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摘要:1996年12月,我国政府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在一定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对待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要非常谨慎。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资本管制资本外逃

Abstract:In December 1996,our government announced to accept No.8 pro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greement and realized the Renminbi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 .The long _term objective of the reform of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to realize the convertibility of 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a double-side sword ,which can both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ment and financial risks in capital market.So it will be cautious for the issue of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Key words:RMB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Capital Restriction,Capital Outflow

一、资本项目及货币自由兑换的内涵

(一)资本项目的内涵

又称狭义的资本项目,分为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前者包括债务减免、移民的转移支付等;后者包括各种无形资产如注册的单位名称、租赁合同等。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如以外国投资企业形式的外国对我国的投资:证券投资,如债券、股票、票据形式的国际投资等;和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及存款等。基金协定第六条第三节中区分了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开放的可兑换,允许成员国运用必要的控制手段来调节资本的转移。资本项目是国际收支项目(也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国际收支项目,是指一国(或地区)以货币形式有系统地记载的在一段时间之内本国(或本地)居民与外国(或外地)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活动的项目。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状况,既是政府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货币、外汇、贸易等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对一国进行实物投资或金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1在1993年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国际收支项目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及准备资产四大类构成。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调整了国际收支项目标准项目,将“资本项目”具体分为了“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此后,国际收支项目就有五大类构成: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净误差与遗漏(Net Error &Omissions)、及准备资产(Reserve Assets)。其中,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劳务所得、经常转移等科目;资本项目包

1杨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四川,成都 2004。

括资本转移与非生产性、非金融性资产(如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取得与处分)等科目;金融项目包括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等科目。但是在习惯上,人们依然用“资本项目”一词来表述“资本与金融项目”。因此,资本项目开放问题的研究重心实际在“金融项目”上。

(二)货币的自由兑换

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是要完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研究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就要先理解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自由兑换最初是指纸币可根据事先确定的比率不受限制地兑换黄金,但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特别是随着浮动汇率制的实行,货币自由兑换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一国货币的使用既不受限制又可自由兑换成其他外国货币。所谓自由兑换,指的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货币自由兑换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指取消对资本流出、流入的汇兑限制,也就是指一国在其参与的国际性资本交易中,保证本国货币的持有者可以自由兑换外国货币,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不加限制。在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为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一致,原来的资本项目改为资本与金融项目,该项目又分为资本项目和金融账户。虽然80年代以来,基金组织一直在鼓励成员国向资本项目自由化努力,但是根据基金协定,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并不是成员国的义务。

二、外国货币自由兑换的经验和启示

(一)西方国家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提出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四项先决条件供成员国参考:一是适当的汇率;二是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三是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无货币供给过多的现象;四是一个能使经济实体既有动力又有能力对市场价格作出反应的环境,二所有大的价格扭曲都已经被消除。最重要的一条是货币改革的同时要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货币兑换开放的过程也是不同的,除个别国家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货币兑换的实践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例如英国在1947年建立经常项目英镑可兑换的尝试,被认为是“头号灾难”或“巨大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前三项先决条件尚未成熟,英国直到1962年才完成了经常项目可兑换。2

战后初期,发达国家中除了美国、加拿大和瑞士采取相对自由的资本项目体制之外,其他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是相当缓慢的。德国是较早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国家,在1958年取消了对资本流出的管制。然而由于国际收支盈余的存在对德国马克产生升值压力,所以对资本流入的管制依然存在。日本在1960年废除对经常项目交易的关之后,开始逐步放松了与进出口相关的资本项目交易的管制。这个时期总体上看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趋势是在强化。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安排下,需要维持名义汇率的稳定,放松资本流动管制难有突破性进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情况有了变化。70年代末,在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出现了显著的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倾向。其中英国在1979年取消了尚存的管制手段,日本在1980年彻底完成了资本项目自由化过程。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减少了德国的国际收支盈余使原来的限制资本流入的压力减小,德国在1981年取消了对资本流入的管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在1983年和1984年取消了对

