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27001 2013(E)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27001 2013(E)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27001 2013(E)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27001 2013(E)

目录

前言 (3)

0 引言 (4)

0.1 总则 (4)

0.2 与其他管理系统标准的兼容性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组织景况 (5)

4.1 了解组织及其景况 (5)

4.2 了解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和期望 (5)

4.3 确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6)

4.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6)

5 领导 (6)

5.1 领导和承诺 (6)

5.2 方针 (6)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7)

6. 计划 (7)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行为 (7)

6.2 信息安全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计划 (9)

7 支持 (9)

7.1 资源 (9)

7.2 权限 (9)

7.3 意识 (10)

7.4 沟通 (10)

7.5 记录信息 (10)

8 操作 (11)

8.1 操作的计划和控制措施 (11)

8.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1)

8.3 信息安全风险处置 (11)

9 性能评价 (12)

9.1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 (12)

9.2 内部审核 (12)

9.3 管理评审 (12)

10 改进 (13)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3)

10.2 持续改进 (14)

附录A(规范)参考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15)

参考文献 (28)

前言

0 引言

0.1 总则

本标准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采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受组织的需要和目标、安全要求、所采用的过程、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所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应用风险管理过程来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给相关方建立风险得到充分管理的信心。

重要的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的过程和整体管理结构的一部分并集成在其中,并且在过程、信息系统和控制措施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要与组织的需要相符合。

本标准可被内部和外部各方用于评估组织的能力是否满足自身的信息安全要求。

本标准中表述要求的顺序不反映各要求的重要性或实施顺序。条款编号仅为方便引用。

ISO/IEC 27000参考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族(包括ISO/IEC 27003[2]、ISO/IEC 27004[3]、ISO/IEC 27005[4])及相关术语和定义,给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和词汇。

0.2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

本标准应用了ISO/IEC 导则第一部分的ISO补充部分附录SL中定义的高层结构、同一子条款标题、同一文本、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因此保持了与其它采用附录SL的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

附录SL定义的通用方法有助于组织选择实施单一管理体系来满足两个或多个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组织环境(context)下建立、实施、运行、保持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本标准还包括了根据组织需求而进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置的要求。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或性质的组织。组织声称符合本标准时,对于第4章到第10章的要求不能删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参考文件的部分或整体在本文档中属于标准化引用,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改)适用于本标准。

ISO/IEC 27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词汇。

3 术语和定义

ISO/IEC 27000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context)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context)

组织应确定与其意图相关的,且影响其实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情况(issue)。

注:对这些情况的确定,参见ISO31000:2009[5],5.3中建立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内容。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安全要求。

注:相关方的要求可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义务。

4.3 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

组织应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边界及其适用性以建立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到的外部和内部情况;

b) 4.2中提到的要求;

c)组织执行活动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执行活动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该范围应形成文件化信息并可用。

4.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5 领导力

5.1 领导力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证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领导力和承诺:

a)确保信息安全方针和信息安全目标已建立,并与组织战略方向一致;

b)确保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整合到组织过程中;

c)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资源可用;

d)传达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及符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e)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达到预期结果;

f)指导并支持相关人员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做出贡献;

g)促进持续改进;

h)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角色,在其职责范围内展现领导力。

5.2 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建立信息安全方针,方针应:

a)与组织意图相适宜;

b)包括信息安全目标(见6.2)或为信息安全目标的设定提供框架;

c)包括对满足适用的信息安全要求的承诺;

d)包括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

信息安全方针应:

e)形成文件化信息并可用;

f)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g)适当时,对相关方可用。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与信息安全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和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

a)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绩效。

注:最高管理者也可为组织内报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分配职责和权限。6. 规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6.1.1 总则

当规划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中提到的问题和4.2中提到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以:

a)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实现预期结果;

b)预防或减少意外的影响;

c)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规划:

d)应对这些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e)如何:

1)将这些措施整合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并予以实施;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组织应定义并应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以:

a)建立和维护信息安全风险准则,包括:

1)风险接受准则;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准则。

b)确保重复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可产生一致的、有效的和可比较的结果;

c)识别信息安全风险:

1)应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以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与信息保密

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损失有关的风险;

2)识别风险责任人;

d)分析信息安全风险:

1)评估6.1.2 c) 1)中所识别的风险发生后,可能导致的潜在后果;

2)评估6.1.2 c) 1)中所识别的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

3)确定风险级别;

e)评价信息安全风险:

1)将风险分析结果与6.1.2 a)中建立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

2)排列已分析风险的优先顺序,以便于风险处置。

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文件化信息。

6.1.3 信息安全风险处置

组织应定义并应用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过程,以:

a)在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信息安全风险处置选项;

b)确定实施已选的信息安全风险处置选项所必需的全部控制措施;

注:组织可根据需要设计控制措施,或从任何来源识别控制措施。

c)将6.1.3 b)确定的控制措施与附录A中的控制措施进行比较,以核实没有遗漏

必要的控制措施;

注1:附录A包含了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的综合列表。本标准用户可使用附录A,以确保没有忽略必要的控制措施。

注2:控制目标包含于所选择的控制措施内。附录A所列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并不是所有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组织也可能需要另外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d)制定适用性声明,包含必要的控制措施(见6.1.3 b)和c))及其选择的合理

