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1 绪论

声乐,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各种技巧技能的适当运用而形成的综合性表现艺术。一首歌曲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还有演唱心理的影响。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机能共同参与下的多功能的运动。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发挥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初登歌坛的新手,在台下唱的不错,一上台就像换了一个人,演唱大打折扣,手足都紧张的不能自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有些歌手本来练习的滚瓜烂熟的节目,一到上场演出虽很用心的去演唱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表演者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他

们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掌握好,才能在歌唱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声乐表演又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然而情感的表现也是靠心理来调控的,歌唱者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技巧并达到其艺术表现目的。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当歌唱者面对大庭广众进行演唱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各种来自主观和客观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演唱心理产生种种积极和消极的思想与状态;而每个人的情绪、个性、气质、能力等各方面,也直接对其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由于心理因素从而影响演唱结果好坏的现象感触颇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分别论述如下:

一、内在因素的影响

1、缺乏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台上演唱时,手在哆嗦,腿在打颤,这大多数是因紧张而致,而没有自信心或者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的失败。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的认为展现自我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美德,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多锻炼自己,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配合,努力做到老师要求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在课下练习时,要充满信心的多练多唱。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有时候我在考试之前,就会反复地想自己能否发挥正常,自己能否收放自如的唱歌,自己是否能把高音唱的圆润悦耳,总觉得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其实,自己的这些表现说明了当时我就没有成功的信心,到最后越紧张越唱不好,唱不好就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演唱失败。其实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怯场的重要措施,经验证明:歌手树立“我一

定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的歌唱。

2、个人得失感太重:

有时候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怕歌曲唱的太小被别人看不起。我有时候唱歌时心理就会出现这种杂念,在歌唱技巧和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难度大,音域宽的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演唱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和目标,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目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各门技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我们的学习才

能更有效果。

3、基本功不扎实:

有时候,我在考试或参加演出时,心理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其实这正是因为我对演唱技巧掌握不成熟所造成的。在学习训练中,有的同学基本功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发不出声来;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巧和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同学仅仅注意在高音上以及某些乐句

的练习,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作为一个歌唱演员,如果他所掌握的歌唱发声技巧还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上了台,对自己是否能唱好心里没底,担心会唱“砸”,那么,他越担心,压力就越大,内心也就会感到不由自主的紧张。因此,歌唱者基本功不扎实,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4、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表演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和表演,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的演唱一首歌曲。比如:有的同学突然接到电话知道家里出了事情或者有的同学丢了钱包,那么他的情绪必然会受到影响,心情特别的低潮,歌唱表演时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有的同学可能今天突然拿到了奖学金,那么他的情绪一定特别兴奋,特别激昂,竞技状态就会表现较好。所以,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

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支配。

5、性格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所谓性格,是表现人的心理特征的

重要方面。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有的人比较内向,平时就不善于言谈和表现,歌唱时就容易产生畏难或不好意思进行表演的情绪,舞台表演时更会放不开,而有些人平时性格就很开朗,学习声乐演唱时就比较放得开,大胆且不怕难为情,这样性格的人就会在舞台上演唱时放松自如,竞技状态表现较好,甚至超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这一切无不和个

人性格有关。

6、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中,不断使歌唱时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运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天性的,由潜意识控制。由于声乐的学习是由无意识—有意识—潜意识的过程,因此,加强对有意识歌唱机能的训练,是每个歌唱者必须重视的学习环节,经过反复不断地、有意识地练习,歌唱机能的协

调运动才能从有意识达到自然的无意识运动,我们的歌唱才能达到对各机能的运用自如。

7、单纯的技术观点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声乐学习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练唱高音时拼命去想方法,造成无端的紧张,本来可以轻松唱过去的乐句,一紧张,导致身体也跟着紧张,使得声音难听或者“卡壳”。还有的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是只要一唱歌,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方法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因此,学习声乐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点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与训练活动。

二、外在因素的影响

1、课程教学方式:

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如果没有被正确对待,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比如: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的特殊教学方式,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对学生心理时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假如声乐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用粗暴、挖苦、讽刺的语言训斥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紧张

心理,会把上课、考试、当众演唱看成是过关,甚至一想到演唱,心理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

2、不能适应环境的转移:

有时候我们唱歌只不过是在声乐教师面前或者是在课堂演唱,其中感觉与真正的演唱环境相去甚远,真正到了站在舞台上演唱时就会感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站在舞台上,突然之间不知所措,脑子一片空白,紧张、忘词等一系列问题都出现了。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在各种场合环境下参加演出,创造和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

3、演出现场和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

在我们参加演出的同时会有观众在台下欣赏,而观众又有多种分类,每个演唱者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划分现场的观众。假如观众群体是歌唱者乐意演唱并取悦的对象,演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反之则会产生厌唱现象。而观众群体的特征与参与、行为也同样影响和感染演唱者。例如,在一次音乐系暑期实践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演出中,当地群众质朴的情感,对歌唱艺术的崇敬和对演员的仰拜所构成的心联心群众氛围,极大的渲染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忘记

了长途跋涉的疲劳和晕车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台下观众热烈的欢迎气氛中,我们个个情绪激昂,从而在舞台上声情并茂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台成功的演出!

