)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轴瓦材料及选用原则;(2)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和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原理。

重点:轴瓦材料及其选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动压轴承的承载机理(G2,G3,G5)。

难点:动压轴承的承载机理。

11.滚动轴承(G2,G3,G5)

(1)滚动轴承的代号及意义;(2)轴承类型的选用原则和轴承的寿命计算;(3)轴承装置的设计。

重点:轴承内部派生轴向力的计算;轴承装置的设计(G2,G3,G5)。

难点:轴承内部派生轴向力的计算;轴承装置的设计。

12.轴(G2,G3,G5)

(1)转轴、心轴和传动轴的区别;(2)轴的结构设计步骤和方法及轴系设计的注意问题;(3)提高轴的承载能力的措施;(4)轴的强度设计方法、计算特点和适用场合。

重点: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G2,G3,G5)。

难点: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六)教学实践环节安排

实验(10学时)

1.带传动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带传动的工作特性,属于验证性实验,在讲授完带传动的有关内容后即可开设此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皮带传动的滑动现象;通过拉拽系数、滑差率和效率曲线的测定来确定临界点和最佳工作方式以及观察包角的变化对皮带传动的影响。

2.齿轮传动效率测定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是测定齿轮传动效率,属于验证性实验,在讲授完齿轮传动的有关内容后即可开设此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测定齿轮传动效率;了解齿轮强度和寿命的测定;了解齿轮传动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滑动轴承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是测定和绘制径向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曲线,求轴承的承载能力,属于验证性实验,在讲授完滑动轴承的有关内容后即可开设此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径向滑动轴承流体动压润滑油膜的形成过程和现象;测定和绘制径向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曲线,求轴承的承载能力;观察载荷和转速改变时油膜压力的变化情况;观察径向滑动轴承油膜的轴向压力分布情况;了解径向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的测量方法和摩擦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4.轴系结构设计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是根据所确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轴系结构设计,并对各零件进行测绘,属于设计性实验,在讲授完轴的有关内容后即可开设此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5.减速器的装拆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是针对减速器进行拆卸和装配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在进行课程设计前开设此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减速器铸造箱体的结构以及轴和齿轮等的结构;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齿轮和轴承的润滑、密封以及附件的构造和作用;熟悉减速器拆装的调整过程;了解减速器拆装工艺与结构设计的关系。该实验非常有助于学生完成减速器的课程设计。

(七)教学方式与习题要求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为巩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习题课与课堂讨论。

每章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习题出自教材和习题册上。

(八)考核办法

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按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进行统计(考核方式包括课堂参与、考勤、作业、提问、参加相关课程活动情况等,具体根据课程特点选择考核方式的组合)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成绩占10%进行统计。

(九)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

1.陆凤仪,钟守炎主编:《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濮良贵等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编写】【审核】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实验归属:课内实验 课程编码:0BH012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任务及作用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试验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音响、深化理解并从中传授实用仪器设备、探索试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巩固、深化和验证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与要求 必开 / 选开 1 机构运动简图绘 制与结构认识实 验 2 绘制插齿机、小型冲床、油泵模型、摆动导杆机构、内燃机模型、 缝纫机的机针机构、缝纫机的脚踏驱动机构、缝鞋机的机针机构、 机车驱动机构等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分析机构 的运动,机构的组成,了解组成机构需要的各种结构。 必开 2 渐开线齿轮范成 实验 2 在一张图上,一半画标准齿轮的范成图,另一半画变位齿轮的范 成图;并计算所画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分析实 验结果。 必开 3 带传动实验 2 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n1、n2,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 转转矩T1、T2,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随带传动负载的变化 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曲线,分析带传动的涨紧力对这些 曲线的影响。 必开 4 轴系结构测绘与 分析实验 2 分析和测绘轴系模型,明确轴系结构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固定 与定位要求,装拆要求,调整要求,加工工艺性要求等),画两种 轴系的结构装配图。 必开四、主要设备与器材配置 主要设备有用于测绘与分析的机构25个:缝纫机,插齿机,抛光机,牛头刨床,颚式 破碎机,机械手腕部机构,制动机构,急回简易冲床,步进输送机,假支膝关节机构,装订 机机构,铆机机构等;齿轮范成仪10个;插齿演示机一台 ;用于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的 齿轮啮合对12个;机构运动参数测定实验台两台;机械原理陈列柜一套;带传动实验机三 台;拆装减速器8种: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直齿圆锥 齿轮减速器,双级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分流式圆柱齿