1张世英:《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和条件——渐进式改革模式》,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资本项目的管制。3从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过程来看,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发达国家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愿望一直很强烈。在国际收支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诸如德国、日本等倾向于对资本流入进行管制,而在国际收支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诸如法国、意大利等则对资本流出进行管制,而对资本流入进行管制的国家通常比对资本流出进行管制的国家完全自由化的时间早一些。二是大多数国家在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都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日本在1964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又用了16年的时间才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丹麦从70年代初期开始放宽资本管制,完全实现兑换则用了15年时间。在正式取消管制措施之前,奥地利80年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在采取开放措施试探市场的反应。这些渐进型国家一般都比较注重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后次序。而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则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方式,即在取消汇兑管制措施或开放经常项目之时或期后不久就宣布资本项目交易可完全兑换。三、发展中国家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及经验总结。

1、阿根廷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阿根廷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历了一个70年代放松管制、80年代恢复管制、90年代迅速放松管制的过程。从70年代中期起,诶推动经济自由化进程,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阿根廷进行了包括金融、外贸、外汇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1975年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安排,使汇率可以经常根据国内外通货膨胀进行调整。1978年阿根廷开始公布比索汇率表安排,提前宣布比索的贬值幅度。1981年,阿根廷存在高估的实际汇率,大量的私人资本外逃、增长的财政赤字、高通货膨胀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以及金融体系和其他部门大量的国内外负债,阿根廷又开始恢复资本管制,引进双重汇率制,对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实行不同的汇率。1991年推出“可兑换计划”,开始了新一轮外汇体制改革1994-1995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冲击了阿根廷的国际收支,短期资本流出大量增加,在货币局制度下,外汇的流出导致本国基础货币紧缩,随之对货币供应量、国内银行体系和经济活动产生影响。1995年,尽管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但由于实行货币局制度,通货膨胀相对稳定,公众的信心很快恢复,到1995年末,衰退达到谷底,并开始慢慢向上攀升,1996-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亚洲金融危机后,阿根廷再次收到冲击。

2、波兰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波兰自1990年政治经济改革伊始,就积极开放资本项目。与政治改革和经济转轨的“休克疗法”不同,波兰的资本项目开始了渐进的、审慎的方式。总的原则是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1990年,波兰允许非居民在波兰买卖本国货币和外汇,以及居民出国换汇;1991年,出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明确允许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回,并提供3年免税的优惠政策;1993年,允许转移政府证券收入;1994年,允许非居民购买国内股票并转移收益;1995年,放开个人资本流动,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1996年1月,除了对一些关系到国家产业政策和政治因素的行业以及不动产投资限制外,允许非居民经证券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国内发行和交易股票,允许居民对外提供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1996年4月,放开商业信贷;1997年,允许居民购买国外长期债券,提高非居民在国内市场发行和交易证券的最高限额,开放居民在经合组织资本市场上的证券操作;1999年1月,除抵押债券外,开放所有居民和非居民的证券市场交易,

2甘国栋:《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可行性研究及政策建议》,北京,2007。

允许非居民为居民提供保证和担保,允许居民在境外进行本外币的兑换等;2000年4月,开放在国外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交易;2002年10月,对经合组织成员国开放所有剩余项目。

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特点首先在于都采取的是典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他们的资本项目自由化一直是这些国家的整体性经济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在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实现之后才开始进行的。

(二)发展中国家货币自由兑换给我国的启示

1、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基础条件相差很大,因此要分别总结这两类国家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4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可兑换,除少数国家外,大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90年代以后较普遍展开,不仅进程缓慢,问题也纷繁复杂,尤其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各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前车之鉴,我们在看到资本项目开放可能带来的利益之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放开对资本项目交易管制是一把双刃剑,不是百利而无一害,资本项目开放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应当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外汇储备情况、金融体系的市场化、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5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以及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已经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

2、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资本流动自由化已是大势所趋,这些为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而资本项目可兑换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使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资本项目开放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资本管制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要谨慎使用,阿根廷20世纪80年代恢复资本管制的经历充分说明,在宏观基本政策面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资本管制会严重影响居民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产生强烈的本币贬值预期,从而造成资本外逃。国际社会一直强调,资本管制只能作为临时性的措施,不能成为延误国内结构性改革的托辞。