性说明(无论该控制措施是否已实施),以及对附录A控制措施删减的合理性说明;

e)制定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

f)获得风险责任人对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的批准,及对信息安全残余风险的接

受。

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过程的文件化信息。

注:本标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置过程与ISO 31000[5]中给出的原则和通用指南

6.2 信息安全目标和实现规划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目标应:

a)与信息安全方针一致;

b)可测量(如可行);

c)考虑适用的信息安全要求,以及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的结果;

d)得到沟通;

e)在适当时更新。

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目标的文件化信息。

在规划如何实现信息安全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f)要做什么;

g)需要什么资源;

h)由谁负责;

i)什么时候完成;

j)如何评价结果。

7 支持

7.1 资源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7.2 能力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在组织控制下且会影响组织的信息安全绩效的工作的人员的必要能

力;

b)确保上述人员在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的基础上能够胜任其工作;

c)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得必要的能力,并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注:适用的措施可包括,例如针对现有雇员提供培训、指导或重新分配;雇佣或签约有

7.3 意识

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应了解:

a)信息安全方针;

b)其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信息安全绩效带来的益处;

c)不符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带来的影响。

7.4 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沟通需求,包括:

a)沟通内容;

b)沟通时间;

c)沟通对象;

d)谁应负责沟通;

e)影响沟通的过程。

7.5 文件化信息

7.5.1 总则

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组织为有效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确定的必要的文件化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详略程度取决于:

1) 组织的规模及其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2) 过程的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

3) 人员的能力。

7.5.2 创建和更新

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描述(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编号);

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表)和介质(例如纸质、电子介质);

c)对适宜性和充分性的评审和批准。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

a)在需要的地点和时间,是可用和适宜的;

b)得到充分的保护(如避免保密性损失、不恰当使用、完整性损失等)。

为控制文件化信息,适用时,组织应开展以下活动:

c)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d)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e)控制变更(例如版本控制);

f)保留和处置。

组织确定的为规划和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必需的外来的文件化信息,应得到适当的识别,并予以控制。

注:访问隐含着允许仅浏览文件化信息,或允许和授权浏览及更改文件化信息等决定。

8 运行

8.1 运行规划和控制

组织应对满足信息安全要求及实施6.1中确定的措施所需的过程予以规划、实施和控制。组织也应实施计划以实现6.2中确定的信息安全目标。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信息达到必要的程度,以确信过程按计划得到执行。

组织应控制计划内的变更并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负面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确定和控制。

8.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组织应考虑6.1.2 a)建立的准则,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更提出或发生时,执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文件化信息。

8.3 信息安全风险处置

组织应实施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

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处置结果的文件化信息。

9 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评价信息安全绩效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应确定:

a)需要被监视和测量的内容,包括信息安全过程和控制措施;

b)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适用时,以确保得到有效的结果。

注:所选的方法宜产生可比较和可再现的有效结果。

c)何时应执行监视和测量;

d)谁应监视和测量;

e)何时应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f)谁应分析和评价这些结果。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结果的证据。

9.2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提供信息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

1)组织自身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2)本标准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组织应:

c)规划、建立、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一个或多个),包括审核频次、方法、职

责、规划要求和报告。审核方案应考虑相关过程的重要性和以往审核的结果;

d)确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e)选择审核员,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f)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至相关管理者;

g)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和审核结果的证据。

9.3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应考虑:

a)以往管理评审要求采取措施的状态;

b)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外部和内部情况的变化;

c)信息安全绩效有关的反馈,包括以下方面的趋势:

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2)监视和测量结果;

3)审核结果;

4)信息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d)相关方反馈;

e)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处置计划的状态;

f)持续改进的机会。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定以及变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任何需求。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 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当发生不符合时,组织应:

a)对不符合做出反应,适用时:

1)采取措施控制并纠正不符合;

2)处理后果;

b)通过以下方法,评价采取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的需求,防止不符合再发生,

或在其他地方发生:

1)评审不符合;

2)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3)确定类似的不符合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

c)实施需要的措施;

d)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必要时,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以下方面的证据:

f)不符合的性质及所采取的后续措施;

g)纠正措施的结果。

10.2 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参考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表A.1所列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是直接源自并与ISO/IEC DIS 27002[1]第5到18章一致,并在6.1.3环境中被使用。

表A.1 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信息安全方针和策略(POLICES)

A.5.1 信息安全管理指导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信息安全提供管理指导和支持。

A.5.1.1 信息安全方针和策略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方针和策略应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

达给所有员工和外部相关方。

A.5.1.2 信息安全方针和策略的评审控制措施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

息安全方针和策略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A.6 信息安全组织

A.6.1 内部组织

目标:建立一个管理框架,以启动和控制组织内信息安全的实施和运行。

A.6.1.1 信息安全角色和职责控制措施

所有的信息安全职责应予以定义和分配。

A.6.1.2 责任分割控制措施

应分割冲突的责任和职责范围,以降低未授权或

无意的修改或者不当使用组织资产的机会。

A.6.1.3 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联系。

A.6.1.4 与特定相关方的联系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特定相关方、其他专业安全论坛和专业

协会的适当联系。

A.6.1.5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应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无论项目类