4、合作组合:

演唱者与伴奏的配合,与伴舞的配合,与场景的配合是否默契和谐。同样会对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演唱者在舞台上唱歌,钢琴伴奏突然弹快了一个小节,这时演唱者的心理可能就会产生紧张,然后出现忘词等一系列问题。又如舞台上灯光的突然转换,也可能使演唱者产生紧张心理,所以演唱者在平时的合作训练中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

调控自我,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控自我,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呢?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种调控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

一、增强信心,控制紧张:

1、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歌手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许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许伴奏没有和好而担心在

舞台上出丑等等。那么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充分准备呢?以下从八个方面来介绍。

<1>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试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要一丝不苟,千

锤百炼。

<2>熟背歌词,歌词要背的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

<3>要多合伴奏。在和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规定好每个乐句的换气点和气口,快、慢节奏和乐句处理要一一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并反复多合多

练。

<4>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熟练解决。如对某个字,某个音,某个间奏等等都要准

确无误进行处理。

<5>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以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声音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该当机立断,改换歌曲。

<6>公开练习。在演唱之前进行公开练习是为了多多锻炼自己,平时可请同学,同行,同事,老师听自

己练习演唱,演唱好了可积累经验,演唱不好可吸取教训。这种公开练习会减少视听、考试、演出、比赛

时的紧张程度。

<7>每当上场前,一定要静静地将要演出的曲目在

心里或小声地过一遍,这也会减少紧张。

<8>苦练基本功。有些演唱者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正式演出或比赛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高音唱不起。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实践证明:只有熟练掌握了技巧,才能信心百倍,稳若泰山。

2、应付心理内部精神紧张:应付心理内部紧张的方法,是指应付因演出过度紧张而出现的心跳加速,浑身出虚汗,两腿发抖,小便失禁,身心分离,忐忑不安等。以下是现象学描述法来应付心理内部紧张:

<1>自我镇静,自我克制。尽量不去考虑引起精神紧张的事件。如果涌现心头,就尽量用意志抑制下去,

以求得心理平衡。

<2>自我超越,自我摆脱。设想发生的演唱失误与自己无关,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采取旁观者的态度,置身于局外;或者能理智的认识失误的性质,控制消除与演唱伴随的任何不良反应。

<3>自我否认。对于演唱的意外事故,认为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者认为这个失误对全局影响不大,或者认为观众没有发现等等。如在演唱中出现失误,坚决不予理睬,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要注意力集中的将演唱继续下去。

<4>转换动作。演出上场之前,来回踱步,用手指挥,打呵欠,瘙痒,做怪脸,清嗓子,吹口哨,哼鸣等来转换动作,借此摆脱暂时困境,转换紧张情绪。

但在舞台上千万不能有类似的小动作的表现。

3、控制紧张情绪:唱前紧张状况表现有很多形式。如总感到嗓子不适,总觉得有分泌物,咳痰或喉咙发干;由于演唱动机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反映;与演唱无关的杂念而分散了注意力;唱前不安和痉挛、失眠、感冒、情绪烦躁、心神不定等。

<1>要进行防止紧张的训练。学会第一口气,第一个字的放松技巧。如当前奏结束时,要从容不迫的张开嘴,打开喉咙,放松两肩,放松小腹深呼吸,然后再把第一个字像说话那样说出来;对歌曲中容易出现过度紧张处,要有意识的运用注意力放松。例如:当唱高音时,一定要运用放松技巧,然后从容不迫地去“放置”高音,“说出”高音的字,养成检查自己身体出现

的“紧张信号”的习惯,随时注意检查自己是否双手握拳,是否开始耸起双肩,是否信心发生动摇等等。

<2>控制紧张的训练。一旦发现紧张,要立即采取放松措施,控制紧张的加剧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缓和身体状态,如通过慢步走,或做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或缓慢做伸展运动,扩胸运动,或做哼鸣发声等。说话要缓慢,避免激动;或者找个僻静的角落坐下独立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少与别人接触谈话,以便静心和排除干扰。在候场时,可以做一些微小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紧张。比如打开鞋带重新系一番,还可以检查一下领带结子是否漂亮,或者照照镜子,为自己补一下妆等等;还可以进行重复意守练习。意守丹田,吐气放松,心里暗示:放松!放松!意识到身体逐渐平静下来,呼吸也开始变得深沉而轻松,肌肉有紧张也就变得放松了,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上场了。

<3>运用积极思维取代消极思维。人的思维对行为的影响往往超过对人们的想象。演唱的紧张情绪有时就是因为消极思想的影响,因而产生消极的思维,所以当我们在提不起精神时,可到场边,体验一下场上和场内的演出气氛,刺激自我的演唱欲望和兴奋度,这也是调整积极情绪的很好的办法。

