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半拉子(1)半个;一半:猪圈修了个~,还没完工。(2)旧社会指未成年的长工。

半晌半天:前~| 后~| 他想了~才想起来。

帮衬(1)帮助;帮忙:每逢集日,老头儿总~着小张照料菜摊子。(按:句子里的集日、菜摊子也是方言词)

禾场打稻子或晒稻子的场地。

(二)读《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词汇部分与词汇表

《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讨论秦晋两省黄河两岸28个县市方言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属于山西省的是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等15个县市。属于陕西省的是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等13县市。

其中,山西省河曲、保德、临县、柳林、兴县、石楼、永和、大宁,陕西省府谷、神木、绥德、佳县、吴堡、清涧、延川属于晋语,分布于沿河两岸北部。山西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陕西省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延长属于中原官话,分布于沿河两岸南部。

本书的材料显示,沿河两岸南北的差异大于东西的差异,黄河不是两省东西两岸的自然分界线。

这个研究同样得到词汇研究结果的证实。在比较的1221条词语中,各点都相同的共254条,占总数的20.8 %。在这些词语中大部分与普通话相同,不同的只有冷雨、冷子(冰雹)、炭(煤)、年时(去年)、前晌(上午)、后晌(下午)、羯子(已骟的公羊)、狐子(狐狸)、蛛蛛(蜘蛛)、风匣(风箱)、亲亲(亲戚)、晌午饭(午饭)、饸饹、寻找,共14条。这14条,正是秦晋两省乃至西部方言中非常普遍的方言词,带有浓烈的西北、晋语特色。

南北词语的差别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的分界线恰好在晋语与非晋语之间,构成了晋语与中原官话的同言线束。例如:

牲口蚊子泔水小伙儿老婆摘菜毛笔嘱咐

南部头牯蚊子恶水小伙子老婆择菜生活嘱咐

北部性灵蠓子泔水后生婆姨拣菜毛笔安顿(三)读《昌黎方言志》的词汇和语法比较

《昌黎方言志》记录了昌黎的特殊的一些特殊词语。这些词语可以说明昌黎的词汇特点,还可以看出汉语的一些词汇特点。例如“院子”包括宅子和前面的空地;“乳牛”是指母牛,不是指奶牛;“电车”指汽车,“电车道”指汽车路;“大头菜”指洋白菜;用鼻子闻说“听”,把东西藏起来也说“抬”,研究一件事的“研究”说“格物”等。

要特别注意从词汇的语音发现昌黎的语法特点,说明语音、词汇、语法是一体的,而词汇是中介。首先看看动词的“没”和副词的“没”,昌黎话和北京话这两个“没”读音是不

同的。比较:

动词副词

北京没35 没35

昌黎没13 没55

北京无论是动词还是副词都读阳平,语音上没有区别;昌黎动词的“没”读阳平,副词的“没”读去声。最精彩的是两组比对的例子:

A 你有书吗?没书[13-33 32]—“没”修饰名词,相当于动词用。

你下棋输了吗?没输[55 32]—“没”修饰动词,相当于副词用。

B 你有锯吗?没锯[13-33 55] —“没”修饰名词,相当于动词用。

你把木头锯咧吗?没锯[55-43 55] —“没”修饰动词,相当于副词用。

其次看看相当于北京话“我看了戏了”的两个“了”,前一个“了”类似词尾,后一个“了”是语气词。昌黎话这个句子说“我看[口留]戏咧”。比较:

类似词尾语气词

北京了了

昌黎[口留] ~咧

北京这两个“了”语音上也没有区别,昌黎这两个“了”语音上是不同的。第三是看看卷舌化的几种作用。卷舌化北京话也有,如“杏儿、花儿、这儿、那儿、吃儿、玩儿”,但昌黎话的卷舌范围比北京话广,并且有特别的语法功用:

(1)名词卷舌化相当于加“里”:扔海儿去屋儿坐去吧掉缸儿咧

(2)动词卷舌化相当于动词加“[口留]”:剃儿头咧走儿火咧喝儿酒咧跑儿两回相当于动词加“到、在”:放儿桌子上坐儿椅子上搁儿柜子里

相当于动词加“着”:坐儿车来的骑儿马来的哭儿走咧

(3)形容词卷舌化相当于加“[口留]”:白儿去咧美儿去咧远儿去咧

最后是讨论可能补语。“吃得,吃不得;来得了,来不了;拿得动,拿不动”是可能补语的格式。在否定式里,昌黎和北京在格式上没有差别,只是“得”北京读,昌黎读。但是在肯定式里,昌黎和北京格式不同,连接成分读音也不同。比较:北京“动词+得+补语”:来得了拿得动

昌黎“动词+补语+[口留]”:来了[口留] [24-33213()]

拿动[口留] [11()]

(四)方言词语调查研究步骤

调查——分析——解释。

1,调查与记录(下文)。

2,词语的层次分析。完全没有语义差别和语用差别的条目,也会出现完全的同义、等义情况。这样的条目就是方言的词汇层次问题,词汇借用问题。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有的方言:

太阳日头月亮月头

日光月光

日爷月娘

就这个方言来说,“日头、月头”是一个层次,“日光、日爷;月光、月娘”是另一个层次。总之,语音有层次,词汇也有层次。整理词汇层次比语音层次困难。

《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提出方言“底层词”和“上层词”的概念。底层词的标准依次是:分布的普遍性、土俗性、古老性。普遍性是必须条件,土俗性和古老性是伴随特征。例如:

底层词上层词

早烧“烧”去声早霞

晚烧晚霞

木植木头

肥指人胖

藏抬

老汉男人

葱头洋葱

蛾儿蝴蝶

胰子香皂

洋碱肥皂

把式内行

烧酒白酒

我分析漳平永福方言,认为应该有三个层次。例如

底层上层表层

做风21 24,起风31 24 刮风

55 24

凝冰22 24 冰24

天时24 22,天色22 5 天气24 21

落时缝53 22 21,赴时21 22 准时

31 22

年科22 24 冬情24 22,冬成24 22

铰剪24 31,铰刀24 24 剪刀

31 24

位祖53 31 乡里24 31

物53 项物53 53,物件53 53

正手21 31,顺手53 31 右手53 31

灰24 涂粉22 31,飏埃24 24

知24 知影24 31,知掌24 31 以上三个层次里,“底层”是本方言的早期固有词,“上层”是本方言的后起衍生词或远期周边方言借用词,“表层”是近期通语借用词(有的经过适当改造)。跟语音的层次一样,方言的每一个词语都可以归纳进入这三个层次。

一般来说,三个层次的词语在数量上应该形成枣核型,中间大,两头小。因此,底层词只能见于早期文献,或根本无文献可查,方言的通行范围相对小,本方言特征词往往见于底层词;上层词是后来衍生的,文献可见性大,方言通行范围也相对大;表层词一般汉语词典几乎都能见到。

方言词汇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3,整理词语的中心词和扩展词。语言的词语是由中心词扩展构成的,中心词是基础,要分析出中心词和它们的前后扩展形式。就汉语来说,中心词大多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多音节的;扩展可以是一次扩展,也可以多次扩展。多次扩展就成为词组,有的也成为短句。广而言之,汉语的句子都是词语的扩展形成的。还以漳平永福方言为例:

天24 前扩:好天□[31]天天气不好日头天反天变天落雨天乌暗天

后扩:天气天色天时天地天顶天舷天晴天星天虹

物53 前扩:项物无物看伊~:瞧他不起有物看伊~:瞧得起他

后扩:物件物空物品

路22 前扩:上路下路大路细路山路仔公路火车路水路

后扩:路途路头路尾路岭山岭路当央路街街道路口路后

墟24 前扩:赴墟上墟落墟出墟去墟下墟下一个集市日寻墟上一个集市日

后扩:墟坂市场墟市墟场墟里墟日墟头日墟了日

日头 5 22 前扩:大日头出日头无日头曝日头

后扩:日头鬼日头影日头天晴天

知24 前扩:伓知无知[勿会]知通知什么都知道

后扩:知影知掌知想记得

睏21 前扩:爱睏大堆睏长时间睡坦直睏仰着睡坦横睏横着睡伏落睏俯着睡

后扩:睏眠睡觉睏床睏椅躺椅睏[勿会]去睡不着睏醒睡醒了说到这里,要特别推荐一本书,就是陆志韦先生编纂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这本书基本上采用“同形替代”的办法,确定“词”,例如:

我吃饭我吃饭

他吃面我盛饭

猴儿吃花生我煮饭

………………

在左边的那些同形式的句子里,我们把“吃”从它的环境“我……饭”里提出来,又把它搁到同形式的环境里,“他……面”“猴儿……花生”里。在右边的句子里,又用别的话把“我……饭”的空隙补上,可以补上“盛”“煮”等。可见“吃”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就是一个“词”。这个词可以是单音的,也可以是双音的或多音的。如果是双音的或多音的,就要看看有没有办法再分离出单音词。这个办法当然很复杂,很多情况下要跟语法因素,如词类、虚词、成语分析等等联系起来考察。这本书就是通过这么一些办法,分析出北京话的单音词,主要是名词、变化词(动词)、形容词等。大约1000来个,每个词都附上了口语的例句。这些单音词是北京话词语和句子的基础。单音词的前后扩展形成多音词或词组,多音词或词组的前后扩展形成句子。

