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0后”大学生对中特理论体系认同问题研究

“90后”大学生对中特理论体系认同问题研究

摘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一高校“90后”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社会及学校对“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有重要影响,新媒体、侪辈群体及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提升“9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需要多措并举,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注重利用新媒体、发挥侪辈群体的关键作用及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3-0065-0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日益严峻,从国家层面来讲,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目前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弥散着以享乐主义等腐朽观念为代表的错误价值观,严重腐蚀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的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找到有效的途径对青年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工作,才能保障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从“90后”大学生自身角度考虑,“90后”大学生作为独特的年龄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只有针对其心理特征来提高对政治现实的认同,针对其行为特征采用新的教育交流方式,才能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的困境。

本文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不同因素在“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提高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尝试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并由此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政治社会化理论内涵及其实践途径

1.政治社会化理论内涵。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对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选择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培养过程,同时还是社会成员对一定政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美国学者阿尔蒙德等认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政治体系是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依存结构,政治体系不仅将政治技能向社会个体进行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对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1]王沪宁认为:抽象的看,政治社会化是指在政治共同体内部进行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2]政治社会化理论从个体和社会视角进行研究,是一个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体系内部社会教化和社会成员个人内化的统一过程。

从个体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取社会既定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为“政治人”的动态过程,即个体逐步学习并获得社会所共同遵守的政治知识、态度、情感及行为方式的动态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训练个体接受社会遵循的政治规范,认同并服从现实的政治体制机制。[3]

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及其作用。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知识,形成和改变个体政治心理及其思想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受所处政治体系的制约,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现实政治体系的政治规范,使现实政治文化不断影响个体的思想、习惯等,最终达到政治体系认同的政治思想和规范。社会、学校、大众传媒、侪辈群体及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从此意义上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对个体有目的性的教化行为。

社会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个体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中成为“社会人”,因此社会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形成,对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校是专门正式、系统、有效进行政治社会化设立的学习、组织机构。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半强制性地使个体学习政治社会化相关知识,促使个体符合社会政治规范,是

将个体从家庭引向社会的桥梁中介,是政治共同体中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工具。

大众传媒是指一定社会组织为在个体间传递信息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电视、广播、报纸、计算机网络等,所传播的信息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信息,是现代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侪辈群体是指在具有相当教育程度、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背景或兴趣爱好的个体自愿下所组成的群体。侪辈群体的共同文化氛围不仅对大学生的个性及其人生观产生一定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4]

家庭是“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第一个转化场所,家庭环境对个体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国学者罗斯金等人认为,家庭在政治社会化中有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个体受家庭价值取向的影响远远大于政府或学校推行的“公开的社会化”,且这种影响更加持久和深远。[5]

二、影响“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因素

根据政治社会化相关理论,影响“90后”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大众传媒、侪辈群体及家庭五个方面。2014年10月至12月,笔者对陕西一高校“90后”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90后”大学生(本科)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92%。在“您认为阻碍您学习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因素”(可多选)中,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自己的主观需求不强烈(53.9%)、教材不够生动(48.8%)、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厚(40.3%)、社会现实让人失望(34.1%)、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19%)、网络新媒体(15.9%)、其他(10.5%)、家长的消极引导或误导(6.6%)。下面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进行具体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现实让人失望”(34.1%)是“90后”大学生选择的认为阻碍自己学习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四个主要因素。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和社会利益结构深度调整,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分化严重,受到了社会因素的直接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但是却无法正确处理当前矛盾的长期性和内心要求迫切性的关系问题,容易对党和国家表现出悲观和失望心理;此外,现实的生活压力使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90后”大学生中大行其道,拜金主义泛滥,“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混乱。在大学对其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政治认知不清、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热情消退等问题,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和消极抵触的负面情绪。

2.学校因素。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政治文化知识的传授,促使学生对当前政治规范、政治道德等政治文化产生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集体生活,不断让学生体验初步的社会政治生活,在实践中获得政治生活的感性知识。当代社会,个体普遍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实质上不仅是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集中灌输主导政治思想及培养个体政治认同的动态过程。

当前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情况的发展,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创新方面有许多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您认为阻碍您学习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因素”(可多选)中,“教材不够生动”(48.8%)成为“90后”大学生认为阻碍自己学习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位的原因。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厚(40.3%),尤其是缺乏政治学习的氛围,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9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授受。

