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材

项目名称: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一、目录

一、项目验收报告

二、项目申报书

1、第一指导教师主要成果

2、第二指导教师主要成果

3、项目简介

4、项目研究目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体现

5、本项目研究容

6、本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7、本项目执行环节、进度安排

8、项目组成员分工

9、学校提供条件

10、本项目预期成果

11、经费预算

三、中期检查表

1、项目进展情况

2、存在的问题以及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四.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五、项目结题研究成果

项目结题验收表

学院名称:工程训练中心立项年度:2013

省高等学校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推荐学校:(盖章)

项目名称: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足球机器人)

项目类型:

省级指导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工学

项目负责人:程杰

联系:

指导教师:徐

联系:

申报日期:2013.05

省教育厅制

二○一三年三月

项目申报书

仿生六足机器人中期报告

编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一年度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名称:仿生六足机器人 项目负责人:学号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制表 填表日期:2014 年 6 月28 日

一、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按顺序) 二、指导教师意见 三、项目专家组意见

四、研究背景 1.研究现状 4.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使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进入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发展阶段。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为1993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出有缆的八足步行机器人DANTE,图1所示,用于对南极的埃里伯斯火山进行了考察,其结构由2个独立的框架构成。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机器人的运动机构的设计、机器人的步态生成与规划及传统的控制方法在机器人行走运动控制过程的应用。Boston Dynamics公司的Big Dog四足机器人用于为军队运输装备,其高3英尺,重165磅,可以以3.3英里的速度行进,其采用汽油动力。 图1 Adaptive Suspension Vehicle 图2 Odex1步行机器人 图3 MIT腿部实验室的四足和双足机器人图4 DANTE步行机器人 由于新的材料的发现、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对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高效建模方法的提出以及生物学知识的增长促使了步行机器人向模仿生物的方向发展。 4.2国外研究现状 我国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开始较晚,真正开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平行四边形和凸轮机构研制出一台八足螃蟹式步行机,主要用于海底探测

爬墙粉刷机器人结题报告

文章题目爬墙粉刷机器人 创新点自述 基于静电吸附的爬墙粉刷机器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是应避免材质范围大,通过编程来实现粉刷机器等一系列的动作,利用单片机控制简单有效而且可以脱离人在墙壁上自由粉刷做业的爬壁粉刷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代替人对墙壁进行粉刷,不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工人受到油漆释放的一些有毒气体的伤害,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不仅对工人还是对工作都有了一个很好的保障。

爬墙粉刷机器人 吴麦青1, 罗斌2李丽3,李世丹 4 (1.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3.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4.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该所品是以静电吸附的的特性为基本原理,设计出的一种新型的爬墙粉刷机器人。用于吸附的静电吸附装置是采用铝箔做成,通过正负两极间经放大电路放大后提供的电压,在正负两级间形成一个强大的电场。因为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物质本身就带有带电粒子,所有通过避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收到的电场力在墙壁上爬行。而粉刷机构则是采用液压装置及流量控制装置进而控制油料的流出量以便更好的利用资源。爬墙粉刷机器人可以连续平稳工作、简单实用,成本低廉。 关键词:静电吸附;粉刷 Climb a wall to paint's robot WU Mai qing1,LUO Bin2,LI Li3,LI Shi dan4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2.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3.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4.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Lpp product is the static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principle, designed for a new type of climbing wall paint robot. Used for adsorption of static adsorption device i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made, through foil by amplifying circuit between the voltage scaling, provide two level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med between a powerful electric field. Because nearly all of the material in nature itself contains charged particles, all by avoiding charged particles in the electric field in the electric field force received crawling on wall. And paint the agency is using hydraulic device and flow control device and then control fuel outflow amount so that better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Climb a wall to paint the robot can continuously steady work, simple, practical, and low cost. Keywords: static adsorption;paint 利用经典徐福墙壁的原理,让粉刷机器人可以在墙壁上自由行走,并进行粉刷工作。使用避免材质范围大,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爬墙粉刷机器人的一系列动作,使其能够按照操作者的医院进行墙面粉刷工作,利用单片机控制简单有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来源:2010年全国节能减排大赛 作者简介:吴麦青(1987-),男,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罗斌(1989-),男,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李丽(1989-),女,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李世丹(1989-),女,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杨恩霞(-),女, 教授,机电工程学院 静电吸附系统又称为静电产生系统,是利用静电电荷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吸附材料的特性,实现对材料的吸附,固定定位的作用。采用该系统往往可以达到工艺简单效率提高的显著效果。 静电产生电极利用静电发生器产生的高压,使其静电场激发出的足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到相对光滑物体的表面使其产生静电力。爬墙机器人采用了这种静电吸附作用可以在不同建材的墙面上攀爬,就像电影中的蜘蛛侠那么敏捷。以往在设计会攀爬的机器时,研究人员一般都是使用微纤维设

