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内城河”的变迁

“内城河”的变迁

“内城河”的变迁
“内城河”的变迁

西河,南充的“母亲河”,是与嘉陵江并重的市区两条重要河流之一,它流经西充县、嘉陵区和顺庆区,被誉为“南充最具开发价值的内城河”。由于沿线近30个乡镇的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直排西河,造成了今日的严重污染。地处江水之滨的南充,如何做好“水文章”,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道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命题,也是南充市委、市政府一直思索的命题。

“内城河”的变迁

——西河治理透视

西河,南充的?母亲河?,发源于西充县太平乡壁山垭西南,全长161.3公里,流域面积804平方公里,流经西充、嘉陵、顺庆3县(区),分为虹溪河、桓子河、滑滩河3个河段,其支流龙滩河源出西充县青狮乡西北的半角山与苦竹垭南,经仁和、凤和等乡镇,汇入干流虹溪河,最后从南充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西山风景区的脚下注入嘉陵江。

由于沿岸工厂把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引入西河,如今的西河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特别是入河口以上5千米已经是臭气冲天,河中基本没有鱼虾能够生存,河边两米以内没有植物存活,生态环境已经无法通过自然过程恢复。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南充市委、市政府防汛、治污的难题。沿河两岸500

米范围内几乎所有的稻田、鱼塘、旱土全部废弃,一堆堆尾砂、废石挤满田野。河中水质浑浊不堪,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当地群众连浇菜都不从河中取水。

西河能够变清吗?沿岸能够变美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难题,在?生态优先,做项目先做环境?的理念指引下,发生了巨变。

2010年,随着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奋力推进,南充市委、市政府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敏锐地意识到,穿城而过的西河,其实并不那么?讨厌?。它发源于高山,上游水质清澈;它两岸开阔,适合开发;它穿城而过,紧邻南充市中心城区,与民生息息相关;它的流域内,包含国家4A级风景名胜——西山风景区。如果把西河整治起来,把沿河两岸绿化起来,这不是南充城区一道天然的美景吗?

观念一转天地宽。2011年,南充市政府制定了《西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筑河堤,整工业,治污染,强绿化,一系列措施在西河流域轰轰烈烈地展开。2012年,市政府印发的《2012年西河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中,创新性地将?引嘉入西?这一理念提了出来,市政府决心把引嘉陵江水入西河的方案作为西河治理的重头戏和杀手锏。

引嘉入西一期工程2017年完成

实践在前进,理念在提升。随着浩大的?引嘉入西?工程启动,那么,水从哪里引?水从哪里来?据《2012年西河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了解,?引嘉入西?工程规划理念为:?引嘉入西、水润田园、活水南充?,在规划方案中,确定了大方案和小方案:

大方案的思路为:对西河全流域补水,并提出了嘉陵江上游亭子口、红岩子库区、金银台库区等引水点位,经升钟灌区渠系,将嘉陵江水引至西河源头,实施全流域补水,补水量为每秒10至20立方米。

小方案是指从市城区荆溪引水,在嘉陵江荆溪口子建设提水泵站,将嘉陵江水引至北部新城,嘉陵江水流经北部新城时,在此形成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以及叠水、渠道和瀑布等景观,最大的湖泊甚至比北湖公园还大。当嘉陵江水流经北部新城后,最后经华凤老街流入西河。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嘉陵江水引至北部新城,大大丰富了北部新城的水资源,满足了市民与水亲近、打造北部新城水景观的需要,形成?青山绿水抱楼盘?美景。

根据设计,如果在荆溪建提水泵站,每秒引水量可达6立方米,经过北部新城流入西河时,每秒可以达到2至3立方米,引水线路全长约5至6公里。目前这一方案已经形成

了共识,计划今年10月在市城区荆溪启动?引嘉入西?工程,2017年完成。

对于?引嘉入西?的取水点位,一些专家提出,应该实施大方案,给西河全流域补水。原因是,如果从西河的源头开始补水,可以实现全流域水质的改善,还能改善西河西充县城段的水质,同时解决沿线乡镇农业灌溉的需要。

究竟是给西河全流域补水,还是在市城区引水?目前计划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即:先在市城区荆溪引嘉陵江水入西河,待条件成熟后,再启动西河全流域补水工程。为了尽快启动?引嘉入西?工程,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建设、规划、环保、国土、水务等部门齐抓公管。

打造南充滨河景观带

?引嘉入西?工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嘉陵江水引入西河,还将根据南充?山—城—水?特色,进行西河流域水系景观打造,着重打造?一轴两带三区?水系景观,即:以嘉陵江右岸(桑树坪至南门坝)滨江景观为主轴,联动潆溪河、西河滨水景观带,共同构筑起城市水域网络,延续和完善顺庆

老城、燕儿窝—白土坝、荆溪—潆溪片区?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其中,嘉陵江右岸(桑树坝—南门坝)滨江景观,主要由沿河自然人文景观组成,包括秀美山势,依山傍水城市等。如利用桑树坪湿地,建成大型河滩湿地公园,发挥生态净化器的作用,确保?引嘉入西?工程嘉陵江取水口进入清泉湖的源头水质,并以秀美的河滩生态环境成为清泉湖休闲景区的一大亮点。同时对清泉寺公园进行扩建,打造佛教主题文化公园;对南门坝生态公园进行水系升级打造。