二、排除干扰,克服紧张

克服精神不振按摩法:有些考生在临场前精神不振,缺乏足够的兴奋,甚至情绪低落,表演淡漠,或者缺乏信心。对此,除用心理治疗法增强信心,还可以进行按摩法来增强歌手的兴奋性。具体方法是:在一般的准备活动后,被按摩者在座位上,按摩者站在身后点揉“冈迟穴”、“太阳穴”、“内关穴”。重揉,并且由外向内重推,眼部按摩点时间为2—3分钟。两手五指的指端并齐,两手相对叩点被按摩者的两侧颈部,前额和枕部各10—20次,按摩后做发声练习,

一般3—5次。

三、勇敢顽强,沉着冷静

1、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演唱的基本保证,一个歌手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去唱歌,他就不可能演唱的很好。如在演唱时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去猜测考官给自己打分多少,或者受外来人走动,剧场顶光灯的干扰等,这样的演唱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反而会越唱越紧张,忘词走调甚至可能中断。因此,演唱者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再者,集中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它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赋予组织性、积极性、清晰性和深刻性。因此,它是一种意识

倾向特征。注意总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并贯穿心理活动的始终,所以离开了注意力的集中,心理过程就不会有专一的活动。例如在歌唱时,如果是无意识的在歌唱,就很可能使歌曲的演唱陷于混乱,或者是忽快忽慢,或者自己即兴唱歌词,或者情绪情感表现不当或不明白等等。因此,集中注意力在演唱者的活动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演唱者能够正确思维,克服恐惧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

2、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意志是排除恐惧心理最有力的法宝,紧张这个魔鬼总是欺负意志薄弱的人。实践证明:意志坚强,勇敢活泼的人登台演唱,不但不打折扣,反倒比平时发挥的更好。相反,意志薄弱,胆小如鼠的人,登台演唱比平时的演唱大打折扣的太多。这就说明:表演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利用意志去战胜惊慌失措是最锐利的武器,我们应该时刻命令自己不去想紧张的事,更不能做紧张的事。

四、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做起

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须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发声,演唱训练中逐渐地、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练习唱歌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

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这样就能排除紧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歌时要注重歌曲感情的表现,无论大歌小歌的演唱,都要尽量去抒发自己的情怀,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作为歌者,时时刻刻都要找机会来锻炼自己,多接触和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平时注意多锻炼,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各种场合中演唱。把每一次的演出或考试都当成自己练兵的好场所,不要过多的考虑结果,只要认真对待,并能从每一次的表演中总结出对自己有益的经验来,就足够了。只要我们从平时练习做起,我们的演唱经验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心理调控能力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五、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观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演唱表现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不但能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更不失为循序渐近地培养良好演唱心理的较好机会和办法。一般在上台前,要稳

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能把听众当成检查者,好象他们是专门前来挑毛病的,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要把听众当朋友,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要经得起意外事故或失败的考验。比如舞台上或钢琴伴奏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问题,对这种情况要在最快时间内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另外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状态以及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隙时台上的表情感觉,都要与乐曲表达的内容相吻合。作为歌唱者,它的最终目的是去表现作品,同时也包含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心理控制能力不仅仅对声乐演唱艺术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起着

支配作用。

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歌唱中要注意协调和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歌唱姿态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做到歌唱心理状态均衡适度,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歌唱发声状态的均衡适度才能产生美妙的歌声。因此,歌唱中的心理素质和技巧训练同等重要。 关键词:歌唱发声状态均衡适度心理身体 本文从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成因及克服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使歌者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专业技能与心理调控更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演唱境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 声情并茂的唱歌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唱歌舞台表演技巧吧!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 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 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一首歌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说是“美寓其中”的基本条件之一。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中美的情感所震动,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 唱歌舞台表演技巧【2】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

音乐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计划书

音乐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计划书 时间:2009-12-29浏览次数:548 一、项目实施背景: 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约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存在着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其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维护和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作了大量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新成果;而音乐、绘画、舞动(舞蹈)等教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据了解,目前日渐成熟的音乐心理辅导及治疗,已成为心理障碍疏导或医治心理创伤特殊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少年儿童。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少年儿童都不会排斥音乐,它可以满足情感的需要、激发好奇心,尤其是孩子们即兴创作的音乐既可以彰显他们的活泼的天性,又能为他们压抑的情绪提供一个宣泄的出口;而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也是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在潜移默化之中拉近了教师与少年儿童的距离,对疏导少年儿童的不良情绪、协调人际关系、铸造完善人格、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附件一:音乐心理辅导----奥尔夫乐器在心理游

