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

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本书不以《说文》为唯一研究对象,但是阐释了《说文》的文化内涵——举凡民俗礼仪、文学艺术、科技、意识形态、经济、军事、法律等,无不包括,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多方面的需要;雷汉卿《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这本书专门从示部字入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考证了《说文》中的示部字与神灵祭祀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后辈学者继续研究《说文》示部字的重要参考材料。

以上所列书目除了雷汉卿所著《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一书是以示部字为考察对象探寻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其他几本专著都是从《说文解字》的整体出发,不专门对哪一部首的汉字做文化探讨。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说文》的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的著述-—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它对“说文解字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从《说文》的取类方法、释文系列、意象系列来找到其与中国系统思维、逻辑思维、

审美思维和神话思维的关系。“臧克和的《说解》利用《说文》里丰富的精神观念系统的素材, 印证出土材料和传世典籍, 引入人类学的文化比较方法, 对《说文》所包含的文化观念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钩稽溯源,勾勒了汉字体系所体现的“单位观念史”的轮廓,推演出《说文》释义系统隐含的古代逻辑思维规率,考稽出涉及古代社会、审美、神话思维等方面的16 个“意象群”.这些意象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及其独特风貌, 都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揭示。”(周守晋《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该专著跳出以往大家的研究方法禁锢,从《说文解字》汉字的构形取类释文中力图构建中国的古代的文化观念思维体系,探索出来的结论也颇有新意.而另外一本谢栋元著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也是一部比较重要的全面论述《说文》的文化内涵的著作。这本书讲了《说文》中反映的文化信息,包括上古时期的王权思想,古代的酒文化,玉文化,祭祀文化,饮食文化,乐器文化,鬼神思想以及古时的发明权与古人的名利观念,这些基本涵盖了古人生活的几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古人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和思想信仰.

二、《说文》文化研究的论文

《说文》的文化研究在论文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期刊网通过时间限定——1991~2011和主题词——“说文解字"、“文化”检索出来的文献有862篇,其中1991—2001有174篇,2002-2011年间有688篇,可见《说文》的文化研究正越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研究也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延伸而去。从文献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种研究思路:研究《说文》某个部首的汉字字族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或是取某一个文化单位探讨《说文》中对这一文化单位的反映。

(一)《说文》某部的汉字的文化阐释:

从《说文》的某个部首出发,深入阐述该部字族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比如有李秀明《<说文解字〉“心部”字的隐喻研究》,林源《<说文解字〉的心部字研究》,卓殿元、梁孝梅《<说文解字>肉部的文化阐释》,苏馨《羊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张艳青、李清《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刑怒海《<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杨飞《<说文解字.宀部>与传统文化》,赵菊《<说文解字>水部字的文化研究》,张玉梅《<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牛丽《<说文解字>金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金属文化》,雷汉卿《说“示”》等学术文章.许慎是第一个发明用部首编写字典的人,他抓住了汉字造字的规律,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以此来归纳一个个零散的汉字.后世学者在研究《说文解字》汉字文化则无可避免地会根据部首在进行文化的探索,这实则是为现代人研究汉字提供了一种最科学的方法。以上的文献只是我们在近二十年的文献中选取的一部分,旨在说明当下对《说文》各个部首的汉字文化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几乎所从属的汉字的量较大的部首都有多篇著述来专门阐述,如上述文献.而对《说文》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文献尤其见多.

玉部汉字文化研究文献主要有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文中指出玉在古代主要用于几个方面的用途——祭祀和丧葬,会盟等政事,美化自身,作者将玉部首汉字通过在《说文》中的解释,再根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得出结论“在玉文化的演绎中,人们最初赋予玉以神话色彩,视为神灵的化身,继而赋予玉以权力和身份,使之成为等级社会中权力、地位的象征;同时赋予玉以伦理道德色彩,使玉成为有德君子的化身。”张楠的《<说文解字>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中对玉部汉字文化的阐释是非常全面准确的,文章以《说文》玉部字为基础,阐述了“玉”字本义和相关的文化含义,并进一步对玉部字及含玉偏旁的字进行分类考察,揭示古人对玉文化的钟爱和推崇。