3、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货币自由兑换问题并不是被放在首位的,相反,只有做好了相关领域的工作和铺垫,货币自由兑换才有可能实现,此外,要想平稳地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必须做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外贸制度改革、外贸机制建立等相关工作,,否则货币自由兑换有可能使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到近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频发的危机表明,不成熟的资本项目可兑换风险巨大,甚至可能引发全面的政治经济危机。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开放资本项目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较强的综合国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和健全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在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上鼓励“大胆设想,谨慎从事”。

4、资本项目可兑换不必遵循先国内再国外先短期再长期先流入再流出的顺序,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顺序问题,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有多样性的特征,重要的并不是开放的顺序问题,而是是否能预见到开放的风险并能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转轨经济国家实践的差异性进一步表明,即使在体制接近的国家中开放

1朱晶玉:《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探析,吉林,长春,2008。

1金学军: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论人民币自由兑换》,商业文化*财经视点,2008年1月。

资本项目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资本项目可兑换应该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并随着改革的发展适时调整,不可盲目模仿他国,不可盲信他国经验。

5、应当谨慎对待短期资本流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后依然需要对外资机构和流向加以控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一国取消了对资本项目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管制措施,但并不等于放弃了政府的宏观管理。相反,资本流动的外部性依然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改善利用外资的结构,保证资本流动在全局上对一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有利。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就是对短期资本流动缺乏合理调控和引导,而工业化国家也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自由化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6一般而言,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但同时,货币国内可兑换将长期面临货币替代的威胁,使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性受到冲击,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也更容易受到外来冲击。

三、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历史进程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 D.格林沃尔森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对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是:一国的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持有的通货按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在通货完全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即使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时候,也保证持有任何国家通货的任何人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权。7IMF对此也有专门规定,即认为所谓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货币的持有者可以按照市场汇率将该种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任何货币。现代意义上的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任何个人和组织在外汇市场上可以不经发行国统一而进行任意数量的外汇自由兑换的行为。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货币自由兑换不是一步到位的,分为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和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汇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统收统支。1980年4月17日,我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时,根据当时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实际情况,我国采用了基金协定第十四条款的过渡性安排。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取消外汇的计划审批;对中资企业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而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经过三年的实践,1996年11月27日,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致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正式宣布我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第二、三、四款的义务,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货币问题是经济问题的集中反映,货币主权是经济主权的集中体现。8需要注意的是,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并不意味着我国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能实施应急的汇兑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出现特殊情况时(如国际收支严重恶化),只要在履行其国际义务前提下,第8条款成员国也可以重新实行汇兑限制,只是这种对经常性支付和转移实施的限制只能在出现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且只能维持极短的时间。

四、资本项目项下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一)为什么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项下的可自兑换

1肖利秋、周荃:《试论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陈冬梅:《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金融在线,湖北黄石。

3张玉凤:《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6期。

人民币自由兑换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使资金的利用率更高。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以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国内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可以更方便地引进,另一方面,国内闲置资金也能更便利地走出去,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节约了在资本管制条件下所要花费的大量成本。第二,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只有实行自由兑换后才可能在国际范围内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功能。故货币自由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当然,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把双刃剑,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我国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后,就会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性,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中国政府必须放弃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和使用范围管制权,而成为人民币汇率的接受者和非制定者。

(二)资本项目项下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面临的障碍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合理的汇率、价格,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发达的资金市场,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9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在目前的结售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均衡汇率。国家对市场行为主体持有、使用外汇还存在着诸多限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银行间外汇头寸市场被几家大银行所垄断,汇率缺乏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将会导致外汇供求的失衡和外汇市场的混乱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也尚未完全市场化,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

2、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使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隐患依旧存在。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开放资本项目,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也会很快传递到国内,而健康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具有自我减震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金融机构类型单一,垄断型强,金融产品种类稀少,交易量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

