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研究生综合英语2(修订版)课文翻译

研究生综合英语2(修订版)课文翻译

研究生综合英语2(修订版)课文翻译
研究生综合英语2(修订版)课文翻译

Unit 1

Translation of Text

如何应对恭维

H·艾伦·史密斯尽管我确信蓄胡子会使我更加气度不凡,走在大街上会使女性发笑,但我从不留胡子,原因是我不敢冒险,因为哪怕蓄一点点胡子也很危险,它会招来别人的恭维。例如,如果一位女士走到我跟前,说道:“你的胡子最迷人,”我会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我可能会惊慌得脱口而出:“我也喜欢您的胡子。”

在社会交往中,应对恭维比对付辱骂要艰难得多,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却有一定的道理。闲聊时来句恭维话,往往让我们大多数人不知所措。例如,有人对我们说上一句动听、赞美的话,我们就慌得说不出话来,膝盖开始瑟瑟发抖。

如果别人称赞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时,我根本无法欣然接受。我家住在一个小山上,俯瞰山下一片宽广的谷地。来访者惊叹道:“天哪!你这儿的景色太美了!”整个山谷原本就在那里,不是我造的,也不属于我。然而我傻乎乎地笑着说:“噢,没什么——无非是过去留下的一片土地而已。”

我在接受这种特定的恭维时,表示最能完全接受的说法就是“嗯,我们喜欢。”采用这种答话必须得小心谨慎。就某样东西说“我们喜欢”,言外之意就是,还有许多其他人都认为它很令人讨厌。不久前,我和一批人在一起时,其中有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地球物理学家在滔滔不绝地谈论宇宙中的奇观。“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他说道,“是个了不起的、生机勃勃的、旋转的行星,是由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观组合而成。”随后便是长时间的停顿。这时,一位被他的这种极度夸张的恭维话所吸引的妇女,禁不住说道,“嗯,我们喜欢这个地球。”

我认为,对待恭维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是错误的。“多漂亮的礼服啊!”你的朋友赞美道。“噢,这么破的旧衣服!”你回答道。这种情景,与我上述提出的观点非常相似。别人赞美你的礼服,你无权为此感到羞愧或恼怒——除非这件礼服恰好是你自己亲手缝制的。如果你这么说,“我是在麦茜商场的地下室和另一个妇女经过一番争抢才买下来的,”你可能会感觉更好些。或者说“是我丈夫特为我挑选的”,这样还要好。

我认识一个潜心研究这种问题的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来避开别人的表扬。他采取了一种不近情理的现实态度。一天夜里我无意中听到一位妇女对他说,“你的肩膀真有力啊!”他眼睛眨也没眨就回答道:“四分之三的水。我的身体有四分之三是水,所以我的肩膀有四分之三是水。任何有四分之三是水的东西实际上是不可能有力的。”这位好心的妇女低声嘀咕着,皱着眉头走开了。我想这个家伙回答的方式有问题。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试图用俏皮话来应对恭维。例如,有人热情洋溢地说道,“久闻您的大名。”“我想,不是什么好名声吧,”这是标准的回答。这种俏皮机智的应答,应该置于政府的规定之中。它也许会让我惊骇不已,因为我本人很不善于说俏皮话。最近我听到一位年轻人赞美一个女孩,说她像明星格丽泰·嘉宝一样,美若天仙。“奉承让你走遍天下,”她回答道。我想,这个回答相当不错。但是,在千百次的应对中才会有一句真正巧妙的应答。只有像多萝西·帕克或乔治·考夫曼这样的人才能应对自如。

艺术家和作家面临着一个特殊的问题。当一辆新车下线时,负责人可以把外界人士请进来,指着车子,挺着胸脯说,“难道她不漂亮吗?”而绘画的人、写书的人或作曲的人却不能这样做。诗人普洛弗的朋友赞叹说,“普洛弗,你上次写的那首十四行诗,妙极了,非常押韵。”其实,普洛弗内心完全同意朋友的评价,但他嘴上却不能这样说。“噢,其实,”他反对道,“你很清楚,最后六行不大押韵。”

作为写了一摞书的作者,我有时也面临着这种情形。有人会说,“你的那本新书,我觉得很有趣。”我似乎应该可以回答,“啊,有人喜欢它,我很高兴

——我当时写得好苦啊。”或者这样回答,“我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我不能这样

说。实际上,著书人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使我不得不这样说,“你这个人,文学鉴赏水平一定很

差劲。”

为寻找应对恭维的技巧,我还求助过孩子们。太小的孩子根本帮不了忙。例如,对一个小男

孩说,“啊,你好可爱噢!”他怎么反应?他会满屋子跑来跑去,舌头伸出嘴角,眼珠转来转去,

显出一付吓唬人的样子。我也可以这样做,但是我想这在社交场合是不能被接受的。或者试着称

赞一个小女孩,“你的裙子好漂亮啊!”你惊叹道。她马上掀起裙子,以示她的衬裙更好看,接着

她又掀起衬裙给你看,以示她的内裤最好看。这种做法在成人社会里是行不通的。

我想了片刻,觉得世界上讲西班牙语的人最善于辞令,也许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什么。你

对他们中的一个人赞叹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他马上答道,“您大驾光临,更使蓬

荜生辉。”让你站在那儿,一脸尴尬。要想回敬他们是没有用的——不管说什么,最后他们总会占

上风。

有一点很清楚:在所有得体的社交场合,最根本的就是保持镇定。伊利莎·法勒写过一本美

国最早的有关礼仪方面的书。她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阐明保持镇定的重要性。那是在新英格

兰举行的一次高雅的宴会上,主人切鹅时,鹅不慎脱手,滑出了盘子,落在一位贵妇人的衣裙上。

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感到极为窘迫,恨不得悄悄地找根绳子去上吊。可是,这位主人却泰

然自若。他极为平静而庄重地说,“夫人,您把那鹅给我,我将感激不尽。”要是我们的行为举止

都能保持这种风度,摆脱局促不安,那我们的社交生活就会有趣得多。

如果我们牢记下面这一点,我们就会显得更加镇定自如:每当有人恭维你时,他可能只是想

和你说说话。唯一明智的回答就是由八个小小的字母构成两个简洁的小词:Thank you !

(雍毅译)

Translation of Further Reading

给予肯定的快乐

———赞扬的安抚效果

布莱恩 史密斯

桑德拉很少得到老板的肯定。在为这家小型的社会服务机构辛苦工作的两年多中,老板真正赞扬她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使少了一两根手指,一个手也数得过来。

其实桑德拉的老板并非不赏识她,事实上,她很欣赏桑德拉的工作。老板也不是气量狭小之人,而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女士,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由于她亲善友好乐于助人,实际上以多种方式对他人做出了肯定。

但是她非常不喜欢从口头上肯定别人。虽然桑德拉热爱本职工作,但在一个吝于赞扬她的人身边工作仍然使她感到越来越沮丧。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一向乐观的桑德拉总有一种挫败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必要。

我认识不少人,象桑德拉的老板一样,很难对他人表达赞扬。这些人中不乏我所见过的最富有同情心最虔诚的信徒,来自各行各业。出于种种理由,他们不愿对他人作出肯定。一般认为有六大原因,导致人们对赞美之词惜字如金。

1.“我们每个人都理应承担责任”。有一天,桑德拉的老板如实坦言,在她看来,没有一个人是值得赞扬

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某种责任,因此没有必要因为承担了理应承担的责任而受到赞扬。

2.“赞扬会起到反面作用”。如果你赞扬了一个人,就会担心他骄傲自满。你的赞扬会给人一种功德圆满

的错觉,从而不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年轻人曾对我说,他的教友们告诉他永远不会因为他领唱了而赞扬他,即便他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他们的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只有这样他才能学会独自领受来自上帝的赞扬。

3.“基督教徒不会向谄媚低头”。一些基督教徒担心任何口头上的肯定都是虚伪做作的。由于人类内心罪

孽深重,所以任何人的赞扬都不是真心实意的。

4.“如果你赞扬一个人,那么他就会认为你爱他仅仅是由于其成就。为了达到你的期望,他会感受到压

力,这对他是不公平的。”有些人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从来不从言语上肯定他们的孩子。如果你表扬约翰数学得了一个A,那么他会把你对他的爱与好成绩联系起来。如果以后得不到好成绩了,他就会缺乏安全感。

5.“赞扬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通过行为就能传达你的赞赏,至多偶尔或者间接地表扬一下,就足

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了。

6.“只有上帝值得赞扬”。赞扬一个人意味着将只有上帝才应该得到的赞赏给予了他。没有上帝的帮助,

任何人都一事无成,因此由于一个人成就而赞扬他其实是对他的羞辱。这意味着他的成功是出于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帝的恩赐。

7.

得到坚实的肯定

当然,这些反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履行义务,无论是否为此而受到赞扬。有时候赞扬无异于恭维或奉承,其对象只能是上帝。过多的赞扬会导致一个人自我膨胀,或者使他感到不能辜负我们的期望。

然而出于以上这些原因,采取永远不赞扬他人或者仅是偶尔为之的做法,走向了一个不幸的极端。这样做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上帝创造的人类对于得到肯定有着切实的不断壮大的需求。他人的鼓励——尤其是代表耶稣化身的其他基督徒的鼓励,是感受来自上帝的恩赐和赞赏的一个重要部分。

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保罗在《罗马书》12:10中号令大家,“恭敬人,要胜过彼此。”这是《新约全书》中的唯一一处,告知人们在某些方面要努力超越彼此。保罗的观点是,通过互相赞扬来建立彼此的信心,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耶稣的化身应该是特别乐意去肯定他人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赞扬。有人认为,即使不用语言表达,对方也会知道对他的赏识,这样想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曾上过的一堂很长的讨论课,之后主办者仅仅对我表示了感谢,而没有表达关于那个周末的任何肯定的言辞。从他的沉默中,我猜想要么我的言谈中对他有所冒犯,要么他认为我上的课不够生动。几年以后我才了解到,那堂课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只是他的性格不善于口头表达赞扬。

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赞美,那么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进行自我批判,认为对方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

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赞扬仅是偶尔为之,也是远远不够的。查理 谢德将人们对肯定的需要比作一个缓慢漏气的轮胎,虽然晚上打足了气,第二天仍然必须再次打气。他的观点是,昨天的赞扬不足以维持到今天。人们不断地需要得到赞扬,最初的赞扬需要不断地提醒巩固。

给予对方适度的信任

有人认为,赞扬一个人会使他认为你欣赏他是由于其成就,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反对意见呢?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信任对方——即使是小孩子——也有能力辨别我们的爱仅仅与赞扬他的原因相联系呢?还是我们的赞扬是出于爱是给予鼓励。如果是后者,那么没有必要担心我们的赞扬会使他感到,必须如何去做才能不姑辜负我们的爱。我们的肯定更可能使对方身心解放。他们感到放心了,不必为了得到赞扬而无止尽地徒劳努力。

想一想福音书中那些有趣的例子吧,耶稣对人们的信念表示了赞赏。例如,对经他治愈的病人说,是信念使他最终康复了。事实上耶稣通过肯定人们的信念,大大地赞扬了他们一番。

举个例子,一位妇女奋力穿过人群触摸耶稣的衣服,治愈了她的出血症。(马克5:24-34)耶稣治好了这位妇女的病,帮了她的大忙。所以要为对方歌功颂德的并非耶稣,而是这位妇女。如果耶稣当时这样说也未偿不可,“上帝的力量治好了您的病,虽然您并不配领受。”然而,面对围观的人群,他对这位妇女说,“您对上帝的信仰治好了您的病!”(马克5:34)我认为,耶稣的言下之意是“您对上帝的信念,以及您面对重重困难仍然坚韧不拔地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精神,在您的康复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祝贺您!”

我相信,当病人向他求助时,耶稣对其信念的肯定对病人的康复起了与实际治疗同样重要的作用。

给予赞扬当然是有风险的,然而拒绝赞扬的风险通常会更大,因为我们可能丧失了一个向需要关爱的

人们传递耶稣仁爱的大好机会。在我看来,这不仅仅对他人的精神和情感健康是一种损害,对我们自己也同样如此。作为基督徒,肯定他人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极致快乐的来源之一。我不禁遐想,当耶稣说“给予比得到更幸福”时,他是否也正是这样想的。

(黄莺译)

Unit 2

Translation of Text

送礼的艺术

安东尼·布兰特有一段时间,我曾与一位女子约会——她属文学爱好者之类,涉猎广泛,其寓所藏书甚丰——我对她的仰慕之情有点太过分。在一次圣诞节,我决定送她一件非同一般的好东西,恐怕其价格之昂贵也非同一般。我给她买了一套《斯威夫特文集》——这可不是一套普通文集,而是十八世纪早期的珍藏版;随后,我将每卷皮装书单独包装,并分别制作了书签,上面写着精选的斯威夫特语录。我觉得这样很浪漫;我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圣诞之夜,我俩坐在壁炉旁,一边呷饮法国白兰地,一边欣赏勃兰登堡协奏曲,她把文集一卷卷地打开。

我有时真蠢!我早就应该知道她是个讲究实惠的女人才是。她曾给我买过两双袜子和一件衬衫,另外还买过一本阿曼斯小诗集。她打开斯威夫特文集时,哭了起来。我还以为那是快乐的泪水,但却不是。“我不能接受这个礼物,”她说,“这很不合适。”她硬要我把书拿走,要么卖掉,或者自己留着。见我不肯罢休,她越发不安。最后,她请我离开并把书一齐带走。我很伤心,也很困惑,但还是照她说的做了。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没有见面。我过了几个星期才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布莱克默曾在某处这样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傻劲——愚蠢而又固执。”

我的可贵之处在于:我通常送礼比较明智,不太张扬。但我却有个毛病,正如我的前任女友所说的那样,我送的东西经常让人明显觉得极不合适。比如说:送给人家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把象征亲密关系的礼物送给与自己没有那层关系的人;送的礼物与所送之人的兴趣或需要毫不相干。我对送礼的奥妙感觉迟钝,我经常因缺乏这种悟性而痛责自己。

