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第一代: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第三代:可变后掠翼,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

第四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四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4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4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4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第五代: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五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

4S: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 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4S翻译成中文就是“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和“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译)。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第一代: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第三代:可变后掠翼,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 第四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四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4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4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4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第五代: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五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 4S: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 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战斗机划分标准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1: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 xx制 F86、xx米格 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 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 xx制 F4、F5,xx米格 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 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3: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 xx制 F15、F 16、F 14、F18,xx米格 29、苏

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 F15、F 16、米格 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三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 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3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 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3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 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3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4: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 美制F22“猛禽”、F35“闪电”,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最新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榜

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榜 世界战斗机格局波澜不惊,但大规模的新技术变革正在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中。 今年,有源相控阵雷达已开始成为最新型战机的普遍装备,几乎霸占了排行榜前10名的大部分位置。中国的歼10和瑞典的JAS39只能并列屈居第11位。 第一名:F-22A “猛禽” 参选型号:正式生产型F-22A 点评:提前宣告退场的领先者 2009年里,F-22“猛禽”战斗机遭遇了诞生以来的最重大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完成187架的生产后永久关闭F-22的生产线,以削减庞大的国防开支。尽管F-22的性能优势在十年后也难以被超越,但其价格高昂的弱点却令其早早退出国际市场,因此该机的市场评价定为最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F-22的性能优势都是难以超越的,包括各个技术领域。以电子设备为例,F-22的AN/APG-77相控阵雷达,即使是尚未服役的一些同类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难以比肩。无论是苏-35S的“雪豹”雷达,还是“台风”的“猎手”雷达,要么是相关电子技术仍然落后,要么是雷达尺寸和模块组件级别差一号。

而F-22最为明显的优势领域——隐身性能,则至今没有任何挑战者出现。别国近期唯一可能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的T-50 PAK/FA 至今仍不见踪影。由于其他战斗机的雷达难以在超视距范围上发现F-22,因此F-22凭借这种不对称优势,足以令其他战斗机包括雷达、导弹、超机动性在内的任何先进技术不值一提。目前各国新一代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方面仍是空白,这成为了美军F-22和F-35赖以称霸的主要手段。 各项评分: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武器:★★★★★ 潜力:◆◆◆◆◆ 市场评价:○ 总分:★x15

飞行间隔规定根据22修订的飞行基本规则进行修订.doc

飞行间隔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一般规则 (2) 第三章垂直间隔标准 (4) 第四章目视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5) 第五章仪表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7) 第六章雷达间隔标准 (11) 第七章尾流间隔标准 (12) 第八章附则 (13) 附图 (16) (根据2007年10月18完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对高度层配备进行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止飞行冲突,维护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辖有航空器的单位、个人和与飞行有关的人员,以及所有飞行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指挥员(含飞行管制员,下同)应当按照本规定对航空器提供统一的飞行间隔。 第四条军、民用航空器根据飞行课目需要,在机场飞行空域和其他特定的飞行空域内飞行时,可以制定适应其飞行特点的间隔标准,但应当经相应航空管理部门批准。执行此种间隔标准时,不得影响其他航空器的正常飞行和飞行安全。 第五条民用航空器在我国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毗邻公海上空飞行时,可以根据飞行需要和地区航行协议,制定民用航空器之间的飞行间隔标准,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本规定中的飞行间隔标准通常是航空器之间应当保持的最低飞行安全间隔,但本规定第四条情形除外。 第二章一般规则 第七条组织实施飞行管制时,应当合理安排飞行次序,通常是: (一)一切飞行让战斗飞行; (二)其他飞行让专机飞行和重要任务飞行; (三)国内一般任务飞行让班期飞行;