(三)、资本项目项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分析

长期以来,经过大幅度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部分条件:1、我国已经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而从国际经验来看,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是货币自由兑换的突破口,遵循由易到难的开放顺序,有利于我们总结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降低风险。2、宏观经济调控趋于完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币值持续稳定3、充足的外汇储备。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抵御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金融动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以上条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宏观微观经济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开放资本项目会给国家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消极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尽快推进宏观经济条件的完善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塑造,如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水平,保证宏观金融秩序的稳定等。只要各种条件能够具备,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1徐静:《对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再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张世英《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和条件》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3月

(2)金学军《论人民币自由兑换》商业文化.财经视点2008年1月

(3)张玉凤《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第6期

(4)陈冬梅《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金融在线.经济理论研究

(5)徐静《对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的再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2期

(6)丁一凡《必须谨慎对待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国际经济评论 2003年

(7)肖利秋、周荃《试论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8)王丽珠《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经济问题 2000年第2期

(9)和萍《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难点与对策》金融市场.农村金融研究 2004年

(10)李涛《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当代经济 2007年第10期(下)

(11)陈德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金融广角

(12)赵冲《关于现阶段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思考》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3)王颖、奚阳《现有条件下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问题》科协论坛 2007年第5期(下)

(14)徐慧玲《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及条件分析》经济师 2005年第11期

(15)姚辉《浅谈人民币自由兑换》经济金融观察 2006年6月

(16)周鹏《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财政金融.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9期

(17)韩蕾《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初步探讨》商场现代化 2009年6月

(18)杨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2004

(19)朱晶玉《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2008

(20)甘国栋《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可行性研究及政策建议》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

【摘要】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关键词】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市场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 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 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但是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三、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摘要:1996年12月,我国政府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在一定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对待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要非常谨慎。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资本管制资本外逃 Abstract:In December 1996,our government announced to accept No.8 pro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greement and realized the Renminbi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 .The long _term objective of the reform of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to realize the convertibility of 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a double-side sword ,which can both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ment and financial risks in capital market.So it will be cautious for the issue of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Key words:RMB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Capital Restriction,Capital Outflow 一、资本项目及货币自由兑换的内涵 (一)资本项目的内涵 又称狭义的资本项目,分为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前者包括债务减免、移民的转移支付等;后者包括各种无形资产如注册的单位名称、租赁合同等。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如以外国投资企业形式的外国对我国的投资:证券投资,如债券、股票、票据形式的国际投资等;和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及存款等。基金协定第六条第三节中区分了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开放的可兑换,允许成员国运用必要的控制手段来调节资本的转移。资本项目是国际收支项目(也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国际收支项目,是指一国(或地区)以货币形式有系统地记载的在一段时间之内本国(或本地)居民与外国(或外地)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活动的项目。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状况,既是政府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货币、外汇、贸易等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对一国进行实物投资或金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1在1993年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国际收支项目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及准备资产四大类构成。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调整了国际收支项目标准项目,将“资本项目”具体分为了“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此后,国际收支项目就有五大类构成: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净误差与遗漏(Net Error &Omissions)、及准备资产(Reserve Assets)。其中,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劳务所得、经常转移等科目;资本项目包 1杨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四川,成都 2004。

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

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从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及其顺利进行所需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条件,然后结合建国后人民币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整理了人民币可完全实现其国际化的时间预期,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国际化;对策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之条件分析 (一) 利弊分析 1.有利影响。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步伐日益加快,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资产为美元。截至20XX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20XX年汇改之时已累积升值约20%,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人民币自由兑换后,的汇率风险就会消失;对国家来说,可以大量减少外币占款,同时也减轻了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另外,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可以给该国带来巨大的铸币税收入。人民币若实现自由兑换,中国在向他国交纳铸币税的同时通过人民币的供给向世界征收铸币税以应对国际收支逆差。 2.不利影响。自由兑换后可能存在的货币替换现象会造成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上的困难从而导致国内外对于人民币的实际需求均无法做到准确预算,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另外,国际资本的投机性流动加速,增加了人民币外部交易风险。同时,特里芬两难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当人民币成为世界性货币那么这种是选择逆差来维持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还是选择顺差来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尴尬境地也将和美元面临的难题一样必须正面待之。 (二)环境分析 1.从外部环境看,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稳定的世界经济。20XX年遭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大环境造成重大损伤,在这种背景下完全放开资本与金融账户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得外部经济风险容易传递至国内。人民币自由兑换不仅方便中国资本向外流动,同时也方便了外国资本向中国流动。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虽然能给许多提供新的机会,却也会使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加大整个系统风险。因此稳定的世界经济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也是保证兑换进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国际化的战略及进程