型。

A.6.2 移动设备和远程工作

目标:确保远程工作和移动设备使用的安全。

A.6.2.1 移动设备策略控制措施

应采用策略和支持性安全措施以管理使用移动设

备时带来的风险。

A.6.2.2 远程工作控制措施

应实施策略和支持性安全措施以保护在远程工作

地点访问、处理或存储的信息。

A.7 人力资源安全

A.7.1 任用前

目标:确保员工和承包方理解其职责,并适合其角色。

A.7.1.1 审查控制措施

对所有任用候选者的背景验证核查应按照相关法

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并与业务要求、访问信

息的等级(8.2)和察觉的风险相适宜。

A.7.1.2 任用条款及条件控制措施

应在员工和承包商的合同协议中声明他们和组织

对信息安全的职责。

A.7.2 任用中

目标:确保员工和承包方意识到并履行其信息安全职责。

A.7.2.1 管理职责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要求所有员工和承包商按照组织已建立

的方针策略和规程应用信息安全。

A.7.2.2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控制措施

组织所有员工,适当时包括承包商,应接受与其

工作职能相关的适宜的意识教育和培训,及组织

方针策略及规程的定期更新的信息。

A.7.2.3 纪律处理过程控制措施

应建立正式的且被传达的纪律处理过程以对信息

安全违规的员工采取措施。

A.7.3 任用的终止和变更

目标:在任用变更或终止过程中保护组织的利益。(PART未体现)

A.7.3.1 任用职责的终止或变更控制措施

应确定任用终止或变更后仍有效的信息安全职责

和责任,传达至员工或承包商并执行。

A.8 资产管理

A.8.1资产职责

目标:识别组织资产并确定适当的保护职责。

A.8.1.1 资产清单控制措施

应识别与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相关的资产,并编

制、维护这些资产的清单。

A.8.1.2 资产责任主体控制措施

应确定资产清单中的资产责任主体。

A.8.1.3 资产的可接受使用控制措施

应确定信息及与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资产

的可接受使用规则,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A.8.1.4 资产归还控制措施

所有员工和外部用户在任用、合同或协议终止时,

应归还其占用的所有组织资产。

A.8.2 信息分级

目标:确保信息按照其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受到适当级别的保护。

A.8.2.1 信息的分级控制措施

信息应按照法律要求、价值、关键性及其对未授

权泄露或修改的敏感性进行分级。

A.8.2.2 信息的标记控制措施

应按照组织采用的信息分级方案,制定并实施一

组适当的信息标记规程。

A.8.2.3 资产的处理控制措施

应按照组织采用的信息分级方案,制定并实施资

产处理规程。

A.8.3 介质处理

目的:防止存储在介质中的信息遭受未授权的泄露、修改、移除或破坏。

A.8.3.1 移动介质的管理控制措施

应按照组织采用的分级方案,实施移动介质管理

规程。

A.8.3.2 介质的处置控制措施

应使用正式的规程安全地处置不再需要的介质。

A.8.3.3 物理介质的转移控制措施

包含信息的介质在运送中应受到保护,以防止未

授权访问、不当使用或毁坏。

A.9 访问控制

A.9.1访问控制的业务要求

目标:限制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

A.9.1.1 访问控制策略控制措施

应基于业务和信息安全要求,建立访问控制策略,

形成文件并进行评审。

A.9.1.2 网络和网络服务的访问访问控制

用户应仅能访问已获专门授权使用的网络和网络

服务。

A.9.2用户访问管理

目标:确保授权用户对系统和服务的访问,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A.9.2.1 用户注册和注销控制措施

应实施正式的用户注册及注销过程来分配访问权

限。

A.9.2.2 用户访问配置控制措施

应对所有系统和服务的所有类型用户实施正式的

用户访问配置过程以分配或撤销访问权限。

A.9.2.3 特殊访问权限管理控制措施

应限制和控制特殊访问权限的分配和使用。

A.9.2.4 用户的秘密鉴别信息管理控制措施

应通过正式的管理过程控制秘密鉴别信息的分

配。

A.9.2.5 用户访问权限的复查控制措施

资产责任主体应定期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复

查。

A.9.2.6 访问权限的移除或调整控制措施

所有员工和外部用户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

问权限在任用、合同或协议终止时,应予以移除,

或在变更时予以调整。

A.9.3 用户职责

目标:使用户承担保护其鉴别信息的责任。

A.9.3.1 秘密鉴别信息的使用控制措施

应要求用户遵循组织在使用秘密鉴别信息时的惯

例。

A.9.4系统和应用访问控制

目的:防止对系统和应用的未授权访问。

A.9.4.1 信息访问限制控制措施

应按照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信息和应用系统功能

的访问。

A.9.4.2 安全登录规程控制措施

当访问控制策略要求时,应通过安全登录规程控

制对系统和应用的访问。

A.9.4.3 口令管理系统控制措施

口令管理系统应是交互式的,并应确保优质的口

令。

A.9.4.4 特权实用程序的使用控制措施

对于可能超越系统和应用控制措施的实用程序的

使用应予以限制并严格控制。

A.9.4.5 程序源代码的访问控制控制措施

应限制对程序源代码的访问。

A.10 密码

A.10.1 密码控制

目标:确保适当和有效地使用密码技术以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或)完整性。A.10.1.1 密码控制的使用策略控制措施