(四)训练飞行让任务飞行; (五)场内飞行让场外飞行; (六)场内、场外飞行让转场飞行。 第八条执行不同任务的航空器或者不同型别的航空器,在同一机场同时飞行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优先起飞和降落的顺序。 对执行紧急或者重要任务的航空器,班期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速度大的航空器,应当允许优先起飞;对有故障的航空器,剩余油量少的航空器,执行紧急或者重要任务的航空器,班期飞行和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允许优先降落。 第九条为了保障航空器的飞行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应当及时准确地实施飞行调配。飞行调配分为预先调配、飞行前调配和飞行中调配。 第十条机场飞行空域应当划设在航路和空中走廊以外。仪表(云中)飞行空域的边界距离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边界,均不得小于10公里。 第十一条航线邻近机场飞行空域并同时有飞行时,航线与射击飞行空域边界之间的间隔,通常应当不小于20公里,与其他机场飞行空域边界、轰炸靶场的轰炸航线之间的间隔,应当不小于10公里。 第十二条在相邻航线上飞行的各架(批)航空器,飞行高度相同或者小于规定的高度差时,其横向间隔不小于20公里。 第十三条航线飞行的航空器与航路飞行的航空器,飞行高度相同或者小于规定的高度差时,应当与航路边界保持不小于10公里的横向间隔。 第十四条相邻机场的仪表进近(穿云)航线互相交叉,并且同时进行仪表进近(穿云)飞行时,应当进行调整,保证仪表进近(穿云)航线之间的间隔不小于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2013-05-05 07:37:11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 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 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 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 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

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 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 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 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 -7/-9/-11,英国"闪电",美国 F-8、F-11、F-100、F-102、F-104、F-105等。第 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 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 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 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

猛禽斯基--浅析俄罗斯第四代战机T-50

在等待多年后,迷雾中的俄罗斯第四代战斗机(俄国内称第五代)T-50终于首飞成功。这款凝聚了俄罗斯新时期航空技术精华的战机,采用了不同于俄国内战机的新颖外形和布局,未来发展目标也直指早在20年前就已开始试飞的F-22。 T-50试飞并未配备专用发动机和雷达航电系统。 1月29日,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F-FA/T-50,在经过多次延迟后,首次成功试飞。这是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新世纪取得最重大的突破,也让俄罗斯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 从俄罗斯的报道来看,试飞应该是T-50的原型机,配备的应该是117S涡扇发动机(也就是所谓的4++代发动机),也没有雷达和航电系统。这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即先用成熟发动机来验证飞机的气动和操纵性能,待飞机成熟后再装备新的发动机及航电、武器系统,用于飞机全状态试飞。 米格I.42MFI可以视为隐身向机动妥协的产物。 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计划

实际上,前苏联第四代战斗机(前苏联称之为第五代战斗机,为了避免混乱,下文统一采用第四代战斗机)研发项目启动时间很早,早在1979年前苏联就启动了I-90计划(90年代战斗机)。 前苏联空军对于第五代战斗机的性能要求重点排序分别是:1、超音速巡航;2、机动性能;3、隐身。为此俄罗斯中央航空动力流体研究院(TSAGI)提出鸭式布局的概念性方案,即利用鸭式布局的大升力加上自适应机翼来确保未来战斗机拥有较好的超/亚音性能和大迎角机动性能,特别是要求能够在90度或者更大的迎角保持飞行的稳定和可操纵性。 1985年,米高扬设计局战胜苏霍伊设计局,获得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任务。1988年-1988年,米高杨设计局根据TSAGI的方案进行了细化设计,这就是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项目,飞机编号为I.42。同年,前苏联空军批准新型歼击机的技术、战术指标,1989年,米高扬设计局发出I.42的全套生产图纸。 MFI 需要在完善的空情信息支援下才能对抗F-22。 I.42的夭折 但是,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以及俄罗斯经济的严重滑坡,影响了计划的实施,以至于到1994年才完成2架I.42原型机的制造,并在当年的12月完成了地面滑跑试验。到了1995年,由于俄罗斯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I.42多用途前线战斗机的研制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同样受到延迟的还有配套的AL-41涡扇发动机,根据原计划,AL-41的单台加力推力高达196千牛。到90年代,该发动机的原型机已经在图-16改装的空中飞行实验室进行了基本科目的飞行测试,同时还在米格-25PD改装的飞行平台上进行超音速条件下的测试。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AL-41在20年后的今天仍未能投入使用。 尽管米高扬设计局设法争取到部分经费,并在1998年向国家高层进行展示以争取经费,MFI还在2000年进行两次试飞成功,但方案最终还是遭到俄罗斯空军放弃。期间,米高扬设计局曾经要把MFI在97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以吸引国外资金联合研制,但被军方阻止。 另外海外媒体曾经报道过,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在访问俄罗斯的时候,俄方曾经向其展示过I.42。但从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对I.42试飞的评价来看,似乎对该机有