在?一轴?的开发中,将对清泉坝片区进行开发打造,在公共场地内开辟清泉河,利用引水,以?一湾水、一座城?的水系景观理念,再现南充先民逐水而建、临水而居的历史缩影,回忆南来北往、舟楫穿梭的历史画面。

在潆溪河滨水景观打造中,将通过嘉陵江取水、潆溪河拦闸蓄水措施,使潆溪河水位提升。根据规划,潆溪河畔将规划?和谐安宁—湿地生态科普区?、清风蜀韵—山水休闲度假区、水乡岛映—湿地文化颐养区、都市风情—文化创意游憩区、桑野田园—生态湿地博览区、盛世华章—中央滨水游乐区6个不同特色的主题区,再现潆溪河秀逸风姿,使潆溪河成为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主要的空间拓展轴。

西河滨水景观带,将以西河综合整治为契机,以?山水都市文化?为主题,形成?自然风光区、历史风光区、人文风光区、生态风光区?四大特色区段,打造多样性活动空间,培育新的市民文化。自然风光区将以青龙山和西山山体为背景,利用西河弯弯河道,结合华凤湖水景规划打造,形成集河、湖、山、城、岛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空间;在历史风光区,将融入南充八景景观,挖掘南充的城市文化内涵。

引嘉入西不会对嘉陵江水源造成影响根据规划,如果在荆溪建提水泵站,每秒钟可引水6立方米,那么会不会对嘉陵江水资源造成影响?根据测算,嘉陵江南充市段为嘉陵江中下游,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至小龙门电站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603—814立方米,1—4月的枯水期流量为每秒226—305立方米,每秒钟引水6立方米不仅不会对嘉陵江水资源造成影响,相反,嘉陵江还是西河的最佳补水水源。即使是实施全流域补水,每秒引水10—20

立方米,也不会对嘉陵江水源造成影响。

另外,在市城区实施?引嘉入西?,江水完成一个循环,最后还是要从西河的?终点?,即桓子河大桥流入嘉陵江。

带动整座城市增值西河将成南充备用水源

西河的价值是慢慢被发现和认识的,西河虽然绕南充主城半圈,但无论长与宽,都无法与千里嘉陵江相提并论。所以,在很长时间,它都被人?遗忘?,处于?自然状态?,那时的西河,河水清澈,颇具田园之美。但那时的西河,似乎与城市无关,仅仅只是郊区一条自然流淌的小河。随着城市扩展,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人口增加,西河与城市越来越接近,受到的污染与损害也与日俱增。也正是这个时候,人们才逐步认识到这条河对南充城市的巨大意义,治理西河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西河大堤建起来了,两岸的养殖场关闭了,沿线乡镇和县城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起来了……南充市住建局局长罗家福认为,实施?引嘉入西?,西河水质得到改善,还将成为南充市,甚至是西充县城的备用水源,为老百姓用水提供保障。

南充市住建局副局长冯祥权也认为,西河虽然水很少,但它属于城市内河,更能够满足市民的亲水需求,更具有开发价值。长期以来,一江清水向东流,流到南充留不住,实施‘引嘉入西’工程,实现了对西河的综合开发利用。

?引嘉入西?工程,是整治西河,提升西河品质又一超大手笔。在工程概算方面,若在市城区荆溪实施?引嘉入西?,总投资20亿左右,如果从西河源头引水,总投入约30亿元。?这完全是一笔划算的投入。?据冯祥权介绍,滨水地区一

般都是城市的黄金地带,实施西河补水工程,结合水景观打造,能够大大提升沿岸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一般情况下,滨河两岸200米范围内可建大量的水景观生态商住房,若考虑50%进行开发,在荆溪实施?引嘉入西?,能够带动整个北部新城土地和搬罾石狗坝土地增值,加快北部新城开发,实现城区面积扩展,仅此一项,获得的直接回报将超过百亿。另外,实施?引嘉入西?,还能够提升北部新城的档次,改善北部新城的人居环境,带动周边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增就业岗位,从而带动整座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升值,这更是一笔无法计算的回报。

如果在西河的源头实施?引嘉入西?,则可以在沿线形成若干个湿地公园,满足沿线乡镇农业灌溉的需要,回报更是无法计算。特别是作为南充后花园的西充县城,将可以喝上西河水,用上便宜的水。

南充当地的专家学者们也认为,实施?引嘉入西?,充分挖掘了南充的自然生态资源,盘活了城市资源,为展示南充城市群体景观提供了广阔的水域视野,能够让北部新城、荆溪、搬罾、潆溪等片区成为市城区的标志性、门户性景观地带,特别是通过水的?渗透?和山的?楔入?、园的创造,呈现出南充山水田园城市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西河水在变清

站在西山之巅,俯瞰南充城,一条白色?玉带?蜿蜒曲折地?约束?着一栋栋高低错有致的楼房,非常美丽也非常引人遐想。这?玉带?就是西河,她充满诗情画意。

随着市委、市政府把西河治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西河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随着河道两边养殖场的关闭,以及沿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纷纷建成,近日,笔者在踏访西河时,发现昔日的黑汤汤正在变清。

