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摘要]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托尼# 莫里森的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享誉全球的巨作5宠儿6 更是解释了莫里森在确定女性主体意识方面所做的

深刻探索。文章以塞思一家祖孙三代为线索, 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从沉睡到觉醒, 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关键词] 黑人女性; 奴隶制; 主体意识

On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t of Black Femele Characters in Beloved DU Yu- hang

(Quanzhou Economy Trade College, Fujian 362000, Quanzhou )

[ Abstract] As the first blackwoman tow 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Toni Morris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n Realism for her effective words and consummate writing techniques.Morrison makes a wider exploration in sub jectivity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 t of black women in her world wide novel Beloved. Based on three generations of Sethe’s family, this paper exhibits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 t of black female’s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from sleeping to awakening and from spontaneity to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black women; slavery;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在美国女性主义出现之初, 美国黑人女作家就开始为深受美国白人和黑人男性

双重压迫的美国黑人女性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 莫里森在5宠儿6中以鬼魂故事的方式阐释了一种美国黑人女性特有的历史观。作为一位女性, 莫里森更多地将女性的独特感受、经历和哥特文学融合在一起, 弱化了传统哥特的超自然因素, 强调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 幽灵0并非非人的神秘力量也非家族的罪恶史, 而是来自现实生活中, 源于性别角色的禁锢性规定以及以性别为导向的女性空间的束缚。身为黑人女性, 莫里森具有极其深邃的洞察力, 拥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 她能够进入那些非黑人和非女性所不能进入的情感领域。在5宠儿6中, 她深刻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探索了作为自我意识怎样从觉醒到回归再到重建, 鼓励黑人女性从白人主流文化价

值观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弘扬黑人女性的传统美德以实现黑人女性心灵世界重

构的伟大目标。父权社会中, 妇女通常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 被认为低人一等。黑人妇女不仅因为性别而被侮辱, 还因为肤色而被否认。在奴隶制度下, 黑人女性被剥夺了作为女儿、姐妹、妻子或母亲的身份, 受到社会的严重歧视。因为肤色和性别, 她们受到残酷压迫, 如, 小说中对塞思的定罪是盗窃罪) ) ) 把自己和子女从奴隶主那里偷盗出来。在这段情节描写中, 莫里森把塞思弑婴的行为

( infantic ide) 变成破坏财产罪, 揭露了黑人被奴隶主当成/ 动物0、/ 财产0这一残酷事实: 奴隶制下的黑人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 奴隶主有权买卖自己的奴隶, 有权出租他们, 即便打死奴隶也不会作为杀人罪被判刑。Menand women were moved around like checkers Anybody Baby Suggs knew, let alone loved, who hadn’t run off or been hanged, got rented out, loaned out, bought up, brought back, stored up, mortgaged, won, stolen or seized1 (Morrison 23)

然而, 性别和肤色的双重压迫并没有压倒黑人妇女, 她们关注自身地位, 她们中的许多人为建立平等身份进行了不懈斗争, 小说中塞丝通过弑婴这种极端的方

式来维护她作为母亲的身份; 贝比# 萨格斯通过/ 林中空地0传教来确立其自由人的身份; 丹芙通过逐渐成熟和走向独立来确立其全方位的身份。她们多劫的命

运, 成为许多黑人女作家关注的焦点。贝比# 萨格斯所代表的美国黑人女性历史观的另一方面是对于悲惨现实的无能为力。更多的时候, 贝比# 萨格斯所表现的只是对于黑人历史屈辱一面的欷虚感慨或默默忍受。当她获得自由后, 贝比被这种突然到来的自由震撼了。What does a sixty2odd2year2old slavewoman who walks like a three2legged dog need freedom for? And when she stepped foot on free ground she could not believe tha tH alle knew wha t she didn. t; that H alle, who had never drawn one free breath, knew that there was noth ing like it in th is wor ld1 It scares her1 (Morr ison 141)贝比对自己身体突如其来的感知正是其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These hands belong tome1 Thesemy hands0 (Morrison 141) 。她第一次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这时的贝比# 萨格斯已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 Slave life had - busted her legs, back, head, eyes, hands, k id2 neys, womb and tongue, . she had noth ing le ft to make a living with but he r heart) wh ich she put to work at once0 (Morr ison 87)。贝比认识到了身体的价值, 为了感谢上帝恩赐给她的自由, 她靠心灵谋生, 成为一名/ 不入教的牧师0,在/ 林中空地0布道时, 她呼吁所有的黑人同胞热爱那被白人蔑视的肉体。The dark, dark live r) love it, love it, and the beat and beating heart, love that

too.More than eyes or feet1 More than lungs that have yet to draw free air1 More than your life2holding womb and your life2giving priva te parts, hear me now, love your heart. For this is the prize1 (Morrison 89)