论述战斗机的代次划分

战斗机的代次划分没有法定的标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代次战斗机,其必须是装备了喷气式发动机大战斗机。 没有装备喷气式发动机的战斗机,不够划代资格。 俄罗斯及美国的新五代 第一代战斗机: 机炮是主要作战武器;基本没有雷达,主要依靠地面雷达引导才能完成任务;装备第一代涡喷发动机,多为离心式。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00,苏联的米格-19和法国的“超神秘”等。主要特点是采用大后掠机翼、带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和简 单的光电、雷达瞄准具,以机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后期挂第一代空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本代作为第一代喷气 式战斗机和M2级战斗机之间的过渡,服役时间不长。 第二代战斗机: 近程格斗导弹成为作战武器;装备测距雷达;装备轴流式涡喷发动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4、F-104 ,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主要特点是普遍采用大推力新涡喷发动机或涡 扇发动机、单脉冲雷达或单脉冲加连续波雷达,以装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最大平飞速度为M2一级,推重比较高,中 、高空飞行性能较好。其中MiG-23等变后掠翼战机被苏联单独列成一代,而西方认为其仍然属于第二代水平。 第三代战斗机: 中程导弹成为作战武器,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装备脉冲雷达,具有多任务能力;装备涡扇发动机或者第二代涡喷发动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5、F-16、F/A-18,苏联的米格-29,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主要特点是采用推重比达到8的涡 扇发动机、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气动布局等,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最大飞行速度高度 与第二代相近,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性突出,并具有超视距作战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战斗机: 超视距作战能力加强,装备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有下视下射能力,装备大推比涡扇发动机。气动布局更加先进,机动能力加强 。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22、F-35,及俄罗斯的苏-47、T-50等。主要特点是具有突出的隐身性

超音速飞机的分代及主要特征

超音速飞机的分代及主要特征 飞机自从发明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要将自己与军事连结在一起。为了获得空中优势,人最初的空战战术是盘旋,飞机的水平机动能力决定着空战的成败。随着德国著名飞行员殷麦曼首创的垂直机动开始,飞机的垂直机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的们一直在琢磨如何在空战中占据主动,不断地探索新的空战战术、技术。新的空战战术不断对飞机的性能提出新的要求,而飞机性能的提高又不断促使人们充分利用这些性能发展相应的空战战术。两者的相互促进推动了战斗机研制的发展。 飞机的分代已经有了普遍的共识,现代战斗机得分代在世界上有两种标准,欧美标准和俄罗斯标准。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我国现在采用的是欧美标准。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交付使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机载设备和武装系统比较简单,最大平飞速度小(不等作超音速飞行),升限,加速度性和爬升率也不高。它们的技术特点是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速度达到高亚音速或跨音速,武器以航炮为主,有的配以火箭。代表机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中国的歼5、歼6,美国的F—86、F—100,英国的“闪电”和法国的“超神秘” 等飞机。 第二代战斗机再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称为第二代战斗机,最大特点是突破了“音障”,飞的更高也非的更快。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亚音速机动性不好,甚至还比不上第一代战斗机;二是起降滑跑距离长(多数都超过1000米)三是体积小,载油系统低,航程和外挂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机载设备比较简单,全天后能力有限。它们的特点是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武器为航炮和第一代空空导弹。这一代战斗机普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这种技术要求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世界公认的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是美国的F-100“超佩刀”。苏联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米格-19。这一代战斗机还有:中国的J7、J8,美国的F-4、F-104、F—5、F-111,苏联的苏-15、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法国的“幻影”III等为代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 第三代战斗机设计理念从追求高空高速到具有良好的中低空机动性。其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有较好的火控雷达系统。这一代飞机特别强调机动性和敏捷性,最大速度和升限与第二代相当,但航程较大,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第三代战斗机这一代战斗机普遍采用了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翼身融合体,大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适合机动空战的机翼,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平视显示器,综合机载电子系统和火空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头盔瞄准具等。尽管这些战斗机在最大M数(即马赫,飞行速度与音速之比)和生限方面没有什么提高,但他们的水平起降和垂直机动性,加速性,最大过载,作战半径,远距离探测能力,全向攻击能力,电子对抗能力等均有了大幅度提高。由于突出了机动性和全天侯能力,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空战环境,攻防能力明显改善,生存率大大提高。在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展过程中,机载武器的性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超视距发射使用的空对空导弹改善了抗地面杂波干扰的性能和灵敏度,具备了上射和下射力。它们一般都能兼顾对地攻击任务,可携带各种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红外制导,被动无线电制导的导弹或炸弹。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机型有:中国的J10、J11A、J11B枭龙,美国的F-14、F-15、F-16、F/A-18,苏联的苏-27系列、米格-29苏-30、苏-35,法国的幻影 2000和作研制的“狂风等为代表的喷气式战机。