“您如何评价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在对当前政治理论课直观实效性来看,

课教学”中,只有30.2%的人选择了“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作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而认为“内容重要,但形式与风格陈旧,作用越来越小”的有43.4% ,认为“理论脱离实际,内容与学生需要存在偏差,大道理太多,一般不大接受”的有26.4%。这说明当前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有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泛化教育倾向,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钩、教学与研究脱钩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如何改进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紧迫。

3.大众传媒因素。大众传媒通过向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政治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大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发展,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网络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5.9%的同学认为网络新媒体因素阻碍了其学习与接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信息时代,多元、个性的网络传播途径在交互性、虚拟性、反中心性的特质下,冲击了传统的传播观念和体制。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双向的特征,新模式对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个体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6]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有很强的网络参与热情和接受度,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带有明显的网络特征。但同时网络也成为西方分化中国社会的主阵地,网络传播的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使得网上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增大,导致腐朽落后文化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腐蚀大学生的思想。

4.侪辈群体因素。侪辈群体的群体规范标准和价值观表1“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描述很不同意(%)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有明确的政治信仰9.320.54519.4

5.8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

6.219.845.322.95.8强调个体,寻求自我认同2.7723.651.615.1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0.44.61

7.15522.9敢于担当1.910.532.943.810.9具有较强叛逆意识 2.720.538317.8心理承受力不强9.726.435.622.95.4自信张扬,乐于表现2.31232.64310.1倚重网络4.3724.436.827.5念很容易被个人当作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从而对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下“90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成熟,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做出行为和决策的抉择,在侪辈群体内部的排斥和认同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7]

“90后”大学生侪辈群体有正式与非正式的区别:正式群体指学校正规建立的大学生组织或团体,如学生会等;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团体,如“社团”。在“90后”大学生侪辈群体中,有着独特的亚文化,如相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评判标准、兴趣爱好等。总的来说,“90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被时代赋予了独特的印记,其群体特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自己的主观需求不强烈”(53.9%)是“90后”大学生选择的认为阻碍自己学习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因素。针对“90”后大学生特殊思想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群体特征调查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对“有明确的政治信仰”问题考虑中认同度较低,仅有25.2%较为或非常认同,45%对此表示一般认同,还有29.8%表示不赞同;“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方面,28.7%对此表示较为或非常认同,45.3%表示一般认同,还有26%对此表示不赞同;对于“强调个体,寻求自我认同”,则较为一致,66.7%对此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23.6%认为一般;“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也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77.9%认同或者非常认同,17.1%认为一般;“敢于担当”一项,54.7%赞同或者非常赞同,32.9%一般赞同;“具有较强叛逆意识”分化较大,38.8%较为或者非常认同,38%认同度一般,还有23.2%持反对意见;“心理承受力不强”方面,28.3%较为赞同或者非常赞同,35.6%认为一般赞同,还有36.1%持相反的看法;“自信张扬,乐于表现”,53.1%较为或非常赞同,32.6%一般赞同;“倚重网络”,64.3%较为或非常赞同,24.4%认为一般赞同。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90后”大学生对政治信仰及政治参与意识方面的认同度较差,积极性不高;但自身却有着很强的个性并且自我认同需求很强,非常渴望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较强的社会责

任感,对社会、国家的发展十分关心;有较强的叛逆意识,不太认同之前“‘90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调整能力较差”的看法;有很强的个性以及表现欲,对网络有着明显的倚重和偏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心理变化具有多元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征。“90后”大学生在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呈现的逆反心理,与他们的群体特征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上述群体特征,使得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思想观念无法适应“90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评价标准。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来提升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5.家庭因素。家长的政治行为规范会对个体产生持久的影响。家庭不仅塑造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并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政治态度。对“90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虽然未见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但不同家庭背景对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效果的影响依然可见,来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调查者要比来自地级市、县级市或县城、农村的认同度略高。

表2“90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与认同效果的

统计分析结果(2014)接受效果均值标准差f值家乡所

在地直辖市或

省会城市102.794116.87581地级市、县

级市或县城100.152017.10643农村98.461516.52751

1.123

三、提升“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路径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多样化趋势愈加显现,其思想行为活动的独立性、复杂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角度来讲,“90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并非一个单一而孤立的问题,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同学及家人等方面的影响,是“90后”大学生与社会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1.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在针对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调查中,“参加社会实践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很有帮助”,有63.9%比较或者非常赞同;“能直面社会热点的教学有助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0.2%同学比较或者非常同意。这说明在提高政治认同度的过程中社会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通过参加社会政治实践,不仅给“90后”大学生表达自身看法的途径,提高政治热情,进而提升对现实社会的政治认同度;还可以使“90后”大学生在社会政治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提高政治技能。