杨淑丽的《<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玉文化》,胡邵文《读<说文解字>玉部字》,等等文章都详细研究了玉部汉字文化内涵,都秉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态度力求在这一领域找到突破口,大家都共同地分析了“玉”作为一个汉字的字源意义,再看其下类属的汉字所携带的玉文化信息。王新华一文《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向我们分析了玉族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特征,包括原始崇拜,阴阳五行观念,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审美的价值取向,这是对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的更深层的补充,很有参考价值。

(二)《说文》中对某文化的反映。

《说文》中反映的中国上古文化丰富多彩,从《说文》整体上把握其文化的文献主要有郭玮的《从<说文解字>中若干汉字看中华钱币文化》, “贝、布、刀、圜、泉、钱、币”是汉字系统中用来表示钱币的一组字,有的现在还用,而有的已经不用了,这里作者将这些汉字加以整理,理出一条我国钱币使用发展的脉络来,从而“了解汉先民早期经济活动的部分面貌和质朴的经济思想”。班吉庆的《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周文《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乐器文化》,谢建防《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王彩琴《<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杨青新《<说文解字>中的原始宗教意识》,王平《从<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信息》等数以千万计的文献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字构字的严谨性。可以看出学者们都致力于从多方面来探讨汉字与文化的关系,着眼点既有物质层面的例如喝酒饮食,又有形而上的思想意识层面的例如宗教审美。

学者们对《说文解字》的广泛研究保证了优秀成果的丰富新颖,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认为在对《说文》的文化研究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例如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反映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项之间寻找联系,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每一项都是相互牵连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发展,而《说文》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一定是对其有所反映的,也许以后的研究可以从这方面做些尝试.

《说文》汉字文化研究得蓬勃兴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某些汉字例如“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已经达到饱和,很难再去发掘,便应该省下心力,认真深入第一手文献《说文解字》重新找到新的疆土。有的学者一味求新,不顾事实,将某个汉字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做出解释,缺乏确实的实证资料,这种不科学不严谨的态度是学术领域不能容忍的。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我们发现文献中也存在彼此抄袭的现象,没有自己的观点,将已有的观点如法炮制,这也是学术研究所诟病的。

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徐铉校),中华书局,2003

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学林出版社,1998

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谢栋元、王宁、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陆宗发,汉字文化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王贵元,汉字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黄宇鸿,《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巴蜀书社,2000

李秀明,《〈说文解字>“心部”字的隐喻研究》,三明学院学报,2006,01期

林源,《<说文解字〉的心部字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单殿元、梁孝梅,《<说文解字>肉部的文化阐释》,汉字文化,2007,06期

苏馨,《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期

张艳青、李清,《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消费导刊,2009,14期刑怒海,《<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兰州学刊,2011,06期

杨飞,《<说文解字.宀部>与传统文化》,沧桑,2006,02期

赵菊,《<说文解字>水部字的文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张玉梅,《<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期

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期

牛丽,《〈说文解字〉金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金属文化》,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1期

雷汉卿,《说“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期

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期

张楠,《<说文解字>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 杨淑丽,《<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期

胡邵文,《读<说文解字>玉部字》,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期王新华,《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6

郭玮的,从<说文解字>中若干汉字看中华钱币文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03期班吉庆,《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期

周文,《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乐器文化》,语言研究,2002,S1期

谢建防,《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期

王彩琴,《<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中州学刊,2010,05期

杨青新,《<说文解字>中的原始宗教意识》,南都学坛,2006,05期

王平,《从<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信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04期

周守晋,《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04期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说文解字》的背景和成书过程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 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 四、结语 正文 一、《说文解字》的背景和成书过程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的字书,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许慎在编纂《说文解字》时,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旨在探求汉字的本源和演变规律,为后世提供一部较为完整的汉字学著作。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 《说文解字》共收字 9353 个,分为 540 个部首,涵盖了当时常见的汉字。书中对每个字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作为例证。这部书的结构分为“六书”理论和“五百四十部首”两大部分。其中,“六书”理论包括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类,这六类理论对于后世汉字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存了汉字的古文字材料。《说文解字》对东汉以前汉字的形制、字义、字音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为后世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2.系统地阐述了“六书”理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理论对于汉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汉字规范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每个字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规范,这一规范对于后来汉字的统一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丰富了古代文化研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对古代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综述