在西河流经华凤张关垭段笔者看到,河面已经变清,河道两边青草油油,绿树成荫,一些钓鱼爱好者甚至在河边挥竿垂钓。?西河水已经变了,河里又有鱼儿了。?一名钓鱼爱好者兴奋地说。

在西河其它河段,河水也明显变清,河水流速缓慢,或浅吟低唱流于丛林草滩,或止水如镜倒影如黛青山,白鹭鸟在河上飞翔。河道两岸灌木丛生、风光秀美、平田香稻、野菜飞蝶,景色宜人。

如今,?引嘉入西?工程的启动,则标志着西河将迎来她?生命?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一个城市的变化散文

一个城市的变化散文 【篇一:一个城市的变化散文】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沙石裸露的河床,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干 涸的。到了雨季水量充沛时,河水顺势而下,夹带着泥沙流向远方。夏季的黄昏,我曾与朋友多次走近它,坐在河边聆听着流水的美妙 声响,顺便捞些鱼食带回家去。当时他家里有三个大鱼缸,里面有 美丽的热带鱼游来游去,我对这些印象很深。记得还有人在河滩拉 网捕鸟,看到一些误闯网中的小鸟挣扎着,我心里很不舒服,上前 去劝阻可人家不会听从的,后来有了不准随意捕鸟的条例,这种现 象才日渐减少。以前河边有大片的空地,被人们修整的很平坦,为 初学开车的人提供里一个理想的场地,小学校下午放学比较早,小 孩们不愿回家,他们喜欢下河去玩,那些勤快的人播种的几块庄稼 地成了他们的乐园,没到收获的季节,像玉米棒子毛豆之类的东西 都几乎被摘走,统统落入小顽童的书包里。种地的人并不依靠这些 作物生活,想必是家住附近的人种的地,他们也是闲暇时想活动一 下筋骨,需要去锻炼身体所以有兴趣种些庄稼,并不在意是否得到 了丰硕的果实,种地人疏于守护,于是,那些调皮的小孩子们在他 们开垦的不成规模的农田里尽情的玩乐。 这是北方一条普通不过的河,也是一条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的河。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这条并不寂寞的河流已经不复存在,政 府投入财力把它改造成一条暗河,现在这里成了一条宽阔的公路, 各种车辆穿梭而过,看不到昔日的踪影。 城市改建发展迅速,昔日熟悉的街道小巷被高楼凌立的小区取代, 显得时尚有气派,想要寻找过去的院落踪影已是不再可能。公园里 那天一条可以放鸭子的清澈水渠,早已成了方砖墁地的小路,虽说 栽了些小树,可还是觉得没了以往的淳朴的意境。小溪没了,确实 让我感到惋惜。这也是人口急速增长的一个必然。过去的空地被广 泛的加以利用,虽说还没有到了寸土寸金的程度,可土地的价值一 直是飙升不下,这种情况下,许多美好的风景也不再复存。我在休 息日登上家乡的高山,俯瞰脚下的城市,几乎见到几间平房,全部 是钢筋水泥的高楼,以前这个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栋楼房,现在 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我曾查过一些的历史资料,寻找那些我所居住的城市在久远的过去 的一些影像,看的多了,对一百年来她的发展变迁大致有一个清晰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制度变迁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何·皮特 第一部分土地管理历史 清朝土地管理是以习惯而非法典;民国时制定不动产登记法规,准备进行土地和调查登记;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并未获得全中国的土地控制权。 一、农村 (一)地产 20世纪30年代卖老革命根据地发起了土改运动,中农合富农可以保留部分土地,在没收地主的土地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些维持生计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富农和地主因此丧生。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土地全部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1958-1960大跃进彻底失败,中央分散集体土地所有权,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人民公社(乡镇)下放到生产队(村)。1958年以前,土地自由度较高,每个农民都有一块自留地,1958年全部自留地收归人民公社,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与合作社签订承包合同,其必须以较低的指定价格向国家出售额定粮食,剩余部分可以自由出售。1978年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的私营农作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类似登记制)上,国家希望建立承包合同系统,但是未能成功实施,原因有二:一方面农民认为农村习惯向整个村子颁发统一合同或者由村集体保管个人合同;其二是土地的再分配,即使农民签订了承包合同,在合同期内由于出嫁等人口流动,村集体仍然会非法重新分配土地。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和社保系统,重新分配可以保证每个农民都有土地。 但是这种制度模糊也有负的外部效应, (二)房产 改革开放之前,每个农民都有自己一套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权,不用交付租金,人们联系紧密,没一家知道别家住在哪里,所以不用登记(不正规的、习惯的机制)。改革盖房之后,农村房产被非法买个了城市和国外的投资者,这样的叫做小产权房。 另一种小产权房是指农村土地被非法征用,从农业用地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但是所有权还是属于农村集体。 《土地管理法》《确定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若干规定》 《物权法》-土地的登记程序,权利、职责和责任进行规定。 二、城市: (一)地产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年 排名城市 GDP值(亿) 1 上海 272.81 2 北京 108.8 3 天津 82.65 4 重庆 67.32 5 长春 51.2 6 哈尔滨 45.7 7 沈阳 44 8 广州 43.09 9 大连 42 10 武汉 39.91 11 青岛 38.63 12 成都 35.94 13 南京 34.83 14 鞍山 32 15 苏州 31.95 16 石家庄 29.9 17 南通 29.38 18 唐山 29.11 19 杭州 28.4 20 烟台 25.78 1979年 1香港1117亿 2上海286亿 3北京120亿 4天津93亿 5重庆80.98亿 6广州48亿 7武汉46.20亿 8成都41.3亿 9南京38.64亿 10杭州33.5亿 11宁波24.15亿 12济南26.5亿 13长沙21.3亿 14深圳1.9亿 1980年

