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几何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

建模的思想;

2、教学用具: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古典概型的概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转盘游戏和数字游戏、猜想相应的概率

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例题的教学,明确几何概型的计算步骤

五、教学情境设计:

问题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复习巩固谁能叙述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

吗?

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

师: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回忆,对学生活

动进行评价。

生:回忆、概括。

问题情境1.小红和小黄玩转盘游戏,猜

想在四种情况下,小红获胜的

概率是多少?

2.在区间[0,1] 内随意说一个

数,它大于0.5的概率是多大?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

几何概型的特点及计

算公式。

师: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猜想,得

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

算公式。

生:观察、思考、猜

想。

建构数学1.几何概型的概型、特点及概

率公式

2.你能说说几何概型与古典概

型的区别吗?

分析、比较,更加深对

几何概型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比较两

种概型的区别,明确

几何概型要求的基本

事件有无限多个,明

确几何概型的计算公

式。

生:思考,比较,理

解。

数学运用数学运用1.形成性练习:

(1)某人忘记了电话号码的最

后一个数字,随意拨号,求拨

号一次就接通电话的概率?

(2)取一根长度为3米绳子,

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剪得

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

(3)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

机撒一粒豆子,求这粒豆子落

在正方形内切圆内的概率?

(4)一海豚在水池中自由玩

耍,水池长40 m,宽30 m,高

20m,求此海豚离池底和池壁均

不小于2 m的概率。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更加深对几古典概型

和何概型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从基本

事件的情况入手,明

确几何概型的特点。

生:思考,比较,理

解。

2.例题:小张午觉醒来,发觉表

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

通过例题明确几何概

型概率的求法及体会

建模的思想,并感受生

师:引导学生把问题

抽象为与长度、面积

有关的几何概型问

练习和小结

报时(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

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变式1.小张对完表后准备去书

店买几本数学资料,他家楼下

就是6路公交车站点,6路公交

车每隔5分钟有一辆到达(假

设每辆汽车可以带走车站上的

所有乘客),小张到达站点的时

刻是任意的,求他候车时间不

超过3分钟的概率?

变式2.在6路公交车行进前方

有一个红绿灯路口,红灯亮的

时间为30秒,黄灯亮的时间为

5秒,绿灯亮的时间为40秒(没

有两灯同时亮),当6路公交车

达到路口时,小张看见下列三

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

(1)红灯;(2)黄灯;(3)

不是红灯。

活中的概率问题。题,并明确求解步骤。

3.巩固性练习

(1)取一根长度为30厘米绳

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

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0厘米

的概率;

(1`)取一根长度为30厘米绳

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剪得两段中有一段长小于10厘米的概率;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求这粒豆子落在正方形内切圆内的概率?(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求这粒豆子落在正方形内点A的概率?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求这粒豆子落在正方形内除点A的位置的在练习中设置与长度、

面积、体积有关的几何

概型的概率求法,并总

结概率为0的事件不

一定是不可能事件,概

率为1的事件也不一

定是必然事件。

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练

习,教师进行点评。

生:思考完成练习。

概率?

(3)一海豚在水池中自由玩耍,水池长40 m,宽30 m,高20m,求此海豚离池底和池壁均不小于2 m的概率。

回顾小结1.小结:

2.作业:一页题篇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

步明确几何概型特点、

计算公式及建模的思

想。

师:引导学生进行小

结,明确几何概型主

要用于解决与长度、

面积、体积有关的题

目,体会核心思想是

建模。

生:小结并记忆几何

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六、板书设计:

3.3.1 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的概念:。。。。。。。。。。。。。。。。。。。。。。。。。。。。。。。。。。。。。。。。。。。。。。。。。。。。。。。。。。。。。。。。。。。。。。。。。。。。。。。。。。。。。。。。。。。。。。。。。。。。。。。。。。。。。。。2.概率公式:。。。。。。。。。。。。。。。。。。。。。。。。。。。。。。。。。。。。例1 。。。。。。。。。。。。。。。。。。。。。。。。。。。。。。。。。。。。。。。。。。。。。。。。。。。。。。。。。。。。。。。。。。。。。。。。。变式1:。。。。。。。。。。。。。。。。。。。。。。。。。。。。。。。。。。

变式2:。。。。。。。。。。。。。。。。。。。。。。。。。。。。

七、教学反思:

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我认为增加几何概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使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更完备,即概率的统计学定义、古典定义、几何定义;二是几何概型在这里只是要求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学生可以接受;三是因为在今后的应用中能体现建模的思想。