社会实践使得“90后”大学生自觉将所学结合实际,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操作中,学校不仅要在思想上注重社会实践,制定符合实际的实践规范和评价标准,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物质和技术保障工作,不断帮助“90后”大学生拓宽实践渠道。同时,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将认知教育和体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90后”大学生成为怀有崇高理想脚踏实地为祖国奉献的新型人才。[8]

2.学校要承担起提高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责任。在关于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增强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中起主渠道作用”的调查中,有56.7%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同意这一说法。这说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当下仍然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我们应当不断改进高校思政课模式,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新意且有深度的课堂讲授,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促进作用”,高达7

3.7%的学

“课堂上播放教学视频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很有生比较或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帮助”,有66.3%比较或者非常赞同;“及时介绍前沿性学术观点有助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9.4%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认同这一说法。这说明“90后”大学生对当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形式认同度不高,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挑战。

在教育理念上,正确理解灌输理论,改变以往传统灌输理论采取的教学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方法,如美国思想教育工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个体的需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调整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方式。[9]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时刻关切并帮助实现受教育个体的合理需求和正当权益。[10]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90后”大学生的人格,切实理解其合理诉求,正确认识他们存在思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在教育内容方面,要不断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调整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9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需求出发,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现实、关注民生问题,不断研究回答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教育方式上,强调间接性、启发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注重方式和环境相结合,善于发挥“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平等、民主、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采用生动活泼的讲座、讨论、情景教学等方式,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个体间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受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新颖的方式沟通社会与学校,深化学校社会化程度,使“90后”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脉搏。

3.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回答提高“90后”大学生是否接受“网络新媒体是快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载体”这一问题时,有58.1%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同意这一说法;“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对于学习和接受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很有必要”,58.5%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认同这一点;“红色网站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促进作用”,47.7%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赞同。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出“90后”大学生在新时代下对于网络新媒体的依赖性日益加深,另一方面,可以得出,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的快捷性、海量性、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传播特点,易使“90后”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肤浅化、感性化。因此,应注重在观念、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即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学术、政治和日常话语进行创造性转换,采用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网络技术使意识形态中核心内涵与网络文化紧密结合,将抽象的概念性价值观通过感性教化方式影响网民的感官意识和思想认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网络生活。[11]

在思想观念方面,肯定个人价值,注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针对网络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倡社会价值,加强网络内容监管,促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

4.发挥侪辈群体的关键作用。在对提高“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路径的调查中,“能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很有帮助”,有69.8%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赞同这一点;“课前5分钟由学生团队分析最新时政焦点可激发90后大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情”,56.6%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认同这一看法;“探究式教学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很有帮助”,有67%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赞同;“案例式教学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很有帮助”,67.5%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同意这一观点;“互动式教学能激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动力”,6

5.1%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课堂讨论能激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动力”,55%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同意;“课外小组能激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动力”,48.8%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学小组有助于接受中国特色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认同;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6.1%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同意这一观点;“读原著有助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3.9%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认同。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以及对“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判断分析得知,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必须把握“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运用符合其接受心理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9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我认同的需求、社会责任感以及强烈的表现欲及对网络有着明显的倚重和偏好。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应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教学形式上,针对“90后”大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表现欲等特征,多采用互动交流、平等开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如进行互动式教学、课堂讨论、成立课外小组、自学小组等,使“90后”大学生在辩论、学习中想法能够得到倾听,自我认同目标得以实现。教学内容上,针对“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特征以及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可以采取探究式、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后读原著,了解理论渊源,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内涵,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社会热点、社会现实,大胆进行课程内容改革,不断增加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如“课前5分钟由学生团队分析最新时政焦点”,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来增加课程吸引力和影响力。

此外,在“90后”大学生正式以及非正式组织中,注意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组织文化对大学生的培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发展符合“90后”大学生时代特征的组织文化。只有在“90后”大学生中形成一种开放、进步、包容、和谐的组织文化,才能够使得组织文化对“90后”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5.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在上述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中,家庭是最早、最传统和持久的政治社会化场所。培养良好的家庭政治文化环境,正确发挥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迫在眉睫。家长应充分认识到政治社会化对下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切实承担起对子女进行政治教育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在生活中起好榜样和示范作用,营造民主、平等、健康、和睦的家庭文化氛围。同时,家长应该加强与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建立长久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共同发挥对“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关主题