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在强烈地改变着整个世界,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适应快节奏的发展,就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胆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农村学校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许多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网络的出现大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更加便利,也使人们接触的信息量大幅度的增加。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农村的实际调研,发现农村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步。二是因资金短缺导致设备数量不足,很多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设备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就受到影响。三是信息技术教育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教学目标,大纲也没有明确规定,教师没有教学重点,教学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四是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功较差,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了解还太少,有的无从下手,有的根本不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息技术的开展。五是缺少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测评方案。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开展还很艰难,收到的成效也不是太明显。

二、对策

1.普及信息技术,应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2000 年11 月,教育部频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 年开始,用5-10 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基础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只有到了三、四年级才能看到和接触到计算机,有的甚至到了七、八年级才开始接触,造成了信息技术教材与学生现状不相符。一些教材上讲到可以实现的课程,如《唐诗宋词电子书》、《昆虫图片展》等,但学生们接触少、了解不够,取材困难,加之学生打字慢、上机操作的时间少,很难收到成效。教材没有向学生提供光盘等素材,很难达到教材所要求的效果。

2.通过信息课教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设备数量少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现状,所以,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许多农村学校因为设备数量不够(一般为30 台,有的24 台、16 台),导致每周只能上一节信息课,这与规定的教授学时和上机学时相差太远,农村大多数学校的机房都是无盘工作站,当服务器和教师机出现故障时,学生的上机操作就无法进行。所以,要多为学生安排信息课,从设备的使用上去下功夫,从管理上去加强,从技术水平上去提高。

3.为农村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

有目标,才有追求、才会去奋斗,教育也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应用。由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开设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有的学校教学目标虽然相同,但具体实施的时间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村小就读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进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几乎从零开始。所以,统一的教学目标,可让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得更加合理,使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与效果,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从信息技术课的设计入手,确定教学目的、课题,列出重、难点。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媒体演示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仿效教师操作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的设计对信息技术课的开展至关重要。

5.制定测评方案,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力度

信息技术课没有被列入统考或升学考试的范畴,这大大削弱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力度,只注重了工程的实施,没有关注其效果。所以,制订相关的考试或考查要求,对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信息技术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新世纪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学生不易理解同一条河对身材高大的老牛和身材娇小的松鼠有何区别,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图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的外貌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同一个读者,反复品味揣摩这段文字,心中的林黛玉也会有所变化。这正是人类想象力的奥妙所在。如果播放电视连续剧,让演员的形象来代替语言的描述,给学生一个固定的人物造型,可能解释了课文中不易理解的词汇,但同时也禁锢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映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在此教学中,恰恰忽视了学生顿悟和理解的过程,而是直接呈现了结果。学生思维的变化出现了断层。

笔者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教师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教师把多媒体的使用看成是传达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手段,过分以多媒体为中心,较少考虑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多媒体讲解知识点,多媒体成为教学唯一载体,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其次,对教师的评价不科学。很多地区评价优质课都会对本节课的多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要求,表面上是对教师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进行评价,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本节课是否适合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是否会适得其反?一节优质课,到底是课程的三维目标重要还是课程内容的呈现更被关注?针对以上问题及产生原因,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多媒体的认识,明白哪些课程需要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多长时间有效,是否能突出重难点,易于帮助学生理解。绝不能仅仅因为它的新异而让它出现在学生面前。深入探究多媒体的精髓,才利于辅助教学。二是不要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固然生动形象,但也有其弊端,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制作卡片、简笔画等不费时间和精力的方法辅助教学,而且板书也不可忽视。每一种方法都是对教学艺术的延伸,只要教师掌握得当,合理使用,互相配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对教师评价合理化。教师的教学艺术并不是仅通过现代技术的使用来展现的,在对教师,对课堂进行评价时,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提问技术、板书书写能力、课堂的氛围都应作为评价的指标。至于教师使用何种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运用哪种中介辅助教学,只要运用合理恰当,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育人效果良好,对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又何必仅局限于多媒体?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创设情境,易被学生接受,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

的氛围中学习,但也有其弊端,多媒体的制作是教师一人思考的过程,自导自演的剧本,学生无法参与教师的思维变化,就很难激发出属于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中,学生欣赏教师的杰作,更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因此,多媒体必须使用得当、合理,才会对教学更有帮助,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