穷国之鹰(“虎鲨”)——诺斯罗普F-20战斗机

第三章“虎鲨”——第三代 F-5 第一节生不逢时——虎鲨发展历程 在北京和华盛顿关系改善之前,美国国防部曾经考虑为台湾空军提供一种 F-5E 的先进改型,使之可以发射“麻雀”中距导弹,增强台湾的防空能力。诺斯罗普为此进行了相关的开发工作。虽然这一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但诺斯罗普的研究成果却保留下来,成为后来“虎鲨”的基础。 F-20 的级别与我国的“枭龙”战斗机是类似的 对于诺斯罗普来说,“虎 II”的成功销售实在是一支强力兴奋剂,使得公司高层对未来国际战斗机市场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虽然当时第三代战斗机的经典之作 F-16 已经问世,但诺斯罗普认为,可以通过对 F-5E/F 进行进一步改进(这样可以省下巨额开发费用,降低成本),推出一种性能可以媲美世界一流战机,而价格要低廉得多的轻型战斗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诺斯罗普研究这个方案之时,美国法律仍然不允许将现役一线战机出口,也就是说,理论上这种飞机不会在国际市场面对 F-16A 的挑战(虽然它瞄准的目标就是 F-16A),这实际上为它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F-20 第一架原型机 82-0062 1970 年代末,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废除了不得制造或改装军用飞机以用于出口的禁令。美国国会随后宣布招标研制中等性能出口战斗机(即所谓的 FX),但强调由厂家自筹资金。对诺斯罗普来说,此举正中下怀,遂于 1980 年 1 月正式宣布研制“虎II”的先进改型,按照国会的建议,飞机型号暂定为 F-5G“虎鲨”——采用这个编号的部分原因是政治上的,这样看起来就象是 F-5E 这种专用出口型飞机的改进型,在政治上的影响相对较小,避免遭致一些国家“扩散先进武器”的指责。至于自筹资金的要求,诺斯罗普并不是特别介意,毕竟两代 F-5 都有不错的业绩,只要 F-5G 成功出口,开发费用不过是小意思罢了。于是,在早期 F-5E 先进改型方案基础上,诺斯罗普开始设计F-5G 的设计。美国空军对这种小飞机也很有兴趣,和诺斯罗普签下了制造 4 架原型机(序号 82-0062~0065)的合同——美国空军内部一直有一个反轻型飞机的倾向,而且他们自己也有了 F-16 了,这个兴趣实际是针对盟国空军的。

现代航空母舰的不同分类标准

现代航空母舰的不同分类标准 航空母舰按舰载机分类,可分为专用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专用航空母舰可分为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或直升机母舰)、训练航空母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于二战后已全部退役。攻击型航空母舰主要载有战斗机和攻击机。 航空母舰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大型母舰(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世界航空母舰分布情况:美国:现有航母13艘,其中9艘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最新一艘为“里根”号,其他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俄罗斯:仅有1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隶属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英国:编有3艘“常胜”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法国:共2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和“克莱蒙梭”常规动力航母。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1艘,目前正准备建造1艘新型航空母舰。日本:准航母:2艘“大隅”级两栖登陆指挥舰,还准备再建4艘准航母。巴西:共2艘,1艘“巨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还购买了法国的1艘“福煦”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印度: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苏联建)。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韩国:1艘“独岛”号航母(07年服役)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是“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在“尼米兹”家族排行第七,为纪念为美国海军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而命名。该舰于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正式下水,1995年6月开始服役于美太平洋舰队。