关于《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农业文 化的综述 关于《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综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不仅在文字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向我们详实地展现了先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汉民族作为农业民族特有的思想认知,展现中国古代农业的文化。因此,有许多学者都从《说文解字》中探寻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写了相关的论文。本文就是立足于这些论文,进行概括综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农业文化综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在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提到:“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

毕哉。”由此可知,《说文解字》包罗万象,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学者们都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去研究《说文解字》,论述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我概括总结了学者们对于《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研究的角度和成果。 一、从《说文解字》的文字训释中探寻农业文化 生活在农业文化的大背景下,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农业”及相关的事物放在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评价事物,具有时代的气息。许慎的《说文解字》客观地向后人展现了先民们的最主观的情感和农业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思想认知。所以对《说文解字》的文字训释的深入挖掘,就可以去探究、发现古代农业的文化特色。 1.从《说文解字》的文字训释中探寻农业文化特色 张丽霞[1]是从三个方面来探寻古代农业文化的特色。第一方面是以“農”字

为声符的同源字看先民对农业的认识。首先举例说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濃”“禯”“醲”的训释。从许慎对这三个字的训释中可以看出,“濃”用来修饰露水多,“禯”用来形容衣服厚,“醲”是用来修饰酒厚。这三个的字的修饰的事物不一样,但是意义指向都是多、丰、厚。由此可以看出,“農”字作为这三个字的共同声符,它的读音和意义奠定了“濃”“禯”“醲”这组以“農”字为声符的同源字的意义和读音,则说明“農”与、厚、多的意义建立了一个的联系。通过探究这种联系和文化现象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知道先民对农业的态度和认识。《说文解字》对農的训释:“農,耕也。”许慎认为“農”表示农耕,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为民之根本,农业的辛勤劳作是成为丰厚、富足生活的保障。先民立足于这样的经济现实,所以就将“農”与丰、厚、多联系起来,这就体现了先民对农业社会的认识,对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的认可。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摘要: 一、《说文解字》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及特点 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 四、当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应用 正文: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作者是南朝梁代的学者许慎。该书成书于公元100 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解释汉字字义、字形和字源的字典。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 一、《说文解字》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 《说文解字》成书于南朝梁代,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之前的秦汉时期,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已经基本稳定,但是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和解释。许慎作为南朝梁代的著名学者,他对汉字的热爱和执着使得他决心完成这部著作。《说文解字》是许慎倾注心血的结晶,它为后世汉字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及特点 《说文解字》共收录了9353 个汉字,对于每个汉字,许慎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字义、字形、本字、异体、假借等方面的内容。在字形方面,《说文解字》采用了篆书、隶书和楷书三种字体,这使得该书成为了研究汉字字形

的宝贵资料。在字义方面,《说文解字》详细解释了每个汉字的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对于研究汉字的语义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 《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首先,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解释汉字的字典,对于后世汉字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次,《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为后世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最后,《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汉字字形和字义,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当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应用 当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仍在继续,他们在许慎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说文解字》在当代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仍然是汉字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例如,在高考中,汉字字形的考查部分就是以《说文解字》为依据的。 总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它对汉字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 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本书不以《说文》为唯一研究对象,但是阐释了《说文》的文化内涵——举凡民俗礼仪、文学艺术、科技、意识形态、经济、军事、法律等,无不包括,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多方面的需要;雷汉卿《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这本书专门从示部字入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考证了《说文》中的示部字与神灵祭祀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后辈学者继续研究《说文》示部字的重要参考材料。 以上所列书目除了雷汉卿所著《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一书是以示部字为考察对象探寻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其他几本专著都是从《说文解字》的整体出发,不专门对哪一部首的汉字做文化探讨。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说文》的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的著述——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它对“说文解字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从《说文》的取类方法、释文系列、意象系列来找到其与中国系统思维、逻辑思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是唐朝白虎通义的字典,它的本义研究一直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内容。说文解字的本义研究主要是对文字本义的解释及研究,溯源研究及比较研究也是学界对它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说文解字》本义的研究,是研究汉语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因为文字本义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涵,有时候会难以把握和捉摸。在研究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完成《说文解字》文字本义的探究工作。 首先,要从文字的历史演变入手,由当时已有的文字推演出现代汉字的本义。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字书》及《篆字书》、《尚书》、《春秋》等古汉文献中,推断古文字的本义,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从拼音、音节等语音研究的角度,考察汉字的本义。 其次,要从汉字的分类学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汉字,查看它们的不同类别以及类别之间的联系。古代的汉字可以分为按照部首归类的部首字和以声旁归类的声旁字,这两类汉字都在《说文解字》中有描述。如果我们要深入了解汉字的类别之间的联系,可以考虑把同音字、近义字以及相关字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而得出本义的概括性结论。 再次,可以从文献实证的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从古代汉语文献、现代汉语语料中,可以甄别出一个汉字的本义,以及这个汉字在不同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由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庞大,