935机械设计基础

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一、机械原理部分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方法和Ⅱ级、Ⅲ级杆组的结构特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2.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 速度瞬心的概念;机构速度瞬心的数目和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极位夹角,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图解法。 4.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凸轮机构偏心、凸轮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从动件行程及机构压力角等概念,并能在图中标出;了解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正配置、负配置对压力角的影响;理解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定性影响关系;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各类盘形凸轮轮廓曲线,重点是图解法;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的原则(压力角、基圆半径和滚子半径)。 5.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机构的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廓的特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的条件(正确啮合的条件、无侧隙啮合条件及标准安装、连续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啮合特点、斜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和当量齿数、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传动特点)。 6.轮系及其设计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7.其他常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8.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9.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速度波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调节方法。 8.回转件的平衡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上)综合练习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林小宁 注:综合练习中所标分数为对应题型分值的参考范围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共20分)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2.机械零件静应力计算的强度准则是()。 A.使计算应力≤极限应力B.使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C.使计算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D.使计算安全系数≤1 3.在带传动中(i>1),传动带内部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主干技术基础课,也可作为其它各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是培养和检验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要求是:应考者比较系统的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运用机械零部件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0 绪论 课程内容 0-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0-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1、机器的组成 机器与机构的含义和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含义和区别。 2、机器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课程内容 1-1运动副及其分类 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平面机构自由度 1-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 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能判 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5、速度瞬心的含义和求法;能用速度瞬心法求简单平面机构的速度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课程内容 2-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2-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要点

机械基础习题5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 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 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 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 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 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定课室集中时间独立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轴系基本参数计算步骤及结果、主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结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一)

实验一机构的认知及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基本机构的结构特点、主要类型及应用实例。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了解机械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 3、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机构陈列柜和各种机构模型、实物。 2、测量工具:钢尺、内外卡规。 3、绘图工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圆规、铅笔、橡皮擦、草稿纸(供测绘、画草图用)。 三、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机构陈列室展示的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以及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械中所有的构件数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结构,以此表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殊,从而便于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前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过程讲解示范,然后分组进行。每组同学应测绘2~3个机构,应认真测量其有关尺寸,按比例尺作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的认识 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运动的观察,了解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常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1

万向联轴器及非圆齿轮机构等)组成、类型、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等。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使被测绘的机构或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构件,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对于两个构件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而不易察觉到的地方应特别加以注意,切不可误认为刚性联接。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选择恰当的视图,并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次序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出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出各运动副,然后用箭头标出原动件。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以此检查所绘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是否正确。应当注意,在计算自由度时应除去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 (5)自由度检查无误后,仔细测量机构各运动副间相对位置(即运动尺寸),最后按一定比例尺将草图绘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实际长度(米) 比例尺u l = 图上尺寸(毫米) 五、实验报告及基本要求 实验后,学生应将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等直接填入实验报告内,绘制好机构运动简图,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见附录】交老师批阅。 六、思考题 1、在本次实验中你感兴趣的机构有哪些?请予以简单介绍。 2、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含哪些内容? 3、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原动件的位置是否可以任意确定?若任意确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4、自由度大于或小于原动件数会有什么结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机械类通用工程设计性的技术基础课。内容主要有: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3)磨擦、磨损和润滑的机理。 (4)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结构工艺性。 (5)联接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6)机械传动的应用。 (7)支承零部件的设计和维护。 (8)简单机械的综合实践。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2.了解机器和机构的组成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机器和机构 二.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教学建议 1.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随时注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讲授中注意机器各构件、零件的有机联系。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2.能进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 4.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了解磨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设计分析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第四节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五节磨擦、磨损和润滑 第六节材料选择及结构工艺性 教学建议 1.讲解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时,应列举生产实际例子讲解,再以教学模型分析。

2.应强调零件的磨擦、磨损和润滑对机械零件设计的重要影响。 3.详细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第二章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键联接的类型、应用特点和平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2.熟悉花键和销联接基本概念、应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键联接 第二节花键联接 第三节销联接 教学建议 1.应详细介绍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应用形式。 2.重点介绍平键连接的设计计算。 第三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用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2.掌握螺纹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强度计算方法。 3.掌握螺旋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形式,能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常用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第二节螺纹联接的结构 第三节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四节螺旋传动 教学建议 1.螺纹联接,日常生活应用实际例子太多,故应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以增强感性认识。2.讲解重点螺纹联接的结构分析和强度计算。 第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应用。 2.掌握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选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联轴器 第二节离合器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情况,应尽量配合实物、教具进行讲解。 2.重点应进行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讲解分析。 第五章弹性联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弹簧的类型、材料及制造。 2.掌握圆柱弹簧的几何尺寸和计算。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 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 (1)装配图一张(A0号图) (2)零件图2张A2图纸。(传动零件、轴) (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