1香港1422亿 2上海311亿 3北京139亿 4天津103.5亿 5重庆90.68亿 6广州57亿 7武汉53.44 8青岛48.65 9成都46.29 10南京42亿 11杭州40.65亿 12宁波29.53 13济南28.8 14长沙23.1 15深圳2.7亿 这是1980年的,某些城市比如沈阳数据遗失,根本找不到了. 1981年 1香港1712 亿 2上海324 3北京139.15 4天津108 5重庆97.2 6广州63 7武汉56.29 8成都49 9杭州46.8 10南京43.1 11宁波32 12济南31.5 13长沙25.7 14深圳4.95 这一年香港突飞猛进,北京原地踏步,其他城市座次基本不变,另外沈阳大连等城市数据遗失,无法查找。 1983年 1香港2134亿 2上海352 3北京183.1 4天津123.4 5重庆120 6广州79

论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变

摘要 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继承制度主要分为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两种。身份继承也叫宗祧继承,宗祧权是家族祭祀活动的主持权,宗祧继承也就是家长权的继承,中国古代身份继承的基本原则为长门长孙制。关于财产继承,先秦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采取世袭制继承财产,而非分配制度,到了汉代以后,法律则有了明确规定,财产继承采用诸子均分制,这里的诸子不仅只有嫡子、庶子,还包括非婚生子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其子嗣,就有继承其财产的权力。诸子均分制度下的许多派生原则,例如,未婚子娶妻的财产会做适当预留,未婚子因此会多分得部分财产。在室女的嫁妆也要有所保留。归宗女娘家若再无其他男性继承人,则有权继承娘家财产,否则归宗女无权继承,归宗女住在娘家,其生活由其兄弟承担。此外,古代法律允许代位继承,某一继承人不在了,他应得的财产则由他的继承人代位继承,还有一个立继子的问题,所立继子必须是同宗同姓相应辈分的人,不得立异姓为继子,立异姓为子孙为后嗣则收为养子,养子和继子同样有权继承财产,但区别是,养子不得参加收养人祖先的祭祀活动。上述继承方式多数都是法定继承,跟现在法律相似,除了法定继承,古代继承制度还有指定继承、遗嘱继承,且指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关键词:古代继承制度;身份继承;财产继承;长门长孙;立继子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形成了相对统一的部落国家形态,继而揭开了中国法律历史的帷幕,中华民族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文明传统造就了独特的法制文明。继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主要有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对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和变迁进行讨论。 一、身份继承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最早出现的继承就是身份继承,在封建社会里,身份继承是财产继承的前提和基础。在身份继承中又包括了宗祧继承和官爵继承,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祧继承制度始于奴隶制时代,是宗法时代的产物,其制度详于周礼最终成熟于封建社会。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的宗法制度代替了奴隶制的宗法制度,“家”代替“宗”成为社会组织的单位,宗祧继承从维护“宗统”的工具转变成维护“家统”的工具,始终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在封建社会里,宗祧继承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广大农民家庭和手工业劳动者在形式上也被纳入了宗法系统,可同地主阶级一样继承宗祧。依照宗祧继承制度的要求,继承时以嫡长子为先,如无嫡长子,则在直系子孙中依次确立宗祧继承人。(在封建社会礼教与法律中,宗祧继承人称为“嫡”,继承人的确立称为“立嫡”。确定嫡长子的身份准则是:一母生多子,以长为嫡;多母生多子,以生母的贵贱确定长子的身份。)嫡长子继承权的确立是地主阶级为保证他们的政治特权和财产权利不受侵害,维持其阶级内部的秩序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封爵制度始于西周,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以军功封爵,按《军爵律》,立有军功但未拜而死者,经指定的继承人又未犯“废”、“耐”、“迁”以上罪的,可继承死者的爵位。西汉封爵继承仅限于亲生子,有“非正”罪和“非子”罪,西汉末年后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养子和孙都可承袭爵位,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自唐以后有关封爵继承的立法日趋完善,继承人只限于直系嫡子孙,其顺序也根据宗祧继承的顺序进行。例外是女真族入关之前规定,承袭爵号的顺序首先其子承袭,若功臣无子则按先兄弟后侄儿的顺序承袭,并强调,子侄袭爵只论功德不分嫡长。 早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商朝前期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后期则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制度。周代吸取了夏商两朝身份继承制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周朝实行的身份继承制度是,以“父死子继”为主,间有“兄终弟及”。而且在西周时期就已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妾所生子则为庶子,嫡庶有别,体现了中国古代身份继承制度的森严。秦朝法律《秦律》形成了封建社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梳理) 一、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那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两边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也叫();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或者说“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 3、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 4、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找出所给图形的【】,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分别用字母A、B、C······标出)。(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歌诀巧记:关键点,要选准,点轴距离数格算。细心找准对应点,有序连点图形现。 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法:一要找准图形的一对【】,连接对称点;二是过这条线段的【】作这条线段的垂线,这条垂线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对称轴【两组对边中点的连线上】,正方形有()对称轴【两组对边中点的连线(2条)、对角线(2条)】,等腰梯形有()对称轴【相互平行一组对边中点连线上】,菱形有()对称轴【2条对角线】,等腰三角形有()对称轴【顶点到对边中点的连线上】,等边三角形有()对称轴【顶点到

