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问题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给中国大众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就涉及到了货币供给问题,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供给有较大影响。信贷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为正向;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从严货币政策的效果;股票市场的繁荣是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险市场的发张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见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总体来讲,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不断变迁,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的时负面影响。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serious currency emerged phenomenon, this phenomenon have brought bad influence to the Chinese public. This goes to the money supply problems, social financing structure has a large effect on the money supply. The credit market's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s posit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bond market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 the governing and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The stock market boom yes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Send copies of insurance marke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to see there is no granger causality. Over all, with changing social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its negative impact on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关键词】

货币超发货币供给社会融资结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货币供给机制

currencies in excess of the hair the money supply

social financing structure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 the money supply mechanism

一、我国货币超发现象分析

(一)我国近十年来货币供给量增长状况

1、无论是流通中的现金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近十年都呈不断加大趋势。

2、就M2而言,十年中增长率为447.8%,也就是2000年的近5.5倍。由此可见,十年中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幅度极大。

3、M0、M1、M2三者的增长速度总体上不断加快

(二)货币供给快速增长的机制及原因

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即存款货币银行系统。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长生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

力的大小);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基本上可由基础货币因素来解释,货币乘数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来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贡献不大;另外,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持续双顺差(主要因素是,投资储蓄缺口和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及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国家为缓解货币供应不足而大量发行货币。也就是说我国货币超发现象源于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和货币乘数不断攀升的综合作用,外汇占款增长引发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和商业银行信贷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货币超发。

(三)近年来我国货币超发的表现

2009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从增量上看,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也让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望尘莫及。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从增量上看,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也让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望尘莫及。全球范围来看,在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上,中国已连续4年贡献约一半。2012年,中国继续“巨量印钞”,

新增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M2中占比仍高达46.7%。

(四)人民币超发的严重危害

人民币超发引发通胀,广大群众成为人民币的牺牲品,物价节节高,工资收入一步步贬值,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民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幸福指数降低。

(五)对策

缓解货币超发现象,需要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存度;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二、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一)社会融资结构的不同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信贷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为正向,即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有效的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从严货币政策的效果,当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严格控制信贷,而企业债券对于信贷规模的收缩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企业债的发行将一部分存款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注资;股票市场的繁荣是的央

行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央银行控制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但是企业可以转向资本市场融资,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或是股票增发的形式筹集资金,一边是间接融资截流,一边是直接融资放水,紧松相抵;保险市场的发张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见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保险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保险公司赔偿和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而中央银行对于这部分资金难以控制,保险公司赔偿和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基本上独立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总体来讲,随着社会融资机构的不断变迁,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的时负面影响,虽然从目前来看信贷市场作为现有的最大融资渠道,七对货币政策有正向影响,但是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他们将逐步替代信贷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届时只将信贷市场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将不能完全体现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二)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和以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对货币供给量的不同影响

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环境中,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传导时间相对较长,政策直接导致货币供给变化,从而影响实体经济活动。在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环境中,由于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相应增多,市场的高流动性相应缩短了政策传导时间,政策变化通常导致货币供给数量由于金融资产之间相互替代而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活动。不同融资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方式

及其效果明显差别。在银行信贷是企业唯一外部融资方式的环境下,间接货币政策具可以影响但不会限制银行自主经营的行为,而直接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影响而且限制银行的自由经营行为,银行冲抵政策变化影响的能力相对较弱。银行由于关注风险而形成的自主性信贷配给,会提高银行贷款对利率的敏感性,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银行间接融资和市场直接融资共存的环境下,由于资金来源和资产运用的多样化,银行通过金融资产相互替代冲抵外来冲击的。

三、美国、日本、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美国、日本、中国的货币机制

1、公开市场业务:美国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收腰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买卖美国财政部和联邦机构的证券来实施;日本公开市场业务量化宽松,目标是保持活期贷款利率在每周一确定的目标利率范围内;中国的存贷款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同业市场利率并不能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