最重要的,当然是送礼要送得恰倒好处,而非幼稚的送礼之举(当然亦非送礼之念),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多数文化群落中,由于其大多数比我们自己的文化群落更明白事理,送礼是非常崇尚仪式的——也就是说,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送礼受到严格的社会制约,也几乎明显成为一种交换。根本没有送礼不图回报之事;相反,你送给某人一个东西,希望得到某种回报——也许不是马上得到回报,而是不久以后。而且你希望这种回报几乎是等价的;你会相当肯定,没有人会胜你一筹,送你很奢侈的东西,比如一套斯威夫特珍藏本,或者贪图你的便宜,送你一分钱的小哨子,交换一条独木舟。送礼和受礼一旦形成规范,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礼俗,一种宴请和庆祝的场合。换句话说,你喝完白兰地后,可以去谈晚上的正经事。

因此,送礼涉及到对互惠的期待,但我们这些西方世界里的聪明人逃避这个事实:我们掩盖这个事实,花言巧语地大谈无私,说给予如何胜过接受。大约两千年前,塞内加曾写道:“可敬之施主决不以其善行而图报”。我们喜欢对自己说,光荣又崇高的行为,就是奉献后把它忘却,根本不图回报,甚至不求感恩。慷慨地、自发地去奉献,如同富饶的大自然。如同一个快乐的妓女,忘了收嫖客的钱。如同上帝亲手造的傻瓜。

我曾经想过自己在这方面的倾向并且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即使我荒唐又自发地慷慨赠送,我也和别人一样,希望得到很多回报。我简直是试图收买:感情、或许爱情。别人的羡慕。或把自己所选择的身份确定为浪漫主义者,能故作豪爽之态。或使别人感到内疚:瞧,我绞尽脑汁,费了许多周折,买来你可能喜欢的东西,洞察你的心思,让你心满意足。你可曾为我做过同样的事情吗?我的女朋友立刻看穿了这一切。正如我所说过的那样,这花了我好几个星期的时间。

恰到好处。什么东西恰到好处呢?我曾以为,没有什么恰到好处的东西,心意才是最重要的。我大概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这个启示。她每年圣诞节都花同样多的钱为我和弟弟买礼物——在这个家庭,她不偏心任何一个儿子——她设法确保我们明白这一点。母亲很少把礼物包装起来,即使包装的话,她总是尽可能用最便宜的手巾纸,而且不用彩带扎。我们过生日毫无矫饰之物,过圣诞节也毫无矫饰之物。有一次,我忘了她的生日,即使她多次暗示自己的生日即将来临。她使我感到十分惭愧。总的教训是,你记住了——也许你送了些可笑的东西,但你记住了——你要送得慷慨;总会有大量的礼物可送,但你用不着把它们包装起来,贺卡也没有必要。母亲具有清教徒的心态。饰物是用不着的。

我还没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是——十八世纪文学除外——我现在却觉得饰物是极其极端的。当我刚开始和妻子在一起生活,开始像恋人们习惯做的那样互赠礼物时,我渐渐地了解到,她以前的许多男朋友,可以说,在送礼物这方面缺乏想象力。其中有一位过圣诞节送她一个色拉搅拌器,过生日送她一根烤火腿。为什么不送她一把扫帚?为什么不送她够吃一个月的“奇异面包”?自从她上高中以来,除一个人之外,再没有人给她送过花,而且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我用不着让她告诉我两遍。复活节的那个星期日她收到了鲜花,那是我们在一起共同度过的第一个重大盛会。那些鲜花是我让别人送给她的,这种方式收到鲜花肯定是最好的。有时,她会无缘无故地收到鲜花。每次她都会流泪,可那些泪水是喜悦之泪。

我不是在自吹自擂:任何一个白痴都明白如何赢得这个女人的芳心。她告诉过我该如何去做;她对此直言不讳。问题不在于我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在于那些鲜花。它们只不过是摆设而已。完全没有什么用途;我家人容易过敏,鲜花甚至会引起不适。但它们却是很理想的礼物。纯粹是象征性的。纯属老套。我们需要那些老套的东西。我们想要人人想要的东西:亘古不变的手势;仪式;漂亮的包装纸;丝带——而且只能是熨烫过的、被选中能与包装纸的颜色相配的丝带。我正在慢慢地学习这些艺术。作为一个习惯在最后时刻购物的人,我在学习提前做好计划,提前问清楚她究竟想要什么东西,然后再买给她;我渐渐

地不再想使她感到惊奇,不再想寻找某种她从未想过,但一见便知最适合自己的绝妙东西。那是一种自我表现:我头脑灵活,考虑周到,想象力丰富,了解她的心思胜过她对自己的心思的了解。我对此不再抱有希望。我甚至在学着送给她一些我并不喜欢而她却需要的东西,一些在我看来俗不可耐或并不需要或不如我所希望的那样耐用的东西。为了真正重要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去购物,首饰她会保存着戴一辈子。请注意,首饰是一种饰物。我开始带她去珍本书店,这样她就会为过圣诞节而给我买我想要的书。那些东西还是饰物而矣。你不会去读珍本书的;你把它们摆上书架罢了。她觉得那些书很荒唐,但还是和我一起去。为什么不去呢?我们彼此纵容对方。我们却没有胆量纵容我们自己。

世界上很少有真正的利他主义行为。职业利他主义者的存在却是真的——如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所有这些所谓的“救助性职业”——但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得到报酬;就政府的援助而言,这种给予是否慷慨,是否勉强,你可去询问任何一个接受福利救济的人。甚至制度化的给予也是一种交换:期待某种偿还。在和谢尔曼.费尔蔡尔德相处的岁月期间,我曾一度为他的慈善基金会工作;我的任务是寻找崇高的事业,费尔蔡尔德或许会捐赠出他几百万元资产中的一部分。那段经历使我在金钱的力量以及礼物的力量这方面增长了不少见识。我走遍全国,每到一处,可能受到捐助之人对我给予的尊敬都与我尚浅的资质极不相称。我可真是出尽了风头:医学院的院长征求我的建议和意见;大学校长邀请我去喝茶;国家健康研究所的主任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会见我。在一所大学,一位系主任甚至请我写一篇关于他们系的评论文章,然后把文章发给他的教师们阅读。我尽可能告诉所有这些人说,我只能提一些建议,并没有权利决定资助之事。但这不起作用;人人需要我。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恺撒.夏维兹对此却颇有兴趣。我是在他著名的禁食期的第九天见到他的,当时他正躺在加州德拉诺农民中心自己的陋室里观赏落日余辉。我以前从未见过如此神秘的个人魅力,这对我触动很深。但费尔查尔德却对此无动于衷。他会给他们的健康中心提供小数额的资助吗?绝对不会的。这太有争议性了。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争取帮助夏维兹从其它基金会筹集资金。分文未获。基金会的资金都用来建造大学或医院楼房,而且楼房都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用来发放奖学金或奖励教授,同样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用来建造博物馆,并把主要捐赠人的名字精心刻在墙壁上。金钱可以买来声望。基金会的行政人员把他们所赠之物说成是“投资”,他们寻求某种回报,寻求项目或方案的成功,然后指明把这种成功说成是“我的成功”。他们有些人到头来觉得自己确实很了不起。

然而,足球运动员乔.德莱尼为救两名溺水的男孩献出了生命。父母为了我和弟弟能上康奈尔和普林斯顿放弃了许多物质享受。有些人经常献血;献血者姓名未详,他们赠送这种礼物得不到表扬,而且还会使身体暂时衰弱。人们一旦对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冷嘲热讽,就会想到许多相反的事例。我们生活在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和自我主义的现实性之间的紧张状态中。不管我们偏向哪一方,我们最终希望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愤世嫉俗者;妻子说我倒不如是个讽刺家。或许如此。我相信,如果你长期调查人类动机,你就不会接受表面价值。但这不会动摇你对人类本性的信念。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超越自私。我们愿意奉献;在恐惧、强迫、害怕、焦虑、欲望以及自怜的背后,我们藏匿着慷慨的冲动和自发的热情。人类有许多善良的品质。陀思妥也夫斯基曾经写到:“一般说来,人,即使是恶人,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天真无邪。我们自己亦如此。”

惠特曼曾不带有任何讽刺之意地写道:“礼物本属赠者,多去之还来——其不会失之……”。惠特曼把自己奉献给世人,并且大胆地、毫不谦虚地臆断:礼物十分相称。这是一个神圣的理论:你把上帝赐予你的礼物传送下去,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这种交易升到更高的级别;由于你不为自己留下任何东西,一切均属于你的。你成为一个慷慨解囊的渠道;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成为一体。

然而,谁会具有如此崇高的豪壮之举?我们许多人是不会有的。我们这些缺乏诗人气质的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紧张状态中;我们尽量让子女接受教育,在圣诞节或其它祭祀场合共享资源,且表现得落落大方——寻找悦人的风格,注意精妙之处——同时一只眼睛期盼着我们可能索要到的东西。不承认期待落空会造成失望,的确会使人变得愤世嫉俗;只要我们不欺骗自己,期待回报时,想象我们不“要”回报,就没有必要为此而担心。

(雍毅译)

Translation of Further Reading

慷慨之道

利比·波晤士

近来,“礼物”一词严重贬值。销售人员利用所谓的诱饵,公关人员则利用礼物行贿;富人向子女或向慈善机构赠送“礼物”仅仅是为了减少税收而绝非出于高尚的动机。所有冠之以礼品店或目录的东西通常保证包罗了古怪的、荒诞不经的小玩意,如坚硬的银质背挠、带有音乐盒的烟灰缸。它们之所以被列为“馈赠佳品”是因为没有人会买来自己使用。

今年的圣诞我们需要给礼物这个词正名。我们还需要给“慷慨”一词正名,该词常常用语这样的语义:超量的食品、旅馆毛巾、超大床单或穿着暴露的妇女。其实,慷慨是一种通过诚心送礼打造谦和与爱心却又不求回报的能力,是最让我们富有人情味的东西之一。你不会发现猪呀、狮子呀,相互赠送小东西吧?出于关切猴子们显然偶尔送给对方一些虱子,但绝不能证明它们是出于好意。我们应该更以慷慨为荣。

有时街头巷尾有些关于富人过分慷慨的故事,这或许是使人对慷慨生疑的原因。例如,已故的克里斯蒂安·奥约西斯赠给女儿一个私家动物园,一群羊并配有牧羊人;形形色色的大亨安排客人们飞行大半个地球参加宴会,所到之处都是戴翡翠手镯或穿镶着翡翠纽扣的宾馆,还有富翁给旧情人购置别墅和游艇。

在这种情况下,慷慨已经意味着你像一个喝醉洒的海员一样到处乱仍钱。而且这一直有一种嫌疑,就像那个海员,你这样做是只是为了证明你承受得起。那不是馈赠,而是炫耀。

非常神奇的是,真正的慷慨,当你接触到它的时候,这种品质可以平等地属于穷人和富人。有的时候穷人——如《圣经》中讲述的那位寡妇经常做一些小小的施舍——很善常慷慨之道。还有来自偏远国家(如波兰、秘鲁)的游客,他们带回家关于不同的食物、住处、甚至当地人和陌生人毫无戒心地共享一床的故事。那是基于农民们的信条:家里的客人就是家里的上帝。家乡附近我喜爱听为纪念凯蒂·莎利肯所收集的那些故事,这一位去年被谋杀了于23岁的精神病护理员,其中有个故事我尤其喜欢。有一天,她落在了后面,同窗好友看见她把自己钱包里的钱全部倒进了一个流浪汉的手里,而她却以为他们没有看见。到了酒吧,他们取笑她不会喝酒,目的是想让她承认自己所做的好事,但她一个劲推说自己不想饮酒。

我还认识一个男生。知道室友买不起其专业所需的一本重要教科书;这种书在旧货店里几乎难以寻觅,但新书又贵的出奇。他的朋友自尊心很强,不愿向别人借钱,只得多次冒着大雨到图书馆去查找。于是那个家境富裕的学生到牛津的布莱克威尔书店以35英镑买下一本新书,把书弄脏并把封面撕下,在首页写上一个杜撰的名字。他甚至没忘了把书上的墨迹在电热器上烤一烤使字看上去比较陈旧,把书的边角折一折,并在他认为重要的段落旁边模糊地用铅笔写上注释。然后他凯旋而归,说他在一个旧书店该发现了这本书并“让他们把价格让到了两英镑”。他为了弄到一个收据,甚至在该为自己也买了一本书。谈论到偷偷做好事,也许你会奇怪,我从那个穷学生那里听到这个故事,他当时感到蹊跷,十年后终于逼着那个有钱的同学承认了事实真相。

策略是真慷慨的关键。策略是你真正考虑到受赠者。你可以给任何人购买一张价格不菲的流行画家的作品,如果你买得起;但你不如花1/10的钱,花点心思裱一幅你知道会使他们在艰难的情况下振作起来的原版卡通。任何人都可以赠男人一块金表,但只有慷慨的妻子才能如后面所说的那样做,寻到一条老式金表链,恰好与她丈夫从其挚爱的父亲手中继承下来的金表相匹配。

相反,这是不停劝一个只想喝点苦啤酒的人喝昂贵的酒并非慷慨。(来,再来一杯,知道吗?这是最上等的白兰地,喝上两杯。)这是烦扰。强行不让别人支付自己的一半出租车费也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渺小何尝不也是如此。买给别人一瓶上等的香槟而人家又不是特别喜欢香槟没有什么意义。送别人你希望看见人家穿在身上的轻而薄的晨服而人家却不喜欢也是如此。除非设法使恋人意识到这一规则,否则女孩子的抽屉里总是塞荡不能穿的花里胡哨的滑爽内衣,男人的衣橱里则挂满令人尴尬的领带。但另一方面,这种礼物确实给受赠者一个机会慷慨地假装表示自己喜欢。在人命克里斯蒂的小说《空洞》中,人命对一位害羞、受教育不多的女性无法融入家庭舞会显示出无比的宽容。格里塔穿着一件自己织的难看的卡迪根衫,阿利阿娜不但称赞衣服好看还向她讨教图样。拿到图样以后,她也勇敢地织了一件同样难看的衣服而且就再次会见格里塔穿着它时,这就是我说的坚持不懈。一位朋友收到的结婚礼物就是如此:生活贫困的娘家嫂子