对边中点的连线(3条)】,圆有()对称轴。 二、旋转 1、()是指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 2、旋转三要素:固定的()(或旋转中心)(有时也叫定点)、()和()。在描述物体旋转时,一定要说出这三要素的状况。 3、旋转(固定)点: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就是旋转点(或旋转中心)。 4、旋转方向:钟表中时针的旋转方向称为(),与钟表时针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 5、旋转的角度:指物体运动始末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 6、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都没有变化,只有()变化。 7、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8、图形旋转一定角度的画法:(1)确定();(2)找出原图形的一条或几条()或关键点;(3)借助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关键线段与对应线段的规定角度;(4)找准关键点的对应点;(5)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还可以借助方向标加以确定】 9、利用几何学中的()、()和()变换,可以设计许多镶嵌图案。基本图形的位置、方向可以变化,但基本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及其演变

中囯古代土地制度概论 原始社会土地是公有的,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土地制度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原始社会的氏族、村社公有转为奴隶主国家所有。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经过商、周的进一步发展,土地成为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奴隶主国家所有。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奴隶制的逐渐解体,社会各阶层对土地私有的要求日趋强烈,进入春秋战国之时,土地私有战胜土地国有而蓬勃发展起来了。 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于春秋战国,到秦汉最后形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早期阶段。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组成,并在不同的历史时一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阶级斗争的涨落,在比重上迭有升降,然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总是占着支配地位。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铁器得到广泛使用,逃往的平民和奴隶纷纷开垦荒地,这些新垦之地,为开荒者隐瞒下来,成了私田。私田的产生,土地国有观念动摇了。春秋中期,私田土地急剧增长,到末期出现土地买卖,此时奴隶主也更热心于私田的扩大和经营,各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放弃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改革和变法,商缺两次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它标志着占统治地位的井田制宣告结束,土地私有制已经形成。这一时期,地主阶级虽已形成,但人数还不是很多,所占土地数量也不大。 秦汉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私有土地得到了封建政权的确认和保护。秦灭六国后,对于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没有干预,虽下令迁徙各国旧贵族和豪富,但他们占有的土地状况并未改变,到秦末依然是“官者田连降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给地主阶级以沉重打击。 西汉政权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农民占有少量土地。但封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至西汉末年土地终于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颠覆了西汉政权。东汉政权建立后,为了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公元三十九年下令度田,地方豪强竟发生武装暴动,度田不了了之。以后东汉政府再也没有推行干预地主私有制的政策,东汉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发展,出现了战国秦汉时期又一次土地兼并高潮。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前期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一时期是历代封建王朝对土地所有制关系进行国家千预极为频繁时期,然而地主大土地所有制仍在向前发展,土地日益集中。 三国长期战乱,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既不在官,亦不在民”的无主荒地,曹操为了解决急需的军粮和普遍存在的饥荒间题,将这些无主荒地转化成国有土地,实行屯田。西晋建立后,屯田制罢废,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益盛,国有土地在削弱,私有土地在发展。十六国时期,使北部中国遭受严贡破坏,豪门大族趁机大量占有土地和人口,规模庞大的田庄,这不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皇权的集中。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下令均田,试图将所有权不同的各类官私土地最大限度地纳入国家统一分配的轨道,但却没有撼动地主土地,魏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受到破坏。后来北齐、北周虽重新颁布了均田令也多流于形式了。 随唐两朝基于建国之初荒闲土地大量存在,为使流亡的农民回到土地上进行生产,实行赋役制度,继续推行了均田制。随唐两朝的均田制对于地主的土地兼并多少给予限制,农民也得到了一点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情况,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始于太和九年的均田制,随着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至唐中叶彻底崩溃。总之,魏至唐前期土地制度有着与过去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一时期政局变动大,土地制度随着也几次变动,可以说是秦汉至明清土地制度变动最大的时期,也是国家对土地占有进行干预最频繁的时期。从唐后期至明清(1840年前)为封建上地所有制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步摆脱国家法权的强力扭曲,土地自由买卖已冲破了汉唐间政治上的干预和社会传统的制约;:仁地兼并由非法到合法,由隐蔽到公开,以更大的势头向前发展着。均田制弛坏后,封建国家采取“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的政策,以庄田制经济为特点的大土地所有制得到普遍发展,并且延续到明清。两税法的实行,标志着均田制为庄田制所代替,这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中又一转扳点。北宋建立之初,自耕农有所发展。但赵宋政权认为“富室连我汗陌,为国守财尔……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因而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买卖无任何限制。土地兼并较之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地主田庄迅速发展,土地迅速集中。北宋以来长期积累的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经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得到了调整和缓和。但明中叶后“毋许兼并”又变成一纸空文。土地兼并产生的流民问题,最终引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清统治者鉴于明朝灭亡的教训,对官僚地主的特权加以限制,除了用暴力手段在华北大规模圈地外,更多的用经济手段通过买卖占有土地。 综上所述,中唐以降,“两税法既立,三代之制皆不复见”,这一变化,不但彻底结束了长达三百牟之久的均田制,而且标志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已摆脱“三代之制”田土的授受、买卖、转移、继承的法杖限制,以一种较为自由发展的形式进入新的里程。在“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新时期,地主阶级千方百计购置田产,形成了累千上万亩的大地主,实通绝了地主阶级独占夭下田土的愿望。在土地所有权转移方式上,几随着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买卖渐成地权流动的主要方式。虽曹一度以圈占、