戏中的应用)。 因此,在全国开展“儿童音乐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不仅能够充分表现出音乐在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具有其他言语和活动所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且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切实执行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我们期望更多的基层单位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参与到本项目的实施当中,也希望此项目能够在全国架构起一个有效沟通、共同提高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交流平台。 二、项目实施: 1、队伍建设: 做任何事情,人是关键因素。“儿童音乐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也不例外,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培养出一只专业的师资队伍,真正领悟音乐心理辅导内涵和理念,并最大化的加以运用是项目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资培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开展。一是在京定期开设师资特训班,外地学员统一集中到京参加面授集训;二是当地集体组织学员开展面授教学。专家授课团队由中国儿童中心统一派遣。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需遵循认知规律,不得随意跨越学习;同时为保障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每期学员不得少于20人;所有学员培训考核合格后,均由中国儿童中心颁发合格证书,便于今后科学有序的开展儿童音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摘要:歌唱整体平衡是达到完美歌唱的必须, 对歌唱中各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与管理, 让他们彼此牵制、彼此合作, 共同完成演唱。有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并真正实现理论来 源于实践并指导、促成实践, 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歌唱才能是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歌唱; 艺术表现; 完整体; 歌唱艺术是复杂、综合的艺术形式, 宇宙是自然平衡的一个完整体, 建立科学、良好 歌唱理念及方法, 通过对“人声乐器”的协调与运用, 使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灵活 的运用自己的“人声乐器”, 是一个长期、反复实践的过程。只有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 以创新的视角对于整体性歌唱进行研究, 结合丰富的实践的经验, 从舞台实践中总结、积累, 才能经受住舞台与时间的检验。 1 歌唱的相关因素 歌唱是人体本身所带的功能, 人们无法拒绝美丽, 声音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乐器, 古人 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说, 人体是“乐器”、又是“演奏者”,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作 为人体本身存在的“乐器”, 是歌唱有力的支持, 可以随身携带, 随时使用;气息作用声 带发出声响, 要发挥人生乐器的最大功能, 才能使声响通过共鸣腔体以保持最好的歌唱状态。 我国古代很多音乐论着对呼吸都有记载。声乐演唱第一想到的就是“呼吸”, 呼吸是 人体乐器的主要动力,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 歌唱的“呼”与“吸”是一组对抗的力量, 呼 吸的同时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情, 是人体在歌唱的状态下的声乐演唱的发声基础, 有意识的 对呼吸进行控制与调整同, 是声乐演唱的最终动力, 歌唱呼吸的吸气较为快而且短促, 需 要歌唱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呼吸训练, 呼气要长久而均匀, 并且只有具备扎实的歌唱呼吸能力, 并进行科学的调节与训练, 讲究歌唱呼吸的方法, 才能逐渐形成科学的歌唱。在歌唱中要根据歌唱作品的要求对自己的呼气和吸气进行 调整与变化。 在歌唱中, 要让气息能自由进出, 并与作品的风格、内容以及感情基调一致。另外, 同一作品中, 不同的部分也会因为歌词、感情等因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 此在基础呼吸方法上要有灵活性与机动性, 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歌唱者需要。比如在旋律与 歌词相对密集的语句中, 因为人的气息长度是有限的, 所以要偷偷的换气, 并且在这个过 程中我们不能影响作品的连贯性。再举个例子, 在比较抒情的作品中, 要使声门得到充足的气压, 气息要充足而连贯, 使声音饱满、充实, 以表现出乐句的绵延悠长。在声乐演唱中, 要提高音调, 要么靠气流的增加, 音准 与呼吸也有一定的关系。要使要求声乐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有的学生在唱高音时, 时常音高出现不到位, 这是因为不会调整自己的状态, 即可能是气息的不稳定引起的。

《音乐教育和心理学》读书心得[1]

读书报告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景谷县第二中学 严辉 2017年6月15日

读《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有感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是否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自己也能演唱呢?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第三,音乐的兴趣就在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兴趣首先是从求知的愿望中产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吹竖笛时,孩子们刚认识竖笛,别提兴趣多高涨了,虽然吹的不成调,但这就是学习的愿望。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学习中,坚持体验性,是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音乐学习的重要特点。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完成。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如“请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或内容为乐曲命名。”“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听着歌曲好

《音乐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例文.doc

《音乐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及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心理活动都在发生、发展和终止。所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时心理上可能会有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最佳方法,而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需要扮演好各种不同的角色才能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得以胜任。??一、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用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行为规范塑造学生的良好的审美心灵,教师必须清楚,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二、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和身心的健康。??三、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能通过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生活。??四、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音乐教学不光涉及课堂教学还涉及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音乐教师要将这两个方面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成为学校音乐生活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注意培养音乐积极分子和骨干,更要发挥好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组织观和集体观。??五、孜孜不倦的学习者:音乐教师要想把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自己就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强烈的再学习的意识,在现代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音乐教师的知识的容量和质量都是要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体系。 ?本书还非常系统地在音乐的很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

是一本音乐教师不可不读的书。?? ? ????? 生,您能说说您眼中的贝多芬形象吗? 客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贝多芬先生,他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后面拖着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呈现出悲剧;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他虽然严肃,但和我交谈时却浮现出善良的微笑。所以我觉得贝多芬先生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 主持人:谢谢您为我们所作的精彩描述。最后我们请出中心人物贝多芬先生。 主持人:贝多芬先生,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采访您,是想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您能给我们谈谈吗? 贝多芬: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所最宝贵的耳,今已听不出

