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

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

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

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

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

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

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

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

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

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

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

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

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

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1990年以来,中国

人民银行已经26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19年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

率,2019年至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19年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的

密度和频率明显加快。对于中国人民银行2019-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效果,

许多经济学者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但是对于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从连续上调利率到

开始连续下调利率的转折性效果,尚未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讨。由于一定时期的利率政策

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紧密联系,其实施效果将直接影响着下阶

段利率政策调控方向、幅度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决策。因此,最近一个时期,利率政策调控的

实际效果及传导效应将直接影响着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利率政策调控和利率政策决策。

2. 如果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对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基本上就可

以控制住货币的供应量;那么,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贷款规

模的控制作用必然会逐步削弱。这一方面是因为单纯依靠直接行政办法,已经无法控制住

投资规模,因而控制不住货币需求量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社会上有越来越

大的一部分货

币供应量,是不受贷款规模控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出去的。我们既要对投资和货币

供给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又不能完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手段,这就要求寻找间接

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利率政策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让渡其使用权的价格。这就要求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应当是:实现市场机制在信贷资金价格决定上的基础性作用,并由此形

成相对独立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调节社会信用资金供求,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的利率运行、控制和反馈系统。实现资金利率市场化,不仅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货币供给

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起着价格信号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起着经济杠杆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这就为资金价格——利

率的市场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果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而资金价

格(即利率)没有市场化,那么,作为最稀缺而又很重要的资源——资金就无法参与改变

产业结构失衡和商品供求结构失衡的资源重组过程。没有资金结构的调整,所谓产业结构

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果资金配置非市场化,那么,资金以外的其它要

素的配置,也不可能合乎市场化要求。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 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 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 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 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 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 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 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 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 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 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 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 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 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1990年以来,中国 人民银行已经26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19年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 率,2019年至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19年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的 密度和频率明显加快。对于中国人民银行2019-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效果,

货币市场测验(1)

单选: 1、下列不属于金融投资的是() A. 固定资产投资 B. 股票投资 C. 金融衍生品投资 D. 债券投资 2、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源于()。 A. 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 B.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C. 投资银行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 D. 商业银行对投资的需求 3. 2007年1月4日()的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培育工作的全面启动。 A. SIBOR B. HIBOR C. LIBOR D. SHIBOR 4. 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在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引入负债管理理念的金融工具是() A.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B. 商业票据 C. 回购协议 D. 票据贴现 5. 商业银行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主要是() A. 在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收益 B. 筹集长期可用资金 C. 确定贷款基准利率 D. 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6.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可使中央银行实现 A. 降低融资成本 B. 扩张目标 C. 提高融资成本 D. 紧缩目标 7. 投资者通常将国库券看作() A. 高风险债券 B. 高收益债券 C. 无风险债券 D. 低流动性债券 8. 假设一张面额为50万元的票据距离到期日还有270天,持票人到银行贴现得到48万元,则年贴现利率为()。

A. 6.67% B. 5.33% C. 5.88% D. 6.25% 9、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9个月期限的拆借 B. 隔夜拆借 C. 6个月期限的拆借 D. 3个月期限的拆借 10、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子市场是() A. 同业拆借市场 B. 国库券市场 C. 回购市场 D. 票据市场 11、证券出售时买方向卖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按约定的价格将证券返还的协议是() A. 同业拆借协议 B. 贴现协议 C. 转贴现协议 D. 逆回购协议 12、贷款承诺降低了商业票据发行人的() A. 流动性风险 B. 系统性风险 C. 利率风险 D. 信用风险 13、()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A. 再贴现 B. 转贴现 C. 贴现 D. 票据承兑 多选: 1、目前中国大陆的外汇市场构成有() A. 零售市场 B. 银行间市场 C. 交易所市场 D. 企业间市场 d 2、金融市场的效率高低主要反映在() A. 金融市场定价的有效性 B. 金融市场活动的有效性 C. 融资的低成本性 D. 投资的无风险性 3、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

货币银行学讲义(4)

第二节 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1、从货币的供求看 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 ,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从可贷资金的供给来看: 可贷资金的供给者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即扣除物价因素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当人们认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就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因此供给者愿意提供的可贷资金就会减少,所以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就会左移。 其次,从可贷资金的需求来看: 借贷方在筹资的时候考虑的是借贷的实际成本,同样他们所关心的也是实际利率。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就意味着每一个给定的名义利率所对应的实际利率在下降,因此在给定的名义利率下人们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利率的大幅度上升。 利率随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上升的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费雪效应”。 注意: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的名义利率的上升的现象,而不是断言通货膨胀率上升就会导致名义利率上升。 注意: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的名义利率的上升