超音速战斗机分代及其特征简介

超音速战斗机分代及其特征简介 战斗机是一种主要用于与其他飞机进行作战的军用飞机,具有体积小、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特点,又称为歼击机。随着现代军事作战理论和军用技术的发展,战斗机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航空强国都不惜巨资发展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战斗机。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获得了较大发展,不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新战斗机。那么,现代战斗机是如何分代的呢? 首先,现代战斗机得分代在世界上有两种标准,欧美标准和俄罗斯标准。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我国现在采用的是欧美标准。其中一代战斗机普遍为亚音速战机,在此不作赘述。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 第二代战斗机在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称为第二代战斗机,其中以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中国的歼7、歼8,美国的F—4、F—5、F—104和法国的“幻影”III等为代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它们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武器为航炮和第一代空空导弹。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这一代战斗机普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这种技术要求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亚音速机动性不好,甚至还比不上第一代战斗机;二是起降滑跑距离长(多数都超过1000米)三是体积小,载油系统低,航程和外挂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机载设备比较简单,全天后能力有限。 第三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第3代战斗机是20世纪70代末期开始研制的苏联的米格—29、苏—27、苏-30、苏-35,中国的歼10、歼11A、歼11B、枭龙,美国的F—16、F—14、F—15、F—18以及法国的“幻影”2000等为代表的喷气式战机。设计理念从追求高空高速到具有良好的中低空机动性。其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有较好的火控雷达系统。这一代飞机特别强调机动性和敏捷性,最大速度和升限与第二代相当,但航程较大,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第三代战斗机普遍采用了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翼身融合体,大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适合机动空战的机翼,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平视显示器,综合机载电子系统和火空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头盔瞄准具等。尽管这些战斗机在最大M数(即马赫,飞行速度与音速之比)和生限方面没有什么提高,但他们的水平起降和垂直机动性,加速性,最大过载,作战半径,远距离探测能力,全向攻击能力,电子对抗能力等均有了大幅度提高。由于突出了机动性和全天侯能力,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空战环境,攻防能力明显改善,生存率大大提高。在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展过程中,机载武器的性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超视距发射使用的空对空导弹改善了抗地面杂波干扰的性能和灵敏度,具备了上射和下射力。它们一般都能兼顾对地攻击任务,可携带各种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红外制导,被动无线电制导的导弹或炸弹。 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划分出一类三代代半战机。三代代半战斗机主要是现役的最新战斗机,其特点是气动技术没有任何新进展,而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微芯片和

法国 D.520 战斗机简史

法国Dewoitine D.520战斗机简史 D.520 《大战略2001》中,经历了西线大胜后,随之而来的8.13不列颠空战将是德军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面对着英军四个航空集团军铺天盖地的空袭压力,仅有的十个BF-109中队左支右拙,捉襟见肘,波兰战役以来辛苦培养的空军精英随时有葬送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危险。此时,在法国缴获的大批战斗机派上了用场,七个中队的MS.406和三个中队的D.520及其他一些缴获飞机死死抵住了皇家空军暴风骤雨般的狂攻。其中D.520表现尤为闪亮,在MS. 406战斗机配合下连续击溃两个中队的“飓风”战斗机。尽管最后寡不敌众,但它们的出色表现为德国空军赢得了从冲击中恢复的时间。当英吉利海峡的暮日沉沉西去的时候,二十个新组建的BF-109E-4战斗机中队已翱翔在海峡上空了…… 事实上,和游戏中一样,D.520作为当时法国空军所拥有的最优秀战机,曾经同时被交战双方使用过,不少驾驶它的飞行员同在德军和英军身上取得过战果。这架飞机作为战前法国设计最好的战斗机,可惜生不逢时,本应光亮的外表染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抹去历史的浮尘,重新审视它与众不同的服役生涯。 1936年11月,一家私人飞机设计公司的总工程师埃米勒.德沃提尼(Emile. Dewoitine),领导其设计小组开始设计一架全新的单座单发下单翼战斗机,使用一台900马力的希斯派诺.