plc课程设计结题报告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柔性加工系统综合实训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61303班 学生姓名*** 序号** 指导教师肖雪/讲师,***/讲师

完成时间2016年**月**日

目录 1实训目的与任务 ..................................... - 0 - 2 实训要求........................................... - 0 - 3 实训内容........................................... - 0 - 交通灯的时间控制................................. - 0 -不同尺寸的部分分检............................... - 4 -钻孔............................................. - 15 -部件供给........................................ - 18 -输送带控制....................................... - 21 -自动门操作....................................... - 27 -舞台装置......................................... - 30 -部件分配......................................... - 37 -4 实验室实训内容.................................... - 45 - 实训要求......................................... - 45 -系统结构组成..................................... - 46 -

能力风暴机器人结题报告

编号:20130114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一年度项目结题报告 越野避障机器人的研究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学号: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制表 填表日期:2014年7 月9日1 一、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按顺序) 二、指导教师意见

三、项目专家组意见 四、项目成果 1

摘要 自从我们小组确定了《越野避障机器人的研究》这一科创项目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主要针对其中的控制系统进行测试与运行。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使用以及相关运动指令的编程,并达到了预期效果。目前,我们能初步的控制机器人使之按照预定程序有效避障,课题目标基本达成,并采用实例展示。 有效避障运动编程关键词:避障机器人 (一)课题背景 1.项目意义 自从195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尖端科学。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集成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高技术的发展前沿,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遥控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正向多功能、多领域、智能化方向发展,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如仿生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越野机器人等已开始研发、生产、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近期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中避障探路机器人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越野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能够在大范围运动,广泛的为人类承担各种任务,不只是搜救,更能完成深海地貌分析等多种任务。因此对越野机器人的避障技术研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避障探路机器人向实用化、智能化、系列化进军,日本、德国、美国都取得了各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我国的研究从八五期间开始,至今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浙江大学等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避障探路机器人的研究发展水平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避障探路机器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大的主题,它要求机器人必须能在具有障碍物的复杂环境中完成局部在线避障,需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障碍物在空间的位置方向的精确检测;所获信息的分析和环境模型的建立;使机器人安全避障的策略。目前机器人的环境建模方法有以下几种: 可视图法(VGraph):由Nilsson在1968年提出的,其算法简单且能找到最短路径,但是由于其缺乏灵活性,在障碍物较多时,搜索时问将会很长并且要求障碍物的形状不能接近圆形,因此现在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进而现在通常采用基于切线图法(Tangent Graph)和Voronoi法的改进可视图法。 栅格法(Grid):由W.E.Howden在1968年提出的,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路径规划方法。其中栅格的大小影响着环境信息存储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栅格划

科研项目开发结题报告(修改)

科研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志。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主要区别”。创新人才除应具备一般人才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要协调发展,还需具有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等。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来源于实践。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潜能。但不当的教育往往会使人长大之后失去创造性。正如马洛斯曾指出的:“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是