答应小姑子为她婚后第一年的每周烤一只全肉馅的面包,她的确这样做了。还可以帮别人引介。以不考虑后果不讲究策略的方式给单身朋友做红娘会使双方都深感不自在。但在有些情形下——不一定是罗曼史方面——适时的引介会成为你能为别人做得大好事。你能送给一个初次怀孕妇的女的最好的礼物是把她引介给另一个情趣相投的孕妇。这样,彼此使对方可以理智地面对糟糕的第一年。如果你碰巧善于职业方面联络,而且晚会办得很不错,那么,有时别忘了把在找工作,需要交友或者只是为了寻找激励和灵感的年轻人邀入圈内。这可是一个慷慨之举。曾经对于我最大的帮助莫过于一位杰出的老先生在我21岁时把我介绍给世界上最令人鼓舞的文学机构。他其实没必要这么麻烦,我脸红着说;但我很高兴他这么做。善解人意,而不是如何包装——此乃真心相赠的试证方式。

(赵蓉译)

Unit 3

Translation of Text

我们没有"享受幸福的权利"

C.S.路易斯

"毕竟," 克莱尔说,"他们拥有享受幸福的权利" 。

我们当时是在讨论邻里发生的一件事。甲先生抛弃甲太太,离了婚,准备迎娶乙太太,而乙太太也同样办好了离婚手续准备嫁给甲。毫无疑问,甲先生和乙太太非常欢喜对方。如果他们继续相爱,且健康和收入不出什么差池,他们接下来的日子应该会过的很开心。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与各自的前任相处不佳。乙太太最初还是喜欢她的丈夫的。但是后来他在战争中负伤,丢掉了工作,据说还已经失去了性能力。此后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乙夫人当初所期待的。甲夫人也很凄惨。她容貌不再,也没有了生机活力。有人说她因为为他生儿育女,又为护理他度过漫长的疾病期而将自己的精力消耗殆尽,而先前的婚姻生活也因着疾病而黯然失色。

但是不要以为甲是那种将糟糠之妻弃之如敝履的一类人。我们都知道前妻的自杀让他非常震惊,他曾亲口对我们说,“我又能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我不能错过我的幸福机会。”

之后我就一直琢磨"享受幸福的权利"这句话。

起初这句话给我的感觉怪怪的,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每个人都有走运的权利。无论会有哪个派别的道德学家如何评论,我们的幸福或痛苦很大程度上都非人力所能控制。在我看来,所谓享受幸福的权利并无依据,正如不能要求自己的身高要达到六英尺,应该有个百万富翁的老爸,或者说无论什么时候自己想去野餐了,天气就必须晴朗。

权利作为所在的社会的法律所保障的自由是不难理解的。因此,我有权沿公共道路行驶,因为这是社会给赋予我的自由,也是“公共”道路意义之所在。我也能理解法律所保障的债权权益,和与之相应的他人的债务承担义务。如果我有权从你那里获取100英镑,也就等于说你有责任付我100英镑。如果法律允许甲先生抛弃发妻而去勾引邻人之妻,那么甲就有这项法律权利,我们也没有必要在此谈论所谓“幸福”的权利。

但是克莱尔意非如此。她是说甲的行为不但符合法律权利,还符合道义上的权利。换句话说,克莱尔是继托马斯·阿奎那,格劳修斯,胡克和洛克之后的有一个古典道德学派人物,或者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或许会成为这样的人物。她认为国家法律之后还有“自然之法”。

我同意她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观念是所有文明的根本,没有它,现实国家法律变成了绝对准则。人们将无法评判法律,因为没有评判其的基准。

Clare的格言源自于,“他们有享受幸福的权利”这句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句话。所有的文明人,尤其是美国人,都信奉这样一个信念,“追求幸福”是人的诸项权利之一。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们有享受幸福的权利”这句庄重宣言的本意何在?

其意义所不在之是可以肯定的。它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择手段地追求幸福,比如谋杀、强奸、抢劫、叛国和欺诈。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以此为根本。

宣言的本意为“通过一切合法手段追求幸福”,即自然之法所永久许可且国家法律所应当允许之手段。

诚然,这样格言听起来似乎变成了一句同义反复,人在追求幸福的时候有权做他们有权做的事。但是同义反复如果放到其历史背景中便并非总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宣言的初衷是否定长久统治欧洲的一系列政治条例,是对奥地利帝国、俄国帝国,和改革法案前的英国,法国的波旁王朝的挑战。宣言主张一切追求幸福的手段都是合法的,因为合法的事物是应该面向所有人的;所有“人”都享有使用这些手段的自由,而不是特定种姓,阶级,地位或宗教派别的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党派都不曾发出这样的声音时代,这样的宣言不能被称为同义反复。

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是“合法的”这个问题却悬而未决,即什么样的追求幸福的手段即被自然之法在道义上允许,有被某国家立法机关所颁布法律所许可?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能苟同克莱尔的见解,她所称道的人们拥有无限的追求幸福的权力对我来说并非是无可厚非的道理。

有一点我可以确信,克莱尔所说的“幸福”指的是简单和纯粹的"性快乐"。原因之一是克莱尔这样的女人在用这个词的时候从来不会另有所指,还有就是我从来没有听她谈过其他方面的“权利”。她非常左倾。如果有人为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消灭竞争对手的大亨辩护,理由是他的幸福就在于赚钱,他不过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已,她便会义愤填膺。克莱尔还是一个激进的禁酒主义者,我从来没有听说她会接受一个酗酒者把享受幸福作为喝醉的理由。

克莱尔的许多朋友,尤其女性朋友,经常觉得——我听她们这样讲过——如果克莱尔能够住嘴她们自己的幸福感将大大增加。因此我对克莱尔有关幸福一说能够站得住脚表示怀疑。

事实上克莱尔的观点与西方世界四十多年来的行径在我看来并不相悖。当我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激进者就在讲,“何必如此假正经呢?我们应当像对待我们其他的冲动那样对待性冲动。”当时头脑简单的我便相信这就是他们的本意,后来却发现真正的意思刚好相反。他们是说性欲应该以文明人处理其他的本能冲动所从未有过的方式对待。不可否认其他所有冲动都是要控制的。我们视为自保而绝对服从本能为胆怯的表现,视贪得的冲动为贪念。如果是哨兵的话连睡觉的欲望都得抗拒。但是,只要想要的东西是“床上的四条裸腿”,一切的不近人情和背信弃义便都可得到赦赎。

这其中的道义就像是在说偷水果是错的,除非你偷的是油桃。

如果你对此观点有异议,通常会有人碟碟不休地告诉你“性”是多么地合法、美丽和圣洁,还会指责你因对其有清教徒似的偏见而将其视为不光彩或可耻的事物。我不认可这样的指责。从海水泡沫中诞生的维纳斯。。。金色爱神阿佛洛狄忒。。。塞浦路斯诞生的爱神啊。。。我从未对你有过丝毫不敬。如果我讨厌偷我的油桃的家伙,难道我也要厌恶所有的油桃吗?或者憎恶所有的人吗?其实我反对的只是偷窃这种行为。

将甲先生抛弃妻子的“权利”的问题曲解为“性道德”的问题其实是在巧妙地隐蔽真正的现实矛盾。劫果园并非冒犯所谓的“水果道德”,而是与诚实相逆。甲的行为有悖于诚信(对郑重诺言的信守),有悖于知恩戴德(对他所亏欠的人应有的感激),还有悖于共通的人性。

我们的性冲动被赋予了荒唐的特权。本来从正常的其他视角看来都是残酷、奸诈、不正义的行为,一旦有了性的动机便统统被纵容起来。

虽然在我看来赋予性如此特权毫无道理可言,这一现象的起因却非常清楚:

正是强烈情欲的力量使然。情欲与转瞬而逝的其他欲望如食欲等不同,它所带来的期待无比壮观,为任何其他情感所不及。毫无疑问,我们所有的欲望都带来期待,但无一能望其项背。坠入爱河便会萌发难以抗拒的信念:相爱一定会到终老,拥有心爱的人不仅常常让人心醉神迷,还会带来安定感、成就感和深入骨髓的相伴一生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孤注一掷。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一生都将失去意义。只要一想到这样的厄运,便会深陷自怨自艾的无底深渊。

不幸的是,这些期待往往都是假象而已。任何一个有所经历的成人都知道所有的情欲不过如此,当然他如果正身陷其中则另当别论。朋友们天荒地老的故事我们并不当真,因为知道有的时候感情可以持续有时却难以为继。而真正能够持久的感情并不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曾经有过怎样的诺言。两个人能够白头偕老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伟大的恋人,而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品行:克制,忠诚,不偏激,可以相互适应。

如果要建立一个凌驾于普通行为规范之上的“性福权利”,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自所经历感受的激情本身,而是自己一旦抓住便一厢情愿相信的东西。所以,当不良行为发生并导致惨遇和苦难时,行为本身所希冀的所谓幸福便一次次成为虚幻。除甲先生和乙太太之外所有人都明白一年或几年后甲先生可能以相同的理由将新欢抛弃。他会再次感到又是在冒险,而自己仍然是那个伟大的爱人,自怜地哀叹却容不下对那个可怜女人的半点同情。

另外还有两点。

第一,一个能够容忍婚姻不忠的社会长期来看是对女性不利的。也许有那么几篇歌曲文学专为男性叹吟,无论其内容如何,女人的天性是比男人更倾向于一夫一妻制的。生理特性使然。凡滥交盛行之社会,女性往往是受害者而不是制害者。同样,家庭幸福对她们来说也更为必要。她们所吸引男性的资本,容貌,在到了成熟年龄之后日渐凋谢。而男人的魅力所在,性格——女人对我们的外表其实是不在意的——却不受时光之侵蚀。因此在滥交这样的残酷战争中女性处于双重不利的地位,她们冒更大的风险,输的可能性更大。某些道德学家对于女性越来越露骨的挑逗行为表示鄙夷,我却不能苟同。那只是她们绝望厮杀的标志,我深感同情。

第二,虽然“幸福的权利”主要针对性冲动而言,但是问题绝不仅限于此。这种致命的原则一旦获准便迟早会渗入我们的整个生活。在我们将来的社会,不但所有的人都欲望横行,甚至每个人的每一个欲望都要无限满足。虽然科技发展可以使得人类苟延残喘的稍久一些,但是文明却会从根死掉,甚至会被一扫而空,此乃“幸”事或“不幸”却不敢定论。

(何静译)

Translation of Further Reading

关于婚姻——一份进展中的工作的启示

劳拉·佩弗勒

我认识我的丈夫雷蒙德是在一家酒吧里;我在那做招待,他去喝酒。我刚从芝加哥开车来到新奥尔良,所有的家当都放在我那辆雪佛兰织女星的后座上,后面跟着一辆小型露营拖车。那是1981年6月9号。然后在7月18号,那年最热的一天,我们结婚了。想到我们已经在一起十五年了,我忽然觉得自己老了。我曾经厌烦大人们老是讲“三十年过去了,自从我见到……”或者“二十年前,我……”现在轮到我讲这种话了。十五年了。我们共享快乐,共度灾难,见证出生与死亡,甚至经历了离婚与复婚。与雷蒙德的共同生活让我对忍让、交流以及时间等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认识,但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快乐的本质,它的本质并不是爱。

当我们在新奥尔良空气粘稠的六月相遇时,雷蒙德已经46岁了,而我刚满20岁。有人把这种搭配叫做“五月和十二月的罗曼史”。这话有点道理;我是五月出生的,雷蒙德是十二月出生的,但是除了这点巧合,年龄差距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少影响。最初看到雷蒙德的时候,我和姐姐买了穷孩三明治到酒吧,准备晚上做招待前吃。雷蒙德正坐在凳子上和我姐夫聊天,我姐夫靠着一张有点摇晃的桌子坐着。门外是下午两点钟滞重的空气,仅有零星光亮照进幽暗的室內,一台电扇一直嗡嗡响着,试图赶走热浪。新奥尓良的夏天,空气闷热粘稠,时钟也无力走动,时间停滞不前。那天只有我们四个人还有点生气,但是夜晚忙碌开始前的沉闷气氛中,我们的活动也很少。我记得自己当时心里在想,雷蒙德看上去像个在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劳作了一天的农夫,回家跟妻儿团聚之前先到酒吧喝上一杯冰镇啤酒休息一下,再回到自己那滿地跑着孩子的家。他的面容开朗和善,性格看上去也如此;只有心硬如铁的人看到他会不喜欢他。我坐在和他隔着几张凳子的地方,正在品尝穷孩三明治。但是他注意上了我,坐到我身边的凳子上。说真的,我当时正在专心对付三明治,但还是朝他笑了笑,以示礼貌。他喝了几杯喜立滋,很快直奔主题。

“想过稳定的生活吗?”他问我。

“好啊。”我笑着回答。

“想要孩子吗?”他紧跟着问。

“当然想了,要几个?”我面无表情地说。他终于亮出底牌:

“想结婚吗?”

“好啊,什么时候?”