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为促进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我国能否将人民币 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并通过加快其步伐来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由于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长期性的、结构性的,一旦实施难以逆转,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短期的、反周期的,显然,不能把这两种手段混为一谈。为此,准确把握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 际化的战略及进程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战略的确定 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 项目可兑换之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提上议事日程,并且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也逐渐明晰。 早在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加快金融体制 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纳入五年规划之中,同时也标志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基本明确,即“逐步实现可兑换”。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表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战略的最终确立。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就是“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键就在于“逐步实现”,而“逐步实现”则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采取的是渐进 的模式。 然而,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尤其是短期资本大量无序流动,将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一国的经济和金融 稳定,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总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危机爆发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激化和普遍存在的经济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一些危机爆发国家和地区过早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促成”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战略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所谓“渐进战略模式”,是指在有关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环境基本成熟的条件下,分阶段地逐步放松和解除不同类别的资本管制措施。我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不仅涉及宏观经济层面和微观经济层面,还涉及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最重要的有:拥有有效的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内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宏观金融稳定;健康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市场、良好的法律框架、透明的信息披露;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充足的国际储备;合理的汇率制度;具备良好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较强适应国际市场能力的国内企业、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合适的货币可兑换的顺序;有效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危机救援机制的改革等。简言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基本前提条件为: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 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具备上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渐进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不必等到资本项目实现完全可兑换之 后方可进行,恰恰相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国际化的战略及进程 ■ 王元龙 当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影响 完整版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影响 --12财务ping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可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在资本项目上也可以兑换,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这意味着一国取消对一切外汇收支的管制,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交易,也可以通过资本帐户交易获得,所获外汇既可在外汇市场上出售,也可自行在国内或国外持有;国内外居民也可以将本币换成外币在国内外持有,满足资产需求。 当前人民币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但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仍明显滞后。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升外汇管制效率的迫切需要。当前的金融危机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了良好机会。然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存在着较大的消极影响。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积极影响。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1.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通过放宽甚至取消国际直接投资的限制,优质企业可以通过跨境股权置换、收购等并购与重组活动,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进行多元化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本存量的结构调整。而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自由进入,有利于长期资本的全球优化配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缓解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短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 资本管制的解除会修正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机制,使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减少了资本流动的成本,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进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商品劳务的国际流通,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走出了一大步,也使社会各界对其合理化发展充满了期待,可是由于外汇市场尚未与国际接轨,其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制约。汇率的市场化取决于外汇市场的发展,而外汇市场的发展与货币可兑换是互为条件和基础的,没有广泛的交易主体自由参与的外汇市场是不健全