贝比意识到黑人的身体价值, 这无疑是其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塞丝则是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动代表。由于惨遭奴隶主毒打, 赛思后背上留下了一棵/ 苦樱树0。It’s a tree, Lu1 A chokecherry tree. See, here’s the trunk). It’s red and splitwide open, full of sap, and this here’s the parting for the branches.You got a mighty lot of branches. Leaves,too, look like, and dern if these a in. t blossoms1 Tiny little cherry blossoms, just as white. Your back got a whole tree on it. In bloom. What God have inmind, I wonder. I had me some whippings, but I don’ t remember not ing like this. (Morrison 79)这树形疤痕, 是塞丝自我意识觉醒的印证, 是塞丝自我定义的主体性形成的标志; 同时, 这条条伤疤挑战并削弱了奴隶制的基础, 反映出黑人女性在白人社会中要求重新定义的主张与反叛。除了这些肉体上的伤痛之外, 最令人感到惨然的是故事中的弑婴情节) ) ) 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重蹈覆辙, 塞丝最终为她做出了结束生命的残酷抉择。/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并非被白人杀死, 而是被黑人被自己的母亲杀害。莫里森选择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 揭露了奴隶制对黑人身心的摧残( 王守仁135)。塞丝宁愿背负杀婴的罪名, 也不愿看见她的女儿再次遭受/ 学校老师0等人毫无人性的凌辱和摧残.I couldn’t let all that go back to where it was, and I couldn’t let her nor any of em live under schoolteacher.That was out (Morrison 163)。她认为, 作为母亲, 她有权利保护孩子, 有权力决定他们的前途和去处。/ It a in. tmy job to know what. s worse1 It. s my job to know what is and to keep them away from what I know is terr ible1 I did that0 (Morr ison 165)。通过这一极端行为, 塞丝维护了一名黑人母亲的权利。由于故事有了美国黑人女性的凄惨历史为背景, 这个情节的内涵要更为深刻: 美国黑人女性以毁灭生命毁灭自我的行为来维护生命、维护尊严, 表现了她们的自主意识。贝比# 萨格斯呼唤美国黑人女性热爱自己的身体, 自己的本源, 自己的历史, 这是她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 塞丝的弑婴行为, 除了控诉白人对黑人的迫害之外, 还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内心自我意识到自主意识的飞跃,

是美国黑人女性历史观发展的重要历程, 虽然这种自主意识是用一种极端的、血淋淋的方式表现的。作者将驱赶宠儿冤魂的重任最终托付给三位女性人物中最年轻的丹芙, 这无疑是有其深意的。丹芙所代表的美国黑人女性历史观则更加理智和现实: 一方面丹芙能认识到代表美国黑人女性历史的宠儿与自己血肉相连, 视其为亲密姐妹和玩伴; / Shewasmy secret company until Paul d came1 H e threw her out. Ever since I was little shewasmy company and she helped me wait for my daddy.(Morrison 205)。另一方面, 当看到宠儿膨胀的贪欲几乎要吞噬了塞丝整个生命的时候, 丹芙显示出超越其母亲的坚强、勇敢和智慧, 性格内向的丹芙决定勇敢地走出124 号, 向外面的黑人社区求救。/ Denver knew it was on her.She would have to leave the yard; step off the edge of the world, leave the two behind and go ask somebody for help.(Morr ison243)。最终, 在周围黑人社区人们的帮助下, 丹芙不仅安抚了宠儿的灵魂, 拯救了塞丝的生命, 也使自己在与过去的搏斗中得到锻炼, 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成熟的全新美国黑人女性。莫里森最终想表达的是: 对于生活在白人主流社会下的美国黑人只有勇敢面对过去, 努力找寻自我, 才能找到自己的根, 才能正确地定位自我, 才能彻底获得心灵的自由, 从而能够自信地走向未来。丹芙解救塞丝的方式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不能沉湎于历史的消极影响, 而要以积极的态度面

向未来。宠儿中以贝比# 萨格斯、塞丝、丹芙祖、媳、孙三代为一条线索, 给我们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历经三代逐步确立的完整过程: 从沉睡到觉醒, 从自发到自觉。他们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的行为也说明了黑人正在通过一代又一代不断的努力去赢得自我的所有权。尽管奴隶制已经废除了124年, 但是美国人不应忘却黑奴的血泪史, 而是要重新思考、深刻认识黑人的主体身份, 确立自己的社会主体意识。美国黑人女性身处白人主流文化和黑人男性中心文化的夹缝之中, 同时进行着反抗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艰苦斗争, 其处境之悲惨和生存之艰难可以想见。正是出于这种对于美国黑人女性这一几乎被白人世界和黑人男性世界同时遗忘和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热爱, 莫里森在创作中一直努力黑人女性建立自我主体意识, 通过对黑人女性塞思一家辛酸历史的重现, 深刻展示了奴隶制下骇人听闻的精神虐待和扼杀以及奴隶制阴影对黑人女性灵魂的永久性钳制, 揭露了野蛮的奴隶制给美国黑人女性所带来的无法诉说的内心创伤, 呼吁黑人民族正视奴隶制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记住过去惨遭白人虐待的历史, 满怀信心树立成熟的黑人民族意识, 勇敢担负起黑人女性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 1 ] Kub itsch ek, M issy Dehn1 T on i Morrison: A Critical Compan ion

[M]1 G reenwood Press, London1 19881

[ 2] Morrison Ton i1 Beloved [M] 1 Beij 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 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

[ 3] Ph inney J1 Ethn ic id ent ity and acculturat ion [M]1 Wash ington: A2 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20031

[ 4] Ron David1 Ton iMorrison Exp lain ed: A Read er. sRoadMap to the Novels[M]1 New York: Random H ou se, 20001