关于词汇层次问题,扩展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专门讨论。

4,词语的方言分布与解释(下文)。

二关于《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一)方言调查表格

方言的语音调查有《方言调查字表》,通过这个字表可以很快获得所调查方言的基本语音系统;

方言的词汇调查需要《方言调查词汇表》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个词汇表,也可以很快获得所调查方言的基本词汇系统,同时还可以检验和修正方言的语音系统;

方言的语法调查现在还没有《方言调查语法表》之类的东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方言的语法差别却是不如语音、词汇差别那么大,有人说方言的语法差别跟语音词汇一样大,甚至更大,这是不符合汉语方言事实的;二是语法中的词法部分大部分已经包含在词汇表了,而句法部分则可以通过长篇语料的记录整理来获得。现在有人编写语法手册想来作为语法调查表,可以试试,有什么效果不知道。

最近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挑战《方言调查字表》和《方言调查词汇表》,主张调查汉语方言不要任何表格,直接记录话语就是了。从话语里整理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就像调查印

第安人或调查某些少数民族语言一样。这种主张完全不明白汉语方言的古今发展演变的继承性、规律性、系统性、对应性的特点,不用去理会它。事实上以前也有学者这么做过,但没有被大家采用。

我们强烈希望全国汉语方言调查都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除非特别需要,各地不必自行编制表格。这个对于大规模的方言比较研究是有绝对好处的。大规模的方言比较研究是建立汉语语言学的基础,也是建立中国语言学理论框架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二)词汇调查表格

1,《方言调查词汇手册》,由丁声树先生亲自编写,通称“黄皮书”,195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又刊登于《方言》杂志1989年第2期。其中1—17部分是分类词汇,收录300来条条目,18部分是若干语法调查例句。所有条目和例句几乎是南北方言都说的。非常适合于全国性的汉语方言比较。

2,《方言调查词汇表》,正式刊登于《方言》杂志1981年第3期。这个表是语言研究所方言组1958年为调查河北方言而编写的,大约包含了2500条左右的条目,每个条目都提供了一些方言的参考说法。它非常适合于北方地区和官话地区方言的调查研究。

3,《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详表》,这个表是1987年语言研究所方言室为重点社科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需要,而在《方言调查词汇表》的基础上编纂的,大约包含了3000多条的条目,但没有公开发表过。

4,《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最初是1991年为编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的需要,而在《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详表》的基础上编纂的,经使用修改后正式刊登于《方言》杂志2003年第1期。这个表收入《方言调查词汇手册》1—17的全部条目,《方言调查词汇表》和《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详表》的大多数条目,还增加了一批新的条目,大约包含了4000多条。这个表更加适合于南北方言的词语调查。

(三)《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1,注意这个表的名称:叫“词语”而不叫“词汇”,叫“条目表”而不叫“词汇表”。总之避开了“词汇”的说法,都叫“条目”。原因是:一方言田野调查的实际需要,如果完全按照“词汇”的标准,田野调查时会很困难的,很多东西调查不出来(如俗语、谚语、比喻性说法、固定表达形式);二是这个表事实上把通常语法里的词法部分包含里进来,例如代词、量词、形容词、结构性词组(主谓、动宾等)等等都包含在内。方言调查的实践值得语法研究者思考,例如“代词”是从语法角度讨论好,还是从词汇角度讨论好?

2,注意这个表的分类:这个表分为29个大类,有的大类里头再分若干小类。简单说就是把意思上相同、相近或相关的条目放在一起。这样做在田野调查时有很大好处,发音人和调查人可以按照意义上的联想,提供或记录同类的相关条目,相对说来系统性较强,也就比较全面,减少遗漏。但是这种分类也有重要的缺点。一是大类的画分很难贯彻始终,天文地理,动物植物,饮食用具,人品称谓等等可以按意义画分,碰到“而且、但是、就、也”之

类的语法性条目就得改用按语法功能画分。所以大类里头就出现了形容词、副词、量词等类别,跟其他的意义类别显然是不一致的;二是条目所指比较宽泛,所谓条目可以是单音词,也可能是多音词,甚至可能是短语(包括成语),有时还可能是句子(很多熟语都是成句的),因此很多条目类别归属往往非常难于确定;三是这个分类也有跨类的问题。一大批的抽象词语甚至面临无类可分的处境,特殊的地名、姓氏、武器等等条目该归哪一类,也莫衷一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允许一些词语条目跨类重现是绝对必须的。提供条目也好,记录条目也好,都不要耽心重复。

3,如何使用这个表?

(1)注意这个表的条目本身都是通语的说法,记录者是问发音人:通语的“太阳”“住宅”“妻子”“落枕”等等条目,在你所说的方言里怎么说,通常写出来是什么字?发音人要提供真正是本地方言的说法。一定要避免条目字面的读法,一定记住我们要的是方言的说法,不是字面的方言读音。

(2)注意很多条目里的提示语。提示语的主要目的是严格限制条目含义的准确范围,防止记录人和发音人在语义上的误解和分歧。提示语有很多种:

A 条目意思的注释性提示:太阳地儿(太阳照到的地方)、月亮地儿(月亮照到的地方)、奶爷(奶妈之夫)、荷包蛋(油炸的)、卧鸡子儿(水煮的鸡蛋,不带壳的)、煮鸡子儿(连壳煮的鸡蛋)、娘儿俩(母亲和子女)、爷儿俩(父亲和子女)等

B 条目意思的限制性提示:山地(山上的农业用地)、泥土(干的)、莴笋(指茎部)、虾子(虾的卵,干制后做调味品)、

C 条目意思的使用性提示:地方(他是什么~人?)、次(人头儿很~| 东西很~)、灵巧(她有一双~的手);贰拾陆副词、介词,贰拾柒量词,贰拾捌附加成分,几乎每条都加上使用性提示

D 条目意思的语法性提示:流星(名词)、淋雨(动宾)、闪电(名词;动宾)、小便、大便(动词)、告状、陪客(动宾)

E 条目意思的联想性提示:砖(注意记录整砖、碎砖、各种砖叫名不同)、竹子(注意当地各种竹子的叫名儿,有无方竹)、橘子(注意当地橘与柑有无分别)、螃蟹(注意河蟹海蟹的不同叫名儿)、美(注意形容男女有无不同)

F 条目说明性的提示:饲养员(调查旧名称)、理发员(调查旧名称)、十亲属类(本标准条目按正常情况下的背称调查并记录下来,以便各点对比,但同时注意面称、背称、忌讳等各种情况下的叫法)

(3)注意同一条目下,几种不同叫名的语义差别、语用差别,并且随时记在旁边,以便整理时参考。

凡是以上6种提示的条目,都要尽可能全部记录。如果有可能,也把旁及的条目记下来,例如,记“山地”这条时,先把“山上的农业用地”这个意思的叫名记下,山上的“非

农业用地”叫什么,也顺手记下来。

不需要提示的条目很多也有几种不同叫名或说法,往往涉及语义差别、语用差别,亲属称谓、一般称谓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例如漳平永福方言:

赴墟赶集,通用的说法。以市集为中心位置,四方乡村说法不同。

上墟在市集之南乡村的说法

落墟在市集之北乡村的说法

出墟在市集之西乡村的说法

去墟在市集之东乡村的说法

手巾毛巾,通用的说法。质地不同的毛巾,说法不一样。

面巾指现在市面上卖的毛巾。

面布旧时用粗布做的毛巾,一般也在市面上买的。

面帕临时用作毛巾的手绢儿。

(4)注意记录词语条目时,同时兼顾语音和语法。语音、词语、语法三者中,词语是中间环节。它一头连接语音,一头连接语法,要用词语的记音材料来补充、修正语音系统,也要用词语的材料作为语法研究的基础。没有词语为基础的语法研究是不踏实的。

三方言词语的研究举例

(一)方言特征词研究

方言的特征词,主要是比较方言学范围的一个概念。同时,方言的特征词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类方言或一片地域方言的特征词,很难再成为某个地点方言的特征词;某个地点方言的特征词,则有可能成为一类方言或一片地域方言的特征词。而且,一类方言或某个地点方言特征词的多少往往跟所比较方言地域的大小成反比。所比较方言的地域越大,能够找到的特征词越少,所比较方言的地域越小,能够找到的特征词越多。例如,假设以长江和京广铁路两侧沿线为界线,把长江以南、京广线沿线以东地区的方言称为南方方言,把长江以北、京广线沿线以西地区的方言称为北方方言。这样,南北方言各自的地域都非常辽阔。那么,能够用来区分南北方言的标志性词汇条目特征词,现在能够找到的可能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少。但是,如果在范围很小的两个地点方言里,能够用来区分这两个地点方言的标志性词汇条目特征词,其数量一定很多,甚至可能是大量的。即使在两个具有很大共同性的地点方言也是如此。

所谓方言的特征词,指的是能够比较充分体现本方言特征,并且有可能把本方言与其他方言,尤其是周围方言区别开来的标志性词汇条目。这个词汇条目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点:一必须是口语里常用的基本词汇;二对本方言内部有非常强大的凝集性和统一性;三对其他方言有很大的外向性或排他性。选择方言特征词要严格,不适于太过宽泛。

