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二: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李灵伟

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因此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面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他们进了重点高中后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初中,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是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主课有8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副课有4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高中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来初中的学习方法一定很好,否则不会考上高中,此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可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总之,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对高一新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了对新生的要求,因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解决办法------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经典而抽象、虽然来源于生活和实验却极难理解,因此许多同学望而怯步,那么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呢?我的建议(仅供参考):

①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 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②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③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④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2、几点思考-----抛砖引玉

①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②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也只有在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③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的物理中考以及这十几年的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一直在引导中学物理教学要走一条“生活--理论--实践”的路子,一直在引导学生要养成一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理走向社会”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方面,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④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⑤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其实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结果是: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该继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改革传统的按部就班式实验授课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篇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我对高中物理的教学体会

引言:谈谈我对现阶段高中物理学习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谈谈个人教学的反思。背景:回顾我的教学生涯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我从教高中物理13年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学生跟我说怕学物理,焦急的问我应该怎样学好物理,虽然有的同学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学生还普遍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我觉得这主要是归咎于高一物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高一的物理学习是衔接初中物理学习的转折点,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而言区别很大,如果高一物理跟初中物理衔接恰当,难易适中,学生学习自信心就会大增,高一基础就会学好,那么高二、高三的物理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下面就我个人教学的经历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同行指正。

一、学习物理的主要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2.阅读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公式不明,乱代数据。

3.书面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4.数学运算能力差:数理结合意识不强,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物理习题当中的字母题的运算混乱,变形不当,对题目条件和问题的运算不清,数学函数运算错误,单位混乱。

5.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目的不明确,很茫然;实验原理不清,不知道实验的操作原因,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二、问题成因分析:

1.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自己角色的变换,面对新的集

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2.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这让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

3.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在初中没有独立学习物理课,并且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上是很浅显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是高中物理更注重理论的演算和理解,有些知识比较的抽象,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同时还要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对高一学生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相当欠缺: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等。

4.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同时还要勤于笔记和经常进行整理。然而,不少高一学生没有认识到笔记和整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跟初中一样上课听讲就可以了。总之,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教师的授课方式变化等对高一学生造成影响。从主观方面来讲,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惰性和方法,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解决办法:

1.切实让学生学懂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对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

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还要注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强调重视实验,把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2.教会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强调并落实平时学习中知识的及时复习与巩固: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强调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并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几点反思

(一)在对学生教学方面的反思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生动化,情趣化和实例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搞好平时的课课清、周周清工作,把所布置的作业及时评改和讲评,做到不落下一个问题、不忽视每个知识细节,认真落实学生当中的问题。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

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一直在引导高中物理教学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这是一个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5.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要持续坚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个人教学业务水平方面的反思

1. 勤于物理课案例的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研究和思考,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对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

虽然我对教学反思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反思的问题都还需要我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我个人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的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不断的教学反思会促使我成长为一名研究型、复合型的、更加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篇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张辉)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

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篇五: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

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

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

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六: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组周永宗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以至期末,回顾这一个学期的物理教学,感慨颇多。为了更好地应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对本学期的工作反思如下.

高一年级作为一个起始年级,学生需要应对的科目数量较多,且由于初高中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学生普遍感觉高中作业量大质难。其中物理科目的抽象性便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劲敌。针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及所得到的回应,想想一些细节问题,立觉应予以完善、改正:

一、授课方式不能过于呆板、模式化,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选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凡事过于程序化,都会引起审美疲劳,势必会影响上课的效果。

二、备课过于粗浅,应向精心化、精细化方向进一步努力,同事强化预设内容。理想和显示的差距永远不可能避免,因此对于一堂课的设计应该多准备一些预设方案,以期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确保每堂课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能合力安排时间,针对主题展开训练,予以强化,力争每堂课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所收获。

四、说到收获,不得不谈作业。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收获尽可能多的知识,除了课堂练习外,往往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每天需应对的课程数量众多,对普通班的大多同学而言,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有作业,久而久之,作业便成了一种负担,几乎谈不上收获。因此,要想收获,还是要回到向课堂要效率上来。课余作业的量要少,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抛弃“高大

上”思维,重视基础。除此以外,保证每次作业必有检查,而且是严查也是保证效率的有力法宝。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可能拿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去永久地生搬硬套。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修善,唯有此,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才会永驻我们的身影!