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报名参赛的学校和参赛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1、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1.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1.2.调整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3.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基础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综合设计性实验;④设计研究性实验。 1.4.组织课题成员和系部老师参加全国、全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力争 获奖以检验课题的实战效果。

哈工大机械创新设计结题报告

编号:2013-S41 机电工程学院大二年度 基于项目学习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多功能收作业机器人 项目负责人:学号: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机电学院工业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3年10月26日

项目名称:多功能收作业机器人 一、课题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按顺序) 姓名性别专业方向班级学号本人签字二、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三、院评审委员会意见: 评审主任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四、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1、课题背景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我们根据对日常课堂教学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和对未来若干年以后课堂教学环境和状态的设想,鉴于平常老师收取作业工作量大,以及考试收发试卷时监考教师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收发试卷的同时,需要监控考场秩序)的问题,设计制作了多功能收作业机器人(以下简称收作业机器人),实现收取作业或试卷和清点数目两大基本功能。其中收取物品并搬运的功能是现代生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清点数目功能参照光电开关计数的工作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项目便是将这两部分巧妙组合起来,以实现自动收取作业、试卷及清点数目的功能,最终达到减轻教师工作量的目的。 2、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市场调研与产品用途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收取作业工作量大,以及考试收发试卷时监考教师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收发试卷的同时,需要监控考场秩序)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制作了多功能收作业机器人(以下简称机器人),实现收取作业或试卷和清点数目两大基本功能。相信该机器人的出现定能成为未来智能教室的一大亮点。该机器人的使用范围为教室、实验室等课堂教学环境。2.产品设计方案(1)功能设计 机器人功能设计思路框图如下: 概述:运动部分:通过单片机设计程序,利用光电开关可以实现让小车巡线运动及在固定位置停下的功能。计数部分:投放作业时,作业遮挡光电开关,光电开关对其作出反应,实现计数的功能。两种功能相组合最终实现收作业机器人巡线运动和计数的综合功能。 电机 电机驱动 51单片机 光电传感器 循迹、定位计数 电源 显示屏

汉诺塔机器人结题报告

汉诺塔机器人结题报告 第一章课程设计题目 汉诺塔: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的益智玩具。有三根相邻的柱子,标号为A,B,C,A柱子上从下到上按金字塔状叠放着n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现在把所有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柱子B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不能出现大盘子在小盘子上方。 为常人所熟知的汉诺塔盘,不少人都接触过。但用机械臂尝试解开一个汉诺塔,相信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故我们组提出:用一个智能机械臂来自动夹取汉诺塔圆片,完成汉诺塔的求解。该系统有下列要求。 1.机械臂和三根杆的距离是固定的,圆片的厚度是固定的。 2.起始杆和目的杆是固定的。 3.圆片的数量未知。(>3) 第二章设计思路 2.1机械臂选取 机械臂选取6自由度Arduino机械手臂,其中有 4自由度控制机械臂位置,另外2自由度控制机械臂姿态。该机械臂配套Arduino控制板,开放舵机动作调试平台和Arduino编程平台,支持二次开发。机械臂如下图2.1。

图2.1 传感器方面:除了机械臂内传感器以外,外传感器选择红外传感器和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起到开关的作用,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汉诺塔的位置信息。 2.2设计流程框图 总体思路为: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定位到汉诺塔,然后把汉诺塔的距离信息与获取到的圆片数量信息传输给汉诺塔求解程序,由求解程序输出指导求解步骤,经整合后确定每一步要将哪个圆片从那一个柱移动到哪一个柱子。流程图见图2.2 图2.2 2.3求解准备 在指导程序指导求解之前,我们需要先把整套流程拆分成几个基本动作,然后由汉诺塔程序给出每一步骤执行哪一个基本动作。