对他来说,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过了几个星期,我接受了他的求婚,说了声愿意。我们确实对彼此缺乏了解,但是都感到来自对方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很难说清,但知道它确实存在。我们都没结过婚,也没有过孩子。我们对于彼此终身承诺的内涵一无所知。我们将一起生活,领会其真正含义。

“别扭”这个词最能形容我们第一年共同生活的情形。雷蒙德是一家饮料装瓶工厂的老板,但是患有终身残疾,而我没有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一起。回头想想,要是两人分开时间多一些,也许会对彼此的关系更好。我们都想要个孩子,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雷蒙德生下来就患有严重的脚部畸形,两条小腿都是单骨;他走路的时候会引来别人注目,那时我还年轻,会因此感到难堪。我太年轻了,而且,本质上,我们还是陌生人,还没准备好就进入婚姻,更没有学会如何搭档生活。我还没有完全成熟,最后我认定,虽然我爱雷蒙德,但是我还没能够与他“共浴爱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和雷蒙德说明这一点,但是有天晚上他开始跟我讲我们将来死时可以埋在他们的家族墓地里,我觉得是明说的时候了。雷蒙德很不愿意离婚,但他还是让我离开了,因为他爱我。虽然是“友好的分手”,双方难免还会感到愤怒和怨恨。死亡总是令人悲伤的,我们的婚姻死了。分手的过程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一段经历。

我搬到九十里路外的巴吞鲁日,开始工作谋生。重回独身生活,让我感到孤独,也让我有足够时间思考。我心中的伤痕慢慢愈合。雷蒙德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因为我们的生活还有些部分相纠结,也因为他还在抚养我们的宠物。他有时会在星期六开车来看我。他还爱着我,尽管我抗拒他的殷勤,他还是试图再赢回我的心。经过离婚的折磨,我不想承受更多的痛苦。但我逐渐意识到,以前雷蒙德对我的那种吸引力并没有消失。在犹豫不决中,我辞掉了工作,搬回去和雷蒙德同住。他喜不自禁,我承诺要慢慢融入共同生活。我不能确定我们的关系是否会好转,我知道除非我们改变我们的关系,改变我们自己,否则那些迄今仍然令人伤痛的矛盾还会爆发。

没有了婚姻的压力,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比初次共同生活的时候深入多了,我们都用心重建彼此的关系。这次我们变聪明了,我也成熟了;我对自己认识更清楚,更有信心了。我们会谈起以前困扰我们婚姻生活的所有事情,解开了某些症结,并同意其他问题以后不再讨论。他答应不再追究我的过去;我也承诺自己会更有耐心。我们的生活目标确立得更清楚了,决定不要孩子,而我还会回到大学读书。我找了一份工作,并且说明在上学的事情定下来之前,我将一直工作。1987年就要过去了,我觉得自己愿意重新尝试婚姻生活。这一次的婚姻没有戒指,没有华丽的婚礼,我不需要采用雷蒙德的姓氏,也没有对未来的幻想。

我们的第二次婚姻与第一次正相反。熟悉感也许会让某些人相互蔑视,但这种亲近让我们感到安慰。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了什么才是对婚姻中的快乐感至关重要的。这个关键就是信任。不仅相信另一方会对你忠诚,也相信即使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你的伴侣无论在言行上都不会抛弃你。相信在你最得意之时,你的伴侣将陪在你身后,不会因你的成功感到威胁,而是与你分享喜悦,因为他(她)有理由认为自己是你取得成功的坚强后盾。达到这种信任的关键在于,要坚信你的伴侣会信守承诺,总是为了你的最大利益而努力。没有信任相佐,什么样的爱情都不会长久,但是信任本身可以单独存在。爱情就像一株迅速成长的柳树,在生活的暴风骤雨中需要支撑,需要扶持,但是信任是缓慢生长的,就像橡树一样,具有厚重的力量。如果没有信任,仅以爱为基础的结合是不会长久的,而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系则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使得爱情能够自由成长。我们已经很幸运了,两者兼而有之。

我如何形容婚姻生活给我的收获呢?毕竟,我们的关系与其说是婚姻,不如说更像一项正在进展中的工作。那张宣称我们“结为夫妻”的证书只不过说明两人缔结了一种关系,是一部关于两人共同生活的大书的封面,故事的标题页是我们一起书写的。没有这一页,并无损故事的完整;没有这封面,书的内容还是一样。我们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是从各自过去的片断,我们共同生活的片断,我们现在和未来共同生活的片断组合而成的。每一天都是新翻开的一页,一本巨著微小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年的内容都是我们共同创作的章节,我们自己便是这部故事书的主人公。婚姻本身既实又虚,存在在我们的心中,也充盈在眼前飘过的空气粒子中,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时间或者空间的任何力量都不能将其消磨。钢铁的坚硬与蛛网的轻柔将我们融合在一起。

我从雷蒙德的生活经历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从我的故事中也有许多收获,但是他的身体残疾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经验,让我们对接纳、宽容和意志力有了更深认识。他告诉我,在三岁到五岁的那段时间,他

在医院度过的那些望不到头的日子,那时的他成了大萧条时期那些试图找到他的病情治疗方案的医生的试验对象。在被乙醚麻醉的昏沉状态下,他能感受到他们在折断他的腿,切断筋腱,用棍子戳他的脚。腿上厚厚的石膏把他囚禁在病床上,他哭喊着,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慰,而这哭喊得不到回应,他们只能在周末探望他。他不需要多说,我能感觉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如此难捱,而父母两次探望之间的那些日子对孤独迷途的他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但是身体的残疾和身心的折磨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他,将他锻炼成了一个性格强悍的人,一个在拳击、棒球以及其他运动项目上表现出色的年轻人,粉碎了医生对于他将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预言。他学会了接受现实,在自己的身体条件限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这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双脚不断的扭曲使得他腿上的筋腱和肌肉每年变得更紧张。每当我为他按摩这些遍布伤痕的增生部分,为他包扎伤口,他有时会问我:“你怎么会爱上像我这样的跛子?”真叫人难以置信,到今天他还会这样问,我会回答他:“我怎么会不爱?”我已经认识到比起婚姻生活中的其他困难,克服身体缺陷带来的困难要容易得多。对付身体缺陷的经历是很好的心理训练,让我们能够从容应对最初头发灰白、容颜起皱的失落感,以及其他现在难以想像、但是无可避免的衰老症状。雷蒙德的缺陷现在对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我简直不能相信我曾因为他的步态发窘。每当我想到他的时候,都会忘记他是一个残疾人的事实。当我梦到他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缺陷。因为我爱他,他甚至不需要以身体形式存在。

我可以说“我丈夫是个好人,有爱心、友善、慷慨”,这些词似乎说明了一切,但是又很空洞。不错,他拥有所有这些品质,但是只有我才能解释这些品质的确切含义,他能理解为什么在我的爱犬死后的那一年每次下雨我都会哭。他是如此“有爱心”,能够了解她对暴风骤雨的害怕,而我因为她现在孤苦伶仃,得不到我的安慰而哭泣。他是如此“慷慨”,在她病死之前,无论我花多少钱为她请医问药,他从来都是无条件地支持。他是如此“友善”,他曾经有一天晚上开了50里路的车为她买药,虽然他知道这种药并不一定能挽救她的性命。好人会做所有这一切,但是“好”这个词还不能充分表达我想说的一切。在我的脑海,在我的心中,对他洋溢着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情,对他怀有一种语言世界之外的依恋之情。我觉得心中有一种深切的痛苦,喉头发紧,而灵魂却在微笑。

正如任何友情一样,我们的婚姻也包含着“给”与“拿”的关系。心甘情愿地妥协,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分担无聊乏味的家务,这一切都使生活更有情趣。我们已经学会丢开自己的性别角色,做自己最擅长最拿手的事情,比如说我去洗车,而雷蒙德洗碗。因为身体缺陷,他不能久站或者走长路,但是他跪下来很方便。我们经常根据家务的“高低”性质来分工,他负责那些可以在低处进行的,对他方便的家务,而我则负责那些要在高处处理,对我来说容易的事情。当我们需要外出,路比较长的时候,为他推轮椅可以让我得到锻炼,他就不需要费力步行了。我们都明白成功的合作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彼此的配合。不可能每一天都激动人心,充满悬念,但是这些饱满的平常岁月令那些难忘的日子更加珍贵。即使平常的日子也会带给我们小小的成就和回报,令人珍惜,让人欣赏。在几个小时一同割草、除草、修剪枝叶的劳作之后,一杯清凉的冰茶,一阵凉爽的晚风,肌肉疲惫然而不无舒适的感觉,以及眼前苍翠茂盛、整洁一新的院落,也许不会让我们熏然欲醉,但是已经令我们心满意足。

结婚的乐趣之一是为我们将来的编年史积累素材。在我们的爱犬离世几个月后,我心中的“狗窝”期待着新的住客。起初,在我心中仍为她的离去悲痛不已时,我不能接受她的位置被别的狗狗代替,但是我发现自己渴望爱抚柔软的犬毛,欣赏它们行动的迅疾,它们的吠叫和造成的混乱也都令我怀念。爱好动物的人都知道有些人生来心中就有一片空白,唯有动物的相伴可以填补,对我而言,这片空白是专为狗狗为留。因此我让雷蒙德相信,我已经准备好接纳新的狗狗,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两只绝佳的爱物。她们是两只可爱的吉娃娃犬,我们给她们分别起名为“娇丽”和“曼妞”,意思是“漂亮”和“幼小”。娇丽长着一双蓝色的眼睛,经常和雷蒙德一起躺在卧椅上,四脚朝天地呼呼大睡。曼妞娇小一些,也更内敛一些,但是两只小狗都非常招人疼爱。我们自己为“女孩们”——我们喜欢这样称呼她们——烹制狗食,所以在食品店里我们总是留意是否有便宜的肉出售,下一次烘面包时放进去。有一天我看到一大包接近保质期打折出售的肉馅,打手势让雷蒙德过来。他说:“我们就两个人吃饭,这肉太多了”,我叫了起来:“不是,不是给我们吃的,是给女孩们的!”附近一个女人听了这话,急忙转头看我们,她显然以为我们是在虐待儿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话给别人的印象时,马上知道我们的故事又要加进新内容了。

因为没有孩子,我们更珍惜这些宠物的陪伴。她们不能代替孩子,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大乐趣。每次在门前看到她们的小脸洋溢着快乐,摇头摆尾地迎接我们,回家的喜悦被成倍放大。我丈夫会温

柔地抚弄她们娇弱的身体,那种温柔也说明他对所有生命的爱怜。我们的房子常有小客人造访,它们会沿着自己不熟悉的油地毡爬过来,或者冒失闯进来,雷蒙德会小心捉住它们,把它们轻轻放回它们赖以生存的草地。我们相识以前,雷蒙德只养过几条狗,一起生活以后,我们抚养过各种家畜和宠物。他分享了我对动物的爱,学会了为山羊挤奶,让一只大肚子越南猪住进我们的房子,还为一群金鱼建了一个池塘,并给每一只金鱼都起了名字。深入鱼池,驯养温顺的地图鱼的经历让他颇感惊异和着迷,而我们的驴子用一声长鸣欢迎他回家也令他莞尔。我们一起接生过小狗和马驹等等各种新生命。抚养这些动物让我们变得更宽容,更有耐心,这也让我们相互更加包容和体谅。看着雷蒙德照顾这些动物时表现出来的温柔和怜惜,我知道他是绝不会伤害自己的同类的。

我从婚姻生活得到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学会了重视小事和细节。重大事件——无论好运还是灾祸——总是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如果忽略细致之处的快乐将让我们无从体会生活的丰富。我们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从来没有给我送过花,但是当我在外奔波一天回家时,总有一桌热饭热菜等着我。每次我从麻醉中醒过来,首先映入眼帘的肯定有雷蒙德关切的脸。他有一次做手术,醒来的时候我不在他身边,因为我花了大半夜时间整修一把鸳鸯椅,打算给他个惊喜。但是他对于我的缺席毫无怨言,只顾欣赏我的劳动成果。我们一起历经了火灾、洪水以及其他悲剧性的事件,也体会到好运所带来的喜悦。每当我们翻过一页,迎来新的一天,可能会遇到一些巨大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屏住呼吸,一心祈祷这些变化的发生,我们会错过生活中许多最让人感到幸福的时刻。我们不愿意正儿八经地生活,幽默让我们开怀大笑;我们相互调侃逗乐,只按自己的心愿行事,拒绝其他任何规则。生活是没有彩排的,所以在一切消失之前,我们品味着所有独一无二的瞬间。

把我们的第二次婚姻都涂上亮色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掌握了两种方法,不让阴影笼罩我们整个生活。第一种方法是在一开始就达成共识,无论情况看起来有多糟,绝不能选择离婚来解决问题。我们谁都不会这样提议,用它威胁对方,考虑它的可行性,甚至从来不提这个词;用这些办法,我们把这个念头彻底从我们的脑中赶走。我们处理不愉快事情的第二种方法是让双方都记住,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说的每一个词都将记录在我们的书中,永远不能改写。既然不可能放弃婚姻,我们唯有设法解决矛盾,才能让一切顺利继续下去。争辩能够澄清误解,化解怨恨,但是很少用来作为人身攻击的武器,因为我们谁也不想让我们的故事蒙羞。气头上说出的话往往伤人很重,让人难以释怀;忍住不说这些话就不会让你事过后悔,它们也不会被记录到我们的书中。不难理解,我们争吵的时候讲究公平合理,大家都心知肚明,尽管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分歧并不代表婚姻的终结,或者这些问题无法解决。运用这样的策略,信任才能茁壮成长,爱情才能长久继续。

我见证过别的伴侣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快乐;知道他们也在努力写好自己的生活故事。可悲的是,婚姻中缺少快乐显然是一个普遍现象。我曾经参加过这样的婚礼,知道当事人的婚姻不会长久,因为双方显然不适合作为一本婚姻大书的共同作者,或者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与其他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有些人不愿意合作,而是顾自伤怀,在他们孤独的自语中,他们的配偶不过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已。许多人在找到合作著书者之前,已经写过一些短篇,也许还写过一两部中篇小说。有些人注定要一生从事诗歌创作;还有一些人从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很多人倾心安排有关他们子女的次要情节,在与他们的配偶合作写成的主要情节间达到某种平衡。最令我难以置信的是,爱情的力量有时如此伟大,有些爱人之间竟能够在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合作著书,他们的爱情故事内容总是那样新鲜,富有创造性。他们的故事必定非常精彩,要是我们有缘拜读,必定会非常感动!