[ 5] 王守仁等1 性别# 种族# 文化(托妮# 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

黑人文学) [M]1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1

[ 6] 翁德修1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M] 1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1

[ 7] 朱立元1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 1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__

立春影评

立春之殇 ——浅析影片《立春》 《立春》是编剧李樯与导演顾长卫合作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它通过对主角王彩铃(蒋雯丽饰)命运的讲述,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命运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追梦者的逐梦、梦碎、梦醒的故事。 应该说在《立春》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影片,在近乎于对于生活白描式的叙述中,用淡然的心态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夹在这二者之间的无奈与心酸表现表现的淋漓酣畅。“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一位《立春》的观众心中也有一个不同的王彩玲,一个不同的现实与梦想交织错落的人生。敢问谁的人生没有奢望的梦想?谁的人生又没有尴尬的遗憾?谁的人生又没有一次次无奈的妥协?——命运之前,现实当中,我们的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合影片的主题,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这部影片的片名是难得的点睛之笔,它是对于全片主题的一种诗性的解析。立春,春天虽然来临,但依然很冷,没有任何春的气息。这就如同导演在影片中对于的梦想的表达,梦想虽然尽在咫尺,虽然你的指尖曾经轻轻地将它的触摸,但现实依旧是冰冷的,依旧是冬天的气息。这就是一种对于春的无奈,是一种温暖的梦想被冰冷现实划破的无奈。——“立春”,当一只脚踏入春天的时候,我们的全身还要忍受冬的寒冷。 其次,在画面的色彩使用上,大多使用偏清冷的色调,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寒意。这是与影片整体的主题相吻合的,是在色彩上对主题的一种强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胡金全向王彩铃要求假结婚被拒绝之后推车走在雪地里的那个场景,整个画面的色彩都是映在蓝色当中,外加积雪反射出的煞人的寒光,把冷色用到极致。这种冷,是与胡金全内心的悲凉相对应的,是他脸上伤痛的泪水外化的写照。 再次,在画面的构图上,曾经被称为“中国第一摄像师”的顾长卫更是可圈可点,在严守着长镜头美学理念的同时,《立春》的用冷静的动态构图,打破常规,塑造了一个个寓意丰富的电影镜头。例如,王彩铃酒吧醉酒吹牛后在车站的那场戏,连用了连个不符合构图常规的镜头,分别为一个远景和中景,王彩铃处于画面的右边,而视线也朝向右边。按照构图规则,这是两个失衡的画面,远景人物孤零零的在一个角落,中景中视觉上右画框给了人物较大的压力,但就是这样的镜头,恰恰说明了王彩铃的孤寂和内心的失衡、伤心。除此之外,在王彩铃和胡金全初次见面时,汽车上的栏杆竖直的贯穿画面的上下,将画面分割为两个不同区域,而王和胡则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区域。这样的构图安排,是导演的有意为之,旨在说明两个人不是同一种类型的人,也不属于相同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影片中也有王彩铃的台词来进行佐证——“你是和现实水火不溶,而我是不甘平凡”。这点,恰恰能说明以摄影出身的导演,视听语言应用的相当娴熟自如。 第四,影片的在场景的选择和导演的场面调度上也是相当考究,很多场景都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的。在这其中,最为有特色的要数王彩铃仰望天安门那个场景了。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对于王彩铃来说是她艺术理想的象征,画面中的王彩铃以一个背影出现,充分体现

