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

一、晏殊、欧阳修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1、晏殊: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2、欧阳修: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现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

二、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1、范仲淹: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写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2、张先: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张三影”

3、王安石: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三、柳永

1、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二、开拓词境,雅俗纷陈。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艳情词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对

宋词内容境界的一大开拓。他的羁旅行役词,生动展现了“升平”时代一位落魄文土既渴望博取功名又渴望官能享受而二者不可兼得的苦闷心态,

堪称雅俗共赏。精读作品:《雨淋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2、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①、大量创制慢词。柳永是大量填写慢词的第一人。他的慢词多自创新调,柳永在词体、词调方面的开创之功,为宋词开拓了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领域。

②、柳永的词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先说“俗”。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的确比较“俗”。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首先,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其次,在手法上,他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都体现了“雅”的特色。

③、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首先,慢词多用铺叙手法。其次,柳永的慢词多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都直抒胸臆,不加雕饰。柳永大量创制慢词,而且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前期诗文

一、北宋前期诗文

1、王禹偁和白体诗人:王禹偁是宋初文坛最为优秀的作家。白体诗人模仿唐代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互相唱和的近体诗,风格浅切清雅,以王禹偁为代表。

2、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派创作上学习李商隐,以五、七言律为主。诗歌内容多为咏史、咏物或流连光景,形式上讲究对仗、用典和声律。西昆体的出现,是宋初诗人反拨白体,探索新的诗歌审美范型的必然结果,但其自身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二、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1、欧阳修诗文革新的背景及其文学思想

早在宋初,就有柳开、穆修,继承韩柳的道统和文风,有效打击了五代的卑弱浮艳的文风。以石介、孙复为代表反对西昆体,但他的爱好怪异促进了生涩怪僻的太学体的形成。创作上提倡各种风格,推崇简而有法,但反对险怪。提出“穷而后工”的诗歌创作主张。2、诗歌成就

(1)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二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2)欧阳修古文革新的主要理论:①、强调重道尊经②、强调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的关系。③、强调文与道的区别,指出文的相对独立性。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3)《秋声赋》是欧阳修成功改造宋代散文文体的尝试,是宋代散文赋的先导,它部分地吸收了传统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对偶的手法,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改用奇偶相间的散体,使写景、状物,形神兼备,音调铿锵浏亮,抒情意味浓他的散文的这种美学风格,被人誉为“六一风神”。

第三章苏轼

一、苏轼对词的贡献

1、苏轼突破“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从文体方面将词提高到和诗同等的地位,为诗和词的相互渗透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2、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诗。使事用典,改变词的语言特色。

3、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

二、苏轼的文和赋

苏轼宋文创作的高峰。其议论文雄辩滔滔,而又明快畅达。记叙文随意挥洒,姿态横生,自由通脱,平易晓畅。充分表现他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和才情横溢的奇思妙想。《前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但既有赋的铺张扬厉,大笔渲染,又有古文的委婉曲折,自由抒情。可以说是游记,也可以说是哲学论文。它从眼前的水、风、月入手,描写了赤壁月夜的美景,也抒发了作者的怀古伤今之感,又表现了作者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的交锋,月朗风清的画面之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诗歌艺术成就:

首先,他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笔力纵横,无往而不胜,议论滔滔,通达而犀利,在章法结构上,又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其次,苏轼诗想象奇特,比喻新颖,妙趣横生。另外,议论风生、驳辩无碍也是苏轼诗歌的一个特色

四、诗歌的内容

1.针砭社会现实,表达济世之志。2.写景抒怀之作。3.抒发身世之感,展现人生态度。

第四章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

1、理论上,他肯定诗歌的怨刺作用,提倡温柔敦厚。崇尚学问,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大力主张学杜甫,把他作为诗歌审美理想的参照典范。强调创新,创作上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2、创作实践上,他大量使事用典,而又力避陈熟,务求新奇。讲究法度,尤其黄庭坚对诗歌的音律,句法、结构极为讲究。他喜欢作拗律,故意改变律句的平仄,改变诗句的节奏和语序组织,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不平衡不和谐,给人以奇峭倔强的审美感受。意象的构成组合上追求创新。这些都给人以陌生化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当时即被称为“黄庭坚体”“山谷体”。

二、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观念性诗歌创作群体,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由于此派以学杜甫相号召,宋末方回就以杜甫为此派之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诗派之宗,遂有“一祖三宗”之说。

2、陈师道: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他长于苦吟,风格瘦硬,

3、陈与义: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和沉郁、壮阔的风格,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

4、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兼长小令、慢词。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所以一向被看作婉约派的典型标本。就词史上看,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唐、五代词的成就,也接受了宋代前期晏、欧、张先、柳永等人的影响,这不仅成就了他的婉约正宗地位,也在词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5、周邦彦: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是大晟词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以他的创作为“范式”的清真词风,在南宋词坛汇聚成的“雅词”创作潮流。

(1)、词文特点:①、传统题材的回归“柳敧花嚲”的艳词,凄怨愁苦的羁旅词,清疏明快的写景词,富艳精工的咏物词。周邦彦词所涉及的题材,几乎被严格地牢笼在传统的范围之内。②、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规范性追求,这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2)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创体创调,调美律严;结构繁复,章法多变;体物细腻,善于点化。精读作品:《六丑》《兰陵王》《苏幕遮》

第五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1、李清照:“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词学概念。