举“厝”为例,讨论闽语方言的特征词。以闽语整体作为一个比较单位,以汉语的其

他方言作为另外的一个比较单位。

1,大家知道,闽语地区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字眼“厝”,通行于闽语的所有地区。例如福建境内的福州、厦门、泉州、惠安、南安、漳州、长泰、南靖、平和、诏安、龙岩、永安、建

瓯、邵武、建阳、松溪、政和、宁德、周宁、福鼎等地;广东境内的汕头、潮州、潮阳、中

山(隆都)、雷州、遂溪、徐文等地;台湾境内的台南、台北、高雄、基隆、澎湖等地。海

南岛大部分地区通行海南闽语,表面上看不通行“厝”字,其他闽语地区的“厝”字海南闽

语写作训读字“室”。其实,从语音对应上考察,也是“厝”字。除此之外,跟福建北部闽

语相邻的浙南的一些地区,如苍南、丽水、缙云、云和、景宁、庆元、龙泉、松阳、遂昌等

地也常见以“处”作为地名用字,这个“处”其实就是“厝”的本字。

闽语里“厝”字可以做单音节词,也可以做为多音节词的基本语素。其基本意义是:

①指整座房子,以及与房子有关的词语。例如福州、厦门、潮州、台北等地管瓦片叫“厝瓦”,

管邻居叫“厝边”,管房东叫“厝主”等;②家,家乡,以及相关的比喻性用法。例如,厦

门话管我家叫“阮厝”,永春话管家里叫“厝里”,福州、莆田等地管妻子也叫“厝里”等;

③作为地名的最常用字,广泛用于称说大小村庄、村子,几乎遍及闽、台、粤、琼等地的所

有闽语地区。除了闽语地区和浙南丽水等少数地区以外,汉语的其他方言还没有见到管整座

房子叫做“厝”的报道。其他汉语方言用的最多的是“房”和“屋”,例如浙江绍兴、余姚

又说“屋子”;浙江衢州说“房屋”;浙江温州说“屋堂”;山西怀仁、晋城、陵川、忻州,

河南济源,山东昌邑又可以单说“房”;陕西商县可以重叠说“房房”;山西太谷、祁县、太

原还可以说“归舍”,洪洞、祁县说“居舍”,洪洞县的赵城、堤村又说“居下”(一作姑下,

当作居厦);山西万荣叫“厦”;山东坊子、诸城、安丘、昌乐、临朐、寿光、德州、临清又

叫“宅子”,临清还叫“宅房”;浙江苍南钱库话又叫“场屋”,苍南畲话还叫“楼”;浙江金

华汤溪也叫“屋宇”;广东吴川吉兆有一种归属不明的方言叫海话,管房子叫“朗”,来历不

明。

总之,汉语方言里关于房子的叫名,总有二十来种。很多方言可能同时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是闽语地区的方言一般来说只有“厝”一种说法,如果有几种说法,其中也一定带

基本语素“厝”字。我们可以说,凡是管整座房子叫“厝”的方言基本上都是闽语,或跟闽

语关系非常密切;凡是管整座房子不叫“厝”的方言,一定不是闽语。

(二)方言区内的词语比较研究

说说赣语地区的四个常用词:“渠、囥、敨、徛”。

1. 首先说“渠”字。赣语常见把“渠”字作第三人称代词,分布非常广泛。南昌话说

“渠24,渠们24”,这个“渠”应该是个阳平字,但现在读

成上声,是受到人称代词“你、我”(都是上声)的语音感染造成的。有的南昌话记录是不

送气的,恰好南昌之南的黎川话“渠”字老派说44,新派多说44(20页),

声母都是读不送气的。南昌之北都昌阳峰话,他说“渠侬214”(179页),“渠”

读零声母了。南昌之西的萍乡话第三人称代词“渠、他”并用,但分布的具体乡镇不同,东部靠近赣语中心地区都说“渠”,西部靠近湖南地区的都说“他”。

“渠”字作单数第三人称代词,有别于官话地区的“他”。有的方言直接起用魏晋时期汉语的三身代词“其”,也可以看作是同音字。这个用法除了闽语地区以外,几乎可以覆盖东南方言的其他地区。往北一直延伸到江淮地区的一些官话方言,例如湖北黄梅话说[ ],

安徽的安庆、桐城一带也用这个说法。闽语单数第三人称,福州、厦门、台北、潮州、海口等大多数地区都说“伊”,但福建北部和中部地区的闽语一般都说“渠”,例如崇安,松溪,政和、建瓯,永安、三明,沙县。这个说法可能是受到相邻地区吴语、客家话影响的结果。我们知道吴语、客家话地区都是说“渠”的,很少有例外。值得注意的是湘语的说法。如岳阳话说“他45”;韶山话、长沙话都说“他33”,但湖南中部老湘语的新化话也是“其21”。可见湘语“渠、他”两见。赣语在这个字眼的用法上,基本上跟除了闽语以外的其他南部方言保持一致,只有萍乡话“渠、他”并用,跟湘语的表现是相同的。【南宁平话“渠”21,崇左新和蔗园话“佢”31,钟山话“佢”33,临桂义宁话是“他”34】

2.其次说“囥”字。《集韵》去声宕韵:“囥,藏也”,口浪切。汉语文献里难得见到这个字出现,很多常见字书是不收这个字的。“藏东西”的“藏”,江西全省有“弆、摒、收、囥”四种说法。赣语这四种说法都有,但主要是说“弆、摒、囥”三种说法。例如)南昌说“弆”,都昌阳峰说“囥31”,黎川说“囥起来53

35 (把东西)藏起来”,“囥正5353(把东西)收藏好”,萍乡说“摒,

11”。

把东西藏起来的“藏”,东南方言的说法颇有分歧,可以分为三类。一类说“囥”,主要通行于吴语、闽语、徽语、平话土话等方言,吴语和闽语地区用得尤其多。例如上海话说35,厦门话说11。“囥”的这种用法一直延伸到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一些地区。另一类说“偋”,说“弆”,主要通行于粤语、湘语地区。例如广州话说“屏

33,收藏”,长沙话说“弆41”。第三类是既有说“囥”,又有说“偋”的,但主要以说“偋”为主,通行于客家话地区。例如福建永定客家话说“囥53”,但广东、福建、江西其他各地的客家话都说“偋”。很显然,赣语的说法也分歧很大。除了个别地点说“收”外,赣语兼容了东南方言的三类说法。【崇左新和蔗园话“收”55,钟山“收”35,指把东西藏起来,把人藏起来说“□”42;

3.再说“敨”字。把东西解开,官话方言一般说“解”;休息一下,官话方言一般说“歇”。但东南方言很多地方说“敨”。《集韵》上声厚韵:“敨,展也”,他口切。一般字书也很少有收录这个字眼的。赣语也说这个字眼,例如南昌管乘凉叫“敨凉

”,黎川说“敨气4453①让空气流通:打开门~②喘气(如爬

山时)”,萍乡说“抖被窝蹬被子”,“抖”读35,就是“敨”,声母读作不送气了。【南宁平话“敨”33,休息,;钟山方言42,敨瞬儿,歇歇;临桂义宁话33,呼吸说敨气】

“敨”字几乎通行于东南所有方言,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并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广州话口语里经常用“敨35”字,可以说“~气|~大气出大气|~啗气歇下来喘口气|等我~下先让我先歇一下|~下脚歇歇脚|~凉歇凉|~凉|~工歇工”。上海话、梅州话、长沙话等其他方言皆如此。我们注意到,“敨”字的使用范围也扩散到与东南方言相邻的官话方言里,西南官话见的最多,往北一直延伸到河南南部的中原官话,甚至山东地区的冀鲁官话、胶辽官话。赣语在这个字眼的用法上,是跟东南方言保持一致的,但是它的使用范围和义项明显少于其他南部方言,跟相邻的一些官话方言比较接近。

4.最后说到“徛”字。赣语很多地方站立既说“徛”,又说“站”。例如南昌说“徛11”,也说“站“35”。但说“站”似乎更常见:“~得路当中|都坐下来,不要~到|脚坐麻了,~不起来”。

“徛”通行于除了部分北部吴语以外的东南地区所有方言。多数官话方言都说“站”或“立”,部分北部吴语,包括苏州、上海、杭州、宁波一带的吴语都说“立”。“徛”这个字眼在东南方言所显示出来的高度的一致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可能是一个有资格成为南北方言区别词的少数词语之一。【南宁平话“徛”34,崇左新和蔗园话21,钟山方言33,临桂义宁话“立”22】

从这几个字眼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赣语在汉语方言里的特殊地位。赣语基本上都说“渠”,说“敨”,跟毗邻的吴语、粤语、客家话、湘语保持高度一致,完全表现了东南方言的词语特点。赣语既说“徛”,又说“站”,这个说法明显介于南北方言之间。赣语兼有“囥”、“屏(偋、摒)”、“弆”三种说法,内部分歧明显,表现了区别于其他东南方言的独特性质,但在跟官话方言保持距离这一点上,是跟东南方言一致的。因此,赣语处于东西的吴语与湘语之间,又处于南北的闽、粤、客与官话方言之间。首先要说它属于东南方言,但有自己的明显的特性;其次要说比起其他的东南方言来,它可能更加接近官话,或者说更多地受到了官话方言的影响。赣语显著的过渡特征,再次有力地印证了地理上“吴头楚尾”的说法。在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上,赣语跟湘语是最后从官话里分立出来,这不是偶然的。