应开发和实施用于保护信息的密码控制使用策

略。

A.10.1.2 密钥管理控制措施

应制定和实施贯穿其全生命周期的密钥使用、保

护和生存期策略。

A.11 物理和环境安全

A.11.1 安全区域

目标:防止对组织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未授权物理访问、损坏和干扰。

A.11.1.1 物理安全边界控制措施

应定义和使用安全边界来保护包含敏感或关键信

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区域。

A.11.1.2 物理入口控制控制措施

安全区域应由适合的入口控制所保护,以确保只

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访问。

A.11.1.3 办公室、房间和设施的安全

保护控制措施

应为办公室、房间和设施设计并采取物理安全措施。

A.11.1.4 外部和环境威胁的安全防护

A.11.1.5 在安全区域工作控制措施

应设计和应用安全区域工作规程。

A.11.1.6 交接区控制措施

访问点(例如交接区)和未授权人员可进入的其

他点应加以控制,如果可能,应与信息处理设施

隔离,以避免未授权访问。

A.11.2 设备

目标:防止资产的丢失、损坏、失窃或危及资产安全以及组织活动的中断。

A.11.2.1 设备安置和保护控制措施

应安置或保护设备,以减少由环境威胁和危险所

造成的各种风险以及未授权访问的机会。

A.11.2.2 支持性设施控制措施

应保护设备使其免于由支持性设施的失效而引起

的电源故障和其他中断。

A.11.2.3 布缆安全控制措施

应保证传输数据或支持信息服务的电源布缆和通

信布缆免受窃听、干扰或损坏

A.11.2.4 设备维护控制措施

设备应予以正确地维护,以确保其持续的可用性

和完整性。

A.11.2.5 资产的移动控制措施

设备、信息或软件在授权之前不应带出组织场所。

A.11.2.6 组织场所外的设备与资产安

全控制措施

应对组织场所外的资产采取安全措施,要考虑工作在组织场所外的不同风险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3.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1) 试题 一、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 前两答题评分) 1.谈谈童话的文体特征,并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2.如何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3.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40分) 1.请根据古诗歌鉴赏特点和要求,从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特色等方面鉴赏曹操的诗《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请根据抒情散文的阅读特点,阅读黄河浪的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寻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那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一

最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 对本公司建立的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实现持续改进。 二、参加评审人员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 总经理:陆亚陈 管理者代表:翁蔚峰 葛亚东市场部经理 秦敏学财务部经理、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 曹云娥生产部经理 葛正美质检部经理 牛新玲办公室经理 曹艳娟采购部经理 三、评审综述 2019年3月28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了管理体系2018年度管理评审会议,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公司领导、各部门及内审员参加了管理评审会议。 根据议程安排,首先由管理者代表作了《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各部门分别就本部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及改进措施作了汇报。会议紧密围绕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重点评价了公司实施管 理体系过程中,生产质量情况、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危险因素辨识及风 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及各种事故处理预案等情况。经认真讨论商议,与 会者一致认为管理手册发布实施以来,管理体系的运行总体上是有效的、适宜的。现将主要工 作报告如下: a)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评价: 2018年,公司为了对外证实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有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同时对内用于 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公司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生产过程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和保证

员工职业健康安全,不断增强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程度。结合自身特点和质量、环境及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的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从运行的情况来看,一体化体 系为提高、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体系的建立会使企业在同行业减少安全风险,环境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为和谐社会作 贡献。经评审与会人员认为:文件适宜,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识别充分,整个体系运行符合法 规和方针要求,总体有效。 b)对方针和一体化目标的评价: 与会者一致认为,方针适合企业现行的规模和特点,对方针含义的解释,更有利于大家理 解并实施。目标在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制定并展开,同时在手册中明确了总体目标,使各部门有 一个战略的认识。 目标的实现及管理方案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经管代组织实际考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 安全目标均能够实现,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c)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情况分析: 本次审核共开出2份《不符合报告》,其中质量管理体系2项,环境管理体系2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项,没有严重不符合项。审核过程完整,审核结论准确,2份不符合项已分别由责任部门制定了纠正措施计划。对各部门发现的共性问题已在内审报告中重点指出。 d)组织机构与资源提供 在组织机构与资源管理做了大量工作,表现在:为确保管理体系获得必要的人、机、料、 法、环等资源,确保各职能部门责、权分明,重新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任命管理者代 表,选举了员工代表。现场的安全员在体系建立以后一改以往安全管理的单一化、形式化,安 全检查增加了风险预防与控制、员工劳动防护与保护、环境监督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三级安全 监督机制,把科学管理、规范生产的要求统一纳入到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职责更加明确,使生 产过程中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e)文件的管理 -体系文件的符合性: 我公司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体系文件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执行,从各部门反馈的意见来 看,公司的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生产实际,一体化手册及程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智能变电站 智能终端调试作业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写: 作业负责人:

目次 1.应用范围 (1) 2.引用文件 (1) 3.调试流程 (1) 4.调试前准备 (3) 4.1 准备工作安排 (3) 4.2 作业人员要求 (3) 4.3 试验仪器及材料 (4) 4.4 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4) 5.单体调试 (5) 5.1 电源和外观检查 (5) 5.2 绝缘检查 (6) 5.3 配置文件检查 (7) 5.4 光纤链路检查 (7) 5.5 GOOSE开入/开出检查 (8) 5.6 动作时间测试 (8) 5.7 SOE精度测试 (9) 5.8 检修压板闭锁功能检查 (9) 5.9 异常告警功能检查 (9) 5.10 变压器/电抗器非电量保护检验 (10) 5.11 断路器本体功能检验 (10) 6.联调试验 (11) 6.1 与保护装置的联调试验 (11) 6.2 与测控及监控后台的联调试验 (11) 7.送电试验 (11) 8.竣工 (12) 附录:调试报告 (13)

1.应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的现场调试工作,规定了现场调试的准备、调试流程、调试方法和标准及调试报告等要求。 2.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本作业指导书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及技术资料都会被修订,使用作业指导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5147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 47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8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769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782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995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Q/GDW 161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175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267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Q/GDW 396 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 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 428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3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 Q/GDW 44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689 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 Q/GDW XXX 智能变电站标准化现场调试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3.调试流程 根据调试设备的结构、校验工艺及作业环境,将调试作业的全过程划分为以下校验步骤顺序,见图1: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修辞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 A 、人文性 B 、计划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 A 、规范性 B 、流变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4、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 A 、年龄与阅历 B 、情感与情绪 C 、责任与道义 D 、素质与人格 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 A 、前写作 B 、写作 C 、后写作 D 、反思 1、散文的类型包括 ( ) A 、叙事散文 B 言情散文 C 、明理散文 D 、描写散文 2、散文的特征包括 ( ) A 、自我的定真性 B 、取材的真实性 C 、对象的广泛性 D 、表达的自由性 3、评论文可分为 ( ) A 社会评论 B 文艺评论 C 学术评论 D 思想评论 4、表达方式包括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5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 A 人文性 B 综合性 C 个体性 D 创造性 1.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___________。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学术短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立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修辞 3. 语体 1.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管理评审全套报告

2014 年管理评审资料目录 1.关于召开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通知 2.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3.管理评审签到表 4.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报告 5.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就管理和监督情况的报告 6.近期内部审核报告 7.监督评审报告 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 9.抱怨处理情况总结 10. 质量控制报告 11. 对资源配置和员工培训等其他相关因素的评审报告 12.关于资质认定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13. 会议记录 14. 管理评审报告

关于召开资质认定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会议的通知 根据资质认定体系运行的需要,为了验证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经研究决定,拟于2014年7 月20 日进行资质认定管理体系2014 年管理评审。现将本次管理评审计划予以通告,望各相关部门按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提交各项工作报告。 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签名 2014 年7 月10 日

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检测部经理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评审内容: 1. 资质认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2. 评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 质量监督人员管理与监督情况的报告 4. 对近期内部审核结果报告 5.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6.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报告 7. 抱怨处理情况及顾客满意情况总结报告 &对客户抱怨情况的评审 9. 对资源配置报告和员工培训等其他相关因素的评审 10. 改进建议及措施 编号:ZJ14-01 评审会议时间 2014年7月20日 评审会议地点 主持人 会议室 总经理 参加人员 评审目的

2013 7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D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按能力大小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C )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 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B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5.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6.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 B ) A.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D.资本主义私人经济 7.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D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康采恩 D.跨国公司 8.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D )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垄断地租 D.平均利润 9.在平均利润率不变、借贷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B )A.社会心理因素 B.习惯和法律传统 C.历史和道德因素 D.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 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 C ) A.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价 B.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A ) A.生产过剩 B.商品短缺 C.长期萧条 D.持续高涨 12.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D )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提高资本积累率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3.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 A.议会制 B.普选制 C.三权分立制 D.民主共和制 14.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B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1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C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7.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C ) A.历史命运的安排 B.纯粹的历史必然 C.时代发展的需要 D.纯粹的历史偶然

阅读与写作(2)答案

01任务阶段性测验1(主观题阅卷)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一、论述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答:它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 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二)、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三)、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四)、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 凑。 2、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 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 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 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 品。 1.如何处理材料? 答:处理材料是指将文章手忙脚乱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是剪裁和组合。 剪裁是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它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其规律是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不体面的拼凑。.

2013年7月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特里芬难题”出现在(A)1-63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牙买加体系 C.欧洲货币联盟 D.西非货币联盟 2.金本位制最典型的形态是(B)1-59 A.金银复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3.利息率是指(C)3-87 A.利息额与利润的比率 B.利息额与货币供应量的比率 C.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D.利息额与金融资产的比率 4.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作用的经济学家是(B)3-92 A.马克思 B.凯恩斯 C.马歇尔 D.庇古 5.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属于(B)4-101 A.套算汇率 B.基准汇率 C.有效汇率 D.交叉汇率 6.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是(B)7-173 A.成长型基金 B.收入型基金 C.平衡型基金 D.套利基金 7.狭义金融市场仅包括(A)5-118 A.直接金融市场 B.间接金融市场 C.银行借贷市场 D.货币市场 8.下列关于金融期权合约表述正确的是(B)8-194 A.采取盯市原则 B.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 C.每日结算 D.交易双方都须交纳保证金 9.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地位体现在(A)9-205 A.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B.向个人提供低息贷款 C.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 D.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10.主张商业银行通过持有信誉高、期限短、易于转让的资产来保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是(B)10-235