抵抗表征_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抵抗表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作者:周春, ZHOU Chu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34(5)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0条) 1.Lorde Audre Sister Outsider 1984 2.hooks bell Outlaw Culture:Resisting Representation 1994 3.Murray, Pauli Song in a Weary Throat: an American Pilgrimage 1987 4.hooks, bell Feminsit Theory from Margin to Center 2000 5.Christian Barbar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Perspectives on Black Women Writers 1985 6.James Joy Shadowboxing:Representations of Black Feminist Politics 1999 7.hooks, bell Introduction: Revolutionary Attitudes: In Black Looks: Race and Representation 1999 8.Collins;Patricia Hill Black Feminist Thought 1991 9.Unspeakable Things Unspoken 2000 10.Smith, Barbara Home Girls: A Black Feminist Anthology 1983 引证文献(3条) 1.季文君美国诗歌中的美国色彩——格温多琳·布鲁克斯和黑人女权主义[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6) 2.龚云霞"骡子"的救赎之舟——试析《紫色》中美国黑人妇女的自我解放[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3.龚云霞黑人女性自我身份之构建——解读沃克的小说《紫色》[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054911848.html,/Periodical_hnsfdx-sh200505022.aspx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简析宠儿中黑人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构建 [摘要]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托尼# 莫里森的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享誉全球的巨作5宠儿6 更是解释了莫里森在确定女性主体意识方面所做的 深刻探索。文章以塞思一家祖孙三代为线索, 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从沉睡到觉醒, 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关键词] 黑人女性; 奴隶制; 主体意识 On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t of Black Femele Characters in Beloved DU Yu- hang (Quanzhou Economy Trade College, Fujian 362000, Quanzhou ) [ Abstract] As the first blackwoman tow 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Toni Morris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n Realism for her effective words and consummate writing techniques.Morrison makes a wider exploration in sub jectivity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 t of black women in her world wide novel Beloved. Based on three generations of Sethe’s family, this paper exhibits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 t of black female’s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from sleeping to awakening and from spontaneity to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black women; slavery;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在美国女性主义出现之初, 美国黑人女作家就开始为深受美国白人和黑人男性 双重压迫的美国黑人女性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 莫里森在5宠儿6中以鬼魂故事的方式阐释了一种美国黑人女性特有的历史观。作为一位女性, 莫里森更多地将女性的独特感受、经历和哥特文学融合在一起, 弱化了传统哥特的超自然因素, 强调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 幽灵0并非非人的神秘力量也非家族的罪恶史, 而是来自现实生活中, 源于性别角色的禁锢性规定以及以性别为导向的女性空间的束缚。身为黑人女性, 莫里森具有极其深邃的洞察力, 拥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 她能够进入那些非黑人和非女性所不能进入的情感领域。在5宠儿6中, 她深刻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探索了作为自我意识怎样从觉醒到回归再到重建, 鼓励黑人女性从白人主流文化价 值观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弘扬黑人女性的传统美德以实现黑人女性心灵世界重 构的伟大目标。父权社会中, 妇女通常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 被认为低人一等。黑人妇女不仅因为性别而被侮辱, 还因为肤色而被否认。在奴隶制度下, 黑人女性被剥夺了作为女儿、姐妹、妻子或母亲的身份, 受到社会的严重歧视。因为肤色和性别, 她们受到残酷压迫, 如, 小说中对塞思的定罪是盗窃罪) ) ) 把自己和子女从奴隶主那里偷盗出来。在这段情节描写中, 莫里森把塞思弑婴的行为 ( infantic ide) 变成破坏财产罪, 揭露了黑人被奴隶主当成/ 动物0、/ 财产0这一残酷事实: 奴隶制下的黑人只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 奴隶主有权买卖自己的奴隶, 有权出租他们, 即便打死奴隶也不会作为杀人罪被判刑。Menand women were moved around like checkers Anybody Baby Suggs knew, let alone loved, who hadn’t run off or been hanged, got rented out, loaned out, bought up, brought back, stored up, mortgaged, won, stolen or seized1 (Morrison 23) 然而, 性别和肤色的双重压迫并没有压倒黑人妇女, 她们关注自身地位, 她们中的许多人为建立平等身份进行了不懈斗争, 小说中塞丝通过弑婴这种极端的方 式来维护她作为母亲的身份; 贝比# 萨格斯通过/ 林中空地0传教来确立其自由人的身份; 丹芙通过逐渐成熟和走向独立来确立其全方位的身份。她们多劫的命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其代表作《飘》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这一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斯佳丽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飘》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本文将从爱情、生活和事业两方面分析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斯嘉丽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女性主义思想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少女时期的斯嘉丽与阿希利的爱情;二是与查尔斯的第一次婚姻;三是与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四是与男主角瑞德的第三次婚姻。 关键词:女性主义;《飘》;斯嘉丽;女性 Unscramble of the femin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 Abstract: Margaret mitchell's famous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modeled the visualize of Scarlett is widely known by every barber.The reason that Scarlett's enchantment became enduring,is the outher's successfully modeled of character nature. Key Words: feminism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femininity

目录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1 (一)少女时期的斯嘉丽 1 (二)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 4 (三)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 4 (四)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 4 二、战后事业的崛起 6 三、战后新生活14 参考文献19 后记20 参考文献18 后记20 女性主义由来已久,它的的理论更是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女性文学也随之蓬勃发展。"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宜昌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的各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2] 出版于1936年的玛格丽特.米歇尔的成名作《飘》正是适应了这一潮流。作者以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为原型,"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3](13),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种植园为背景,描写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小说中虽有对战争恢弘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而其中最吸引人心的莫过于斯嘉丽和瑞德之间马拉松式的爱情。女作家始终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南方种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