怎样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怎样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本题主要从利率评价说的角度分析。 ①利率评价说的基本思想。 ②套补的利率评价的基本内容。要求写出公式。 ③非套补的利率评价的基本内容。要求写出公式。 ④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 ⑤结论:说明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提出利率评价具有的实践价值。) 答: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从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就是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的分析。其示意图为:短期:货币(资金)供求数量→利率(资产价格)→汇率利率平价说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在20世纪20年代由凯恩斯等人予以完整阐述。利率平价说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套补的利率平价:假设本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投资收益率为id,外国金融市场同种投资收益率为if,即期汇率为e(直接标价法)。如果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每1单位本币到期可增值为:1+(1*id)=1+ id 如果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首先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外币,其次,用所获得的外币在外国金融市场进行为期一年的投资,在到期后,将以外币计的金融资产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本币。首先,对于每1单位本币,可在外汇市场上即期兑换为1/e单位的外币,将这1/e单位的外币用于一年期投资,期满时可增值为1/e+1/e*if=1/e*(1+if); 在一年后满之后,假定此时的汇率为ef,则这笔外币可兑换成的本币数为1/e*(1+if)* ef=ef(1+ if)/e。最后,我们将交割的远期汇率记为f,则这笔投资届时1单位本币兑换为f/e(1+if)。市场上利率与汇率之间形成的关系:1+ id> f/e(1+if)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反之外国金融市场,两者相等时投资哪国一样。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为p,则p=f-e/e= id- if 由此可知:外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只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外币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远期将贬值;反正则反。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非套利的利率平价说:设Eef表示一年后的预期汇率,Ep表示预期汇率变动,则:1+ id> Eef/e(1+if);Ep= id- if 由此可知,预期的汇率变动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也就是说,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反之则反。所以由此可知,利率平价说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指出了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 3利率是外币存在一家银行里,这家银行所支付的利息率,一般是年利率。 汇率是将外币换成本币(人民币)或用本币申请兑换外币时用到的兑换比例。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在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度下,当一国的利率上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 2012-04-05 13:25:08 ] 02.04--31.设原始存款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书上的公式12-3) 存款总额=500×1/(6%+8%+6%)=500×5 =2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2500-500=2000(万元) 02.04--32.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 为:单位:亿元 (一)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 33 (三)流通中现金 1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责 391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 1、M 2 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答:(1)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13894+32356+2349+5759 =54358(亿元) (2)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6610 =134539(亿元) (注解:这里是未改版前的公式,与书本上的公式有出入,请大家学习好考试用书就可以了) 03.04--31.某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准备金,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若无现金漏损,请计算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由题意可知:因为法定准备金为1000万,所以法定准备金率1000/5000=20%,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00/5000=20%。无现金漏损,表示提现率为0%,计算如下: 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5000×1/(20%+20% )=12500万元 派生存款=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12500-5000=7500万元 03.07--31.若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同期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00亿元,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为多少?如果中央银行实际提供的货币供给量为2000亿元,请问流通中每1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多少? 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8000÷5=1600亿元 1元货币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1600÷2000=0.8 03.07--32.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到100万元的原始存款,经过一段时间后,银行体系最终的派生存款为300万元。若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客户提取现金比率为10%,试计算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1.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2.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首先,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其次,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人们产生该国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在本币贬值预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将推动本币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币汇率下降之后,人们存在汇率将会反弹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金供应将随之增加,造成本币利率下降。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促使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国内资金供应的

货币供给计算

某国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2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2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而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为50%,试求:(1)货币乘数m1和m2;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某商业银行吸收活期存款20万元,设存款准备率为10%,客户提取现金率为10%,其他因素忽略,该银行能创造出多少派生存款? 某银行吸收原始存款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准备金,1000万元作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若无现金漏损,计算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派生存款总额。 1.货币各职能:⑴价值尺度⑵流通手段⑶贮藏手段⑷支付手段⑸世界货币 2.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和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通常划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 L为流动性资产 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⑵由于商品交易种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从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三种形态。⑶金本单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 金本单位制特点:⑴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⑵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⑶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⑴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⑵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⑶纸币不能兑现⑷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区别:⑴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⑵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⑶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2个特征。 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基准利率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理论与实证姓名 学号0 专业班级10金融学(3) 指导教师 学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 完成日期2014年3月25日