这对研究《说文解字》本义是一个巨大的财富。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角度和历史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即以文化、历史等话语为基础,考察汉字的本义包含什么内涵,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历史和道理。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深入的解析一个汉字的深层次内涵,使汉字本义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具有普遍意义。 总结以上,《说文解字》本义研究是一个有挑战性但又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以及良好的历史悟性,才能有效完成这项工作。只有彻底掌握语言学的知识,仔细把握各种语料,从多角度综合考察汉字的本义,才能深入解析汉字的深层次内涵,做到本义研究到位。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语言学著作之一,是研究中国文字和语言的必备工具书。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研究历史方面,近年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研究多以编辑学的角度进行,着重研究《说文解字》的版本问题、编撰历史、文献来源和编辑过程等。还有相关研究聚焦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 在研究内容方面,《说文解字》研究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说文解字》对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二是研究《说文解字》对于现代语言学、文字学和文化学的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历史文献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除了传统的手稿研究和版本比较之外,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如文本挖掘、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来研究《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

在研究成果方面,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对于《说文解字》的版本问题,有学者对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对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猜测和论证;对于《说文解字》对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于《说文解字》对于现代语言学、文字学和文化学的意义,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总的来说,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但同时,《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说文解字》的编辑历史和文献来源仍然是个谜,缺乏可靠的证据;《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仍然存在争议;《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也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说文解字》对古汉字研究的历史意义

《说文解字》对古汉字研究的历史意义 引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字书之一,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由于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说文解字》在古汉字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一、开创汉字学体系 《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学专著之一,于东汉时期成书。它由许慎所编纂,共收录9卷、540个部首、9353个字形和13747个词条。这是第一部以正式篇章组织并系统论述汉字意义的著作,被视为中国文字学发展的起点。 二、系统总结了古代文字资料 在整理和归纳大量文字资料的基础上,《说文解字》创造性地利用"方音"和"假借"等方式,来推测早期文字形态及其含义。作者通过对当时流行方言及其音译关系与甲骨文及金篆, 兰亭真迹等实物文字的对比研究,推测字义,并将其系统地归纳记录下来。 三、保留了古代文化与传统 《说文解字》对于古代的文字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保存作用。它详细解释了每个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揭示出了它们背后蕴含的古代文化和思想。通过对文字形态、音韵与意义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文解字》保留了古代文化传统,并成为现代理解汉字和中华文明深层次内涵的重要工具。

四、影响了后世文字学研究 《说文解字》在汉字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许多后来者所依 赖的基础,开辟了研究汉字起源、演变和规律性特点等方面的新境界。尽管自 唐以降经历了10多个版本,但《说文解字》仍然是一本不可或缺且至今广泛 引用的经典著作。 结论 在中国文字学发展史上,《说文解字》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汉 字学体系,系统总结了古代文字资料,保留了古代文化与传统,并对后世文字 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不仅是对汉字本身的研究,更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重要辞书,而它在 文字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将从内容、影响和指导意义三个方 面对其价值进行综述。 首先,《说文解字》是一部内容生动且全面的辞书。它以古代汉 字为基础,详细解释了汉字的形、音、义、源流以及相关的注释和释文。许慎不仅从字形上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还从语音角度进 行了说明,丰富了读者对每个字的理解。此外,他还拓展了传统的字 义解释,提供了更多的释文,丰富了汉字的内涵。这种内容丰富的特 点使得《说文解字》成为后世研究汉字的重要参考书,有助于读者深 入了解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说文解字》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中国最早的字书之一,它对后世的文字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说文解字》为后世的字 书提供了范本和借鉴,推动了汉字学的发展。它不仅对后世的文字书 写和字形规范有着重要作用,还为后世对汉字起源和形义学的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学者们都离不开《说文 解字》这部经典著作。 最后,《说文解字》在指导意义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为研究者 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字形、字义、古代文字 的演变和发展。这本辞书的编写方法和分析原则成为了后世研究者的 借鉴和启发。通过学习《说文解字》,研究者能够通过对字形的剖析