A.商业贷款理论 B.资产转移理论 C.预期收入理论 D.负债管理理论 11.我国建立真正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分离的二级银行体制的年份是(B)9-203 A.1979年 B.1984年 C.1994年 D.2004年 12.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属于中央银行的(C)9-204 A.发行银行的职能 B.政府银行的职能 C.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D.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13.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组建,主要为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D)9-211 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B.信托投资公司 C.金融租赁公司 D.财务公司 14.世界银行集团中专门向经济不发达成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是(A)9-215 A.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 D.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15.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引起的与货币收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是(A)10-231 A.支付结算业务 B.代理业务 C.租赁业务 D.信托业务 16.治理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主要采取(D)13-308 A.利率指数化政策 B.工资指数化政策 C.降低个人所得税政策 D.工资—物价管理政策 17.下列关于通货紧缩表述错误 ..的是(C)13-309 A.通货紧缩常常被称为经济衰退的加速器 B.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货币现象 C.通货紧缩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 D.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判断通货紧缩是否发生的主要标准 18.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变动关系”的理论是(A)14-316 A.奥肯定律 B.托宾q理论 C.流动性偏好理论 D.菲利普斯定律 19.既可调节货币总量,又可调节信贷结构的货币政策工具是(B)14-320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流动性比率 20.下列属于中央银行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的是(C)14-323

写作试题和答案_80

201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追求的是心灵美,正如人们所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这段话所用的立论方法是()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对比法 2、台湾作家席慕蓉的《丧母》写主人公母亲死后,乡关路远,归梦难圆的经过和悲情的抒发,这里运用的抒情方法是() A.直接抒情 B.寓情于物 C.寓情于理 D.寓情于景 3、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这则消息的导语是() A.叙述式导语 B.评论式导语 C.摘要式导语 D.提问式导语 4、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各种衔接关系的手段是() A.脉络 B.线索 C.伏笔 D.过渡 5、在反映新中国治蝗成果报道中插进历史上蝗虫危害如何猖獗无法治理的记载,这种背景材料是() A.说明性材料 B.注释性材料 C.对比性材料 D.烘托性材料 6、标点不能占一行末格的一种是() A.逗号 B.前引号 C.句号 D.问号 7、解说词是() A.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的文艺说明文 B.介绍物品性能、规格、用途,或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说明文 C.配合图画或实物,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 D.传授科学知识,有很强科学性,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的文体 8、白描的特点是() A.文笔粗糙 B.简朴传神 C.平淡简陋 D.笔触细密 9、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指要完成某项工作须事先有()A.调查 B.观察 C.总结 D.计划 10、有的材料既是具体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普遍意义,这类材料就是() A.确凿的材料 B.典型的材料 C.生动的材料 D.新颖的材料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泰山之高,冠于群山,其实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海拔高度才1524米,在五岳中,只比1290米的南岳衡山高224米,比1 997米的西岳华山、2017米的北

2020年整理管理评审全套报告.doc

XXXX年管理评审资料目录 1.关于召开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通知 2.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3.管理评审签到表 4.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报告 5.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就管理和监督情况的报告 6.近期内部审核报告 7.监督评审报告 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 9.抱怨处理情况总结 10.质量控制报告 11.对资源配置和员工培训等其他相关因素的评审报告 12.关于资质认定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13.会议记录 14.管理评审报告

关于召开资质认定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会议的通知 根据资质认定体系运行的需要,为了验证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的适 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经研究决定,拟于XXXX 年7 月20 日进行资质认定管理体系XXXX 年管理评审。现将本次管理评审计划予以通告,望各相关部门按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提交各项工作报告。 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签名 XXXX 年7 月10 日

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检测部经理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评审内容: 1. 资质认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2. 评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 质量监督人员管理与监督情况的报告 4. 对近期内部审核结果报告 5.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6.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报告 7. 抱怨处理情况及顾客满意情况总结报告 8. 对客户抱怨情况的评审 9. 对资源配置报告和员工培训等其他相关因素的评审 10. 改进建议及措施 编号: ZJ14-01 评审会议时间 XXXX 年 7 月 20 日 评审会议地 点 会议室 总经理 参加人员 评审目的

2013年7月现代公司管理试题及答案

现代公司管理试卷 (课程代码11465)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司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B) A、社会化生产的出现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信用制度的形式和发展 D、法律体系的完善 2、对于现代公司的转变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是(D) A、股票及其交易所的出现 B、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C、公司法的完善 D、科技的发展 3、公司设立和存续的基础主要是(A) A、信誉 B、资本 C、能力 D、法律 4、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全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A、10%B、20% C、30% D、50% 5、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后多长时间主持召开创立大会?(A)A、30日内B、25日内