2、闺情绝调——李清照词的内容特色。

前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抒发因为赵明诚短期的游学、出仕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展现她的个性风采。虽然有一些感伤,但是温婉、清丽、俊朗是她的特点如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因为心境的变化,词的内容和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上,多是抒发家破国亡的凄苦之情,有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寂情怀的描写。风格上具有悲怆凄婉的特色。如《声声慢》这首词。在抒情上还注意到将主观之情和客观之景高度融合。

3、别是一家——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1)她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包括一些小摆设)、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李清照词的语言,十分本色,无论写景、抒情,她都运用白描的手法,风韵天然,不待雕饰。

(3)她还善于使用口语入词,在典雅清丽中又有自然朴质之美。

第六章陆游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一、陆游的诗歌成就:

1、内容:陆游的诗歌最突出的是贯穿始终、如火如荼的爱国激情。闲居时,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隐逸情怀十分突出。爱情诗虽不多,但其哀艳与凄婉,古今罕见。

2、艺术上:以雄浑豪健为主导。善于想象、夸张,善于概括性抒发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情感。赵翼称陆游诗歌的语言是“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又重视锻炼字句,特别工于对偶,

尤其擅长七言诗,其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精读作品:《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二、杨万里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三、范成大弥足珍贵的使金纪行诗。全方位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

第七章辛弃疾

一、辛弃疾对词的贡献:

1、辛词宽广的题材,辛弃疾空前地拓展了词的审美领域,挖掘了词的表现功能。

2、辛词的艺术成就: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的手法移到词中。他还大量引用经、史、子、诗、赋入词,因此他的词词汇丰富,而且生动、形象、幽默,雅俗共赏。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其三,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 一、晏殊、欧阳修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1、晏殊: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2、欧阳修: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现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 二、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1、范仲淹: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写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2、张先: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张三影” 3、王安石: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三、柳永 1、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二、开拓词境,雅俗纷陈。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艳情词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A.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B )。 A.魏晋 B.北朝 C.南朝 D.隋唐 1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C )。 A.反复推敲 B.呕心沥血 C.洛阳纸贵 D.韦编三绝 1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D )。 A.鲍照 B.陆机 C.徐陵 D.庾信 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 A. 《尚书?尧典》 B. 《吕氏春秋?古乐》 C. 《诗大序》 D. 《淮南子?道应训》 2.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 A. 《十五从军征》 B. 《陌上桑》 C. 《孔雀东南飞》 D. 《羽林郎》 3. 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 A. 孟起 B. 孟德 C. 子桓 D. 子建 4.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 左思 B. 刘琨 C. 孙绰 D. 郭璞 5.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 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 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 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 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着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着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着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着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1] 原因分析 文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 四、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

展变化;七、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三古七段就是综合考察了文学本身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并参照社会条件,而得出的结论。以往研究文学史,对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这两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对文学的发展变化作出全面的考察。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实在是不容忽视的。[2] 基本信息 上古期 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公元3世纪以前) 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骈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在这个时期也已出现;就连戏曲的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的。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第四,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才使这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这是一大进步。而士的兴起与活跃,对文学的发展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在讲先秦散文时无法排除《尚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先秦文学大纲 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 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 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 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 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 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 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 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 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 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 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 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 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 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 等; 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 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另外《左传》、《国 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在汉代出现的纬书 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 1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唐宋部分) 一、填空题(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 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文章四友是指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 3.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______和谢灵运以来的______的基础之上。以______、______为代表,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4.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______四类 5.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_。 6.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7.“以文为诗”是_________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 8.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_____”。 9.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 _________。 1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1.长吉体是_______诗所具有的风格。 12.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______。 13.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______、______。 14.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______。 15.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_____。 1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_____。 17.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_____。 18.宋初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 21.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_________。 22.《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23.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_________。 24.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文学史梗概1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集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诗经》中的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个时代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了《九歌》和《九章》,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其中《论语》为语录体,《孟子》为对话体,《庄子》则擅长论辩,而且文学性最强。与之相辉映的,是或记事、或

记言的历史散文,其中《左传》为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为国别体。《战国策》的人物描写十分高明,言辞也铺张犀利,颇具文学价值。秦朝二世而亡,几无文学可言,李斯《谏逐客书》是仅存的散文名篇。 西汉时期,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要,辞赋应运而生,并给予魏晋抒情小赋和唐宋文赋以直接的影响。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乐府民歌着力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与《诗经》一脉相承;它长于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它的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走向成熟,到东汉后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被后人称为“五言之冠冕”。 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既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又堪称传记文学的精品,它所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都对后世散文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版

古文 一、填空题。(1*10) 二、诗歌赏析。(2*9) 三、名词解释。(4*4) 四、简答题。(4*8) 五、论述题。(2*1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西安市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满。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 3.吕天成、王骥德的代表作 吕天成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4.“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5“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8“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9四大说: 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三、名词解释 1.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多歌颂升平,是盛世之文。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其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其诗文内容大多较为贫乏,多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 2.茶陵诗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其诗歌形式典雅工丽,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前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台阁体”的文章,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文学主张具有现实意义。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 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

中国古代文学史1考试试题及答案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辞:又称“楚词”,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题材。刘向辑集屈原、宋玉、东方朔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空泛。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汉赋: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乐府诗:汉武帝时重建乐府,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

1.神话 2.《诗经》的传统影响 3.《春秋》与《左传》比较 4.《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战国策》写作特色 6.汉乐府 7.《孔雀东南飞》 8.汉赋 1.神话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资源。 2.《诗经》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23]。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3.《春秋》与《左传》比较 二者都是鲁国的编年史。《左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即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 比较:①记言 《春秋》记事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记事虽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