2、贴现业务:美国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之间一般会维持一个极小的利差,对贴现串口几款审查飞铲严格,以避免准备金使用不当;日本对申请再贴现的限制较为宽松,例如没有担保的期票也可以警醒贴现或再贴现,除了票据再贴现外,日本银行还对商业银行直接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向私人企业大量贷款;中国自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

压力不断加大,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3、法定准备金业务:美国所有的存款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以及储蓄机构等,都需要按照美联储的规定缴纳相应的存款准备金,然美联储认为法定准备金作为操作工具不太有用;日本除了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外期存款准备金缴纳的主体几乎覆盖所有金融机构;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始终较高,且变动频繁,准备资产构成比较单一,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创立至今,只有在人民银行的存款才能作为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而把存款机构的库存现金、存款机构持有的国库券等风险权重为零的流动资产排除在外。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特殊性分析

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我国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是受政府机关控制的,不完全根据市场机制运作。

(三)启示

1、应继续将存款准备金作为一个常用的工具。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币值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的是货币供应量,二存款准备金率十条街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之一。

2、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能进一步提高市场效

率、促进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是货币政策框架逐渐转向以价格利率调控为中心。利率市场化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社会资金成本,但是有利于长期稳定物价。

3、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应创导“合作博弈”。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实际中,商业银行行为调整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并不总是一致,造成货币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增加货币政策外部时滞,影响货币政策最终效果。双方应从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利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创导“合作博弈”。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 2012-04-05 13:25:08 ] 02.04--31.设原始存款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书上的公式12-3) 存款总额=500×1/(6%+8%+6%)=500×5 =2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2500-500=2000(万元) 02.04--32.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 为:单位:亿元 (一)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 33 (三)流通中现金 1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责 391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 1、M 2 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答:(1)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13894+32356+2349+5759 =54358(亿元) (2)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6610 =134539(亿元) (注解:这里是未改版前的公式,与书本上的公式有出入,请大家学习好考试用书就可以了) 03.04--31.某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准备金,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若无现金漏损,请计算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由题意可知:因为法定准备金为1000万,所以法定准备金率1000/5000=20%,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00/5000=20%。无现金漏损,表示提现率为0%,计算如下: 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5000×1/(20%+20% )=12500万元 派生存款=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12500-5000=7500万元 03.07--31.若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同期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00亿元,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为多少?如果中央银行实际提供的货币供给量为2000亿元,请问流通中每1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多少? 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8000÷5=1600亿元 1元货币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1600÷2000=0.8 03.07--32.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到100万元的原始存款,经过一段时间后,银行体系最终的派生存款为300万元。若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客户提取现金比率为10%,试计算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住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缺失数据的挖掘、修补办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渠道。 二、实验背景 分析与检验经济货币化程度,需要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现有的公开统计当中,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的货币供应量是从1990年开始的,1978—1990年的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中国统计局年鉴数据金融方面找到,其他方面数据需要挖掘修补。 三、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对1978年——2012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路径与程序。 四、实验环境 数据处理软件:微软Excel工作表 Minitab15统计软件 数据比较:利用Minitab15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统计指标。 五、实验原理 广义货币M2 的统计构成原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与我国的货币统计实践,广义货币M2的计算公式为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狭义货币M1的计算公式为: M1 =流通中的现金(M0)+活期存款 按照 M2的计量原理及相应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 平均值=隔年货币供应量之和/年数 标准差=∑(每年货币供应量-平均值)∧2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六、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出数据1990年——2011年的有数据 第二步:上述数据只是1990年以后的,所以,从国家统计局中找出1978年——1990年之间的部分数据 第三步:合并上述数据得到下列数据表: 1978 212 1979 267.7 1980 346.2 1981 396.3 1982 439.1 1983 529.8 1984 792.1 1985 987.8 1986 1,218.40 1987 1,454.50 1988 2,134.00 1989 2,344.00 1990 15293.4 6950.7 2644.4 4306.3 8342.7 1991 19349.9 8633.3 3177.8 5455.5 10716.6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关键词:货币供给;M2;产出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动加剧,除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外,各国政府央行也纷纷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用什么样,何种程度的政策来减少产出及通胀的波动,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政策的发挥效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效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学者采取结构模型的实证分析,多年来发现了多种清晰的结构模型,如(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 (2)托宾q理论: (3)财富效应:等等。 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有其优势,我们可以独立的分析各个机制来看它是否合理,对政策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预测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预测如何改变制度还影响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以这些模型是正确的为前提。 支持货币主义的学者更倾向用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不考虑中间的过程,只是看M与Y之间的实证关系,这样就没有了途径的限制,考虑的更为全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因果关系颠倒和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也已经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阶段,且金融结构和制度与国外有不同,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计量分析 马燕坤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采用我国1980-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支出CONS、固定资产投资INV、商品价格指数GPI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参数进行估计及检验,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支出CONS的因素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结构,提出了对我国政府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建议。 关键字:国内生产总值 GDP 居民消费支出货币供应量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集体用于个人的消费指集体向个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其形式是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2 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 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接近7%,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特别关注。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支出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57305.6亿元,货币供应量403442.2亿元,居民消费支出93602.9亿元。

