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导游提示]

[导游提示]

噶丹·松赞林寺

【导游提示】

地理位置:香格里拉县城北5千米的佛屏山下。

景点地位:云南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览时间:2—3小时。

【注意事项】

上午松赞林寺的僧侣们要做诵经功课,如果你想要参见活佛,最好把游览活动安排在下午,这样你就可以如愿以偿,参见时说不定还可以请活佛给你摸顶祈福。

线路安排:正门—吉迪康参—护法神殿—扎雅康参—宗喀巴殿—扎仓大殿—独克康参—东旺康参—释迦牟尼佛殿—绒巴康参—乡城康参—卓康参—洋塘康参—神泉和神树。其行进路线与转经方向相同。

参观佛寺时要按顺时针行进;在寺庙不要用一只手指指点佛像,必须五指并拢指示佛像,以示崇敬;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活佛的房间。

【示范导游词】

●松赞林寺概况

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是公元1679年清康熙皇帝敕建、达剌喇嘛占卜选址的“十三林”之一,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根据达剌喇嘛为该寺选址时占卜所示“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戏其间”的谶示,选中了佛屏山下的这块宝地。松赞林寺于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公元1679年)兴建,于阴铁鸡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赐名“噶丹·松赞林”。寺院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因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而被誉为“小布达拉宫”。

松赞林寺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其建筑造型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特点,表现出深重的宗教意味。全寺占地500亩,形成椭圆形城垣,开设扎雅、独肯、东旺、绒巴、鲁古五道城门。布局上,扎仓、吉康两主寺居于最高点,坐北向南,为四层藏式碉房建筑。洋塘、绒巴、吉迪、卓、扎雅、独克、东旺、乡城等八大康参(分殿)和西苏、觉厦(扎仓的两所事务机构)拱卫周围。还有五百所僧舍错落有致,竞相辉耀。周围筑城垣,设置望台、哨楼、碉堡。扎仓、吉康两所主寺的建筑特色和室内布置设施可谓真正体现了松赞林寺的艺术精华和宗教内涵。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姿。主寺之顶为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

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收藏物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宗教卷轴画),黄金灯等。还收藏有《甘珠尔》200余部。

1936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中甸,贺龙、肖克将军亲临松赞林寺,拜访活佛、喇嘛,并题赠“兴盛番族”锦幛一幅(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松赞林寺开放粮仓为红军筹粮2万多斤,支持红军北上抗日。已故的藏传佛教领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曾于1986年10月亲临松赞林寺视察。

每年正月十五日,四月初一至十五日,十月二十五日,松赞林寺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寺院里热闹非凡。松赞林寺正以其神秘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的宾客。

●门景区

大家请看,大门上方匾额书写着“噶丹·松赞林”几个大字,这就是五世达赖所赐的寺院名称。佛教故事里说,天界分为“六重天”,其中,第四重叫“兜率天宫”,是未来佛弥勒菩萨居住之所,它经弥勒菩萨法力所为,变得庄严神圣,美丽如画,被称为“弥勒净土”,是藏传佛教信徒们所向往的最高境界。而“噶丹”则是“兜率天宫”的藏语称呼;公元1410年,第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噶丹寺在拉萨建成,宗喀巴大师为其主持了隆重的开光典礼,于是,格鲁派便以此为主寺而得以形成。从此,藏传佛教格鲁派便在许多寺院名称前冠以“噶丹”,其一是把寺院寓为人们所向往的美丽如画的兜率天宫,其二表示与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创之噶丹寺相传承。“松”在藏语里是“三”的意思。佛学中把佛、法、僧称为“三宝”,经、律、论叫做“三藏”,世界分为“三界”,佛有“三世佛”、“三身佛”。无疑,“三”在藏传佛教中有着深刻的含义。“赞”指天神游戏过的地方,而“林”为幸福的乐园。这就是“噶丹·松赞林”的寓意。

藏传佛教寺院里“四大天王”是画在寺门或正殿大门两侧的墙壁上,你们看,大门两侧的壁画就是松赞林寺供奉的把守天门的护法天神——“四大天王”: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藏名“玉枯松”;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藏名“帕吉布”;手拿蛇或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藏名“贤米藏”;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藏名“”诺斯。这与汉地佛教寺院的情况不同,在汉地佛教寺院里,“四大天王”是被供奉在天王殿里。