因此首先,我们定义三个空栈ABC用来储存某一时刻汉诺塔上每个柱子的圆片数量信息。并且用连续的自然数来代表圆片,根据圆片数量给栈赋初值。举个例子如果A柱上有5个圆片从小到大摆放,其他两个柱子是空的,那么有: A={5,4,3,2,1}; B={NULL}; C={NULL}; 如果将A顶上的一个圆片移动到B上后,此时: A={5,4,3,2}; B={1} C={NULL}; 而该移动指令可以表示为:A->B。有了这样一个栈结构,在描述汉诺塔状态与移动指令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 其次是基础动作的分解: 机械臂在将一个圆片从一个塔移动到另一个塔的一整个完整的动作中,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为将圆片从一个塔上夹出和套入另一个塔。而将圆片从塔上夹出又存在从ABC三个塔中哪一个夹出,和夹出的顶层圆片目前在第几层两个问题。因此对于n层汉诺塔,夹出这一部分一共有3n个基础动作。 套到另一个塔上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为只需将圆片套到孔上然后松开机械夹子即可,故一共只有3个动作组。 将以上3n+3个动作组预先调试好存入内存,即作为n层汉诺塔的动作组,可根据实际汉诺塔层数来调用哪个动作组。由于高层数情况的动作组包含了低层数情况的动作组。也可以存入一个最高层数的动作组,然后每次从该组取一部分。基础动作组的效果请见视频演示2。 2.4 求解程序 伪代码: int n; char a,b,c;

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设计题目:避障机器人 系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自1302 班 组号:避障2组“哈哈哈” 小组成员:王烯霖(201307010224)孙传文(201307010225)李龙嬴(201307010226) 指导教师: 2015年10月13日

一、引言 二、总体方案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四、程序设计 五、小车的调试方案和调试结果 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工程管理方案 八、总结

一、引言: 当今世界,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已经不再明显分家,简而言之,已经迈入了机电一体化的时代。不仅如此,自动控制在工业领域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智能”这个词也已经家喻户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避障机器人也是科技的产物之一。我们组所选的电工电子设计题目为“智能避障机器人”。顾名思义,小车能够不依赖于人为控制而能遇到障碍改变方向绕开障碍后继续前进。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设计思路是在以小车为基础,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实现能够自主识别障碍并且改变行驶方向避开后继续行驶的特点。

二、总体方案: 设计思路: 首先,小车应完成实现以下基本功能:能正常行驶,能向前、向后、左转、右转。右转弯时,传感器板上D11灯亮。左转弯时,传感器板上D10灯亮。倒车时,传感器板上D10、D11双闪。前进时,传感器板上D10、D11灯亮。倒车和转向时,蜂鸣器叫。对于避障机器人而言,应具备以下功能:向前运行的机器人能发现前方白色障碍,先倒车再转弯绕过障碍物。向前运行的机器人能发现前方悬崖,倒车。 所以,为实现以下功能,首先应将对应的零件在电焊板上焊接完成。是小车具有基本的行进及感应功能。其次,再使用单片机书写避障程序并用芯片下载,从而使小车实现避障功能。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总体方案组成和说明: 1、完成电焊板上的零件焊接,焊接指示如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焊接电阻的顺序应当从陶瓷电阻至普通电阻,并且电阻的大小应当一一对应。芯片的底座应当先进行焊接,同时应当反正芯片过热而被损伤影响使用。 在装上电池后,该部分可以完成的功能是启动电源开关,小车可以完成流水灯和数码管正常循环点亮功能。 2、电路设计(各单元模块功能) 1、控制器模块 采用STC89C52单片机,可完全实现ISP在线编程,直接通过USB线为小车下载程序做开发,不用购买转换器。作用:智能小车的“大脑”,通过对单片机输入程序可以控制小车的行动轨迹,使小车遇到障碍自动避开转换方向继续前

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探索(结题报告)