絮扎V型12缸液冷发动机,设计速度为323英里/小时(520公里/小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竟标法国空军计划于1937年开始筹备的新一代战斗机。很明显德沃提尼对这个最高时速相当自豪,因此新飞机被赋予“Dewoitine.520”的编号。新飞机的设计冗余度相当大,可以换装希斯派诺.絮扎的1200马力液冷发动机。 晚些时候,德沃提尼的设计公司被国营南方航空制造厂(SNCAM)兼并,他本人也随后被任命为该厂的主管。首批的三架原型机(编号D.520-01)于1938年10月2日于法国的土鲁斯试飞成功,试飞员为Marcel Doret。这三架飞机使用的是890马力的希斯派诺.絮扎12 Y-21液冷发动机。作为早期实验型,飞机使用的是木制两叶螺旋桨,而且没有座舱盖。引擎的冷却系统整个挂在机翼下面。这些问题导致飞机的飞行阻力大大提高,以致最高时速仅达到298英里/小时。随后冷却器才装回了机鼻下面,同时增加了垂尾面积,以平衡不稳定的侧面偏转。11月8日,飞机换装了12Y-29发动机,并使用喷射式排废气装置取代了旧式的废气分离管。经过这些改动,飞机终于可以达到设计的520公里/小时。1939年2月8日,D.520-01在试飞中达到513公里/小时。 第二款原型机(D.520-02)于1939年1月28日试飞成功,飞机的垂尾经过重新设计,并安装了向后滑动的座舱盖。同时飞机安装了一门过桨心的20毫米机炮和两挺翼下7.5毫米机枪。随后,D.520-02被送往维拉康布雷的试飞中心(CEMA)进行测试,并在那里换装了新的12Y-31发动机,替代旧的12Y-29发动机。经过测试,D.520-02可以在17060英尺的高空达到341英里/小时,爬升到26240英尺的高度仅需12分53秒。 第三款原型机(D.520-03)很快于1939年3月15日试飞,飞机换装了新的高空增压器,并用一个可操纵固定式尾轮作为降落刹车。 在CEMA的测试中,D.520显示了卓越的性能,因此法国空军于1939年3月就下达了订单,要求订购200架装备HS 12Y-31引擎(稍后换成12Y-45引擎)的D.520。随后又于39年6月追加了600架的订单,不过在7月削减为510架。当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爆发时,法国空军紧急下达了总数为1280架的订单,并要求在1940年4月前达到200架的月产量。不过这一要求在40年4月19日重新更改,订单总数修正为2250架,并要求达到350架的月产量。同时,海军也于40年1月下达了150架的订单。 第一架生产型的D.520于1939年11月2日首飞,使用一台830马力的希斯派诺.絮扎12Y-

第四代战斗机 简介

第四代战斗机 百科名片 第四代战斗机 第四代战斗机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现代战争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兵器的对抗转变为海、陆、空军三位一体全方位的较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制空权的争夺。 目录 概述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1:亚音速战斗机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 其他相关 第一、二、三、四代战斗机的概况区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中国第四代战斗机 相关报道 节目实录 中国四代战斗机-歼20 概述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1:亚音速战斗机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 其他相关 第一、二、三、四代战斗机的概况区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中国第四代战斗机 相关报道 节目实录

中国四代战斗机-歼20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由于通讯手段和电子雷达、预警设备的发展,使现代战争的战场空前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应该相应增加,为此对第四代战斗机提出了超音速巡航的要求;而为了应对敌方强大的电子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的威胁,飞机具有隐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隐身无疑提高了飞机的生存率。综合起来对第四代战斗机往往要求具有下列战术技术性能: 第四代战斗机 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通常称为4S标准,因为这四个标准的英文单词都以S开头,即Super Maneuverability Super Sonic Cruise Stealth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翻译成中文就是―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某些翻译为不开加力都超音速巡航,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战斗机巡航状态一般不用加力,加力一般用于对空格斗冲刺等任务)、―隐身能力‖和―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译)。 关于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国内有一些译作―高可维护性‖,―超视距打击‖等等。按照F-22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官方文档(http://www.lockheedmartin. com/data/assets/corporate/press-kit/F-22-Brochure.pdf)的解释,更倾向于解释为―高信息优势‖,也就是―网络中心战‖。即让战斗机成为网络中心战的一个结点,与其他作战单位共享战斗情报,让战斗机飞行员更充分的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关于翻译成―超视距空战‖的说法,有些网友提出了为什么BVR的疑问,认为不能翻译成超视距空战。―BVR‖,直译为Beyond Visual Range(视距外打击),是一些二代战斗机(比如F-4E)和3代机已经具备的能力,但是因为雷达等硬件和其他配套软件等技术原因,无法使BVR能力达到实用化。如如F15使用远距空空导弹,在视距外攻击的准备时间很短,一旦对方战机接近躲过第一波超视距打击,就进入中近程范围,甚至往往仍然需要空空格斗决定胜负,BVR 只是一种字面意义上都描述。在3代机时代,BVR更多只能说明在空空导弹技术上达到要求,但是对于战机,远远没有进入超视距攻击时代。相对于二代机BVR能力的―超前‖想法,3代机重新回到了重视中距和近距空空格斗能力,能量机动原理(即区分二代机和三代机标准的重要标志)也随之诞生。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直译是―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根据洛马公司的倾向性解释,可以翻译成网络中心战情况下的战场意识能力,即―多次持续摆脱敌机后进入到视距外范围,利

