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Windows 2000 + Office 2000)

(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专业等民、汉本、专科班用)

I前言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 2000操作系统,3.Office 2000, 4.计算机网络。大纲要求分为“重点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对概念和理论方面的要求;“重点掌握”和“熟悉”是对方法、操作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本教学大纲使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专业五年制民、汉本、专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地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2.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突出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 教学时数:民、汉班均为72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习:24学时,大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与实习采取交叉执行。

Ⅱ正文

第一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1.教学目的: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的文化形态业已形成,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计算机文化的进步,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教学要求:

了解:

1.计算机发展简史;

2.计算机文化的概念与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3.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熟悉:

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计算机文化包含的内容;

4.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三种模式;

5.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重点掌握:

1.信息和数据的概念

2.区别与联系;

3.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4.现代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5.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6.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所包括的内容。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发展。

2.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

3.计算机应用。

4.信息素养与知识保护。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教学目的: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各部件基本功能;主要技术指标、使用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及相关概念。

2.教学要求:

了解: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汉字的输入编码、机内码、国标码、字形输出码、GBK字符集的概念。

熟悉:

1.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及功能、数字编码的概念;

2.常用的编码:数字、字符、汉字编码。

重点掌握:微机的基本组成及软、硬件的基本概念;

1.操作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功能和特点;存储器的种类;

3.存储容量、地址、位、字节、KB、MB、GB等的概念;

4.指令、指令系统和程序的概念;计算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的概念;

5.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3.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微机硬件组成。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第三章中文Windows 2000

1.教学目的:

掌握Windows 2000继承了以往窗体产品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使操作更简单、界面更美观。Windows 2000追求硬件维护的简单化,主导“即插即用”的风格,使广大计算机用户不需了解太深的计算机技术,就能进行系统维护。

2.教学要求:

了解:

1.Windows 2000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安装方法;2.Windows 2000主要系统工具“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使用;

3.管理和控制用户的权限。

熟悉:

1.Windows 2000启动和关闭的方法;

2.Windows 2000控制面板的使用;

3.Windows 2000主要附件“画图”、“写字板”、“记事本”、“计

算器”的使用。

重点掌握:

1.鼠标的五种操作方式;

2.鼠标指针的形状及含义;

3.Windows 2000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4.基本概念、窗口及其操作、菜单及其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命名方法和规则:目录、盘符和路径的概念;

5.Windows 2000的资源管理、文件管理和程序管理系统:“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6.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磁盘管理、“回收站”等的使用;7.Windows 2000“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的使用;

8.文件和文件夹的编辑、设置属性、文件关联等操作;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

9.选用和屏幕显示、汉字输入;

10.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3.教学内容:

1.安装Windows 2000。

2.鼠标操作。

3.Windows 2000的启动和关闭。

4.Windows 2000运行特征。

5.中文输入法。

6.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

7.Windows 2000的文件及其文件夹管理。

8.Windows 2000常用工具。

9.系统维护工具。

第四章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0

1.教学目的:

在掌握了Windows操作基础上,学习Word2000的基本概念,掌握Word2000的具体操作,使学生能够在Word2000环境上做一个图文并貌的Word文档,并可打印出来。

2.教学要求:

了解:

1.办公集成软件Office的组成、用途、特点、运行环境

2.模板的概念

3.题头、脚注、尾注和批注的设置

4.宏的概念

5.合并功能

6.超级的概念、使用方法

7.目录、索引的建立

熟悉:

1.Word 2000安装、启动和关闭方法

2.Word 2000的工作窗口(包括标题栏、工具栏、菜单栏、状态栏和

文档窗口);

3.视图概念,页面视图、普通视图和大纲视图的使用

4.数学公式排版

5.艺术字、公式编辑器、图表的使用

6.语法检查

重点掌握:

1.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开、关闭和打印

2.编辑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本的选定、修改、复制、移动和删除3.Word 2000的基本文字编辑方法:插入、修改、删除、查找、替

换、移动、复制等

4.利用Word 2000进行正文的编辑,字体、字型、字号的选择,字间

距、行间距的设置,分页、段落处理、分栏,使用编号和项目符号的

方法

5.文档的排版方法:字符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编排6.制表和表格处理,生成表格,表格中输入文本,修改表格,表格的计算与排序

7.图文混排方法

8.设置页眉和页脚,插入页码的方法

3.教学内容:

1.文字处理软件概述

2.中文Word2000安装、启动和关闭方法

3.文档的基本操作

(1)介绍中文Word2000的工作界面

(2)文档的打开、输入与保存

(3)文档的编辑

4.文档的排版

(1)字符格式化

(2)段落格式化

(3)页面格式化

(4)模板、样式与向导

5.图文编排

(1)插入剪贴画和图片

(2)插入图形文件

(3)编辑、设置图片格式

(4)插入艺术字

(5)绘制图形

(6)使用文本框

6.表格的处理

(1)表格建立

(2)表格编辑

(3)格式化表格

(4)表格的计算与排序

7.Word 2000的其他功能简介

(1)宏的使用

(2)合并功能

(3)数学公式排版

(4)超级

(5)域的使用

第五章中文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 2000

1.教学目的:

Excel 2000是Office200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00除了具有一般表格处理软件各种二维表格的功能

外,还可进行多表处理或多工作簿处理,具有图表功能和数据库管理功能,从而使制作出的报表图文并茂、清晰明了,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用户的实际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Excel 2000系统的功能特点,组成。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和打开工作簿的操作。了解电子表格单元格中三种数据类型的特点和输入方法。工作表的中的数据编辑,了解公

式运算与函数运算的相似点和区别。公式运算的特点和方式,函数运算的特点和方式。通过数据,创建图表的制作,编辑和图表的格式化操作,了解数据清单的概念和创建数据清单的操作,数据清单的编辑和数据的排

序。掌握数据清单的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的操作。

2.教学要求:

1. Excel2000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掌握Excel 2000的窗口组成

3.学会创建、保存和打开工作簿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4.三种数据类型的特点,数字字符和数字数值的输入区别 ,工作表及单元格数据的操作。

5.了解公式运算的最大特点是可单项运算也可四则运算;而函数运算只能单项运算。了解公式运算

符及优先级的要求。

6.通过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掌握图表的编辑,图表的格式化。

7.掌握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清单的编辑, 数据的排序。

8.掌握合并计算的操作方式,掌握分类汇总的特点和操作方式。

1.教学内容:

1.Excel 2000概述

2.Excel 2000窗口的基本结构

3.表格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

4.新建、保存和打开工作簿

5.编辑数据

6.输入数据

7.工作表的编辑

8.设置单元格的格式

9.公式和函数

10.公式的复制与移动

11.单元格的引用

12.图表的制作

13.创建数据清单

14.数据清单的编辑

15.数据排序

16.数据的筛选

17.合并计算

18.分类汇总(选择讲解)

第六章中文幻灯片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00

1.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概念及PowerPoint 2000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制作演示文稿,表达信息的能力。

2.教学要求:

了解:

1.PowerPoint2000的基本功能,PowerPoint2000的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2000的窗口组成

2.PowerPoint的有关术语:幻灯片、模板、母版、视图、演示文稿等

3.演示文稿的打包

4.演示文稿的打印

熟悉:

1.PowerPoint2000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

2.PowerPoint2000的各种视图的基本特性

3.PowerPoint2000的图文处理:文本框、图形、图表、表格、图片、艺术字

4.幻灯片放映,添加特殊效果

重点掌握:

1.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插入、修改、删除、选定、移动、复制、查找、替换

2.幻灯片的基本编辑:插入、删除、选定、移动、复制、幻灯片顺序的更改、项目的升降级

3.文本的格式化,应用设计模板的使用,幻灯片母版的修改,幻灯片版式、项目符号的设置

4.演示文稿中超级的创建与编辑

教学内容:

1.中文PowerPoint 2000 简介:

(1) 启动、退出PowerPoint 2000 和保存演示文稿

(2) 常见的相关术语:演示文稿;幻灯片;版式;模版;备注页;讲

(3) PowerPoint 2000的工作环境窗口

2.演示文稿的制作

(1) 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2) 利用现有的Office文档建立或组成演示文稿

(3) 演示文稿的浏览和编辑

3.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

(1) 幻灯片母板

(2) 幻灯片格式化

(3) 幻灯片背景改变与幻灯片重新配色

(4) 应用设计模板

(5) 创建自己的设计模板

4.动画、超级和多媒体应用

(1) 制作动画效果

(2) 超级

(3) 幻灯片中的多媒体应用

5.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打印

(1) 播放演示文稿

(2) 演示文稿的打印

6.打包演示文稿与网上发布

(1) 打包演示文稿

(2) 网上发布演示文稿

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1.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及相应的文件格式,并能区别不同;掌握多媒体计算机(MPC)的组成及配置;

能独立使用Windows 2000系统中的多媒体功能和目前流行的多媒体软件。

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目前一些多媒体套件的特点和使用。

2.教学要求:

了解:

1.多媒体采用的关键技术

2.多媒体发展与应用 Windows 2000系统中的多媒体功能

3.Windows 2000系统中的多媒体功能

熟悉:

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多媒体的特点

3.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及文件

4.多媒体微机MPC的组成

5.多媒体套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自学)

3.教学内容:

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微机MPC) 2.多媒体的特点:

(1) 集成性

(2) 实时性

(3) 交互性

(4) 数字化

3.多媒体关键技术:

(1) 数据压缩技术

(2) 大容量CD ROM、DVD ROM光盘技术

(3)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4)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5) MMX媒体扩展技术

4.多媒体的基本元素(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及其文件(音频文件和图形文件)格式

5. Windows 2000的多媒体应用和常用的多媒体软件

(1) 设置多媒体属性

(2) 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和接收音频、视频文件

(3) 使用CD唱机播放CD、使用录音机录制声音

(4) 利用常用多媒体软件截取声音或视频片段形成文件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教学目的:

在学习了Windows2000基本操作基础之上,学习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模型、网络联接等方面的知识。熟悉Windows2000用关网络方面的应用。掌握关于Internet网络的相关知识以及使用IE浏览器查询、浏览、下载信息的能力。掌握电子的接收、阅读、发送的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3.常用局域网操作系统

熟悉:

1.计算机网络模型

2.常见网络连接设备的识别、功能和作用

3.个人用户连入Internet的方法

4.Intranet基本概念

5.Windows 2000所提供的网络功能

重点掌握: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分类

2.掌握网络协议的概念与作用

3.掌握网络拓扑结构

4.掌握网络互联协议

5.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

6.掌握因特网基础知识:域名地址、(电子)地址、URL地址、文件传输协议、服务

7.掌握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浏览的方法;接入因特网,从因特网上下载文件等

操作;信息的查找,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8.掌握申请电子、编写电子、发送和接收电子。

3.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模型

3.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4.因特网

:连入Internet、Intranet技术、防火墙技术、Window2000的网络应用、IE浏览器、电子浏览器Outlook Express

第九章网页制作初步

1.教学目的:

了解网页的多媒体元素, 网页的运行环境。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技术,能够掌握基本的HTML语言书写方法,学会使用FrontPage编写网页技术。

2.教学要求:

了解:网页制作的基本原理及技巧;使用HTML语言实现插入滚动字幕;

Web技术。

熟悉:HTML文档的基本结构;设置文本格式;设置超、插入图形、制作表格、版面规划。

重点掌握:HTML语言的常用控制标记的使用。

3.教学内容:

1.HTML语言

(1) 创建简单Web页

(2) 超级

(3) 文字控制

(4) 图像和动画

(5) 整体控制

(6) 表格标记

(6) 其它控制标记

2.Web技术

3.FrontPage 2000

(1) 超

(2) 图像控制

(3) 表格控制

(4) 动态元素

(5) 框架技术

第十章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自学)

1.教学目的:

掌握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会使用常见的杀病毒软件。

2.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作用。

熟悉:掌握计算机病毒概念、特征及判断方法、常见的杀病毒软件使用方法。

3.教学内容:

1.计算机病毒

(1)病毒的本质

(2)病毒的特征

(3)病毒的防御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1.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计算机数学教研室执行。

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等。

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相互讨论,理论与实习在课堂上相互交替,理论知识让学生在

课堂上,通过实习即可理解。重点内容课堂讲解为主,了解内容以自学为主。

4.考核方式:考试参加自治区教委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部分。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网络以及Internet 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 知道《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和该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学科的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和手段及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 的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 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 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 是指对这门学科中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方法、手段及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员必修课。通过学习,测试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它是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领域基本的名词术语,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2.正确理解微机及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3.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声音图像处理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常识 (1)计算机常用术语:位(bit)、字节(byte)、存储容量(KB,MB, GB,TB)、ASCll码 (2)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3)微型计算机工作平台:视窗、网络、多媒体等 (4)计算机病毒的常识:定义、来源、特点、表现、预防与清除 (5)软件的知识产权常识:商品软件、共享软件(shareware,PD)、自由软件(freeware) 2.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功能框图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主机: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ROM、RAM) ②外设: ·外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 ·其他外部设备(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 ·软磁盘、硬磁盘、只读光盘的使用常识 键盘、鼠标器的使用常识 ·软件系统 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 程序设计的常用术语:源程序、目标程序、运行程序、编辑、编译、解释 人机交互方式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1.操作系统的应用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35 计划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自学参考书。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书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全书共14个项目,主要包括了解并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新技术、学习操作系统知识、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编辑Word 文档、排版文档、制作Excel表格、计算和分析Excel数据、制作幻灯片、设置并放映演示文稿、认识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做好计算机维护与安全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1. 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 2. 熟练操作Windows 10操作系统; 3. 能够使用Office常用软件制作各类常用文档;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为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教学形式为基础知识掌握+案列讲解+实例训练。相对于过去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方式,改革后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学习,通过更多案列,让学员学习到更实用的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计算机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36 学分: 3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公修课一、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属于国家教委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和第三层 次课程,它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本课程属于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教育部早在1994年就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定了明确 目标,为了使学生具备21世纪需要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教育部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