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 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 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实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表现占30%+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构成: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七、实践课程参考书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陈秀宁施高义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溎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初试】机械设计基础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机械原理50%,机械设计50%。 第一部分机械原理 一、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考试内容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 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 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并能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5.了解速度瞬心的含义和求法;能用速度瞬心法求平面机构的速度。 二、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效率及自锁 考试内容 平面机构中构件的惯性力、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机械的效率及自锁。 考试要求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 2.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计入运动副摩擦时的机构静力分析方法; 3.掌握机械效率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机械自锁概念,能通过力分析或效率分 析进行机械自锁性判别和自锁条件的建立。 三、机械的平衡 考试内容 刚性转子平衡的方法和平衡的计算;刚性转子平衡的实验;平面机构的平 衡。 考试要求 1.了解刚性转子平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四、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考试内容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飞轮主要尺 寸的确定。 考试要求 1.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概念,平均角速度和不均匀系数 的概念;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概念; 2.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和调节意义;平均角速度和 不均匀系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机械中安装飞轮的作用,飞轮的设计、主要尺寸确定。 五、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考试内容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试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掌握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正确判断平面四杆机构有无曲柄及其类型;利用作图法确定平面四杆机构的 极限位置、最小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能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和最小传动角; 4.能用作图法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或连杆位置进行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六、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图 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考试要求 1.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2.掌握凸轮与从动件的相互运动关系,凸轮的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 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和从动件的推程、回程及动程的含义; 3.了解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和简谐运动的位移线图绘制; 4.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原理;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理论轮廓曲 线和实际轮廓曲线的设计; 5.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滚子半径的选择。 七、齿轮机构 考试内容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条件、渐开线齿廓、齿轮 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 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直齿锥齿轮机构、蜗杆 传动。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 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任务是: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 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 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成绩以15%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 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主要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 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报告精编WORD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报告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 报告 班级:石工10-1班 姓名:王艺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与常识。可是面对课本上的平面图形,我们仍然很难对各种机械链接与机构的运动关系及方式形成一个形象的、直观的画面与过程。于是机械设计机构陈列室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机构陈列室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它有十个陈列柜组成,主要展出常见的各类机构,介绍其基本类型和用途,演示传动原理。通过参观学习,有利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机构的认识和理解。 链传动的运动是不均匀的,选用小链结距,增加链轮齿数和限制链轮转速。图中我们看到了链传动的实际应用;曳引链和起重链。 我们看到几种螺纹的类型和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比如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等,加深了我们对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的各种参数的理解。

还有一些螺纹连接的预紧和放松的实物展示。 聚集人数最多的地方就是一些平面连接机构的模型展示了,大家开心的转动着各种连接机构,看到不同奇妙的连接方式与传动方法,一定激发了对机械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我想这也是陈列室带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地方。 机构陈列室的十个陈列柜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常用机构。从最基础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到复杂的轮系和间歇运动机构等等,并且对应每一种机构都有其基本类型以及用途、功能、特点的介绍。清晰明了的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本学期在书本上学习的各种机构。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体机构,向我们阐述机构和零件的工作原理,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所学的知识。