航空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航空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空活动。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飞行器分为航空器、航天器及火箭和导弹三类。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可将航空器分为两类,即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轻于同体积空气航空器,又称浮空器),以及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气球和飞艇。 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与旋翼机。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

航天器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5、熟悉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1910.10.31 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1911.02.08 世界第一次运载航空邮件。法制“索默”双翼飞机携带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达五英里外的奈尼。1915.05.31 德国的齐伯林“LZ-38号”飞艇首次夜袭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袭。1919.08.25 第一条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DH-16双翼机可载四名旅客。1923.06.26 美国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驾驶一架DH-4B双翼机,用输油胶管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1929.08.08-08.29 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环球飞行成功,航程31400公里,历时

外国网站评选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 歼10上榜[组图]

外国网站评选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歼10上榜[组图] 外国网站评选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歼10上榜[组图] 据专业十大排名博客网站“TopYaps”消息,当谈及一个国家的武力装备情况时,所具备的高科技空中战斗力是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本排名虽然不能详尽阐述这个话题,但列出了世界上最强的十种战斗机。 夕阳下的歼10战机英姿【资料图】 第十名:歼-10战机 歼-10战机有一个更出名的名字叫“大力龙”,它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设计研发,是一种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歼-10的11外部挂载点至少能够携带6000千克武器,而且在进气口左舷下装备有23毫米双管机关炮。成飞设计的这款飞机用于执行空对地和空对空的双重任务。

米格-35原型机试飞。资料图 第九名:米格-35战机 米格-35是一款4++代喷气式战斗机,因其独特的光学定位系统而著称;该系统可使飞机减少对地面控制截击系统(GCI)的依赖,可帮助其独立进行多角色任务。在飞机每个翼尖上都安装有激光发射探测器(LED),可帮助战机侦测即将到来的危险,并且可通过红外线波段抵消危险。 第八名:T-50“金鹰”战机 T-50“金鹰”战机由韩国航太工业公司制造,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在驾驶舱后面装备有美国通动力公司的A-50型20毫米机关炮,无连结填弹系统备弹205发。这款喷气式战斗机在电子战训练中具有很强的训练针对性。 美空军装备的F-16轻型战斗机。【资料图】 第七名:F-16“战隼”战机 F-16战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多用途喷气式战斗机,也被称为“毒蛇”战斗机。这架战机具有很好的放宽静态稳定性,其座椅向后倾斜30°,

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现状与发展探索

文章编号:1007-1385(2008)02-0016-05 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现状与发展探索 项剑锋景武 (海军驻沈阳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首先归纳了第三代战斗机与第四代战斗机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系统结构和特点。结 合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况。其次,从实现资源与技术共享、强强联合与突破技术难 关、分步发展与分步实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构想。 关键词: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V243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战争将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全方位、大纵深、立体化战争。在这种一体化的现代化战争中,空中力量具有全球到达、速战速决、协同作战、火力强劲、生存率高等显著特点,从而决定了空中力量在夺取制空权、对地攻击、快速反应、夺取/制信息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作战飞机的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质量。而航空电子系统是现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现代战斗机的作战性能,而且是衡量现代战斗机作战性能的三大要素之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已成为提高现代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可以说,没有高性能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就没有高性能的战斗机。面对国外航空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及时分析和探讨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的发展方向、体系结构、功能要求等重大问题,为我国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的发展勾画出一幅发展蓝图。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外的发展状况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构想。 1第三代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现状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解决战斗机航电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漫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项剑锋(1982-),男,吉林辽源人,助工长的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的开发过程。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发展至今,基本上经历了分散、联合、综合到高度综合这四个阶段。 现代战斗飞机(第三代战斗机、俄第四代战斗机)大多数采用第二代航空电子系统。此系统为联合式结构,使用几个数据处理器完成低带宽的数据传输交换功能,如导航、武器投放、外挂管理、显示、控制等,各单元之间通数字总线交联,资源共享只在信息链后端的控制环节。这种结构主要来源于美国空军莱特实验室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数字式航空电子信统0(DA I S)计划,该计划采用机载多路数据传输总线(1553B)技术,简化了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减轻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解决了任务处理显示控制的综合问题,对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飞机的功能和性能前进了一大步。 图1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图 : 图1第三代战斗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图 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航空电子系统围绕航空电子、显示两条双余度总线构成的。系统中每一 2008年4月第25卷第2期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Shenyang Institute of A e ronautica l Eng ineer i ng A pr.2008 V o.l25N 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