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中,该门课程都普遍受到了重视。 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层次: (1 )具备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 )具有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 )较为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3/XP )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 的常用组件(Word 、Excel 、PowerPoint 、FrontPage )的使用方法。 (4 )可以方便的使用汉字。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 浙工大之江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采用教材:国家统一试题库不同模块的培训教材。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及部门已将其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相应的培训及技能鉴定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根据劳部发[1996]19号《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开展这项考试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促进其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应用人员的使用水平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对高新技术应用人员的择业、流动提供一个应用水平与能力的标准证明,以适应劳动力的市场化管理。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和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考试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程序完成具体的作业任务,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采用模块化的培训考试设计,根据不同领域中的计算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06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学分 适用对象: 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将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两部分,基本技能培养主要解决基本操作问题,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课时36学时;课堂实践36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期,内容有: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三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五章常用工具介绍、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结构按模块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直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1999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001 英文名: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 前置课:无 后置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或程序设计基础 学分:4学分 课时:60课时(其中实验课30课时) 主讲教师:周松,王维民,周晓飞,汤晖,刘凌波,吕捷,徐旭,丁元明,赵明,刘春玉,张文杰,黄波,朱小英等 选定教材:张福炎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内容为: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数值、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原理;介绍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习或实验课的形式,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编写与发布、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拓宽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实际及本科生教学特点,加大网络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长岭县东鹏职业培训学校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一、制定依据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本大纲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具有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操作系统概念并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及使用;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处理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一)整体教学设计 (1)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紧密结合,突出上机操作环节; (2)每一教学单元列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配合的操作实例综合本教学单元知识点,设计的操作实例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完成实例后,不仅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学习重点,也全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每个任务分为“任务要求”、“任务目标”、“基础知识”和“任务实现”4部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习惯,达到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 (1)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了解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了解Windows XP基础知识;使用汉字输入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Windows XP (3)文字处理软件Word 了解Word 2007基础知识;设置文字和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和打印文档;使用表格;使用图形和图片;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 (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工作表的插入;作表的编辑及格式化;工作表数据处理;公式和函数;数据的图表化 (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创建超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印、打包及发布(6)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Internet基础知识;浏览与搜索Internet信息;利用电子邮件 传递信息;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与杀毒软件。 附件: 计算机培训课时安排

12-13-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H11001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4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微型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几种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使学生掌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 This course i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co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work principle of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WORD2003, EXCEL2003, POWERPOINT2003, basic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 Student studying the course should master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 mas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use OA software and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expertly.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微型机计算机的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计算机后续课程及应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数制转换。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 (2)掌握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4、作业与思考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修订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号: 120007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先修课程:无 学时:72学分:4 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及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小梅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蒋加伏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应用基础》黄逸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应用基础(winsows7+office2010)》周利明主编南明大学出版社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13年版)》教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 编写时间:2014年12月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演示文稿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网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以及网络的学习、毕业论文的排版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为后继的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和幻灯片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一、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Windows 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因特网(Internet)。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Word的功能和使用;Excel 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上机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分配 序号内容理论课时实践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10 30 1

的操Window15252 五笔字型输入20320 文字处20 4 30 - 2 - 演示文稿制作20 10 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5 6 25 7 90