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探索(结题报告)日期:2007-9-18 出处:https://www.sodocs.net/doc/052744722.html,/~mrobot/ 阅读:4012次 “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探索”课题组 2003年12月 [内容提要]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表明,在上世纪末“计算机文化”已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机器人 文化”将在本世纪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工作、思维的方式以及人类的意识形态产生无可 估量的影响。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在中小学进行普及机器人文化的探索, 开发机器人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掘机器人文化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对促进教育的改 革和发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促进我 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对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中小学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学校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国内外机器人文化教育发展概况 在人类文明的悠远长河中,对机器人的梦想和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如今,人类进入了信 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有感觉、能思考、会决策的智能机器人,将人类和机器人的文化探索 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1997年第15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上举行了第一届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国际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的研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来自美、日、瑞典的9位国际著名学者联合发表重 要论文,系统阐述了机器人足球的科学意义和教育意义。以体育竞赛为载体的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项 前沿科研竞争和高科技对抗,它的发展将对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受到世 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机器人足球开始进入大学的本科生课程。 从90年代以后,在号称“现代机器人故乡”的美国,机器人教育不再局限在大学的专业学科教育 中。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全国高中生中推行“感知和认知移动机器人”计划,高中生可免费获得70公 斤重的一套零件,机器人越来越成为一个培养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平台。 在“世界机器人王国”日本,每所大学都有高水平的机器人研究和教学内容,每年定期举行各种不 同层次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大赛,既有国际性高水平比赛,也有社区性中小学生参加的比赛。机器人 的发展为日本近20年的经济腾飞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6年我国“863”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启动“智能机器人”主题。到了“九五”期间,“普及机器人 文化”被列为该主题第一专题的宗旨之一。1998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机器人足球的教学 实验。近几年来,国内高校机器人比赛逐渐增多,“863”计划为“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提供了专项 基金,智能机器人比赛正在发展成为我国创新教育的战略性手段。 世纪之交,在全球共同奏鸣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时代交响曲中,机器人足球的教育作用迅速传播到中小学。在2000年第四届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上,首次设立了“初级组”比赛,来自世界各国的中小学生分别参加了“机器人舞蹈”、“一对一”和“二对二”足球赛等不同类型的比赛。初级组比赛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受国际机器人科普活动潮流的冲击,新世纪以来,中华大地涌起一股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的热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是为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修改)

科研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 — 前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志。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主要区别” 。创新人才除应具备一般人才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要协调发展,还需具有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等。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来源于实践。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潜能。但不当的教育往往会使人长大之后失去创造性。正如马洛斯曾指出的:“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 。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是 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手脑并用” 、“知行合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报名参赛的学校和参赛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1、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1. 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1.2. 调整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3. 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 基础实验;② 设计性实验;③ 综合设计性实验;④ 设计研究性实验。 1.4. 组织课题成员和系部老师参加全国、全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力争获奖以 检验课题的实战效果。 2、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组织的相关活动 2.1 .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水上漂浮物自动清理机器人”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水上漂浮物自动清理机器人”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姓名:鲍陈磊于一帆陈姝妍刘冰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指导老师:雷呈喜助理工程师 1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所要研制的水面漂浮物自动清理机器人是一种新型高科技环保产品,主要用于水面漂浮物(如漂浮垃圾)的打捞和收集工作。其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完成对各种水面漂浮垃圾的扫描、和收集工作,并能有效回避障碍物,收集满后还能自动返回,同时也可以将其改为由工人遥控完成,能适应各种情况下的工作,从而使得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显著。 2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水体污染日益加剧,社会影响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以估量。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水体保护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空间,而且更是对经济、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 对于水面漂浮物的治理,国外已研制成功大型综合清污船等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水面固体垃圾收集机械,定时在河道上巡航清污,用较小的经济成本换来了较大的环境效益。 而国内的治理现状仍然停留在人工打捞阶段,效率比较低,工作强度比较大,亟需实用的机械化设备参与清污。 于此同时,人工打捞方式还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水面比较狭窄的地方,或是水较少,水深小于50cm左右的地方,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打捞工作;同时,对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水体,人工打捞也就不太合适了。 我们研制的水上漂浮物自动清理机器人模型,就是为了改进以上人工打捞的不足而设计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固体垃圾收集的效率和垃圾收集的范围,降低成本,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它可以实现自动扫描、寻找、识别各种漂浮于水面之上的垃圾,自动地运动到垃圾处收集垃圾,把收集到的废物放在回收箱。同时可以实现人工遥控控制,以满足各方位的需要。 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我们设计制作的水上漂浮物自动清理机器人模型如下图所示,由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构成。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修改)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修改) 1、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1、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1、2、调整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3、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① 基础实验;② 设计性实验;③ 综合设计性实验;④ 设计研究性实验。 1、4、组织课题成员和系部老师参加全国、全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力争获奖以检验课题的实战效果。 2、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组织的相关活动 2、1、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将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推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条件建设和政策激励为保障,探索开放实验教学之路;以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具体办法: 2、1、1建立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应建立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要求先进,配置比较齐全。计算机能联网,应具有单片机开发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装置、通用电子仪器、数字存储

