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模板工程常见 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常见 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现∙∙ 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

☎✆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

☎✆翻样要认真,严格按 ~ 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现∙∙ 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

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原因分析:

( )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防治措施:

( )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 )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现象

( )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 )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 )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原因分析

( )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

( )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 )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 )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

预防措施

( )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 )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 )成排柱子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

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

( )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 ~ ❍❍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四)板模板缺陷

现∙∙ 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原因分析

☎✆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刚度及强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

☎✆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防治措施

☎✆现浇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有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撑面要平整。

☎✆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支撑再软土地基上,应先将地面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再地面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

☎✆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

(五)墙模板缺陷

现∙∙ 象

( )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

( )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 )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 )墙角模板拆不出。

原因分析

( )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

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

( )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只有水平支撑,当 墙振捣混凝土时,墙模受混凝土侧压力作用向两侧挤出, 墙外侧有斜撑顶住,模板不易外倾;而 墙与 墙间只有水平支撑,侧压力使 墙模板鼓出,水平支撑推向 墙模板,使模板内凹,墙体失去平直;当 墙浇筑混凝土时,其侧压力推向 墙,使 墙位置偏移更大。

( )角模与墙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 )未涂刷隔离剂。

防治措施

( )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墙身中间应根据模板设计书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强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两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 )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

( )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应有模板设计确定。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二)

轴线位移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原因分析

( )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防治措施

( )严格按 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 )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 ❍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 个,以便复核。

(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原因分析

(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 )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 )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 )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

(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 )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 )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 )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面变形。

.防治措施

( )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 )对跨度不小于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

( )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接缝不严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

( )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 )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 )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 )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 )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 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严密。

(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 )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 )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现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 )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 )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 )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 )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到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

(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地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未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1.现象

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顶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 )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 )高柱、高墙(超过 ❍)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

( )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 )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达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作扒钉固定好。

( )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 ❍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 )支撑体夭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加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 )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顶板模板缺陷

1.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2.原因分析

(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以及刚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底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3)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

3.防治措施

(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

(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铺到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

(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墙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

(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4)墙角模板拆不出。

2.原因分析

(1)钢模板事先未作排版设计,未绘排列图;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檩或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墙根未设导墙,模板根部不平,缝隙过大。 (2)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栓直径太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

(3)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

(4)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5)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

3.防治措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木方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

(3)墙身中间应根据模板设计书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螺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本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

( )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 )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

( )墙根按墙厚度先浇灌 ❍❍高导墙作根部模板支撑,模板上口应用扁钢封口,

拼装时,钢模板上端边肋要加工两个缺口,将两块模板的缺口对齐,板条放入缺口内,用✞形卡卡紧。

( )龙骨不宜采用钢花梁,墙梁交接处和墙顶上口应设拉结,外墙所设的垃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宜由模板设计确定。

楼梯模板缺陷

.现象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原因分析

( )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板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浆。

( )底板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

.防治措施

( )侧帮在梯段处可用钢模板,以 ❍❍厚薄钢板模和 号槽钢点焊连接成型,每步两块侧帮必须对称不使用,侧帮与楼梯培养帮用✞形卡连接。

( )底模应平整,拼缝要严密,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应加剪力撑撑牢。

( )采用胶合板组膈模板时,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 ❍❍,支承和横托的间距为 ❍❍,托木两端用斜支撑支柱,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杠互相拉牢,龙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其高底与踏步口齐,踏步侧板下口钉 根小支撑,以保证踏步侧板的稳固。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模板工程可以说是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施工方式及施工人员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措施。 一、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1. 模板不整齐 这是最常见的模板工程问题之一。模板如果不整齐,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有明显的纹路及凸凹不平的现象。 2. 模板松动 模板松动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从而引起表面的不平整。松动的模板还会导致表面出现空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 边角缺陷 边角缺陷可能会导致表面出现边角磨损或者缺损的现象。这些缺损通常需要修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4. 模板渗水 模板渗水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或者模板接缝不严密引起的。它会导致铺在模板上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浮色等现象。

5. 模板变形 模板变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或者是模板施工不当引起的。如 果模板变形,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及无法修复的缺陷。 二、防治措施 1. 模板选择 在选择模板时,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材料。同时,模 板应有充分的刚性,无弯曲、扭转等现象。如果发现模板有缺陷,应 及时更换。 2. 施工技术 模板的施工技术应该严谨规范,保证模板平整、均匀、无松动、 无变形等。在涂模板前,应先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灰尘。 3. 模板维护 模板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维护。比如,在模板内涂油之前,应该 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保持干燥。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 灰比,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 4. 模板摆放 在摆放模板时,应将模板垂直支撑于地面,必要时可采用斜木等 支撑物,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力。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正常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常见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这里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模板与支架搭设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模板主要用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支撑,支架则是用于支撑模板的框架结构,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模板与支架搭设常常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下面我们将就其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常见质量问题 1. 断裂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支架的承载能力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承载不力,很容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断裂现象,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2. 失稳现象 模板和支架的失稳现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承受不住外力而出现倾斜和滑动现象,造成整个框架结构的不平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模板和支架的坍塌。 3. 构造缺陷 模板和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构造缺陷,如焊接不牢固、脚手架杆件破损、角钢变形等,这些问题都极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结构不稳定,从而增加施工风险。 4. 腐朽损坏

模板和支架往往会暴露在建筑外部,如果不能对其加以保护和 维护,就会导致腐朽和损坏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承 载能力。 二、防治方法 1. 安全设计 在进行模板和支架的搭设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设计,根据建筑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支撑结构方案,从而防止因结构设 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2. 选材与加工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防治模板和支架出现质量隐患至关重要。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点的牢固度,螺丝、螺母等紧固件的 紧密性,确保模板和支架的结构牢固并且平衡。 3. 定期检查维护 模板和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焊接点的牢固、脚手架杆件的 完整性、角钢的变形情况等,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部件,保证结构的 完整性。 4. 加强管理 施工现场必须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模板和支架的 管理,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定期组织 模板和支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柱模板缺陷 【现象】 (D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 (3)胀模、鼓肚、漏浆。 【预防治理】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杨木加强阳角部位;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2、墙模板缺陷 【现象】 (1)模板倾斜、胀模。 (2)墙体轴线偏移。 (3)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 【预防治理】 (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中12>16o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

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Γ20(⅛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 (6)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 3、楼梯模板缺陷 【现象】 (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预防治理】 (D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4、梁模板缺陷 【现象】 (D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预防治理】 (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楮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楝。 5、标局偏差 【现象】 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支模(或模板工程)的一般质量通病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 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 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 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 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 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 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 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 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 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 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 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

常见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及分析

常见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及分析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这里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章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原因分析: 1、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 2、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 防治措施: 1、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撤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展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展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构造特点,对模板进展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展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展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允许的围。 〔二〕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构造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末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二)标高偏差(三)结构变形(四)接缝不严(五)脱模剂使用不当 (六)模板未清理干净(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九)梁模板缺陷(十)柱模板缺陷(十一)板模板缺陷(十二)墙模板缺陷(十三)楼梯模板缺陷 (一)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正常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与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正常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与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与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与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与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标高偏差 1、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