货币供应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 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我国的基础货币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年初的10万亿元增长到17年第二季度末的30万亿元,扩大了近三倍。从14年开始基础货币余额有所下降,后又小幅上升,至今呈较为平稳的变动状态。 当今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主体的基础货币都是由货币当局发放的。货币当局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一直接投放通货;二控制改变黄金以及外汇储备;三实施货币政策。 1.大量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一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总额起初在1992年的时候只有217亿美元,然而到2014年6月就达到了万亿美元,也是历史上的最高值。而17年9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提高了亿元,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是近两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上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不平稳性,通过建立V AR(3)模型,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M1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均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并且货币供应量M1对GDP的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效果有限,而GDP对货币供应量M1在短期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长期影响力变弱。最后,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M1与GDP的长期ECM协整方程以及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用数理方程式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在短期内较弱,在长期内较显著。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1、国内生产总值GDP、V AR模型、ECM误差修正 一、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的理论分析 1,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gdp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由产出关系式m + + + =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以狭义货 c y- g x i 币供应量m1表示)的增加,使利率降低,从而刺激投资i和消费c,带来产出的增加,企业收入增长,又会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购买g,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又会造成汇率下降,从而刺激出口,而短期内进口具有刚性,因而,总得来说,y增加,用价值表示就是gdp的增加。 2,货币供应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则会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央行根据经济需要决定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指导性很强,具有显著的内生性。 3,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货币供应量有正向影响,GDP的增加,使社会各个经济单位和部门的收入增加,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增加,同时,GDP的增长要求社会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物质增长的需求,因此,要求央行新发行货币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刺激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二、数据来源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案例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基本原理: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其中,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关系,指单位基础货币所生成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主要受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受公众行为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行为决定。 2003年12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5.23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23。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公开市场证券买卖、对金融机构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及投资等渠道。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对金融机构贷款,近年来主要是外汇占款。 一般而言,在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应保持同向运动。但在具体实践中,两者的运动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一是货币政策操作最终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一段时间(时滞),如当中央银行观察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放慢,但由于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增长速度。二是货币乘数出现变化。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动时,货币乘数会随之变化,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会派生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200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情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补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不变甚至提高,银行总存款准备金随之上升,基础货币总量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乘数随准备金率的上升而缩小,基础货币扩张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由此逐步得到控制。 思考题: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不一致时可能带来什么影响?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案例二:从货币供应过程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我国中央银行是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向社会供应货币的。基础货币,主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组成。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功能,放大数倍(货币乘数)后形成货币供应量。