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创新设计实验室应面向提高班学生、二课活动骨干、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等优秀生开放。 2、1、2、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培养拔尖人才在电子线路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有创新设计思想,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可以免做普通实验的内容,安排难度较大的实验课题或学生自定课题,要求他们自拟设计方案,实验室提供所需的特殊器件。对实验课题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免考,并给予较高的成绩。 2、1、 3、成立电子课外科技活动中心电子课外科技活动中心主要由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组成。活动中心的仪器设备由系实验室资助,由学生管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兄弟学校、周边社区、农村修理家电,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如我院“青协”已成立多多,他们的活动一直在开展,他们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2、1、4、建议设立创新设计基金,制定奖励政策学院领导应重视和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设立校创新设计基金,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创新设计基金主要资助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器件的电子设计(电子类)与制作的课题。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应制定多项奖励政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设立校、系教学改革课题,应计入工作量。教学改革成果、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同等对待。 2、2、组织的相关活动

计算机结题报告

篇一: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题结题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整体解决 方案的研发与实现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实现 研究报告 一、引言 信息管理(高职)专业在我国开办已有若干年的历史,由于对专业的内涵理解不深,使得与其他专业相比,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①学科界定不清:该专业的本科,在专业目录中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而在高职层面则属电子信息类,这种分类是以培养人才的层次不同为依据的,忽略这一前提,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定位; ②对专业内容、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案不一,往往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无法融合的状况,导致学生不知学后能干什么,造成就业困难; ③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必要的办学条件,如设备、师资往往得不到保证,从而使培养人才的质量受到影响。 为此而提出的本课题,就是要从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出发,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以及掌握这些职业技能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培养这些素质所应掌握的知识,由此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到培养该专业人才的优化方案。 本课题采用vocscum(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方法研究。二、专业定位研究 1、信息管理内涵的研究 信息管理的内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尽管到目前为止,对“信息管理”还没有完整的、唯一的定义,但对现有的定义,可归纳出如下共识: ①信息管理理论是在信息理论和管理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服务与用户管理。 ③企业信息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生成和使用的信息进行组织,使其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并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由此共识,“信息管理”的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①信息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融合的学科; ②信息管理研究的是:从信息的产生、收集、流通,到信息的整理、加工、检索、利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③信息管理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其手段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目标是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 2、通过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定位 基于以上对“信息管理”内涵的认识,通过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一些企业(用人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岗位进行调研,经过分析和归纳,设计出“计算机信息管理”(高职)专业的“专业职业能力——学习分析表”(见表1),此表将专业职业目标、职业能力、专业任务要求、专业课程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认证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地罗列出来,是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核心,由此表将“计算机信息管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二次开发相适应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掌握本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 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核心能力确定为:①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②管理信息系

机器人课题研究报告

机器人实训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XX 课题成员:XX XX XX 2008年4月20日