智慧树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答案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答案章 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构成我们发音的主要器官有,请选择一项: A:喉头 B:声带 C:气息 D:共鸣 正确答案:声带 2、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A:耳蜗 B:前庭 C:半规管 D:听觉中枢 正确答案:听觉中枢 3、用尖锐的器具挖耳可能会损伤? A:听觉中枢 B:鼓膜 C:耳廓 D:听神经

正确答案:鼓膜 4、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A: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B: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C: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正确答案: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5、影响五音不全的因素有哪些,请选择1.听觉 2.视觉 3.声带机能 4.对音乐接触少 5.对节奏不敏感 6.笨 A:1、3 B:2、1、3 C:4、1、3、5 D:6、1、4 正确答案:4、1、3、5 6、下列哪些词是对美好、健康的声音的描述? A:松弛的 B:圆润的 C:紧张的 D:舒展的 正确答案:松弛的,圆润的,舒展的 7、具有传音、感音功能的器官是? A:前庭 B:耳蜗

C:听骨链 D:耳廓 正确答案:耳蜗 8、遇到巨响时,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是为了? A:减少或消除噪声 B: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C:以免戳伤鼓膜 D:避免引起中耳炎 正确答案: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9、人说话的时候声带是什么样的状态? A:拉紧的 B:放松的 正确答案:拉紧的 10、声带的厚薄和长短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A:是 B:否 正确答案:是 第二章 1、声音音区分为 A:无效音区 B:有效音区 C:潜力音区

各年龄段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初探

各年龄段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初探 【摘要】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教育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既包括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的研究,亦包含教与学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和研究观念的更新,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因此,经过对音乐心理学研究,制定一系列的音乐能力测试,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音乐能力结构会有较全面的把握。再比如作为教师要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就必须熟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与学的心理特点才能使自己掌握的东西为学生所接受,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来建造针对其个性心理特征的最佳音乐学习心理结构。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 A study of music education psychology for students from each rang of ages Music major SHI Qiu-li Abstract: Music education psychology is studying the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It includes both the stud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also includes the psychology rul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update of the idea of researches, the study of human be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eply, therefore, after studying the music psychology, we can set up a series of music ability tests and grasp the students’ music ability structure of different age g roups. Besides if teachers want to finish their teaching tasks perfectly, they must familiar with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ages, so that they can teach according students’ abilities and make students accept what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t up the best music learning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a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psychology 前言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学科。它是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既涉及了与音乐学相关的诸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影响。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但不能代替与等同它的研究。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和情感社会,而音乐就是科技和情感的结合点之一。可以说人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如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每一位歌唱者都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在考试、演出、比赛时,许多演唱者由于歌唱状态不佳,从而使演唱水平大打折扣。根据声乐艺术的特点,最佳的歌唱状态是由良好的生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技术状态这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并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声乐演唱中造成紧张的原因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因素,也就是心里状态不正常。所谓心理状态,指的是当前时刻脑功能的积极性或心理活动水平。起码的水平,就是觉醒水平,这种心理活动水平,当遇到紧急时刻则产生应激状态。心理状态好比是心理活动的背景,一切心理活动都在它上面进行,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规律就可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演唱者的觉醒水平直接影响自身的演唱控制活动水平,在不同的应急状态下,演唱者调动各种心理潜力应付紧张局面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的大敌。临场过分紧张就会忘词、走调、声音颤抖,和平时的正常水平相差甚远,甚至判若两人。一个演唱者临场紧张时产生了一种害怕、不能自信、犹豫不前的情绪,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这个兴奋的程度超过了演唱者的控制能力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歌唱以及想象进入情景、角色的指令就受到了紧张兴奋中心的强烈干扰,于是指令的传达变形,原有的长期练功形成的一定程度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的固定联系也被打乱,破坏性的效应就会无情地出现了。 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紧张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一个歌唱者的身上,常有这种现象,有些学生自身条件好、乐感也好、歌唱技术过硬,但是一到考试、比赛或是参加演出活动等场合,就会紧张失常,在歌唱的过程中心跳加速、呼吸快而浅、手冰凉、腿发抖、脸色苍白;更有甚者记忆力突然出现空白、忘词忘谱、节奏错乱、出现跑调现象。可见解决学生的演唱中的紧张心理在歌唱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歌唱中的形体表演