我很幸运,能够在人生路上找到这样一位伴侣,令我的灵魂感到充实,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故事是一部罗曼史,一部令人捧腹的喜剧,一部激动人心的戏剧,但其核心还是一则爱情故事,其中心思想是信任的重要性。我们在喜欢重读的那些页中夹上书签;因为被多次翻阅,它们的边都卷了。有些页被折了起来:我们知道那些页的内容,但是不会再去读它。有时候,雷蒙德会同意我把自己感到惭愧的一页折起来,我也会把他宁愿没有写过的那一页折叠起来。我们就这样从错误中学习成长,但是不再因为这些错误自责或者相互指责。我们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那些页撕掉,因为我们经历过的生活不能被这样抹掉。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书,我们有权用自己的方式来写作,挑选人物,安排地点,决定事情的发展方向。当然,一切都是不定的;人物和他们的情况都在变化;故事开篇的人物到了末尾有的已经不在了。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还有多少空白页留给我们继续写作。我和丈夫现在在合写我们的传说,但是到了某个时候,我

们当中的某个人将不得不独自写完终篇。我们都感到那个被留下来的孤独写作者所感到的痛苦将远甚于两位主角中先消失的那一位。当然,被留下来的那一位将被失落所苦,直到故事的结束,而先行离去的那一位不会再有痛苦。这也许是留在世上,书写结尾的那一位仅有的安慰。也许这才是衡量爱情真正有效的尺度,即相比想到自己离世所感到的痛苦,你想到所爱者有朝一日将会离开所感到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这个世界也许不会记得雷蒙德和我;我们的故事不过是许许多多从未付印的伟大作品中的一部,它只存在于两个相爱的人的头脑里。有一天我也许会失去我的丈夫,但是想到我们的珍贵故事完好无损,永远不会磨灭,我的悲伤会减轻缓和。我已经认识到生活的乐趣在于创作这一故事的过程,不在于它如何结束,因为生活并不会以宏大的高潮结束,似乎前面发生的一切突然都有了意义。我们能期望得到的最好结尾是,我们之前的一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因此此时感到快乐。

夜晚已经来临;又该结束一页了。刚刚冲淋过,我们钻入散发着清新干净气息的床单中。娇丽跃入房中,曼妞在她后面爬过来,一脸期待。我们把她们拥入床单中,然后我关掉了灯。我倚靠在雷蒙德强壮的后背上,双手搂着他,在他的一侧将他“锁牢“。在一片静谧之中,娇丽开始发出鼾声,我感到雷蒙德在笑。我把他搂得更紧些,知道结局将会令人愉快。

(刘雯译)

Unit 4

Translation of Text

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詹姆斯·雷切尔

一般认为,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之间的区别对于医学伦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有一种想法认为:至少在某些病例中,可以允许停止治疗,并让病人就此死去。但是,从来不会允许有人采取任何预先计划杀死病人的直接行为。这一规定似乎已经被大多数医生接受了,并且也被美国医学学会1973年12月4日的宣言所认可。

一个人的生命被另一个人用无痛苦致死方式而故意终止是与专业医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并且不符合美国医学学会的政策。

当发现有毋庸置疑的迹象表明病人的生物性死亡正在步步逼近时,是否停止使用特别方式来延长躯体的生命是病人和/或他的直系亲属来决定的。医师的建议和判断应免费提供给病人和/或他的直系亲属。

然而,有另外一种观点可以强有力地反驳这一规定。以下我会提出一些相关论点,并强烈建议医生们重新考虑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情形,即一位患有喉癌的病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本人备受病痛折磨,而且病痛已无法减轻。即使继续实施目前的治疗,他也肯定在几天之内就会死去,但是由于病痛异常难熬,所以他不想为了延长仅仅几天的生命而继续忍受这种痛苦。所以他请医生为他结束这种煎熬,而他的家庭也希望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假设医生答应停止治疗,而习惯上的那种规定也允许他这么做。认为这种做法有理的原因就是病人面对着极大的痛苦,既然他无论如何总是快要死了,那么没有必要再让他继续遭受无谓的折磨。但现在请注意:如果医生仅仅只是停止了治疗,那么很可能病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死去,并且较之采取直接的措施、注射安乐死药剂而言,他可能因此遭受更多痛苦。这一事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决定不再让他遭受痛苦时,积极安乐死比消极安乐死更可取,而不是相反。否则,就变成了认可那些会导致更多痛苦的做法,而不是赞成减轻痛苦,这就与起先促使他们作出不要延长病人生命这一决定的人道主义推动力有所矛盾了。

我的一部分观点是:“允许死亡”的过程是相对漫长而痛苦的,而注射安乐死药剂则比较快,痛苦也比较少。让我据一个不同类型的例子。在美国,大概每600个孩子中有一个在出生时就患有唐氏综合症。而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在其他方面都是健康的,也就是说,只要有普通的儿科护理,他们就能进入基本正常的婴儿期了。然而其中有一些孩子会有先天的缺陷,比如肠梗阻,如果他们要活下去,就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安东尼·肖描述了随之产生的情况:

……如果不做手术,那么(医生)就必须在自然力带走婴儿的生命时努力使其少受些痛苦。作为一个

医生,他的天性本是通过手术刀来打败死神,而站在一边眼看着一个本来可以挽救的小生命死去是我认为在感情上最难以忍受的经历。在会议上、在理论讨论中决定应该让这些孩子死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当你站在儿童病房,看着脱水和感染使一个小小的生命在几小时或几天之内凋零,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了。这是对我和其他医护人员是一场可怕的折磨,其程度远大于从未踏足儿科病房的父母们所经历的。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一些人会反对任何形式的安乐死,并坚持必须让这些婴儿活下去。我想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另一些人赞成快速而毫无痛苦地终结这些孩子的生命。但为什么会有人同意让“脱水和感染使一个小小的生命在几小时或几天之内凋零”?那条规定说可以让一个孩子遭受脱水而逐渐走向死亡,却不能给予注射而毫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看来实在太过残忍,以致毋须进一步辩驳。这话说得很严重,但并非试图冒犯任何人,而只是想要尽可能清楚地摆出观点。

我的第二条意见是:习惯上的那条规定导致在无关的理由基础上做出有关生死的决定。

请再想一想那些患唐氏综合症、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那些与综合症无关的先天缺陷才能存活的婴儿。有些时候,没有实行手术,婴儿死去了,但如果没有这些缺陷,孩子就会活下去。现在,像这样一项移除肠梗阻的手术也并不太过困难。在这些情况下没有实施手术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这些孩子患有唐氏综合症,而他们的父母和医生由于这样一个事实便认为让他们这样死去更好。

但是请注意,无论看待生命以及这些婴儿潜力的态度如何,这种情况都是荒唐的。如果这样一个婴儿的生命值得保存,那么做一个简单的手术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者,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孩子最好还是不要活下去,那么要是碰巧孩子没有肠梗阻,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呢?无论哪一种情形,生存与死亡的问题都是建筑于无关的理由之上的。是唐氏综合症而不是肠梗阻成了事情的关键。假如必须要做这样的决定,那也必须建立在其基础之上,而不可以依赖于是否肠道有阻塞这样的无关问题。

当然,使这一情况成为可能的,是这样的一个想法:在有肠梗阻时,人们可以“让婴儿死去”,而当没有这些缺陷存在时,就不能够这样做了,因为人们不能够“杀死”他。这一想法导致根据无关的理由来决定生死的事实,是应该否定这一规定的另一重要理由。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认为在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之间存在重要的道德差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从道德角度而言,杀死某个人比让某个人死更坏。但是的确如此吗?杀死某人这一行为本身比让某人死亡更坏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应该考虑以下这样两个案例,它们其他方面完全一样,除了一个涉及杀死某个人而另一个涉及让某人死亡。然后,我就可以问,是否这一差别就会造成不同的道德评价。重要的一点是:除了这一差异之外,两个案例完全一样,否则我们就不能坚信是这一差异而不是其他对这两个案例在评估上的任何变化负有责任了。所以,让我们参考以下的这一组案例:

第一,如果史密斯六岁的表亲出了意外,他就可以获得一大笔遗产。一天晚上,当那个孩子在洗澡时,史密斯偷偷摸摸地潜入浴室,溺死了这个孩子,并且把现场布置妥当,以使其看起来像是一起意外。

第二,琼斯也可以在他六岁的表亲出意外的情况下获得一笔遗产。像史密斯一样,琼斯也偷偷摸摸潜入地打算在孩子洗澡时溺死他。然而,正当琼斯进入浴室时,他恰巧看到孩子滑倒了,并撞到了头,然后脸朝下倒在了水中。琼斯欣喜若狂;他站在一边,准备如果有需要就把孩子的头按下去,但并没有必要了。在仅仅几次挣扎之后,孩子就“意外地”完全自己溺死了,而琼斯看着,什么也没做。

现在,史密斯杀死了孩子,而琼斯则“只不过”让孩子死去。这是他们之间唯一的差别。那么从道德的观点而言,他们两人中有任何一个比另一个做得好些吗?如果“杀死”和“让他死去”之间的差别本身是个重要的道德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说琼斯的行为不象史密斯那样更值得谴责。但是有人真的想要这么说吗?我想不是的。首先,两个人都是出于同样的动机,即获得个人财富利益,两个人行动的过程中目标也完全一样。从史密斯的行为可以推断他是个坏人,虽然如果进一步了解他的某些事实,这一判断可能会被推翻或修改,比如他患有精神错乱。但是从琼斯的行为中就不能推出同样的判断吗?而同样进一步的考虑也不会与这一判断的任何更改有关吗?另外,假设琼斯在辩护中称:“毕竟,我除了站在那里看着孩子溺水以外,没有做任何事情。我没有杀死他;我只是让他死去而已。”所以再一次出现了这个问题:如果“让他死去”这一行为本质上稍好于“杀死他”,那么这一辩护应该至少是有些分量的。但它没有分量。这样的“辩护”只能被认为是对道德论证的奇怪误用。从道德上说,这等于是没有辩护。

现在可以十分适当地指出,医生所关心的安乐死问题是与此完全不同的。它们并不涉及个人利益或对正常孩子进行杀害。医生只关心那些生命对病人本身已毫无用处的情况,或者病人的生命已经成为或很快

会变成可怕负担的情况。然而,这些情况的关键点是相同的:杀死某人和让某人死之间的差异本身并没有道德上的差异。如果一个医生出于人道的原因让他的病人死亡,和出于人道原因给这个病人注射了安乐死药剂在道德上的地位是相同的。如果他的决定是错误的,比如如果病人的疾病事实上是可以治愈的,那么无论这个决定是通过什么方式实施的,都同样令人后悔。如果医生的决定是正确的,那么使用何种方法本身就不重要了。

AMA政策宣言已把这至关重要的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故意终止另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在辨明了这一问题、并禁止“无痛苦致死术”之后,此宣言接着否认了停止治疗也属于故意终止生命的行为。这就是错误出现的来源,因为在这些情况里,如果终止治疗不算是“一个人故意终止另一个人的生命”,那么它又算是什么呢?它当然确实就是,如果不是的话,它就毫无意义了。

许多人觉得很难接受这一看法。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很容易将是否杀害本身是否比让某人死亡更糟的问题,与是否大多数杀害的实际案例比让人死亡的案例更应该谴责这一完全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大多数涉及杀害的实际案例无疑是很可怕的(比如想一想所有报纸上报道的谋杀),我们每天都会听说这些事情。另一方面,我们几乎很少听说让人死亡的情况,除了医生被人道主义原因促使而做出的行动。所以我们学会了将杀害这一行为想得比让人死亡要坏许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杀害这一行为本身有某些东西使它比让人死亡更坏,因为并不是“杀害”和“让人死亡”之间赤裸裸的区别造会造成这个差异。相反,是其他的因素――比如出于个人利益的谋杀动机,相对于医生的人道主义动机――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反应负责。

我已经指出,杀害某人本身并不比让某人死亡更恶劣;如果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说,积极安乐死就不是比消极安乐死更坏的行为。那么有什么观点可以支持吗相反的论点吗?我相信,最常见的就是以下的说法:

“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消极安乐死中,医生并没有作出任何行为导致病人的死亡。医生什么也没做,而病人死于某种他已经患上的疾病。然而,在积极安乐死中,医生在导致病人的死亡上确实是有所为的:他杀死了病人。医生给患有癌症的病人注射安乐死药剂,直接引发了他的死亡;而如果他仅仅只是停止治疗,那么就是癌症,而不是医生的行为,导致了病人死亡。”

这里需要弄清楚许多问题。首先,说医生在消极安乐死中什么也没做是并非完全正确,因为他确实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让病人死去。在某些方面,“让某人死去”当然是不一样的――主要因为这类行为是一个人通过不执行其他行为的方式来实现此行为。比如,一个人可以通过不给予病人药物治疗的方式而让病人一个死去,就像一个人可以通过不与别人握手的方式来侮辱对方。但是就任何道德评估的目的而言,这也仍然是一种行为。对决定让一个病人死去的道德评定,可以参照评价杀死病人所用的同样的道德评定:无论评价它明智或不明智,有同情心或有虐待性,正确或错误。如果一名医生故意让一位通常来说可以治愈的病人死去,那么这名医生自然会因为他的行为而受到谴责,正如他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杀死一个病人会被谴责一样。对于他的控诉也就是完全应当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坚持说自己“什么也没做”根本算不上是辩护。事实上他做了很严重的事情,因为他让他的病人死去了。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确定死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决定是否需要对医生进行有罪控诉。但我并不认为可以用这一观点说明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之间的区别。为什么成为致死某人的原因被看作是不好的,其原因就在于死亡被认为是很坏一件事,它的确是。然而,如果认定安乐死——即使是消极安乐死——在给定情境中是值得实行的,那么也就决定了在这一情况下死亡相对于病人继续存活而言,并不能算作更坏。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通常不想成为某人死亡原因的理由也就不能简单适用了。

最后,医生也许会认为所有这些都只是有些学术上的兴趣――是那种哲学家们会担心的事情,而与他们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任何实际影响。毕竟,医生必须考虑到他们所做所为的法律后果,而积极安乐死很明显是法律所禁止的。但即使这样,也应该关心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法律强迫医生接受一种站不住脚的道德规定,并且这种规定对他们的实际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当然,大多数医生如今在这个问题中并非处于被强制的立场,因为他们并不认为他们自己仅仅是附和法律的要求。或者说,在我所引用的AMA政策宣言这样的声明中,他们认可了这一规定作为医学伦理的中心。在那份宣言中,积极安乐死不但被判定是非法的,并且是“违背医学职业立场”,而消极安乐死则得到了认可。然而,前述的意见表明,两者本身并无真正的道德差异(可能在某些情况的某些结果下是有重要的道德差别,但是,就如我指出的,这些差别可

以使积极安乐死,而非消极安乐死,成为在道德上更可取的行为)。所以,尽管医生们为了满足法律的要求可能必须明确区别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但他们除此以外不应该再多做什么了。特别是,他们不应该通过将这一区别写入关于医德的官方声明而给其再增加任何附加的权威或份量。

(陈淇译)