篇七: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所谓课堂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研究表明:优秀教师成长 = 丰富的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 行为矫正 + 及时提炼。

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上。

特别地,在课程改革实施中,需要我们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经验、个性、情感),感悟和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会学。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理论修养有外显的与内隐的之分,而二者的关系是:

外显的倡导理论→教学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社会呼唤着反思型的教师。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first among equals) ,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顾问。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反思关系,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课堂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教师对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其基本流程为:

1. 确定内容,提出反思的问题。教学反思的起点是发现教学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当然,有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而更多的问题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也有来自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

2. 观察分析。反思的问题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通过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设计。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包括提出新的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践验证。这一阶段是将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教学问题并加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课堂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

首先是课前反思——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作业针对性等。

其次是课中反思——预设与生成。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如,新课题的生成,尴尬场面的处理,学生学习情绪的改变等等。特别地,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课堂生成。

最后是课后的思考——对弈后的复盘。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以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课为例:

?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主要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但是电动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新教材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满足后续知识的需要,简化了电动势的教学,其基本内容有下列两方面:一个是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表征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另一个是电源电动势的值可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里,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教材提出电动势这个概念,但没有给电动势下定义,只是讲它“等于”什么。

2 、路端电压 u 与外电阻 r 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并指导学生得出规律,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2 、难点:

( 1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2 )、应用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 、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4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 ( 或外电阻 ) 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 、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规律

2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 、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 、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 、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 、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 设计思路

本课一改传统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并讨论出规律的教法,而是以“课前自学——提出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探究本质——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为指导,课节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层次进入不同的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亦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具体设计思路: 1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学生自己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2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 3 、提出目的,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通过改变外电阻阻值、内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动势,记录电流等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数据分析探究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4 、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演示实验现象。 5 、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 教学过程

(一)设定猜想、实验论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 号、 3 号、 5 号干电池、蓄电池、电源,干电池上注明 1.5v ,蓄电池上标明 2.0v ,电源上标明 15v ,用伏特表测电池两侧可以直接测出分别为 1.5v 、 2.0v 、 15v ,再出示一个普通手电筒上的小灯泡。

实物演示实验:将小灯泡与 2.0v 的蓄电池相接,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正常发光,已很亮。

提问:如果将这个灯泡与标明为 15v 的电源相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小灯泡会怎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回答:小灯会被烧毁,或即使不烧毁也会比接 3v 电源时亮得多,

也有可能和接 2.0v 的一样。

演示实验:将小灯接在 15v 电源上,结果是:小灯与 15v 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烧毁,亮度反而比接 2.0v 电源时暗一些。与学生猜想结果大相径庭。

要圆满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请同学们在仿真实验中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的现象,思考:电灯亮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哪个或哪些物理量不同 ?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 、电动势

( 1 )电动势:我们发现干电池、蓄电池等两端的电压是不相同的,其实这两端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相同,不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我们引入电动势这个概念来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

( 2 )电动势 e 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1 )认识电路: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网页中的实验电路,了解闭合电路和分电路;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流向和电源内部电流流向。

( 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在电阻元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改变电阻值,闭合开关,将电动势、电流和电阻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3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的关系

( 1 )、演示实验中电灯亮与暗的实质是什么?

电灯作为负载(即用电器),其亮度主要看加在负载上的“有

效”电压即路端电压 u ,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 u 大,则灯的

亮度高, u 小,则亮度低。而如图所示,将电灯换成可变电阻 r ,

改变外电路 r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有什么关系呢?