案例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条件

案例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条 件 所谓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币(外币)购买或兑换外币(本币)。按产生货币兑换需要的国际间经济交易的性质不同,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帐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斩成第八条的二、三、四款中规定,凡是能实现不对经常性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能够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的国家,该国货币就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所指的自由兑换实际上是经常帐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因此,实现了经常帐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称为“第八条款国”。截止1997年底,基金组织184个成员中,已有143个国家和地区是“第八条款国”。 第八条款对会员国在商品贸易方面所实行的限制并未施加约束。此外,基金组织的条款也并不排除强迫居民将外汇收入结售给国家的可能。 所谓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则只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兑换均无限制。达到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的要求比经常账户可兑换难得多,截止1997年底,基金组织全部成员中有128个成员对资本市场交易实行限制,112个成员对货币舒市场交易实行限制,144个成员对直接投资实行限制,此外还有许多成员对一部分或全部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使用歧视性汇率。在实行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含比例甚少。 一国货币实行完全可兑换性,一般来说要经历经常帐户的有条件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加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有条件兑换,以及经常帐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自由兑换这样几个阶段。 一国货币若能实行自由兑换,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一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国应在此前一段时期基本达到充分就业,既无严重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财政赤字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银行体系无巨额不良资产,金融秩序正常。 二是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国内市场机制应比较健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应能充分地、灵敏地反映真实供求状况,不存在扭曲因素。 三是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在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乃至实现之后,政府必须能够娴熟地和自主地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局面变化。 四是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一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从制度上看,要求企业是真正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利益主体,能够对价格变动作出及时反映;从技术上看,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免自由兑换后恶化财政状况和金融体系状况,以及恶化国际收支状况。 五是国际收支均衡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要求消除外汇短缺,即实现外汇收支在趋势上的大体平衡,尤其要消除经常帐户中的外汇短缺,否则实现自由兑换后,可能会出现资本逃避;还要求政府具有充足的国际融资能力或国际储备。否则可能会发生资本逃避现象,出现货币危机。 六是合理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恰当、合理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是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 以上六个方面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便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货币可兑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币可兑换 201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5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经济师考试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经济师考试的重心所在,网校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复习资料,供大家备考学习。 二、货币可兑换 (一)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与类型 货币可兑换是相对于外汇管制而言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是指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来持有。 货币可兑换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是一国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的选择结果。实际上,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同,各国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经济金融条件不一样,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手段限制货币可兑换,致使货币可兑换性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货币可兑换形式。 依据可兑换程度划分,货币可兑换分为完全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完全可兑换是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实现了货币的完全可兑换。 部分可兑换是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国际交易项目下,如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为支付国际货物、服务交易的目的,而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此时并不必对其他项目实行货币可兑换。常见的部分可兑换有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现实中的部分可兑换通常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结合起来即构成货币完全可兑换。 (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成员国如接受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则该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其货币将被视为可兑换货币。第八条主要内容包括:①不得对经常性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②不得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复汇率政策;③成员国对其他国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如对方提出申请并说明这部分货币结存系经常性交易中获得的,则应予购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三十条对经常性交易规定如下:①所有同外贸和其他经常性业务(其中包括服务)以及正常的银行短期信贷业务相关的支付;②应付贷款利息和其他投资净收益的支付;③数额不大的偿还贷款本金的或摊提直接投资折旧的支付;④数额不大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 取消管制是一个过程,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一刀切是行不通的,爵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十四条规定了货币可兑换的过渡性安排,即成员国可以保留加入基金时的各项管制措施,条件成熟时再取消管制实现货币可兑换。实行这种过渡安排的国家被称为第十四条款成员国。由上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而不是完全可兑换。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六条款规定,成员国在必要时可以对国际资本流动施加管制。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及跨境人民币业务知识点(2018年吐血整理)