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847 机械设计基础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847/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机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失效形式,选用和维护方面的知识; 3.能应用理论知识,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基本机械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自带有函数的计算器、直尺、圆规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命题难度 基础类型占30%,分析类型占50%,综合类型占20%。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改错题等。 (三)命题范围与考试要求 1.绪论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过程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掌握零件、构件、运动副、约束、机构等基本概念;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常见虚约束; 掌握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传动特性; 熟练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 4.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 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5.齿轮机构与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掌握渐开线性质,并能绘制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掌握渐开线齿廓啮合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啮合线是直线、啮合过程中压力方向不变、中心距具有可分性等特点; 熟练掌握渐开线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了解重合度和标准安装等概念; 了解齿轮加工的根切现象、最小齿数和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掌握齿轮轮齿的五种常见失效形式(轮齿折断、齿面点蚀、过度磨损、胶合、塑性变形),特别是轮齿折断和齿面点蚀; 熟练掌握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理解计算载荷和名义载荷的关系,熟练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包括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 了解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和对强度的影响; 熟练掌握接触强度公式的应用:理解相啮合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相等、大小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不等、强度计算时应取大小齿轮许用接触应力值中之较小者; 熟练掌握齿根弯曲强度公式的应用:理解齿形系数YFa的含义和相啮合的大小齿轮齿形系数不等、大小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不等、大小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不等、强度计算时应取大小齿轮齿形系数与许用弯曲应力之比值中的较大者。 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形成原理,掌握法向模数mn与端面模数mt 、的关系及正确啮合条件,能计算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如d、d a 、α、β等; d f 熟练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能判定各分力的方向。 6.蜗杆传动 理解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掌握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理解有关参数对啮合效率、蜗杆刚度的影响; 理解相对滑动速度与蜗轮材料选择的关系; 了解热平衡计算的目的,了解散热及冷却措施,了解传动的效率与润滑的关系; 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能判定各分力方向以及蜗杆和蜗轮的旋转方向。 7.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功用; 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及简单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8.连接 了解螺纹的分类和应用,螺纹的主要参数; 掌握螺旋副受力分析和自锁条件; 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应用场合及螺纹紧固件;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111010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A1)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 装甲车辆工程等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A1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A1是一门概念性强,应用灵活的课程,要求明确机构、机构压力角、机构倒置、自锁、死点、基本机构、基本参数、尺寸等基本知识点的概念。熟练掌握运动分析、结构分析、力分析的方法;熟练掌握主要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和计算。能够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方案,包括机构综合和尺寸设计。 (三)实施说明 机械设计A1课程,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包含了实验教学及课程综合设计两大实践性教学内容,后两者已独立设课,单独记分,将单独编写教学大纲。本大纲为机械设计A1课程理论教学的大纲。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进程安排1-2次课程大作业,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之后开出,理论力学应特别讲清楚速度瞬心、相对运动原理、点的复合运动、动能定理等概念。 (五)对习题、实践环节的要求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但对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要尽量覆盖面宽。课程实验部分和课程设计部分均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见相关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机构的组成、常用机构、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机构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七)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机械原理》,邹慧君,郭为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机械原理》,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教学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2007 年 11 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编号: 20192B6 2、课程属性:必修 3、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4、学时: 28 学时 5、实验应开学期:第4、5 学期

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是紧紧围绕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教学而开设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后,经过实验教学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学会现代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进一步深刻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 2、掌握现代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3、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调节方法;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1、根据学生参加实验的态度和表现,在教师批阅完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实验成绩。 2、未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或实验成绩不合格者,应补做或重作实验,否则不准参加本课程的期终考试。 3、本课程为考查课,根据学习态度、实验报告计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机械设计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1机构认识、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综合性必做2 2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综合性必做机械类4 3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验证性必做2 4机械运动方案虚拟拼装与运动仿真设计创新性必做2 5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及分析设计创新性必做4 6螺栓联接综合测试与分析分析综合性必做2 7带传动实验基础验证性必做2 8齿轮传动效率实验基础验证性必做2 9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基础验证性必做2 10轴系结构创意设计设计创新性必做4 11减速器拆装实验分析综合性必做2 12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设计创新性选做4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机构认识、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1、实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机械类,近机类周学时/总学时90 适用年级二年级层次三年制高职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 力学、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 拟定单位机械教研室执笔人薛隆泉 系(部)意见(签章): 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签章):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与部件以及一般机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设计计算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介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

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 职业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总课时:90) 理论课时74,实验课时16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课时:74) 基本内容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教学方法课时 绪论1 本课程的地位、内容、任务、研 究对象; 2 机器的组成与特征; 3 机械设计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1 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 概念; 3 明确本课程性质、任务及要求。 课堂 讲授 2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 机构组成、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意义; 2 理解运动副的概念;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课堂 讲授、 实验1 5+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和演化; 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 了解四杆机构基本型式、演化; 2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3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 4 理解四杆机构存在曲柄条件; 结合 挂图、 实物 讲授 6 第三章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3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4 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 类及应用; 2 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 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结合 挂图 讲授 实验2 6+2 第四章间歇运动机构1 棘轮机构; 2 槽轮机构; 3 不完全齿轮和凸轮间歇机构。 1 理解解间歇运动机构的概念; 2 掌握常见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 运动特性及其应用。 课堂 讲授 2 第五章带传动与链传动1 带传动的类型与应用; 2 V带和V带轮; 3 带传动的受力和应力分析 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5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6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7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8 滚子链和链轮; 9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以及解V带传 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2、掌握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 计计算; 3、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链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多边形效应; 4、掌握链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计 结合 实物 讲授 实验3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