( 2 )、分析讨论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对于同一个电源,一般情况下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不变的,当外电阻 r 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讨论 u 的变化规律。当 r 增大时,有 i 减小, i 、 r 都是变量,在没有给出 i 、 r 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r 来判断 u 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在闭合电路中,内、外电压通过关系式 e = u + u '是联系在一起的,而 e 是常量。因为 u '= i r ( r

为常量),我们发现 u '的变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 u '的变化,再根据 e =u + u '进而确定 u 的变化。

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下进行测试,验证上述推论的正确性。根据表格进行探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 3 )、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①.短路: r = 0 , i =, u '= e , u = 0

说明:短路时电流取决于 e 、 r ,一般情况下 r 很小,故短路时电流很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常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仿真实验:演示短路时保险丝熔断的现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复电路的正常工作。②.断路: r →∞, i = 0 , u '= 0 , u = e

伏特表测电动势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内阻大,测出的数据略小于 e 。

(三)探究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不同的实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本身具有内阻,其电路中电流 i = e/(r+r), 所以,当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大的时候,由于 r 值的不同,两个电路的 i 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 e 大的电流就大,所以出现灯泡亮度不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里添加伏特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并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不同电源 6v 和 12v 的内阻 r 是多少,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电路中流过相同灯泡的电流 i 的大小。

? 教学反思

本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2019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在这一年中,我认真备课、备教法、备学生,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每讲一节新课前按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参考《素质教育新教案》一书写出教案。再去听师傅的课,分析、体会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有困难,这样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课上抓落实,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新教学思想和理念,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由于我教的班是平行班,物理基础不是很好。在课下抓一些学生的基础,重点抓落实。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期末考试中,物理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学科组、年级组的各项活动,对安排的工作认真努力做好。进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从不缺席,任何可以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交流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来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进步的地方是:讲课时不在重视题的数量,而是把一道题讲透,真正体会到与其课上讲十道题,学生都一知半解,还不如就讲两到题,让他完全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一定不要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这样你付出的再多也是无用功。不足的地方是:有时仍然过于急噪,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老教师的沉着,语言不够生动,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用心,总结经验教训,时刻反思,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汪集中学魏德宝作为一名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这次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培训,我深深领悟到:物理是一门既抽象又贴近生活的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难学难懂。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改变这种状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物理与学生生活实际融合一体。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以下是我反思到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设置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学科与生活的科学联系,选择学生生活中相应的事例、现象和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有利于增强物理学科的亲和力和现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的欲望和热情,调动学生兴趣,促使物理走向学生。从学生生活层面切入教学,设置情境,关键是把握学生生活与知识点的融合点,找准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从而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知识的理解 与教材中事实材料显现的理想化实际相比,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贴近性,现实性强的特点。在物理科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实际来阐明物理概念、观点,并用物理学科的

观点、理论去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实现教学通俗化,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化深奥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疑惑为信服,从而大大增强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物理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定律和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开采和利用学生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将物理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求知欲,实现物理教学的通俗化,强化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而开拓物理教学的新境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教学案例: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学生分组讨论。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学生讨论。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doc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下面我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一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

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 篇一: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大楼中学 董开颜 2010年7月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如何学好 这门课程,学习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问 题: 1、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到位。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 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如学生在试卷第2小题“对温度的估计”与 第6小题“对半导体材料的认识”两题答对率只有58%。 2、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透镜的应用、热学知识理解难度较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是而非。从考试结果来看,学 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缺失。 4、实验探究训练不够。对学生课外小实验利用不好,以致学生对实验观察、动手、分析、 归纳、概括、探究能力比较缺失。教学中我对实验中相关现象、规律、问题都进行了引导分 析、详细讲解,而且也进行了与考题类似的练习。可是考试结果看来答对率仍不高,只有50%。 由此反映,教师“填鸭式”教学远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现 象中归纳、概括规律的探究式学习效果,而且单纯的演示、填鸭式讲解、机械化训练也束缚 了学生的想象、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到 分层布置作业。强化后进生辅导。 2、全面落实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认真备课,控制好讲、练时间,针对性 精选习题。 3、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程背景材料 我校进行物理教研活动中,一节题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授课班级为初三(1)班,授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摩擦力》这一节的内容,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内容多、抽象,而且学生探究时课堂秩序不易把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大小,然后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接着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继续同样的演示,最后将结论说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并练习,对学生而言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就是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希望学生能将传统上法中老师的演示做出来,并获得结论,然而,我以前听过的以这节为内容的课却事与愿违,探究在一片嘈杂声中结束,很少学生有结论,不少学生茫茫然一节课。究其原因,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能力背景,试想,科学家在没有认识到这个结论之前,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的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结果,要学生一节课有结论,太难;其次为了学生探究的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应该事先设计合理有趣情境,让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与大致做法;最后是老师应该考虑安排课堂的进程,不能由学生天马行空。基于这样的想法,该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以与探究紧密联系的实验和问题引导课堂,效果很好。 二、教学片断 上课时,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演示两个实验实验(1):如图1,将长木板一端抬高30厘米左右,形成斜面,将火柴盒及长木块同时放在其上,观察木块和火柴的运动情况(火柴和木块都不下滑)。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立萍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