(三)多方言的词语比较研究

我们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多方言词语比较研究。这一类的研究已经做过很多,例如《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陕西方言词汇集》。下面用42种《现代汉语方言词典》的材料,比较8条词语,看看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

①“夫”的说法有11种:男人、男的、汉子、先生、丈夫、老公、老汉、男客、男子、翁、老官。其中“老公”和“男人”的说法通行范围最广、最普遍。【钟山方言“头翁”】夫妻厨房灰

哈尔滨男人 24 老婆 33 厨房 24 24灰 44

济南男人 42 42老婆 55 饭屋 21 勃土 42

牟平汉子 131 老婆 213 灶库 131 灰 51

徐州男人 55 媳妇 213 锅屋 213 213土娄 35

扬州男的 35 堂客 35 4锅上 11 灰 11

南京男的 24 女的 11 锅间 31 31灰尘 31

24

武汉先生 55 堂客 213 灶屋 35 灰土 55 成都丈夫 213 55老婆 53 21灶房 213 21灰 55

贵阳男人 21 21女的 53 55厨房 21 21灰灰 55

55

柳州老公 54 44老婆 54 31厨房 31 31塳尘 44 31洛阳男人 31 31女人 53 31灶火 412 灰尘 33

31

西安老汉 53 老婆 53 厨房 24 24土 53

西宁男人 24 24女人 53 厨房 24 24尘土 24 53银川男人 53 女人 53 厨屋 53 13灰 44

乌鲁木齐男人 31 女人 31 厨房 31 31灰 44

万荣男人 24 24媳妇 24 33饭厦 33 土 55

太原男人 11 11老婆 53 11厨房 11 11土 53

忻州老汉 313 53老婆 213 53伙房 213 31尘土 31 213丹阳老公 24 33老马 24 24厨房 24 24灰尘 33 24崇明男客 24 5娘子 24 313灶下 44 353蓬尘 24 24

上海男人 13 13老婆 13 13灶披 35 53埲尘 13 13

苏州男人 13 13家婆 55 13灶披间 313 55 55塳尘 13 13杭州老公 53 33老婆 53 313灶头间 55 33灰尘 33 213

宁波男人 24 24女人 213 24灶跟 44 53塳尘 24 24

温州老公 24 44老安 24 33镬灶间 212 42 33坌尘 31 31

金华老公 535 33老婆 535 313镬头 12 313塕 535

长沙男人 13 13堂客 13 24灶屋 55 24灰 33

娄底男人 24 24堂客 24 24茶廊房 24 24 灰 44

南昌男客 35 5女客 213 5灶屋 35 灰 42

萍乡男子 44 35婆娘 44 44灶下 11 11灰 13

黎川老公 44 老婆 44 厨下 35 22灰 22

于都老公 35 31妇娘 31 44灶前 22 44灰 31

梅县老公 31 44老婆 31 11□下 11 44尘灰 11 44南宁平话老公 24 53老婆 24 21灶边 55 53坌尘 53 21广州老公 13 55老婆 13 21下间 22 53烟尘 53 21东莞老公 13 213老婆 13 21下间 32 213灰尘 213 21建瓯老公 55 54老妈 55 21鼎间 21 53尘灰 33 54

福州老公 353 55老妈 353 33灶前 212 53涂粉 53 33厦门翁 55某 53灶骹 21 55涂粉 35 53雷州翁 24婆 11灶前 21 11涂沙粉

11 24 31

海口老公 33 24老婆 33 21灶前 35 21涂灰 21 24

绩溪老官 213 31老嫗 213 22灶下 45 213灰 31

脖子蚯蚓休息肮脏

哈尔滨脖子 24 曲蛇 213 24歇 44埋汰 24

济南脖子 42 曲蟮 213 歇歇 213 邋遢 213 牟平脖颈子 42 213 曲蛇 213 53歇憩 213 派赖 131

徐州脖子 55 地蟮 31 213歇歇 213 腌臜 213

扬州颈亢 31 55曲蟮 4 55歇 4脏

11

南京颈子 11 曲蟮 11 44歇 5脏 21

武汉颈子 53 曲蟮 213 消停 55 拉瓜 55 成都颈项 53 213曲蟮儿 21 213歇气 21 213脏 55

贵阳脖颈 21 53曲蟮 21 24歇下 21 24□胡 53 31

柳州颈脖 54 31鸭虫 31 31敨困 54 24污糟 44 44

洛阳脖子 31 曲蜷 33 31歇歇 33 肮脏 33

西安脖项 24 蚰蜒 24 歇 21脏 21

西宁板颈 53 曲蟮 33 缓儿个 53 【】【】 33 33

银川脖子 213 土虫 53 歇缓 13

脏 44

乌鲁木齐脖子 51 蚯蚓 33 31缓 31脏 44

万荣脖项 24 33蛐蟮 51 歇 51肮脏 51

太原脖子 54 曲蟮 2 45圪歇 54 2日脏 2 11

忻州脖子 2 蛐蟮 2 53歇 2日脏

2 213

丹阳颈梗 55 55曲蟮 3 24歇派 3 24脏 33

崇明颈骨 424 5触蟮 5 213爽 424恶足

5 5

上海头颈 13 55曲蟮 5 13歇 5龌龊 5 5

苏州头颈 13 51曲蟮 5 31歇歇 5 5龌龊 5 5

杭州脰颈 13 53蛐蟮 5 13歇歇 5 5埲 55

宁波头颈 24 35促移 5 24歇 5腻腥 213 53

温州头颈 31 35康 33 35歇 313鏖糟 33 33

金华水麺 535 24歇 55遮捏 33 55长沙颈根 31 33曲蟮子 24 55 歇(气) 24

( 55)邋遢 24 24

娄底颈颔 24 35蛐蟮子 13 11 歇13 □赖

35 11

南昌颈 213寒堇子 44 消停 42

腌臜 42

萍乡颈牯 35 35回 44 35歇 13雷堆 44 13

黎川颈 44塘蚁 35 歇 3□□ 22 于都颈 35 35放肩 22 31屙糟 31 31

梅县颈筋 31 44公 53 44休息 44 1熰纽 53 53

南宁平话颈 33土□ 33 22敨 33龌龊 33 33

广州颈 35黄 21 35敨 35污糟 53 53

东莞颈 35敨 35赖湿 32 44

建瓯仲仲 55 55加溜 33 55 21歇闲 24

33邋刮 54 24

福州项 242□蚓 53 33歇 24龌龊 24

24

厦门颔管 35 53涂蚓 35 53歇(睏) 1( 21)流疡 35

35

雷州头蒂 11 55涂蚓饵 11 21 24歇乏 55 1邋滞 11 33

海口脰蒂 24 55涂蚓 31 213歇 55尻脏 24 24

绩溪扣颈 35 213歇 32邋遢

32 32

脰颈 22 213

②“妻”的说法有15种:老婆、媳妇、堂客、女的、女人、老马(老妈)、娘子、女客、家婆、老安、婆娘、妇娘、某、婆、老妪。其中“老婆”和“女人”的说法最普遍。请注意,丹阳的“老马”和建瓯、福州的“老妈”来历显然相同,是同一个词。厦门的“某”是一个同音字,本字当是“母”。【钟山方言“头婆”】

③“厨房”的说法有27种:厨房、饭屋、灶库、锅屋、锅上、锅间、灶屋、灶房、灶火、厨屋、饭厦、伙房、灶下、灶披、灶披间、灶头间、灶跟、镬灶间、镬头、茶廊房、厨下、灶前、□[11]下、灶边、下间、鼎间、灶。其中“厨房”的说法最普遍。【钟山方言“厨房”】

④“灰尘”的说法有16种:灰、土、土娄、灰尘、灰土、灰灰、土、塳尘(蓬尘、埲尘)、尘土、坌土、、尘、尘灰、涂粉、涂沙粉、涂灰。其中“灰”和“灰尘”的说法最普遍。【钟山方言“塳尘”】

⑤“脖子”的说法有25种:脖子、脖颈子、颈亢、颈子、颈项、脖颈、颈脖、脖项、板颈、颈梗、颈骨、头颈、颈、颈根、颈颔、颈、颈牯、颈筋、仲仲、项、颔管、头蒂、蒂、扣颈、脰颈。其中“脖子”和“颈”的说法最普遍。【钟山方言“颈”】

⑥“蚯蚓”的说法有24种:曲蛇、曲蟮(蛐蟮)、地蛐、鸭虫、曲蜷、蚰蜒、土虫、蚯蚓、触蟮、促移、康、水麺、蟮麺、寒堇子、回、塘蚁、、公、土□[ ]、黄、加溜、□[53]蚓、涂蚓、涂蚓饵。其中“曲蟮”的说法最普遍。“曲蟮”的曲有的方言写作“蛐”。【钟山方言“蚓”】