Translation of Further Reading

危急关头,她拒绝安乐死的请求

德里克·吉尔

1967年的初夏,伊丽莎白和曼力·罗丝夫妇第五次搬家。他们现在觉得在芝加哥安家很舒

服。于是便买了一套房子,离他们原来租借的房子只相隔几个街区,打算以后长久的在那里工作

生活下去了。

伊丽莎白和曼力本来每年夏天都有一次度假活动,可是今年他们打算推迟到圣诞节。他们对

七岁的儿子凯纳斯,和小女儿芭芭拉说可以带他们去瑞士过一个有雪橇、铃铛、热热闹闹的真正

的圣诞节。

突然间,伊丽莎白分明没有任何的刺激,却突然无缘无故地为母亲的健康状况感到莫名的深

深焦虑。她对曼力说她必须马上飞往瑞士,如果能定上飞机票的话,明天就走。她承认自己心血

来潮的决定听起来很荒唐,虽然她自己目前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尽快赶到母亲身边去,但这样

做一定是有道理的。一周之后,她和两个孩子赶到了苏黎士,然后乘火车前往泽而玛特。库伯乐

太太和伊丽莎白的其他家人都住在那里。

泽而玛特是度假休养的胜地,伊丽莎白称之为“度过从前的幸福时光”的胜地。库伯乐太太

看起来身体状况极佳,她在罗丝一家到的那天,还和伊丽莎白的哥哥恩斯特,三胞胎兄弟伊瓦三

人一起徒步旅行了八英里。伊丽莎白还有一个三胞胎的姐妹,名叫爱丽佳,当时没能一起去。

在这儿度假的最后一个晚上,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库伯乐太太和伊丽莎白坐在卧室的阳台上,

而凯纳斯和芭芭拉在外面玩了一天,累了,很快就睡着了。

母女俩坐在那里,久久不语。如手指般参差不齐的荫影在苍翠的深谷里移动。库伯乐太太转

过身来面向伊丽莎白,说到,“我要你郑重发誓为我做一件事。我要你答应,如果我生活不能自理,

或者如果我变成植物人,你要帮我快点死去”。她说话时语气很急迫,和平时很不一样。

伊丽莎白吃了一惊,母亲在这个时间,提出这个请求,让伊丽莎白作出的反应,既不像研究

死亡的专家,也不想以为教育别人慎用象征性语言的教师,而是一个倍感震惊的女儿。她的回答

非常迅速,“您在胡说什么呀!一个70多岁每天还能在山里徒步旅行几英里的女人,哪会那么容

易说死就死了?妈妈,您不可能变成植物人的。”

库伯乐太太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女儿说的话,再次恳求女儿能够答应她,当她生活不能自理时,

一定要帮她快点死去。

伊丽莎白震惊的望着母亲,再次断言这个问题纯粹是凭空想出来的。她肯定地回答,如果母

亲是在说安乐死的话,无论如何,她都会反对的。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有权利给病人大

剂量的药物来免除他的痛苦。她不能够答应母亲,也不会答应任何人,去加速他们的死亡。如果

不可能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母亲真地失去生活能力,她能够保证的便是她会帮她支撑着生命的最

后一刻。

库伯乐太太开始轻声的哭泣。这是伊丽莎白有生以来第二次见母亲掉眼泪。

库伯乐太太起身进了房间。伊丽莎白独自坐了一会,反复考虑母亲的请求,自己的回答和自

己对于安乐死的态度。她情愿不去面对这个问题。她记得心理分析家、哲学家艾力奇·弗莱蒙的

所说的几句话:“没有什么医学伦理可言。只有特定情况下的普遍的人类伦理。”

有些时候,她也被迫承认非要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是错误的,但只有当病人的确是无药可救,而且身体器官只像机器那样机械的运作的时候,坚持维持生命才是错误。只要生命还有意义,只要病人还能够表达和接受感情,医生就不能够扮演上帝的角色,擅自决定病人的生死。当然,她绝对不是为了回答这个虚无的问题,才改变了计划举家来瑞士度假的。

第二天,库伯乐太太陪着伊丽莎白和孩子们去火车站,母女俩都感到紧张,不自在。当火车进站时,伊丽莎白转向母亲,拥抱了她,“我能向你保证的是我会像对待我所有的病人那样对待你。我保证我会尽力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库伯乐太太似乎听懂了伊丽莎白的话,点点头,擦干眼睛,微笑着说,“谢谢。”

这是伊丽莎白听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他们刚赶回芝加哥就受到伊娃的电报:母亲严重中风。

三天后,伊丽莎白又回到瑞士。

在医院,伊丽莎白看到母亲不能说话,除了眼皮和左手能够微微活动以外,全身不能移动。但从眼神来看,库伯乐太太显然能听懂别人对她说的话。

她们设计了一种交流方式。母亲能够用眼皮和微微移动的左手回答“是”或“不是”。眼皮眨一下或手握一下代表“是”,眼皮眨两下或手握两下表示“不是”。

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库伯乐太太明白地表示自己不想呆在医院。伊丽莎白却明白地告诉母亲回家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得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看护她。还是伊娃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她知道瑞恩有一家护理院,跟医院很不相同,更像是一个疗养的地方,就在巴塞尔几英里之外,地方很大,管理妥当,由一批尽职尽责的新教徒的修女照料着。

把母亲送去养老院后,伊丽莎白在卡洛巴斯特拉斯的公寓里独自度过了痛苦的几天。整理衣物,家俱和一些艺术品,将画取下来,窗帘放下,将每件东西贴上标签,以便日后按照母亲的意愿分发出去。

伊丽莎白现在觉得在关闭苏黎士的家的时候,她对生与死重新有了重大的领悟。在她看来,生命是一个遗失的过程,每一次遗失就是一次“小小的死亡”。在她最后离开卡洛巴斯特拉斯公寓前的大约一个小时里,她对死亡认识经历了五个明显的阶段:否认,愤怒,交涉,沮丧,接受。

对于死亡本身而言,每一次“小小的死亡”都是有益的,或许还是必要的一次准备。这次是她所经历的。但是,每一个结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需要长时间解决的另一个难题现在集中在瑞恩的护理院。库伯乐太太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却还活着。她不会象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妹料想的那样只活上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而是四年。她已经清楚预见到了自己会如何死去,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恐惧,她请求伊丽莎白能让她安详地死去。

对伊丽莎白而言安乐死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虚无的问题了,也不再是一个智力辩论的焦点,而是一个有关良心的问题。有时她几乎要改变看法,她痛苦地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履行对母亲的承诺。但这些疑虑随着她来到瑞士便烟消云散了。

当她与母亲在一起时,她深信不疑无论是她还是任何别人都没有权利结束这个仍能表达情感和接受情感的人的生命。库伯乐太太不是一个植物人。她并不需要机器来维持心脏跳动或肺的呼吸。

今天,伊丽莎白·库伯乐·罗丝看到了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过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生活,而不因自己的“消极态度”背上包袱,她要帮人们在临终前处理“未竟之事”。

她认为,濒死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灵魂的引路人或过世的亲人,这一事实坚定了她的信念:伴随着痛苦、压力、抗争和挑战的肉体的存在其实就是一个为永无止境的旅程做准备的“学习的经

历与成长的阶段”。

她深信人在“传统”中所拥有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他为公众事业做出多大贡献——他付

出过多少的关怀,献出多少的爱。

Unit 5

Translation of Text

八十岁生日有感

伯特兰·罗素自童年时代起,我一生的重要阶段都致力于实现两个不同的目标。长期以来,这两个目标始终是分离的,直到近几年才合二为一。一方面,我想了解是否一切都是可知的;另一方面,我想尽可能去创造一个更加快乐的世界。直到38岁为止,我大部分精力都致力于第一项事业。我被怀疑主义所困扰,极不情愿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传授的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合理地公开质疑。人们需要宗教信仰,我同样需要确定性。我曾以为,确定性只有从数学中才更有可能发现。然而我却发现:老师希望我所接受的许多数学演算却充满了谬论;假如确定性果真能从数学中发现的话,那么它一定隐藏在一种新型的数学中,因为它的基本原理比迄今为止人们认为无懈可击的数学原理更为可靠。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我时时想起大象和乌龟的寓言故事。我构想了一个支撑数学界的大象之后,却发现这个大象踉踉跄跄,于是我接着构想了一个乌龟,以免大象摔到。但乌龟并不比大象更稳妥。经过大约20年的辛勤耕耘,我所得出的结论是:在使数学知识不容怀疑这个方面,我已尽了全力。后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人类的苦难和愚昧这个问题上。对我来说,苦难和愚昧似乎并不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事情。我相信:只要人类不自我毁灭,智慧、忍耐和雄辩终究会指引人类走出自己强加于自己的苦难。

基于这个信念,我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很乐观,尽管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种乐观主义变得越来越淡薄,幸福问题越来越遥远。但我仍然不能完全赞成宿命论者认为人类生于忧患的那种观点。过去和现在的不幸根源不难查明。由于人类无力征服自然,贫困、瘟疫和饥荒长期存在。由于人类敌视自己的同类,战争、压迫和苦难一直不断。悲观的信念滋生了病态的痛苦,致使人类内部极不和谐,从而造成外部的繁荣毫无成果。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就这些问题而言,我们知道有办法解决。在现代世界,如果社会成员不幸的话,常常是因为无知、恶习、信仰和情感依然存在。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东西高于幸福,乃至生命。我发现:在这个危险时代,许多人似乎都喜欢痛苦和死亡;给他们指明希望之路的时候,他们却愤怒。他们认为:希望是缺乏理性的,而懒散绝望的端坐才是面对现实。我不能赞同这些人的观点。在我们所处的世界,心存希望需要智慧和力量。那些绝望之人往往缺少的就是力量。

我的后半生一直在人类历史的痛苦年代中度过,在此期间,世界越发令人讨厌,过去似乎已成定局的胜利结果只是短暂的。我年轻的时候,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主义被理所当然地接受。人们认为自由和繁荣会循序渐进地遍及世界。人们希望残忍、专制和不义会逐渐消亡。几乎没有任何人因担心大规模的战争而提心吊胆。几乎没有任何人把十九世纪看作是野蛮过去和野蛮未来之间的小小插曲。对于成长在那种氛

综合英语(一)课文及翻译

Lesson One: The Time Message Elwood N, Chapman 新的学习任务开始之际,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本文作者提出了7点具体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启迪。 1 Time is tricky.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easy to waste. When you look a head, you think you have more time than you need. For Example,at the beginning of a semester, you may feel that you have plenty of time on your hands, but toward the end of the term you may suddenly find that time is running out. You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cover all your duties (duty), so you get worried. What is the answer? Control! 译:时间真是不好对付,既难以控制好,又很容易浪费掉,当你向前看时,你觉得你的时间用不完。例如,在一个学期的开始,你或许觉得你有许多时间,但到学期快要结束时,你会突然发现时间快用光了,你甚至找不出时间把所有你必须干的事情干完,这样你就紧张了。答案是什么呢?控制。 2 Time is dangerous. If you don't control it, it will control you. I f you don't make it work fo r you, it will work against you. So you must become the master of time, not its servant. As a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 time management will be your number one Problem. 译:时间是危险的,如果你控制不了时间,时间就会控制你,如果你不能让时间为你服务,它就会起反作用。所以,你必须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仆,作为刚入学的大学生,妥善安排时间是你的头等大事。 3 Time is valuable. Wasting time is a bad habit. It is like a drug. The more time you waste,the easier it is to go on wasting time. If seriously wish to get the most out of college, you must put the time message into practice. 译:时间是珍贵的,浪费时间是个坏习惯,这就像毒品一样,你越浪费时间,就越容易继续浪费下去,如果你真的想充分利用上大学的机会,你就应该把利用时间的要旨付诸实践。 Message1. Control time from the beginning. 4 Time is today, not tomorrow or next week. Start your pl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译:抓紧时间就是抓紧当前的时间,不要把事情推到明天或是下周,在学期开始就开始计划。 Message2. Get the notebook habit. 5 Go and buy a notebook today, Use it to plan your study time each day. Once a weekly study plan is prepared, follow the same pattern every week with small changes. Sunday is a good day to make the Plan for the following week.