The Choice of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摘要 一国的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中的核心利率、主导利率,对于货币市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从1996年开始探索利率市场化,经过十多年的实施与推广,明显地活跃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一些主要的货币巿场己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由于总体市场化水平不高,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及发现机制都不完善,严重地影响着基准利率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根据基准利率的属性,借助实证检验,对货币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几个利率进行分析,权衡在现有的经济环境及制度背景下,哪种利率最适合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本文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的基本原则为准,依次对货币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逐步回归、GARCH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敏感性及期限结构分析。最终得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及制度背景下,选择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最为合适的结论,并提出了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基础及形成条件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央票利率 、

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理论与实证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化,解放利率管制的呼声日渐高涨, 利率市场化也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所走深化道路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央行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利率。根据国外的经验,再贴现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利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可能为合适的基准利率。由于市场各类利率的结构与水平决定了社会资金的配置结构与规模, 因而央行指导性利率和基准利率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基准利率可行性比较利率市场化选择原则实证研究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

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

货币与价格关系的理论梳理

货币与价格关系的理论梳理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从经济学发韧以来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为止的关于货币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围绕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问题,分别对大卫·休谟、魏克塞尔、凯恩斯、托宾、弗里德曼等人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以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 货币理论;中性;非中性 一个完整的货币理论应包括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传递机制的基本分析,其中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分析往往是为特定的货币传递机制服务的,而对货币传递机制的论证又最终可归结为货币对实物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中性”的问题。因此,货币量、产出与价格间的关系又可以简略概括为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问题。所谓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诸如产出、利率、失业率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而只是影响价格、名义利率等名义变量;反之,就是货币非中性。货币中性分为短期中性和长期中性;同样,货币非中性也分为短期非中性和长期非中性。 大卫·休谟1752年提出的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中性的最早表述,后来货币数量论又衍生出了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在古典经济学中,由于“二分法”的存在,货币理论和实物经济是剥离的,一般商品的价格形成理论也是“二分”的,货币供应量决定一般物品的总体价格水平,而实物经济是由实际物品和资源耗费来决定商品的相对比价和产量,它完全撇开货币因素,只讨论实物经济在市场自动调节下的运行规则。古典货币理论认为,实物经济活动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货币数量只与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关系,它不影响实物经济活动中的变量。由此,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成正比。这样,货币数量论就排除了货币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古典经济学著作中很少就货币理论展开论述,也很少有古典经济学家去钻研货币理论,直到1898年魏克塞尔的《利息与价格》发表,才对“古典二分法”和价格形成理论的“两张皮”现象提出了挑战;魏克塞尔构建了自己的一般货币均衡理论。即瑞典学派著名的魏克塞尔“累积过程理论”。魏克塞尔认为,货币之所以对实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货币在资本形成和资本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不再是简单的交易媒介,更不再是“面纱”;魏独创性地第一次提出了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两个概念,这两种利率的差异,将对实际经济中的投资和储蓄产生作用,在一个由消费品和资本品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此种差异将会引起两个部门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两部门生产结构和比例会相应改变,造成实际经济的波动。他认为,在货币利率恰好等于自然利率,从而投资恰好等于储蓄、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经济体系保持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和产量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完全是由实物领域的有关因素决定,货币的作用只是作为流通媒介和计价单位,并且按照货币流通量的大小决定价格的绝对水平,此时,货币被称为中性货币;在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将通过其对市场利率的作用而积极地影响生产价格,货币成为决定产品的相对价格和产量的因素之一,即货币非中性化。魏克塞尔的这一观点,改变了古典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相互独立的特点,第一次把货币理论同价格形成理论结合在一起,变历来的“二分法”为“一元论”。魏克塞尔的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源泉之一,在现代西方货币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36年,经济学划时代的凯恩斯《通论》发表,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货币非中性论”,当然他继承了魏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中的一些思想。凯恩斯理论中货币对实际经济