⑦“休息”的说法有18种:歇、歇歇、消停、歇气、歇下、困、缓儿个、歇缓、缓、圪歇、歇派、爽、休息、敨、歇闲、放肩、歇(睏)、歇乏。其中“歇”和“歇歇”的说法

最普遍。

⑧“肮脏”的说法有25种:埋汰、邋遢、派赖、腌、脏、拉瓜、□[42]胡、污糟、【黒来】【黒台】、日脏、龌龊(恶足)、埲、腻腥、鏖糟、遮捏、□[45]赖、雷堆、□□[31]、屙糟、熰纽、赖湿、邋刮、流疡、邋滞、尻脏。其中“脏”和“龌龊”的说法最普遍。【钟山方言“邋遢”】

这里排列的材料远不是周全的。限于篇幅,每个条目在方言里只列出一种说法,而实际上每个条目在词典里可能记录了多种说法。有的看不出其间的差异。如“灰尘”,《温州方言词典》309页除了说“坌尘”外,还说“坌【土翁】”[2433]、“埲尘”[3131];又如“妻”,《崇明方言词典》除了202页“娘子”[24 313]外,15页还有“女客”[242 5]、“女个”[242]、“女人”[24224],但从注文和例句上也看不出用法上有什么差别。估计在口语里“女客”用得多,“娘子”现在可能用得很少。有的有多种说法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异。《南京方言词典》47页“女的”,又“女人”[11 24],都有一个义项指“妻”,但说明“女的”较通行,没有明显色彩,“女人”则“语气较俗”;54页又收“马马”[11 ],注为“妻之俗称”。如果把以上这两类广义的同义词算在内,那么每个条目在方言里的说法就会大量增加,例如“妻”的说法就不是14种,按照分卷本的记录还要增加“正娘、路头妻、屋底人儿、婆佬、厝里、家主婆、家里、屋里人、婆婆、老半口子、老娘们儿、女过、婆婆子、牵手、婆姨、央格子、家下、家来、奶老、老爱”等20来种说法,它们在不同的方言里,在不同的场合下,具有不同的色彩,都可以指“妻”。如果我们比较的不是42种方言,而是50种、60种或更多一些,那么将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四)个别方言词语的研究

汉语方言首先要分别南北。南方方言互相之间有很多特殊性,在词汇上也表现得很明显。闽语管整座房子叫“厝”,粤语、吴语、赣语、湘语、客家话等其他南方方言多数都叫“屋”,也有叫“房”的;单数第三人称代词闽语大多数方言都说“伊”,很少数方言如建瓯说《集韵》“求於切”的“渠左加立人旁”,通常写作同音字“其”,也写作方言字“佢”,粤语、赣语、客家话、吴语、徽语等多数方言也说“佢”,只有湘语的一部分地方说“他”;“我是中国人”的“是”,粤语和客家话说“係”,其他南方方言跟官话一致,一般都说“是”;“一滴水”、“水滴下来”的“滴”,大部分的吴语和部分的粤语都说《集韵》“丁计切”的“渧”,其他南方方言也跟官话一致,一般都说“滴”;“把东西藏起来”的“藏”,南方方言大多数地点都说《集韵》“口浪切”的“囥”,但据江西一部分赣语地区说《广韵》“居许切”的“弆”,一部分客家话地区说《广韵》“畀政切”的“摒”,等等。这些口语常用词,不但可以把南方方言跟北方官话区别开来,还可以把南方不同方言互相之间区别开来。这些例子说明个别方言词语的研究很重要。下面再举“牯”和“鼎”为例。

“牯”字为例,可以说明南方方言词汇的共同性特点。

“牯”这个字眼南方方言中广泛分布。主要见于客家话,经常用来表示雄性畜类,还有其他用法,包括表示贬义词类。例如广东梅县的客家话:

猪牯31 35:种公猪

猪牯子31 35 :指阉割了的公猪

狗牯35 35 :成年公狗

狗牯子35 35 :小公狗

牛牯44 35:没有阉割的公牛

牛牯子44 35 :小公牛

羊牯44 35:公羊

马牯31 35:成年公马

老虎牯35 35 35:雄性老虎

油石鼓[牯] 44 42 35:鹅卵石

拳头牯44 44 :拳头

贼牯42 :指贼

肥牯子44 35 :对胖人戏谑的说法

“牯”的用法也见于赣语。例如江西的黎川话:

牯儿44 = 牯猪44 22:小公猪

牛牯35 44:公牛

驴牯35 44:公驴

猪牯22 44:配种用的公猪

狗牯儿44 44:公狗

猫牯儿35 44 :公猫

还见于湘语。例如湖南长沙话:

牛牯子13 41 = 牯牛41 13 :公牛

骚牯子33 41 :公牛

黄牯(子)13 41 ():公的黄牛

黑黄牯子24 13 41 :黑色的公黄牛

水牯41 41:公的水牛

羊牯子13 41 :公羊(249页)

这个字眼在湘粤桂三省区的土话平话里也用得很多。有的记录材料写成同音字“骨”。例如湖南南部江永土话:

牛牯42 35:公牛

生牛牯44 42 35:发情的公牛

熟牛牯33 42 35:阉了的公牛

细牛牯21 42 35:小公牛

羊牯42 35:公羊

羊牯脑42 35 35:头羊

江永土话的“牯”还常用来构成复合名词,用于指男性、指身体的一些器官、指器物、指其他。例如:

聋牯:男聋子胖牯:胖男人瘦牯:瘦男人矮牯:矮个子男人

脑牯:头颏牯:下巴□[35]牯:屁股

石牯:石头把牯:器物的柄勺牯:水勺门弯牯:门后

影牯:影子旦牯:巷子头牯:次序靠前的部分

邓玉荣《钟山方言研究》(2005)记录公马叫“马牯”,公牛叫“牛牯”,公的水牛叫“水牯”,公的黄牛叫“黄牯”,公狗叫“狗牯”,在地下筑巢的一种马蜂叫“地钻牯”,男人也叫“男人牯”。

可见,在一些土话平话方言里,“牯”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闽语、粤语、吴语大致情况也都如此,事实是很多的。

官话方言偶尔也能见到“牯”的用法。例如南京话:

牯子11 = 骚牯子31 11 :未经过阉割的公牛

水牯牛11 11 24:天牛,一种触须很长、会飞的昆虫西安话说“头骨24 ”,指除牛以外的牲口,如马、骡、驴等(“骨”是同音字,轻声,跟“牯”同音)

又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1995,第二版),“牯牛”的说法,见于武汉[42 213],成都[53 21],合肥[24 55]。武汉、成都“牯牛”与“公牛”并举;合肥“牯牛”只是指公的水牛,公的黄牛叫“犍牛”。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牯”称雄性动物,这是南方方言的共性。客赣一类方言这个字眼使用尤其频繁,并且涉及到与雄性动物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其他词语,我们由此可以设想,“牯”早期是客赣方言的的特征性常用字眼,是后来逐步扩散到湘语等其他南方方言的。“牯”在平话土话地区的广泛流行,这个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平话土话跟客赣方言具有密切的关系。有一些其他的语言因素也支持这个看法。“牯”的说法也见于一些官话方言,但使用范围很窄,指称有限,说明这个字眼是从南方方言向北扩散的,它没有成为北方官话的通用词。由此可见,“牯”是具有区别南北方言的一个特征性词语。

“鼎”字为例,“鼎”是厨房里用来煮饭的,生铁铸成的用具,其叫名具有区分南北方言的意义。这种用具北方以及官话地区通称“锅、锅子、铁锅”。南方方言除了“锅、锅子、锅头”以外,一般通称叫“镬、镬头、鼎”。“镬、镬头、鼎”的叫名不见于北方及官话地区。先从闽语说起。闽语都叫“鼎”。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方言志》(1998:

529--532)“铁锅”条,收录福建省内68处方言,其中57处是闽语,都说“鼎”。无一例外。这个说法也可以管住台湾、粤东、粤西、海南各地的闽语,经过检验还没有出现问题的。下面举厦门和福州的例子。

厦门话“鼎”与“锅”分用,其中“鼎”是通称,“锅”一般是指陶瓷一类。例如:

鼎53铁锅;特指烹饪时的火候

鼎筅53-55 53刷洗锅碗等的用具

鼎盖53-5521锅盖

鼎腹53-5511铁锅中用来炒菜或蒸煮的部分

还有“炒鼎、鼎底、鼎蝶”等等。

福州话“鼎”与“锅”也分用,“鼎”也是通称,“锅”一律指非铁制的。

鼎33 铁锅

鼎窝33-2155灶台上放铁锅的环形的座儿

鼎巴33-2155焖饭时紧贴着锅的焦了的一层饭

鼎筅33-3533洗刷锅碗等的炊事用具……

鼎边糊33-215553福州风味小吃……

还有“鼎边量、鼎片、鼎烟、鼎炉、大鼎、炒鼎、嫩鼎”等等。

再看闽语周围的方言。

粤语一般都说“镬”。詹伯慧主编《广东粤方言概要》(2002:418)“饭锅、锅盖、锅铲”三条在广州等地的说法:

饭锅锅盖锅铲

广州饭煲2255镬盖2233镬铲22 35

中山镬33 镬盖3333镬铲33213云浮镬头33 21镬盖2233镬铲22

35

廉江饭煲1155镬盖1133镬铲11 35

这里,广州、廉江等地的“饭煲”可能是较新的说法。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1995)176页,广州的锅就有“镬22”一说,可能反映了旧的说法。

客家话和赣语多数说“镬”,也有说“锅”的。刘纶鑫主编《客赣方言比较研究》(1999)收录35处客赣方言,只有3处说“锅”,其他32处都说“镬”。以下据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2:270)“锅、锅盖、锅烟子”三条在梅县等地的说法:锅锅盖锅烟子

梅县镬头82板盖 3 56镬[火寥去宝盖]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0 简介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汉语方言分类的标准和(2)客家话甚至是客粤赣等方言作为独立方言理据的问题。 1 汉语方言的分类问题 相对於外国的方言学而言中国方言学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仍然未成熟不论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的汉语方言分类主要是基於李方桂先生的报告(Li, 1937)。可是前人对汉语方言的分类不同人有不同的准则而这些准则间有很大分歧没有像生物分类般有条理以致分类无法显示甚至捣乱了方言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汉语方言学家的眼中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都像一个个静止的水体每个方言都在现在的土地上摆放了一两千年。方言的接触只在它们之间的边缘发生而每个方言也有他自己的中心点来代表这种方言。这种方言模式也导致他们相信每个方言应该有它的归属。因此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有关於方言归属的争论。 这种想法的後果是方言的归类一方面基於表面的特徵另一方面是利用人为的界限例如省界甚至说话者的感情来进行。有时候为了分别两种方言例如是客、赣方言学者还要创造一些分类条件而不是去问究竟两个方言间的客观分别在哪里? 在过去只有丁邦新(1982)提到方言分区的标准要以历史为根据强调同一个方言间各个方音的历史联系 “以汉语语音史为根据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早期、晚期是相对的名词。不一定能确指其时间。条件之轻重以相对之先後为序最早期的条件最重要最晚期的条件也就是平面性的语音差异了。”(丁1982258) 这段话很有指导性是汉语方言学迈向一门严谨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但是那一个条件属於早期那一个是晚期我们似??还是在摸索阶段而且很容易被误导。丁邦新(1982)在比较过五个近代方言学家提出的方言分类条件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甚大其中比较一致的(有三个学者以上采用的)包括 (1) 古全浊塞音声母的演变 (2) 古双唇塞音在三等合囗前的念法 (3) 古知组字声母的读法

湖南省的方言分布

湖南省的方言分布,总体上可以分为湘语区、赣语区、西南官话区三种。其中,湘语是湖南省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如图所示,将湖南大致分为东、中、西、南4个部分,则中部属于湘语区,东部属于赣语区,西部、南部属于西南官话区。 湘语区内部,可以进一步分为新湘语区、老湘语区两部分。新湘语分布于湘语区的东部,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分布于湘语区的西部,以娄底话为代表。 湘语的具体分布: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老湘语娄底话),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的一个语支,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带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湘语主要分布于湖南中部,处在赣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中。东北及东线主要为赣语:宜浏片,吉茶片,耒资片,西北、西、南分别是西南官话的常鹤片(也称为湘北片),以吉首怀化为中心的湘西片,以及以蓝山,嘉禾为中心的湘南片,这一片与广西北部的桂林连成一体。 现代湘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中部地区,主要的湘语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岳阳,衡阳,娄底,邵阳等。2008年统计约为3600万人口,占汉族人口的5%左右。湘语也由于历史或移民的原因,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广西东北部,四川以及贵州局部地区亦有分布。湘语主要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但其它各片皆有特色。 湘语分区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过渡方言的处理。按照历史上形成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老湘语、新湘语两部分;老湘语以娄底话为代表,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根据各地湘语的湘语和特征,分为三片“长益片、娄邵片、吉溆片”,这是也最有代表性的湘语分区之一。鲍厚星教授与陈晖教授在《湖南省的汉语方言》对于湘语的分区进行的调整,将长益片、娄邵片和吉溆片细分增加至5片,衡州片从长益片中析出,吉溆片改名为辰溆片,并将湘南土话和原属于娄邵片的祁阳,祁阳归为永全片。 按五分的划分方式,湘语区可以大致分为: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全片。其中,以长益片、娄邵片的分布最广。 主要的湘语城市有:

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 论文用共时和历时比较的方法,以汉语方言中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词语(以下简称人体词语)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在共时方面,比较研究方言与普通话间的异同、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探讨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间人体词语词形和词义结构的共性和差异的模式;尝试解释方言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共性和差异表现出的区域类型特征及其在方言分区上的意义。在历时方面,比较方言人体词语在汉语史上的演变情况,分析方言人体词语的历史层次;并探讨了方言人体词语差异与方言分区之间的关系。论文采用多种理论,运用多种方法,尽量做到对方言人体词语的全面研究。运用语言结构观和系统观理论讨论方言人体词语的演变原因;运用语义场理论,分语义场、分义位研究方言人体词语的共时差异和历时演变;运用词汇语义学理论,探讨方言人体词语词义的共时差异原因和历时演变类型;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方言人体词语词义引申的特点;运用认知编码理论,讨论方言人体词语的词义和词形关系;运用语言异质论和语言叠置理论解释方言人体词语同义聚合的问题。论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用统计、计算的结果来说明问题。论文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中间部分是正文,分五章;最后一部分是结语。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方言学意义、词汇学和语义学意义、汉语史研究意义、宏观语言学意义),介绍了研究现状(方言词汇的研究现状、汉语词汇的普方古综合比较研究的现状、人体词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

了本文的题旨,介绍了本文研究所要采用的理论(语言结构观和系统观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语义学理论、认知编码理论、语言异质论和语言叠置理论)和方法(比较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并就本文的材料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章是对汉语方言人体词语共时表现形式的比较。本章比较了人体义位在不同方言间词形、语素、构词形式等方面的异同。本章分四个小节。第一节比较了方言人体词语的词形和主要语素情况,包括各方言中表示同一人体器官部位的词语的词形表现和其主要语素的异同,结论是汉语各方言人体词语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语素数目不同、主要语素的差异、有无词缀及使用不同的词缀。第二节比较了方言人体词语的词缀的异同,内容包括词缀形式、不同词缀的区域分布及使用情况。经过比较发现:不同方言人体词语中的词缀在使用数目、可否重叠、所处位置和虚化程度和意义上都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情况。第三节讨论了方言人体词语构词形式的异同,内容包括重叠构词形式的方言特点、几个人体部位词语语素组合形式的异同,等等。第四节探讨了方言人体词语词形的共性与差异的原因,一是因为各方言对同义语素的选择不同,二是因为古汉语单音词在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为单音节语素、或方言区人们新创的语素参加构词的缘故,三是因为词义的模糊性使人们可能用表示人体相邻部位的语素来构词。此外,记录方言词语的书写形式不同、语序的不同也可能是一个原因。汉语方言人体词语存在共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汉语方言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有共同的历史基础;二是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受不同历史时

汉语方言的魅力

汉语方言的魅力 ——学习汉语方言的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赋予了汉语丰富的内涵,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成语更包含了一个传奇故事。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与标准音,以北方话与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举个例子:三位同学到老师家做客,一个云南人,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师母做菜时问道:“怕辣吗?”云南人说“不怕辣”,四川人说“辣不怕”,湖南人说“怕不辣”。三个人用的词相同,语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逐步递进。 在我看来,汉语的奇妙之处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幻莫测,还在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语言。 就拿四川话来说:甜不说甜,要说抿甜。苦不说苦,要说焦苦。酸不说酸,要说溜酸。软不说软,要说溜粑。硬不说硬,要说梆硬……值得同情,叫造孽。活该,叫背时。聊天,叫摆龙门阵。便宜,叫相因。好,叫巴适。怕老婆,叫耙耳朵。加油,叫雄起。虚伪,叫假打…… 中国一共有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包括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白话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七大方言区中有六个是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符号系统。我们的巴蜀语言大师流沙河写过一篇文章,叫《蜀人俗语亦雅》。他说,今天四川话中的不少俗语,其实甚为古雅。譬如我们常说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所约束为“散眼子”,其实是从庄子的“散焉者”而来。形容一个没有考虑、没有计划的“弗虑弗图”,是从《诗经》而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的“恍兮忽兮”,是从《老子》而来。川人常食“羹浇饭”却误作“盖浇饭”,其出自梁代顾野王的《玉篇》“……羹浇饭也”。川人今常食的“冒饭”系“泖饭”之误,源出记载《水浒传》本事的《宣和遗事》,所谓“泖饭”,沸水烫熟即食……再比如现在的粤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其中的「几时」(何时)、「几多」(多少)可追溯至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观念的转变,交际方式的更新,使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屡见不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如“酷毙、的哥、菜鸟、灌水、作秀、T恤、很北京……” 语言既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语中蕴藏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汉语从古使用至今,依然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改朝换代、或者灰飞烟灭的时候,汉字依旧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既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想,尤其是社会交际,更需要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即使今天网络技术已经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湖南武冈市方言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作者:————————————————————————————————日期: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汉语言文学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夏伊 摘要:武冈方言隶属于湘语区的娄邵片。本文以武冈城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手法从俗语结构、俗语反映的民俗、俗语的变迁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民俗的关系。 关键词:武冈市方言俗语民俗 一、俗语结构分析 (一)上下句基本押韵,讲究对称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这与其口语化的性质密不可分,又因为记诵传承的要求,俗语一般都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押韵和对称就成了俗语的基本特点。俗语结构多整齐对应,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大多相等,在方言体系中总是表现出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