浅谈歌唱中的形体表演 发表时间:2008-12-16T16:47:53.9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刘晓明 [导读] 摘要:声情并茂的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具备神形兼备的表演,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歌唱有一个好的开端。关键词:声乐演员舞台形体表演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摘要:声情并茂的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具备神形兼备的表演,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歌唱有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声乐演员舞台形体表演声情并茂神形兼备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动作,这种演唱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而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就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这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我国京剧,经历了一两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有着程式化的舞台艺术表演方法,概括为“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口)。著名京剧艺术家侯喜瑞说:“‘做’就是说以表演为主。‘表演’不论是哭、笑、惊、喜……都得通过手、眼、身、步、口五法。”侯老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凡属声乐舞台表演艺术总是将演唱与“神形兼备”的表演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演唱者的责任是不仅自己具有美妙的情绪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大众也具有相同的感觉。因此,声乐演员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舞台艺术表演方面的问题。 一、手势是传递感情无声的语言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自然离不开手势的表演。手势是人类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唱戏有唱戏的“架势”,而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并且要按歌唱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同样需要有一定的“架势”的,但这种“架势”要摆得恰到好处。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中,应该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手势动作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根据歌曲的内容需要,灵活自如地做一些手势表演。大体可归纳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自然、协调,做到随情而动,把手势动作放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 二、眼睛是心灵之窗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一首歌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说是“美寓其中”的基本条件之一。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中美的情感所震动,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 三、面部表情丰富自然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今译:“大凡喜、怒、哀、乐、爱、憎、惭、惧这八种情绪,是人们用以接触事物传达感情、区别对待各种属类而不可能溢出范围的呀。”)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虚假的感情则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感情,感情不同表情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这种共鸣的获得,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演唱者的再创作。例如《大森林的早晨》,当演唱这首歌曲时,眼前就要立刻出现晨雾、青山、流水、树木、鲜花、飞鸟等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像诗一样清新优美的画面。各种表象同样都会清楚地呈现在眼前。声乐演员在舞台上面部表情的表演,要掌握贴切、真实、自然的要领,切不可矫揉造作。要贴切,就要表里如一。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四、形体表演大方得体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声乐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声乐演员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人有了“精、气、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有了“精、气、神”,神经系统就能协调全身松与紧的控制力和“台步”的节奏,使观众马上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男演员真潇洒、英俊!”“这个女演员真漂亮!”声乐演员就是艺术的表现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体现艺术的风度,就应该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美! 人类社会就是由各行各业不同职务、不同地位的人组成。不同的职业、职务,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经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身份特征。声乐演员需要经常注意仔细观察,去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将角色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使自己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声乐演员只要在生活中留心对人进行细致的观察,随时都能得到观察的结果。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例如当演唱《英雄赞歌》时,要被战斗英雄所感动;当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要被美丽的草原的景色所陶醉;演唱者要使人受感动,首先自己先受感动;要使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要想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必须动用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 总之,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必须具备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使表演更加形象。声乐演员的高超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扮演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声乐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课题。

音乐教育心理学

音乐教育心理学 一、论述300字以上、30’ 1、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器乐教学中的利与弊 2、谈对多元智能研究的理解并结合音乐教育讲述自己的看法 二、简述 1、在发现学习中布鲁纳认为教师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1)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 (2)注意新旧知识的相融性 (3)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的技能 (4)在发现学习中,必须将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结合起来 (5)布鲁纳说均衡的学校教育的宗旨,显然是使儿童在必要时,能凭直觉前进,在适当时能进行分析。 2、简述螺旋形音乐课程模式 这个模式把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容确定为16层螺旋,每一层都可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都由5种音乐基本结构要素组成,其中1—12层是力度、曲式、音高、节奏、音色;13—16层曲式、音高、节奏、音色、和声音型。同一要素每次在高一层螺旋上的重视,都表现为一种更高、更完善的水平,而与要素相关的音乐概念共有近百个,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在各层螺旋上。既反映了学科的逻辑进程,也代表了从小学三年级到中学阶段的学生各时期的水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心理学 广义讲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

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

、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2、音乐的记忆能力 使大脑听觉思维的音乐表象储存能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记忆能力是音乐活动的基础能力之一,记忆力通过记住音乐的主题、旋律、音乐的前后对比和发展而获得整体的感知。 3、音乐测试 包括音乐能力的测试和音乐学习的测试。音乐能力测试:属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偏重于评价个体的音乐心理品质,即个人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和潜能。音乐学习测试:适用于对学校或班级音乐学习效果和学习程度的测量,主要为了音乐教育的研究和管理。 四、选择 1、音乐教育分为三大类:普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 2、西方音乐功能论哲学观代表人:保罗哈克 3、普雷马克原理,行为主义,强化中——高频代替低频——练好琴可以看电视。 4、伦德纳迈耶《音乐的情绪和意义》形式论代表人,同型论。 5、爱德华汉斯里克《论音乐的美》自律论。 6、大卫艾略特,实践论强调行动、重视过程;反对者,雷默,形式论,以音乐为本。 7、布鲁纳认知主义心理学概念学习理论曼哈顿维尔螺旋音乐课程。 8、柯勒大猩猩实验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9、桑代克“小鸡”、“饿猫”实验尝试错误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皮亚杰守恒定律儿童具备守恒能力。 11、赫尔姆霍茨1863《音的感觉》,斯图姆夫1883《音乐心理学》 12、认知心理学:韦特海默(德)是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歌唱心理对演唱的意义