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

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

「内容提要」本文在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制度变迁的初步的演进论框架,然后证明,中国的改革过程交织着政府选择外部规则和社会成员选择内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前者是表面上的主线,实际的主线则是后者;并且两种规则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更多地起法官裁决作用,而地方政府更多地从事制度企业家活动。总的来看,改革经历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领域及外部规则逐步缩减作用范围的过程,也就是内部规则的逐步发育和强大的过程,这是中国市场化的本质。 「关键词」内部规则/外部规则/制度演进 在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投入力量最多的是对制度变迁过程本身的研究,这种研究从两条思路展开,一种是所谓政府主导论,认为通过政府来供给新制度安排实现制度变革;另一种是所谓交易观,即制度变革是经济活动中各当事人面临获利机会而自发从事制度创新(注:两种思路的详细划分参见周业安(1999);更早一些的研究综述参见盛洪(1996)。)。很明显,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采用了林毅夫(1994)早期关于强制性变迁与诱制性变迁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然而,这两种制度变迁模型都无法完全揭示制度变迁

的全貌,前者忽略了社会成员的自发制度创新行为,因而得不到证据的支持,后者又忽视了政府可能有的积极作用。并且更重要的是,制度供求分析无法摆脱新古典范式的种种弊端(汪丁丁,1995),要把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统一地理解,必须有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周业安,1998,1999),而制度演进理论也许能够满足该要求。本文将从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出发,同时借鉴诺思、熊比特的演进论思想,立足于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冲突和协调来推演中国的制度变迁 过程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一、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冲突和协调——一个演进理 论的初步分析框架 现有的研究用强制性和诱致性的两分法来界定中国的制度变迁之所以存在许多不足,是因为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本身的局限性。一方面,新制度经济学家坚持局部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越来越向新古典范式靠拢,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契约理论模型中看出来;另一方面,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交易成本和产权都是很模糊的概念,这使得经验实证方法很难运用。这些来自范式的局限性制约了理论的解释力,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研究范式,其中演进经济学正逐步受到青睐。但是大多数演化模型仅仅关注技术创新引致的熊比特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专项练习 知识点: 1、绕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中心点): 顺时针,即顺着钟表时针走的方向,从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相反,从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2、图形旋转的角度: 按一定的角度旋转得新图形;图形旋转后看旋转了多少度 3、对照方格纸能准确的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 4、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制作。如利用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和平移制作出不同的复杂图形。 练习题 一、转一转,说说下面图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点旋转的。 A B C C A A B C B A B D C A B C ③ 图形①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二、填空。 (1)图形1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 )所在位置。 (2)图形2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 )所在位置。 (3)图形2绕点A 顺时针旋转( )度到图形4所在位置。

三、(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四、填空。 1、右图中,①指针从A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到______。 ②指针从B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到______。 ③指针从C到D,是______时针旋转了90o。 ④指针从B到A,是______时针旋转了90o。 2、 (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3)绕O点逆时针旋转90°(4)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①号三角形绕A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②号梯形绕B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③号三角形绕C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④号平行四边行绕D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五、操作题。 1、把①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2、把②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3、把③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4、把④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5、把⑤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6、把⑥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8)×125 20×(17×5) 276×38+276×62 102×26 25×(40×32) 8×14×125×6 16×25×5×4 46×101