进大门后可以在两边墙壁看到了四幅寓意深刻的藏传佛教壁画:“蒙人驭虎图”、“松赞林寺图”、“和睦四瑞图”和“长寿图”。

“蒙人驭虎图”常绘于格鲁派寺院和藏区百姓住宅的通道壁上,画中一蒙古勇士用铁链拴着一只斑斓的猛虎。这幅画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展现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三世达赖座床后,经常到康区和安多等地讲经说法,之后,又前往蒙古地方传教,在蒙古族中有了较好的影响。到了五世达赖时期,在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帮助下,用武力结束了噶举派对西藏地方政权的控制,格鲁派从此成为藏区最大的教派,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蒙古军队在排除敌对势力中所作的贡献,绘制了“蒙人驭虎图”。画中的“蒙人”就是固始汗,猛虎代表噶举派第悉藏巴政权。如今,我国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各种宗教和教派和睦相处,平等并存。这幅“蒙人驭虎图”也便成为象征预防灾害,招至吉祥的图案。

“松赞林寺图”是松赞林寺整个布局的全貌图。松赞林寺的布局,我已在前面给大家介绍过了。去过拉萨布达拉宫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幅图与布达拉宫的布局非常相似。

“和睦四瑞图”取材于佛教传说故事。从前在森林里生活着大象、猴子、野兔和山鸡四种动物,它们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却分不出个长幼来。一天,它们又来到一起,看见旁边有一棵结满果实的那牙卓达树,便决定以此树为标准,比比谁的年纪最大。大象说:“我路过这里的时候,这棵树与我一般高。”猴子说:“我见到这棵树时,它与我一样高。”野兔接着说:“这棵树刚发出两片叶时,我舔食过叶片上的露珠。”最后山鸡说:“我吃了那牙卓达树的果实,无意中把种子从我的粪便里带到了这里,排出后便长出了这棵树。”各位朋友,你现在知道它们谁最长谁最幼了吗?对了,是山鸡最长,野兔次之,猴子第三,大象最小。于

是大象便驮着猴子,猴子顶着野兔,野兔背着山鸡,以这种方式表示相互尊重。就这样,森林中的其它动物也都在它们的感化下团结在一起,尊老爱幼,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从图中不难看出,周围山清水秀,鲜花盛开,树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动物们和睦相处,身强者甘为人梯,让身弱者立于其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没有丝毫争斗,宁静地生活在令人向往的仙境般的乐土里。这不正是香格里拉主题的奏鸣曲吗!

“长寿图”中的寿星、马鹿、仙鹤、桃树、青山和绿水都是长寿的象征。

四幅壁画,从左至右展示了这样一个内容:五世达赖时期,藏区连年不断的灾祸得以平息,于是在建塘这块吉祥的宝地上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噶丹·松赞林;在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下,建塘地方变得和平安宁,六畜兴旺,吉祥如意,人人长命百岁。

●扎仓大殿正门

离开大门,踏过147级台阶,大家就来到了寺院的中心、最高大的建筑——扎仓大殿正门。这里有两幅充分体现佛教教义之精髓的壁画:“生死轮回图”和“驱象入道图”。

要读懂“生死轮回图”就得从佛教的根本教义——“缘起说”讲起。“缘起”说是佛教的中心思想,意思是说“借着种种条件而产生现象”,也就是“因果报应”学说。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无因不会有果——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卵石中生不出小鸟来。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变果,由果变因的连续过程。生命的存在也一样,也是因果变化的过程,今世的生命是前世生命的连续,后世生命是今世生命的连续,所以每个人今世的爱恨、善恶等种种行为都将是来世一切后果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今世的生存环境和苦乐遭遇是前世善恶行为的后果,后世的苦乐前程由今世的思想行为决定。所以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定会报。”为了便于众生了解佛法的这一根本要旨,教化人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才会得到好的报应,藏传佛教把这一要旨与佛教传说故事揉合在一起,创造性地绘制出了这“生死轮回图”。而且把它描绘在寺院大殿最重要的地方。

生死轮回又称为“六道轮回图”,呈圆轮状,分内处四层。中心层为“三恶趋变相图”,绘有猪、鸡、蛇三种动物,分别表示痴、贪、嗔三种邪恶。“痴”是指不明佛理,就象不懂世理的白痴;“贪”是贪婪、贪得无厌的恶欲;“嗔”是憎恨、妒忌。图中的三种动物互相咬着尾部在圆圈里旋转,表示三者互为因果,即由于不明佛理而使人变成贪得无厌,有了贪念就会想方设法地索取,一旦得不到便产生妒忌、憎恨的念头,这就与佛法背道而驰,也就更痴了。以此往复,恶性循环。坠入三恶者便进入了走向地狱的恶道,反之,则可步入善道而升天堂。第二层为“善恶二路变相图”。图中的白色表示善道,黑色表示恶道,“善根至熟当升天道,恶根至深当入地狱”,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三层,也是整个图中画面最大的一层,就是“六道轮回图”。绘有天、人、畜生、阿修罗、饿鬼和地狱六个界面,代表着一切生灵生存的六个去处,称为“六道”。上方的天界最好,想要的东西都应有尽有;其次为阿修罗界,人们虽然可以丰衣足食,但享受不了天界应有尽有的待遇,所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忌妒、憎恨的嗔念;再次是人界,这里生活的人们要得到幸福和快乐,就得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以上三道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好一些,所以又称为“三善道”。而畜生界、饿鬼界和地狱界则相应称为“三恶道”。生活在三恶道的人们,有的不仅失去了生活的空间