150 计小 240 计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0课时+10课时实践)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发展;二进制及其特点;计算机对数据的编码;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范。 2、教学要点:二进制的应用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基本内容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展望 2)二进制与计算机 3)ASCII码、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 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外存储器;I/O设备;基本软件。 5)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第二章 Windows的操作(30课时+10课时实践) 、教学目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逐步熟练掌Window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点Window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资源管理器、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 - 3 - 3、基本内容 1)操作系统的功能 2)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10072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学时与学分:32(8) / 2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 语言)、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适应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材及参考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自动化等专业有关计算机科学的选修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概念、熟练上机操作及调试的基础上,加深对软件开发与应用中数据结构的应用的理解,熟练掌握抽象数据类型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组织、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掌握数据库应用的一般知识,包括关系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方法和使用方法,能够完成有关数据库的简单应用,使学生掌握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实践)达到灵活动用。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结构化软件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对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其含义,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2、掌握重要数据结构的概念、使用方法及实现技术; 3、能运用所学数据结构及其有关算法编制有关小型程序。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管理对数据库技术的需求、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5、能运用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掌握E-R图、规范花理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及其在构建系统数学模型和应用功能中的作用。熟悉和实践数据库管理系统共有的数据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SQL。 6、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与方法,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7、掌握软件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 8、结合模拟案例,要求学生从实际中掌握瀑布型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和队列、树与二叉树、图、查找、排序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多道程序,进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查询优化、关系理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法和相关技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等几部分。 共分六章进行教学,各章内容如下: 第1章内容:算法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要素,算法描述语言,算法设计基本方法、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0053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72 学分: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高等代数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需要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图形用户界面已经成为一个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图形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数据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图形绘制的基本算法,学会初步图形程序设计。 英文简介: Computer Graphics is the subject which concerned with how computer builds, processes and shows graphics. Its importance has been shown in people’s more and more intensively need for harmony human-machine interface. Graphics user interf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ftware. It is a significant trend to show abstract conception or data in graphics way.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master Computer Graphics’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understand graphics basic algorithms and learn how to design basic graphics program.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图形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二、三维的图形的计算机绘制方法,理解光栅图形生成基本算法、几何造型技术、真实感图形生成、图形标准与图形变换等概念和知识。学会图形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图形算法的设计、图形软件的开发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应用; 3.掌握图形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公共基础 授课对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序化后形成教学项目,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体验职业活动情境,培养其职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掌握Internet的应用。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XP的常用操作。(4)了解Word2003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操作方法。 (5)了解Excel2003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的基本方法。 (6)掌握PowerPoint2003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7)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CDT各模块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按用户需求选购性价比高的计算机。 (2)具备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等能力。 (3)能熟练操作WindowsXP,并会设置系统环境。 (4)能使用Word2003进行文字、图表的编排。

(5)能使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创建图表。 (6)能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演示文稿。 (7)能使用CDT各核心模块,开发简单信息管理系统。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而耐心的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8)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9)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10)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1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一选购计算机 一、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 某学校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一批办公用计算机,按标书提供的,进行计算机选型,为投标提供依据。 2、项目实现目标 按用户要求进行计算机选型;安装操作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72学时学 分:3学分 适用对象: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基能力,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以演示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五)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 学生能以计算机、网络为学习工具,初步形成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内容与要求 围绕学生的实际应用和专业领域应用,反映基础性内容,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能应用现有计算机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3.学时分配: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旨在 (八)使用教材与主要资料 教材: (1)大学计算机基础,陈亚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陈亚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主要资料(作为课前预习、课外学习、扩展提升的主要内容)下列3选1: 1.中国大学Mooc网国家精品课程: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老师《大学计算机》(建议理工科的学生学习) 2.中国大学Mooc网四川师范大学周建芳老师《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建议文科的学生学习) 3.中国大学Mooc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Office高级应用》

办公软件技能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应用键盘输入中英文,掌握Window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Office xp软件的操作技能。并能从事办公室文员文秘等办公室的资料文档整理工作。 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培训目标具体如下: 1.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掌握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基本知识 (2)掌握键盘、鼠标基本操作键的功能 (3)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4)掌握文件命名的基本规则、文件的常见类型 (5)Word窗口下工具栏、主要菜单的功能和使用 (6)Excel的基本功能、工作薄(工作薄文件.xls)、工作表(工作表标签)、单元格 和区域的概念 (7)掌握搜索引擎的作用 2.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器的基本使用;相关属性的基本设置、文 件及文件夹管理和控制面板中的常规操作 (2)熟练掌握键盘指法,中英文的录入 (3)熟练掌握文档编辑,排版,表格与公式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技巧 (4)熟练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公式与函数的基本使用;各种图表的操作应 用;数据清单的使用与管理 (5)熟练掌握创建和保存演示文稿,幻灯片的文本格式设置和编辑排版,熟练插入 图片、艺术字、声音及图表和表格,进行幻灯片的打包和放映。 (6)熟练掌握浏览Internet的基本方法、网页的保存与收藏、Internet Explorer的设置、 搜索引擎的使用Word、Excel两个模块的操作技能及Internet的应用

二、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议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序为初中结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有一定文化基础,对 计算机感兴趣的学员。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课件、多媒体设备时行实操演示,实例讲解。 3、利用“任务式驱动”的教法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4、办公软件应用,重点是让学员掌握。 三、培训课时安排 总学时:223课时 理论知识课时:27课时 操作技能课时:191课时 机动课时:5课时 具体培训课时分配见下表: 培训课时分配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