摘要:《傲慢与偏见)申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是通过人物关系揭示出来的。从她与达西和韦翰等男性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他者到认知自我的过程;从她与几位女性人物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自我到批判社会的过程。这样的女性主体意识不仅有文学意义还有现实的枉会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认知他者;认知自我 The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bstract:The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s disclosed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racters、From the analysis of h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le characters Darcy and Wickham,it is shown that her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 evolves from knowing others to knowing oneself.Her conscious.mess of female Subject,however,through her relationship with some other female characters,evolves from knowing oneself to criticizing society.Such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 not only has literary significance but also realistic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Knowing others;Knowing oneself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举世公认的名著。小说故事结构主要围绕班纳特一家五个女儿出嫁的一系列事件展开,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这五个女儿中,最出彩的当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了,因为“与姊妹们比,她最聪明活泼.大方;与势利眼的宾格莱小姐比,她有人格的尊严、精神的优越:在她所处的那个充满了愚人的世界中,她是唯一…有理性的人?,所以,作者奥斯丁本人也说:“我承认,她是出现在文学中的最可爱的人物,谁要足不喜欢她,我可不答应。但是,任作家创作了这郜名作的两百多年后,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想活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再来反观这个文学长廊中的生动形象,我们喜爱小说中伊丽莎白的理由可能会更加充分,因为她是一个具有非常独立的主体意识的女性人物。因此,本文将通过讨论伊丽莎自与小说巾其他人物的关系来揭示她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 一、小说的时代背景 在理解伊丽莎自的女性主体意识之前,应先了解奥斯丁故事的时代背景。奥斯丁生活任l 8世纪末和l 9世纪初,其时英国社会正从一个资本主义前期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渡时期,在一个资产阶级新兴力量还远未发达起来而仍然在封建旧势力严控之下的英国农村地区,我们可以想见,妇女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简单地讲,男性与女性征当时还是形成t客两极胸结构关系,即男性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女性具有绝对的统治权,男女根本不平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上,女性没有地位。如在小说中,班纳特一家是当地的大户,其地产能给他们带来两千镑的年收入。但是,根据遗嘱..h的附加条款,这份产业必须传承给男性继承人。这非常生动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当时的女性要么在家里靠着父亲的财产生活,要么就嫁给别人,靠着丈夫的财产生活。因为当时的制度就剥夺了女性对财产的控制权。其次,在婚姻问题上,女性也面临着不平等。由于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女性在婚后只有依靠丈夫生活,这就使得当时人们在婚姻观上体现出被迫依附男性的客观结果。所以,“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没有财产而受过教育的妇女,除了结婚,简直就没有别的出路”。这就逼迫班纳特夫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有钱人。 再次,在社会地位上,女性也自然处于劣势。当时的女性没有]:作,被家庭和男人养在家里。所以,这利·几乎还是封建式的两性关系注定了女性作为客体被作为主体的男性所操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傲慢与偏见中鹤立鸡群的女主人公伊丽莎自的女性主体意识显得尤为可贵。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意识到自己不是从属于男性的客体,而是与男性平等的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2003年12月学术交流Dec.,2003 总第117期第1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17No.12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修树新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 表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阐发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她们的理论、观点体现 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两大任务———寻找、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考察并 消除文学作品中有关黑人女性气质和黑人女性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刻板模式。 [关键词]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12-0165-0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异军突起,成为评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和英美派、法国派并驾齐驱。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有着必然的历史原因。首先,黑人妇女遭受着双重压迫,即来自白人世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世界的男性压迫。出于这种特殊体验而写出的黑人文学作品必然和白人女性及男性的作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次,在男权中心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一直被忽视、曲解或视为异端。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女性形象在评论中仍被歪曲、排斥;甚至到了70年