城市变化

通过参观,我体会到石家庄的城市变迁是非常明显和日新月异的,未来的前景也是非常光明和值得期待的。我觉得生活在石家庄是幸福的、美满的,石家庄百年变迁也的确是真实、感人的。 《作文:城市的变化》我坐在书桌前,苦苦思索着,到底应该怎么写呢?是这样的,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城市的变化。可是我思索了半天也没有思路,毕竟我是在21世纪出生的,不像是出生在70、80年代出生的懂得了那么多。突然, 一阵猛烈的风吹了过来,将我卷了进去。我看见了一幅奇怪的景象:周围的高楼大厦在一瞬间变成了一间间低低的平房;人们身上的漂亮衣服变成了一件件黑白相间的衣服,一点都不好看。难道自己是在在做梦?我奇怪的望了望手表,但上面的字却变成了“1978年2月4日”。我终于揭开了这些谜题,原来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改革开放之前,这不正好是一个搜索资料的大好机会吗?我费劲地走过这条一脚泥巴的黄泥巴路,因此在马路上的只有几辆自行车,小心的走过了没有人行道和红绿灯的马路,来到了一间房子里,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让我明白了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巨大差异。柜台上是一台陈旧的老款收音机。桌子上摆的是一张张粮票、布票。正当我查看的时候,我就又被卷了出来。 我惊魂不定的又看了一眼手表,噢,我又来到了21世纪。我不禁再次看了看这发达的城市,一层层的高楼大厦又回来了;四通八达的马路展现在我面前;来来往往的车辆平稳的踏在沥青路上。家里挂着的是彩色的照片,新式的电视机、电脑、空调、冰箱 经过改革我国的其他地方也有了许多的改善。现在的科技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城市的变化》 记得以前,我们吃完晚饭,就去汉中门广场去散步。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空气十分清新。走进其中,恍如身临其境。有的人在树下乘凉,欣赏着美丽的黄昏,有的人在道路上奔跑着,嬉戏着,还有的人去登上城墙,享受傍晚的微风。可是,就在我六岁时的一天,工程队来了。他们把这美丽的市民广场围了起来,还打着“开建地铁”的旗号。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一回事,爸爸说:“他们是要挖地,在地下建一个地铁隧道。”“那是不是要砍掉很多树木花草?”“嗯。”我和爸爸当时就很气愤,但爸爸告诉我,他们是接到上级通知,无奈之下才这样做的,他们也是“受害者”。 适应时代发展科学打造新城景观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1)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1)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中国经济法是中国特色之经济法律的典型,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及其“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的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法/制度变迁/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在经济落后国家的制度变迁中,国家承担着制度设计、规划与组织的重要职能。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一书中有关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经济落后国家制度变迁的典型。因此,以代表国家和政府协调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中国经济法,在现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正式制度变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制度变迁重要的是实现制度事实的转变,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是以制度事实为根本的。制度事实是现实的社会存在,制度事实决定了制度规则,这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一致的。是社会创造了法律,而不是法律创造了社会,通过大规模的引进外国法律并不能实现法治和经济的现代化。由此

决定了提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迁思路,必然包括我国现实和传统相结合的制度分析思路。制度变迁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促使社会实际经济生活的转变。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法建立的特点 依据制度变迁的理论,制度变迁包括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基本类型。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市民为主,且以自发性为基本特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国家且以强制性为基本特征。据此推论,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制度变迁中,民商法的主体以市民为主及其“约定大于法定”的规范特征,使民商法制建设类似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法的主体以政府为主及“法定大于约定”的规范特征,使经济法制建设类似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而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发展模式要借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模式及其理论,注意发挥该模式在加速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步伐的规模经济优势,克服该模式中政府的有限理性、官僚主义等消极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度建设阻碍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受公有制和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条件的制约,以及在长期形成的封建儒家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制度惯性力量的作用下,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这一制度变迁,应该以体现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特点的经济法制度建设为近期模式,而以体现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特点的

《图形的旋转》知识点

图形的旋转 本节我们重点了解旋转、平移性质,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点的对称变换。 二、知识要点 1、旋转:将一个图形绕着某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旋转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对应线段与O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③各旋转角都相等 3、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的变换叫做平移。其中,该直线的方向叫做平移方向,该距离叫做平移距离。 4、平移性质 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两个图形的对应边连线的线段平行相等(等于平行距离) ③各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①中心对称: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其中,点O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②中心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6、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若两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或它们成轴对称。其中,这条轴叫做对称轴。 注:轴对称的性质:①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轴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7、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4)、关于直线y=x对称 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 y=x的对称点为P'(y,x) (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点的对称变换考得相对较多,如果在大脑中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我们可以动手作图出来观察。 5

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

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 主持人:欢迎走进“大红鹰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大家好,我是曾子墨。从今天的这期节目开始,我就接过“大红鹰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的这个接力棒了。其实我离开校园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但是事隔这么多年,再一次回到大学的校园当中,再一次走进这样一个大讲堂,应该说内心并没有陌生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真的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来见证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的自由变迁、碰撞和交锋,而且我也相信我们的节目为大家所奉献的正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盛宴。 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当中有多少是北京人,我自己是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的,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北京人。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理工大学周围的这片区域还算是北京的西郊,那个时候如果说起城里,那一定会是说四合院、是胡同。北京理工大学东边的那条马路叫做白颐路,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边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林荫大道,但是现在它已经变得车水马龙,非常地热闹,完全找不出当年的痕迹。似乎这么多年北京城的变迁好像也是这样,马路变得越来越宽,从五环到六环,北京城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一年一年的建设好像让北京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而且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挤,空气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最重要的是胡同、四合院拆了一片又一片,京味是越来越淡了,可是我很少听到会有人说北京城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我自己作为一个北京人,心里总是会有一些悲哀、有一些无奈。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我读到《城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共鸣,因为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在过去五十年当中北京城的变迁。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把这本书的作者王军先生请到了我们大讲堂的讲台上。欢迎王军先生。 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现供职于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他2001年参与《梁思成全集》年谱部份的编写,2003年出版自己的代表作《城记》,获台湾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并被《文汇读书周报》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年度图书》。他是2004年法国“东西南北”文化活动参展人,“2004北京建筑文化周”发起人之一。 在了解了王军先生的经历之后,我发现您和我是校友,都是从人民大学走出来的,只不过是您毕业的那年我才刚刚进校园。您当时怎么会想到从贵州来到北京念新闻? 王军:因为北京作为一个文化之都,自然对各地的学子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贵州那个地方,我小的时候就觉得到处都是山。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次就看见我们家对面那个山,它是一片一片的,这边是一座一座的,我都一个一个征服了。那一片一片的我就觉得一直压着我,压到我到初三的时候,我就和一个同学——他是个农村的一个男孩,知道路况,我们就爬,爬了大概有六、七个小时,爬到那边去再一看——我以前就想那边可能还会有海,有草原,有特别美的一