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一、中国1997年至2008年货币供应量的总趋势 1.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趋势 为调查中国1997年到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情况,我们调查了1997年至2008年中国人民币供应量的数据。如图一-1-1: 图一-1-1 首先,我们将从国内对人民币的需求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的大量商品使得央行一定要不断增发货币来满足需求,否则将会发生通货紧缩,我们对比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不难发现无论是M0,M1或者是M2,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见下表)。 Years M0 M1 M2 M3(2006取消) 1996-Dec. 394.7 1081.3 3820.5 4985.5 1997-Dec. 425.3 1072.5 4035 5460.9 1998-Dec. 460.5 1095.5 4381.8 6051.9 1999-Dec. 517.8 1122.5 4639.2 6551.5 2000-Dec. 531.2 1087.4 4921.7 7117.6 2001-Dec. 581.2 1181.9 5433.5 8035.4 2002-Dec. 626.3 1219.7 5779.2 8568 2003-Dec. 662.5 1306.1 6071.2 8872.3 2004-Dec. 697.6 1376.3 6421.6 9433 2005-Dec. 723.9 1374.5 6691.7 10154

最新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本文将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出发,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以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软件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相互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原因,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坚定国内外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有利于外资流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8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货币和准货币量达8515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9.90%。如此高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否是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因果关系?本文基于此来探讨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关系。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关于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和增速过快存在不合理性,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震动效应,尤其是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作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在《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系统研究,标志着完整的货币供给理论开始形成。最早认为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有联系的理论是货币主义学派harry.g.johnson等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决定论。他们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国内需求时,多余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引起现金余额的减少,因此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由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来决定。 在外汇和货币供给方面,货币均衡模型(约翰逊,1977:何泽荣,1998:陈岱孙、厉以宁,1991)用货币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储备的需求和决定等问题。谢沛善指出外汇储备对经济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供给控制型”货币政策的效果将趋于弱化。许承明针对我国货币供求与外汇储备变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朱孟楠、黄晓东采用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且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张鹏明确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和增速过快存在不合理性。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与物价关系的分析

摘要】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终极目标。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风险表示了担忧 关键词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物价农产品价格 引言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对物价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供给与物价不是简单的同向关系,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前期,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而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回落。 1论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亦称货币供应。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2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问题,由图一可见,社会总供求可归结到货币供求之上。显然,当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基本一致时,即所谓货币均衡状态,标志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此时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顺利进行。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即促成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使物价上升,并有可能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反之,当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时,会促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这会使物价下降并有可能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可见,货币供求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并且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货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123-1: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期末报告 关于2014年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报告 组长:董佳丽 组员:赵丹,舒时克

浙江万里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背景摘要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31个省市经济实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EVIEWS软件对建立模型。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根据经济理论选取的影响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并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经济学知识。 二、模型设定 本文研究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Y——地区生产总值(GDP) (2)X1——年末常住人口 (3)X2——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 (4)X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X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X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

数据收集:本文收集了我国31个省的有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数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三.分析步骤 1.对模型进行ols 估计,结果如下: 给定α=0.05,得F 临界值F0.05(5,25)=2.6,F=338.8212>2.6,所以,总体线 性关系显著成立。但由于X1 X2 X3 X4的t 检验没有通过,所以他们可能对 Y 的影响不显著,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2.多重共线问题 利用Eviews 作出相关系数矩阵,图如下:

分析: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说明存在多重共线问题。 3.逐步回归法分析 经比较,X5调整后的R^2最高,参数回归系数的的t检验值显著,因此选择保留X5,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对X5和其他变量的二元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 论文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 析 061141班闫志伟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CPI与M2的影响关系,试图通过研究M2的量来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情况;接着又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关于M2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GDP、利率及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2的供给。间接为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M2与通货膨胀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借鉴内容。 关键字:货币供给量、GDP、外汇储备、利率 一、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 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各国央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 选择M2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各国央行逐渐将货币调控的目标放在了与利率有一定敏感度且利于控制的M2上。M2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较好地体现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长期购买能力,被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M2所具有的流动性也在不断提高,对经济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而且更能影响长期的经济均衡问题。 央行在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1.06万亿元。同时,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3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 我国目前如此庞大的M2规模,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呢? 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M2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即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基础货币由央行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而适量发行,因此GDP的增长意味着生出的成品的增多必然会导致货币的大量供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一)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一) 摘要: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途径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