大学英语Unit 1 课文翻译

学外语 学习外语是我一生中最艰苦也是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虽然时常遭遇挫折,但却非常有价值。 我学外语的经历始于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老师很慈祥耐心,时常表扬学生。由于这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我踊跃回答各种问题,从不怕答错。两年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到了高中后,我渴望继续学习英语。然而,高中时的经历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很耐心,而新老师则总是惩罚答错的学生。每当有谁回答错了,她就会用长教鞭指着我们,上下挥舞大喊:“错!错!错!”没有多久,我便不再渴望回答问题了。我不仅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乐趣,而且根本就不想再用英语说半个字。 好在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到了大学,我了解到所有学生必须上英语课。与高中老师不同,大学英语老师非常耐心和蔼,而且从来不带教鞭!不过情况却远不尽如人意。由于班大,每堂课能轮到我回答的问题寥寥无几。上了几周课后,我还发现许多同学的英语说得比我要好得多。我开始产生一种畏惧感。虽然原因与高中时不同,但我却又一次不敢开口了。看来我的英语水平要永远停步不前了。 直到几年后我有机会参加远程英语课程,情况才有所改善。这种课程的媒介是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和一个调制解调器。我很快配齐了必要的设备并跟一个朋友学会了电脑操作技术,于是我每周用5到7天在网上的虚拟课堂里学习英语。 网上学习并不比普通的课堂学习容易。它需要花许多的时间,需要学习者专心自律,以跟上课程进度。我尽力达到课程的最低要求,并按时完成作业。 我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不管去哪里,我都随身携带一本袖珍字典和笔记本,笔记本上记着我遇到的生词。我学习中出过许多错,有时是令人尴尬的错误。有时我会因挫折而哭泣,有时甚至想放弃。但我从未因别的同学英语说得比我快而感到畏惧,因为在电脑屏幕上作出回答之前,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花时间去琢磨自己的想法。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什么都懂了,更重要的是,我说起英语来灵活自如。尽管我还是常常出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我已尝到了刻苦学习的甜头。 学习外语对我来说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但它又无比珍贵。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艰苦努力的意义,而且让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学习一门外语最令人兴奋的收获是我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与人交谈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新的语言使我能与陌生人交往,参与他们的谈话,并建立新的难以忘怀的友谊。由于我已能说英语,别人讲英语时我不再茫然不解了。我能够参与其中,并结交朋友。我能与人交流,并能够弥合我所说的语言和所处的文化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鸿沟。

大学英语2翻译原文及答案

Unit1 1.背离传统需要极大的勇气 1) It takes an enormous amount of courage to make a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 2.汤姆过去很腼腆,但这次却非常勇敢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上台表演了。 2) Tom used to be very shy, but this time he was bold enough to give a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a large audience. 3.很多教育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很可取的。 3) Many educators think it desirable to foster the creative spirit in the child at an early age. 4.假设那幅画确实是名作,你觉得值得购买吗? 4) Assuming (that) this painting really is a masterpiece, do you think it’s worthwhile to buy/purchase it? 5.如果这些数据统计上市站得住脚的,那它将会帮助我们认识正在调查的问题。 5) If the data is statistically valid, it will throw light on the problem we are investigating. Unit2 1.该公司否认其捐款有商业目的。 1) The company denied that its donations had a commercial purpose.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U2R2

How empathy unfolds 同感是怎样表露的 1 The moment Hope, just nine months old, saw another baby fall, tears welled up in her own eyes and she crawled off to be comforted by her mother, as though it were she who had been hurt. And 15-month-old Michael went to get his own teddy bear for his crying friend Paul; when Paul kept crying, Michael retrieved Paul's security blanket for him. Both these small acts of sympathy and caring were observed by mothers trained to record such incidents of empathy in a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the roots of empathy can be traced to infancy. Virtually from the day they are born infants are upset when they hear another infant crying – a response some see as the earliest precursor of empathy. 霍普才九个月大,一见到另一个婴儿摔倒,泪水就涌了出来。她爬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就好像是她自己摔疼了。15个月大的迈克尔把自己的玩具熊拿来给正在大哭的朋友保罗;保罗不停地大哭的时候,迈克尔替保罗捡回他的安乐毯。这些小小的表示同情和关爱的举动都是接受过记录同感行为训练的母亲们观察到的。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的婴儿期。实际上,从出生的那天起,婴儿在听到其他婴儿哭闹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有些人认为这种反应是同感的最初先兆。 2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at infants feel sympathetic distress even before they fully realize that they exist apart from other people. Even a few months after birth, infants react to a disturbance in those around them as though it were their own, crying when they see another child's tears. By one year or so, they start to realize the misery is not their own but someone else's, though they still seem confused over what to do about it. In research by Martin L. Hoffman at New York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 oneyear-old brought his own mother over to comfort a crying friend, ignoring the friend's mother, who was also in the room. This confusion is seen too when one-year-olds imitate the distress of someone else, possibly to better comprehend what they are feeling; for example, if another baby hurts her fingers, a one-year-old might put her own fingers in her mouth to see if she hurts, too. On seeing his mother cry, one baby wiped his own eyes, though they had no tears. 成长心理学家发现,甚至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之前,婴儿就感受到了同情的苦恼。甚至在出生后几个月,婴儿就会对周围人的烦躁不安做出反应,就好像他们自己的烦躁不安一样,看到别的孩子哭也跟着哭。到了一岁左右,他们开始意识到痛苦不是他们的,而是别人的,可是他们对这样的事情似乎还是感到不知所措。例如,在纽约大学的马丁·L.霍夫曼所做的一项研究中,一个一岁的孩子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安慰哭闹的朋友,却忽视了同在一室的朋友的妈妈。这样的困惑在其他一岁大的孩子身上也能看到,他们模仿别的孩子的痛苦,也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例如,如果别的婴儿伤了手指,一个一岁大的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手指放进嘴里,看看自己是否也感觉到痛。看到自己的妈妈哭,婴儿即使没有眼泪,也会擦拭自己的眼睛。 3 Such motor mimicry, as it is called, is the original technical sense of the word empathy as it was first used in the 1920s by E. B. Titchener, 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Titchener's theory was that empathy stemmed from a sort of physical imitation of the distress of another, which then evokes the same feelings in oneself. He sought a word that would be distinct from sympathy, which can

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1的课文翻译

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课文翻译 第一课谷歌 上过互联网的人都见过谷歌,许多人要在互联网上查找某方面的信息时,他们都会去“谷歌”一下。作为全世界最有名的互联网搜索引擎,谷歌是网络业界功成名就的最好范例之一。 谷歌始于1996年1月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拉里?佩奇的一个研究项目。为了找到一种能帮助网络用户搜索到相关网页的更好方法,佩奇设想可以通过检索网页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他认为其他网页链接最多的那些网页一定是最受欢迎的,这项技术结果看起来是成功的。 佩奇和他的合作伙伴谢尔盖?布林于1998年9月7日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并在之后的一周注册了https://www.sodocs.net/doc/f811023881.html,这一网址。这个搜索引擎很快声名鹊起,2000年谷歌开始在自己的网站出售广告。在投资者的热情资助下,经过几年的发展,谷歌上市了,谷歌的很多雇员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谷歌最近收购了互联网最大的视频共享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f811023881.html,,而且每天都在不断增加一些新功能,如工具栏、邮件和广告。当然,成长与成功也带来了竞争。微软最近就试图收购雅虎以便能在互联网搜索引擎领域与谷歌抗衡。 随着公司的壮大与知名度的提高,谷歌在美国公司就业吸引力的排名也上升到第一。他们尝试打破传统的办公室设计,努力把办公室变成员工感觉舒适、并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 现在,谷歌已拥有YouTube、Blogger和其他一些热门网站,并且成为网络广告收入方面的领头羊。当初两个学生的一个小点子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十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谷歌也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商标之一。谷歌的发展史为当今的网络企业家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典范,也提供了灵感。 第二课秘书 秘书可能会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头衔,例如行政助理、文员或私人助理。尽管所有这些头衔都以行政工作为主旨,但它们却反映了不同种类的秘书工作。秘书岗位十分古老,例如,古希腊和罗马的商人和政客们就曾雇用私人秘书和文员来管理他们的事务。 秘书的工作就是使办公室顺利运转。秘书的职责范围很广,依据他们所在办公室的不同而各异。就最低要求来说,秘书要处理信函,跟踪日程安排,管理文件系统,操作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许多秘书还要接听电话,并将其转给适当的人员。有些秘书还要负责办公室用品的采购,他们也可能会处理预算、簿记和人事文档。秘书应当具备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经验,因为他们将处理大量的电子资料,包括往来信函。

大学英语第一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阅读文参考译文 Unit One 以生命相赠 1 炸弹落在了这个小村庄里。在可怕的越南战争期间,谁也不知道这些炸弹要轰炸什么目标,而他们却落在了一所有传教士们办的小孤儿院内。 2 传教士和一两个孩子已经丧生,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8岁左右,她的双腿被炸伤。 3 几小时后,医疗救援小组到了。救援小组由一名年轻的美国海军医生和一名同样年轻的海军护士组成。他们很快发现有个小女孩伤势严重。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显然她就会因失血过多和休克而死亡。 4 他们明白必须给小女孩输血,但是他们的医药用品很有限,没有血浆,因此需要相配血型的血。快速的血型测定显示两名美国人的血型都不合适,而几个没有受伤的孤儿却有相配的血型。 5 这位医生会讲一点越南语,忽视会讲一点法语,但只有中学的法语水平。孩子们不会说英语,只会说一点法语。医生和护士用少得可怜的一点共同语言,结合大量的手势,努力向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们解释说,除非他们能输一些血给自己的小伙伴,否则她将必死无疑。接着问他们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来救小女孩。 6 对医生和护士的请求,孩子们(只是)瞪大眼睛,一声不吭。此时小病人生命垂危。然而,只有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中有人自愿献血,他们才能够得到血。过了好一会儿,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然后垂了下去,一会儿又举了起来。 7 “噢,谢谢,”护士用法语说。“你叫什么名字?” 8 “兴,”小男孩回答道。 9 兴很快被抱到一张床上,手臂用酒精消毒后,针就扎了进去。在整个过程中,兴僵直地躺着,没有出声。 10 过了一会儿,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抽泣,但立即用那只可以活动的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11 “兴,疼吗?”医生问。 12 兴默默地摇了摇头,但一会儿忍不住又抽泣起来,并又一次试图掩饰自己的哭声。医生又问是不是插在手臂上的针弄疼了他,兴又摇了摇头。

全新版大学英语2课后翻译汇总

Unit1 1 背离传统需要极大的勇气It takes a n enorm ous amount of courage to make a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 2 汤姆过去很腼腆,但这次却非常勇敢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上台表演了2) T om used to be very shy, but this time he was bold enough to give a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a large audience. 3 很多教育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很可取的3) Ma ny educator s think it desira ble to foster the creative spirit in the child at an early age. 4 假设那幅画确实是名作,你觉得值得购买么4) A ssuming (that) this painting really is a masterpiece, do y ou think it’s w orthw hile to buy/pur cha se it? 5 如果这些数据统计上是站得住脚的,那他将会帮助我们认识正在调查的问题5) If the data is stati stically valid, it will throw light on the pr oblem we are investigati ng. Unit2 1该公司否认其捐款有商业目的1) T he com pany denied that its donations had a commercial pur pose. 2每当他生气时,他说话就有一些结巴2) Whenever he was a ngry, he would begin to stammer slightly. 3教育是我们家庭最看重的传统,这就是为什么我父母不带我到昂贵的饭店吃饭,却送我到最好的私立学校上学3) Educati on is the most cherished tradition in our family. That’s w hy my parents never took me to dinner at expensive restaurants, but sent me to the best private school. 4 手术康复后不久,他失业了,因此经历了人生又一个困难阶段4) S hortly after he recovered fr om the surgery, he lost his job and thus had to go through another difficult pha se of his life. 5与我们的富裕邻居相比,我们的父母就相当穷了,但他们总是努力满足我们最起码的需求5) In contrast to our affluent neighbors, m y parents are rather poor, but they have always tried har d to meet our minimal needs. Unit3 1科学家们找到火星上有水的证据了吗1) Have scienti sts found proof of water on Mar s? 2 计划委员会已经将建核电厂的可能地点缩小到了两个沿海城镇2) The pla nning committee has narrowed down the possible locations for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to tw o coa stal towns. 3山姆不仅失去了工作,而且还失去了双腿,他只好靠社会救济度过余生3) Sam not only lost his j ob but also both legs; he ha d to live on welfar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4由十二人组成的陪审团一致表决认为玛丽有罪4) A jury consisting of 12 mem bers voted in unison that Mary wa s guilty. 5听到有人质疑他的才能,肖恩觉得收到了奇耻大辱5) Sean felt humiliated ti hear his talent being que stioned. Unit4 1研究表明,笑能带来许多健康上的好处1) Re search shows that laughter can bring a lot of health be nefits. 2互联网连接速度慢真让人心烦2) A slow I nternet connecting speed is really annoying. 3法律规定,帮助他人自杀是犯罪3) As the law sta nds, helping someone commit suicide is a crime. 4 玛丽在她的报告中试图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些数据4) 4)In her report, Mary trie s to interpret the data from a completely different angle. 5 苏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女孩,他那惊人的记忆力使她在同班同学中显得格外突出5) Sue is a girl of great talent. Her amazing memory sets her apart from her classmates. Unit5 1是工人和主管人员的创造力和敬业精神将这个公司变成了一个盈利的企业1) It is the creativity and dedicati on of the worker s and executive s that turned the com pany into a pr ofita ble busine ss. 2食品和医药的价格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急剧增长2) The price s of food and me dicine have soared in the pa st three months. 3我们打算重新粉刷这栋办公大楼的上面几层3) We plan to repaint the upper floors of he office building. 4 他的成功表面流行与艺术价值有时候是一致的4) His succe ss shows that popularity and artisti c merit sometimes coincide. 5我不愿意看见我所敬爱的祖母躺在医院床上痛苦的呻吟 5) I don’t want to see my beloved gra ndmother lying in a hospital bed a nd gr oaning painfully. Unit6 1他这人话不多,但要说玩电脑那他就太机灵了,同学们都不是他的对手 1) He is a man of few words, but when it come s to playing a computer games, he is far too clever for his classmates. 2 无知的孩子们可能认为这些动物很可爱并开始跟他们玩起来2) Children who don’t know any better may think the se animals are pretty cute and start playing with them. 3没有办法获得贷款,所以,要购买新设备,我只得咬紧牙关,卖掉我的混合型动力汽车3) There is no way to obtain a loan,so to buy the new equipment, I will just have to grit my teeth and sell my hybrid car. 4 如果猎人没有看到一群象朝他的营地走来,他就不会开枪 4) The hunter would not ha ve fired the shots if he hadn’t seen a herd of elephants coming towards his campsite. 5我觉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汤姆的记忆是有选择的,他好像不记得过去痛苦的经历特别是那些有他自己制造的痛苦经历5) I find it ironic that T om has a selective memory --- he does not seem to remember painful experiences in the past, particularly those of his own doing.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含textB)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 UNIT 1 “我原谅你” 1、并非只有婚姻关系才需要宽恕。我们与子女、朋友、同事、邻居,甚至陌生人相处时同样需要宽恕。事实上,没有宽恕的氧气,任何人际关系都无从维系。宽恕并不是脾气好的人们才拥有的特质;它是所有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 2、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受伤太深、次数太多,无法宽恕。可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是被伤得最深的人,才真正需要宽恕别人,原因很简单:仇恨就像癌症,会毁掉宿主。如果不尽快铲除,它就会生根发芽,使那些执意仇恨无法释怀的人受伤甚至死亡。 3、因为事实是,除非我们能宽恕他人,否则就永远无法恢复。伤口会继续溃烂,永不愈合。中国有句古谚,“复仇者必自绝”。 4、对有些人来说,宽恕他人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从何做起。首先你要接受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宽恕他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也许是最难做到的。 5、被伤害的是我们,却还要宽恕他人,这似乎毫无公平可言,然而这正是宽恕的关键所在。 6、“宽恕并忘记”,这句俗话谁都会脱口而出,但实际上既简单又肤浅。一则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二则它完全偏离了宽恕的真正含义。生活中最需要宽恕的事正是那些无法忘记的事。我们不应把这些事掩饰起来,而需记住它们,并有意不因此对做过这些事的人怀有成见,然后继续生活。 7、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感到:宽恕别人,一开始会相对容易些,难的是每次你看到那个人,与他谈话,甚至只是想起他之后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真正的宽恕不是一劳永逸之举,而是持久的情感面对。 8、等待越久,宽恕就越难。实际上,时间不会愈合伤口,只会让愤懑和仇恨更长时间地吞噬你的内心。如果要等待“适当的时候”,你也许永远都找不到机会。 9、开始运用宽恕的艺术之前,你先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中有多少人在特定的场合下是完全无辜的呢? 10、几年前,我和妻子买了一件便宜家具。最初几个月,它蒙蔽了所有人——美观、实用、人见人爱。我们认为它太适合我们家了。可时间一长,表面薄层的边角部分开始慢慢脱落。再也没有当初的效果了,不过至少它现在是以真实面目示人!事实是,不管喜欢不喜欢,在漂亮的表层下,我们都只是刨花板。因此,在我们评判别人之前,明智的做法是先在镜子里认真审视自己。我们越是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便越愿意也越能够宽恕他人的缺点,宽恕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真正的满足。