代末期,各类版本的文选选集要么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闭口不谈,要么就对像佐拉?尼尔?赫斯顿(Z ora Neale Hur2 ston这样的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先驱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即使大多数当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黑人女性作品的关注也不够。“由于黑人女批评家和作家意识到白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男性都在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标准而视黑人妇女的经验为异端,这就促成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诞 生。”[1](P3561974年在美国文学界发生了两大标志性的事件。一是《黑人世界》(Black W orld特刊上发表了朱恩?乔丹(June Jor2 dan和玛丽?海伦?华盛顿(Mary Helen Washington的文章,封面登有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照片;另一件是爱丽斯? 沃克(Alice Walker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In Search of Our M other s’G ardens在MS杂志上的发表。这两件事为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蓬勃发展拉开了序幕。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系统地研究并阐述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萌芽》(T oward 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开篇便指出,没有一个黑人女权主义批评角度,黑人女性作品不但会被误读,长此以往,这些作品终将被毁掉。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方法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前提:在黑人女性作品中,性政治以及种族、阶级的政治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其次,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应致力于探求黑人女性作品没有体现的与黑人女性身份未曾感受到的性与种族的政治。再次,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必须承认黑人妇女悠长的历史,还应旨在发掘黑人女作家的“不同”。史密斯强调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立足点应是“自治”但不是“隔离”;应该是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对话和结合。她通过对大量的黑人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她们在文本、主题、意象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白人、男性作家的共性, [收稿日期]2003-09-17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资助项目(2003088 [作者简介]修树新(1969-,女,吉林德惠人,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妇女研究中心成员,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述评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述评 李秀清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青岛266071)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英语feminism,泛指欧美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在当代美国,女性主义有不少学派,比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派女性主义等,这些女性主义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多局限于表达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妇女反对性别歧视的主张和策略,没有把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纳入研究范畴,导致了黑人女性主义者的不满和批评。 一、美国黑人女性主义与主流女性主义的分野 美国的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及女性主义思潮改变了人们对于性别的传统认识。根据女性主义理论,性别(gender)是社会建构的,而不是生理的性(sex)。社会性别思想的鼻祖当推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她研究并发现虽然不同的社会群体为不同性别分配不同的任务、责任与权利,但是在不同文化中同一性别承担的任务有很大差异,绝非男主外、女主内之简单区别,但相同点是在不同的文化中,男性所从事的事务被赋予更高的社会地位及认可。肇始于19世纪,西方妇女权利先驱者们以追求妇女的社会权利为目标推行妇女运动,及至20世纪初期,这场运动以西方社会关于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等法案的通过而取得了标志性胜利。然而,这些方案的通过并没有能够保障妇女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独立,因而没有彻底解决妇女问题。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坚持以社会性别为中心角度,将历史上被压抑的妇女的声音、被埋藏的妇女的历史、被忽视的妇女所关心的问题,由边缘推向中心。然而,在此过程中,女性主义者并没有把种族问题对妇女的影响提上批评日程,如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只关注到了女性主义的世界性和普遍性,忽略了种族主义等因素对妇女的影响。“这些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站在女性主义权威的角度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1]少数族裔女性主义者认识到性别并不是对人类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的唯一因素,不同种族的妇女之间的种族、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了妇女问题的多样性。黑人女性因为面临种族、性别、阶级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与白人中产阶级妇女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异。这些是主流的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所没有能够处理的。20世纪7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的观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传播,但同时也遭遇到来自少数族裔女性主义者,尤其是黑人女性主义者的挑战。黑人女性主义者虽然对 白人女性主义者所代表的主流女性主义的观念有总体的认同,但当时“女性”一词通常暗指白人女性,而男性通常指黑人、土著美国人和拉美裔人,黑人女性及其他少数族群中的女性比白人女性遭到更加边缘化的命运。在这种背景下,黑人女性主义以挖掘被埋没的黑人女性的作品、建立有别于白人女性主义的批评等方式探寻黑人妇女的问题,争取黑人妇女的权利。 二、黑人女性主义的萌芽 除了积极投身于妇女运动等政治斗争,黑人女性主义的重要策略之一,如同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一样,是着力挖掘被埋没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将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潮追溯到19世纪。19世纪对于黑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波折又孕育着希望的时代。当时奴隶制尚未废除,1790年美国国会针对新教徒和宾夕法尼亚社团敦促国会废除奴隶制的请愿组织了辩论,这场辩论虽以国会在1808年以前对奴隶制不采取行动而告终,但点燃了争取自由、平等、正义的激情。同黑人男性一样,黑人女性对于物质生活、社会和政治权利的不满、抗议与抵制帮助她们取得了很大成绩。意识觉醒的诗人、小说家如玛利亚·斯图亚特(Maria Stewart)、索杰纳·特鲁斯(Sojourner Truth)、弗兰西斯·哈珀(Frances Harper),教育家如安娜·朱丽娅·库伯(Anna Julia Cooper)等表明立场,强调种族、性别、阶级的互联性。玛利亚·斯图亚特的政治小品文触及教育权、经济权、法律平等、政治参与、社会正义、非裔美国人所遭受的成见、女性所遭受的社会制约等广泛的内容。有着超凡演讲口才的索杰纳·特鲁斯以其激动人心的演讲如“难道我不是女人吗?”(1851)和“当女人得到她的权利,男人才正确”(1867)提出了至今仍具震撼力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谁应该作为进入“女性”的类别?种族与阶级如何影响性别?这些勇敢的黑人女性在妇女地位式微、大环境不利的19世纪在边缘下抗争,发出超越时代的强音,标志着黑人女性主义的萌芽。 三、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 进入20世纪,自由、平等的呼声更加高涨,一批黑人男作家运用黑人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进行创作,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和理查德·赖德(Richard Wright)等描写了黑人的苦难经历、社会觉悟和民族自尊,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同时代的黑人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创作丰厚,她以一位女性的笔触和独特 收稿日期:2011-04-09 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10WD19) 作者简介:李秀清(1965—),女,山东潍坊人,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 · ·15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08历21 08022039 曹忆鸣 浅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摘要:第二次美国妇女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社会运动,其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对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60年代;美国;女权;解放运动 Abstract: the second American women's movement began in the 1960 s,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biggest impact on social movement, which includes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many aspects to the individual, and all aspects of public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60s; the United States; feminist; liberation movement 目录 一、工业化对美国妇女运动的促进 (3) 二.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生 (4) 三、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5) 四、20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6) 五、总结 (7)

一、工业化对美国妇女运动的促进 美国的工业化开始于19 世纪初,起飞于内战之后,蓬勃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工业化的进行加快了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美国妇女的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都得到了重大改变。这些变化都促使她们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工业化为美国妇女解放提供了机遇,使得妇女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得以提高,这又大大提高了妇女的自我意识,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化带来的家庭模式和家庭功能的变化使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妇女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工业化带来的个人独立性的增强以及核心家庭的出现,使妇女的择偶成为一种个体性的行为,爱情和个人喜好代替家庭背景和经济能力成为择偶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独立,使女性改变了婚姻是生存需要的观点,纷纷推迟结婚年龄。随着核心家庭的出现,美国家庭拥有的孩子已经由殖民地时代的7-8 人降至1900 年的平均3.56 人。这期间的人口增长还包括1200 万移民的涌入,这就更加说明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第二,妇女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使妇女的家庭权利增强。妇女经济独立性的提高使妇女摆脱了对男性经济的依赖,有的甚至要养家糊口,这样妇女家庭生活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家庭权利得到了提升。第三,工业化形成了新的家庭生活观。这一家庭生活观最早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中形成,随后被全社会所认同。由于这一时期城市中产阶级对儿童童年的重视,使母亲在养育孩子上花费更多的精力。由于家庭和工作严重分离,家庭被作为远离外部竞争压力的避风港湾。而妇女被期望集中精力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不再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丈夫和妻子各司其职,妻子主要负责料理家务和抚养孩子,而丈夫则外出工作挣钱养家。这一家庭生活观念到现在还在制约着人们对妇女角色的理解,阻碍了女性在家庭之外对事业的追求,并影响至今。工业化为美国妇女解放提供了机遇,使得妇女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得以提高,这又大大提高了妇女的自我意识,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生 1、民权运动的催化 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是由影响巨大的民权运动发展而来的。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斗争史上一页辉煌的篇章。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南部黑人就开始全面反抗白人的种族歧视,要求废除种族隔离,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经过持续的斗争,1964、1965年美国颁布民权法案,宣布消除劳动场所的种族隔离,保护黑人的投票权。此后,种族平等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在民权运动中,黑人妇女堪称是"运动的脊梁",在"追求尊严的斗争中处在风口浪尖上"。①20世纪美国黑人争取公民权利的则成为当代妇女运动的催化剂②。一个受到社会歧视的种族奋起反抗,发出"平等、自由、民主、正义"的呼喊,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年轻女性。 2、妇女解放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首先,理想、期待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是推动美国年轻女性走上社会运动道路的一个重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 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授课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王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教学重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学生情况】高三理科班学生,文学素养不高,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做题的主要问题是“生搬硬套,捕风捉影”。 【教法和学法】: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到陌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把握规律。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领悟考点 (一)、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 分类: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品读技巧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诗人形象。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驿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摇曳烛火之下,遥想着家中亲人大约也正在灯下念叨着远行的自己。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①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钓鱼翁形象。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渔翁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虽然孤独,却又在严酷环境的烘托下显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清高、傲然。③这个被美化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三)、答题技巧 常见设问: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黑人女性的反抗