歌唱心理对演唱的意义 2012-05-30 10:35:19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 摘要: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够极大的增强表演者的音乐素养水平,反之,就会对表演者造成负面的影响。作为人类艺术的瑰宝,歌唱艺术在音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歌唱心理便悄然走近了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歌唱心理;歌唱意识;感知和表象 心理学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飞速发展,实践证明它已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音乐则又是最贴近人类心灵的艺术品之一,音乐用美妙多变的声音讲述表达着人类多种不同的情感世界。20世纪初,利用深奥的心理学知识理论体系来研究人与音乐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试图找出其科学的规律,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心理学便逐步产生了。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心理因素的支配和调控,所以心理因素直接关系到表演者的实践能力。 一、歌唱心理的产生 歌唱心理早在300年前的意大利教学中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共鸣。1855年以前为世界声乐艺术“凭感官的直观教学”的时代;1855年西班牙的加尔西亚发明喉境,声乐艺术进入“技能训练与生理学相结合”的时代;1932年西肖尔发表《微颤》,世界声乐艺术进入了“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声乐领域里萌发了一门新科学——声乐心理学。第一个在我国提出建立声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来源于声乐艺术实践,又为声乐艺术实践服务。从声乐艺术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声乐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 二、歌唱心理的感知和表象 首先,在声乐教与学中,各种领域声乐理论知识、技术动作的掌握、各种声乐技术技巧的练习活动都是通过感知来完成的。其中包括空间感知、时间感知、运动感知。空间感知是物体空间性的反映,歌唱者的空间知觉越敏锐、精细,越能较快的掌握;时间知觉要求在教学中保持平稳的速度,不因歌唱者情绪高涨时越唱越快,调性越唱越高,情绪不好时越来越慢,调性越唱越低;运动知觉是控制呼吸、发声、咬字、吐字以及形体等自身运动,是保证声乐技术的关键所在。 其次,表象对声乐教学没有直接但有间接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能直接从感知开始,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肢体进行指导示范,引导学生恢复必要的表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当表象直接依赖于知觉的时候,表象最容易出现。表象既有直观的形象性,又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发展表象的自然途径,应该尽可能的,让视、听、嗅、触等多种感觉参加活动。例如,在讲解声音训练时,如何尽量使声音保持高位置,可以想象声音不在腔体内,而是额头前约十厘米的地方歌唱,或讲解吸气时,想象“闻花”、“打哈欠”来引导学生,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二)声乐听觉表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完成,如果没有声乐听觉表象歌唱就不能实现。比如,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连唱时,首先应该用二、三度音程距离较进的模进,小跳进旋律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唱跳音时,则应该用音程距离较大的四、五、八度进行练习,这种旋律结合与技术要求一致性容易形成清晰的知觉表象。 三、歌唱心理的记忆与思维 在此基础,记忆是巩固所学声乐理论知识、技术技巧的唯一心理因素。记忆储存了多种的歌唱运动模

浅谈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浅谈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摘要:教育是有系统的影响下一代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0世纪教育的发展需要许多学科的支持,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 关键词心理学音乐教育关系 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并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适合一定学科结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使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同样需要遵循心理学原理,根据高校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结合音乐结构的心理学特征,将音乐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下面来阐述一下心理学与音乐教育两者的关系: 一、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懂得音乐心理学知识 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首先涉及的是听觉和动觉,接着便是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并对音乐做出反应。学生由感知客观音响到对音乐对出主观的心理反应,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了解音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且将其应用于实践,才会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感情过程,才会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懂得音乐学习的心理学原理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其中有关学习心理学的原理更为重要。懂得音乐学习的规律,掌握音乐学习的理论,是成功进行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发现学习法、强化学习理论,等等。因此,懂得当代有关学习的理论,并将之与音乐教学实际相联系,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运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更为有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根据他们不同的程度分别教学,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有所提高,进而充分发挥。 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的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才能,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和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由于它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各种理论重视科学实验的根据,从而逐渐修正了音乐上的纯理论推测和凭主观印象产生的理论,并且与音乐美学的理论联系起来,构成音乐学中的一个部分。 二十世纪初,西肖尔与他的学生发展了许多测验视、听和运动知觉的仪器,可以把演唱和演奏中的音高、音色以及颤音等的波谱印录下来,对其中的任何特定因素抽出来进行单独分析。他特别注重颤音的分析,提出了音高辨认中存在的“正常错觉”现象。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颇有贡献,他认为在音乐才能中,调性感、节奏感、音乐听觉的观念等是音乐才能的核心。 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

浅析歌唱心理的培养

1 绪论 声乐,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各种技巧技能的适当运用而形成的综合性表现艺术。一首歌曲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还有演唱心理的影响。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机能共同参与下的多功能的运动。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发挥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初登歌坛的新手,在台下唱的不错,一上台就像换了一个人,演唱大打折扣,手足都紧张的不能自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有些歌手本来练习的滚瓜烂熟的节目,一到上场演出虽很用心的去演唱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表演者身上,即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他