C、20日内 D、15日内 6、公司原始所有权运行市场化的前提是(A) A、原始所有权转化为股权 B、原始所有权转化为债权 C、证劵市场的健康运行 D、股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 7、一般而言,召开董事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不得少于公司董事总数的(C) A、B、 C、D、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B) A、组织 B、计划C)A、计划B、协调 C、命令 D、决策 10、产权市场交易是一种(A) A、经济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B、政治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C、法律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D、社会性的产权转让方式 11、从实践上看,公司战略管理总是围绕一个主体展开的,这个主体就是(C) A、股东 B、员工 C、企业家 D、经理人员 12、悲观准则又称为(A) A、最大最小准则 B、最大最大准则 C、最小最大准则 D、最小最小准则 13、公司人事管理的核心问题是(D)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1.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1) 试题 一、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两答题评分)1.举例说明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最根本标准之一? 2.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思维?并请举例说明。 3.寓言的鉴赏方法主要有哪些?请以一篇具体作品为例予以说明。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40分) 1.请根据词的创作鉴赏特点鉴赏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2.请根据散文鉴赏要求鉴赏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

2013年7月全国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5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特里芬难题”出现在(A)1-63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牙买加体系 C.欧洲货币联盟 D.西非货币联盟 2.金本位制最典型的形态是(B)1-59 A.金银复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3.利息率是指(C)3-87 A.利息额与利润的比率 B.利息额与货币供应量的比率 C.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D.利息额与金融资产的比率 4.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作用的经济学家是(B)3-92

A.马克思 B.凯恩斯 C.马歇尔 D.庇古 5.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属于(B)4-101 A.套算汇率 B.基准汇率 C.有效汇率 D.交叉汇率 6.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是(B)7-173 A.成长型基金 B.收入型基金 C.平衡型基金 D.套利基金 7.狭义金融市场仅包括(A)5-118 A.直接金融市场 B.间接金融市场 C.银行借贷市场 D.货币市场 8.下列关于金融期权合约表述正确的是(B)8-194 A.采取盯市原则 B.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 C.每日结算 D.交易双方都须交纳保证金 9.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地位体现在(A)9-205 A.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B.向个人提供低息贷款 C.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 D.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10.主张商业银行通过持有信誉高、期限短、易于转让的资产来保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是(B)10-235 A.商业贷款理论 B.资产转移理论 C.预期收入理论 D.负债管理理论

综合管理办公室管理评审总结(共5篇汇总)

第1篇综合办公室管理评审汇报材料 综合办公室管理评审汇报材料 ────朱永杰 本中心实验室制定了《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适用于为满足检测要求及管理体系实施中所涉及和形成的质量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内审报告、评审记录以及各种规范、表格、图表、注解、备忘录、软件、计划等,这些文件可以是文件形成的,也可以是数字模拟、照片形式,既可以是纸面文件,也可以存在于各种媒体中。 为使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包括与影响检测工作有关的试剂、消耗材料,能充分保证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质量,实验室制定并执行《外部支持和供应程序》。 对客户的技术、资料、数据以及其他商业机密严格保密,实验室制定并执行《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不利用客户的技术和资料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以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独立性、诚实性控制,本中心实验室制定并执行《公正性、独立性、诚实性控制程序》,确保了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有损于检测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实验室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验证活动,并与这些实验室保持良好 的接触和沟通,以此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 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 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汇报人 年月日 第2篇办公室管理评审 食品安全小组和办公室汇报材料 1、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一、为了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办公室和食品安全小组积极做好管理体系相关支持性文件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按照体系运行要求,是通过网络查询、阅读报刊、书店购买等方式积极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最新下发的体系标准文件。收录了《食品卫生法》、《食品

2013年7月自考试题部分答案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供应链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70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________是企业和供应链优化库存的重要途径,离开它的支持,企业和供应链难以实现物畅其流。 A.资源共享 B.战略合作 C.业务重组 D.信息共享 2.供应链网络结构主要由供应链成员、________和供应链间工序连接的方式三方面组成。 A.核心企业 B.供应链组织 C.网络结构变量 D.供应链网络 3.在一个管理层次上,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可以应用管理结构、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的指标来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指标体系。 A.管理思想、管理机制 B.管理策略、管理环境 C.管理团队、管理流程 D.管理方法、管理职能 4.________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了物流,他认为:“物流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价值”。 A.彼得·德鲁克 B.约翰F·格鲁威尔 C.西泽修 D.阿奇·萧 5.________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将产品分配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A.反应型供应链 B.创新型供应链 C.敏捷型供应链 D.效率型供应链 6.采购管理目标可划分为实际目标和形式目标,社会目标和 A.经济目标 B.发展目标 C.生态环境目标 D.企业目标 7.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________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大障碍。 A.销售 B.库存 C.信息 D.资金 8.伴随着商品的实体运动,必然会出现“场所移动”和________这两种物理现象。 A.“提前期” B.“商品交换” C.“价值变化” D.“滞后期” 9.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通过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供应链业

公司管理评审报告

XXXX 管理评审报告 编制:审批: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一日编制

2001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NO:CH-PS-1-2002 1.目的: 对本厂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论进行复审,评价本厂质量方针、目标对公司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并依据本厂当时内外环境,全面系统地评价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2.性质: 首次管理评审。 3.范围: 《质量手册》所覆盖的所有条款及各职能人员。 4.依据: A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质量手册》 及有关程序文件。 B 本厂内外环境。包括:生产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预防 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水泥市场需求情况,用户对本厂产品质 量评价、顾客满意度调查。 C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D 内部质量审核结果。 5.评审组: 组长: 组员: 6.评审频次:一次/年。 7.评审时间:2002年11月28日 8.评审地点:本厂会议室 编制:办公室批准: 2002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0日