而且承受着剥皮、抽筋、下油锅甚至碎尸万段的折磨;有的就像畜生一样失去了自我,还得随人摆布,任人宰割;有的受着饥饿和干渴的煎熬,永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都象征着对“恶”的惩罚。所以它提醒人们如果希望来世进入“三善道”,就应行善积德,慈悲为怀。如果无恶不作,恶贯满盈,反善道而行之,就要坠入“三恶道”。这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必然结果。最外一层是“十二因缘变相图”。十二因缘是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因果因素,它揭示了人的前世、今世、后世的意识和肉身形成的全过程,以及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佛教“缘起”说的具体描述。

“生死轮回图”告诉人们:人世间本来就充满了痛苦,而这苦的根源就是由于无明而产生的贪欲。如果你的贪欲不除,总是沉浸在世俗的享乐中,为满足个人的七情六欲而生活,那就会永远陷于这无始无终的轮回之中。但如果你明白佛理,相信只有熄灭所有贪欲,才能摆脱人世的一切痛苦,你就会走佛所指引的正道,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慈悲为怀,最后摆脱轮回之苦,步入佛国净土。这也正是旁边的“驱象入道图”所寓示的含义。

驱象入道图中描绘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它们原来都是黑色的,但在它们生命历程中,由于佛的指引,它们身上的颜色逐渐由黑变白。它告诉人们:如果按佛所指的道路,皈依佛门,静心修行,便可抛弃无明,即身成佛,脱离轮回之苦。

●扎仓大殿

站在扎仓大殿正门口前,我们会发现正门进不去,反而绕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虽然那里设有大门,但它每天只开一次,而且不是供我们俗人进出的。那是早上僧人集合在大殿里念经前,为请各路神灵和菩萨而开的,待神灵和菩萨们进来后就不再开启了。所以各位只好跟我绕道从侧门进去。

进大殿前,有戴着墨镜和帽子的,请摘下来,进去后,请不要高声喧哗,不要用十指指点佛像,也不能拍照,因为这些都是寺院的禁忌。

来到大殿中,大家是否感觉仿佛进入了一座迷宫?扎仓大殿由斗拱金刚杵柱头和金刚梁建成,那一棵棵挂满彩色围幡的大红柱子,显得神秘庄重。顺着柱子铺开的这一排排座台,是供僧人念经打坐的。大殿里一共有116棵柱子,这些座台可同时供1600人趺座念经,显现佛法之深固宏大;那些火光扑逆迷离的是酥油灯,它长年不熄,预示着佛光永照。如果你有幸看到众僧在这里念经的场面,置身于这震慑心灵的宗教文化氛围里,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回到了神秘而辉煌的史诗中。

整个大殿最主要的部分是正面的佛台,从西到东依次供奉着密迹金刚金身铜像、松赞林寺三世更觉活佛、宗喀巴师徒三尊、五世达赖、弥勒菩萨、释迦牟尼铜像、观音菩萨像、三世松谋活佛灵塔、尼西朗仁活佛、三世松谋活佛、克思活佛等。整个佛台的供奉对象中,以五世达赖塑像居中,而且最大。这是为了纪念他在建设松赞林中所起的重在作用,以及为寺院亲赐大名的功绩。佛台前有两个很显眼的大坐台,这是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的法台。相传七世达赖喇嘛曾避居松赞林寺,常在此法台上打坐颂经。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莅临松赞林寺,就坐在这法台上给众僧讲经说法。

大殿墙壁上满画了千姿百态的佛、菩萨和护法神,它们每日里都在这儿指点和护卫着颂经的僧侣,以及来此求神拜佛的人们。这东墙壁上画的是菩萨和祖师:二十一度母、大白伞度母、药师佛、长寿三尊、无量佛、千手千眼观音、松赞林松谋活佛、宗喀巴三师徒、阿底峡等菩萨和祖师像。南墙壁上画的是护法神

诸神,从东到西依次为尊胜佛母、护法神、大黑天神、六臂大黑天、地狱主、吉祥天女、犀甲护法、财神、事业王、狮面佛母主从三尊和四面护法,其中以吉祥天女最为有名。这些护法神大多是三头六臂,面目睁狞,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但诸位别担心,它们吓唬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胆敢与佛法不敬,扰乱佛门的恶魔。西墙壁上画的是罗汉与秘乘金刚,从南至北依次为十六尊者和十八罗汉图、释迦牟尼神变图、马头明王、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松赞林克思活佛二世、宗喀巴化身像。