们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掌握好,才能在歌唱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声乐表演又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然而情感的表现也是靠心理来调控的,歌唱者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技巧并达到其艺术表现目的。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当歌唱者面对大庭广众进行演唱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各种来自主观和客观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演唱心理产生种种积极和消极的思想与状态;而每个人的情绪、个性、气质、能力等各方面,也直接对其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由于心理因素从而影响演唱结果好坏的现象感触颇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分别论述如下: 一、内在因素的影响

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蔡薇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和共呜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但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对歌唱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唱的很好,离开老师自己就找不到歌唱的方法;另一种是平时练的滚瓜烂熟,一到考试就大打折扣,不是忘词就是跑调。这两种情况都是学生在歌唱时非正常心理状态的表现。 嗓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心理的支配。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大多是凭直感调节有关肌肉活动的,因此心理作用在声乐教学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当我们了解到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上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按科学的心理方法展开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心理的调控。所谓正确的心理状态,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在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指挥活动。这种心理状态在初学声乐时首先要建立起来。正常的心理状态表现是,在训练或演唱时,全身放松,但不是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紧张;积极热情主动听讲及训练歌唱,但不慌乱。因为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肌肉与神经才不会僵硬,使得与歌唱有关肌肉处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中,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调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保持温和热情的教态,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在心理上获得放松。 歌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观察,这些器官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如果心理有负担,就要影响发声与歌唱。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当他知道音的高度时,如A2,说什么也唱不上去,可有时竟在不知不觉中唱到C3,当你告诉他是C3时他又不会唱了,这是由于心理上失控,心情紧张,气息上浮,身体僵硬的缘故。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冷静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身体的各器官充分放松,或做一些放松动作,千万不可急躁、训斥和挖苦学生。 歌唱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从心理到生理的一系列理解、掌握、熟练的过程。能否在发声训练中充分运用启发和诱导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 在发声训练中,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机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辨,而采用“比喻”的方法,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教学手段。例如,在形容发出声音时,我们可以用“强”或“弱”的听觉概念来说明它的用力程度,也可以用“圆”或“扁”的视觉概念来说明声音位置的高低。在要求学生打开喉咙时,常用“打哈欠”的感觉来启发引导。尽管比喻有时并不一定合乎发声技能的实际,但确切生动的比喻,能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所要达

浅谈歌唱心理的培养

浅谈歌唱心理的培养 浅谈歌唱心理的培养 摘要: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声乐的技巧性,艺术性,同时也在考察我们的心理素质,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把自己所学正常发挥出来,这需要培养我们歌唱时的心理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这样不仅仅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并且有益于演唱者整体歌唱能力水平的有效发挥并充分展示出来。 关键词:声乐心理歌唱培养 前言:歌唱艺术是人类在长期歌唱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产物,歌唱者在声乐表演中,始终贯穿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完整地表现艺术作品并提高其表演艺术水平的重要保证。心理素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歌唱实践能力!人类的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良好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对歌唱行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歌唱心理是指歌唱时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歌唱心理与歌唱行为相互影响并紧密联系着。演唱者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在歌唱中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直接影响着歌唱技巧的发挥与演唱者的艺术表演力、感染力,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歌唱实践能力。其次,歌唱心理直接影响到歌唱者演唱时生理机制的平衡力。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只有用良好的心理去控制、协调自己的各个生理器官,使他们处于自然、灵活、和谐的状态,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所以,良好的歌唱心理培养对于一个声乐演唱者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 演唱歌曲时的要素 1.1注意力。 在演唱时,注意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唱者的心理活动是否能有明确的方向,

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注意力起到了至关的作用,没有了注意力,演唱者就会比较盲目的去歌唱,这样是没有效果的。再就是,注意力能根据一个人的思想、兴趣和爱好,把心理活动集中到某一对象上,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演唱者对其他事物所受到的干扰,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演唱。我们要正确的去认识演唱者的注意力,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1.2情绪 同时,演唱中,我们也要注意歌唱时的情绪。歌唱中的情绪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演唱中,情绪的好坏能够对歌者能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歌者更好的去表现。由于情绪的正确的调整,能够使演唱者在歌唱中更加的让自己身体放松,能够让歌者更完美的演唱作品,从而带动观众的气氛,也就更能够让观众认真的听你演唱,也能让观众更进一步的去理解作品、欣赏作品。 1.3技巧性 在声乐学习中,作为一名学生来说,认真观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在老师示范的时候去了解老师发声时候的共鸣腔体在哪里,同时思考,相对于老师的示范,自己的共鸣腔体的位置是否正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集中注意力找到歌唱的位置等等。不集中注意横膈膜的扩张与收缩,就会引起提胸吸气,导致歌唱时的“根基不稳”;不注意张大嘴吸气、打开喉咙歌唱,喉咙就会用力。 1.4良好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歌唱实践能力!人类的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良好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对歌唱行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歌唱心理是指歌唱时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歌唱心理与歌唱行为相互影响并紧密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