显而易见。 (二)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俗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基本上都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在使用俗语时,人们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让其独立成句。关于俗语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类型分析,学界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本文中,我们把俗语的结构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1.单句型俗语 单句型俗语是指由一个分句构成的俗语,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A.主谓句 武冈城区俗语中单句型俗语主要为主谓句。而又可以细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等。如例(4)、(5)则为名词性谓语句,是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而

例(6)则是用生长的树木来形容源头不好、但可传承出好的后代,为动词性谓语句中的述宾谓语句。 B.非主谓句 在方言中非主谓句型的俗语相对不多,较多为有关人的外貌、性格、能力、行为等的俗语,其中大部分又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如例(8)形容人爱说话,例(9)形容人偷偷地掉眼泪,都为述宾结构,整个俗语也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而名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句型的俗语比较少见,如例(7)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比喻一个人的身高较矮。 2.复句型俗语 武冈城区俗语的主要句型为复句型,可分为一般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等。 A.一般复句 ①并列复句型俗语 并列关系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述说相关的几件事物,或者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以上两句都是由表相关事物的分句组成的俗语。 ②选择复句型俗语

从晋语的研究看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

第9卷 第3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 No13 2009年5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May.2009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9)0320132203 从晋语的研究看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 王 利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关键词:晋语;汉语;方言;方法 摘 要:研究汉语各方言的方法是相通的,若对整个晋语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并从中总结出晋语研究的主要 方法,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方法了。文章从晋语的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方 言与文化的结合研究、方言史研究以及方言理论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晋语研究的成果,进而归纳出晋语 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H17211 文献标志码:A 一 晋语的含义 李荣先生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中对晋语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这一定义体现出了晋语的地域特征和语言特征。晋语的地域特征是“包括太行山以西山西的中西部、北部、东南部,内蒙古黄河以东中西部地区以及陕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邻山西的地区。”方言特征是有入声。 晋语在5个省区中,山西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晋语的主体在山西,其他地区的晋语与历史上山西移民或同属一个政区有关。本文所讨论的晋语主要是就山西境内的晋语而言的。 二 晋语的研究概况 本部分结合崔淑慧(2004)和乔全生(2005)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方言与文化研究、方言史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几个方面论述了晋语研究的现状,试图通过总结晋语的研究成果来归纳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下面我们一一加以介绍。 1 语音研究 语音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白异读。有的是穷尽性地描写了某点或某片方言文白异读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方言文白异读现象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如《山西方言的文白异读》;有的是通过一些特殊地名来研究文白异读,如《晋中文白异读在地名读音上的反映》;有的则是分析文白异读现象所反映的语音规律和语言历史发展阶段,如《山西西部方言白读层的元音高化》、《山西闻喜方言的白读层与宋西北方音》。(2)入声。作为晋语的最重要特征,这类文章相对较多,而且内容广泛。其中,有将方言的入声字和中古入声字进行比较的,如《介休方言的入声字和古入声字比较》等;有对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进行穷尽描写或综合分析的,如《大同方言入声字两读详例》、《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等;有对山西晋语入声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的,如《试论山西晋语的入声》、《山西晋语入声韵的类型》等;有结合山西方言入声探讨汉语入声演变问题的,如《山西襄垣方言和〈中原音韵〉的入声问题》、《从交城方言看汉语入声演变的历史》等。(3)变调。这类文章主要涉及连读变调、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重读变调、子尾变调等。比如《平遥方言的连读变调》、《平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平遥方言广用式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分别详细探讨了平遥方言两字组、三字组和广用式三字组的连读变调情况;《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对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类;《大同方言的重读变调》讨论了由重读引起的变调;《晋城方言的子尾变调》等文章则揭示了变调在某些方言中的特殊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如《山西晋语古清平字的演变》、《山西方言的知照系声母》、《山西方言的尖团音问题》等或是对山西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或是对山西方言某一语音专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崔淑慧2004) 2 词汇研究 词汇研究主要集中在“圪”头词的研究上最为突出。对此研究既有对某地方言各种形式、各种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圪”头词的穷尽性描写,又不乏整体性的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对分音词与合音词、古语词、逆序词、四字格俗语的研究,但成果不是很明显。山西方言词汇内部比较及 收稿日期:2008207216

方言学论文

关于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相关问题 摘要:福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是闽方言的重要一支。作为“闽都”的福州历来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闽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贸易中心。因此,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中一直都很具代表性,本文将从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的研究状况来进行概述。 关键字:福州;方言;声母;声母音变 正文 福州方言在福建省内具有广泛影响,通行范围仅次于闽南方言。除闽东地区外闽中、闽北还有不少人说福州话。福州方言的基础应该是古闽越族的语言,此外古吴语、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近300 年来,福州话无论是在语音的声韵母、音变规律、字音的变读方面,还是在词汇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单字音声母 根据以往发表的资料循《戚林八音》的传统福州话属于闽语十五声系统,连同零声母共有十五个声母分别为 (一)n、l的分和 传统来讲福州话声母系统应该有十五个声母,但是现在在福州市区及闽侯、长乐、连江三个郊县绝大多数人已不辨n、l,大多数人只有“n”没有“l”。因此现在研究者有两种处理方法,或照顾传统,仍分立两个声母,再附上对现状的文字说明,或立足于共时平面,合并为一个声母,再附上对其历史来源的文字说明。声母[n l]在(戚林八音》中分别属于日母和柳母。现在大多数人不分,[n l]无辨字作用,依今福州大多数人的读音,凡是标注[n]声母的音节都可读作[l]声母,反之也成立,文中不再说明。[n l]在鼻音韵尾后面一定都是n],[1]词典正文直接注[n]。声母[h]是一个喉清擦音,发音部位略前,但不到舌根清擦音[x]。[?]表示没有声母,没有声母在计算上也应该看作一个声母,叫做零声母。连读时第一个字的声母一律不变,后字声母变化。连读音变中出现两个新的声母〔??〕〔?〕 (二)其他声母的发音特征 1、舌尖前音声母[?-][??-][s-]与齐齿和撮口呼的韵母相拼时发生颚化,但是颚化的程度因人而异。鄂化程度高的实际上已接近舌面前音,但也有人仍然为舌尖音。由于不构成音位上的区别,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各种自由变体的存在。 2、[x-]的具体发音部位与所拼合的韵母相关,拼前高元音开头的韵母时,部位前移到舌面中部;与后低元音相拼时,是一个小舌音或喉音。 3、零声母字发单音字母音时或处在连续语段的开头时,前面有一个轻微的喉塞音,但不构成音位的区别。 二、声母的类化 (一)声母类化现象出现的时间 声母类化现象的出现年限未曾有确切考证。由于无论是福州话方言最早的韵书《戚