我认为作为新增内容,几何概型在高考中必然要有所体现,但是大纲要求仅为了解、以及会简单的应用,所以会在填空或选择题中出现。而向这样的条件不清晰,甚至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几何概型,需要讨论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出现。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设计者:福建龙岩二中郭小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部分第3.3节的内容.几何概型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收尾篇,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继古典概型之后学习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对它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研究,是古典概型的拓广,将古典概型试验结果有限个拓广到无限个;课本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初步学会了用古典概型公式解决概率题,大多数学生对于概率的学习以及概率试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会把一些问题模型化.但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三.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归纳出几何概型公式,运用实物、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 →→→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会计算简单的几何概型事件,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

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 【引言】【情景】创设情境:“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新闻素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3.3.1 几何概型济宁市实验中学陈秀伟

【课题】 3.3.1 几何概型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授课教师】陈秀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之后,引入的另一类等可能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几何概型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需要特别重视,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用公式求解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与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如何将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 【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师采用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 ↓ 探究生成 ↓ 形成概念 ↓ 巩固深化 ↓ 课堂梳理 ↓ 布置作业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3.3.1 几何概型 经典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内容:几何概型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教材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几何概型”这一章节内容是在安排“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本中增加的,这是与以往教材安排上的最大的不同之处。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本章主要学概率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应适当,难度要控制,同时要接近生活,基本应以贴近生活的例题与习题为主。 二、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 公式: ,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型。 (2)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造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 (2)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链”的探究,运用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的方法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试验,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高中化学_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前两分钟,学生板书】课前预习区“海水提镁流程图” 【展示图片】首先,我们看一幅图片 【引入】这颗蓝色星球是地球,地球呈现蓝色是由于70%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说明,海水除了含有氢、氧元素外,一定还含有其它元素,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110多种元素大部分能从海水中找到,海水中有如此丰富的元素资源,人类怎样提取、利用呢? 【板书】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 【指导阅读】阅读P95-P97第一部分:海水——化学元素宝库,完成学案问题组一的讨论【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根据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Li,I,U用途广泛【设问】常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为氯化钠,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氯化钠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的生理功能 【指导阅读】阅读P97 ,了解氯碱工业,完成问题组二的讨论 【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氯碱工业原料、原理、产品 【过渡】海水蒸发不仅得到食盐,还得到副产品苦卤,由于水分蒸发,苦卤中的元素得到富集,有很多经济价值很高,镁就是其中一种。 【设问】海水中镁的含量一般为1.28g/L,属常量元素。我们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出发,来探究一下镁的性质每一组同学都有一瓶镁,现在进行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探究,回答】1、镁的物理性质 【预测】镁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探究】探究镁的化学性质,完成实验报告 取一段镁条,观察它的颜色。用砂纸把表面的氧化膜擦净,观察金属镁的颜色和光泽。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燃后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或少量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下表

人教A版必修三 3.3.1 几何概型 教案 (1)

课 题:3.3.1 几何概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培养学生从有限向无限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 等可能性的判断与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对于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相应的概率应如何求呢? 2、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几何概型.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1)随意抛掷一枚均匀硬币两次,求两次出现相同面的概率? (2)试验1.取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问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 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 cm,靶心直径为12.2 cm.运动员在70 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问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 (3)问题(1)(2)中的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两事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几何概型?它有什么特点? (5)如何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有什么样的公式? (6)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把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概括. 讨论结果:(1)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分别记作(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相等,P (正,正)=P (正,反)=P (反,正)=P (反,反)=1/4.两次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优质教案

§3.3 几何概型 §3.3.1 几何概型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的例子. 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利用几何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值在一个区间的随机数,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比如[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是服从[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 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3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结果的精度会越来越高. 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 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 均匀分布是一种常用的连续型分布,它来源于几何概型.由于没有讲随机变量的定义,教科书中均匀分布的定义仅是描述性的,不是严格的数学定义,要求学生体会如果X落到[0,1]区间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 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 能力。 4、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是氯离子的检验,三是卤素简介。第一课时安排学习氯气的性质,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对于氯气强氧化性的学习,主要从铜丝、铁丝、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 反应等方面入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瑞士著名化学家舍勒自1773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当时叫做黑锰矿,黑锰矿就是MnO2,舍勒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当时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很快就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简直兴奋到了极点,因为当时人们很少看到有色气体,但很快兴奋变成了厌恶。这种黄绿色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几乎使舍勒窒息,极为难受,受科学家和职业本性的驱使,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它有一魔术般的本领,把鲜艳的花朵或翠绿的叶子放进其中,美丽的色泽很快被褪去了,将蚱蜢放进去蹦达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CI2

