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

摘要:旅游资料作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其英译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游客们对中国名胜古迹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本文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的英译问题。旅游资料的两大英译原则是“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

向” 。在翻译方法上,可主要采用音译加释义、直译加意译两种方式。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和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传播中国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涉外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向海外游客宣传本地旅游品牌,不仅是旅游战略中的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翻译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

H J八、、八、、夂_

。旅游资料中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如何克服文化差异而达到准确、有效的翻译呢?本文运用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来探讨这问题。

一、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是由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于1971年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赖斯把文本功能作为评价译文的个标准,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译文的功能特征而非对等原则,即应该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种新的模式,从原文和译文功能之间的

关系来评价译文。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

( Skopostheory )。其主要概念是:“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方法。1997年,德国学者诺德(Nord) 出版了《目的性行为一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提出了“功

能+忠诚”原则。“功能是指使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以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因素。忠诚是指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人之间的多边关系” 。“功能+忠诚”模式同时兼顾了翻译中所涉及的三方(翻译发起者、译文接受者和原文作者)的合法利益,而译者正是三方利益冲突时的协调者。

总之,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翻译目的或功能为核心,同时兼顾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人之间的多边关系的理论,它从新的视角对翻译行为做出了诠释。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旅游资料的翻译进行简要分析,分析标准则依赖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和忠诚原则。

二、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旅游资料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美酒佳肴、文化娱乐、花虫乌鱼、绫罗绸缎、传说掌故、诗词歌赋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恬。

因此,翻译旅游资料时,如何处理这些文化信息成为译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中国旅游宣传资料的功能主要是向潜在的旅游者介绍

和宣传中国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文化,以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

兴趣,刺激起他们来中国旅游的动机。因此,翻译旅游资料有两个目的:

是吸引游客参观,二是传播中国文化。前者要求译者要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后者要求译者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这就要求译者必须遵循“忠诚原则”,在翻译发起人和译文接受者之问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在翻译方法上主要采用音译加释义、直译加意译两种方式。

(一)音译加释义

这种翻译方法主要用于富有文化内涵的地名、人名及部

分菜肴名称的翻译。旅游景点名称有的出自历史典故,有的出自神话传说,有的富于诗情画意,有的饱含人生哲理,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音译的办法。至于旅游景点的历史名人,更是该景点的独特文化,也是游客重点了解的内容,也不能简单音译。因此,这类名称在旅游资料中第一次出现时,应该在音译的基础上另加释义,通过括号注释、

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等方式对音译进步做出解释。

音译是外国人与中国人在地名上的种认同,因此能建立

文化传播的桥梁,释义则有助于游客理解与接受中国文化。二者的结合才能达到既传播中国文化、又方便外国游客的双重目的,从而使译文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做好音译后的释义,译者必须要对音译主体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很好的理解。如:我国著名的旅游

胜地“九寨沟”是因沟内有九个藏寨而得名的,如果只音译为Jiuzhaigou,不仅不能有效传播该地的文化,而且不利于外国游客理解,因此可以采用音译加释义的方法,译为Jiuzhaigou(the Ravine of nine Tibetan villages)。再如海南省的著名景点“天涯海角”可译为Tianya-HaUia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the edge of the sea )。

至于旅游资料中的人名的翻译,应在音译之后加上同位语释义,方能达到翻译的双重目的。例如:“炎帝陵历代为炎黄子孙敬奉先祖的圣地”,可译为:The MausoleumOf Empe ror Yandi.1egenda ry god OfChinese agriculture ,has ever ‘s ince beena holy D lace where the Chinese people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原语读者大多知道炎帝是传说中的农耕之神,因此原文中没有出现相关的注释信息,但对外国游客来说,如果没有增补的释义( 1egendarygod of Chinese agriculture),他们会以为炎帝是中国某朝代的帝王。

菜肴名称大多可借助原料和烹饪法译出,,如:熏鱼

(smoked fish),红烧肉(braised pork with brown sauce)等。但部分源于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的菜名,其名称既不反映原料,也不反映烹饪法,只能借助音译加释义的方法。如:“粽子'可译为Zongzi,a pyramid-shaped rice pudding wrapped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 (二)直译加意译中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相差甚远,为方便外国游客,在英译旅游资料时,有必要对某些具有特殊涵义或涉及民族风情的词汇多加些解释,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

例如,我国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是纯正的傣家风情,傣族人民通过泼水祈求快乐、祥和。如果只译作“ Water SprinklingFestival”,在外国游客看来就是互相泼水的节日,而对该

节日的由来、意义、民族文化都不了解,所以最好译为“ Water SprinklingFestival-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sprinkling water to one another ” 这样的译文不但有效地传播了中国的民俗文化,而且迎合了外国游客猎奇的心理,实现了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事实上,旅游资料中的很多词汇都可以用此种方法来翻译,例如:

白娘子:Lady White,the legendary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

叫化鸡:beggar's chicken(bakedmud-coated chicken )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有

时为追求最佳功能和效果,也可采用其它方法。如:庐山风

景名胜区中的“鹰嘴崖”,如音译为Yingzuiya Cliff,就不能概括其山势情况,倒不如直译为EagleBeak Cliff,可以使旅游者

产生丰富的联想,倍增形象感。此外,对于那些已被外国游客所熟悉的中国文化,甚至可以采用直接音译的办法,如饺子(jlaozi)、功夫(gongfu)、豆腐(doufu)等。

值得注意的是, 在翻译旅游资料时, 切忌望文生义。如:苏州著名景点“寒山寺”曾被译为“ Bleak Mountain Temple ” 和“Temple of Cold Hill”,这两种译法都把“寒山”理解为一座山。其实,“寒山寺”是因唐贞观年问高僧寒山曾主持此寺而得名的,因此,正确的译法应为“ Hanshan Temple”。

三、总结旅游资料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了解这些文化内涵的译者往往会望文生义,其译文则会违背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达不到有效传播文化的目的。

正如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所言,翻译绝不是字符之间的简单替换,而是种有目的的行为,是种典型的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旅游资料的英译作为民族历史文化对外宣传的道窗口,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让海外游客在欣赏我国名山大川之余,更能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认知和了解,使涉外导游真正成为“友谊的使节、文化的传播者”,使中国文化大步走向世界,是每位旅游资料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而注重翻译“目的”和“功能”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无疑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