跨境人民币业务知识点(2018年) 1.境金融机构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其债券发行之日起60个工作日开始在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在规定期限完成发行。(﹝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2.境非金融机构自核准之日起60个工作日须开始启动实质性发债工作。核准文件有效期1年,有效期须完成债券发行。(发改外资〔2012〕116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非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3.境金融机构应当在人民币债券发行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将人民币债券发行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并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申请办理债券资金登记。﹝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4.境非金融机构应当在人民币债券发行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将人民币债券发行情况书面报告我委。(发改外资〔2012〕116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非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5.境金融机构应在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资金到位的30个工作日,将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资金调回境,资金应严格按照募集说明书所披露的用途使用。﹝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6.境金融机构兑付人民币债券本息,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申请。银行应当凭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核发的核准件为境金融机构办理兑付人民币债券本息的对外支付手续。﹝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7.境非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在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由境机构提供担保的,境非金融机构应在其分支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前20个工作日,将发债规模、期限及募集资金用途等材料向我委备案。(发改外资〔2012〕116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非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摘要: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而本币自由兑换则是本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因此,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本文就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利率汇率金融市场 1 前言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货币兑换分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三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可兑换进行了界定,所谓自由兑换,指的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并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可兑换。我国于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成为“第八条款国”,即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但是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人民币仍然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在第八条款中规定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是:第一,各成员国(或地区)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定;第二,不准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多种汇率措施;第三,任何一个成员均有义务赎回其他成员国持有的经常项目下本国货币的结存,即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求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项目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 2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可加快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步伐。理由如下:一、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控机制日益健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源源不断地为金融业提供巨额资本。二、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并且我国已经于1996年12月1日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我国拥有世界前三内的外汇储备。四、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对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条件还未成熟。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合理的利率、价格,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发达的资金市场,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我国开放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应是一个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过程,不能盲目求成。当前我国的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首先,人民币利率、汇率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国内利率水平和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并缺乏稳定性,资本项目开放以后,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时,会导致大量外资涌进,冲击国内市场,诱发通货膨胀;而当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时,又会引起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严重时可导致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国家对外汇市场还存在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看法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看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金融的自由往来,而中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既有迫切的金融体制改革所需,也有追求国际地位提升的目的。我个人认为,人民币自由化既是迫切的国家发展需要又是中国势在必行的一条道路,但是现实考虑我国经济中各方面的状况,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中还有很多障碍存在。 人民币自由可兑换是指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所谓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与经常项目下有关的交易,人民币与外汇可以自由兑换,不受限制。经常项目下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红利付息、无偿转移。所谓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与资本项目下有关的交易,人民币与外汇可以自由兑换,不受限制。资本项目下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股票、债券、国际借贷和存款等)等 查阅资料后,我们得知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合理的利率、价格, 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达的资金市场, 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 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 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 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 资本 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价格,价格是否真实,取决于是否消除了价格扭曲的现象。从一般生产和消费价格形成的机制来看,应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国内物价与国际的价应逐步接轨。物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回内居民生活素质不断提高,对本币充满信心,没有太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代表资金价格的利率必须实现市场化,因为能否真正按市场供求来决定资金的价格,将关系到资金快速合理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的大问题,可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的次序,取消对利率的各种限制和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意味着资金价格的全面放开,这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物价(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前提,这必然要求我国企业对国内外价格变化作灵敏反应,根据市场供需状况进行生产和经营,谋求效益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第三章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资本项目管理是外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资本项目管理承担着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任务,另一方面,资本项目管理还要体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管理宗旨。本章首先介绍资本项目的有关概念、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历史沿革、管理的必要性、原则,再按照直接投资、信贷业务、证券投资等分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主要政策的背景、内容及效果,最后简要介绍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未来的改革方向。 第一节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概要 一、基本概念 (一)资本项目。通常所说的资本项目(或称资本账户)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总称。其中,资本账户包括涉及资本转移的收取或支付,以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的所有交易。这里所说的资本转移包括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同固定资产买卖有关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以及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按转移主体分类可分为政府转移和其他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包括非生产性有形资产(如土地和地面资产)和各种无形资产,如注册名、租赁合同或其他可转让的合同和商誉。

金融账户包括涉及一国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按照投资类型或功能,划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等三个部分。在实际业务办理中,可划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业务和其它投资四个部分。 本章所指的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二)资本项目管制与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管制(或称资本管制)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资本项目管制指对跨境资本交易(包括转移支付)和汇兑活动的限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指取消对跨境资本交易(包括转移支付)和汇兑活动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仅涉及金融、外汇管理部门,还涉及其他有关经济管理部门。 在汇兑环节,依据管制放松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和不可兑换四类。其中,可兑换是指对汇兑基本没有管制,经过主管部门或银行真实性审核后可以做的项目,如境内商业银行向国外发放贷款、中国居民从境外继承遗产等交易,可以直接办理,无需外汇管理部门审批;基本可兑换是指整个项目限制不多,经过核准或登记后可以做的项目,如对外直接投资,在汇兑环节没有前置性审批,只需要作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部分可兑换是指经审批后部分交易可以做的项目,如境内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资金,不能超过有关部门事先核定的外债指标;不可兑换是指明文禁止的项目,包括法律上无明确规定