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根据引入的资料,讲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装氯气的集气瓶。让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 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 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形成液氯;有毒 [提问]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7图4-15,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请大家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大家经过讨论分析出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我们能否通过化学 实验进行验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Cl2= CuCl2 [提问]请大家分析氯气的活泼性,以及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学生]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可判断出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根据反应中氯 元素有0价降低为-1价,说明氯气表现了氧化性。 [视频]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2Fe+3Cl2= 2FeCl3 [提问]铁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高价的金属氯化物,而不是氯化亚铁,可推断氯气 的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变价

公开课几何概型教案

几何概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几何概率模型中基本事件的确定,几何“度量”的选择;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 三、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 同学们,咱们前面学习了古典概型,现在回顾一下古典概型的特点及求概率的公式 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一)问题引入 (1)若x的取值是区间[1,4]中的整数,任取一个x的值,求“取得值不小于2”的概率。 (古典概型) ~ (2)若x的取值是区间[1,4]中的实数,任取一个x的值,求“取得值不小于2”的概率。 (几何概型) 自主探究 试验1、取一根长度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2、取一个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那么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3、一只蜜蜂在一个棱长为60cm的正方体笼子里飞,那么蜜蜂距笼边大

于10cm的概率有多大 . 试验1试验2试验3提炼概括 一个基本 事件… 取到线段AB上 某一点 豆子落在正方形(2a ×2a)内某一点 取正方体笼子内某 一点 在对应的整个图形上取一点 (随机地) 所有基本 事件形成的集合线段AB(除两端 外) 正方形(2 4a)面 正方体笼子(棱长 60)体积 《 对应的所有点形成一个可度 量的区域D 随机事件 A对应的集合线段CD内切圆(2a π)面 正方体笼子内小正 方体(棱长40)体 积 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 随机事件A发生的 概率?() P A= 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2 2 44 a a ππ == 3 3 408 () 6027 P A()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 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 1、几何概型的概念: ]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所有的试验结果有限个(n个)无限个 ` 每个试验结果的发生 等可能等可能 概率的计算P(A)=m/n 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 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教案 人教版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3.3.1节几何概型。 学情分析: 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 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2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概率的初步知识在初中已经介绍,在选修模块的系列2中还将继续学习概率的其他内容,因此,本章在高中阶段概率的学习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思想、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这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促进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会运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会求简单的几何概型事件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学习运用几何概型的过程,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含义,体验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研究,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识别,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教学难点: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从实际背景中找几何度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2、如何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是氯离子的检验,三是卤素简介。第一课时安排学习氯气的性质,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对于氯气强氧化性的学习,主要从铜丝、铁丝、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方面入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瑞士著名化学家舍勒自1773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当时叫做黑锰矿,黑锰矿就是MnO2,舍勒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当时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很快就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简直兴奋到了极点,因为当时人们很少看到有色气体,但很快兴奋变成了厌恶。这种黄绿色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几乎使舍勒窒息,极为难受,受科学家和职业本性的驱使,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它有一魔术般的本领,把鲜艳的花朵或翠绿的叶子放进其中,美丽的色泽很快被褪去了,将蚱蜢放进去蹦达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CI2 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根据引入的资料,讲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装氯气的集气瓶。让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 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形成液氯;有毒 [提问]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7图4-15,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请大家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大家经过讨论分析出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我们能否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Cl2= CuCl2 [提问]请大家分析氯气的活泼性,以及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学生]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可判断出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根据反应中氯元素有0价降低为-1价,说明氯气表现了氧化性。 [视频]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2Fe+3Cl2= 2FeCl3 [提问]铁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高价的金属氯化物,而不是氯化亚铁,可推断氯气的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为更广泛的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新增加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几何概型》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注重概念的建构和公式的应用,为第二课时的几何概型的应用以及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此外,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也较为困难,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归纳启发式作为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交流,类比联想,归纳化归,总结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通过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科学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 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教学过程: [提问] 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电脑播放引入] 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 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设问题] 请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具有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为什么?并与氧原子的结构及氧气的性质比较,有什么相似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Cl2与金属的反应,并通过氯气与Na、Fe、Cu 的反应归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①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取H2,检验H2的纯度,将燃着H2的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过程: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④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⑤实验结论: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⑥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安全,H2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逐渐伸向瓶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氢气燃烧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吸收HCl气体。(通过课件小结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从钠、铁、铜、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分析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并验证前面推测的氯气化学性质是否正确? 问题2: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启发:金属和非金属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有什么共同点?燃烧是否一定有氧气参加?比较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与铜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其共同特点。 [得出结论]:1、氯气很活泼,具有强的氧化性。 2、燃烧的概念:凡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均可称为燃烧。4、作业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