新标准大学综合英语2 unit1 课文翻译

NUIT1 大学已经不再特别了 有这么一种说法:“要是你能记得20世纪60年代的任何事情,你就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岁月。”对于在大麻烟雾中度过大学时光的那些人,这话可能是真的。但是,20世纪60年代有一件事人人都记得,那就是:上大学是你一生中最激动人心、最刺激的经历。 20世纪60年代,加州的高校把本州变成了世界第七大经济实体。然而,加州大学的主校园伯克利分校也以学生示威、罢课以及激进的政治氛围而著名。1966年,罗纳德?里根竞选加州州长,他问加州是否允许“一所伟大的大学被喧闹的、唱反调的少数人征服。”自由派人士回答说,大学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们有能力容忍喧闹的、唱反调的少数人。 在欧洲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以新的姿态和激情投入到争取自由和正义的事业中去,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运动引发了他们与当权者之间日益升级的暴力冲突。许多抗议是针对越南战争的。可是在法国,巴黎大学的学生与工会联盟,发动了一场大罢工,最终导致戴高乐总统辞职。 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不仅仅是激进的行动。不论在什么地方,上大学都意味着你初次品尝真正自由的滋味,初次品尝深更半夜在宿舍或学生活动室里讨论人生意义的滋味。你往往得上了大学才能阅读你的第一本禁书,看你的第一部独立影人电影,或者找到和你一样痴迷吉米?亨德里克斯或兰尼?布鲁斯的志同道合者。那是一段难以想象的自由时光,你一生中最无拘无束的时光。 可如今那份激情哪儿去了?大学怎么了?现在,政治、社会和创造意识的觉醒似乎不是凭借大学的助力,而是冲破其阻力才发生的。当然,一点不假,高等教育仍然重要。例如,在英国,布莱尔首相几乎实现了到2010年让50%的30岁以下的人上大学的目标(即使愤世嫉俗的人会说,这是要把他们排除在失业统计数据之外)。不过,大学教育已不再是全民重视的话题了。如今,大学被视为人们急于逃离的一种小城镇。有些人辍学,但大多数已经有些麻木,还是坚持混到毕业,因为离开学校实在是太费事了。 没有了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所发现的令人头脑发热的自由气氛,如今的大学生要严肃得多。英国文化协会最近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在决定上哪所大学时所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课程质量、就业前景、学费负担、人身安全问题、生活方式,以及各种便利。大学已变成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在就业市场上增加就业几率的一个机会,上大学本身不再是目的,不再是给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暂时想象一下:你能够改变世界。 童年与大学之间的距离已缩小了,大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和经济有关。在一个没有保障的世界里,现在的许多孩子依赖父母资助的时间比以前的孩子更长。21世纪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根本无法自立门户,因为那太昂贵了。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通讯革命。儿子或女儿每学期往家里打一两回电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大学生通过手机与父母保持着脐带式联系。至于寻找痴迷无名文学或音乐的同道好友,没问题,我们有互联网和聊天室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及习 题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Unit 1 1. A very curious boy, Tom, is interested not only in whats but also in whys and hows. 汤姆是个非常好奇的男孩,他不仅对“是什么”感兴趣,而且也对“为什么”和“怎么会”感兴趣。 2. Happiness, according to Prof. Smith, is the ability to make the most of what you have. 据史密斯教授说,幸福就是你能充分利用你所有的一切。 3. You’d better keep the book where your 15-year-old son can’t get his hands on. 你最好把这本书放在你15岁的儿子找不到的地方。 4. The story was very funny and Bill kept laughing while reading it. 这故事非常滑稽,比尔一边读一边不停地笑。 5. High-achieving students do not necessarily put in more time at their studies than their lower-scoring classmates. 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比他们得分较低的同学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6. How did you manage to persuade these students to take the speed-reading course 你是怎样设法说服这些学生修读快速阅读课的 7. Working hard is important, but knowing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one's abilities counts for much more. 用功是重要的,但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更重要得多。 8. She asked her student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elling them what to think. 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该思考什么。 Unit 2 1. Referr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he sai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are, after all,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在谈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别时,他说:“美国和英国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2. Prof. Smith encourages his student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I am just as happy,” he often says, “even if you challenge me or completely disagree with me.” 史密斯教授鼓励他的学生独立思考。他常说:“即使你们对我提出质疑或者完全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也同样高兴。” 3. We called on him to take part in our conversation about pop music, but as soon as he joined in, he introduced a new topic and referred to the NBA finals of the previous week. 我们请他参加我们关于流行音乐的谈话,但他一参加进来就引入一个新的话题,谈起了上周的NBA决赛。 4. The driver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accident. His car knocked down a tree and a man on his bike. 司机应对这次事故负责。他的车撞倒了一棵树和一个骑车的人。

大学英语2翻译全套

There Is Magic in a Word of Praise赞美之词的魔力 一次,一位百老汇喜剧演员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场里讲故事、唱歌,数以千计的人们看着他—但是没有人笑或拍手。“即使一个星期能赚10万美元,”他说,“那也像人间地狱一般。” 不仅演员需要掌声,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失去信心。因此,我们都有着双重需求:被别人称赞以及懂得如何去称赞别人。说赞美的话是有技巧的,有正确的说法。比如,因为某些显而易见的成就而去表扬一个人,这不是真正的赞扬。你得运用辨别力和创造力。“您今晚的演讲很精彩、很有说服力,”一次,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士对一位商人说,“我禁不住想,您肯定也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听到这意外的溢美之词,那位商人像个男生般地脸红了。 无论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没有一个人会对真诚的赞赏无动于衷。耶鲁著名的英语教授威廉·里昂·费尔普斯讲述道:“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走进一家拥挤的饭馆吃中饭。服务员递给我菜单时,我说,‘今天厨房里的小伙子们肯定在受罪!’服务员惊讶地看着我说:‘来这儿的人都抱怨菜的味道不好,对服务评头论足,还埋怨太闷热。19年了,你是第一个对后面厨房里的厨师们表示同情的人。’人们所需要的,”费尔普斯下结论道,“是作为人能得到一点点关注。”在那种关注中,真诚是至关重要的。当劳作了一天的男人回家时看见孩子们将脸贴在窗上、张望着等待他,他也许会感到这种无声而珍贵的语言如甘露一般涤荡了他的心灵。 孩子们尤其渴望鼓励。童年时如果得不到善意的赞赏,将会危及性格的发展。一位年轻妈妈向A·W·比文牧师讲述了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我的小女儿常常不听话,我不得不批评她。但是有一天,她特别乖,没有做一件会挨批评的事。当天晚上,我给她盖好被子、准备下楼时,听见她在抽泣。我走回去,发现她把头埋在枕头里。她一边呜咽一边问:‘难道我今天还不够乖吗?’” “那个问题,” 那位妈妈说,“像把刀一样刺痛了我。当她做错事时,我总是急于纠正,可是当她努力表现得好些时,我却没有注意。我哄她睡觉时连一句称赞的话都没有。” 同样的准则——说友善的话——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我小时候住在巴尔的摩,当时街坊里开了一家新的药店,为此我们那位技能娴熟、资历颇深的药剂师老派克·巴洛很生气。他指责他的年轻对手出售廉价药品而且在配药时没有经验。最后,那位受到伤害的新来的药剂师考虑以诽谤罪起诉对方,于是他去见了一位明智的律师托马斯·海斯。“别把争端扩大化,”海斯建议说,“试试友善(地处理)。” 第二天,当顾客们告诉他他的对手在讲他坏话时,这位新药剂师说,一定是哪里发生误会了。“派克·巴洛,”他对他们说,“是这个镇上最好的药剂师之一。他能在任何一刻、任何一天或任何一晚配出急救药方。他的细心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这个街坊已经扩大了—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容下我们俩。我把他的药店当作我学习的典范。” 当那位老人听说这些话时——因为称赞和丑闻一样会长着闲聊的翅膀迅速散播——迫不及待地要亲自见见这个年轻人,给他一些有用的建议。怨恨因真挚诚实的赞扬而化解了。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那些能让其他人高兴的事实避而不提呢?“给生者一朵玫瑰,其意义远远胜于送给逝者华丽的花圈。”一位风度翩翩的老绅士以前常常顺路去新罕布什尔州靠近康韦的一家古董店里推销商品。有一天,等他走了以后,古董商的妻子说,她很想告诉他他的来访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丈夫回答说:“下一次我们告诉吧。” 第二年夏天,一个年轻女子来到店里,她自我介绍说是那个销售员的女儿。她说,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从那天以后,”古董店老板说,“不管什么时候当我想到一个人的优点,我就会立即告诉他。也许我不再有另一个机会了。” 如同艺术家们在把美展示给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满足一样,任何一个掌握赞美艺术的人会发现它对给予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它给陈词滥调注入温暖和愉悦,将喧嚣的世界转变成优美的音乐。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只是需要把它说出来。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

陌生人的善意 1. 一年夏天,我从家乡加利福尼亚州的塔霍城开车前往新奥尔良。在沙漠深处,我碰到一个年轻人站在路旁。他一只手打出拇指向外的手势,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汽油罐。我直接从他身边开过去了。别人会停下来的,我想。再说,那汽油罐只是个让车停下、好抢劫司机的幌子而已。在这个国家,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你要是对需要帮助的人置之不理,大家会认为你是混蛋,而如今你要是帮了你就是笨蛋。到处潜伏着犯罪团伙、吸毒上瘾者、杀人犯、强奸犯、盗窃犯还有劫车犯,为什么要冒险呢?“我不想卷进去”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信条。 2. 开过了几个州以后,我还在想着那个想搭便车的人。把他一个人留在沙漠中倒并没有让我有多么不安。让我不安的是,我多么轻易地就做出了这个决定。我甚至根本没把脚从油门上抬起来。我很想知道,现在还有人会停车吗? 3. 我想到我此行的目的地——新奥尔良。那里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的背景地。我回想起布兰奇·杜波依斯的名句:“我总是依赖陌生人的善意。” 4. 陌生人的善意。听起来好怪。如今这年头还有谁能指望陌生人的善意吗? 5. 要验证这一点,一个办法是一个人从东海岸旅行到西海岸,不带一分钱,完全依靠美国同胞的善意。他会发现一个什么样的美国?谁会给他饭吃、让他歇脚、捎他一程呢? 6. 这个念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谁会这么不切实际、愿意去尝试这样一次旅行呢?好吧,我想,那不如我来试试? 7. 满37岁那个星期,我意识到我这辈子还从没冒过什么险呢。所以我决定来个观念的跨越,美洲大陆那么宽——从太平洋去大西洋,不带一分钱。要是有人给我钱,我会拒绝。我只接受搭顺风车、提供食物和让我歇脚的帮助。这将是穿越这片金钱至上的土地上一次无钱的旅行。我的最终目的地是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惧角”(即开普菲尔),它象征着我沿途必须克服的所有恐惧。 8. 1994年9月6日,我早早起床,背起一个50磅重的包,朝金门桥走去。我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牌子,向过路的车辆展示我的目的地:“美利坚”。 9. 司机们隔着挡风玻璃念出这个词,然后笑了。两个女人骑自行车经过。“有点含混,”其中一个说。一名带有德国口音的年轻男士走上前来问,“你这个‘美利坚’在哪儿?”10. 实际上,整整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我试图找出答案。我搭了82次便车,行程4223英里,穿越了14个州。在旅途中,我发现其他人跟我一样有担心。人们总是在警告我当心别的某个地方。在蒙大拿州,他们叫我留神怀俄明州的牛仔,而在内布拉斯加州,人们提醒我说艾奥瓦州的人可不如他们友好。 11. 然而,在我所去的每个州,我都受到了友善的对待。我诧异于美国人执意帮助陌生人的能力,甚至于在看来与自己的最大利益相冲突时他们也绝不袖手旁观。有一天,在内布拉斯加,一辆四门小轿车在路肩停下。我走到车窗边,看到两位穿着节日盛装的瘦小老妇人。12. “我知道这年头不该带搭便车的,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停车感觉真不好。”自称“维”的司机说。她和姐姐海伦是去内布拉斯加的安斯沃思看眼疾的。 13. 她们为我停了车,我都不知道是该亲吻她们呢还是该责备她们。这个女人是在告诉我,她宁肯冒生命危险也不愿意因为没为一个站在路边的陌生人停车而感到内疚。她们在一个高速路口把我放下时,我望着维。我们俩异口同声地说,“小心。” 14. 有一次我在雨中没能搭上便车。一名长途卡车司机停了车,他把刹车踩得那么重,车子都在草地路肩上滑行了一段。司机告诉我他有一次被搭便车的人持刀抢劫了。“但我不愿意看到有人在雨里站着。”他补充说,“现在大家都没有良心了。” 15. 然而,我发现,总体而言,人们还是挺有同情心的。艾奥瓦州一对中年夫妇为了帮我找宿营地领着我走了一个小时。在南达科他州,一个女人让我在她家住了一晚之后递给我两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