一、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以科学的求实的态度对待课题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为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铺开而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有: 1.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加深对机器人实训的认识。主要包括“通用机器人系列产品手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CS-51单片机实用技术”以及“QBasic 语言”等资料,进一步深入理解了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及程序编制等,优化了机器人的结构; 2.组织理论学习,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每一项目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准备→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实施→教师及时反馈,综合评价项目成果。项目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根据教师提出的项目要求,独自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实施,老师及时给予适当引导。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项目教学法组织形式: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讨论→演示自己的结果→评价。 3. 编写校本教材《机器人技术》,教材编写时既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现场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知识的传授,又考虑我校机器人实训教学设备的条件,并初步按照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编写,在机电14、17、18三个班使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教材; 4. 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职业院校2007迎奥运机器人竞赛。XX等12名同学参赛,参加了机器人越野项目(3个队)和机器人打靶项目(3个队)。指导教师利用晚自习和周末辅导学生。首先是教师讲授机器人硬件知识和程序基本知识,然后指导学生编写程序、设计和组装机器人、设计场地、调试机器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进行了机器人的设计与组装,传感器的调试,程序的编制与测试,较好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5. 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迎奥运2007机器人大赛。于10月13、14日参加了机器人越野(2个队)、机器人跨栏(2个队)、机器人接力(1个队)、机器人短跑(1个队)四个项目的比赛。 6. 做好机器人实训室申报工作;

超声波避障小车结题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题目:超声波避障小车 院系: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周庆东 设计时间: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考核表 题目:超声波避障小车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部分考核 总结报告评分

总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结题报告 1课题完成情况 本超声波避障小车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原理和传感器原理,以51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采用直流电机为驱动元件,通过软件编程制作了一整套结构完整,功能模块化,反应较为灵敏的超声波避障小车。经过对该避障小车的避障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避障小车能够很好的按照预期完成避障动作,并且能够快速运动灵敏避障,效果良好,运行稳定性较好。 预期的目标都能够实现: (1)在车前方没有障碍物时,小车沿直线向前走。 (2)在车前方有障碍物时,小车能避开障碍物,避障方法如下: ①先向左边转90度,如果前面没有障碍物,再沿直线向前走; ②如果前面仍有障碍物,则向右转180度,如果前面没有障碍物,则沿直线向前行走; ③如果前面仍有障碍物,则向右90度,然后直线行。 但是该超声波避障小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只能对正前方一定角度内进行探测,使用的是一路超声波而不是多路超声波探测,并且为了简化,默认的只是向同一个方向转弯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 2 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对硬件的原理不够明白,在此之前超声波传感器并没有接触使用过,课程设计指导书上介绍的并不详细,我们利用课后时间查了更加详细的资料,对其做了近一步的了解。 其次,在烧写完程序,通电之后,小车不停地旋转,旋转次序与设计的避障旋转次序一致,说明子函数“getx()”返回的Dis 的值一直小于10. 出现这个结果的问题是子

悟空教育机器人试点应用结题报告

悟空教育机器人试点应用结题报告 研究概况我校利用悟空教育机器人装备,连续一学年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材配套度,装备安全及质量,应用教学效果,相关培训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形成此报告 一:研究目标 利用教育机器人装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机器人装备的教学实用性,开发机器人课程蕴涵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老师、学校的发展需求,机器人教学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高的跟踪调查,及相关教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的思考。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开展机器人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普及机器人文化,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3、智能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4、中学普及机器人文化对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方法: 1、通过培训、交流、查找资料等手段,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现状,确立研究目标的定位。 2、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的抽样调查,为初中普及机器人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3、教学实践和优化教材及课程。

4、通过个案经验交流、课程开发、教学实践、课题总结,使课题研究始终定位于教育创新的轨道上。 四:基本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10月) 由项目企业进行培训。共同开发相关教材。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 教学实践活动 3、调整阶段(2016年3月) 交流分享,调整教学方案,开展问卷调查,完成中期总结。 4、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教学实践活动 5、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分析 整合各类教案、资料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教学实践 1、基于智能机器人教育主题的课程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