债券和利率的关系

债券和利率的关系 要想理解债券和利率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债券分为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或者国债);利率又要区别银行利率和债券收益率。 先来分析公司债券,人们购买公司债券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风险投资(因为面临公司破产),而且购买债券时,预期收益率和到期日已经确定,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上升,表明同量货币(当时买债券时的价格)存银行的收益率会上升,而且货币存银行是一种无风险投资(除非银行破产,但银行破产的概率远小于公司破产概率),于是人们感觉持有债券越来越不划算,一是考虑到利率上升,公司的成本上升盈利困难,偿还困难加大;二是利率上升后,货币存银行的收益率实际超过了债券收益率。基于上述理由,投资者就会在债券交易市场抛售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然后分析政府债券,我国发行的国债,其收益率和到期日在发行时都已固定,投资每期得到的利息也已固定,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存款收益就会提高,持有国债就变得相对不划算,人们就开始抛售国债。但实际情况是国债比起普通公司债券收益可能较小,但是风险也小很多。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后,国债收益仍大于银行存款收益,就很少有人抛售国债,国债的价格也就波动较小。 另外,还可通过这个角度来看,债券的价格是该债券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未来收益是固定的,若贴现率即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债券的贴现值越小,则现在债券的价格越低。 以上是债券与利率的关系,其实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还有债券的供求。比如现在美联储发行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导致美国国债价格上升,美元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导致美国利率下降,美元汇率下跌。其实美联储用这种方法救市是非常无耻的行为,通过引发美元钞票,导致美元贬值,对于其最大债权国中国来说损害极大,中国的以美国国债为形式的外汇储备将大幅缩水。

SHIBOR已成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了吗

SHIBOR已成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了吗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 推出,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运行了十一年。现在Shibor在金融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促进金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Shibor能否成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非常值得我们探究。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别从四个方面出发,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hibor在市场性、相关性和稳定性这三个方面都已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金融产品的定价基准利率,但其基础性不强,导致它还不能充当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为了发挥Shibor 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功能,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的各种机制。 标签:Shibo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分析 1选题背景 培养我国的基准利率可以有效加快利率市场化过程,但是我国具有比较复杂的利率体系,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已经是最快进行市场化的利率,它主要是通过资金的供求状况的机制来构成。Shibor出现以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上主要发挥作用的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而Shibor的推出有赖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改革。目前我国还没有确定的基准利率体系,而且利率市场化的变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下,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备选者被推出。 2 研究对象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多数文献都认为Shibor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两者中其一适合作为基准利率,因此本文通过比较两种利率的属性来判断哪种利率更合适。而Shibor是2007年1月4号出世的利率,是对18家银行自主报出的利率求得算术平均值。 3 实证分析 3.1样本及数据来源 查阅各学者对如何选择基准利率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可以被修整为基准利率,部分认为Shibor更有优势,因此本文选取这两种利率进行比较。因为这两种利率主要被用来进行短时间的交易,所以本文选择两者的短期数据来比较分析,包括各自的隔夜和七天两个品种。Shibor数据选自于Shibor 官方网站,而另一种利率数据选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3.2市场性检验

利率及收入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利率及收入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修订版) 内容摘要:本文以宏观货币需求理论为基础,引入存款利率和央行再贷款利率两个解释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货币供应量与这两者的关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年度数据着重分析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从而将经济理论和中国现实情况结合进行分析. 关键字:货币供应量利率 一.理论模型的设定 由于我们正在摸索阶段,所以先把模型设定为线性模型: 模型设定如下: Y=β0+β1X1+β2X2+ui, Y—货币供应量 X1—央行再贷款利率(一年期) X2—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 ui--随机扰动项 β0、β1、β2 --参数 二、数据来源及搜集处理方法 1 、货币供应量Y数据的搜集: M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代替,因为货币的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来进行,而货币的需求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尤其是投机动机。由于流动性偏好是一种心理活动,难以操纵和控制,货币需求也就难以预测和控制,需要变动的是货币供应量。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M= M2= M1+M0. M0=现金流通量,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广义货币的供给量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86384934.html,)中查得,但是由于统计项目的调整,只能直接得到广义货币供给量1999-2004年的数据。