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前景

三)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总体进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由双轨制发展为有管制浮动的汇率制度,加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从开始的贸易结算供给,到资本流通工具,人民币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经常项目账户的完全放开以及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进程也有所加快。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进程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1978年以前,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我国也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以收定支;一切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家,需用外汇则由国家集中分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汇资金和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管理和经营。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对人民币兑换的管制开始放松,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额度留成。所谓额度留成,是指当企业通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后,可按规定的比例获得外汇留成归其支配。但是,留成外汇并不采用外币现金的办法,而是采用额度留成的办法;实行外汇额度留成之后,相应产生了调剂外汇余缺的需要,因而从1980年起,国家开办外汇调剂业务,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汇率根据供求状况变动,逐步形成了调剂汇率。改变了一定几年的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1年4月9日起,国家改变过去阶段性大幅度调整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做法,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机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 1994年1月,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为了基本取消经常账户下兑换的全部限制,我国于1996年7月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革。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货币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适时灵活的调整,从而避免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边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先是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了国内市场,通过QFII制

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浅析(精)

摘要:货币权力的大小与其所在国或地区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鉴于当前人民币流通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各方面的条件,探讨人民币在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最后,结合实际分析提出推进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阻碍对策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含义 目前,对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说法,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这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键;③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能否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的通用标准。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分析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现有优势条件分析 1.外部优势条件分析 (1近年来,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陷入走入低谷的情势,而人民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借此,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促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与兑换,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 (2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使得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资产收益率较高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 【摘要】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关键词】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市场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

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

人民币自由兑换 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还没有确切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遵循渐进式推进。 (一)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均尚未实现市场化 虽然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是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利率也没有实现市场化,大量利率都还是法定利率。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宏观经济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城乡居民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三)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 我国的货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滞后,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内银行都满足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盈利能力与国际一流银行比还差的远。我国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督能力尚待加强,对银行体系、外汇市场等的监管叫薄弱。 (四)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 我国虽然有2.8万亿的外汇储备,但不是来源于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和高的劳动生产率。如果人民自由兑换,国内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将由国内银行的贷款满足,外资流入减少外汇供给,结果将大大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因此,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只表明中央银行已具备有了相当的干预、调剂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中国的外汇短缺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3月31日,重量级G20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高级别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人民币是否加入SDR成为争议焦点,美国财长盖特支持人民币加入SDR,但必须实现弹性的汇率政策,并且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实际就是让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自由兑换,短时间内我国经济可能高涨,但随后就会经历大的冲击。大量的国际游资出入,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正在有序推进,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不断推进,预计未来5~10年人民币将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国际化”和“自由兑换”。所以短期之内中国并不急于参与到国际货币改革之中,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体系抵挡外部风险带来的压力,人民币纳入SDR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急功近利。 “不可能三角”(见图2)则形象地说明了“三元悖论”,即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 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 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 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 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 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与外汇储备关系研究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与外汇储备关系研究 摘要:文章从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程度与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结合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探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程度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78-2013年的相关经济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程度的加深有效促进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外汇储备的提升暂时未对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程度产生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路径选择和外汇储备最优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储备VECM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4-168-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成为世界经济接纳中国的必经之路,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经持续了近30年的高增长,这种增长让中国于2010

年岁末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两年经济增长幅度下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此时的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期,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政府采取了众多的措施促进改革,尤其在金融方面,加大力度先行先试,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分享世界资本发展红利,成为当务之急,而在金融改革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成为首屈一指的战略目标,推举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有条理分阶段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成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给金融改革开辟了一块良好的试验田,政府鼓励在自贸区进行先行先试,成功一项,推进一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和外汇储备的关系研究成为应对开放的关键问题。丁剑平(2013)对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中国不能错过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最佳时机”。他认为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应该同时发展。马成芳(2013)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要采取渐进的路径,文章主要论证了渐进路径的必要性,但并未涉及到具体路径的研究。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方法,对1978到2013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协整方法研究二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