黑人女性的反抗 摘要:电影《紫色》主要讲述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黑人女性,其中以茜莉、索菲亚、夏戈三个女性为代表反抗的一生。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女性只有反抗了,虽然力量微小,也会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若不反抗,只有过更加悲惨的日子。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电影《紫色》;黑人女性 《紫色》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一部优秀力作。其以通过描写三个黑人女性的成长觉醒过程,来表现对男权和种族的批判。获得1983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以紫色命名,透出淡淡的忧伤。这部电影是1985年斯皮尔伯格根据这部小说《紫色》改编的,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虽没有获奖,但足以堪称电影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三个黑人女性茜莉,索菲亚,夏戈反抗的一生。 这部电影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的生活进行了长卷式的书写,时空穿越了四十余年。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女性奋斗的历史。据记载:“美国妇女从一开始就比她的欧洲姐妹更为解放。19世纪初,女人不得不和男人一起参加艰苦的拓荒劳动。他们并肩奋斗,她们的人数比男人少得多,这使她们受重视。但逐渐的,她们的地位和旧世界的女人相差无几,她们在家中大权在握,但社会控制权仍掌握在男性手中……以后的进展非常缓慢,但在经济上,女人取得了比欧洲更大的成就。1900年,美国就有500万妇女参加工作,其中很多人从事商业和其他需要学问的职业。他们当中有女律师、医生和教授,还有3373人当了女牧师。”①但这是对于美国的白人女性来说的,美国的种族歧视让黑人女性得不到解放。家庭中受压迫,政治上受迫害,是奴隶的奴隶。为此,黑人女性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反抗。 一、隐忍的茜莉 茜莉是一个黑人,长得奇丑无比。是有著名黑人女星比乌·哥德堡扮演的。乌·哥德堡在众多女星中是很丑的,有她扮演茜莉,从视觉上我们可以直观的体会到茜莉的外表丑陋。茜莉14岁时生下养父的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然后被养父像处理商品一样卖给阿伯特。阿伯特是一个剽悍的中年黑人,他的妻子去世了,留下三个孩子。他经常打茜莉,三个继子也经常捉弄茜莉。唯一爱茜莉的是妹妹娜提,也被阿伯特赶走,并私藏了娜提给茜莉所有的信。茜莉过着悲惨的日子,但最初,茜莉对阿伯特是抱有幻想的,阿伯特因急着要去见自己的梦中情人夏戈,手忙脚乱找不到合适的衣服,茜莉会在合适的时间及时准确的递上他所要的一切。另外对他百依百顺,照顾周全。 即便如此,阿伯特还是不把茜莉当做一个人看待。直到茜莉认识了歌手夏戈,茜莉在夏戈的教导下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由独立。

美国黑人批评文学概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它引入了性别、种族、阶级等共时性话语,并借鉴其它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特色,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不仅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 也是美国文学批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种族;阶级 (一) 女性主义运动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发展、成熟的过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薄迦丘、乔叟等人文主义者已开始呼吁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平等”。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利》的论著。19世纪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20世纪初开始了更积极争取男女平等和选举权的运动,被称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声音。以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为先声,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大大深化了女性主义思想,这对以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次浪潮”,主要以反对男性在家庭的统治为核心,强调男女平等,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实现经济独立。这个时期的女性运动主要是争取白人妇女的权利,白人女性主义者成为所有女性的代言人,她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点普适化,而忽略了黑人女性和其它第三世界女性的差异性。莫汉蒂在《在西方注视下: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与殖民话语》一书中指出,西方女性主义者在提到“妇女”这个范畴时,不约而同的把它看作一个先验的、统一的、有一致利益和欲望的整体,而有意忽略它内部包含阶级、种族、文化等差异。美国的白人妇女很难将黑人妇女视为平等的姐妹,甚至很难视她们为女人,这就导致了白人女权主义者不可能真正站在黑人妇女的立场上为她们谋求福利。 20世纪60、70年代正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潮,它强调黑人的团结,旨在唤起黑人大众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最终解放黑人种族,但事实上它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黑人男性,忽略了存在于种族内部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忽视了黑人妇女的存在和要求。在这两次运动中,“黑人”成了黑人男性的代名词,而“妇女”一词则成为白人妇女的专利,“所有的女性都是白人,所有的黑人都是男性” 黑人女性地位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状态。 早在19世纪30、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就开始了争取女性权利的斗争。主要代表有;