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物态变化第三节液化和汽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液体的蒸发为主题,来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设计成功之处 1、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贴近生活 蒸发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这方面的理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算是太大的难点,因而在教学中我就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湿衣服变干以及想想做做,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再者,这个例子紧扣主题,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 2、从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情景,又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究结论。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主要理由是学生的想象翅膀还未展开,一时提出要求举例,可能涉及的面狭窄。所以改为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一来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二来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学会比较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想,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理解其他科学实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3、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改以来,在课堂上常常听到:“下面请同桌相互讨论”、“接下来请前后四位同学合作”等。在这节课中,我也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无论在实验设计上,还是做实验的时候,学生之间都相互合作,讨论激烈,共同完成了任务。而且好些平时不怎么开动脑筋的同学,这次也积极投入到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尤其是我所设计的用酒精、棉花、

(完整)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及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马本琪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物理教学观摩上,我执教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手段先进,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位;还有精彩的点评。为我们基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一,物理语言的科学性。物理是一门严瑾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随意,有时会给学生造成误解或科学性的错误。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演示调光台灯的调节,问: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新课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学生先确定研究的方法,再选择实验器材,最后考虑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有节规律探究课。在本课设计时,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异质互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课改变了以往物理课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提示,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猜想可能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猜想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最后总结出猜想。这个环节从创设情境到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校园没多久,作为高一个物理老师应该如何制定课堂教学才能增加学对物理课的兴趣呢?这就需要老师做工作反思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篇一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

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老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老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物理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礼"。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

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名称:电功率 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2课时 提供者:陈川春单位:海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设计是中学八年级物理的一节内容·需一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第一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 样?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电功?.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引入新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 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掌握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高二物理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教学反思 ————邓亮 高二物理学习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转折点,我在高二物理教学期间,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次的考试成绩低下,讲过多次的题目还是错,甚至刚讲过的题目也做不对,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跟学生谈心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种情况在高二学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二学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二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高二学生进入高三学习物理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通过这一学期的高二物理教学,我觉得高二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堂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课上不积极思考,一味的跟着老师走。 2、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审题和分析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如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是凭着感觉答;表达能力差,如作图不规范,计算题解法不规范,不注重物理表达式的书写。 3、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题粗心、乱代公式、书写混乱、运算能力差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 “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之 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 体的物理问题。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高中的物理的学习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 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 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叠加合成原理等等。 3、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讲一题,懂一题;做一题,会一题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讲究教学方法,做到 讲一题,学生会一题;培养学生做一题,会一题的思想,不要炒冷 饭,讲了多遍学生也不懂,学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来。 总之,高二学生物理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编习题,精讲精练,以便提高物理成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所谓课堂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研究表明:优秀教师成长 = 丰富的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 + 行为矫正 + 及时提炼。 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上。 特别地,在课程改革实施中,需要我们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经验、个性、情感),感悟和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会学。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理论修养有外显的与内隐的之分,而二者的关系是: 外显的倡导理论→教学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社会呼唤着反思型的教师。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first among equals) ,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顾问。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反思关系,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 课堂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教师对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其基本流程为:

物理教学反思与总结

物理教学反思与总结 物理教学反思与总结 一、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高一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一般来说三力平衡用合成,画好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定半个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的数学工作就行了。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

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二、下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在平时教学中,做过多次的个案分析,发现本校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统一要求,集中训练,有效地解决了有关步骤会而拿不到分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的审题专项训练。有意识地将板块知识的计算题,专门进行审题过关练习。将题目全部两倍行距印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