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第1章翻译的基本知识篇

1.1 复习笔记

一、翻译的类型

(一)翻译的类型划分

根据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论述,翻译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1.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in the same language),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如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2.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另一种语言的语符来解释一种语言的语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翻译”,如英汉翻译。

3.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是指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学、电影或音乐来表达。

(二)类型划分的意义:

罗曼·雅可布逊首次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概念。他使我们认识了广义和狭义的翻译概念。雅可布逊对翻译的三种分类,表明他对语言概念的观点,即语言概念是广泛的和无所不包的。这三种类型的翻译,几乎包括了一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活动。

1. 在语内翻译中,是用一个语符单位替代另一个语符单位,对一个词的翻译可以选用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同义词或者迂回表达法。但同义词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词,而改换说法会使原意有增减。

2. 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也没有完全的对等关系。人们通常不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符替代另一种语言中的单个的符号,而是替代“更大的单位”,即“信息”(message),是用信息替代信息。

在语际翻译中,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对应(即逐词对应),而且也关注符号和符号组合的对等。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的对等信息。但双语符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对等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翻译不是符号翻译,而是信息转换。

3. 符际翻译的内容更是广泛多样,把语言符号转换为其他形式,如图画、电影、电视或音乐,其改编的幅度可能更大,常会涉及情节、内容、人物等的较大更改。

★翻译的定义虽然广泛,但当我们说“翻译”时,自然是指“语际翻译”。而中文“翻译”一词词义丰富,基本可以涵盖英文的四种表达形式,表达四种不同的含义:translating(翻译过程):进行翻译的过程,是活动而不是有形的物体;

a translation(译作):翻译过程的产品,即译语语篇;

translation(翻译):一个抽象概念,包括翻译过程和该过程的产品。

translator(译者):翻译过程的执行者,译作的制作者。

在用中文表达时,我们或许可以用“翻译”一言以蔽之,但在用英文表述时,就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词语。

二、东西方学者论翻译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的定义是开放性的,而不是排斥性的。其目的不是要给翻译套上“紧箍咒”,或给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定义,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而是通过各家对翻译概念的论述,来展现翻译的特性和本质。

(一)西方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观点

1. 语文学观点

1)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在1790年提出的翻译三原则:译文应在线原作思想,风格、笔调与原作相同,与原作一样行文自然。

2)Federov在1953提出:译文应保留原文的精神、感觉与风格(faithful to its spirit, sense and style)

3)Savory在1959提出:译文应译出与原文对等的思想。

4)Mounin在1963提出:翻译是块玻璃,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艺术。

2. 语言学观点

1)Jakobson在1959提出: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解释原文的符号。

2)Catford在1965提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对等第再现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

3)Nida在1969/1982提出翻译包含有再造的过程,首先要传达文章的意思,其次是文章的风格。

4)Meetham and Hudson在1972提出:翻译是用第二语言的文本来代替第一语言的文本。

5)Dubois在1973提出:翻译的目的语应保留源语的语义与风格的对等。

6)Lawendowski在1978提出:翻译是由不同语言符号间意思的转移。

3. 功能理论观点

1)Nord在1991提出:翻译是有特定功能性的目标文本。

2)翻译是一种书写性的交流方式。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二)中国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学者观点

1. 严复: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易日修辞立诚。子日辞达而已。又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天演论》序言)

2. 鲁迅:信、顾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翻译论集》)

3. 林语堂: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

翻译是一种艺术。……翻译的艺术所依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相当的见解。(《翻译论集》)

4. 朱生豪论翻译

朱生豪在谈到翻译莎士比亚的宗旨时说:“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存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每译一段竟,必先自拟为读者,查阅译文中有无暧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之是否顺口,音节之是否调和。一字一句之未惬,往往苦思累日。”(《翻译论集》)

5.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迻译。(《论文学翻译书》)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6. 钱钟书:化境

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翻译论集》)

三、翻译的方法

(一)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

翻译活动始终受到二分法的制约,这反映出了翻译的本质特征。它们体现在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等对子上。它们都是翻译的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对翻译实践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1. 英国翻译理论家西奥多·塞弗瑞列举的翻译六对原则:

1)译文必须保留原文的措辞。v.s.译文必须传达原文的思想。

2)译文读起来应该像原创作品。v.s.译文读起来应该像译文。

3)译文应该反映原文的风格。v.s.译文应该具有译者的风格。

4)译文读起来应该像原文同时代的作品。v.s.译文读起来应该像译者同时代的作品。

5)译文可以对原文有所增减。v.s.译文不能对原文有所增减。

6)诗歌应当译成散文。v.s.诗歌应当译成诗歌。

2. 郭建中教授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

1)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译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在目的语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基本上遵循源语表达的形式,而又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2)意译(free translation):译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完全遵循目的语的规范而不考虑源语的表达形式,但又忠于原文的意思。

3)异化(foreignization):在译文中保留源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特别是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及翻译示例汇总(翻译的基本知识篇)【圣才出品】

4)归化(domestication):在译文中把源语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用目的语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来替代,特别是把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用相应的目的语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来替代。

3. 本书的观点:两对方法是有重叠和互补的地方。

1)首先,直译包含意译,直译是原文形式和内容兼具,而意译则一般顾及内容。直译和异化一致,直译既然遵循源语表达的形式,而又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就把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传递过去了。

2)意译和归化不能混为一谈:意译是只传其意,而归化则是把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用相应的目的语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来替代。

4. 辜正坤的观点:不同的译文都各具千秋,应根据翻译的目的、译者的方式取向、译文语言的容许度和读者的接受能力来决定。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1.语义翻译:

1)定义: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把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定义为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尽可能容许的情况下,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

2)特点:

a. 它用于翻译所有那些原创的语篇,诸如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或人类学的语篇。这种表达性语篇的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或者形式和内容密切结合因而无法分离。

b. 语义翻译试图再现原作精确的风格和格调:词语中的思维过程(表达形式)和交际翻译中词语后面的意图同样重要。

c. 语义翻译是以作者为中心的,为了保留作者的个性语言,译者不仅需要特别关注语篇的每一个词语,而且关注组合这些词语的句法,关注语篇特有的强调和节奏。对译者来说,

下载文档原格式(PDF原格式,共10页)
相关文档
  • 翻译硕士翻译课程笔记

  • 英汉翻译笔记

  •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 翻译的基本知识

  • 翻译理论总结

  • 英汉翻译完整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