●扎仓后殿

扎仓后殿于七世达赖时期扩建而成,供奉有宗喀巴、弥勒菩萨和七世达赖三尊镀金铜像,高三丈有余,你看了,一定会叹为观止。

这第一尊是宗喀巴大师的铜像。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生于公元1357年,他7岁出家随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学了9年佛典,1385年受比丘戒,成为颇有声望的高僧。宗喀巴成就佛教事业的时代,正是西藏佛教各教派已开始走向衰败时期。宗喀巴大师为了重振佛教,成功地进行了宗教改革,并在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戒律为本的格鲁派。为表示重视清规戒律,宗喀戴上黄帽子,处处以身作则,所以后来格鲁派又被称为“黄教”。宗喀巴大师一生献身于佛教事业,他不仅创立了黄教派,更重要的是对佛法有着独道的建树,他建立的菩提道的三个传承法统,是对佛教的一大贡献,他是大乘佛法法统“三江”汇合的正统法海,故被称为第二佛陀。所以在所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里都供奉着他的塑像,而且是最大的。

这第二尊铜像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众菩萨中地位特殊,因为他是佛祖释迦牟尼指定的佛位继承者,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未来佛。由于弥勒菩萨不仅把他的住所——兜率天宫,治理得庄严神圣、美丽如画,成为一方弥勒净土,而且当他降生人间,转大法轮后,人间也将变得风调雨顺,繁花自开,物产丰盛,粮食自给,十分美好,成为人间净土。因此,他的形象在藏密中受到十分的崇奉和偏爱。

最后一尊是七世达赖喇嘛的铜像。七世达赖喇嘛在位于清雍正皇帝时期,他受雍正帝的再次册封后,受命接管西藏的政教大权,成为历辈达赖喇嘛中真正集宗教与政治大权为一身者,从此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真正得以形成。他不仅是当时西藏宗教的最高领袖,而且是西藏最高政权的代表;他不仅在宗教上有很高的建树,而且为西藏政治、经济的繁荣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也为整个藏区的宗教建设事业做出过很多的努力和贡献。松赞林寺后殿就是在七世达赖时期扩建的,还多次为松赞林捐赠经书、唐卡、金佛等贵重物品,所以人们在这最神圣的地方给他留了一席之地!

四周墙壁上画的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们。宗喀巴一生收了许许多多弟子,著名的有135名,主要弟子有贾曹杰、克珠杰、根敦珠巴等,其中根敦珠巴和克珠杰分别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

●宗喀巴大殿

与主寺并排耸立的宗喀巴大殿,藏语称为“吉康”,即吉康大殿,在民国年间由松赞林寺主持松谋·昂翁洛桑丹增嘉措活佛主持修建。宗喀巴大殿同样呈现着精美辉煌的特色,屋顶外观与主寺一致,且因其金瓦闪烁如佛光,数里之外可见。里面供奉的宗喀巴长八镏金铜塑像,有“全藏第一主师像”之称,闻名藏区。

●八大康参

扎仓与吉康大殿之下的八大康参代表着八瓣莲花,寓意松赞林寺佛门圣地脱离尘世,洁净祥瑞。各康参殿内都供奉和绘画有各种佛、菩萨、罗汉、祖师高僧、

金刚以及护法神像。

八大康参原是不同教区“政教合一”的僧团组织,分别管理洋塘、绒巴、吉迪、卓、扎雅、独克、东旺、乡城等八个教区,并由各自的教区供养。现在,八大康参是僧侣集体颂经的地方。

●神泉与神树

这是鲜为人知的“神泉”和“神树”,它们的来历都有一段传说。

这口井就是“神泉”,藏名“易尖吃泥”。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根本没有井,连花生大师云游至此,用其拐杖一敲,戳出这泓神泉,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能处百病,远近闻名,松藏林寺及其附近村镇上千僧俗常年饮用而不枯。每逢年过节,这里的僧俗群众都一大早起来争抢头水,据说争到第一瓢神水者,这一年中就会有最好的福气,大家不妨哪年来试试。

这棵高大苍翠之古柏树就是“神树”,藏名“易尖勺娃”。相传“神树”为莲花生大师拐杖所变。据说,它可以昭示一年的吉凶祸福:如果枝繁叶茂,便知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如果树枝枯萎,预示有灾祸降临。因此,本地僧俗群众无不精心呵护,从不去损害一枝一叶。

各位朋友,噶丹·松赞林是云南藏传佛教的中心,是集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之达成的瑰宝,享有藏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誉,愿这次游览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神会保佑大家心想事成,一生平安,扎西德勒!

【特别提示】

藏传佛教

是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

公元4世纪,佛教传入吐蕃。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佛教。公元8世纪,天竺僧人寂莲花生等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佛教。外来佛教在与西藏原有的笨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终于形成了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公元11世纪中叶以后,藏传佛教各教派开始传入迪庆地区。主要教派有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以及萨迦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