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是明显的),1998-1999年,在法定准备金率下调以及法定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之后,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基础货币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对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下降所致,1999年,非金融机构存款出现负增长,也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分析(时间序列方法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分析 摘要 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一定要和实体经济相适应,对货币供应量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正确预测货币供应量走势,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1991-2015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与原理,建立4(3,1,2)(1,1,1)ARIMA 模型,并对2015年的货币供应量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ARIMA 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Analysis on the fluctuation of money supply in China Abstract A country's money supply must be adapted to the real economy, the grasp of the money supply is very important.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oney supply in China, to correctly forecast the trend of money supply, to control the money supply, and to realize the expected macroeconomic goals.In this paper, the data of China's money supply for 1991-2015 years, using time series method and principle,and the 4 ARIMA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forecast the money supply in 2015. (3,1,2)(1,1,1) Key words:M oney supply ARIMA model Time series analysis

货币供应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分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

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 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我国的基础货币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年初的10万亿元增长到17年第二季度末的30万亿元,扩大了近三倍。从14年开始基础货币余额有所下降,后又小幅上升,至今呈较为平稳的变动状态。 当今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主体的基础货币都是由货币当局发放的。货币当局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一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 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的均衡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Y/V ?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Y:经济生活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理论的两个特点: ?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货币作为 交换媒介的职能); ?⑵商品的价格水平独立于货币流通,是个外生经济变 量,因此不能用货币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来解释通货膨胀的产生。

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在其1911年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M=PY/V 或M/P=Y/V ?M:名义货币需求数量 ?P:商品的价格水平 ?M/P:货币购买力,即实际货币需求量 ?Y: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方程中的Y取决于一国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商业信心、消费者欲 望和消费者偏好等,是个稳定的值;V取决于社会惯例(支付制度与金融制度)、消费倾向(如节约与储藏的程度)、经济发展(如工业集中度)等因素,也是个稳定的值。 ?该方程最终说明: ?⑴商品的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两者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即当货币 数量按某一比例增加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上升;当货币数 量按某一比例减少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下降。 ?⑵货币数量的多少最终又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余额理论 M=KPY ?M:货币需求量 ?K:以现金形式保留的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 ?P:价格水平 ?Y:总产出或总收入水平 ?短期内Y是个既定的外生变量。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是K和P。

货币供应量的分析研究

摘要 数据显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我们知道,货币供应量是和国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关系,而且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但是,究竟谁影响这谁,我们便无从得知。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研究不仅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物价的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基于货币供应量以及国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简单 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梳理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关键字: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水平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after the reform ation and opening, our country's money supply kept fast growth. We know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ey supply and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he money supply affect prices has been the focus of people research.H owever, we have no way to know whether the former affect the later. The research money supply affect prices not only is the core issue of monetary 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hot point. Prices rose sharply not only affects the People's Daily life level , more related to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datas of money supply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the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 to carry on the simple a 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h, in order to tease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 Key word: The money supply,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national consumer strandard 引言 近些年来,物价飞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也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物价的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入21 世纪以来,经济也空前发展,但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消费价格指数之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6500字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6500字 摘要: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途径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

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 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是明显的),1998-1999年,在法定准备金率下调以及法定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之后,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基础货币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对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下降所致,1999年,非金融机构存款出现负增长,也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因此为了达到调控基础货币的目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资产方的各个项目来实现。历史数据表明,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总资产中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较低,因而这期间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国内资产的运用所决定。1993-1994年是我国经济周期发生转折的阶段,酝酿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94年初又进行了一系列税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并轨和实行结售汇体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