和对字义的解释,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同时,这也有助于加深对现代汉字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内容生动、全面,并对后世的文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它在指导意义上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说文解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提高对汉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它是我们汉字研究和汉字应用的宝贵资料,也是历代文字学家们的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金部字文献综述

金部字研究综述 步六孤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创立部首,提出分析字形理论的字典。许慎把汉字分为单体的“文”与合体的“字”,将汉字造字方法总结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用540部首来统摄9353个汉字,将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编排在一起。《说文解字》同时保存了先秦两汉大量的训诂成果,反映了上古汉语的面貌。不仅如此,《说文解字》还体现出其百科全书的价值:它为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起到弥补典籍不足的作用。许慎之子许冲曾在《上说文表》里不无骄傲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一般来讲,统领文字较多的部首,其所涵涉的事物在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相对比较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当时人们认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看出这类事物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进而看出历史社会文化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对文字所代表的词的分析,可以从中探析周秦两汉汉语的面貌和实际使用状况,对这一时期的汉语词汇系统做出基本合理的描绘和解释,在人类学上,从生产工具的角度而言,一般将人类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而金部中的文字,正好统摄和涵盖了青铜和铁器的诸多金属和器具,在《说文解字》中金部字共有197字,位列《说文》十大部首之一,一般而言,統領文字多的部首,說明這类事物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較重要;通過对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這类事物在当時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众多的金部字绝不仅仅隐含着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价值,而且还蕴含着有关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大量的文化信息,积淀了厚重的古代文化,是汉字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通過对金部字的探讨和研究,势必会为文字学以及汉字文化学的深入研究提供莫大的帮助。 而另一方面,与金部字所富含的巨大价值相比,现有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单薄,就笔者在网上进行密集搜索,也不过只找到十余篇,而其中专门研究金部字的仅有数篇,这与同为《说文解字》十大部首之一的女部字数以百计的论文数量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所以笔者以为金部字作为说文解字中具有海量文化信息的部首,还有着尚未被开掘的研究空白,在把握当今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找研究的盲点,是笔者这篇综述尽可能要达成的目标。 上文已经提及,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既保存了先秦两汉的训诂成果,具有文字学上的巨大价值,同时又为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具有百科全书的价值。金部字也不例外,事实上,现有的金部字研究成果主要就是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为了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地把握金部字的研究动态,我将研究的方向在这两个大的方向之下再更加细化的分为几个方面。 其一是语言文字学方面。 1、金部字内部的分类方法。在《说文解字》中金部字共统有197字,还不包括被误归其他部首的鉤(句部)、釗(刀部)、釿(斤部)、釜(鬲部)四字,众多的金部字并不局限于同一种类型的含义,而是可以根据其意义的区别划分为不