改革开放前后土地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一1978)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1949. 10- 1956. 9) 第一阶段:继续推行土地改革政策(1949. 10一1953春) 第二阶段:初步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1953. 4一1956. 9)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政策(1956. 9一1966. 5) 开始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宣告结束。(1956. 9一1958年底)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966.5 -1976. 10) 土地政策基本处于停止不前,乃至倒退、混乱或被砸碎的不正常状态。 4徘徊时期的土地政策(1976. 11-1978. 11) 比文化大革命时期虽有所好转,但起色不大,突出的特点是徘徊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迁(1978 – 2002) 一、人民公社后期的土地政策(1978.12-1982.12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变和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召开标志着人民公社开始解体 二、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的演变((1978.12-2002.12 )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带有浓厚的人民公社色彩,后20多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 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1978. 12-1984. 12 ) 所谓大突破指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一阶段的体制特征是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制度全而解体,新的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家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这一时期,土地政策走过了一个不平凡阶段。 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1985. 1一1991. 12 )。 所谓大磨合,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 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其体制特征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转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向计划经济时期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统购统销制度”发起冲击。1984年第一次全国性的“卖粮难”的出现,宣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政策的成功。这一时期,主要是贯彻落实第一阶段的土地政策,且又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是大转型阶段(1992. 1一1996. 12 )。 所谓大转型,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开始转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渐发展。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1993年4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宪法》进行了又一次修正,第一次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的范畴,使其成为一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从而解决了多年来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争议与非难。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大转型的重要支撑。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开垦荒地、营造林地、治沙改土等从事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 1994年8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国近代制度的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近代制度的演变 篇一: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制度演变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制度演变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开始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代。1840年前后,中国的教育主体还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几种新教育,一是地主阶级内部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鸦片战争后,清朝已成为一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教育仍然沿用旧制,日益空疏腐败,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1、科举制度腐败。清末科举流弊百出。“四书”中可以出的题目大多出尽,考试严格规定文章必以八股为体裁,书写字体必用小楷。 2、官学名存实亡,私学教育空疏腐化 3、实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朝政府极端顽固守旧,闭关自守,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进行思想钳制,不允许有任何新思想产生。这种教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抵御不了外国的侵略,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

自珍、魏源等。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演变。 (一)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以龚自珍、魏源等启蒙思想为先声,以洋务教育为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开始起步并出现了以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为 代表的新式学堂。虽然后来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这些新式学堂表现出来了不同特点,但毕竟使中国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除了举办洋务学堂以外,洋务派还开了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开始起步,以后 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批评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呼声越来越高,清政府终于在1902年和1904年颁布和实施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除了政府国人主动学习国外思想教育外,外国人也在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并开始在中国建立新式学堂。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科学文化便随着传教士的脚步,悄然渗入中国大陆,当时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等人,开始传播自然科学和技术,逐渐地把西方数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学等科学介绍到中国。这时西方文化的渗入并不具侵略的性质,并不危及天朝帝国的尊严,也没有替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危险,故自皇帝至一般士大夫皆能接受。并且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虽然没有直

人教版九年级期末考试考前知识点专题集训《图形的变换》解答题经典题型突破与提升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期末考试考前知识点专题集训《图形的变换》 解答题经典题型突破与提升练习 1. 将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F,BC的延长线交DF于点E,连接BD.已知BC=2EF. 求证:△BEF≌△BED. 2.如图,△ABC中,点E在BC边上,AE=AB,将线段AC绕点A旋转到AF的位置,使得∠CAF=∠BAE,连接EF,EF与AC交于点G. (1)求证:EF=BC. (2)若∠ABC=65°,∠ACB=28°,求∠FGC的度数.

3. “游动的小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各点坐标分别为 A(1,5),B(9,9),C(5,1),D(3,1),E(3,3),F(1,3),G(5,5). (1)当“小鱼”沿东北方向游动2√2个单位时,写出点A,B,G对应的点 A′,B′,G′的坐标. (2)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4. 已知: △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E为射线AC上一点,点D为射线CB上一点, AD=DE. (1)如图1,当E在AC的延长线上且 CE=CD 时,AD是△ABC 的中线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当E在AC的延长线上时, AB+BD 等于AE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E在线段AC上时,请直接写出AB,BD,AE 的数量关系.

5. 如图(1),在△ABC和△EDC中,AC=CE=CB=CD,∠ACB=∠ECD=90°,AB与CE交于点F,ED与AB,BC分别交于M,H. (1)求证:CF=CH. (2)如图(2),△ABC不动,将△EDC绕点C旋转到∠BCE=45°时,试判断四边形ACDM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5),B(-3,1)和C(4,0),请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填空. (1)平移线段AB,使点A平移到点C,画出平移后所得的线段CD,并写出点D 的坐标为_____; (2)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所得的线段AE,并直接写出cos∠BCE的值_____; (3)在y轴上找出点F,使△ABF的周长最小,并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为 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