2001年度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NO:CH-PS-2-2001 一.会议时间: 2002年11月28日上午8:30 ~ 17:00 二.会议地点: 本厂会议室(三楼) 三.会议主持人、记录人: 主持人:记录人: 四.参加人员: 五 六.本年度的管理评审按计划准时进行,望各评审员做好准备。 编制:办公室批准: 2002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为确保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ISO9001:2000标准,于11月28日8:30时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1次评审,请以下人员准时参加: 望各部门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作为评审时的参考。 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为确保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ISO9001:2000标准,于11月28日8:30时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1次评审,请以下人员准时参加: 望各部门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作为评审时的参考。 2002年11月20日

终端标准化实施方案

附件2: ****保险有限公司 办公电脑行为安全管控实施方案 目录 背景说明: (2) 风险评估 (2) 1、外设管控 (2) 2、数据泄漏审计 (2) 3、软件和进程标准化 (2) 4、终端资产管理 (2) 5、远程控制和协助 (3) 6、非Windows电脑管理 (3) 行业调研 (3) 管控目标: (3) 终端标准化实施方案 (5) 1、硬件标准化 (5) 2、AD系统实现基础软件标准化 (5) 3、终端标准化工具实现高级标准化控制 (7) 4、桌面防病毒标准化 (8) 终端标准化管理平台 (9)

背景说明: 终端标准化是指对公司办公电脑进行统一硬件、统一软件,统一配置。终端标准化便于终端集中管理和维护,提高终端系统安全,有利于故障的发现和排除,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树立企业统一形象。 终端标准化的管控范围一般指公司总部计算机系统、省分公司计算机系统。 风险评估 目前我公司的员工电脑使用Windows AD域进行集中管理,通过AD域策略的管理已经实现了操作系统和用户的标准化管理,如操作系统标准化、用户终端标准化、账号审计策略等。 根据保监会《保险机构信息化监管规定》,再进一步推动办公终端的安全防护时,如数据防泄漏、介质管理、安全审计功能,通过AD域策略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1、外设管控 为防止U盘泄露公司数据,2017年通过AD策略封闭公司计算机的USB端口。但由于AD策略无法针对特定类型的设备进行控制,导致目前因外接打印机、扫描仪、银行U盾等需求必须开通USB端口。 目前公司已经超过300个用户开通了USB端口,但缺少对通过U盘拷贝资料的审计工具,存在较大的安全管控风险。 2、数据泄漏审计 目前公司内很多领导和员工的日常沟通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目前公司仅部署了上网行为管理,能够对用户能否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控制,但不能审计到即时通信工具的聊天记录和文件传输。 如果公司机密信息通过QQ、微信泄露,将无法追查和审计,存在合规风险。 3、软件和进程标准化 由于AD策略无法针对特定软件进行限制安装、远程卸载等功能。导致员工办公电脑上安装了一些QQ管家、360之类的软件,或其他一些流氓软件、广告软件等,进一步导致AD域策略无法正常推送,严重影响了公司终端标准化工作的推广落地。 4、终端资产管理 目前的资产管理只登记了资产编号,缺少更精确的计算机资产统计信息,比如CPU/内存/硬盘信息等。 如果有人将公司电脑拆开更换硬盘、CPU、内存,目前无法通过监控或审计发现。

电缆终端头制作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作业指导书 Q/GDW 203155-2016 电缆终端头制作标准化 作业指导书 2016-08-31发布2016-08-31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定义 (4) 4 作业前准备 (4) 4.1准备工作安排 (4) 4.2作业组织及人员要求 (4) 4.2.1作业组织 (4) 4.2.2人员要求 (5) 4.3备品备件与材料 (5) 4.4工器具与仪器仪表 (5) 4.5技术资料 (6) 4.6作业前设备设施状态 (6) 4.7安全管控与风险预控 (6) 4.7.1安全管控 (6) 4.7.2风险预控 (6) 4.8定置图及围栏图(可选) (6) 5 作业流程图 (6) 6 作业程序与作业规范(标准) (10) 7 报告与记录 (14) 8 绩效指标 (14) 8.1 作业步骤指标 (14) 8.2 作业结果指标 (14) 9 作业指导卡 (15) 附录A (16) 附录B (17) 附录C (19)

前言 为规范电缆终端头制作标准作业,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由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并解释。 本作业指导书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归口。 本作业指导书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起草人:朱辰、陈东。 本作业指导书审核人:陈晖。 本作业指导书批准人:易建山。 本作业指导书2016年8月31日首次发布。 本作业指导书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电缆终端头制作标准化作业 1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电缆终端头制作标准作业的作业前准备、标准作业程序、作业程序的质量要求及风险预控、报告与记录、绩效指标、作业指导卡的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电缆终端头制作标准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DLGJ 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 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1799.1-2013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Q/GDW 1799.2-201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终端头 电缆终端是安装在电缆线路末端,具有一定绝缘和密封性能,用以将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相连接的电缆附件。 4 作业前准备 4.1准备工作安排 应根据工作安排合理开展作业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内容、要求见表1。 表1 准备工作安排 4.2作业组织及人员要求 4.2.1 作业组织 作业组织应明确人员类别、人员职责和作业人数,见表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