浅谈《说文解字》蕴含的古代文化

浅谈《说文解字》蕴含的古代文化 摘要: 《说文解字》作为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它不仅是传统小学经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通过对其中衣部、羊部、宀部、车部等相关部首字的考释,来阐释我国古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说文解字古代文化部首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构造方式和结构系统的表意文字。汉族先人在创造汉字之初“据义取象”,他们凭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相对应的物象从而“具象显意”。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揭示了汉民族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成果,记录了汉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解析字形、分析字义、辨别声读的字典。许慎通过“据形释义”之法为我们探究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下面,我就《说文解字》的几个部首例字来阐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很早就把衣着作为民生之本。《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释名·释衣服》:“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可见服饰首先源于避寒暑、避形体,其次是遮羞,后来才有了表达身份地位、礼仪文化以及美饰作用等。我们从《说文》“衣”字“上衣下裳”这种服饰体制还可以看出中国人自古就以“含蓄、严谨、宽大、庄重”的服饰风格为美。孔子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的“温柔敦厚”这些人生观都可以从《说文》“衣”部的一些字里反映出来。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食美”的概念。《说文·羊部》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义。”我们在历代文献中也可发现,“羊”字本身就具有“美”、“善”义。早在甲骨文时期,“羊”字就从表示美食义延伸到了表示其他事物的美、善义上。在汉代,“羊”常用于吉祥义。出土的西汉铜洗纹饰“吉祥”就写作“吉羊”。“羊”还可表示一般意义的美、善义。诸多古代文献记载都认为:羊象征吉祥、幸福、美好,这是先民们向往和追求的物化表现,它折射出中国古代先民的社会心态。 房屋不仅能遮蔽风雨,还能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安全保障。在古代,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一个能够遮蔽风雨、生火取暖的地方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人们基本的生存依托,同时也是人们的精神依托。如:《说文·宀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安表示女性在屋里,本义是安宁。居室里有了女性,能让人感到平静和妥善,男耕女织的生活才是最美满的生活。这是古人用心理直观感受来造字的典型例子。透过对《说文》有关房宇的字词意义的说解,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宽敞、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商周时期,用于行路、狩猎和作战的车一般是用马牵引的。因此,在先秦文献中经常车、马连用。《说文·车部》:“车,舆轮之总名。舆,车舆也。”古人也很讲究马身上的装饰。马饰与驾驭用的马具不可分,多数就是在马具上加上金属或玉石的饰片,并绘制相应的花纹或图案。《说文·革部》:“勒,马头络衔也。”勒是马头上用以系着马嚼子的皮带。由此可见,古人车饰以文采为美,“文采'的本义是"有色彩的花纹"。这些花纹、图案都来自上古人的生活感观意象。

近五年来(2011—2015)《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2011—2015)《说文解字》研究综 述 自2011年以来,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作为 汉字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说文解字》集结了古代许多汉字的形、音、义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同时也影响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本文将 对近五年来对《说文解字》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第一步骤:对《说文解字》的背景和历史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说文解字》的背景和历史。《说文解字》 是东汉时期的一部汉字字典,由许慎(约58年-147年)主编,并于 121年至144年之间陆续完成。书中共收字5403个,包括笔画、读音、义项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很多字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说明。《说 文解字》的问世对汉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 要经典之一。 第二步骤:加强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近年来,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愈加深入。学者们不断深化对 《说文解字》的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探索了更多有关汉字的历史、形态、规律等问题。例如,有些学者致力于从《说文解字》中分析汉 字的形态、文化背景等方面;有些学者则主要针对《说文解字》的字 形学、意义学等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步骤:《说文解字》研究的新成果 在这五年中,《说文解字》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首先,对 于《说文解字》中一些汉字的解释和释义,学者们有了更为深入的探 讨和分析,例如对于“颍”、“谁”、“璆”等字的解释得到了进一 步阐述。其次,在字形学方面,学者们对《说文解字》中汉字的笔画 形态、构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深入挖掘汉字母形内在规律,并 对笔画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此外,学者们还从文化、语言、铭文等多 个角度研究《说文解字》,使得我们对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有了更为深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老的语文读本,由许慎公于宋代撰写而成, 这部著作采用漢字注释的方式分析每一个汉字,目的在于让读者更加 深刻的理解字的意义以及字的脉络。 《说文解字》的最大特征是汉字及其结构的形象性,每一个字都有着 奇妙的示象意义,反映的是古代汉字的特征。这也是它被定义为中国 古代文章考证的特殊特征。今天有许多学者对这部读本的学术研究趋 势越来越大,延伸至相关学科。 现实中,《说文解字》这部书已经保持了完整,在中国当代书籍中, 这部书是最早体现汉字拼音和汉字母起源的典型书籍之一。在学术研 究上,《说文解字》也是一部重要考据,在许多语言学书目中有广泛 的应用。《说文解字》档案中汇集了中国古代_{汉语文字}_知识,是 中国汉字的重要读物,已经成为汉字研究的重要读本。当《说文解字》及其衍生的书籍被认识到,更多的学者应用这部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 汉字,而这也促进了《说文解字》近几年来重文研究的興旺。 近年来,政府及权威机构也积极举办《说文解字》重文研究会议,以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汉字的理解技巧。国家及社会各界给予了《说文解字》重文研究很大的重视,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由国家汉字委 员会及国家汉字研究院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千年——《说文解字》重 文研究”活动。此活动旨在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丰富汉字 教学及研究体系,促进汉字文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另外,这项 活动还鼓励和支持调查各种《说文解字》家传本,对这些家传本进行