(完整版)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09人类学姜维09313039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第一大汉语方言。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和数代的融合变迁,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间已不能自由地通话了。 一.海南方言的词汇特征 ⒈海南方言具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是海南民间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海南岛物质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海南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基本都加上个“做”字,如北方方言中的“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则被说成“做年”,北方方言称生活为“过日子”,而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称为“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低质的生存状态——吃时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只有做才能有吃。又如,北方方言称到集市上去买卖货品的现象为“赶集”,而在海南方言中则称为“发市”,而“发”字又与“发财”的“发”字同字,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想发财致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古朴愿望。因为集市越兴旺发达,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数越多,则意味着集市上的商品就越丰富,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越好。 2.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这是相较于普通话而言的。而逆词序与普通话相比又可分出两种情况,即同构和逆构。同构只是较普通话而言单纯的顺序改变,如普通话说“喜欢”,而海南话则说“欢喜”;普通话说“外出”,而海南话说“出外”;普通话说“灾祸”,而海南话则说祸灾;普通话说“力气”,而海南话则说“气力”……而逆构则是较普通话而言不仅词的语序改变,而且还存在深层次上修饰关系的改变。这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表示雌雄性动物的说法,这几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动物的身上。如普通话说“公牛”、“母牛”、“公猪”、“母猪”,而海南话分别对应为“牛公”、“牛母”、“猪哥”、“猪母”;另一反面是“囝”词尾,只要普通话不是对应以“子”尾词而是采用“小”词头便可构成逆序。如普通话说“小鸭子”、“小雨”、“小油灯”,而海南话则分别对应说“鸭囝”、“雨囝”、“油囝”。 3. 海南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 宋代时海南岛兴文重教的发祥期,在宋代以前海南只有少数私塾使教育落后,民俗荒梗。至宋代,当权者主张欲兴仁政必先教化的道理,崇尚文治,在海南也开始兴办学校,所以在海南话里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后的古汉语。如用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又如普通话说的“筷子”在海南话里称“箸”,而古汉中“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4.海南方言中受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大 海南原来是隶属广东省的,直到1988年才从广东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个省。所以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实践部分) 第一章方言的调查、描写和分析 第一节:调查方法 1、间接调查 间接调查即是通过通讯调查。调查者(investigator)和发音人不见面。通过第三者(Intermediary)填写邮寄的问题表。德国方言学家Georg Wenker及其追随者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用这个方法为《德国语言地图集》收集语料。他的问题表上列有四十个句子,后来又补充一些单词。问题表寄到每一个乡村学校,请求教师协助在学生和本地人中间调查本地方言,填写表格。结果收集到欧洲德语地区五万个地点的方言材料。《苏洛兰语言调查》都用这种方法收集语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地点的语料,特别是对收集设点很密的语言地图集的语料,这种方法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由于所得语料的可靠性完全依赖于当地填写问题表的第三者的责任心和语言学修养,这种方法本身是有很大缺陷的。 设计一种有多种答案供选择的问题表(check-list),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在这种问题表上列出各种可能的答案,请第三者调查当地方言,选择答案。美国方言学家Atwood曾用这种方法调查得克萨斯州的方言词汇(见E.Bagby,The Regional V ocabulary of Texas,University of Texa Press,1962)。他请得克萨斯大学的学生调查家乡方言,填写问题表,结果得到得克萨斯州每个县、路易斯安那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部分县共273个地点的语料。这个方法可以很快地收集到大量语料,但是调查者必须事先掌握某一地区方言词汇差异的大量事实,才能制定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这似乎难以办到。 汉语方言学界迄今未用间接法调查方言。间接法不大适合汉语方言调查,因为请未经过训练的中间人记录方言,只能用汉字,而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反映复杂的方言字音。所以这样的语料颇难用于研究工作。 2、直接调查法 汉语方言学界都采用直接调查法,即实地调查法或称为田野调查(field-work)法。这种方法要求调查者或田野工作者(field-worker)面对面地调查和记录发音合作人的方言。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发音人的家乡以外的地点进行调查,如历史语言研究所三四十年代调查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方言,就是在各省省会请各县在省会读书或工作的发音人调查的;二是在发音人的家乡进行调查。 到发音人的家乡进行实地调查有很多好处。 第一,有较大的选择理想发音人的余地。 第二,有利于了解本地方言和邻近方言的异同。在方言复杂的地方,甚至一县有两种或数种差别不大的方言并存,如果在外地记音,所记是哪一种方言不易辨明。 第三,有利于补充或核对记录的内容。有时候一个发音人不能提供所有调查项目的内容,或者调查者对某些调查结果有怀疑;可以找别的本地人(native speaker)补充和核对。 第四,便于了解一种方言的地方文化背景,在记录方言词汇时尤其重要。对有地方色彩的农具、器皿。房舍等的释义,如不见实物,难免不周,甚至错误。 第五,有利于获得对本地方言的感性认识。 3、字本位调查法 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的方法、习惯上都先记录某些事先选定的字的字音。求出声韵调系统,再调查记录词汇和语法。预先选定的字被安排在一本方言字音调查表俗里。这种表格最初是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制定的,后来经过增刊、修改,而成目前通用的《方言调查字表》。这个表格是按以《切韵》为代表的古音系统安排的,预先选定的字按它们的音韵地位填在表格的一定位置上。制作这个调查字表,用于调查汉语方言有两个基本的认识。一是切韵音系是现代汉语方言的总源头;二是语音演变是有规律的。所以现代方言和切韵音系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因此从切韵音系出发来调查整理和研究现代方言育系应该是合理而方便的。利用这个字表调查方言语音,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在较少的时间里大致了解方言语音系统的全编,例如一个受过训练的调查者可以在半小时之内了解一个方言单字调的调类和调值。但是这种凋查方法实际上是从文字出发来调查语言,调查所得的结果理论上只能算是某地方言中的汉字读音系统。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各地方层普遍有文白异读现象;而发育人一股的习惯是看着字,读文读音;有些字甚至是很普通的字,方言里根本不用,抓“坏”子温州口语不用,“洗”一字上海口语不用;有些字从来不单用,如“宵”字。上海只用于“元宵、宵夜”。对这些单字的读音的声调影响常常没有 把握;有些口语中常用的音节,向来没有汉字可写,或只有方言俗字可写。例如河北昌黎话罗□[luo3510](给人添麻烦)、口[tsou35]洗(特指洗纺织品等)。这些字不可能包括在调查字表之中。

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新动向

第13卷第6期2010年11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3No.6 Nov.2010 ■语言文学 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新动向 瞿建慧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与上个世纪相比,新世纪十年湖南汉语方言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全方位的研究体系;形成了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的研究热点;开始注重与周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开始将方言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开始了汉语方言地理学的研究;开始了实验语音学、计算机语言学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新世纪;近十年;湖南汉语方言;新动向 中图分类号:H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10)06-0120-03 湖南的汉语方言包括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乡话和湘南土话。20世纪的湖南汉语方言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以语音为重点的普查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个阶段[1]。自迈入新世纪以来,湖南汉语方言研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的成果也层出不穷,与上个世纪相比,湖南汉语方言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形成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全方位的研究体系 新世纪湖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不再停留在方言音系的静态共时描写,而是注重方言音韵特征历时演变的探讨;不再停留在对单一方言点语音现象的解释,而是把这个现象放在方言区乃至整个湖南汉语方言的框架里加以考察。《湘方言概要》(鲍厚星2006)对湘方言语音发展中的不平衡性、新老更替和文白竞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湘方言语音研究》(陈晖2006)通过广泛地实地调查和现有材料的充分挖掘,对湘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情况和演变类型、果假摄今读、假梗摄文白读、声调调类演变和调值特点做了深入的研究。《湖南赣语语音研究》(李冬香2005)分析了赣方言普遍存在的透定母今读擦音、清从母和初崇母读舌尖中音、遇蟹止摄合口三等合流、阳声韵读同阴声韵等语音现象。《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周赛红2005)在搜集整理大量的湘方言历史文献、比排现代湘方言读音语料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湘方言音韵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从音韵学角度对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进行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探讨。《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彭建国2006)以潘悟云教授开发的汉语方言处理系统(TFD)作为方言材料分析工具,对湘语的音韵现象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把来源于不同层次的音韵现象离析开来,然后在每一个层次中再作历史比较分析,整理出它们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并参以历史文献方面的证据推断各个层次所形成的大致时间,尽量还湘语一个活生生的历史。 新世纪的湖南汉语方言词汇研究论文代表作有:《湖南方言词语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罗昕如2000);《湖南新田南乡土话词汇中的地域文化特点》(谢奇勇2007);《从湘方言词语看宗教信仰对农业生产习俗的影响》(胡萍、唐七元2009)。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论文已不再局限于提供方言词汇材料,而是将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代表著作《湘南土话词汇研究》(罗昕如2003)揭示湘南土话词汇的特点,分析湘南土话词汇的底层、古语层、湘语层、客赣层和官话层,探讨了湘南各土话点之间的关系、与周边方言的关系以及湘南土话的归属问题。《湘方言词汇》(罗昕如2006)从共时与历时两个角度对湘方言词汇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湘方言词汇的特征和整体面貌,探讨湘方言的构词规律、湘方言词汇的源流与演变规律、湘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对于人们了解湘方言的历史与演变,从词汇的角度认识湘方言的特点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语法研究的重要性不亚于方言语音和词汇的研究,但较长时期以来湖南方言研究中的语法部分是一个薄弱环节。”[1]在新世纪,这个薄弱的环节引起了湖南方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伍云姬博士主编的“湖南语法研究系列”完成了最后两集———《湖南方言的语气词》和《湖南方言的副词》。单点方言语法研究除了散见于各大期刊的论文外,还出现了专著。比如:《益阳方言语法研究》(徐慧2001);《湘潭方言语法研究》(曾毓美2001);《衡阳方言语法研究》(彭兰玉2006)。“湘方言研究丛书”共五本,其中 021*收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瞿建慧(1973-),女,苗族,湖南泸溪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汉语方言研究愿景_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 汉语方言研究愿景* 曹志耘 提要本文在分析汉语方言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理研究”到“问题研究”转型的主张。呼吁研究者把目光从方言内部转向方言外部,从方言本体转向方言的使用者、方言生存的环境以及方言所承载的文化,去关注、解答和解决方言在使用及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自己的研究工作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汉语方言;方言文化;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愿景”:所向往的前景。本文所谈的是笔者个人对汉语方言研究“所向往的前景”。 一 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已接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本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备,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成立了以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例如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方言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等等。 2.学术活动非常活跃 除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年会”这样的全国性、综合性学术会议以外,每年还举办多个分区或专门性的学术会议。分区会议涉及各大方言区或方言地区,尤以粤语、闽语、客家话、吴语、官话、东南方言、海外汉语方言学术研讨会最为频繁,专门性会议例如地理语言学、濒危方言、方言民俗、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等等。 3.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当中,在沿袭传统的描写、比较、分析方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运用了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新型录音摄像设备、电脑绘图技术、方言调查处理软件、数据库等等,尤其是数据库已经成为方言研究的重要工具。此外,地 *本文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11JZD035)资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