电影立春人物原型

电影立春人物原型 【篇一:立春人物分析】 《立春》人物分析 《立春》人物分析2008-04-30 07:41看完《立春》有点欲罢不能,如果我也算作一个王彩玲,那《立春》就是一个久违的观众,一个 真正读懂自己内心的观众。尽管这可能只是我强加在这部电影上的 主观想法,或许只是因为我希望它成为这样,所以擅自设定它成为 理解自己的一个角色,被扭曲的理解,但是无论如何,我还是太喜 欢了,甚至真的希望就是自己想的那样去理解这个片子。 《立春》里面每一个人物真的都是很重要 的,王彩玲是主线,而和其他人就像一面镜子,让王彩玲审视自己 和这个社会,和他们的邂逅,让王彩玲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 道路。 王彩玲:故事主要人物,如同她自称“我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悬案”,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她是每一个人心中放弃的那个梦,被这个社会 所扼杀的灵魂。 黄四保:和他的遭遇,让王彩玲动的了爱情的可遇,而不可求。黄 四保十多年来唯一在艺术上和她达到一致并且值得依赖的对象。可惜,黄四保并不爱她。在“强奸”黄四保之后,她懂得了强求来的爱 情是 多么苦涩和叫人空虚。最后她放弃了黄四保,差点也放弃了自己的 生命。然而当她醒悟之后,她懂得了爱情的真和美,并怀有这样的 态度,坚守着爱情的纯洁和崇高,过完了之后的人生。当多年之后,黄四保惊人的改变在街上和王彩玲再次相遇时,王彩玲已认不出这 个堕落与这个世界的青年,只在墨镜下模糊的轮廓中依稀看到当年 的影子,而这个时候这种惊人的巨变已不是她爱的当年的黄四保。 或许她也认出来了,但是在这种改变的背后,她已失去了当年对黄 四保的爱,对于他“叛逃”与自己理想的改变,已不再让王彩玲心动。于是她们形同陌路,王彩玲没有改变当年的情谊,变的是黄四保。 相反,和黄四保的遭遇,让王彩玲更懂得爱情的宝贵和真实价值。 周瑜:一个作践王彩玲爱情的人。“就和我过吧。”当周瑜甩出这样 随便轻佻的求爱是,王彩玲彻底对这个男人绝望了,和周瑜的遭遇,让王彩玲更加坚定情肯“尝一口美桃,也不咬烂李一框”,她明白爱

_飘_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 l 5N o 2 Jun.2005 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76-05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荆兴梅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7) 摘 要: 飘在叙事策略上沿袭的是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上却超越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立场。评论界对其女主人公斯佳丽持有两种评价,即!女魔形象?和!女英雄形象?。 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斯佳丽从!真女性?跃身变为!新女性?是战争和工业化的产物,她最后遭受的悲剧性结局是她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生存现实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代性;女性主义;真女性;新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真正的女性文学开始于19世纪,而女性主义文学及理论的蓬勃发展则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一场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 !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男女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1] 出版于1936年的 飘生逢其时地适应了这一潮流。以时间为脉络,这部作品仿佛是远古时代神话故事的一个现代翻版,它娓娓道来的是在巨大的历史变故之际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相应演变。它没有用乔伊斯、伍尔夫等现代派大师所青睐的意识流技巧,没有用斯泰因的立体主义小说创作模式,而是循规蹈矩地描摹扣人心弦的场景,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铺呈深邃悠远的感情。一句话,它没有跳出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勇敢地与残酷命运激战的西方现实主义窠臼,在叙事策略上并未给读者带来多少新颖感。然而在内容上它却对西方的文学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立场。如果说 简#爱表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觉醒用婚外恋的故事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那么 飘就是女权主义旗帜肆意的飘摇。 1927年初,米契尔开始执笔创作 飘,同一时间在另外一个国度里,英国现代派大师伍尔夫不仅把她的意识流小说经营得炉火纯青,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把女性主义理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曾当过四年优秀记者的米契尔如果说不关注国内外文化政治发展的态势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她在小说中极力张扬女权意识也就毫不奇怪。斯佳丽的原形是作者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她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同样作为战时新娘从富裕的种植园嫁到了亚特兰大。!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2](P13)作者的母亲也是亚特兰大社会的女性精英,她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带领女儿参加各种女权运动集会,并且还经常作慷慨激昂的演讲。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米契尔,塑造出斯佳丽那样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真是水到渠成般自然。 飘出版之时正值美国政治经济大萧条,罗 收稿日期:2004-12-16 作者简介:荆兴梅(1969-),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师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