比较分析,促使其重文研究得到发展和提高。 当然,《说文解字》重文研究也有许多挑战,在该领域有许多模糊不清的领域,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各种不同的手段去研究、比较和分析《说文解字》,以期解决一些存在的误解,从而调整汉字的研究视角,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只有借助不断发展的研究,《说文解字》重文研究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为推广汉字文化、弘扬汉字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汉语言文字学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字学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语言和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规则及 其应用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 速发展,人们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中,一些经典的文献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指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就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 晋时期郭璞根据康熙年间的《康熙字典》汇编而成的字典,不仅系统 阐述了汉字的形、音、义,更对汉字的发展演变提出了诸多见解,对 于今天的汉字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除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也是汉字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字典,收录了上万个汉字, 并对其形、音、义、偏旁、用法、考证等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注释。 《康熙字典》的编纂和出版,不仅规范了汉字的使用和记载,也为汉 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资料。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字学也得到了更为 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新兴 领域,它基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能 够理解、分析和生成自然语言。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依托大数据、机 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出了大规模语料库、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使得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不再局限于经典文献的理论阐述,更增加了精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总之,汉语言文字学文献的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核心,不断深入地探索和发展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将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汉字,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对于提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推动智能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世纪以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作者:李莎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3期 摘要:《说文解字》作者为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本文以21世纪以来出版的专著和期刊为依据,从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文解字》研究、在现代学科教学的运用9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研究情况;综述 作者简介:李莎(1992-),女,汉,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 一、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物 苏宝荣先生的《今注》(2000年),该书收入古今有变化的字2200个,以现代汉语释义,力求准确,明白;董莲池的《考正》(2005年)本书利用百年来研究成果,第一次对《说文解字》作全面系统的梳理考正。殷寄明的《精读》(2006年)以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为中心,从著作体例、文字、音韵、训诂、语源、词汇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和阐发;丁福保的《诂林》(2006年)集《说文》资料大成的工具书;董莲池的《研究文献集成》(2007年);臧克和、刘本才《实用》(2012年)依据资料库记录,共11108字,含重文1275字,宋人新附402字;马宗霍的《》(2014年)值得一提的是一本有关西方对于《说文解字》研究的一部书,张大英的《欧美学研究》这本书总结了明朝末年至今西方学者对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成果(2016年)。 普及性读物有魏达纯《入门与研究》(2001年),徐耀民《说文解字部首解读》(2000年),概论性的研究《说文》的专著有钟如雄先生的《论纲》(2000年)包括几种汉字起源的说法以及字形系统、字形分析系统、析形系统、注音系统、字形嬗变与六书构形转换;姜军的《一本通》(2012年)是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包含了先秦字体和汉代以及汉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的资料,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黄天树的《通论》(2014年)详细介绍“六书”,在讲授说文精义、介绍传统研究的同时,时有自己的创见,比如提出“二书说”将汉字归为“无声符字”和“有声符字”;万献初《学导论》对《说文》的

《说文解字》中同义词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中同义词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汉字拼音来读,以汉字形象来记,以汉字结构来释义的科技性文献,也是最早的汉语字典,由汉代胡蜀 山人高复编撰,成书于公元十二世纪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语拼音 文献,也是一部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文字著作。 《说文解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高复编撰的一部古文字著作,它以汉 语拼音和汉字形象、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汉语词汇,同时也 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有关汉语词汇的 文献,其中也涉及了大量的同义词,其分析方法也在学术界受到了极 大的关注。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字著作之一,其中处理的汉语同义词 分布非常广泛。一般认为同义词可以分为“一义多训、多义多训、近义 多训、近义相区(围绕非可视结构属性)”等类型。有关《说文解字》 中同义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这四种结构体系。 “一义多训”指某种同义词有多种拼音,如“气”有“Li、Lai”两种拼音;“多义多训”指某个词有多种同义,如“晨”有“早、上”两种含义;“近义 多训”指某类词有同义、近义关系,具体解释含义不同,如“上”有“上、近”的拼音字符;“近义相区”指一个同义词描述出一组名词,如“火”可 以描述出“火焰、烤火”等词组。 近几十年来,《说文解字》中同义词研究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是对不同类型同义词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研究,以及对网络使用词典对《说文解字》的影响的研究;其次是对汉字的同义词表现形式的总结;还有关于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同义词训解的研究;还有就是对中国古代汉语拼音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对《说文解字》中同义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文献以及它们所涉及的语言现象。