2、利率数据的搜集 在目前中国的利率体系下存在这多种利率,按借贷主体可以分为:银行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有价证券的利率和市场利率.从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两方面考虑,选用了中央银行的一年期再贷款利率. 央行的再贷款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进行信用放贷时所使用的利率.从1984年起,再贷款利率成为中国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之一,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1984-1993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渠道是再贷款,95%以上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再贷款投放出去的。由于该时段较长,占样本长度的一半,因此,用再贷款利率数据是合理的,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于是统一使用再贷款利率数据。对于利率有变动的年度,按天数进行加权平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86384934.html,) 这样,模型所需变量的数据都搜集齐了.下面就利用Eviews进行模拟.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8/05 Time: 00:35 Sample: 1999 2004 C 230280.8 560854.2 0.410589 0.7089 X1 -62576.68 123000.7 -0.508750 0.6460 X2 71406.33 326460.8 0.218729 0.8409 R-squared 0.084133 Mean dependent var 161517.0 Adjusted R-squared -0.526446 S.D. dependent var 50685.59 S.E. of regression 62621.75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23447 Sum squared resid 1.18E+10 Schwarz criterion 25.13035 Log likelihood -72.70340 F-statistic 0.137792 Durbin-Watson stat 0.611858 Prob(F-statistic) 0.876494 从表中数据来看,拟合优度明显偏低,而且从d-w检验来看,存在明显的自相关,但是我们还是做了一下white检验和ARCH检验,虽然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我们想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检验结果如下: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3章-利息与利息率-题库及答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填空题 1.按发行主体划分,债券可分为、和。 2.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3.凯恩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种通过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的理论框架,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短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是(),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比照此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D.国债利率 2.下列哪项因素变动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A.投资需求减少 B.居民储蓄增加 C.中央银行收缩银根 D.财政预算减少3.综合了期限结构其余三种理论的内容,以实际观念为基础,较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A.预期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期限偏好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 4.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B.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D.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 5.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A.利率的风险结构B.利率的期限结构 C.利率的信用结构D.利率的补偿结构 6.某公司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4%,若每季度计息一次,年终付息,按照复利计算其每年利息为()。 A.4 B.4.06 C.16.98 D.4.04 7.通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证券市场行情()。 A.看涨B.看跌C.看平D.以上均有可能 8. 利息是()的价格。 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D.银行贷款 三、多项选择题 1.以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利率分为()。 A.市场利率B.官定利率C.浮动利率D.固定利率E.名义利率 2.以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为标准,利率可分为()。

信用与利率关系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 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 的外部因素的约束。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86384934.html,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研究 作者:甘建辉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8年第02期 摘要:自2007年以来,经过10年的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成为了传导货币政策、反映市场利率变动的重要指标,并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运用比较和统计检验的方法,考察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SHIBOR;基准利率;因果检验 0 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一般包括利率形成机制、利率传输、利率结构期限和利率相关管理的市场化,具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促进金融发展创新的作用。基准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的“参照系”,成为其他利率水平和金融产品价格确定的重要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市场各方主体在衡量资金成本、计算投资收益、调控宏观经济等方面均需要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基准利率作为参考。可见,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体系建立的核心。 基准利率具备以下四个特性:一是市场性,基准利率能够真实反应市场上资金的价格水平,利率高低取决于金融市场上供需关系。二是相关性,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联动性,是政府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操作目标和关键钥匙。三是基础性,基准利率能够反映出一定期限无风险收益水平的高低,对其他有利率水平变动具有基础性和成因性的影响,是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依据。四是稳定性,基准利率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受到临时或突发性强干扰出现巨大波动,是确定其他金融产品价格的基础。 2 SHIBOR基本介绍 SHIBOR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简称,由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并发布,通过选取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强大的报价组团,并按照资金状况自主报出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算术平均利率,是一种单利、无担保、批发性的利率水平。目前,SHIBOR品种共计16个,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有8个,包括om、1w.2W、1M、3M、6M、9m及1Y。 对比回购定盘利率和七天回购移动平均利率,SHIBOR具有如下不同: 形成机制不同。回购定盘利率和七天回购移动平均利率是以回购实盘交易利率为基础,借鉴国外算法经验编制而来。SHIBOR的形成萚鲇诿科诒弁诺谋ǔ?价格,在去掉两个最高报价和两个最低报价后,通过算数平均计算而来,相对而言更能反映市场状况。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及分析 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和GDP均呈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GDP 与M2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M2对GDP 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表明货币供给对产出有影响,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从短期来看,扩大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会逐渐削弱。 货币供应量增长要先于经济增长,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是与时间因素紧密联系的,对实际经济产出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货币沉淀现象,所以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而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经济增长实际受货币有效供给而非名义供给影响。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利率—投资—经济增长。所以,在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不顺畅的时候,货币有效供给才是真正影响经济的因素,而决定有效供给的则是经济体的实际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数据分析 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长期内, 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 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不影响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负相关, 而且, 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具有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短期内, 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稳定, 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也不影响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率具有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通货膨胀率具有持续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