《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王元巾;王晓波 【摘要】《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阐述汉字形意关系的字书.《说文解字》关于文字的解读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汉末以来,学者就已经将目光转移到《说文解字》上.总的来说,《说文解字》的相关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呈现多元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更为多样.二是《说文解字》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沿袭旧有学术观点的弊病,在现当代没有产生超越《说文》大家的见解,更多的是沿袭故有学说甚至产生误读. 【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7)011 【总页数】5页(P86-90)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献;文字学 【作者】王元巾;王晓波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240;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绥化1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2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辩识声读和解说字义的字书,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共10506字,按540个部首列字。段玉裁曰:“令所有之字,分别其部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

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易明。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1]许慎以“六书”进行字形分析,比较 系统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论,同时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的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清代经学家王鸣盛曾誉:“《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 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2] 《说文解字》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唐宋整理校勘阶段,元明重点研究阶段,清代全面繁荣阶段,现当代综合研究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我们通过研究年代和研究著述可以准确的把握《说文解字》研究的侧重点和学术观点的变化和脉络。各个年代的关注点虽有不同,但彼此关联,互有呼应,我们亦不能用孤立的态度来看待每个年代的研究重点,他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推动着许慎《说文解字》研究的不断进步。本文旨在对《说文解字》在不同年代的研究著述进行总结和概括。 唐代至宋代对于《说文解字》的关注力度不高,是《说文》学的发展期。《说文解字》成书于汉代,但是在唐朝只有传写本,而没有统一的刊印本。由于传写本当中,经常出现差异和讹误,所以传写本并不能作为严谨的学术参考资料进行研究。在唐末社会动荡以及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说文解字》的刊印本迟迟无人进行搜集和整理。此时李阳冰将私藏版和搜集版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校订,最终勘定许慎《说文解字》原著本三十卷。李阳冰在勘定《说文解字》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论定笔法;2.别立新解;3.刊定形声。[3]他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校订和整理,同时他也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后人称之为“阳冰新义”[4]。从宋代开始,《说文 解字》逐渐为大家所重视。在此期间出现的代表人物是徐铉(大徐)和徐锴(小徐)。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与句中正、王惟恭等人勘定校正《说文解字》,在纠正旧本“错乱遗脱”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徐铉的《说文》后世称为“大徐本”即

浅谈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状况(3)

浅谈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状况 一、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的许慎编著,是中国第一部系 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本文对《说文解字》这本书在各个朝代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最后集中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重点在形声字的论述上进行成文的概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梳理形声字 一前言 《说文解字》问世以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文解字》。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解字》以证字义。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解字》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解字》。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解字》。 东汉到唐代是《说文》学的起始期。其代表人物是李阳冰。唐代以前,《说文解字》只有传写本没有刊印本。李阳冰把自己收藏的和自己收集到的《说文解字》抄本加以整理和研究,刊定为30卷,修正笔法;虽然有不少主观臆说,但也时有正确的意见。 宋代到明代,是《说文》学的发展期,其代表人物是南唐人徐锴(又称小徐)和徐铉(又称大徐)。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共40卷,是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说文解字》注本。它除有一般注本的共同写法外,其显著特征是特别注意从声音上考索字义,从形声字的声旁说明字义。这种因声求义的方法对清代训诂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周祖谟在《问学集·徐锴说文学》一文说:“徐锴《系传》是清代文字训诂之学的前驱。” 清代是《说文解字》研究的鼎盛时期。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不下200人。清代《说文解字》之学,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等;其二,对《说文解字》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三,对《说文解字》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